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6439B - 具有可变边缘几何形状的伤口或皮肤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变边缘几何形状的伤口或皮肤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6439B CN105246439B CN201480027031.4A CN201480027031A CN105246439B CN 105246439 B CN105246439 B CN 105246439B CN 201480027031 A CN201480027031 A CN 201480027031A CN 105246439 B CN105246439 B CN 1052464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essing
- edge
- skin
- peak
- und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1100000241 scar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08000032544 Cicatrix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7387 scar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08000002260 Keloid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117 keloid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29663 wound he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6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13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0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3
- 210000003739 ne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6
- 206010040844 Skin exfoli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69 hypertroph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1 but not limited t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390 scarr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522 acrylic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434 stratum corn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752 proliferative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000008186 Collage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8010035532 Collage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436 collage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311 normal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06010053567 Coagulopath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2843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5602 clot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615 epi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102 growth fa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GVJHHUAWPYXKBD-UHFFFAOYSA-N (±)-α-Tocopher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2OC(CCCC(C)CCCC(C)CCCC(C)C)(C)CCC2=C1C GVJHHUAWPYXKB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Glycine Chemical compound NCC(O)=O DHMQDGOQFOQN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ZTHYODDOHIVTJV-UHFFFAOYSA-N Propyl gall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OC(=O)C1=CC(O)=C(O)C(O)=C1 ZTHYODDOHIVTJ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11 card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207 derm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500 effect on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57 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464 silicon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SQGYOTSLMSWVJD-UHFFFAOYSA-N silver(1+) 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Ag+].[O-]N(=O)=O SQGYOTSLMSWV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30001720 Bontoxilys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10834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37362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367 Polyisobut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16611 Proteoglyca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67787 Proteoglyca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0880 Skin irri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8031 Wound dehisc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42 anti bacteri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88710 antibi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121375 antifungal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18 atomic force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53031 botulinum tox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170 cell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744 extracellular matri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950 fibrobl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55 kraft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56 skin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475 skin irrita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UCTWMZQNUQWSLP-VIFPVBQESA-N (R)-adrenaline Chemical compound CNC[C@H](O)C1=CC=C(O)C(O)=C1 UCTWMZQNUQWSLP-VIFPVBQE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82837 (R)-adrenalin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7553-56-2 Chemical compound [I]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4384 Alopec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39209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15081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86147 Cephalospor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61 Chitosa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GHXZTYHSJHQHIJ-UHFFFAOYSA-N Chlorhexid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l)C=CC=1NC(N)=NC(N)=NCCCCCCN=C(N)N=C(N)NC1=CC=C(Cl)C=C1 GHXZTYHSJHQHI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49003 Fibrinoge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8946 Fibrinoge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71 Glyc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SBKRTALNRRAOJP-BWSIXKJUSA-N N-[(2S)-4-amino-1-[[(2S,3R)-1-[[(2S)-4-amino-1-oxo-1-[[(3S,6S,9S,12S,15R,18R,21S)-6,9,18-tris(2-aminoethyl)-15-benzyl-3-[(1R)-1-hydroxyethyl]-12-(2-methylpropyl)-2,5,8,11,14,17,20-heptaoxo-1,4,7,10,13,16,19-heptazacyclotricos-21-yl]amino]butan-2-yl]amino]-3-hydroxy-1-oxobutan-2-yl]amino]-1-oxobutan-2-yl]-6-methylheptanamide (6S)-N-[(2S)-4-amino-1-[[(2S,3R)-1-[[(2S)-4-amino-1-oxo-1-[[(3S,6S,9S,12S,15R,18R,21S)-6,9,18-tris(2-aminoethyl)-15-benzyl-3-[(1R)-1-hydroxyethyl]-12-(2-methylpropyl)-2,5,8,11,14,17,20-heptaoxo-1,4,7,10,13,16,19-heptazacyclotricos-21-yl]amino]butan-2-yl]amino]-3-hydroxy-1-oxobutan-2-yl]amino]-1-oxobutan-2-yl]-6-methyloctanamide sulfuric acid Polymers OS(O)(=O)=O.CC(C)CCCCC(=O)N[C@@H](CCN)C(=O)N[C@@H]([C@@H](C)O)C(=O)N[C@@H](CCN)C(=O)N[C@H]1CCNC(=O)[C@@H](NC(=O)[C@H](CCN)NC(=O)[C@H](CCN)NC(=O)[C@H](CC(C)C)NC(=O)[C@@H](Cc2ccccc2)NC(=O)[C@@H](CCN)NC1=O)[C@@H](C)O.CC[C@H](C)CCCCC(=O)N[C@@H](CCN)C(=O)N[C@@H]([C@@H](C)O)C(=O)N[C@@H](CCN)C(=O)N[C@H]1CCNC(=O)[C@@H](NC(=O)[C@H](CCN)NC(=O)[C@H](CCN)NC(=O)[C@H](CC(C)C)NC(=O)[C@@H](Cc2ccccc2)NC(=O)[C@@H](CCN)NC1=O)[C@@H](C)O SBKRTALNRRAOJP-BWSIXKJU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VRNDRQMDRJTHS-FMDGEEDCSA-N N-acetyl-beta-D-glucos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O)N[C@H]1[C@H](O)O[C@H](CO)[C@@H](O)[C@@H]1O OVRNDRQMDRJTHS-FMDGEEDC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3140 Neomyc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12538 Paclitaxe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93965 Polymyxin 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56079 Subtilis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5158 Subtilis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QJJXYPPXXYFBGM-LFZNUXCKSA-N Tacrolimus Chemical compound C1C[C@@H](O)[C@H](OC)C[C@@H]1\C=C(/C)[C@@H]1[C@H](C)[C@@H](O)CC(=O)[C@H](CC=C)/C=C(C)/C[C@H](C)C[C@H](OC)[C@H]([C@H](C[C@H]2C)OC)O[C@@]2(O)C(=O)C(=O)N2CCCC[C@H]2C(=O)O1 QJJXYPPXXYFBGM-LFZNUXCK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190 Thromb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5865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5789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19530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3427 Vitamin 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26 aluminium potass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DIZPMCHEQGEION-UHFFFAOYSA-H aluminium sulfate (anhydrous) Chemical compound [Al+3].[Al+3].[O-]S([O-])(=O)=O.[O-]S([O-])(=O)=O.[O-]S([O-])(=O)=O DIZPMCHEQGEION-UHFFFAOYSA-H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10048 aluminum sulf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28 anti-proliv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21 anti-sep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04 antifibrinoly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30225 antihemorrhagic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64004 antiseptic throat preparation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07 apopto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114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410 calcium algin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48 calcium algi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2681 calcium algin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OKHHGHGGPDJQHR-YMOPUZKJSA-L calcium;(2s,3s,4s,5s,6r)-6-[(2r,3s,4r,5s,6r)-2-carboxy-6-[(2r,3s,4r,5s,6r)-2-carboxylato-4,5,6-trihydroxyoxan-3-yl]oxy-4,5-dihydroxyoxan-3-yl]oxy-3,4,5-trihydroxyoxane-2-carbox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C@@H]1[C@H](O)[C@H](O)O[C@@H](C([O-])=O)[C@H]1O[C@H]1[C@@H](O)[C@@H](O)[C@H](O[C@H]2[C@H]([C@@H](O)[C@H](O)[C@H](O2)C([O-])=O)O)[C@H](C(O)=O)O1 OKHHGHGGPDJQHR-YMOPUZKJ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309466 calf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24587 cephalospor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80 cephalospori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3260 chlorhexid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4 chro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808 connective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5139 epinephr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99 exfol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12952 fibrinoge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97 foam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61 fore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WIGCFUFOHFEKBI-UHFFFAOYSA-N gamma-tocopherol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1CCC2C(C)C(O)C(C)C(C)C2O1 WIGCFUFOHFEK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74 hemosta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39 hem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55 immunomod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21354 immunomodulato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62 intracellular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630 iod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1379 keloid for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700005457 microfibrilla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50006780 n-acetylglucosam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4927 neomyc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0988 nystat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VQOXZBDYSJBXMA-NQTDYLQESA-N nystatin A1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N)[C@H](O)[C@@H](C)O[C@H]1O[C@H]1/C=C/C=C/C=C/C=C/CC/C=C/C=C/[C@H](C)[C@@H](O)[C@@H](C)[C@H](C)OC(=O)C[C@H](O)C[C@H](O)C[C@H](O)CC[C@@H](O)[C@H](O)C[C@](O)(C[C@H](O)[C@H]2C(O)=O)O[C@H]2C1 VQOXZBDYSJBXMA-NQTDYLQE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1592 paclitaxe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94 physiologic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67 polyester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3548 polymyxin b sulf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50271 potassium alum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GRLPQNLYRHEGIJ-UHFFFAOYSA-J potassium alumin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Al+3].[K+].[O-]S([O-])(=O)=O.