[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92768B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2768B
CN105292768B CN201510299507.6A CN201510299507A CN105292768B CN 105292768 B CN105292768 B CN 105292768B CN 201510299507 A CN201510299507 A CN 201510299507A CN 105292768 B CN105292768 B CN 105292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ilm
layers
valve
val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95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2768A (zh
Inventor
聂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995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2768B/zh
Priority to US15/306,757 priority patent/US20170045151A1/en
Priority to CN201580071906.5A priority patent/CN107250002B/zh
Priority to EP15875178.4A priority patent/EP324178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8899 priority patent/WO2016107500A1/zh
Priority to TW104144731A priority patent/TWI681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2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2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2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03Housing formed from a plurality of the same val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3Wrappers or envelopes with shock-absorbing properties, e.g. bubble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5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 B65D81/05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filled with fluid, e.g. inflatabl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4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their periphery
    • F16K15/147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their periphery the closur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ly formed slits or being of an elongated easily collapsible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20Check val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inflatable bodies, e.g. ty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20Check val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inflatable bodies, e.g. tyres
    • F16K15/202Check val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inflatable bodies, e.g. tyres and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该流体容器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流体存储膜,以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各个流体存储单元具有一流体存储室,其中截止阀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阀膜,各层阀膜包括一外延伸段,以及一内延伸段,其中各层阀膜的外延伸段与内延伸段一体成形,并且两层阀膜的两层内延伸段与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连接在两层内延伸段之间形成一流体填充通道,从而藉由流体填充通道向各个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存储室进行流体填充,并且在流体填充后,流体存储室的流体压力作用于两层阀膜以关闭流体填充通道,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Description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存储装置,尤其涉及具有截止功能的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背景技术
在现代物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包装盒(包装箱)。然而,这种传统的包装盒的包装方式,都没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也就是说,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或包装箱会被扔来扔去,很容易导致其变形,从而可能会导致被包装物品的损坏或变形。所以对一些包装要求较高的物品,例如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都需要给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以防止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遭到损坏。
现有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纸质包装盒,其可以是在纸质包装盒内部填充有缓冲材料如泡沫材料来达到提供缓冲作用的目的。然而,将这种包装盒和填充的缓冲材料运送到包装地时,其运输和储存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缓冲泡沫材料污染环境,并不环保。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充气式空气包装装置,因为其内部填充有空气,所以缓冲性能强,而且运输时可以不充气,从而占用空间小,在使用时可以现场充气后再包装待包装物品,从而减小了成本,所以这种空气包装装置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图1至图2示意了现有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结构,其包括热封在一起的两层外膜1A和1B,以及两层内膜2A和2B,其中两层内膜2A和2B之间形成多个充气通路2C并且在充气完成后能自动密封,而且与两层外膜1A和1B经热封后形成多个充气室1C。两层外膜1A和1B再经一系列热封而弯折使充气结构形成各种所需形状,从而用于容纳包装物品或者作为填充材料,为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
然而,现有的空气包装装置充气性能并不理想,具体地,充气时,空气需要从主气道1D到达各个充气通路2C的入口,然而形成主气道1D的结构是两层外膜1A和1B,在充气时因为空气到达各个位置的时间不同,对各个位置压力不同,导致外膜和内膜并不能同步膨胀。例如外膜1A和内膜2A可能不能同步膨胀,造成外膜1A和内膜2A容易形成波浪形错开结构,造成某些位置的充气通路2C的入口可能被堵塞而不能充气。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主气道1D区域附近,将相邻的外膜与内膜通过热封连接,即外膜1A和内膜2A通过热封点1E热封连接,外膜1B和内膜2B也通过热封点1E热封连接。这样,在主气道1D充气时,因为热封点1E的存在,使得外膜1A和1B在对应主气道1D的区域因膨胀而分别拉开相连接的内膜2A和2B,从而使沿着主气道1D的所有充气通路2C的入口能全部开启。
然而,主气道1D周围具有四层膜的结构对工艺要求较高,首先,在制作工艺上需要额外增加一步热封步骤,即需要增加热封1E的步骤,以防止两层内膜2A和2B也热封在一起。而且在结构上,则必须在内膜对应热封1E的位置形成有耐热结构,从而在热封1E步骤中,相邻的外膜和内膜被热封在一起,而两层内膜2A和2B因为耐热结构在存在而并不热封在一起。所以这种结构对热封位置的选择,以及热封模具的设计的要求都非常高。
同时,在这种方案中,虽然设置了热封1E以用来改进充气性能,主气道1D至热封线1F区域的两侧仍然还是一层外膜加一层内膜的结构,然而两层膜贴附在一起时,而是会因为静电吸附而导致局部位置粘连而使充气时不能均匀受力而完全展开。而且,在外膜和内膜之间残存的空气,也可能会对外膜和内膜产生压力作用,而导致内膜局部受力不均,从而使某些充气通路2C的入口被堵塞。而且,空气也可以通过相邻的热封点1E之间进入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从而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的气体进出所产生的气压变化,对主气道1D的气压可能会产生影响,造成内部的充气室1C和主气道1D之间会产生气压压差,最终导致充气压1C的空气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截止阀由两层阀膜形成,并且用来分配流体的主通道也形成在两层所述阀膜之间,从而方便充入流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实施为存储各种流体的装置,所述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液体,通过所述截止阀的单向截止作用使气体或液体保留在所述流体容器的流体存储单元中而防止其反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截止阀外侧的两层流体存储膜并没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的位置,从而不需要类似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热封手段将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热封连接,从而制作工艺更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因为所述主通道两侧分别只有一层所述阀膜,填充流体时流体进入所述主通道后,可以较容易地使两层所述阀膜膨胀,从而打开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填充通道的入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与现有技术中形成充气阀的膜片都设置在两片外膜之间以形成内膜完全不同,本发明的截止阀的两层所述阀膜并没有完全地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膜之内,从而本发明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截止阀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因为所述主通道和所述流体填充都由同样的两层阀膜形成,从而保证充气的连贯性和顺畅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阀膜的部分暴露在外部,并从两层流体存储膜之间延伸出来,从而对应的截止阀膜暴露部分的外侧并没有流体存储膜,从而减小流体存储膜的材料,从而减小整个流体容器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截止阀是单向阀,在充气并达到理想气压后,两层所述阀膜之间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会自动封闭,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适合于作为空气缓冲材料,以对其所支撑的物品提供缓冲作用或填充到其他包装装置如包装盒或包装箱中以起到对包装物品的缓冲保护作用,或者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适合于直接存储包装物品,以在所述包装物品周围提供缓冲效果,从而本发明的空气包装装置应用广泛。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其中所述流体容器和所述截止阀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又环保,在应用于空气包装装置时可以适合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包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容器,其包括:
一流体存储主体,其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流体存储膜,以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具有一流体存储室;以及
一截止阀,其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阀膜,其中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与两层阀膜部分地叠合,以在四层膜互相叠合的区域使所述截止阀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通道,从而藉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所述流体存储室进行充气,并且在充气后,所述流体存储室的流体压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以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优选地,两层所述阀膜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而两层所述阀膜剩余部分互相叠合以形成一主通道,并且具有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流体填充口,从而填充流体时,流体由所述流体填充口进入所述主通道,然后再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进入所述流体存储室。
优选地,两层所述阀膜中至少一层所述阀膜内表面设置有一耐热层,从而使得在热封工艺中,使得两层所述阀膜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优选地,两层所述阀膜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通过主通道密封缝热封,从而使相邻的一层所述阀膜与对应的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
优选地,两层所述阀膜远离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那一侧通过阀膜端封缝热封连接,从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缝和所述阀膜端封缝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
优选地,其还包括将两层所述阀膜热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阻隔缝,所述阻隔缝阻止所述流体存储室中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反渗。