[O-]S([O-])(=O)=O GRLPQNLYRHEGIJ-UHFFFAOYSA-J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05 procoagu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755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75579 propyl gall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388 propyl gall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3 propyl gal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AHRKKWIAAJSAO-UHFFFAOYSA-N rapamycin Natural products COCC(O)C(=C/C(C)C(=O)CC(OC(=O)C1CCCCN1C(=O)C(=O)C2(O)OC(CC(OC)C(=CC=CC=CC(C)CC(C)C(=O)C)C)CCC2C)C(C)CC3CCC(O)C(C3)OC)C ZAHRKKWIAAJSA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761 scal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961 silver nitr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1516 silver nitrat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UEJSSZHHYBHCEL-UHFFFAOYSA-N silver(1+) sulfadiazinate Chemical class [Ag+].C1=CC(N)=CC=C1S(=O)(=O)[N-]C1=NC=CC=N1 UEJSSZHHYBHC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FJCIRLUMZQUOT-HPLJOQBZSA-N sirolimus Chemical compound C1C[C@@H](O)[C@H](OC)C[C@@H]1C[C@@H](C)[C@H]1OC(=O)[C@@H]2CCCCN2C(=O)C(=O)[C@](O)(O2)[C@H](C)CC[C@H]2C[C@H](OC)/C(C)=C/C=C/C=C/[C@@H](C)C[C@@H](C)C(=O)[C@H](OC)[C@H](O)/C(C)=C/[C@@H](C)C(=O)C1 QFJCIRLUMZQUOT-HPLJOQBZ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2930 sirolimu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58 skin ten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37 steroidlik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132 styrene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1967 tacrolimu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QJJXYPPXXYFBGM-SHYZHZOCSA-N tacrolimus Natural products CO[C@H]1C[C@H](CC[C@@H]1O)C=C(C)[C@H]2OC(=O)[C@H]3CCCCN3C(=O)C(=O)[C@@]4(O)O[C@@H]([C@H](C[C@H]4C)OC)[C@@H](C[C@H](C)CC(=C[C@@H](CC=C)C(=O)C[C@H](O)[C@H]2C)C)OC QJJXYPPXXYFBGM-SHYZHZOC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CINICONZNJXQF-MZXODVADSA-N taxol Chemical compound O([C@@H]1[C@@]2(C[C@@H](C(C)=C(C2(C)C)[C@H](C([C@]2(C)[C@@H](O)C[C@H]3OC[C@]3([C@H]21)OC(C)=O)=O)OC(=O)C)OC(=O)[C@H](O)[C@@H](NC(=O)C=1C=CC=CC=1)C=1C=CC=CC=1)O)C(=O)C1=CC=CC=C1 RCINICONZNJXQF-MZXODVAD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24597 therapeu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4072 thromb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5196 titanium diox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371 to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397 ulce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YYSFXUWWPNHNAZ-PKJQJFMNSA-N umirolimus Chemical compound C1[C@@H](OC)[C@H](OCCOCC)CC[C@H]1C[C@@H](C)[C@H]1OC(=O)[C@@H]2CCCCN2C(=O)C(=O)[C@](O)(O2)[C@H](C)CC[C@H]2C[C@H](OC)/C(C)=C/C=C/C=C/[C@@H](C)C[C@@H](C)C(=O)[C@H](OC)[C@H](O)/C(C)=C/[C@@H](C)C(=O)C1 YYSFXUWWPNHNAZ-PKJQJFMN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88594 vitam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3231 vitam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2 vitam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43 vitam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46009 vitamin 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165 vitamin 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9 vitamin 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722 vitamin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47303 von Willebrand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6537 von Willebrand fac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1134 von willebrand facto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CGTADGCBEXYWNE-JUKNQOCSSA-N zotarolimus Chemical compound N1([C@H]2CC[C@@H](C[C@@H](C)[C@H]3OC(=O)[C@@H]4CCCCN4C(=O)C(=O)[C@@]4(O)[C@H](C)CC[C@H](O4)C[C@@H](/C(C)=C/C=C/C=C/[C@@H](C)C[C@@H](C)C(=O)[C@H](OC)[C@H](O)/C(C)=C/[C@@H](C)C(=O)C3)OC)C[C@H]2OC)C=NN=N1 CGTADGCBEXYWNE-JUKNQOCS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50009819 zotarolimus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874 Acne Vulgar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2211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4309 Bacterial disease carri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5143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6555 Bullous condi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905957 Channa melasom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9034 Chemoki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12236 Chemok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34 Co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127 Cytoki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95 Cytoki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985 Decubitus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624 Derm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2438 Dermatitis atopic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97 Ehlers-Danlos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5150 Eryth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201 Exanth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3330 Keloid sca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13288 Lab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2 Polybutadi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14 Polyether block 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210 Pressure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681 Psoria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03601 Rosac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943 Skin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8990 Skin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0835 Skin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925 Skin stria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954 Skin wrinkl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439 Striae Distensa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3189 Telangiect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10741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558 Varicose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QYKIQEUNHZKYBP-UHFFFAOYSA-N Vinyl ether Chemical compound C=COC=C QYKIQEUNHZKYB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260 Wart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0496 acn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60 alopecia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71 anim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29 antifung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83 areo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44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8937 atopic derm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05 autocr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42 ba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2362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49 biocompatibl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12 biological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0833 cell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63 cell prolif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041 cell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54 cellular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67 chee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15 cryo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753 dehisc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2601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24 dis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4 endocr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202 endocyt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21 erythema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884 exanthe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4 eyel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4 fingernail be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13 fluor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1 fluor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83 fri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13 gro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963 hair lo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6 hair lo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16 hydrocollo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8709 inflammatory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6495 integr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44426 integr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34 intra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10 lo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72 mouse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72 neutra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25 nitri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675 pannicul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6 paracr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2 p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10 pathophysiolog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99 pen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01 point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3 poly(pyromellitimide-1,4-diphenyl 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57 polybutadi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2 prolif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93 protective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4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844 ras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5962 receptor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20003175 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4700 rosac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73 scar 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6 scro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8 secre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0882 skin le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444 skin les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153 skin papill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70 skin sensitisation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55 skin ty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431 stero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03 subcutaneous f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04 subcutaneous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9056 telangiecta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954 umbilical cor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580 weight lo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46—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kin-adhering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361—Plasters
- A61F2013/00544—Plasters form or structure
- A61F2013/00582—Properties of backing
- A61F2013/006—Elastic modul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被提供成用于处理皮肤,包括但不限于伤口愈合、处理、改善和/或预防瘢痕和/或瘢痕疙瘩。可以使用书籍状包装、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向受试者施用敷料。包装、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在弹性敷料中施加和/或维持应变,并且包括波浪形边缘构型,以相比于传统的敷料形状减小施加在皮肤上的峰值应力。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该PCT申请要求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3/844,154和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3/844,019的优选权,这两个申请都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本申请还涉及2012年1月6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3/345,524、2011年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430,908、2011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443,647、2010年8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2/854,859和2007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1/888,978,这些申请全部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皮肤损伤引起的瘢痕形成是天然伤口愈合过程的一部分。伤口愈合是一个漫长的且连续的过程,尽管通常认为它分阶段进行。该过程在损伤以后立即开始,伴有炎症期。在该阶段,其通常持续2天至1周(取决于伤口),从伤口去除受伤的组织和异物。增殖期发生在炎症期以后的时间,且特征在于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和蛋白聚糖生成。在增殖期中合成胞外基质,以便为伤口提供结构完整性。增殖期通常持续约4天至数周,这取决于伤口的性质,在该阶段,通常形成肥厚性瘢痕。最后一个阶段被称作重塑期。在重塑期中,以前构成的并随机地机体化的基质被重塑成具有机体构造的结构,该结构是高度交联和对齐的,以增加机械强度。
尽管已经确定地记载了表征肥厚性瘢痕的组织学特征,根本的病理生理学尚不很明确。肥厚性瘢痕是过度伤口愈合的副作用,且通常导致细胞、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过度生成。通常,这些瘢痕是隆起的,且特征在于组织束的随机分布。这些瘢痕的外观(即,尺寸、形状和颜色)随下述因素而异:它们在其中形成的身体部位,和受影响的人的根本种族划分。肥厚性瘢痕是非常常见的,且可能在对皮肤的任何全厚度损伤以后形成。最近,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6/0037091(2005年5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11/135,992,标题为“Method for Producing Hypertrophic Scarring Animal Model for Identificationof Agent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uman Hypertrophic Scarring”,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已经显示,机械应力可能在鼠模型中增加肥厚性瘢痕形成。
瘢痕疙瘩通常被表征为由高度增殖的块组成的肿瘤,其存在于敏感个体的真皮和邻近的皮下组织中,最常见于创伤以后。瘢痕疙瘩经常比肥厚性瘢痕更严重,因为它们倾向于侵入正常的邻近组织,而肥厚性瘢痕倾向于保持限制在最初的瘢痕边界内。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通过如下的方式可以用于在皮肤部位处理受试者的皮肤,在不限制的情况下包括伤口处理或处理、改善或预防瘢痕和/或瘢痕疙瘩,即:操纵皮肤的机械或物理性质或使皮肤与应力隔离,和/或在皮肤部位或其附近(即,在受试者的皮肤的伤口或处理部位或其附近)对表皮和多层真皮组织可控地施加应力或应变。根据变型,操纵机械或物理性质可以由此调制皮肤部位处的拉伸或压缩应力。皮肤部位处的应力可以降低至低于正常皮肤和组织所经受的水平。皮肤部位处的应力可以增加至高于正常皮肤和组织所经受的水平。应力或应变可以在一个、两个或更多方向上施加于周围组织,以在一个、两个或更多方向上操纵皮肤部位处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应力。根据变型,本文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减小或以其它方式操纵皮肤和/或伤口和周围组织所经受的应力以便治疗受试者。所述装置还可以协助预防或减小伤口裂开的影响范围。
根据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提供皮肤处理装置、皮肤装置、伤口处理装置、瘢痕或瘢痕疙瘩处理装置、瘢痕或瘢痕疙瘩改善或预防装置、绷带或敷料,它们可施用、附接或联接至受试者的一层或多层皮肤或组织(下文称为“敷料”、“皮肤装置”或“皮肤处理装置”)。