优选地,所述阻隔缝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从而使流体填充完成后,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所述阀膜得以压合在该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上。
优选地,两层所述阀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优选地,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优选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分隔缝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每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优选地,所述流体存储膜和所述阀膜是柔性薄膜,其选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复合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阀膜是经化学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自粘性而增强所述阀膜对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所述阀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经糙化处理,从而在填充流体时易于打开所述主通道。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器形成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器经一系列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具有容纳腔的包装袋。
优选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弯折缝,以将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以使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形成互相连接并且互相连通的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从而沿着所述弯折缝弯折,使所述流体存储主体形成多个流体填充侧壁,所述流体填充侧壁界定形成所述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弯折缝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间,以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之间的连通通道。
优选地,所述弯折缝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两侧,以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间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之间的连通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止阀,其适合于给流体容器填充流体,所述流体容器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流体存储膜,以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具有一流体存储室,其中所述截止阀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阀膜,各层所述阀膜包括一外延伸段,以及一内延伸段,其中各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外延伸段与所述内延伸段一体成形,并且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连接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之间形成一流体填充通道,从而藉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所述流体存储室进行流体填充,并且在流体填充后,所述流体存储室的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以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外延伸段互相叠合以形成一主通道,并且具有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流体填充口,从而填充流体时,流体由所述流体填充口进入所述主通道,然后再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进入所述流体存储室。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两层所述阀膜中至少一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内延伸段的内表面设置有一耐热层,从而使得在热封工艺中,使得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通过主通道密封缝热封,从而使相邻的一层所述阀膜与对应的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外延伸段在远离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那一侧通过阀膜端封缝热封连接,从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缝和所述阀膜端封缝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还包括将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热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阻隔缝,所述阻隔缝阻止所述流体存储室中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反渗。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所述阻隔缝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从而使流体填充完成后,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所述阀膜得以压合在该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上。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两层所述阀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所述阀膜是柔性薄膜,其选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复合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所述阀膜是经化学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自粘性而增强所述阀膜对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在上述截止阀中,所述阀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经糙化处理,从而在流体填充时易于打开所述主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的截止阀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截止阀的变形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准备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准备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4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6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实施为空气包装装置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的截止阀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的截止阀的变形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的充入流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充入流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5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7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流体容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3至图7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其实施为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其具有可充气结构,以在充气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空气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充气缓冲垫,从而为其支撑物提供空气缓冲效果,或者作为填充材料放置在其他包装装置如包装箱或包装盒中,以为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具体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可充气主体10,所述可充气主体10包括两层气室膜即第一气室膜11和第二气室膜12,以用于形成至少一充气单元13。所述空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截止阀,其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实施为一种充气阀20,以用于向所述充气单元13进行充气。
其中所述充气单元13主要由两层气室膜即第一气室膜11和第二气室膜12形成,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可以是两层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相互重叠并经热封后形成所述充气单元13的用于储存空气的充气室14。
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充气单元13充气,即充气时,气体如空气从所述充气阀20中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中的所述充气室14,当所述充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要求后停止充气。这样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呈充气状态,从而可以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是单向充气阀,即在充气时,当所述充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程度后,所述充气室14中的气压会使所述充气阀20处于关闭状态,而不能再继续充气,并且所述充气室14中的空气也不容易从所述充气阀20泄露。
更具体地,所述充气阀20包括两层阀膜即第一阀膜21和第二阀膜22,类似地,所述第一阀膜21和所述第二阀膜22可以是两层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膜21和所述第二阀膜22互相叠合,并且与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经适当的排列后再经过一系列合适的热封缝30形成可充气结构,所述热封缝通过合适的热封工艺完成,以将两层或多层薄膜在需要的位置进行热封。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阀膜21和所述第二阀膜22经叠合并热封后形成至少一充气通道23和一主通道24,并且形成有用于充气的一充气口25,其中所述充气通道23和所述主通道24相连通。在充气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充气设备40如充气泵从所述充气口25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充气,这时空气从所述充气口25进入所述主通道24,并从所述主通道24进入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从而向所述充气室14进行充气。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热封缝30可以包括多个互相间隔的分隔缝31,这样两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3并排排列并且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其中所述充气阀20对应地设置于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3。换句话说,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独立地充气,在相邻两所述充气单元13之间形成延长的所述分隔缝31,其可以实施为相邻两所述充气单元13之间的热封线,从而藉由这些分隔缝31可以形成多个单独的充气室14。这样在一个所述充气单元13被损坏而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不受影响。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单元13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就可以对所有所述充气单元13充气。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气室膜11和所述第二气室膜1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
相对应地,所述充气阀20对应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3,也即是说,所述分隔缝31在热封两层气室膜11和12时也一并热封两层阀膜21和22,从而将四层薄膜热封在一起而形成多个所述充气通道23和多个所述充气室14,每个所述充气通道23适合于向对应的所述充气室14进行充气。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互相间隔的所述分隔缝31可以等间距地排列,以形成气室直径相同的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当然也可以不等间距地排列,以形成气室直径不相同的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多个互相间隔的所述分隔缝31可以互相平行地排列,也可能预定数目的所述分隔缝31倾斜地排列,或在局部位置形成转折等,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中可以形成一个所述充气通道23,在气室直径较大所述充气单元13中,也可能会经热封工艺而形成两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通道23,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另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单元13的形状在充气后可以变化,从而可充气主体10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是条状如横向条状和/或纵向条状等,或块状,其形状不受限制,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形成条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24由所述充气阀20形成,并且相当于形成一个空气分配通路,当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口25进入所述主通道24,然后再经所述主通道24分配进入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从而使空气经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充入对应的所述充气室14中,当所述充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所述充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于所述两层阀膜21和22上,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3封闭,从而防止空气从所述充气通道23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24,即防止所述充气室14的空气产生泄露。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向各个所述充气室14充气时,空气只在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进行分配,而不像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会先进入两层外膜1A和1B之间的主通道1D,然后再进入充气通路2C。在现有技术中,空气仍然会存在从相邻的热封点1E之间进入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如外膜1A和内膜2A之间,从而影响充气效果。而在本发明中,空气只进入两层阀膜21和22之间,而不会受到两层气室膜11和12的影响,也不会进入某层阀膜与气室膜之间,从而保证充气的顺畅性。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不像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两层内膜2A和2B完全设置在两层外膜1A和1B之间,本发明的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只是部分地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相互叠合。如图4中所示,所述第一阀膜21与所述第一气室膜11部分地叠合,所述第二阀膜22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部分地叠合。从而与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空气包装装置减少了所述气室膜21和22的尺寸,从而更能节省材料。
相应地,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包括外延伸段211和221以及内延伸段212和222。也即是说,所述第一阀膜21包括第一外延伸段211和第一内延伸段212,所述第二阀膜22包括第二外延伸段221和第二内延伸段222。其中所述第一外延伸段211和所述第一内延伸段212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外延伸段221和所述第二内延伸段222也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互相叠合地排列,从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并具有所述充气口25。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互相叠合地排列,并进一步地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排列,从而经热封工艺后形成在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述气室膜11和12并没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24的位置,而是从所述充气阀20的局部位置叠合后热封在一起,这样从而不需要类似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热封手段将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热封连接,从而制作工艺更简单。因为所述主通道24两侧分别只有一层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充气时空气进入所述主通道24后,可以较容易地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膨胀,从而打开进入各个充气单元13的充气通道23。
可以理解的是,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设置在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之间,并且通过主通道热封缝32使相邻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但是通过相应的阻隔手段使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并不被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在一起,从而在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可充气的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而对应所述分隔缝31使得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形成两侧壁。这样的阻隔手段可以是在热封步骤中,通过将阻隔装置如隔板设置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以防止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时将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热封在一起。优选地,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中至少一层所述内延伸段内表面贴附有一层耐热层26,如硅油、PVA、耐高温搞抗粘油墨等手段,以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时,相邻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但是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并不被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充气通道23。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并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3的步骤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次热封步骤形成,而是可以分几次热封步骤形成。也就是说,先将所述第一阀膜21的所述第一内延伸段212与所述第一气室膜11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连接,然后将所述第二阀膜22的所述第二内延伸段222与所述第二气室膜12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热封连接,然后再通过其他热封手段如所述分隔缝31将所述充气阀20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也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了一个或多个所述充气通道23。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外侧端通过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从而在所述阀膜端封缝33和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24。从而,充气时,空气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间的所述主通道24分配进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的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以向各个所述充气室14进行充气。
可以看出,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最外侧所述分隔缝31形成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两侧的边界热封,而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再经气室膜端封缝35在远离所述充气阀20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从而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所述阀膜端封缝33和所述气室膜端封缝35形成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四个侧面的边界热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由两张阀膜21和22互相叠合后再经热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和所述充气通道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阀20也可以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阀膜端封缝33可以不需要,而对应所述阀膜端封缝33的位置是该张薄膜的对折线。如图5所示,一张柔性薄膜经对折后形成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是两层独立的薄膜,而是可以一体形成。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气室膜端封缝35在远离所述充气阀20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作为变形,也可以将整张薄膜经对折后然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从而也不需要上述气室膜端封缝35。
另外,在邻近所述充气通道23的入口,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分别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热封在一起,而在远离所述充气通道23的入口的那一侧,即邻近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的那一侧,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阻气缝34,其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在对应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热封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耐热层26并没有延伸至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从而在所述阻气缝34的位置,可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热封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述阻气缝34可以设置在与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相对应但以预定间隔相隔开的位置,这样所述充气室14中的空气因为受到到所述阻气缝34的阻挡而不容易直接从所述充气通道23反渗出去。所述阻气缝34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形成迂回空间,从而防止空气从所述充气室14进入所述充气通道23而产生泄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阻气缝34可以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如气室膜11热封在一起。这样在充气时,空气从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所述充气室14,所述充气室14中空气压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所述阻气缝34产生的热封连接使得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与气室膜11因所述充气单元13的膨胀而同步地移动,从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都贴附于所述气室膜11,如图4中所示。这样当所述充气室14中气压达到预定程度时,所述充气室14中的空气压力得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都压合于所述气室膜11的内表面,从而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3,以防止所述充气单元13的空气泄露。
另外,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是普通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自粘性,在充气过程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会因为自粘性而紧密贴附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防止所述充气通道23的打开。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可以是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这种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经化学改性使得薄膜表面易于紧密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气阀20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保持其自粘性,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表面通过添加其他附着物等方式进行糙化处理,从而减小其自粘性,这样在通过充气设备40通过所述充气口25充气时,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相对容易地打开,从而空气可以顺畅地进入所述主通道24并打开所有的所述充气通道23。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在充气前,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并没有通过所述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而是可以互相独立并敞开。所述充气设备40包括连接于气源装置的一主充气管41和与所述主气管相连通的多个分充气管42。在充气时,多个所述分充气管42直接塞入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中,并且可以没有从所述充气通道23的出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室14内,这样空气从所述主充气管42分配进入各个所述分充气管42,然后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充气室14,并且所述充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内延伸段212和222压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密封而达到防止漏气的目的。在充气完成后,可以再通过阀膜端封缝33的热封将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热封在一起,以进一步地防止漏气。因此在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可以不需要形成所述充气口25。