除瘢痕形成的改善以外,用于这种皮肤处理装置的其它用途在不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包括或不包括:例如,治疗与皮肤有关的症状,诸如痤疮、瑕点、红斑痤疮、疣、皮疹(包括但不限于红斑、黄斑、丘疹和/或大疱症状)、牛皮癣、皮肤刺激/过敏、触痛、毛细管扩张、酒色斑和其它动脉-静脉畸形、以及异位性皮炎;处理或改善存在的瘢痕、皱纹、妊娠纹、松弛或下垂的皮肤或其它皮肤不规则;出于各种目的(诸如在术前准备期间、在外科手术期间例如作为低矮外形的组织牵开器)提拉、别住、保持、移动皮肤,以使血管在针或导管插入期间、术后、为了预处理或预先调节皮肤而在术前或术后稳定,例如在瘢痕修复、伤口切开、体形塑造之前,在乳房切除术皮肤扩张、美容皮肤处理或表面重塑时,不论是局部还是皮下,不论是否使用能量形态,例如微波、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红外线、非相干光,在减肥期间,或出于美容目的;脱毛或脱发;处理和/或闭合皮肤损伤,例如,切口、伤口、慢性伤口、褥疮、溃疡(包括静脉淤滞溃疡),预防或减小伤口裂开的影响范围,糖尿病皮肤或伤口症状,烧伤愈合和/或缓解;充当闭塞或负压伤口敷料;保护切口或伤口,例如预防裂开或打开、在切断脐带之后保护新生儿肚脐。这种处理可以包括使用可以利用这种装置施用于皮肤的药物或其它药剂。所述剂所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抗真菌剂、包括类固醇和非甾族免疫调制剂的免疫调制剂。所述剂可以以任意各种配方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粉末、凝胶、洗剂、乳脂、膏体、悬浮液等。所述装置还可以用于例如通过拉伸皮肤并向其施用药物来向皮肤或通过皮肤传送药物的目的。所述装置的不同构型可以服从于不同身体区域的尺寸或几何形状。所述处理可以施用于任意形状(例如,线性、弯曲、星形)、尺寸或深度的区域,以及身体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头皮、前额、面部(例如鼻子、眼睑、面颊、嘴唇、下巴)、耳部、颈部、肩部、上臂、下臂、手掌、手背、手指、甲床、腋窝、胸部、乳头、乳晕、背部、腹部、腹股沟区域、臀部、会阴区域、阴唇、阴茎、阴囊、大腿、小腿、脚背、脚底表面和/或趾。这样的装置在文中还可以称为“敷料”、“皮肤装置”或“皮肤处理装置”。
在一些情形中,可能希望立即、快速或简单的敷料施用。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用于向皮肤准备和/或施用敷料以及使所述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载体、支承件或基部与所述皮肤装置分离。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包括包装、载体、支承件、基部、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其中每一者可以:至少临时容纳、保持、携带或支承敷料;可以用于准备敷料用于施用;可以用于传送、定向或施用敷料;可以用于将敷料维持在被施加应力或应变的构型;可以用于对敷料施加应力或应变;可以用于使所述敷料与所述包装、载体、支承件、基部、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分离和/或可以在敷料施用期间或之后用于向伤口、切口或其它处理位置提供另外的处理;和/或可以用于向伤口、切口或其它处理位置施加压力。根据一些变型,包装和/或敷裹器可以在粘合内衬被剥离的同时或之后为敷料提供结构支承。根据一些变型,所述组件可以构造成避免所述敷料以所述敷料上的粘合剂自相粘住的程度折叠或弯曲。例如,当所述敷料的一些变型在悬臂构型在一个点或沿着所述敷料的一个边缘被保持或支承时,所述敷料不会在它们的自身质量或构型下弓弯、侧向变形或以其它方式从平面变形。
在本文的装置和方法的另一些变型中,一装置具有大致刚性支承结构,或者向敷料提供结构支承并且在所述装置的两个对向边缘和支承结构在压缩负荷下被放置时提供特定抗弯强度或柱强度,所述压缩负荷在所述装置扣住或折叠之前产生轴向压缩或侧向变形,例如与手抓力相似的力施加于所述装置的边缘。例如,抗弯强度可以表征为当所述装置和支承结构在被压缩不超过其本来尺寸的25%时实现的峰值力。该柱强度或刚性可以根据沿着被测量的装置和支承结构的方向而变化。在又一些变型中,所述峰值力可以是至少约0.02牛顿每毫米(N/mm)、约0.03N/mm、约0.05N/mm、约0.1N/mm、约0.15N/mm、约0.2N/mm、约0.3N/mm、约0.4N/mm或约0.5N/mm。在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大体平坦或平面的装置和支承结构的装置的一些变型中,可以通过沿着所述装置/支承结构的横向于所述装置/支承结构的厚度的最短尺寸施加压缩力来测量该峰值力。根据这样的变型,所述装置可以具有例如大于1:1、2:1或3:1的长度与宽度的长宽比。
在敷料应变方向上的抗弯强度还可以通过三点弯曲来测量,所述三点弯曲向隔开一定距离或支承跨度被简支在两个外部点上的敷裹器的中点施加横向力。例如,样品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大约0.75英寸并且在从约1至1.25磅的范围内的力可以施加于宽度为大约0.35英寸的样品,从而导致大约0.05英寸的弯曲。抗弯强度还可以通过表征在简支梁上发生搭扣的力来测量。例如,大约0.45磅的力可以施加于宽度为大约0.35英寸的简支样品并且可以导致大约0.004英寸的弯曲。抗弯强度还可以通过外表面在折断或永久变形之前的应变来表征。通过对所述支承结构和测试程序期间的弯曲进行测量,可以生成负荷偏离曲线并且还可以计算所述支承结构的弯曲模量。在一些变型中,所述支承结构可以包括至少约0.9GPa的弯曲模量,而在另一些变型中,所述弯曲模量为至少约1GPa、至少约1.1GPa、至少约1.2GPa、至少约1.3GPa或至少约1.4GPa。
在另一示例中,7cm宽×19cm长的装置可以构造成具有包括纸板、支承板或支承结构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可以具有在约0.008”至约0.028”或更大的范围内的平均厚度。在一些特定变型中,所述支承结构可以具有约0.012”、约0.016”、约0.018”、约0.024”、约0.28”或约0.032”、约0.036”、约0.04”、约0.05”或更大的厚度。在沿着19厘米长的纵向边缘(即,跨越装置的7cm宽度)施力时,所述支承结构在沿着其7cm宽度被压缩、塌陷、弓弯、搭扣或以其它方式变形25%(即,约1.75cm)的同时可以提供足够的刚度或柱强度以实现约3磅或更大、4磅或更大、或约10磅或更大的峰值力。在一些变型中,所述支承结构可包括刻痕或厚度减小区域以容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或者在两个方向上的一定弯曲。
根据一些变型,一种提供结构支承的装置可以具有从长度的一个边缘延伸至长度的对向边缘(或从宽度的一个边缘延伸至宽度的对向边缘)的多个支承横向元件或部段。根据一些变型,可以存在三个或更多横向元件,例如,沿着两个对向边缘并跨越宽度(或长度)横向地延伸的横向元件和跨越宽度(或长度)并沿着两个对向边缘在横向元件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横向元件。这样的横向元件可以不利用或不利用相对柔韧的材料彼此联接或连接。这样的横向元件可以具有为对向边缘的长度约20%或更多、约25%或更多、约30%或更多或约35%或更多的总长度。根据一些变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横向元件,其具有为对向边缘的长度的约20%至100%之间的总宽度。这样的横向元件可被分段并且当在一个方向上弯曲时可以提供柔性而在另一方向上弯曲时可以提供相对于柔性的刚性。
所述包装和/或敷裹器还可以在所述敷料定向和/或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时提供结构支承或稳定性。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敷料和包装构造成在伤口装置准备施用(例如,所述粘合内衬被去除)之前或之后预先定向在面对伤口的位置。根据一些变型,所述包装或敷裹器构造成利用单手来将所述装置定向和/或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例如,在一些情形中,特别是在使用更长或更大敷料的情况下,所述包装或敷裹器为敷料提供结构支承,使得使用者可利用单手有效地保持、操纵和/或施用准备好的敷料。根据一些变型,所述组件包括支承结构。敷料支承结构在此定义为指直接或间接联接至待施用于受试者的敷料背面上的结构。所述支承结构还可以至少部分包括比待施用于受试者的敷料更刚硬的材料或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元件或部段。它可以由单个基板、层压件或联接在一起和/或联接至所述敷料上的多个元件构成。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敷料的长度或宽度的至少20%、25%、30%、35%或40%由沿着所述敷料的长度或宽度从第一相对侧延伸至相对侧的一个或多个支承结构支承。在又一些变型中,由所述支承结构支承的长度或宽度的百分比是跨越所述装置的全部长度或全部宽度的最低平均支承,例如跨越所述装置的全部尺寸(例如长度或宽度)的至少20%、25%、30%、35%或40%平均支承。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敷料的整个区域由支承结构支承。根据一些变型,敷料的基部、载体或支承件可以包括在敷料的对向侧之间横向延伸的至少三个支承结构。根据一些变型,支承结构包括互连的部件或元件。根据一些变型,基部、载体或支承件在敷料被施用时保持联接至所述敷料。根据一些变型,在第一方向上向敷料载体、支承件或基部提供较大的结构支承,而在第二方向上提供较大的柔性,同时在第一方向上提供较小的柔性并在第二方向上提供较小的结构支承。根据一些变型,一个或多个支承结构可以延伸超出第一对向侧的边缘。根据一些变型,一个或多个支承结构可以至少部分延伸超出第一对向侧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并至少部分超出对向侧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根据一些变型,支承结构可以从所述敷料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少3mm。根据一些变型,所述包装或敷裹器构造成改善敷料向受试者的伤口的无菌传送。根据变型,所述包装或敷裹器以足够宽或足够长,或者具有比敷料足够大的面积,从而提供操控或操纵所述支承件或敷裹器的能力,使得它在不需要触碰所述敷料的情况下提供无菌施用和/或单手施用。根据一些变型,从所述敷料载体、支承件或基部的外缘到被支承在基部上的敷料或敷料上的粘合剂提供一定距离边际。这样的边际可以选择成防止或阻止使用者在抓住边缘以操纵所述敷料载体、支承件、敷裹器或基部时触碰所述敷料或敷料粘合剂。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用于通过在弹性皮肤处理装置中形成和/或维持预定应变来处理、改善或预防瘢痕和/或瘢痕疙瘩,所述弹性皮肤处理装置然后使用皮肤粘合剂附着于皮肤表面以将来自绷带的大体平面(例如压缩)力传递至皮肤表面。
在一些变型中,提供了一种敷料,其包括弹性片材结构(例如,包括硅聚氨酯、TPE(热塑性弹性体)、合成橡胶或共聚材料),所述弹性片材结构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以及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所述敷料还可以包括可剥离地附接至粘合区域上的第一剥离内衬。所述粘合区域可以包括压敏粘合剂。所述敷料可以呈锥形或呈其它形状以减小边缘处的皮肤张力。所述敷料可以已在其边缘附近修改、减少或没有粘合剂以减小边缘处的皮肤张力。所述敷料的各部分可以未被施加应变并且可以由此减小皮肤被施用所述敷料的某些区域内的应变。在一些特定示例中,所述未应变区域存在于所述敷料的边缘与所述应变区域之间。在又一些示例中,在使用时,所述未应变区域局限于该区域并且在施用或使用期间未存在于单个敷料的应变区域之间。在又一些示例中,所述未应变区域局限于沿着与所述应变区域的应变轴交叉的敷料的边缘的区域,但不限于沿着大体平行于所述应变轴的敷料的边缘。
可以提供包装装置、敷料载体、敷料支承件、敷料基部、敷裹器和/拉紧装置。所述包装装置、敷料载体、敷料支承件、敷料基部、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可以构造成在施用于受试者之前对敷料施加应力和/或应变。一种装置可以用于对敷料施加应变和/或位置敷料上的应变。在一个变型中,提供了一种敷料,其包括第一装置附接结构、区或区域、第二装置附接结构、区或区域、以及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置附接结构、区或区域之间施加分离力的结构或机构。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可释放的锁定机构、附接机构或粘合剂,其构造成将所述部件或机构维持在应变构型。
在一些状况下,希望向伤口施加压缩力以减少出血。根据一些变型,本文描述的包装、载体、支承件、基部、敷裹器或拉紧装置还可以用于例如通过在所述敷料被施用的同时或之后利用所述装置施加压缩力来帮助减少出血。还可以在敷料上设置凝固性添加剂。
根据一个方面,所述包装、载体、支承件、基部、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可以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充分刚硬或有支承性,以保持敷料的形状使得其易于操纵。
根据一些变型,所述包装还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充分柔韧,以容许所述敷料弯曲或成形为与身体或皮肤上施用所述敷料的位置的曲率或形状适贴。通常,用于使所述敷料与所述处理部位适贴的包装的柔性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处理部位在所述敷料的施用期间不会显著变形;使得所述敷料在皮肤上的施用相对平顺或均匀;和/或向皮肤区域提供均匀、预定、或相对可预测的应变或力。所述包装或敷裹器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柔性而且在另一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刚性。所述包装或敷裹器可以包括容许相对于相邻元件或部段柔韧的元件或部段。
根据一些变型,所述包装还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充分柔韧,以容许敷料弯曲或成形为与身体或皮肤上施用所述敷料的位置的曲率或形状一致。通常,用于使所述敷料与所述处理部位适贴的包装的柔性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处理部位在所述敷料的施用期间不会显著变形;和/或使得所述敷料在皮肤上的施用相对平顺或均匀;和/或向皮肤区域提供均匀、预定、或相对可预测的应变和/或力。所述包装或敷裹器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柔性而且在第二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刚性。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横向于应变施加方向或者具有横向于应变施加方向的分量。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应变施加方向或者具有在应变施加方向上的分量。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横向于或不横向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包装或敷裹器可以包括容许相对于相邻元件或部段柔韧的元件或部段。
根据一些变型,通过修改的悬梁弯曲模型,即向从另一端简支的梁的自由端施力,同时将其以已知的曲率半径或定义为曲率半径的倒数的曲率将其缠绕在圆柱形物体周围,可以表征例如具有横向于应变施加方向的至少一个分量的希望柔性。根据一个变型,使所述包装或敷裹器以预定曲率在一物体周围弯曲的力可以不大于约3磅。根据一个变型,所述力可以不大于约0.3磅。根据一个变型,用于围绕约2.5英寸的预定曲率半径弯曲的力可以不大于约3磅。在另一变型中,用于围绕约2.5英寸的预定曲率半径弯曲的力可以不大于约0.3磅。
根据一些变型,提供了一种包装、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其包括具有敷料可移除地附接至其上的内表面的基部,和具有当处于初始封闭构型时与所述基部的内表面接合的表面的盖部或盖。根据一些变型,所述基部和盖部沿着它们对应的长度在对应的边缘联接,以形成书籍状(book-like)结构,其中所述盖部可以相对于基部旋转以开启装置。或者,所述盖部可以从基部被抬升。根据变型,内衬附接至所述盖部上并且当所述盖部被抬升或开启时将露出敷料的粘合面。
在一些变型中,所述书籍状结构在所述封闭构型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按如下相对次序包括盖部/盖、处理装置和基部,而在所述开启构型,所述分层结构的相对次序变成盖部/盖、基部和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剥离层。在一个变型中,在所述封闭构型,所述盖部/盖的第一面与所述处理装置的第一面接触,并且所述基部的第一面与所述处理装置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接触,而在所述开启构型,所述盖部/盖的第二面(与盖部/盖的第一面相对)与所述基部的第二面(与所述基部的第一面相对)接触但不与所述处理装置的第一面接触。在一些变型中,所述盖部/盖在所述处理装置的拉紧期间或之后可以与所述基部分离。在一些变型中,处理装置可以相对于书籍状结构的弯曲区域不对称地附接至书籍状结构。在一些例子中,所述不对称附接在拉紧所述敷料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机械优势,和/或可以通过优化用于敷料中的弹性材料的量而降低制造成本。在另一些变型中,所述敷料或皮肤处理装置可相对于所述书籍状结构的弯曲区域对称地附接至所述书籍状结构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向表面施用敷料的方法。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提供敷料包装,所述敷料包装包括:敷裹器,其包括具有内表面的基部结构和操纵部分;敷料,其包括构造成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或伤口的第一表面;以及背面,其中所述敷料的背面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表面背对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以及构造成可移除地覆盖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的盖部。一种方法还可以包括移除所述盖部以露出敷料的第一表面;以及使用所述基部结构的操纵部分来将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在另一变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伤口的方法,是方法包括对第一未应变区域与第二未应变区域之间的弹性绷带的内区域施加应变,以及至少将所述敷料的应变内区域附接至皮肤部位或应变和未应变区域两者上。
根据一些变型,一种敷料包装组件包括:具有内表面的基部结构;具有对向表面的盖部结构,其中所述基部结构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上;以及敷料,其包括构造成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的第一表面,和背面,其中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移除地联接至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盖部结构构造成从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接合(接触、交界)并大致平行于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分离的第二位置。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粘合区域。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与敷料上的粘合区域接合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包括当所述盖部结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粘合区域并且当所述盖部结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粘合区域分离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弹性材料。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附接区域和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上的第二附接区域,其中所述盖部和基部构造成当所述盖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施加应变力以对敷料施加应变。根据变型,一应变施加结构构造成在所述敷料上施加应变力。根据变型,所述应变施加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和第二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二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盖部的对向表面上;其中所述应变施加结构构造成当所述盖部结构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第一附接区域与所述第二附接区域之间的所述敷料施加应变力。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敷料在所述盖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在所述盖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20%。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40%。根据变型,所述基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刚性元件和至少一个相对柔性元件,其中所述相对刚性元件充分刚硬,以当在第一方向上施加应变力时支承所述敷料;并且其中所述相对柔性元件容许所述基部结构在第二方向上弯曲。根据变型,所述至少一个相对刚硬的元件包括多个柔性联接、相对刚硬的元件。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刚硬的元件和至少一个相对柔韧的元件。根据变型,剥离装置构造成在所述敷料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之后从所述基部结构剥离所述敷料。根据一些变型,基部结构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上。
根据变型,一种敷料包装组件包括:基部结构,其具有内表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和至少一个柔性元件;以及敷料,其包括构造成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的第一表面,和背面,其中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根据变型,所述至少一个刚性元件包括利用至少一个柔性元件彼此联接的多个刚性元件。根据变型,一盖部结构包括构造成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接合的对向表面,其中所述盖部结构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上,以从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接合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盖部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分离的第二位置。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可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上。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和充分柔韧以容许所述盖部结构成形的至少一个柔性元件。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粘合区域。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与所述敷料上的粘合区域接合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在所述第一位置覆盖所述粘合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粘合区域分离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弹性材料。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附接区域和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上的第二附接区域,其中所述盖部和基部构造成当所述盖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施加应变力以对所述敷料施加应变。根据变型,所述组件还包括构造成在所述敷料上施加应变力的应变施加结构。根据变型,所述应变施加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和第二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二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盖部的对向表面上;其中所述应变施加结构构造成当所述盖部结构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第一附接区域与所述第二附接区域之间的所述敷料施加应变力。根据变型,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区域之间的所述敷料在所述盖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在所述盖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4%。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20%。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40%。
根据变型,一种将敷料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的方法包括:提供敷料包装组件,所述敷料包装组件包括:具有内表面的基部结构;具有对向表面的盖部结构,其中所述基部结构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上;以及敷料,其包括第一表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粘合区域,其中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包括当所述盖部结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粘合区域的粘合背衬;使所述盖部结构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枢转至第二位置,以使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分离并使所述粘合背衬与所述粘合区域分离;将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然后接着从所述基部结构剥离所述敷料。根据所述方法的变型,所述敷料的背面的至少一部分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上,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使所述盖部结构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枢转以对所述敷料施加应变。