也就是说,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充气方式可以实施为排充充气,对应每个所述充气通道23都设置有一个所述分充气管42。在充气时,只需要将对应数量的分充气管42塞入所述充气通道23中即可。
如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另外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通过所述阀膜端封缝33热封在一起,而两侧都形成充气口25,其中所述充气设备40’还包括一压紧装置43’,而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充气孔44’的所述主充气管41’置于所述主通道24,并且其远端可以延伸穿出所述充气口25,所述压紧装置43’用于将待充气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两端压紧,从而可以执行充气操作,其中来自气源装置的气体进入所述主充气管41’,并且进一步从所述放气孔44’进入两端密封的所述主通道24,然后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室14。在充气完后,所述压紧装置43’将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主通道24的两端松开,从而得到充气后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空气包装装置的这种结构,还可以适合于对多个互相连接的所述空气空气包装装置进行连续地充气,充气后的各个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使互相连接的所述外延伸段211和221破开,并脱离所述主充气管41’。
如图12和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例,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一个空气包装袋,从而可以直接用于存储包装物品。更具体地,所述空气包装装置也包括由两层所述气室膜21和22形成的可充气主体10,以及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充气。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再经一系列热封和弯折步骤后形成具有一容纳腔15的包装袋,这样包装物品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纳腔15中,从而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得以在所述包装物品周围提供空气缓冲效果。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形成一个U型包装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举的例子只作为示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所述容纳腔15的其他类型的空气包装袋。
相应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也没有延伸所述主通道24的位置,而是局部地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热封连接,从而所述主通道24只由所述阀膜21和22来形成。
另外,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3分别具有多个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弯折缝36,如图13中所示,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3可以具有两个弯折缝36,从而将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分成三个互相连接并且互相连通的子充气单元13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3的所述弯折缝36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0相当于具有两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弯折缝36,设置在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所述弯折缝36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续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弯折缝36之间形成一个可充气侧壁,从而使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经弯折后形成所述容纳腔15,以用于容纳包装物品。也可以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具有多列用于弯折的弯折缝36,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间隔地设置的节点线,从而沿着这些列弯折缝36可以将这些充气单元13进行弯折,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这些子充气单元131分别形成多个气室侧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所述弯折缝36的列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得到理想数量的所述气室侧壁。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弯折缝36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并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缝31之间留有预定间隔,从而形成相邻所述子充气单元131之间的连通通道16,这样在充气时,空气从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时,可以分配至同一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各个所述子充气单元131。另外,所述弯折缝36也可以不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而是与所述分隔缝31一体地成形,而将所述连通通道16形成在所述充气单元13的中间位置。
另外,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可充气主体10沿两列所述弯折缝36弯折后,两列所述弯折缝36之间的充气侧壁形成底侧壁,而所述底侧壁两侧分别形成前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进一步地通过两侧的侧封缝37的热封,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两侧得以热封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端具有开口16的所述容纳腔1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封缝37可以连续的热封缝也可以是间隔的热封缝。所述侧封缝37可以设置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上,也可以是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和所述侧封缝37在一次热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侧封缝37也是区别于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的另外的热封缝。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热封缝30包括一次热封缝和二次热封缝,其中所述一次热封缝用来形成平面缓冲材料,而所述二次热封缝用来将所述一次热封缝得到的所述平面缓冲材料形成具有所述容纳腔15的立体包装材料。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封缝37是一种二次热封缝,所述充气侧壁经弯折形成的前后侧壁的两侧被所述二次热封缝即所述侧封缝37热封连接,从而形成了所述容纳腔15,待包装物品适合于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5中,而周围的所述充气侧壁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如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四列所述弯折缝36,其包括第一列弯缝361,第二列弯折缝362,第三列弯折缝363和第四列弯折缝364。其中第一和第二列弯折缝361和362,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弯折缝363和364之间各自形成一个侧壁,第二列和第三列弯折缝362和363之间形成一个底侧壁,而第一列和第四弯折缝与容纳腔15的开口16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顶侧壁,这样整个空气包装装置呈大致C形,所述开口16不是位于所述容纳腔15的一端,而是位于侧面的大致中部区域。
如图16和图17所示,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呈大致O形,开口16也形成在侧面,但是邻近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一端。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多个所述容纳腔15,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适合于容纳多个所述待包装物品。
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以用来给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也可以搭配其他包装装置如包装箱或包装盒使用,即包装物品可以放入所述空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容纳腔15中,然后载有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再放入另外的包装箱中,从而进一步给包装物品提供保护的作用,以方便包装物品的存储和运输。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各自的内延伸段212和222叠合并置于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内,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互相叠合并位于两层气室膜11和12之外;以及
(b)经过一系列的热封缝30的热封连接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3的可充气主体10,其中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间形成一个主通道24,其中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对应于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充气通道23,其中充气时,空气从所述主通道24进入各个所述充气通道23,然后当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3的充气室14内达到预定气压时,两层阀膜21和22的内延伸段212和2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所述充气通道23被密封从而防止漏气。
其中在上述方法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充气通道的入口处位置,通过热封工艺形成的连续的主通道热封缝32将两层阀膜21和22分别与两层气室膜11和12热封连接,其中两层阀膜21和22之间可设置有一耐热层26,从而保证可充气的所述充气通道23的形成;将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连续的阀膜端封缝33而热封连接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通过热封工艺热封形成多列分隔缝31,从而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形成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3;通过热封工艺热封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从而形成一列或多列弯折缝36,其中所述空气包装装置适合于沿着所述弯折缝36进行弯折而形成多个充气侧壁;以及进一步地通过二次热封缝37的热封连接,使所述空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立体构型的空气包装袋。
另外,在步骤(a)中,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可以是独立的薄膜,也可能是整张薄膜对折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的充气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将空气充入由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延伸段211和221之间形成的主通道24;
(B)导引进入所述主通道24的空气进入两层阀膜21和22的内延伸段212和222之间形成的充气通道23并经由所述充气通道23而进入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3的充气室14:
(C)当所述充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时,两层阀膜21和22的内延伸段212和2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而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3。
在本发明的这个充气方法中,空气直接进入由充气阀20形成的所述主通道24,然后再进入所述充气阀20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23,最后进入各个所述充气室14,从而充气更加顺畅。
如图18至图22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所述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即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不仅限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提到的空气。更具体地,所述流体实施为气体,所述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稀有气体或其混合气体等等。用来存储气体的所述流体容器可以用来做缓冲作用,也可以只是用来存储气体,例如存储氧气以备使用在供氧场合。所述流体实施为液体时,例如可以是水,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储存水并且所述流体容器可以用于缓冲或保温等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具体气体和液体的种类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地,所述流体容器包括至少一流体存储主体10A,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包括两层流体存储膜即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第二流体存储膜12A,以用于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13A。所述流体容器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截止阀,以用于向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进行流体填充。
其中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主要由两层流体存储膜即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第二流体存储膜12A形成,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可以是两层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相互重叠并经热封后形成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用于储存流体的流体存储室14A。
所述截止阀20A用于向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填充流体,即填充流体时,流体从所述截止阀20A中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中的所述流体存储室14A,当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压力达到要求后停止填充流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20A是单向阀,即在填充流体时,当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压力达到预定程度后,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压力会使所述截止阀20A处于关闭状态,而不能再继续填充流体,并且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也不容易从所述截止阀20A泄露。
更具体地,所述截止阀20A包括两层阀膜即第一阀膜21A和第二阀膜22A,类似地,所述第一阀膜21A和所述第二阀膜22A可以是两层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膜21A和所述第二阀膜22A互相叠合,并且与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经适当的排列后再经过一系列合适的热封缝30A形成可填充流体结构,所述热封缝通过合适的热封工艺完成,以将两层或多层薄膜在需要的位置进行热封。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阀膜21A和所述第二阀膜22A经叠合并热封后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通道23A和一主通道24A,并且形成有用于填充流体的一流体填充口25A,其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和所述主通道24A相连通。在填充流体时,使用者可以利用流体填充设备40A如流体填充泵从所述流体填充口25A向所述流体容器填充流体,这时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口25A进入所述主通道24A,并从所述主通道24A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从而向所述流体存储室14A进行填充流体。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热封缝30A可以包括多个互相间隔的分隔缝31A,这样两个或多个流体存储单元13A并排排列并且相连接以形成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其中所述截止阀20A对应地设置于每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换句话说,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独立地填充流体,在相邻两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之间形成延长的所述分隔缝31A,其可以实施为相邻两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之间的热封线,从而藉由这些分隔缝31A可以形成多个单独的流体存储室14A。这样在一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被损坏而泄露流体时,其他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不受影响。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截止阀20A,就可以对所有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填充流体。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所述流体容器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和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
相对应地,所述截止阀20A对应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也即是说,所述分隔缝31A在热封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时也一并热封两层阀膜21A和22A,从而将四层薄膜热封在一起而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和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室14A,每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适合于向对应的所述流体存储室14A进行填充流体。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互相间隔的所述分隔缝31A可以等间距地排列,以形成流体室直径相同的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当然也可以不等间距地排列,以形成流体室直径不相同的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多个互相间隔的所述分隔缝31A可以互相平行地排列,也可能预定数目的所述分隔缝31A倾斜地排列,或在局部位置形成转折等,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中可以形成一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在流体室直径较大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中,也可能会经热封工艺而形成两个或多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从而提高流体填充效率。
另外,因为每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形状在填充流体后可以变化,从而流体存储主体10A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是条状如横向条状和/或纵向条状等,或块状,其形状不受限制,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形成条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24A由所述截止阀20A形成,并且相当于形成一个流体分配通路,当填充流体时,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口25A进入所述主通道24A,然后再经所述主通道24A分配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从而使流体经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充入对应的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当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后,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压力作用于所述两层阀膜21A和22A上,以将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封闭,从而防止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24A,即防止所述流体存储室14A的流体产生泄露。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室14A填充流体时,流体只在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之间进行分配,而不像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会先进入两层外膜1A和1B之间的主通道1D,然后再进入填充流体通路2C。在现有技术中,流体仍然会存在从相邻的热封点1E之间进入相邻的外膜和内膜之间如外膜1A和内膜2A之间,从而影响填充流体效果。而在本发明中,流体只进入两层阀膜21A和22A之间,而不会受到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的影响,也不会进入某层阀膜与流体存储膜之间,从而保证填充流体的顺畅性。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不像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两层内膜2A和2B完全设置在两层外膜1A和1B之间,本发明的所述截止阀20A的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只是部分地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相互叠合。如图19中所示,所述第一阀膜21A与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部分地叠合,所述第二阀膜22A与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部分地叠合。从而与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流体容器减少了所述流体存储膜21A和22A的尺寸,从而更能节省材料。
相应地,所述截止阀20A的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分别包括外延伸段211A和221A以及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也即是说,所述第一阀膜21A包括第一外延伸段211A和第一内延伸段212A,所述第二阀膜22A包括第二外延伸段221A和第二内延伸段222A。其中所述第一外延伸段211A和所述第一内延伸段212A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外延伸段221A和所述第二内延伸段222A也沿着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互相叠合地排列,从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A,并具有所述流体填充口25A。而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互相叠合地排列,并进一步地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互相叠合地排列,从而经热封工艺后形成在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形成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并没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24A的位置,而是从所述截止阀20A的局部位置叠合后热封在一起,这样从而不需要类似图1和图2的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热封手段将相邻的外膜和内膜热封连接,从而制作工艺更简单。因为所述主通道24A两侧分别只有一层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填充流体时流体进入所述主通道24A后,可以较容易地使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膨胀,从而打开进入各个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填充通道23A。
可以理解的是,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设置在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之间,并且通过主通道热封缝32A使相邻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别与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连接,但是通过相应的阻隔手段使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并不被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A热封在一起,从而在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形成可填充流体的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而对应所述分隔缝31A使得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形成两侧壁。这样的阻隔手段可以是在热封步骤中,通过将阻隔装置如隔板设置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以防止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A时将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热封在一起。优选地,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中至少一层所述内延伸段内表面贴附有一层耐热层26A,如硅油、PVA、耐高温搞抗粘油墨等手段,以在形成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A时,相邻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别与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连接,但是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并不被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A热封在一起而形成了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别与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连接并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步骤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次热封步骤形成,而是可以分几次热封步骤形成。也就是说,先将所述第一阀膜21A的所述第一内延伸段212A与所述第一流体存储膜11A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A热封连接,然后将所述第二阀膜22A的所述第二内延伸段222A与所述第二流体存储膜12A通过一次主通道热封缝32A热封连接,然后再通过其他热封手段如所述分隔缝31A将所述截止阀20A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在一起,从而也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形成了一个或多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外侧端通过阀膜端封缝33A热封在一起,从而在所述阀膜端封缝33A和所述主通道热封缝32A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24A。从而,填充流体时,流体从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间的所述主通道24A分配进入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的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以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室14A进行填充流体。