根据变型,一敷料敷裹器包括第一敷料附接区域和第二敷料附接区域,在所述第一敷料附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敷料附接区域之间包括可变分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敷料附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敷料附接区域之间改变所述可变分隔距离的弯曲区域,并且其中从所述弯曲区域的中心到所述第一敷料附接区域的第一距离与从所述弯曲区域的中心到所述第二敷料附接区域的第二距离不同。
根据变型,一敷料拉紧装置包括:敷料载体,其包括限定其间的载体宽度的第一载体边缘和第二对向的载体边缘;拉紧元件,其构造成相对于所述敷料载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敷料拉紧位置;以及敷料组件,其包括敷料,所述敷料包括邻近所述第一载体边缘联接至所述载体上的第一敷料边缘和联接至所述附接元件的第二敷料边缘,其中所述附接元件联接至所述拉紧元件上;其中在所述拉紧元件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敷料边缘在所述载体的宽度内与所述第二载体边缘相距第一距离,并且在所述拉紧元件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敷料边缘在所述载体的宽度内与第二载体边缘相距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根据变型,当所述拉紧元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一敷料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敷料边缘被相对地固定。
根据变型,一种敷料包装组件包括:具有内表面的基部结构;具有对向表面的盖部结构,其中所述基部结构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上;以及敷料,其包括构造成施用于受试者的伤口或皮肤的第一表面,和背面,其中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盖部结构构造成从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接合的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对向表面与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分离的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旋转至少约180度。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粘合区域。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第一表面包括与所述敷料上的粘合区域接合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包括当所述盖部结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覆盖所述粘合区域并且当所述盖部结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粘合区域分离的粘合背衬。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弹性材料。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包括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上的第一附接区域和联接至所述盖部结构的对向表面上的第二附接区域,其中所述盖部和基部构造成当所述盖部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施加应变力以对所述敷料施加应变。根据变型,所述组件还包括构造成在所述敷料上施加应变力的应变施加结构。根据变型,所述应变施加结构包括:第一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基部结构的内表面;和第二结构,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二附接区域将所述敷料联接至所述盖部的对向表面;其中所述应变施加结构构造成当所述盖部结构相对于所述基部结构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第一附接区域与所述第二附接区域之间的所述敷料施加应变力。根据变型,所述敷料在所述盖部处于第一位置时具有第一宽度并且在所述盖部处于第二位置时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20%。根据变型,所述第二宽度比所述第一宽度至少大40%。根据变型,所述基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相对刚性元件和至少一个相对柔性元件,其中所述相对刚性元件充分刚硬,以当在第一方向上施加应变力时支承所述敷料;并且其中所述相对柔性元件容许所述基部结构在第二方向上弯曲。
根据变型,一敷料包装包括:敷料载体,其包括第一载体边缘、与所述第一载体边缘对向的第二载体边缘、和在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延伸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构造成在所述敷料施用于受试者期间支承敷料;以及敷料,其包括第一敷料边缘、与所述第一敷料边缘对向的第二敷料边缘、背面和对向的皮肤接合表面,其中所述背面的至少一部分可移除地联接至所述敷料载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敷料边缘和所述第二敷料边缘在所述第一载体边缘与所述第二载体边缘之间定位,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敷料边缘限定所述第一敷料边缘与所述第一载体边缘之间的第一边际且所述第二敷料边缘限定所述第二敷料边缘与所述第二载体边缘之间的第二边际,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边际中的每一者都具有至少3毫米的宽度。
在一个变型中,提供了一种敷料系统,所述敷料系统包括第一支承件、第二支承件和其间的主弯曲区域,所述主弯曲区域包括主弯曲轴,以及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支承件上的第一附接区域和附接至所述第二支承件上的第二附接区域、构造成与第一附接区域分离的第一分离区域和构造成与所述第二附接区域分离的第二分离区域。所述第一和第二分离区域可包括穿孔。所述敷料系统还可包括沿着所述穿孔定位的拉引元件。所述处理装置可以相对于所述主弯曲区域不对称地附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上。所述第一支承件与所述主弯曲轴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承件与所述主弯曲轴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所述敷料系统还可以包括所述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与所述第二支承件之间的封闭构型,以及所述第二支承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与所述处理装置之间的封闭构型。第二支承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所述二次弯曲轴可正交于所述主弯曲轴。所述第一支承件可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所述第一支承件的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承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对齐。所述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联接至所述处理装置的粘合表面的剥离内衬。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穿孔区域。所述敷料系统还可包括附接在所述穿孔区域附近的长形元件。所述长形元件可以突出超出所述处理装置的穿孔区域。在一些变型中,所述长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折叠,并且所述折叠可以沿着所述处理装置的相当大的长度。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标识所述处理装置的中心区域的标记。所述标记可以包括凹进的边缘、墨水渍、压花或窗口。所述主弯曲区域也可以被穿孔。所述第一支承件可以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支承件和所述处理装置分离,并且在将所述处理装置位置在应变构型的同时可以这样做或不这样做。所述第二支承件可包括构造成当所述敷料系统处于所述开启构型但未处于所述封闭构型时粘附于所述处理装置的粘附元件。所述第一支承件可以包括附着的剥离内衬。所述剥离内衬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承件的外缘与附接的处理装置之间附接至所述第一支承件上。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支承件的面对所述处理装置的内表面可以包括粘合剂,例如粘合剂涂层或粘合剂带,其构造成将在所述处理装置被拉伸并与粘合剂接触时将所述处理装置维持在拉紧状态,和/或维持所述处理装置抵接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支承件。
在另一变型中,提供了一种敷料系统,所述敷料系统包括第一拉紧部件、第二拉紧部件和其间的主弯曲区域,所述主弯曲区域包括主弯曲轴,以及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相对于所述主弯曲区域不对称地附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拉紧部件。所述处理装置可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拉紧部件的第一端和附接至第二拉紧部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拉紧部件与所述主弯曲轴之间的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拉紧部件与所述主弯曲轴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所述敷料系统还可以包括所述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拉紧部件与所述第二拉紧部件之间的封闭构型,以及所述第二拉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拉紧部件与所述处理装置之间的开启构型。所述第二拉紧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二次弯曲轴可以正交于所述主弯曲轴。所述第一拉紧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所述第一拉紧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二拉紧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对齐。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联接至所述处理装置的粘合表面的剥离内衬。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穿孔区域。所述敷料系统还可以包括附接在所述穿孔区域附近的长形元件。所述长形元件可以突出超出所述处理装置的穿孔区域。在一些变型中,所述长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折叠,并且所述折叠可以沿着所述处理装置的相当大的长度。所述第一和第二拉紧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标识所述处理装置的中心区域的标记。所述标记可以包括凹进的边缘、墨水渍、压花或窗口。主弯曲区域可以被穿孔。所述第一拉紧部件可以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拉紧部件和所述处理装置分离。所述第一拉紧部件可以构造成在维持所述处理装置处于应变构型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拉紧部件和所述处理装置分离。所述第二拉紧部件可以包括构造成当所述敷料系统处于所述开启构型但未处于所述封闭构型时粘附于所述处理装置的粘合元件。所述第一拉紧部件可包括附着的剥离内衬。所述剥离内衬可以在所述第一拉紧部件的外缘与附着的处理装置之间附接至所述第一拉紧部件上。
在另一变型中,提供了一种敷料系统,所述敷料系统包括第一敷裹器部件、第二敷裹器部件和其间的主弯曲区域,所述主弯曲区域包括主弯曲轴,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敷裹器部件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敷料系统包括所述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与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之间的封闭构型,以及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与所述处理装置之间的封闭构型。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所述二次弯曲轴可以正交于所述主弯曲轴。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所述二次弯曲区域包括与所述主弯曲轴不平行的二次弯曲轴。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可以与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弯曲区域对齐。所述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联接至所述处理装置的粘合表面的剥离内衬。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包括穿孔区域。所述敷料系统还可以包括附接在所述穿孔区域附近的长形元件。所述长形元件可以突出超出所述处理装置的穿孔区域。所述长形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折叠,并且所述折叠可以沿着所述处理装置的相当大的长度。所述第一和第二敷裹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标识所述处理装置的中心区域的标记。所述标记可以包括凹进的边缘、墨水渍、压花或窗口。所述主弯曲区域可以被穿孔。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和所述处理装置分离。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可以构造成在维持所述处理装置处于应变构型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和处理装置分离。所述第二敷裹器部件可以包括构造成当所述敷料系统处于所述开启构型但未处于所述封闭构型时粘附于所述处理装置的粘合元件。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可以包括附着的剥离内衬。所述剥离内衬可以在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的外缘与附接的处理装置之间附着于所述第一敷裹器部件上。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被提供成用于处理皮肤,包括但不限于伤口愈合、处理、改善和/或预防瘢痕或瘢痕疙瘩。使用书籍状包装、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向受试者施用敷料。包装、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在弹性敷料中施加和/或维持应变,并且包括波浪形边缘构型,以相比于传统的敷料形状减小施加在皮肤上的峰值应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包括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第一波浪形边缘、和距离第一边缘最远且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弹性片材还可包括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被粘附的皮肤,其中,波浪形边缘构造成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减小局部的拉伸应力,并且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平均幅值(amplitude)、至少2mm的最小间隔、和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各波浪形边缘还可以包括弯曲的边缘部段或直的边缘部段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各自没有尖角和尖顶点。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可以是至少4mm,并且可以不大于20mm。平均幅值和平均峰-峰距离之比可以在约1/3至约2的范围内,或可以在约0.8至约1.2的范围内。弹性片材还可以包括骑跨在第一和第二边缘之间的第三边缘,和骑跨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第三边缘最远且与第三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弹性片材在第一和第三边缘之间、第一和第四边缘之间、第二和第三边缘之间以及第二和第四边缘之间还可以包括圆角,其中,圆角的最小曲率半径是至少5mm。第三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延伸部,其中,第三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与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不同。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各自包括定位在延伸部的远侧端部近侧的具有最小延伸宽度的颈部,和定位在颈部远侧并且具有比最小延伸宽度大的最大延伸宽度的头部。各头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半圆形的弯曲部段,或至少一个四分之三圆形的弯曲部段。各头部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是至少2mm或至少5mm。各颈部之间的最小间隙是5mm。最大延伸宽度可以介于5mm和8mm之间。最小延伸宽度可以在约1.5mm至约5.5mm的范围内。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可以在约5mm至约10mm的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具有: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用于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一边缘装置、和用于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二边缘装置,其中,第二边缘装置定位成距离第一边缘装置最远且与第一边缘装置相对;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还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和压缩被粘附的皮肤。第一边缘装置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一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平均幅值和峰-峰距离,该峰-峰距离是至少2mm,并且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第二边缘装置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二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平均幅值和峰-峰距离,该峰-峰距离是至少2mm,并且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第一边缘装置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一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平均幅值,组织处理装置包括从第一波浪形边缘到第二波浪形边缘的宽度,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该宽度的约10%和40%之间。该平均幅值可以介于该宽度的约12%和35%之间。第一边缘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和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的第一波浪形边缘,各延伸部具有一波峰和一幅值,各开口区域具有一波谷,从而限定了调制区,其中,该调制区具有由沿着波谷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近侧边界、沿着波峰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外部边界、定位在第一波峰或紧邻波峰的第一波谷处的第一侧面边界、和定位在不同于第一波峰或第一波谷的第二波峰或紧邻波峰的第二波谷处的第二侧面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空间具有一总开口空间面积,并且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25%和80%之间。第一侧面边界和第二侧面边界可以都是波峰或都是波谷。第一波峰和第二波峰是沿着第一边缘装置间隔最远的两个波峰。第一波谷和第二波谷可以是沿着第一边缘装置间隔最远的两个波谷。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
在再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处理病人的方法,包括将处于第一应力构型的弹性片材粘附在处理区域上,该弹性片材包括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第一波浪形边缘、和距离第一边缘最远且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波浪形边缘构造成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减小局部的拉伸应力,并且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平均幅值、至少2mm的最小间隔、和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允许处于第一应力构型的弹性片材被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被粘附的皮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敷裹器将弹性片材从无偏压构型拉伸到第一应力构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处理病人的方法,包括将处于第一应力构型的弹性片材粘附在处理区域上,该弹性片材包括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用于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一边缘装置、和定位成距离第一边缘装置最远且与第一边缘装置相对的用于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二边缘装置,允许处于第一应力构型的弹性片材被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被粘附的皮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敷裹器将弹性片材从无偏压构型拉伸到第一应力构型。