可以看出,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容器的最外侧所述分隔缝31A形成了所述流体容器的两侧的边界热封,而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再经流体存储膜端封缝35A在远离所述截止阀20A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在一起,从而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A,所述阀膜端封缝33A和所述流体存储膜端封缝35A形成了所述流体容器四个侧面的边界热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20A由两张阀膜21A和22A互相叠合后再经热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24A和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截止阀20A也可以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阀膜端封缝33A可以不需要,而对应所述阀膜端封缝33A的位置是该张薄膜的对折线。如图20所示,一张柔性薄膜经对折后形成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是两层独立的薄膜,而是可以一体形成。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经流体存储膜端封缝35A在远离所述截止阀20A的那一侧将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在一起,作为变形,也可以将整张薄膜经对折后然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从而也不需要上述流体存储膜端封缝35A。
另外,在邻近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入口,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分别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在一起,而在远离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入口的那一侧,即邻近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出口的那一侧,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阻隔缝34A,其将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在对应所述阻隔缝34A的位置热封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耐热层26A并没有延伸至所述阻隔缝34A的位置,从而在所述阻隔缝34A的位置,可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热封在一起。如图18所示,所述阻隔缝34A可以设置在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出口相对应但以预定间隔相隔开的位置,这样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流体因为受到到所述阻隔缝34A的阻挡而不容易直接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反渗出去。所述阻隔缝34A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形成迂回空间,从而防止流体从所述流体存储室14A进入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而产生泄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阻隔缝34A可以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或12A如流体存储膜11A热封在一起。这样在填充流体时,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进入所述流体存储室14A,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空流体压力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所述阻隔缝34A产生的热封连接使得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与流体存储膜11A因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膨胀而同步地移动,从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都贴附于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如图19中所示。这样当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流体压力达到预定程度时,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的空流体压力力得以将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都压合于所述流体存储膜11A的内表面,从而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以防止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泄露。
另外,所述截止阀20A的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是普通薄膜,也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自粘性,在填充流体过程中,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会因为自粘性而紧密贴附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地防止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打开。在一个优选的例子中,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可以是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这种自粘性的聚乙烯薄膜经化学改性使得薄膜表面易于紧密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截止阀20A的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可以是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内延伸段212A和222A保持其自粘性,而使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表面通过添加其他附着物等方式进行糙化处理,从而减小其自粘性,这样在通过填充流体设备40通过所述流体填充口25A填充流体时,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的所述外延伸段211A和221A可以相对容易地打开,从而流体可以顺畅地进入所述主通道24A并打开所有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
如图23和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变形实施例,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实施为一个流体包装袋,从而可以直接用于存储包装物品。更具体地,所述流体容器也包括由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21A和22A形成的流体存储主体10A,以及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形成的所述截止阀20A,所述截止阀20A用于向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的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填充流体。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再经一系列热封和弯折步骤后形成具有一容纳腔15A的包装袋,这样包装物品可以放置在所述容纳腔15A中,从而所述流体容器得以在所述包装物品周围提供流体缓冲效果。所述流体容器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例子中,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形成一个U型包装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举的例子只作为示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具有所述容纳腔15A的其他类型的流体包装袋。
相应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也没有延伸所述主通道24A的位置,而是局部地与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热封连接,从而所述主通道24A只由所述阀膜21A和22A来形成。
另外,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的每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分别具有多个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形成的弯折缝36A,如图23中所示,每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可以具有两个弯折缝36A,从而将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分成三个互相连接并且互相连通的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填充流体单元11A的所述弯折缝36A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相当于具有两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弯折缝36A,设置在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所述弯折缝36A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续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弯折缝36A之间形成一个可流体填充侧壁,从而使所述具有流体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经弯折后形成所述容纳腔15A,以用于容纳包装物品。也可以说,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具有多列用于弯折的弯折缝36A,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间隔地设置的节点线,从而沿着这些列弯折缝36A可以将这些流体存储单元13A进行弯折,使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的这些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分别形成多个流体室侧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的所述弯折缝36A的列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得到理想数量的所述流体填充侧壁。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弯折缝36A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中间位置,并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缝31A之间留有预定间隔,从而形成相邻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之间的连通通道16A,这样在填充流体时,流体从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时,可以分配至同一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各个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131A。另外,所述弯折缝36A也可以不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中间位置,而是与所述分隔缝31A一体地成形,而将所述连通通道16A形成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中间位置。
另外,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沿两列所述弯折缝36A弯折后,两列所述弯折缝36A之间的流体填充侧壁形成底侧壁,而所述底侧壁两侧分别形成前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进一步地通过两侧的侧封缝37A的热封,使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两侧得以热封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端具有开口16A的所述容纳腔15A。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封缝37A可以连续的热封缝也可以是间隔的热封缝。所述侧封缝37A可以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主体10A的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A上,也可以是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A和所述侧封缝37A在一次热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侧封缝37A也是区别于最外侧的所述分隔缝31A的另外的热封缝。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热封缝30A包括一次热封缝和二次热封缝,其中所述一次热封缝用来形成平面材料,而所述二次热封缝用来将所述一次热封缝得到的所述平材料形成具有所述容纳腔15A的立体包装材料。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封缝37A是一种二次热封缝,所述流体填充侧壁经弯折形成的前后侧壁的两侧被所述二次热封缝即所述侧封缝37A热封连接,从而形成了所述容纳腔15A,待包装物品适合于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5A中,而周围的所述流体填充侧壁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流体缓冲效果。
如图25和图26所示,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容器包括至少四列所述弯折缝36A,其包括第一列弯缝361A,第二列弯折缝362A,第三列弯折缝363A和第四列弯折缝364A。其中第一和第二列弯折缝361A和362A,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弯折缝363A和364A之间各自形成一个侧壁,第二列和第三列弯折缝362A和363A之间形成一个底侧壁,而第一列和第四弯折缝与容纳腔15A的开口16A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顶侧壁,这样整个流体容器呈大致C形,所述开口16A不是位于所述容纳腔15A的一端,而是位于侧面的大致中部区域。
如图27和图28所示,根据另外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呈大致O形,开口16A也形成在侧面,但是邻近所述流体容器的一端。并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多个所述容纳腔15A,从而使所述流体容器适合于容纳多个所述待包装物品。
所述流体容器可以单独使用,以用来给包装物品提供流体缓冲效果。也可以搭配其他包装装置如包装箱或包装盒使用,即包装物品可以放入所述流体容器的所述容纳腔15A中,然后载有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流体容器再放入另外的包装箱中,从而进一步给包装物品提供保护的作用,以方便包装物品的存储和运输。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i)将至少两层阀膜21A和22A各自的内延伸段212A和222A叠合并置于至少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之内,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互相叠合并位于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之外;以及
(ii)经过一系列的热封缝30A的热封连接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存储主体10A,其中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间形成一个主通道24A,其中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对应于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填充通道23A,其中填充流体时,流体从所述主通道24A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然后当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存储室14A内达到预定流体压力时,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内延伸段212A和222A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或12A,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被密封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其中在上述方法步骤(ii)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填充流体通道的入口处位置,通过热封工艺形成的连续的主通道热封缝32A将两层阀膜21A和22A分别与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热封连接,其中两层阀膜21A和22A之间可设置有一耐热层26A,从而保证可填充流体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的形成;将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通过热封工艺形成连续的阀膜端封缝33A而热封连接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通过热封工艺热封形成多列分隔缝31A,从而使所述流体容器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13A;通过热封工艺热封连接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从而形成一列或多列弯折缝36A,其中所述流体容器适合于沿着所述弯折缝36进行弯折而形成多个流体填充侧壁;以及进一步地通过二次热封缝37A的热封连接,使所述流体容器形成具有立体构型的流体包装袋。
另外,在步骤(i)中,两层所述阀膜21A和22A,以及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可以是独立的薄膜,也可能是整张薄膜对折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容器的填充流体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I)将流体充入由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外延伸段211A和221A之间形成的主通道24A;
(II)导引进入所述主通道24A的流体进入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内延伸段212A和222A之间形成的流体填充通道23A并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而进入两层流体存储膜11A和12A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流体存储单元13A的流体存储室14A:
(III)当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时,两层阀膜21A和22A的内延伸段212A和222A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11A或12A而密封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
在本发明的这个填充流体方法中,流体直接进入由截止阀20A形成的所述主通道24A,然后再进入所述截止阀20A形成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A,最后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室14A,从而流体填充更加顺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3)

1.一种流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流体存储主体,其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流体存储膜,以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具有一流体存储室;以及
一截止阀,其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阀膜,其中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与两层阀膜部分地叠合,以在四层膜互相叠合的区域使所述截止阀形成至少一流体填充通道,从而藉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所述流体存储室进行流体填充,并且在流体填充后,所述流体存储室的流体压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以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从而防止流体泄露,其中两层所述阀膜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而两层所述阀膜剩余部分互相叠合以形成一主通道,并且具有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流体填充口,从而流体填充时,流体由所述流体填充口进入所述主通道,然后再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进入所述流体存储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两层所述阀膜中至少一层所述阀膜内表面设置有一耐热层,从而使得在热封工艺中,使得两层所述阀膜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两层所述阀膜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通过主通道密封缝热封,从而使相邻的一层所述阀膜与对应的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两层所述阀膜远离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那一侧通过阀膜端封缝热封连接,从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缝和所述阀膜端封缝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还包括将两层所述阀膜热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阻隔缝,所述阻隔缝阻止所述流体存储室中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反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阻隔缝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从而使流体填充完成后,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所述阀膜得以压合在该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两层所述阀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容器进一步地通过一个或多个分隔缝形成多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每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存储膜和所述阀膜是柔性薄膜,其选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复合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阀膜是经化学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自粘性而增强所述阀膜对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阀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经糙化处理,从而在流体填充时易于打开所述主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容器形成缓冲垫。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容器经一系列热封和弯折后形成具有容纳腔的包装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容器的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弯折缝,以将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以使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形成互相连接并且互相连通的多个子流体存储单元,从而沿着所述弯折缝弯折,使所述流体存储主体形成多个流体填充侧壁,所述流体填充侧壁界定形成所述容纳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弯折缝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间,以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两侧分别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之间的连通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弯折缝设置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两侧,以在所述流体存储单元中间形成相邻两个所述子流体存储单元之间的连通通道。
18.一种截止阀,其适合于给流体容器填充流体,所述流体容器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流体存储膜,以形成至少一流体存储单元,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具有一流体存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包括:两层互相叠合的阀膜,各层所述阀膜包括一外延伸段,以及一内延伸段,其中各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外延伸段与所述内延伸段一体成形,并且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连接在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之间形成一流体填充通道,从而藉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向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所述流体存储室进行流体填充,并且在流体填充后,所述流体存储室的流体压力作用于两层所述阀膜以关闭所述流体填充通道,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截止阀,其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外延伸段互相叠合以形成一主通道,并且具有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的流体填充口,从而流体填充时,流体由所述流体填充口进入所述主通道,然后再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进入所述流体存储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截止阀,其中两层所述阀膜中至少一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内延伸段的内表面设置有一耐热层,从而使得在热封工艺中,使得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之间形成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截止阀,其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通过主通道密封缝热封,从而使相邻的一层所述阀膜与对应的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截止阀,其中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外延伸段在远离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那一侧通过阀膜端封缝热封连接,从而在所述主通道密封缝和所述阀膜端封缝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截止阀,其中还包括将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热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阻隔缝,所述阻隔缝阻止所述流体存储室中流体从所述流体填充通道反渗。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截止阀,其中所述阻隔缝进一步地将两层所述阀膜的两层所述内延伸段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从而使流体填充完成后,与所述流体存储膜互相叠合的部分所述阀膜得以压合在该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阀,其中两层所述阀膜是两张独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张薄膜经对折而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4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阀,其中所述阀膜是柔性薄膜,其选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复合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所述的截止阀,其中所述阀膜是经化学改性的具有自粘性的自粘薄膜,从而因为自粘性而增强所述阀膜对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密封性能。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截止阀,其中所述阀膜形成所述主通道的部分经糙化处理,从而在流体填充时易于打开所述主通道。