在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包括总表面积和净边缘长度、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第一波浪形边缘、和距离第一边缘最远且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弹性片材还可以包括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被粘附的皮肤,其中,波浪形边缘构造成,相对于具有相同的总表面积但较小的边缘长度的弹性片材而言,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减小由敷料所施加的牵引力。各波浪形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平均幅值、至少2mm的最小间隔、和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包括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第一波浪形边缘、和距离第一边缘最远且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弹性片材还包括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粘附的皮肤,其中,波浪形边缘构造成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或其附近减小由敷料所施加的牵引力,并且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限定一敷料宽度,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一平均幅值,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敷料宽度的约10%和40%之间。该平均幅值可以介于敷料宽度的约12%和35%之间。各波浪形边缘还包括弯曲的边缘部段或直的边缘部段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各自没有尖角和尖顶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包括:第一波浪形边缘,该第一波浪形边缘包括多个连续的具有幅值的延伸部,限定了调制区,其中,该调制区具有由沿着波谷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近侧边界、沿着波峰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外部边界、定位在紧邻波峰的第一波谷处的第一侧面边界、和定位在紧邻波峰的第二波谷处的第二侧面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其中,第一和第二波谷是第一波浪形边缘上间隔最远的两个波谷,其中,多个连续的延伸部中的每个都具有一开口空间,在这些开口空间之间限定了总开口空间面积,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25%和80%之间;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其中,弹性片材还包括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以压缩被粘附的皮肤,其中,波浪形边缘构造成,相对于具有相同的总表面积但较小的边缘长度的弹性片材而言,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或其附近减小由敷料所施加的牵引力。总开口空间面积可以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30%和70%之间。各波浪形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连续的延伸部具有至少2mm的最小间隔。该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弹性片材可以包括构造成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第二波浪形边缘定位成距离第一波浪形边缘最远且与第一波浪形边缘相对。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一种包括弹性片材的组织处理装置,该弹性片材可以包括: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一边缘、和构造成减小峰值应力的第二边缘,其中,第二边缘可以定位成距离第一边缘最远且与第一边缘相对;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可以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还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和压缩被粘附的皮肤。第一边缘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一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一平均幅值和一峰-峰距离,该峰-峰距离可以是至少2mm,并且可以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第一边缘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一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一平均幅值,组织处理装置包括从第一边缘装置到第二边缘装置的宽度,其中,平均幅值可以介于该宽度的约10%和40%之间。该平均幅值可以介于该宽度的约12%和35%之间。第一边缘可以包括具有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和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的第一波浪形边缘,各延伸部具有一波峰和一幅值,各开口区域具有一波谷,从而限定了调制区,其中,该调制区具有由沿着波谷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近侧边界、沿着波峰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的外部边界、定位在第一波峰或紧邻波峰的第一波谷处的第一侧面边界、和定位在可不同于第一波峰或第一波谷的第二波峰或紧邻波峰的第二波谷处的第二侧面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空间具有总开口空间面积,并且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可以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25%和80%之间。第一侧面边界和第二侧面边界可以都是波峰或都是波谷。第一波峰和第二波峰可以是沿着第一边缘间隔最远的两个波峰。第一波谷和第二波谷可以是沿着第一边缘间隔最远的两个波谷。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第二边缘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第二波浪形边缘,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具有一平均幅值和一峰-峰距离,该峰-峰距离可以是至少2mm,并且可以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该弹性片材可以包括总表面积和净边缘长度,其中,第一边缘可以包括第一波浪形边缘,第二边缘可以包括距离第一波浪形边缘最远且与第一波浪形边缘相对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波浪形边缘可以构造成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或其附近减小由组织处理装置所施加的牵引力,并且其中,相对于具有相同的总表面积的弹性片材而言,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具有较小的边缘长度。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可以限定一装置宽度,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平均幅值的连续的延伸部,其中,该平均幅值可以介于该装置宽度的约10%和40%之间。该平均幅值可以介于该装置宽度的约12%和35%之间。各波浪形边缘还可以包括弯曲的边缘部段或直的边缘部段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各自可以没有尖角和/或尖顶点。第一波浪形边缘可以包括多个具有幅值的连续的延伸部,限定了调制区,其中,调制区具有由沿着波谷进行最佳配合的线条或曲线的近侧边界、沿着波峰进行最佳配合的线条或曲线的外部边界、定位在紧邻波峰的第一波谷处的第一侧面边界、和定位在紧邻波峰的第二波谷处的第二侧面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其中,第一和第二波谷可以是第一波浪形边缘上间隔最远的两个波谷,其中,多个连续的延伸部中的每个都包括一开口空间,这些开口空间之间限定了总开口空间面积,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可以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25%和80%之间。总开口空间面积可以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30%和70%之间。各波浪形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具有至少2mm的最小间隔。该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可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可以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可以是至少4mm,并且可以不大于20mm。平均幅值和平均峰-峰距离之比可以在约1/3至约2的范围内。平均幅值和平均峰-峰距离之比可以在约0.8至约1.2的范围内。弹性片材还可以包括骑跨在第一和第二边缘之间的第三边缘,和骑跨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第三边缘最远且与第三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弹性片材在第一和第三边缘之间、第一和第四边缘之间、第二和第三边缘之间、以及第二和第四边缘之间还可以包括圆角,其中,圆角的最小曲率半径可以是至少5mm。第三边缘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三个延伸部的第三波浪形边缘,其中,第三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可以与第一波浪形边缘或第二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不同。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可以各自包括定位在延伸部的远侧端部近侧的具有最小延伸宽度的颈部、和定位在颈部远侧并且具有可比最小延伸宽度大的最大延伸宽度的头部。各头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半圆形的弯曲部段。各头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四分之三圆形的弯曲部段。各头部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是至少2mm。各颈部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是5mm。最小延伸宽度可以在约1.5mm至约5.5mm的范围内。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可以在约5mm至约10mm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处于封闭构型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位置在约90度的位置开启。
图3是图1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位置在约360度的构型开启。
图4是图1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顶部透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位置在约360度的构型开启。
图5A是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示意性底视图。
图5B是沿着线C-C的图5A的截面。
图5C是沿着线D-D的图5A的截面。
图6示出敷料和包装组件的一变型。
图7是敷料和包装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盖从封闭位置在90度的位置开启。
图8A是处于应变构型的图7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示意性端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构型在约360度开启。
图8B是图8A的区段8B的放大视图。
图8C是图8A的区段8C的放大视图。
图9是图7的敷料和包装组件在剥离之后的顶部透视图。
图10是处于封闭构型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另一示例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透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构型处于大约90度的构型。
图12A是图10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顶部透视图,其中盖部从从封闭构型处于处于大约360度的构型。
图12B是图10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其中盖部从封闭构型处于大约360度的构型。
图13是处于开启构型的包装装置的顶视图。
图14是处于开启构型的包装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5A是处于未应变构型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15B是处于应变构型的图15A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底部透视图。
图15C是图15A的敷料和包装组件在移除载体、支承件或基部的盖部之后的底部透视图。
图15D是图15A的装置在移除载体、支承件或基部的盖部之后的顶部透视图。
图15E是图15A的装置在移除载体、支承件或基部之后的顶部透视图。
图15F是被施加应变的敷料在它与附接片材分离之后的透视图。
图15G是带有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5H是其中附接片材被剥开的图15G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5I是附接片材被移除的图15G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5J是带有图15G的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横截面。
图16A是带有可移除的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16B是带有可剥开的附接片材的图16A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6C是附接片材被移除的图16A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6D是带有图16A的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横截面。
图17A是带有可移除的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17B是带有可剥开的附接片材的图17A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7C是附接片材被移除的图17A的敷料组件的透视图。
图17D是带有图17A的附接片材的敷料组件的截面。
图18A是处于未应变构型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18B是处于应变和折叠构型的图18A的装置的顶部透视图。
图18C是处于图18B的应变和折叠构型的装置的底侧的透视图。
图18D是在分离附接片材时处于应变和折叠构型的图18A的装置的顶部透视图。
图18E是图18A的装置的顶部透视图,其中敷料组件的第一侧面与载体分离并且盖部被移除。
图18F是图18A的装置的顶部透视图,其中敷料组件与载体分离。
图18G是图18A的装置的顶部透视图,其中载体被分离并移除。
图18H是图18A的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敷料与附接片材分离。
图18I是图18A的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敷料与附接片材分离。
图18J是图18I中的装置的侧面正视图。
图19A是敷料和包装组件装置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19B是图19A的敷料组件的未应变构型的顶视图。
图19C是图19B的敷料组件的应变和附接构型的顶视图。
图19D是图19B的敷料组件的应变和分离构型的顶视图。
图19E是图19B的敷料的顶视图。
图20A是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一变型的顶视图。
图20B是处于第一构型的图20A的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侧视图。
图20C是处于第二构型的图20A的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侧视图。
图21A是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21B是图21A的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顶视图。
图21C是图21A的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侧视图。
图21D是处于弯曲构型的图21A的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的顶视图。
图21E是沿着线A-A的图21D的截面图。
图22A是处于未应变构型的敷料和包装组件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22B是处于应变构型的敷料和包装装置的一变型的透视图。
图23A是可与本文的包装装置一起使用的敷料的可选择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图23B是图23A中的敷料的边缘区域的详细视图。
图24A至24F示出了敷料边缘区域的各种可选择的实施例。
图25示出了被施用于皮肤的角质层的敷料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6A示出了具有直的外边缘的假设已被施加应变的敷料的一部分的顶视图,其中,该直的外边缘从其外边缘处开始沿着其宽度的一部分宽度粘附于皮肤层上。
图26B示出了敷料沿着一部分处理区对皮肤层所施加的假设平均剪应力的示意性曲线图,该一部分处理区从敷料的外边缘开始跨越图26A中所示的皮肤的宽度。
图27A示出了具有调制边缘区域的假设已被施加应变的敷料的一部分的顶视图,该调制边缘区域具有几何特征,并且从其最外的外边缘开始沿着其宽度的一部分宽度粘附于皮肤层上。
图27B示出了敷料沿着一部分处理区对皮肤层所施加的假设平均剪应力的示意性曲线图,该一部分处理区从敷料的外边缘开始跨越图27A中所示的皮肤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前的处理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尝试已经包括外科手术、有机硅敷料、类固醇、x射线辐照和冷冻疗法。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都具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可能是,它们无一有效地在第一时间预防或改善瘢痕或瘢痕疙瘩。也就是说,这些技术主要被用于在瘢痕已经确定地形成之后处理瘢痕。
卸载伤口附近的外源性和/或内生应力可以改善瘢痕、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形成。损伤的机械环境可能是对该损伤的组织应答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述机械环境包括外源性应力(即,生理应力,其包括通过肌肉动作或物理身体运动传递至伤口的应力)和内源性应力(即,源自皮肤自身的物理性质的皮肤应力,包括由于皮肤的肿胀或缩回而在伤口部位处诱发的应力)。本文描述的装置、敷料、套件和方法可控制或调节皮肤的机械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伤口的机械环境。本文描述的装置、敷料、套件和方法还可以控制或调节该机械环境以改善瘢痕和/或瘢痕疙瘩形成。皮肤的机械环境包括:应力、应变、以及应力和应变的任意组合。伤口的机械环境的控制,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动态的(例如,通过施加振荡应力)或静态的。作用于伤口的应力和应变可能涉及皮肤的多个层,诸如外角质层、表皮和真皮、以及下面的结缔组织层,诸如皮下脂肪。这里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将伤口与它的机械环境隔离开。术语“遮蔽”意在包括:卸载伤口所经受的应力,以及提供对抗接触、污染物等的物理障碍。这里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卸载伤口和周围组织的内源性应力和/或外源性应力来遮蔽伤口。因而,这里所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将伤口和周围组织经受的应力减小至比正常皮肤和组织所经受的应力更低的水平。卸载在伤口附近的外源性应力和/或内源性应力,可以改善瘢痕、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形成。
细胞的外部机械环境可能触发细胞内的生物应答,并改变细胞行为。细胞可以感知它们的机械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应答,其中使用整联蛋白(细胞质膜中的一种膜内在蛋白)和细胞内途径。所述细胞内途径由附接至细胞膜上的受体和可以感知机械力的细胞膜启动。例如,机械力可以诱发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可以增加或触发炎症应答的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分泌。这样的分泌可以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中(胞分泌),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上(自分泌),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周围的细胞上(旁分泌),或作用于离开分泌点一段距离处(内分泌)。胞分泌干扰可以改变细胞信号传递,后者又可以改变细胞行为和生物学,包括细胞向伤口的募集、在伤口处的细胞增殖和伤口中的细胞死亡。另外,胞外基质可能受到影响。
如上面所指出的,伤口愈合过程可以表征为3个阶段:早期的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炎症期在损伤以后立即发生,通常持续约2天至1周。发生凝血以阻止失血,并释放出因子来吸引细胞,所述细胞可以从伤口去除碎片、细菌和受损伤的组织。另外,释放出因子来启动伤口愈合的增殖期。在增殖期(其持续约4天至几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并通过分泌胶原和蛋白聚糖来构造新的胞外基质。在增殖期结束时,成纤维细胞可以起进一步缩回伤口的作用。在重塑期,随机定向的胶原沿着皮肤张力线机体化和交联。不再需要的细胞可以发生细胞凋亡。所述重塑期可以在损伤以后持续很多个星期或很多个月或无期限。在损伤以后约6-8周,瘢痕通常达到正常皮肤断裂强度的约75-80%。一般而言,瘢痕通常具有三角形横截面。也就是说,瘢痕的体积通常在皮肤表面(即,角质层和表皮)附近最小,且其体积随着它进入更深层真皮而增加。
伤口愈合过程存在3种常见的可能结果。首先,可以产生正常瘢痕。其次,可以产生瘢痕形成的病理学增加,诸如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形成。第三,伤口可能没有完全愈合,并变成慢性伤口或溃疡。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改善任意类型的瘢痕的形成。另外,这里所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适合多种伤口尺寸和不同的皮肤厚度,例如,所述装置可以构造成用于身体的不同区域。另外,这里所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适用于改善任意类型的皮肤(例如,躯体部位、年龄、种族或条件)中的瘢痕形成。
不希望受任何具体理论的约束,我们认为,在伤口愈合过程的增殖期早期作用于伤口或切口的机械应变可以抑制细胞的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和基质的大量积累,并因此导致增加的瘢痕形成或肥厚性瘢痕的产生。鉴于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之间在过度基质形成方面的根本相似性,我们认为,本文描述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用于通过卸载或中和至少一些可能作用于伤口或切口的应变来预防和处理瘢痕疙瘩。该拉伸应变可以是外源应变和/或内源应变,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在正常完整的皮肤组织中存在的固有拉力所产生的应变。
一定数量的伤口敷料具有在伤口敷料的施用之前被移除的背衬、粘合内衬和/或包装。许多现有的敷料可能不适合定向和施用且会具有自相折叠和粘附的趋势。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在皮肤部位处处理皮肤(“皮肤处理装置”),在不限制的情况下包括,通过可控地对皮肤部位处或附近(即,受试者的皮肤的伤口或处理部位处或附近)的表皮和更深层真皮组织施加应力或应力来改善伤口部位处的瘢痕形成,由此减小皮肤部位处的拉伸或压缩应力。皮肤部位处的应力可以降低至低于正常皮肤和组织所经受的水平。应力或应变可以在一个、两个或更多方向上施加于周围组织,以在一个、两个或更多方向上减小皮肤部位处的内源或外源应力。因此,本文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减小皮肤和/或伤口以及周围组织所经受的应力以治疗受试者。所述装置还可以协助预防或减小伤口裂开的影响范围。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提供用于敷料的包装和/或敷裹器。根据一个变型,该包装和/或敷裹器构造成提供敷料的快速或容易的准备和/或施用。虽然本文的一些示例具体而言涉及还起拉紧装置的作用以预应变敷料的包装,但根据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变型可以提供在施用之前未预应变和/或应变的其它敷料。该包装还可以作为敷裹器操作,其中该包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可以用于定位敷料和/或将其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
本文描述的装置、套件和方法可以用于准备和/或施用敷料。这种准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去除粘合内衬、对敷料施加应变或拉紧敷料、将敷料定向成用于施用和/或在施用前将药物或其它材料施用于敷料的一部分。
背衬、粘合内衬或剥离层和/或其它包装可以向柔性伤口敷料提供一定的结构稳定性。然而,当被移除时,柔性伤口敷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合使用,这是因为它可以折叠并自相粘附或粘附于使用者,或由于其它原因而难以在伤口上定位。拉动或移除内衬并将敷料重新定向于患者的动作也可以增加折叠或下垂的趋势。此外,由于敷料的折叠或下垂,在粘合剂去除和随后的重新定向期间,使用者很有可能损害装置的待施用于伤口部位的部分的消毒。
根据另一变型,包装或敷裹器构造成在敷料准备好之后并且在敷料被施用于受试者的同时为敷料提供支承。根据一些变型,背衬提供在粘合内衬被剥离时和/或之后提供敷料的结构支承或稳定性。根据一些变型,敷料和包装构造成在面对伤口的位置预先定向,即,用于在伤口装置准备好施用时和之后立即施用。根据一些变型,包装或敷裹器构造成利用单手将装置定向和/或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
根据一些变型,包装、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拉紧装置和/或敷裹器提供剥离机构以在敷料施用于皮肤之后使所施用的敷料与包装和/或敷裹器分离。根据一变型,敷料可以预应变并联接至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例如,如2011年7月17日提交并且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的美国临时申请系列号61/512,340中所述。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敷料剥离(机构)可与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联用。
在又一些变型中,敷料或敷料的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可通过开启包装或敷裹器而从内衬剥离,即,分离。根据一些变型,书籍状包装设置有盖部,以及敷料可移除地附接至其上的基部。当盖部被开启时,内衬可被手动或自动从敷料的粘合剂剥离。根据变型,内衬附接至盖部并且当盖部被抬升或开启时将露出敷料的粘合面。基部可以构造成在内衬被移除时和/或在敷料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时向敷料提供结构支承。
根据一些变型,包装、拉紧装置、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或敷裹器还可以包括开口、窗口或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当敷料施用于皮肤时可以通过其观察伤口、切口或其它位置。根据一些变型,窗口引导敷料的施用,使得伤口与敷料的边缘之间存在最佳或希望距离和/或使得敷料处于用于卸载皮肤应力的最佳位置。
根据一些变型,敷裹器、拉紧装置、包装或载体、支承件或基部可以提供变化或可变的柔性,以允许敷料在施用于各种身体位置或轮廓时成形。
根据一些变型,一包装或敷裹器至少在第一方向上更刚硬或提供充分的柱强度以支承敷料,同时至少在第二方向上相对更柔韧且刚性较小以向受试者的弯曲或异形的皮肤表面提供更适贴的施用或容许敷料在其被施用处的弯曲或成形。第一和第二方向可以彼此正交或不彼此正交。根据一些变型,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载体、支承件或基部充分刚硬或可支承敷料,同时容许敷料的成形。根据一些变型,可以包括基部和/或盖部的载体或支承件可以包括柔性地联接至相邻部段的相对更刚硬的材料的部段以提供柔性,从而允许在施用期间在提供敷料的充分支承的同时容许包装/敷裹器和/或敷料的成形。根据一些变型,部段通过柔性材料,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或粘合剂和较薄、更柔韧的基板的复合物,联接至相邻部段。或者,部段可以通过将基底制造成具有切口、槽、凹槽、刻痕或其它开口或基底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而作为一结构形成。
该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载体可以具有在限制在与支承件的平面正交的另一方向上的柔性的同时在与支承件的平面正交的一个方向上提供柔性的元件或特征。根据一些变型,柔性元件在装置被施加应变可限制柔性并且在装置施用于皮肤时容许柔性。每个元件可容许在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不同的方向上的弯曲。柔性元件可以是直的,或者根据希望应用或安置位置成形。
根据变型,柔性元件与提供充分支承以允许使用者将敷料维持在应变构型的支承元件相结合地设置。根据变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元件以将被施加应变的敷料位置在应变构型,例如,固定元件,其将敷料维持在应变构型,直至敷料施用于受试者并从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剥离。例如,在对敷料施加应变之后,敷料可以粘附或附接至敷料、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或敷料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上,直至敷料从载体、支承件、基部拉紧装置或敷裹器或组件剥离。
根据一些变型,敷裹器还可以用于帮助减少出血,例如,通过允许在装置被施用时或之后使用支承结构来施加压缩力。一种或多种止血或凝血剂可以施用于敷料,或以其它方式与敷料一体化,以帮助减少出血。可能的剂包括壳聚糖、含钙沸石、微原纤维胶原、纤维素、无水硫酸铝、硝酸银、钾铝矾、二氧化钛、纤维蛋白原、肾上腺素、藻酸钙、聚-N-乙酰氨基葡萄糖、凝血酶、凝血因子(例如II、VII、VII、X、X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促凝血剂(例如没食子酸丙酯)、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例如氨基乙酸)等。在一些变型中,所述剂可以冷冻干燥且结合到敷料中并在与血液或其它流体接触时活化。在又一些变型中,可以在将敷料用于受试者之前将活化剂施用于敷料或处理部位。在再又一些示例中,止血剂可以在施用敷料之前分开并直接施用于伤口或者在施用之后经由导管或管施用于敷料。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可以用于在伤口愈合过程的某一方面有帮助的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剂。例如,所述活性剂可以是药用化合物、蛋白质(例如,生长因子)、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或其结合。这样的药剂的又一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头孢菌素、枯草菌素、多黏菌素B硫酸盐、新霉素、polysporin)、防腐剂(例如碘溶液、磺胺嘧啶银盐、双氯苯双胍己烷)、抗真菌剂(例如制霉菌素)、抗增殖剂(雷帕霉素、他克莫司、佐他莫司、biolimus、紫杉醇)、生长因子(例如VEGF)和其它治疗剂(例如肉毒杆菌毒素)。当然,所述装置还可包括多于一种药剂或剂,并且所述装置可以传送一种或多种药物或剂。
根据一个变型,敷裹器和/或包装可以充分支承或刚性以保持敷料的形式使得其易于操纵。根据一变型,敷裹器可以足够宽和/或长或者具有比敷料充分大的面积使得其可以提供无菌施用和/或单手施用。根据变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敷料的支承结构。根据变型,将边际设置为敷料或敷料粘合剂与支承结构的一个或多个边缘部分之间的支承结构。这些边际提供了用以抓住或操纵敷料或其载体、基部或支承件的被支承边缘或区域,而不必或形成使用者意外与粘合剂接触的较大可能性。
根据一些变型,包装或敷裹器还可以用于在施用前对敷料施加应变以提供构造成改善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的敷料。
这里描述了用于改善在伤口部位处的瘢痕和/或瘢痕疙瘩的形成的装置。所述瘢痕可以是任意类型的瘢痕,例如,正常瘢痕、肥厚性瘢痕等。一般而言,所述装置可以构造成可移除地固定在伤口附近的皮肤表面上。所述装置可以遮蔽皮肤或伤口免于内源性应力和/或外源性应力。在一些变型中,所述装置可以遮蔽皮肤或伤口免于内源性应力,而不影响外源性应力作用于皮肤或伤口,例如,修改皮肤的弹性性质等的装置。在另一些变型中,所述装置可以遮蔽皮肤或伤口免于外源性应力,而不影响内源性应力作用于伤口。这样的变型可以包括这样的情形:其中肌肉组织和周围的皮肤或伤口组织已经被麻痹,例如,通过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等。在再一些变型中,所述装置遮蔽皮肤或伤口免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应力。
本文描述的装置或敷料可以在皮肤部位处处理皮肤,在不限制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改善在伤口部位处的瘢痕形成:通过对伤口部位处或其附近的表皮和更深层真皮组织可控地施加应力或应变,由此减小在皮肤部位本身处的拉应力或压缩应力。在皮肤部位处的应力可降低至低于正常皮肤和组织所经受的水平。所述应力或应变可在1、2或3个方向上施加于周围组织,以在1、2或3个方向上减小皮肤部位处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应力。所述敷料的物理特征和/或施用所述敷料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构造成抵抗或减小在切口部位施加应变引起的皮肤剥离或拉伸起泡的比率。例如,当施用于皮肤表面时,粘合区域的拉伸可以导致在粘合区域下增加的组织密度。这可能是直接附着于该粘合区域上的皮肤组织的大致平面的、切向的或平行的压迫的结果,源自粘合区域的松弛。在一些示例中,该组织压迫可以减小直接接触粘合剂的皮肤的组织剥离和/或起泡的风险,这不同于下述的绷带“捆扎”:其中绷带的一端附着于皮肤上,然后跨过伤口拉紧或牵拉,再将另一端附着于在伤口的相对侧的皮肤上。绷带“捆扎”尽管在施用过程中会在所述绷带中产生张力,可同时在第一附着部位处产生相对高的组织应变。当所述绷带在第二附着部位处附着于皮肤上时,随着高峰应力在所述绷带下沿着皮肤重新分布,该高组织应变然后降低。相比而言,当将预应变的绷带施用于皮肤时,随着粘合区域被施用于目标位置,在皮肤中传递或产生极微小的(如果有的话)应变。但是,当允许预应变的绷带松弛时,在皮肤中的应变(或峰值应变)可能增加。因而,使用预应变的绷带,在施用操作过程中可能避免或以其它方式减小暂时的高组织应变。但是,在另一些变型中,通过捆扎或通过预应变和捆扎的组合,也可以将敷料施用于皮肤。
敷料可以包括弹性部件,例如弹性材料的片材。所述敷料的弹性材料可以包括单层材料或多层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所述材料可以具有多种构型中的任一种,包括固体、泡沫、晶格或编织构型。所述弹性材料可以是生物相容的聚合物,例如,有机硅、聚氨酯、TPE(热塑性弹性体)、合成橡胶或共聚酯材料。可以选择聚合物片材,以给所述敷料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从而实现希望的恢复应变,并防止所述敷料随时间的不希望的量的蠕变变形。在一些变型中,跨敷料的厚度不是均匀的,例如,跨所述敷料的厚度可以变化,以改变在选择的定向和/或位置的刚度、承载能力或恢复应变。示例敷料的弹性材料可以具有在下述范围内的厚度:约50微米至1mm或更大,约100微米至约500微米,约120微米至约300微米,或在一些变型中,约200微米至约260微米。具有约500微米或更小、400微米或更小或约300微米或更小的边缘厚度的示例性敷料,当不注意地划过衣服或物体时,可以表现出更小的由非故意提拉引起的皮肤分离风险。在一些变型中,所述敷料在边缘附近逐渐变小,以减小厚度。逐渐变小的边缘也可以改善作用于在敷料的粘合边缘附近的皮肤组织上的峰值拉力。这可能减小或不减小皮肤起泡或其它拉紧有关的皮肤创伤的风险。在另一些变型中,所述敷料的边缘可能比所述敷料的中央更厚。可以假定,在一些构型中,与均匀厚度的敷料相比,更厚的敷料边缘可能提供作用于所述敷料边缘附近的峰值拉力的位置的相对向内的转移。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具有在60%的工程应变时至少约0.35牛顿/mm的单位宽度负荷或在45%的工程应变时至少0.25牛顿/mm的单位宽度负荷。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具有下述单位宽度负荷:在约45%至60%的工程应变时,不大于约2牛顿/mm;在约45%至60%的工程应变时,约1牛顿/mm;在约45%至60%的工程应变时,约0.7牛顿/mm;或在约45%至60%的工程应变时,不大于约0.5牛顿/mm、所述系统弹性材料可以具有:在0%至60%的工程应变时不减小的单位宽度负荷,在0%至60%的工程应变时线性增加的单位宽度负荷图,或在0%至60%的工程应变时不凸出的单位宽度负荷图。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包括这样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构造成,当应变至约20%-30%的工程应变并附着于表面上时,维持在200kPa至约500kPa范围内的基本上恒定的应力至少8小时。所述弹性材料可以包括这样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构造成,当应变至约20%-30%的工程应变并附着于表面上时,维持在200kPa至约400kPa范围内的基本上恒定的应力至少8小时。所述基本上恒定的应力可以在至少8小时内变化小于10%,或在至少8小时内变化小于5%。
尽管描绘的敷料可以具有长度和/或宽度为约160mm至约60mm的大体矩形构型,但在另一些变型中,敷料可以具有多种长度和宽度中的任一种,且可以包括多种其它形状中的任一种。另外,所述敷料的角可以是例如方形或圆形。示例性敷料的长度和/或宽度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5mm至约1米或更多,在一些变型中,约20mm至约500mm,且在另一些变型中,约30mm至约50mm,且在再一些变型中,约50mm至约100mm。在一些变型中,所述敷料的最大尺度(例如它的长度)与最大尺度的正交尺度(例如宽度)(不包括所述敷料的最小尺度(例如厚度))之比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1:1、约2:1、约3:1、约4:1、约5:1、约6:1、约7:1、约8:1、约9:1或约10:1或更大。在一些变型中,使用的敷料的应变轴可以相对于最大尺度或最大尺度的正交尺度而定向。在一些变型中,由弹性材料施加于皮肤上的最终的压缩应力和应变可以是皮肤中的拉应力与敷料的弹性材料之间的动态平衡的结果。在皮肤部位处的皮肤通常包括固有张力,其拉伸切口部位,无论是否从皮肤部位切离任何组织。弹性材料和粘合区域可以构造成施用于这样的皮肤位置:使得当敷料被拉伸至特定张力并随后附着于切口部位时,敷料中的拉应力被传递至切口部位,以沿着皮肤表面的切向轴压迫在敷料正下方的组织,施加于皮肤位置上的应力和应变具有净的或合成的定向,或轴通常也相对于弹性材料或皮肤位置的外表面(其具有类似的轴定向或敷料中的拉应力的轴)是切向的或平面的。敷料中的张力会松弛至一定张力水平,该张力水平与在敷料附近的皮肤中的增加的张力维持平衡。将敷料施用于皮肤位置可以包括:没有重叠或自相缠绕地放置敷料,例如其中仅互连敷料的邻近区域,且其中不互连敷料的非邻近区域。施加于皮肤上的应力和应变的实际量可以变化,这取决于例如具体的人、皮肤位置、皮肤层(例如表皮、真皮或下方的结缔组织)的厚度或不同机械特征、和/或预先存在的瘢痕形成的程度。在又一些变型中,伤口处理敷料可以选择或构造用于特定躯体部位,诸如头皮、前额、脸颊、颈部、上背、下背、腹部、上身(包括但不限于乳房褶皱)、肩、上臂、下臂、手掌区域、手背、手指、大腿、小腿、脚背或脚底表面和/或趾。在适用的情况下,一些身体区域可以进一步描述为前区域、后区域、中间区域、侧区域、近侧区域和/或远侧区域,例如手臂和腿。
敷料可以构造成施加在下述范围内的皮肤应变:约10%至约60%或更多,在另一些构型中,约15%至约50%,且在再一些构型中,约20%至约30%或约40%。为了实现希望的皮肤应变程度,敷料可以构造成发生在下述范围内的弹性拉伸应变:约20%至约80%或更多,有时约30%至约60%,其它时候约40%至约50%或约60%。敷料可以包括多种弹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包括但不限于有机硅、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天然橡胶、氟橡胶、全氟橡胶、聚醚嵌段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等。示例性敷料的材料可以具有在下述范围内的Shore A硬度:约20至约90、约30至约80、约50至约80。示例性敷料由NUSIL TECHNOLOGY LLC(Carpinteria,CA)的MED82-5010-05构成。合适的材料的另一些示例在美国申请No.11/888,978中被描述,该申请在前文已通过引用整体并入。
当将敷料施用于皮肤位置并允许至少部分地恢复至它的基础构型时,所述敷料中的应变的恢复水平或平衡水平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4%至约60%或更多,在另一些构型中,约15%至约50%,且在再一些构型中,约20%至约30%或约40%。在恢复之前最初施加于敷料上的工程拉伸应变与在皮肤中形成的工程压缩应变之间的比率,可以随皮肤类型和位置而变化,但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是约2:1。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比率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4:1至约5:4、约3:1至约5:3、或约5:2至约2:1。可以相对于身体的参照位置或身体部分(例如解剖学位置)来确定这些皮肤应变特征,以促进可再现的测量。可以将特定应变程度表征为工程应变或真应变,但是可以基于或不基于其它应变类型进行计算或转换(例如,所述应变可以基于转换成真应变的45%工程应变)。
在又一些变型中,弹性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可以对应于材料的应力/应变轮廓的不同特征。例如,用于所述敷料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工程和真应力/应变轮廓包括这样的材料:所述材料在约60%工程应变时表现出约1.2MPa的工程应力,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工程应力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900KPa至约3.5MPa、约1MPa至约2.2MPa、约1MPa至约2MPa、约1.1MPa至约1.8MPa、约1.1MPa至约1.5MPa、约1.2MPa至约1.4MPa。当从敷料卸载或释放应力时,所述材料可以构造成具有约380KPa的工程应力(在约40%工程应变),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卸载所述材料至约40%应变期间,工程应力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300KPa至约700KPa、约325KPa至约600KPa、约350KPa至约500KPa、或约375KPa至约425KPa。当卸载所述材料至约30%的工程应变时,所述材料表现出约300KPa的工程应力,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当卸载所述材料至约30%应变时,所述工程应力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250KPa至约500KPa、约275KPa至约450KPa、约300KPa至约400KPa、或约325KPa至约375KPa。当卸载至约20%的工程应变时,所述材料可以具有约100KPa的工程应力,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在约20%卸载时,工程应力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50KPa至约200KPa、约75KPa至约150KPa、或约100KPa至约125KPa。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材料可以构造成,在上述指定工程应变水平中的每一个,至少实现特定范围或水平的工程应力,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材料可以构造用于更低水平的最大工程应变(例如最多约30%或约40%)。
在一些示例中,应力/应变轮廓的某些部分可以具有特定形态。例如,对于特定水平的最大应变,载荷轮廓在对应的真应力/应变轮廓上通常是线条。在使用本文描述的敷料的示例中,最高达约45%的真应变,载荷轮廓具有大体线条的构型。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构型可以仅沿着载荷轮廓的一部分是线条,或可以沿着整个载荷轮廓是弯曲的。在载荷轮廓是非线条的情况下,载荷轮廓可以是凸出的、凹陷的或二者兼有。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载荷轮廓414的切线(即在2个三角形之间的线)也可以是大体共线的。
在一些变型中,所述弹性材料包括具有下述弹性模量E的材料:至少约1MPa、约1.5MPa、约2MPa、约2.5MPa、约3MPa、约3.5MPa、约4MPa、约5MPa、约6MPa、约7MPa、约8MPa、约9MPa或至少约10MPa或更大。所述材料的弹性模量E可以不大于约10MPa、约9MPa、约8MPa、约7MPa、约6MPa或约5MPa或约4MPa。
除了在上述的特定应变水平时的绝对应力水平以外,也可以关于a)在装载期间实现特定应变的应力与b)在卸载期间在相同应变时的应力之间的比率来表征材料。例如,所述材料在20%、30%和40%应变水平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至少4:1至约3:2的比率,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材料可以仅在20%、在30%或在40%应变水平、或在20%和30%但不在40%、或在30%和40%但不在20%表现出这些比率。在另一些示例中,在一个、一些或所有应变水平的比率可以在下述范围内:约3:1至约2:1,或约5:2至约2:1。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试验条件下构造敷料的弹性材料,以在恒定应变时实现稳定的应力水平,例如所述材料在特定时间段和在特定应变水平表现出有限量的应力松弛。所述时间段可以是:至少约8小时、约12小时、约18小时、约24小时、约36小时、约48小时、约72小时、约4天、约5天、约6天或约1周或更多。所述应变水平可以是:约10%、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或约80%或更多。示例性敷料在不同时间轮廓418和420内的应力可以被构造成,在约30%的工程应变时维持约300KPa的工程应力,在约1小时、约2小时、约3小时、约4小时、约5小时、约6小时、约7小时、或约8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段内没有显著的偏差。在10%应变、20%应变和40%应变时的应力可以更低或更高。
在一些变型中,可以在试验条件下构造所述弹性材料或所述敷料,以在特定时间段内保持恒定应变时实现特定的最小应力水平。在为了评估背衬材料在皮肤上随时间维持应力和应变的能力的一个示例中,如下测量工程应变:以100微米/秒的速率,将每种背衬材料拉伸拉紧至60%,并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0微米/秒的速率,下降至30%的应变,并保持9小时。例如,示例性敷料能够在30%的工程应变维持约350KPa的工程应力水平。在又一些示例中,所述最小应力水平可以是:约100KPa、约120KPa、约140KPa、约160KPa、约180KPa、约200KPa、约220KPa、约240KPa、约260KPa、约280KPa、约300KPa、约320KPa、约340KPa、约360KPa、约380KPa、约400KPa、约420KPa、约440KPa、约460KPa、约480KPa、约500KPa、约600KPa、约700KPa、约800KPa、约900KPa或约1000KPa或更大。在另一些构型中,恒定应变水平可以是不同的,水平为约15%、约20%、约25%、约30%、约35%、约40%、约45%、约50%、约55%、约60%、约65%、约70%、约75%或约80%。所述敷料能够维持应力水平的时间段可以是:至少约2000秒、约3000秒、约4000秒、约5000秒、约6000秒、约7000秒、约8000秒、约9000秒、约10000秒、约20000秒、约30000秒、约40000秒、约50000秒、约60000秒、约70000秒、约24小时、约36小时、约48小时、约72小时、约4天、约5天、约6天、约7天、约10天、约2周、约1个月或更多。在一些变型中,敷料、弹性材料和/或粘合材料被构造成,当施用于皮肤表面或试验表面时,在特定时段内表现出小于约15%的应力或应变水平变化。在另一些示例中,所述变化程度可以是约12%、约10%、约8%、约6%、约5%、约4%、约3%或约2%或更小。所述应力或应变可以是工程应力或应变,和/或真实的应力或应变。
使用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压力活化的粘合剂(PSA),如有机硅、丙烯酸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醚、腈或其它PSA。在另一些变型中,可以使用非压敏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热或光固化的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可由例如基于聚丙烯酸酯、基于聚异丁烯、基于有机硅的压敏粘合剂、合成橡胶、丙烯酸和聚异丁烯(PIB)、水状胶体等制成。通过标准化试验方法,诸如ASTM D1876和ASTMD2979或其它适当的方法,可以测量粘合剂的T-剥落剥离力和钝头探针吸着力。在一些变型中,粘合剂的T-剥落剥离力或钝头探针吸着力试验值构造成维持至少约50mPa/mm的负荷至少约24小时、约48小时、约72小时、约1周、约2周、约3周、约4周或更久。在另一些变型中,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负荷可以是至少约75mPa/mm、约100mPa/mm、约125mPa/mm或至少约150mPa/mm。粘合程度(例如通过T-剥落剥离力或钝头探针吸着力试验值测量)可以随施加于皮肤或切口部位上的应变程度而变化,且在一些变型中,这些时间段可以基于约10%、约20%、约30%、约40%或约50%或更多的平均皮肤应变。在一些变型中,所述粘合剂可以具有下述T-剥落剥离力:至少约150kg/m、约160kg/m、约170kg/m、约180kg/m、约190kg/m、约200kg/m、约210kg/m、约220kg/m、约230kg/m、约240kg/m、约250kg/m、约260kg/m、约270kg/m、约280kg/m、约290kg/m、约300kg/m、约310kg/m、约320kg/m、约330kg/m、约340kg/m、约350kg/m、约400kg/m、约450kg/m、或至少约500kg/m、或更高。在又一些变型中,所述T-剥落剥离力可以不大于约1000kg/m、约900kg/m、约800kg/m、约700kg/m、约600kg/m、约500kg/m、约400kg/m或约300kg/m。粘合剂的钝头探针吸着力试验值可以是至少约0.50kg、约0.55kg、约0.60kg、约0.65kg、约0.70kg或约0.75kg或更高,且可以是不大于约1kg、约0.9kg、约0.8kg、约0.7kg或约0.6kg。通过标准化试验方法,诸如ASTM D1876和ASTMD2979或其它适当的方法,可以测量T-剥落剥离力和钝头探针吸着力。所述装置的其它特征或变型在2007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11/888,978中被描述,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所述剥离内衬可以包括多种材料中的任一种,包括不透明的和透明的材料。所述剥离内衬可以包括聚酯薄膜(Mylar)或纸,或具有降低的对所述装置的粘合材料的粘合力的任意其它材料。例如,对于有机硅粘合剂,可以使用含氟聚合物处理过的聚酯薄膜,而对于丙烯酸压敏粘合剂,可以使用有机硅处理过的聚酯或聚酯薄膜或有机硅处理过的牛皮纸。在所述装置具有多个单独的粘合区域的变型中,可以是每个区域设置单独的剥离内衬,或者一些区域可用同一个剥离内衬覆盖。