29.一种流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将至少两层阀膜各自的内延伸段叠合并置于至少两层流体存储膜之内,两层阀膜的外延伸段互相叠合并位于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之外;以及
(ii)经过一系列的热封缝的热封连接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存储主体,其中两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外延伸段之间形成一个主通道,其中所述内延伸段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对应于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填充通道,其中流体填充时,流体从所述主通道进入各个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然后当各个所述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存储室内达到预定流体压力时,两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内延伸段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被密封从而防止流体泄露。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入口处位置,通过热封工艺形成的连续的主通道热封缝将两层阀膜分别与两层流体存储膜热封连接,将两层阀膜的外延伸段通过热封工艺形成连续的阀膜端封缝而热封连接两层阀膜的外延伸段,从而在连续热封的所述主通道热封缝和所述阀膜端封缝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两层所述阀膜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以保证在热封工艺中可流体填充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的形成。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两层所述阀膜分别是独立的薄膜,或整张薄膜对折而形成;其中两层所述流体存储膜分别是独立的薄膜,或整张薄膜对折而形成。
33.一种流体容器的流体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流体充入由两层阀膜的外延伸段之间形成的主通道;
(B)导引进入所述主通道的流体进入两层所述阀膜的内延伸段之间形成的流体填充通道并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而进入两层流体存储膜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流体存储单元的流体存储室;以及
(C)当所述流体存储室中达到预定流体压力时,两层所述阀膜的所述内延伸段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流体存储膜而密封所述流体填充通道。
CN201510299507.6A 2014-12-31 2015-06-03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292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9507.6A CN105292768B (zh) 2014-12-31 2015-06-03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US15/306,757 US20170045151A1 (en) 2014-12-31 2015-12-25 Fluid Container, Check Valv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1580071906.5A CN107250002B (zh) 2014-12-31 2015-12-25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EP15875178.4A EP3241784A4 (en) 2014-12-31 2015-12-25 Fluid container, stop valve thereof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5/098899 WO2016107500A1 (zh) 2014-12-31 2015-12-25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TW104144731A TWI681912B (zh) 2014-12-31 2015-12-31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和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3968 2014-12-31
CN2014108539689 2014-12-31
CN201510299507.6A CN105292768B (zh) 2014-12-31 2015-06-03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2768A CN105292768A (zh) 2016-02-03
CN105292768B true CN105292768B (zh) 2019-02-22

Family

ID=551907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9507.6A Active CN105292768B (zh) 2014-12-31 2015-06-03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N201580071906.5A Active CN107250002B (zh) 2014-12-31 2015-12-25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906.5A Active CN107250002B (zh) 2014-12-31 2015-12-25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45151A1 (zh)
EP (1) EP3241784A4 (zh)
CN (2) CN105292768B (zh)
TW (1) TWI681912B (zh)
WO (1) WO20161075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55A (zh) * 2015-05-22 2016-11-09 聂会平 空气缓冲体的充气方法
CN106079585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WO2019009139A1 (ja) * 2017-07-04 2019-01-10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シート製の閉止弁及び閉止弁付きの袋
JP6359731B1 (ja) * 2017-07-04 2018-07-18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袋用閉止弁を備えた袋及び食品用脱気袋
US20190142111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Head Technology Gmbh Liner for sports shoes
CN107934205A (zh) * 2017-12-07 2018-04-20 李健 全自动化充气包装体及其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1005387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上海锦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保温箱及其应用
US11649101B2 (en) * 2019-09-24 2023-05-16 Steven Michael Stack, J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fluid container with check valve
TWI707810B (zh) * 2019-11-08 2020-10-21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結構
CN114293899B (zh) * 2020-10-07 2024-06-25 林庆辉 一种可收放式一吹定型气拱门
CN112455923A (zh) * 2020-12-07 2021-03-09 浙江英纳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胶膜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6233U (en) * 2007-02-12 2007-08-01 Leadpak Ind Co Ltd Gas package bag for vase/jar
JP2007238177A (ja) * 2006-03-03 2007-09-20 Chian Hua Liao 連続ポンプによ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その製作方法
CN101934892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装装置
CN102689743A (zh) * 2012-03-06 2012-09-26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3072757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0476B2 (en) * 2001-05-10 2007-05-22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nflated chambers
WO2003043903A1 (en) * 2001-11-16 2003-05-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ow profile inflatable package protection system
US8277910B2 (en) * 2003-06-28 2012-10-02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fluid container
TW200815249A (en) * 2006-09-29 2008-04-01 Yao-Sin Liao Air enclosure with strengthened air-tightness function
TW200940421A (en) * 2008-03-21 2009-10-01 Kao-Hsiung Liao Air enclosure and check valve capable of being filled with high-pressure air
WO2010024498A1 (en) * 2008-08-25 2010-03-04 Indis Air Corp. Air bag with continuous heat resistance material
CN204916629U (zh) * 2015-06-03 2015-12-30 聂会平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8177A (ja) * 2006-03-03 2007-09-20 Chian Hua Liao 連続ポンプによ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その製作方法
TWM316233U (en) * 2007-02-12 2007-08-01 Leadpak Ind Co Ltd Gas package bag for vase/jar
CN101934892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装装置
CN102689743A (zh) * 2012-03-06 2012-09-26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CN103072757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45151A1 (en) 2017-02-16
CN107250002A (zh) 2017-10-13
CN105292768A (zh) 2016-02-03
TWI681912B (zh) 2020-01-11
CN107250002B (zh) 2020-01-10
TW201643084A (zh) 2016-12-16
WO2016107500A1 (zh) 2016-07-07
EP3241784A1 (en) 2017-11-08
EP3241784A4 (en)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2768B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和制造方法
CN109368029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1529B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205087336U (zh) 封合式空气包装装置
WO2015192708A1 (zh)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6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60901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CN100582536C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CN104787494A (zh) 一种具有分装层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50163A1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5173401B (zh) 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及其应用
CN204916629U (zh)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CN208470484U (zh) 网式流体包装装置
CN205998396U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5060410U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TWM531453U (zh)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CN206813672U (zh) 一种可直线撕开的空气包装袋
CN108688923A (zh) 包装装置及其应用
CN207360951U (zh) 空气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