可以用于本文的装置、套件或方法的敷料、敷裹器或拉紧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在2010年8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系列号12/854,859中提供的那些,所述申请的公开内容已经在不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该包装组件、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可包括拉紧结构,以及构造成可释放地附接至敷料上的第一附接部分和构造成可释放地附接至敷料上的第二附接部分,其中所述拉紧结构可构造成在第一附接部分与第二附接部分之间施加分离力,以在附接至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上的敷料中产生应变。弹性敷料可以构造成可释放地附接至敷料和包装组件的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上并且可包括附接结构或可以与包装装置、敷裹器或拉紧部件的附接结构成整体。拉紧结构还可以起敷裹器装置的作用或者可构造成容许使用者将敷料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
包装装置、敷料组件、敷料载体、支承件、基部、敷裹器、拉紧或拉紧装置的附接结构可以包括用于将敷裹器、拉紧或拉紧装置附接或联接至敷料上的任意结构。敷料可以具有或不具有附接特征或结构。任意这样的附接特征可附接结构或与包装、敷裹器敷料和/或拉紧装置的附接结构对应的结构中的任一种成整体或包括它们。
在一些变型中,该组件可包括构造成从包装、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其它附接元件或敷料组件的其它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描述的分离装置和方法)分离、剥离、移除或拆下敷料的一个或多个机构或元件。剥离元件或可剥离的附接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袋和凸片、钩和环机构、钩、成角的条、与附接结构相关或联接的枢转、滚动、摇摆或滑动特征、粘合剂、可去除的粘合剂、胶带或其它粘合装置、椿、锯线、毛巾杆构型、滑动销、摩擦锁、凸轮锁、真空或抽吸装置、搭扣连接器、地毯平头钉、压配合连接或其它连接、杠杆、闩锁、锁定部件、弹簧部件,或其它机构,诸如切割器或锯线或有利于撕开、切割或分离被穿孔的附接结构或元件的其它结构或特征或以其它方式可割断的结构,其容许从敷裹器、包装、敷料组件的其它部分和/或附接结构、特征、元件或部分移除敷料。它们可以是自释放闩锁或弹簧部件。在移除敷裹器之前将压力部件施用于皮肤处理装置时,可以致动它们。可以手动致动它们。
如已指出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和/或应变施加装置,以用外力施加应变至皮肤处理装置,和/或以维持施加于皮肤处理装置上的应变。所述包装、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可构造成枢转或旋转以拉紧敷料。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应变施加装置可以构造成,施加和/或维持单个预定的或预设的应变或多个预定的或预设的应变。或预定的最大或最小的应变量。本文关于包装组件、敷裹器或拉紧装置所述的特征也可以用于对敷料施加应变所用的任意拉紧装置中。被描述为处于未应变构型的敷裹器、拉紧该拉紧装置或拉紧装置处于这样的构型:其中当附接至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拉紧装置上时,敷料可以是未应变的或相对低应变的。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已经处于应变构型的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或应变施加装置处于这样的构型:其中当附接至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或应变施加装置上时,敷料可以被施加应变或相对地被施加更多应变,或者当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时,关于未应变的构型。
包装装置、敷裹器、拉紧装置和对应的附接特征可以构造成在与敷料正交的方向上提供多向应变或另外的应变。
所述包装装置、敷裹器、拉紧装置和/或附接结构可以是直的、弯的或以其它方式变化。例如,装置的元件的形状可以构造成符合皮肤附接装置待附接至其上的受试者身体的区域的形状。包装装置、拉紧装置、敷裹器或其元件可以选择或构造成具有这样的轮廓:所述轮廓具有特定躯体部位的理想轮廓,或要在受试者的皮肤上放置皮肤处理装置的位置的轮廓。包装装置、敷裹器、拉紧装置或其元件可以选择或构造成紧密地配合受试者身体轮廓的一部分。包装装置、敷裹器或拉紧装置或其元件可以是弯的、可屈曲的、柔性的、可弯曲的、可锻的、可变形的、可成形的或可移动的,以提供附接的敷料的替代形状或轮廓。它们可以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是相对弯的、可屈曲的、柔性的、可锻的、可变形的、可成形的或可移动的,而在另一方向是更刚硬的。
多种锁定、锁止、固定、附接或定位机构可以用于维持所述包装、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在不同的构型,包括但不限于未应变的、部分应变的、应变的构型。多种锁定、锁住或定位机构可以用于维持敷料在多种构型,包括未应变的、部分应变的、应变的构型。通过锁定包装、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在应变位置,可以实现给定敷料的预定应变。预定量的应变可以是独立于处理部位的形状和/或尺寸的应变或力水平的预定绝对百分比。作为又一示例,该应变和力水平的绝对百分比可以独立于用以实现无缝伤口闭合的最小应变或力(例如,用以实现处理部位的切口边缘的并拢的相对应变或力)。此外,实现伤口闭合所需的力并非预定应变或力,因为在实现切口边缘的并拢前并不了解应变和力的最终水平。
参照图1至5C,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100的一变型。包装组件100包括书籍状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120、包括敷料130的敷料组件110、和构造成从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120剥离敷料130的脱离器(release)150。
敷料130包括带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的弹性片材131,所述粘合区域在第一表面135a上包括一层皮肤粘合剂135。所使用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合适的压力活化粘合剂(PSA),或非压敏粘合剂。
包装组件100、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20和/或敷料组件110可以构造成使敷料130预应变和/或容许预应变的敷料130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120还可以提供方便、快捷或无菌地将敷料130的粘合部分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和/或伤口部位。
装置120包括盖部121和基部122。敷料组件1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120上,该装置可起敷料载体或支承件的作用。盖部121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沿着其长度带有对应的边缘123a、124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121a的侧面123、124。敷料载体或基部122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沿着其长度带有对应的边缘125a、126a的侧面125、126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122a。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121和/或基部122或其元件或部段可以构造成相对于附着的敷料充分牢固或刚性或没有那么柔韧,以在附着的敷料如关于本文的变型所述施用于受试者之前支承附着的敷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塑料,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PTFE或)、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氯乙烯(PVC)或丙烯酸、尼龙或纸板。所述元件或部段可以是材料的层压件,诸如在纸板的层之间带有一层柔性材料例如有机硅、聚氨酯、LDPE或橡胶材料的实心漂白硫酸盐纸板。所述材料还可以是金属,例如,韧性铝或不锈钢。所述金属可以包括箔、缎带、丝线或其它形式。
盖部121和基部122在侧面123、125可移动地、铰接地或可枢转地联接。例如,可以将一层材料如有机硅、聚氨酯、低密度聚乙烯或橡胶材料胶粘至盖部和基部中的每一者,从而在侧面123、125处将它们柔性地附接在一起。可以使用替代装置和方法来联接盖部121和基部122。例如,可以使用各种负荷结构或层压件。另外,装置可以由单个基板构成,所述基板在一些旋转的区域提供柔性而在其它区域内提供刚性,或者在第一方向上提供相对或绝对柔性,而在可以横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提供相对或绝对刚性。虽然图1至5C中描绘的盖部121和基部122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但在另一些示例中,盖部121和基部122可以具有不同尺寸和/或形状。盖部121和/或基部122可以是可弯曲的、可折叠的、可屈服的、柔性的、可锻的或可成形的,容许相对更均匀地放置在具有变化形状或曲率的位置。例如,如图所示的盖部121和基部122均沿着长度被分隔成可相对于相邻部段弯曲或移动的部段127,从而容许装置120沿着其长度的柔性。部段127可以由减少在宽度方向或其它方向上的弯曲的更刚硬的材料构成。可以使用改变刚性和/或柔性的方向的其它构型。构型可以包括在敷料被施加应变的方向上提供足以形成和/或维持希望的应变水平的刚性。部段127可以通过诸如弹性体(例如,将所述部段相对于彼此柔性地保持在一起的有机硅)的材料联接。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来将部段或其它元件柔性地联接。联接或粘合盖部121和基部122的材料可以与将部段127联接至相邻部段127上的材料连续或不连续,并且可以附接或不附接至盖部121和基部122的一侧的全部和一部分上。各种附接的结构,例如所述部段和/或所述盖部和基部以及联接元件,可以为待由使用者操纵的敷料载体提供结构支承。所述结构支承元件、敷料载体或背衬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敷料之间的边际可以设置于边缘121a、123a、124a、122a、125a和/或126a处或其附近,例如如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在又一些实施例中,附接盖部121和基部122的材料可以包括半刚性结构,其可以被偏压向开启或封闭构型,或这两种构型之间的构型。在再一些变型中,盖部121和基部122可以通过多种关节(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基于销的铰链接头、附接至盖部121和基部122中的孔上的环、或球窝接头)中的任一种附接。
如图5A-5C中例示的,示出了包装的一结构变型。盖部121和基部122包括相对牢固或刚性的元件,例如分别地板条121a、121b和板条122a、122b,所述板条通过材料的片材128(诸如,例如也在侧面123、125柔性地联接盖部121和基部122的有机硅、聚氨酯、低密度聚乙烯或橡胶材料)附接。部段127可具有将部段127联接在一起的替代形状和结构。因而,装置120可以构造成以不同程度或在多个方向上弯曲或屈曲。因此,一装置可以构造成在特定解剖位置或以不同尺寸使用,或者可以构造成具有用于特定情形或个体的形状。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121和基部122中的每一者至少部分由提供窗部159的透明塑料、半透明或其它材料构成,可以透过所述窗部观察伤口、切口或其它位置以精确地放置敷料130。盖部121和基部122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相同材料。弹性片材131和粘合层135也可以充分透明以容许透过它们进行观察。可在材料的各部分上设置更透明的材料以形成窗159的边界。部段127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提供用于关于敷料130观察、定位和/或对中皮肤上的伤口或位置或用于使伤口定位在敷料的最佳或最有效的应变区内的窗。边界或其它标记可以帮助使用者将敷料130放置在伤口或切口上的适合位置。
敷料组件110的敷料130有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一侧面或边缘133和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二侧面或边缘134。敷料130沿着敷料的侧面133、134的长度联接至包装组件100上。当装置120封闭时,粘合层135背对基部122并被附接至盖部121的内表面177上的剥离内衬149覆盖。敷料组件110还包括具有第一侧面143和第二侧面144的附接片材141。附接片材141将敷料130联接至装置120的盖部上,所述装置在开启时通过附接片材141对敷料130施加应变力。根据一些变型,附接片材141是柔性的,同时关于敷料130是相对无弹性的并且可以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构成。当装配好时,附接片材141分别在敷料130的侧面132和附接片材141的侧面143处或其附近(例如,使用有机硅PSA/丙烯酸PSA)结合至敷料的弹性片材131。附接片材141在沿着盖部121的长度限定附接线或区域137a的附接点137其侧面144联接至盖部121上。敷料130在敷料130的第一侧面133附近的位置联接至基部122的第二侧面124。因此,弹性片材131在沿着基部122的长度限定附接线或区域138a的附接点138附接。可以使用多种结合方法或粘合剂来将附接片材141附接至盖部121上,例如,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
当组件100处于如图1所示的封闭构型并在如图2所示的开启90度构型时,弹性片材131松开或未被施加应变,其中弹性片材131具有未应变宽度w1。随着组件100开启至180度或高达约360度(例如,通过使盖部121关于基部122旋转或枢转),附接线或区域137a、138a之间的正交距离增加。根据一些变型,该组件开启不小于约180度(最低角变化)以提供无组件100的干扰的敷料施用。当装置120开启时,其在由附接线或区域137a、138a或对应的附接区域限定的附接区域之间施加分离力。该力拉紧弹性片材,从而形成应变。拉紧敷料130并对其施加应变将附接线或区域137a、138a之间的宽度增加至w2。宽度的增加,即w2减w1,可以是w1的百分比或如文中描述的百分比应变。虽然将应变施加图示为在盖部121从基部122开启约90度时开启,但敷料130可以在多个位置或在可以改变盖部位置的多个构型或应变施加开始的构型附接至盖部121上。盖部121的边缘124a或侧面124可以起杠杆臂的作用以提供机械优势,该机械优势可以尤其取决于敷料组件110在盖部上的附接点138与盖部121的边缘124a的距离以及盖部121相对于发生敷料的拉紧的基部122的角度。另外,无弹性的附接片材141在盖部121上的附接点138可以决定施加于敷料的应变量,尤其假设附接片材141的长度保持相同并且敷料组件110在基部122上的附接点137保持相同。
根据一个变型,敷料130可以在一个边缘处(例如,在基部122的侧面126处的边缘134处)大致被固定,而在相对的边缘处(例如,当关于基部122的边缘125a被施加应变时移动的边缘133)未被固定。当盖部121开启并且敷料130被施加应变时,应变的敷料的宽度可以小于基部122和/或盖部121的宽度,使得敷料区域位于基部122和/或盖部121的区域上方,即,基部122和/或盖部121的边在敷料区域的外侧。根据另一些变型,敷料可以在两个边缘处被固定。
根据一些变型,敷料相对于装置120足够大,使得当施用于皮肤时,装置120的干扰相对较小。根据一个示例,所述敷料的应变部分的宽度可以是约10mm、约20mm、约30mm、约40mm或约50mm。可以使用其它应变尺度。根据另一些变型,敷料130的边缘133、134与分别地基部122的边缘125a、126a中的每个(和/或盖部121的边缘123a、124a)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约10mm、15mm或20mm。根据一些变型,所述敷料的边缘136a、136b与所述基部的边缘122a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约10mm、约15mm或约20mm。
根据一些变型,敷料130的边缘133、134、136a、136b在基部122的边缘125a、126a和/或122a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至少约1.0mm处,使得基部122的边缘125a、126a和/或122a可以由使用者抓住,其中触碰敷料130或粘合层136的可能性降低。根据一些变型,敷料130的端部136a、136b具有在基部122的端部122a的内部至少约1.0mm的边际。根据一些变型,敷料130的侧面133、134和端部136a、136b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侧面126、126和端部122a具有约10mm的边际。根据一些变型,敷料130的侧面133、134和端部136a、136b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侧面126、126和端部122a具有约15mm的边际。敷料130的侧面133、134或端部136a、136b与基部122的侧面125、125和端部122a之间的每个边际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例如,边际m1和m2不小于约3mm且边际m3为约15mm。例如,如果盖部121的边缘被替代地或另外用于抓住装置120或操纵敷料130,则可以在敷料130与盖部121的边缘121a、123a和/或124a之间设置类似的边际。然后,一旦盖部121开启并且粘合层135露出,便可以使用装置120将敷料130的粘合面放置在皮肤或伤口部位上。如图3和4所示,盖部121和基部122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另外的量,例如,在施用敷料130前从封闭构型旋转高达大约360度。可以可选地设置锁定机构以将所述装置锁定或固定在开启、部分开启或封闭位置。在一些示例中,锁定机构可以包括磁体、钩-环附接机构、纽扣、闩锁、夹子等。
弹性片材131的粘合层135在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20开启之前由剥离内衬149保护。剥离内衬149附接或胶粘于盖部121的内表面177上,使得当盖部121如图2所示开启并与基部122分离(在对弹性片材131施加应变前)时,剥离内衬149从弹性片材131被拉开,从而露出粘合层135。替代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未附接至盖部121上的粘合层135上设置剥离内衬149a。当装置120开启时,并且在对敷料130施加应变前,剥离内衬149a可以从弹性片材131手动去除以露出粘合层135。
在敷料130被施加应变并且内衬149或149a被剥离之后,敷料130可以被施用于受试者皮肤上的希望位置。窗159可以用于观察正确的放置。使用者可以向装置120的背面129施加压力以使弹性片材131上的粘合剂活化和/或向伤口施加压缩。替代地,如果使盖部121旋转360度,则可以向盖部121的内侧177施加压力。一旦施用于受试者,便可以使用剥离结构或机构150从包装、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20剥离弹性片材131。
剥离机构150可以包括切割器151,每个切割器都定位在弹性片材131的相对侧133、134。每个切割器151在一端153上包括刀片152,后者具有延伸至相对端157上的对向拉片156的腿154、155。刀片152包括可以呈大体v形或其它形状的锐利表面。该刀片可以由例如不锈钢、陶瓷或硬塑料构成。刀片152和拉片156均从弹性片材131的端部136a、136b和分别地基部122的端部122a突出地延伸。切割器151以限定大体切割路径162、163(在图5A中最佳地示出)的方式附接至敷料组件110上,刀片152被凸片156沿着所述切割路径拉动以切割敷料组件110,从而剥离敷料130。在一些变型中,所述敷料可以被刻痕、穿孔或以其它方式构造成有利于通过剥离机构分离。
如在图5B和5C中最佳地示出,用于分别接纳和引导切割器155的腿154、155的管164、165沿着弹性片材131的侧面133定位。管164、165可以定位成使得切割路径162在管164与管165之间。管165在比切割路径162更接近侧面133的位置联接(例如,胶粘)至弹性片材131的粘合表面135上。管164通过附接片材141联接至弹性片材131的背面139上,所述附接片材也在比切割路径162更接近侧面133的位置联接至弹性片材131上。管164联接至相对于侧面133延伸至切割路径162的内部的附接片材141的自由端145上。因而,管164可以在切割路径162的内部定位而不在切割路径162的内部附接至弹性片材131上。这允许从包装组件100的剩余部分(包括带有管164和附接片材141的切割器151)剥离敷料130。防护部件170附接(例如胶粘)至管165的顶部上。防护部件170包括凸耳171,后者在切割路径162上延伸,使得当粘合层135在受试者的皮肤上定位并且切割器151被致动时,皮肤与刀片152隔离。
分别用于接纳和引导腿154、155的管174、175沿着弹性片材131的侧面134定位。管174、175定位成使得切割路径163在管174与管175之间。管175在比切割路径163更接近弹性片材131的侧面134的位置联接(例如,胶粘)至弹性片材131的粘合表面135上。管174通过伸出片材146联接至弹性片材131的背面139上。管174联接至相对于所述侧面延伸至切割路径163的内部的伸出片材146的自由端147上。管174也在比切割路径163更接近侧面134的位置联接至弹性片材131上。因而,管174可以在切割路径163的内部定位而不在切割路径163的内部附接至弹性片材131上。这允许从包装组件100的剩余部分(包括带有管175和伸出片材146的切割器151)剥离敷料130。防护部件170附接(例如,胶粘)至管175的顶部上。防护部件170包括凸耳171,后者在切割路径163上延伸,使得当粘合层135在受试者的皮肤上定位并且切割器151被致动时,皮肤与刀片152隔离。
管164、165、174、175的内侧可以涂敷有润滑材料,例如Kapton带。引导腿154、155可以由低摩擦材料如例如HDPE或UHMWPE构成,因此腿154、155可以容易地在管164、165、174、175中滑动,以容许从包装组件100的剩余部分平顺切割敷料130。
当敷料130被施加应变并且粘合剂135露出时,敷料130可以利用粘合面135朝受试者的皮肤施用。然后可以通过拉动凸片146以将刀片152拉过切割路径162而从敷裹器剥离弹性片材的侧面133。另外,然后可以通过拉动凸片146以将刀片152拉过切割路径163而从敷裹器剥离弹性片材的侧面134。因而,弹性片材131从包装100(包括脱离器150)剥离。
参照图7至9,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200的另一变型。包装组件200包括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220以及包括敷料230的敷料组件210。敷料230包括带有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的弹性片材231,所述粘合区包括一层皮肤粘合剂235。所使用的粘合剂可以是例如合适的压力活化粘合剂(PSA),或非压敏粘合剂。
包装组件200、敷裹器或拉紧装置220和/或敷料组件210可以构造成使敷料230预应变和/或容许预应变的敷料230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220还可以提供方便、无菌地将敷料的粘合部分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和/或伤口部位。
装置220可以包括盖部221和基部222。敷料组件2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220上,并且可以用作敷料载体。盖部221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223a和224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221a的侧面223、224。基部222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225a和226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222a的侧面225、226。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和/或基部221、222或其元件或部段可以构造成相对于附着的敷料充分牢固或刚性或没有那么柔韧,以在附着的敷料如关于本文的变型所述施用于受试者之前支承附着的敷料。这样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塑料,例如聚乙烯、聚碳酸酯、PTFE、LDPE、HDPE、UHMWPE、PVC或丙烯酸、尼龙或纸板。所述元件或部段可以是材料的层压件,诸如在纸板的层之间带有一层柔性材料例如有机硅、聚氨酯、低密度聚乙烯或橡胶材料的实心漂白硫酸盐纸板。所述材料还可以是金属,例如,韧性铝或不锈钢。所述金属可以包括箔、缎带、丝线或其它形式。如对施用或拉紧装置100所述的另一些变型也可以适用于装置200。
盖部221和基部222可以以与关于本文的盖部121和基部122所述相似的方式在侧面223、225处可移动地、可枢转地、可弯曲地或铰接地联接并且可以以与本文的盖部121和基部122相似的方式构成,尤其是部段227与部段127相似并且敷料230以与敷料130附接至装置120上相似的方式通过所述装置施加应变。
各种附接的结构,例如所述部段和/或盖部和基部以及联接元件,可以为待由使用者操纵的敷料载体提供结构支承。所述结构支承元件、敷料载体或背衬的至少一部分与应变或未应变的敷料之间的边际可以设置于边缘221a、223a、224a、222a、225a和/或226a处或其附近,诸如,例如这里在图3中示出的边际m1、m2、m3。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221和基部222中的每一者至少部分由提供窗部259的透明塑料、半透明或其它材料构成,可以透过所述窗部观察伤口、切口或其它位置以精确地放置敷料230。盖部221和基部222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相同材料。弹性片材231和粘合层235也可充分透明以容许透过它们进行观察。可以在材料的各部分上设置更透明的材料以形成窗的边界。部段227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提供用于关于敷料230观察、定位和/或对中皮肤上的伤口或位置或用于使伤口定位在敷料的最佳或最有效的应变区内的窗。边界或其它标记可以帮助使用者将敷料放置在伤口或切口上的适合位置。
敷料组件210还包括附接片材241、附接片材251和包括如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拉片246的敷料剥离结构或机构250。敷料组件210的敷料230有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一侧面233和具有一定长度的第二侧面234。当装置220封闭时,粘合层235背对基部222并被附接至盖部221的内表面277上的剥离内衬249覆盖。
附接片材241具有第一侧面243和第二侧面244。附接片材241在敷料230的第二侧面234附近将敷料230联接至装置220的盖部221上。盖部221在开启时通过附接片材241对敷料230施加应变力。附接片材241在附接点237处在其侧面244联接至盖部221上,所述附接点可以例如通过与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作为附接线或区域237a提供。当装配好时,附接片材241例如使用有机硅PSA/丙烯酸PSA的组合在附接片材241的侧面243处或其附近在附接片材241的区段265结合至敷料230的弹性片材231。附接片材251具有第一侧面253和第二侧面254。附接片材251在敷料230的第一侧面233附近将敷料230联接至装置220的基部222。附接片材241例如通过与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在限定附接点或区域238a的附接点238处在其侧面254联接至基部222上。当装配好时,附接片材251例如使用有机硅PSA/丙烯酸PSA的组合在附接片材251的侧面253处或其附近在附接片材251的区段265结合至敷料的弹性片材231。
敷料230在其侧面233、234处具有未附接的部分或边缘255,在此弹性片材231分别与附接片材241、251分离。因此,敷料230在未附接部分255处未被施加迎宾啊。拉片246均联接至装置220的端部281、282上。每个拉片246包括顶部区段247和底部区段248。底部区段248如图所示附接至基部222或盖部221上,而顶部区段247邻近但未附接至敷料230上。
根据一些变型,附接片材241、251是柔性的,同时关于敷料230是相对无弹性的并且可以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构成。附接片材241、245可制造成可沿着材料长度撕裂,同时在其它方向上提供抗拉强度,特别是在附接片材241的拉伸拉紧(敷料被拉伸、施加应力或应变的方向)上。这样的材料的一个示例为LDPE聚合物,后者通过形成被定向偏压的晶粒的挤塑工艺制成,由此所述材料可在晶粒方向上撕裂,但在横向于晶粒的方向上具有相对抗撕裂性。拉片246可以在附接片材241或251中待沿着线262闭合的切口处开始撕裂。附接片材241、251可以另外或替代地包括诸如LDPE的材料,后者沿着撕裂线262形成有穿孔。
类似于本文的组件100,当组件200处于封闭构型并在如图7所示的开启90度构型时,弹性片材231松开或未应变,其中弹性片材231具有未应变宽度w3。随着组件200开启至180度或高达360度(例如,通过使盖部221关于基部222旋转或枢转),附接线或区域237a、238a之间的正交距离增加。当装置220开启时,其在由附接线或区域237a、238b或对应的附接区域限定的附接区域之间施加分离力。该力拉紧弹性片材231,从而形成应变。拉紧敷料230并对其施加应变将附接线或区域237a、238a之间的宽度增加至w4。宽度的增加(即,宽度w4减宽度w3)可以是w3的一定百分比或如本文描述的百分比应变。虽然将应变施加图示为在盖部221从基部222开启约90度时开始,但敷料230可以在可以变化的多个位置或多个构型附接至盖部221上,在该位置或构型,盖部222可在应变施加时开始。
如图8A至8B所示,盖部221和基部222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另外的量,例如,在施用敷料230前从封闭构型旋转高达大约360度。根据一些变型,该组件开启不小于约180度(最低角变化)以提供无组件干扰的敷料施用。
然后,一旦盖部221开启并且粘合层235露出,便可以使用装置220将敷料230的粘合面放置在皮肤或伤口部位上。盖部221和基部222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另外的量,例如,在施用敷料230前从封闭构型旋转高达大约360度。敷料230开始应变的盖部221的定向可以变化,例如通过改变敷料组件210在盖部221上的附接位置。可以可选地设置锁定机构以将所述装置锁定或固定在开启、部分开启或封闭位置。在一些示例中,锁定机构可以包括磁体、钩-环附接机构、纽扣、闩锁、夹子等。
弹性片材231的粘合层235在敷裹器和拉紧装置220开启之前由剥离内衬249保护。剥离内衬249附接至盖部221的内表面277上,使得当盖部221开启并与基部222分离(在对弹性片材231施加应变前)时,剥离内衬249从弹性片材231被拉开,从而先露出粘合层235。替代地,如图6所示,可在未附接至盖部221上的粘合层235上设置剥离内衬149a。当装置220开启时,但在施加应变前,剥离内衬149a可从弹性片材231手动去除以露出粘合层235。
在内衬249或149a被剥离并且敷料249被施加应变之后,敷料230可被施用于受试者皮肤上的希望位置。所述窗可用于观察正确的放置。使用者可向装置220的背面229施加压力以使敷料231上的粘合剂活化和/或向伤口施加压缩。如果盖部221旋转360度,则可向盖部221的内侧277施加压力。一旦施用于受试者,便可使用剥离机构250从敷裹器或拉紧装置220剥离敷料230。
剥离机构250的拉片246均从弹性片材231的端部236a突出地延伸。每个剥离拉片246以限定撕裂路径262的方式附接至敷料组件110上,凸片246沿着所述撕裂路径被拉动以使敷料230与所述装置分离。可在附接片材241、251中形成有利于沿着路径262撕裂的切口或穿孔。
将敷料230施用于受试者。然后可通过拉动凸片246以将凸片246拉过附接片材241、251的路径262来从装置220剥离敷料230。附接片材241、251的结合至拉片246的区段由此与附接片材分离,由此使附接片材的附接至敷料230上的区段265与附接片材241和351的分别附接至盖部221和基部222上的剩余部分分离。因而,敷料230如图9所示从包装100的剩余部分剥离。附接片材241、251的区段265可如图9所示保持在有机硅片材231的背面239上。弹性敷料230的未附接区段245未被施加应变并且可以与粘合层235的粘合剂分离(或者其上可以具有减少的粘合剂量)。因而,在由区段245限定的未附接侧面或边缘处可发生较小的应力。
参照图10至12B,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300。包装组件300包括包装装置敷裹器320和包括敷料330的敷料组件310。
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构造成容许敷料330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并且还可提供皮肤处理装置的粘合部分方便、快捷或无菌地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和/或伤口部位。
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可包括盖部321和底部元件、敷料载体或基部322上,敷料组件3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后者上。盖部321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323a、324a以及在对向端部处的边缘321a的侧面323、324。基部322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325a、326a以及在对向端部处的边缘322a的侧面325、326。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321和基部322部分由例如关于附接的敷料330相对不可弯曲的材料构成。这种材料可以包括例如塑料、纸板或材料层压件,或如本文参考盖部121和基部122所述的金属。盖部或基部可以以如例如本文关于在图1至22B中所示的各种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载体所述的方式构成。盖部321和基部322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相同材料。
盖321和基部322可以在侧面323、325处可移动地、可枢转地、可弯曲地或可铰接地联接并且在其它方面以与本文关于盖部121和基部122所述相似的方式构成。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可包括窗部359,可以以与本文关于窗159、259的用途所述相似的方式透过所述窗部观察伤口、切口或其它位置以精确地放置敷料330。
组件300构造成包括带有皮肤敷料装置330的敷料组件310。敷料组件310还包括敷料剥离结构或机构350,后者可以是剥离装置,如文中参照图1至22B所述的各种剥离和去除结构。敷料330可以包括多种敷裹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弹性绷带、纱布型绷带、凝胶。各种结构,例如所述部段和/或盖部和基部以及联接元件,可以为待由使用者操纵的敷料载体提供结构支承。结构支承元件、敷料载体或背衬的至少一部分与敷料之间的边际可以设置于边缘321a、323a、324a、322a、325a和/或326a处或其附近,例如如本文描述的。
当使用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装配时,敷料330联接至所述基部上。敷料330邻近其第一侧面333的长度结合至基部322邻近其侧面324并在脱离器350外部的长度。另外,敷料330邻近其第二侧面334的长度联接至基部322邻近其侧面325并在脱离器350外部的长度上。类似于片材141、146或241、251的附接片材可以用于将敷料330的侧面333、334附接至基部332上。当敷裹器320开启时,粘合层335背对盖部321和基部322。
根据变型,敷料330相对于装置320足够大,使得当施用于皮肤时,装置320的干扰相对较小。根据一个示例,所述敷料的应变部分的宽度可为约20mm、约30mm、约40mm或约50mm。根据另一些变型,敷料330的边缘333a、334a与分别地基部322的边缘325a、326a中的每个(和/或盖部321的边缘323a、324a)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约10mm、15mm或20mm。根据变型,所述敷料的边缘336a、336b与所述基部的边缘322a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约10mm、约15mm或约20mm。
根据一些变型,敷料330的边缘333、334、336a、336b在基部322的边缘325a、326a和/或322a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至少约3mm处,使得基部322的边缘325a、326a和/或322a可以由使用者抓住,其中触碰敷料330或粘合层335的可能性降低。根据一些变型,敷料130的端部336a、336b具有在基部322的端部322a的内部至少约3mm的边际。根据一些变型,敷料330的侧面333、334和端部336a、336b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侧面325、326和端部322a具有约10mm的边际。根据一些变型,敷料330的侧面333、334和端部336a、336b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侧面325、326和端部322a具有约15mm的边际。敷料330的边缘333、334或端部336a、336b与基部322的侧面325、325和端部322a之间的每个边际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例如,边际m1和m2不小于约3mm且边际m3为约15mm。可以在敷料330与基部322的边缘322a、325a和/或326a之间设置类似的边际。另外,例如,如果盖部321的边缘被替代地或另外用于抓住装置320或操纵敷料330,则可以在敷料330与盖部321的边缘321a、323a和/或324a之间设置类似的边际。
敷料330上的粘合层335在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开启之前可以由剥离内衬349保护。剥离内衬349可以附接至盖部321的内表面377上,使得当盖部321开启并与基部322分离时,剥离内衬349从敷料330被拉开,从而露出粘合层335。剥离衬套349还可以是在施用前保护或覆盖敷料的防护内衬。例如,所述内衬可以覆盖物质或药剂或其它剂所施用的敷料。一种或多种止血或凝血剂可以施用于敷料,或以其它方式与敷料一体化,以帮助减少出血。可能的剂包括壳聚糖、含钙沸石、微原纤维胶原、纤维素、无水硫酸铝、硝酸银、钾铝矾、二氧化钛、纤维蛋白原、肾上腺素、藻酸钙、聚-N-乙酰氨基葡萄糖、凝血酶、凝血因子(例如II、VII、VII、X、X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促凝血剂(例如没食子酸丙酯)、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例如氨基乙酸)等。在一些变型中,所述剂可以冷冻干燥且结合到敷料中并在与血液或其它流体接触时活化。在又一些变型中,可以在将敷料用于受试者之前将活化剂施用于敷料或处理部位。在再又一些示例中,止血剂可以在施用敷料之前分开并直接施用于伤口或者在施用之后经由导管或管施用于敷料。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可以用于在伤口愈合过程的某一方面有帮助可以是任意合适的剂的一种或多种其它剂。例如,所述活性剂可以是药用化合物、蛋白质(例如,生长因子)、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或其结合。当然,所述装置还可包括多于一种药剂或剂,并且所述装置可以传送一种或多种药物或剂。这样的药剂的一个示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抗生素(包括但不限于头孢菌素、枯草菌素、多黏菌素B硫酸盐、新霉素、polysporin)、防腐剂(例如碘溶液、磺胺嘧啶银盐、双氯苯双胍己烷)、抗真菌剂(例如制霉菌素)、抗增殖剂(雷帕霉素、他克莫司、佐他莫司、biolimus、紫杉醇)、生长因子(例如VEGF)和其它治疗剂(例如肉毒杆菌毒素)。盖部321可以以多种方式被拉开或分离。盖部321可以像书的封面那样被开启。与本文的装置120和2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相似,元件321、322可以充分旋转以分离剥离内衬349并旋转达到大约360度,从而允许使用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将敷料330的露出的粘合面335放置在皮肤或伤口部位上。根据一些变型,组件330开启不小于约180度(最低角变化)以提供无组件300干扰的敷料施用。替代地,例如,盖部321可以通过粘合剂附接至基部322上并且可以从敷料330或敷料330所联接的基部322剥离。盖部321自身可以是可以从基部322剥离的可移除或可分离的剥离内衬。替代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未附接至盖部321上的粘合层335上设置剥离内衬149a。当所述装置开启时,剥离内衬149a可以从敷料330手动去除以露出粘合层335。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盖部321。在装置300开启至图11或12A和12B所示的位置之后,敷料330可以施用于受试者皮肤上的希望位置。窗359可以用于观察正确的放置。可以可选地设置锁定机构以将所述装置锁定或固定在开启、部分开启或封闭位置。在一些示例中,锁定机构可以包括磁体、钩-环附接机构、纽扣、闩锁、夹子等以及粘合剂或其它粘合结构。在旋转大约360度的情况下,可以向基部322的背面378或盖部的内侧377施加压缩力。一旦施用于受试者,便可以使用剥离机构350从包装装置或敷裹器320剥离敷料330。剥离机构350可包括如文中例如关于装置150和250所述的切割元件或穿孔元件。所述剥离机构还可以包括本文描述并在图1至22B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剥离元件。
图13示出可以用于本文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替代包装或敷裹器420,包括可以替代装置120、220或320、520、620、720、820、920、1020、1120、1220的装置元件或特征的装置元件或特征。图13示出由单个基板构成的盖部421和敷料载体或基部422,所述基板由诸如尼龙和/或聚乙烯或金属的材料制成。装置420可以由单个模具制造和/或可以具有由基板切出的部分、槽、凹槽、刻痕或其它开口或基本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盖421和基部422均包括形成诸如部段427的元件的槽428。槽428容许装置420弯曲,从而允许它与待施用附着的敷料的受试者身体轮廓适贴。盖部421和基部422通过形成在基板中的连接特征429彼此联接。盖部421和基部422通过邻近连接特征429形成的槽430关于彼此铰接或可枢转地移动,以容许连接器特征429且因而盖部421和基部422关于彼此的弯曲或移动。如关于装置100提及的,在另一些变型中,槽430可以包括凹槽或提供相对于盖部421和基部422减小的厚度的其它结构。装置420可以包括如文中关于图1-22B所述的剥离机构。装置420可以以与文中参照图1至22B所述的装置相同的方式使用并且可以以与文中参照图1至22B所述的装置相同的方式附接敷料。
各种结构,例如所述部段和/或盖部和基部以及联接元件、槽和凹槽,可以为待由使用者操纵的敷料载体提供结构支承以及柔性。结构支承元件、敷料载体或背衬的至少一部分与附着的敷料之间的边际可以设置于边缘421a、423a、424a、422a、425a和/或426a处或其附近,例如如文中进一步描述的。
图14示出可以用于文中参照图1至22B所述的装置中任一种的替代包装或敷裹器装置520。盖部521和敷料载体或基部522可以由层压结构530构成。层压结构530的第一层531包括纸板或其它支承材料如塑料材料或金属,其具有在盖部521和基部522中的每一者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槽528。槽528形成部段527,后者容许装置520的部段527弯曲,从而允许它与待施用附着的敷料的受试者身体轮廓适贴。第一层531还在盖部521与基部522之间包括形成在第一层531中的长度方向槽529。第一层531还包括带开口的凸片540,后者用于装配装置520并且在装配之后被移除,使得盖部521和基部522通过槽529分离并且不再通过第一层531连接。层压件的第二层532包括诸如PSA丙烯酸、橡胶或有机硅粘合剂的粘合材料。第二层532的厚度可以是或不是约0.001至0.006。柔性材料条带534在槽529上沿着装置520的长度定位并连接盖部521和基部522。盖部521和基部522通过槽529上的材料条带534柔性并铰接或可枢转地联接并且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容许盖部521或基部522相对于彼此弯曲或移动。柔性条带534利用粘合剂535附接至第三层533上,后者包括诸如纸或塑料的薄材料,所述第三层可以具有与第一侧531大体上显示的轮廓并且将装置520的结构(包括部段527)保持在一起。
装置520可以包括可以与文中关于图1-22B所述的装置和组件相似的方式使用的剥离机构、敷料附接。
各种结构,例如所述部段、粘合结构、层压层和/或所述盖部和基部以及联接元件、槽和凹槽,可以为所述敷料载体提供结构支承以及柔性,以便于由使用者操纵。结构支承元件、敷料载体或背衬的至少一部分与附着的敷料之间的边际可以设置于边缘521a、523a、524a、522a、525a和/或526a处或其附近,例如如文中进一步描述的。
参照图15A至15J,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600的一变型。包装组件600包括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620以及包括敷料630的敷料组件610。敷料630包括带有一个或多个粘合区域的弹性片材631,所述粘合区包括诸如文中所述的一层皮肤粘合剂。
图15A至15J中的特征可以用于本文的任意变型,包括可以替代图1至22B所示的装置和组件的装置元件或特征的装置元件或特征。
包装组件600、敷裹器、拉紧装置620和/或敷料组件610可以构造成使敷料630预应变和/或容许预应变的敷料630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620还可以提供方便、无菌地将敷料的粘合部分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和/或伤口部位。
装置620包括盖部621和基部622。敷料组件6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620上,并且可以用作敷料载体。盖部621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623a和624b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621a的侧面623、624。基部622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625a和626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622a的侧面625、626。
根据一些变型,盖部621和/或基部622或其元件或部段可构造成相对于附着的敷料充分牢固或刚性或没有那么柔韧,以在附着的敷料如关于本文的变型所述施用于受试者之前支承附着的敷料。敷裹器或拉紧装置620、敷料630和包装600的材料和结构可以与文中在变型中所述并且在图1至22B中所示的包装组件和/或敷料相似。
盖部621和基部622可以在侧面623、624处可移动地、可枢转地、可弯曲地或铰接地联接。例如,可将一层材料627如有机硅、聚氨酯、低密度聚乙烯或橡胶材料胶粘至盖部和基部中的每一者,从而在侧面623、625将它们柔性地附接在一起。装置620可以以与文中关于其它装置所述并在图1至22B中所示相似的方式构成并且可以以与文中包括但不限于关于材料、分段、强度和柔性、观察、应变机构和剥离内衬所述的相似的方式构成。
敷料组件610还包括附接片材641、附接片材651。附接片材641具有第一侧面643,后者通过粘合结构670如聚酰亚胺膜或带(例如DuPontTM的)或可剥离粘合剂而附接至敷料的第二侧面634上。本文的粘合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构造成在重复的皮肤接触后提供低的皮肤创伤的带或可剥离粘合剂,或由诸如有机硅粘合剂、有机硅凝胶或丙烯酸粘合剂的材料制成的软皮肤粘合剂。粘合结构或带还可包括这样的材料,所述才在附接片材彼此分离时粘附于附接片材上以向敷料施加应变,同时可从选择的敷料材料剥离。
如图15J中所示,敷料的附接片材641和侧面634可以附接在粘合结构670的同一侧面671上,其中附接片材641重叠但未附接至敷料631上。
附接片材641具有第二侧面644,后者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联接至装置620的盖部621上。附接片材641还可以在其附接至粘合结构670上的部位与其附接至盖部621上的部位之间具有刻痕或穿孔681。在敷料已被施加应变之后,穿孔681位于盖部621与基部622之间的接缝处,或盖部621的内表面上。
附接片材651可以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在其侧面654联接至基部622的背面698上。附接片材651的侧面653可以通过粘合结构680如带或可剥离粘合剂并以与将敷料630的侧面654附接至附接片材641上粘合结构670相似的方式附接至所述敷料的侧面633上。附接片材651可以包括拉片688,后者邻近附接片材651在基部652的背面上的附接区655并在其内部位于基部的背面698上。
盖部621在开启时通过附接片材641对敷料630施加应变力。
根据一些变型,附接片材641、651是柔性的,同时关于敷料630是相对无弹性的并且可以由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构成。附接片材641、651可以制造成可沿着材料长度撕裂,同时在其它方向上提供抗拉强度,特别是在附接片材641的拉伸拉紧(敷料被拉伸、施加应力或应变的方向)上。这样的材料的一个示例为LDPE聚合物,后者通过形成各向异性或被定向偏压的晶粒的挤塑工艺制成,由此所述材料可在晶粒方向上撕裂,但在横向于晶粒的方向上具有相对抗撕裂性。
图15A示出处于未应变构型的组件600。粘合带683在基部622的内表面694上露出。敷料630的弹性片材631上的皮肤粘合层在敷裹器或拉紧装置620开启之前可以由类似于本文的剥离内衬149a的剥离内衬保护。
图15B示出处于开启和应变构型的组件600。如图15B所示,当被施加应变时,附接片材上的穿孔681分别与盖部621和基部622的边缘623a和625a对齐。附接片材641的一部分641a与粘合带683接合,后者将部分641a附接至基部622上并将敷料630保持在应变构型。剥离内衬645在盖部621上的附接部位与穿孔681之间附接至附接片材641的下侧。内衬645防止附接片材641与盖部621接合的部分粘附于粘合带683上。
盖部621和基部622可以通过例如将盖部621联接至基部622上的层672中的穿孔682并通过沿着穿孔681分离片材641而可彼此分离。图15C示出组件600,其中盖部621与基部622分离。应变的敷料630可以使用基部622作为敷裹器适用于受试者的皮肤上。
图15D示出处于朝受试者的皮肤施用敷料630的位置的基部622的背面698。如图所示,附接片材651的边缘654可以从基部622的内侧694缠绕在它所附接的背面698上。撕裂带条可以在附着的边缘与未附着的中间区段之间附接至附接片材651上。拉片688或撕裂带条可以被拉动以使基部622与敷料组件的剩余部分分离,如图15E所示。在凸片688被拉动之后,附接片材651的未附着部分651a脱离基部622。在基部被移除之后,附接片材641、651的剩余部分可以通过从敷料630剥掉带而被去除。图15F示出在敷料组件的剩余部分去除之后的敷料630。
图15G至15J示出敷料组件610在带或粘合结构670、680以及附接片材641、651从敷料630被去除时的构型。图15G和15J示出或粘合结构670、680在它们在从敷料630的内侧朝敷料630的侧面633、634的方向上或者在敷料应变的方向上被剥离时的定向。图15H示出跨所述敷料的侧面633从敷料内部被剥掉的第一结构670。图15I示出从敷料630去除的第一粘合结构670。第二粘合结构680可以以类似方式被去除。
图16A至16D示出处于敷料组件710以与关于图15A至15J所述相似的方式与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分离的构型的替代敷料组件710。图16A示出第一粘合结构770和第二粘合结构780,每一者都包括用于将附接片材741、751附接至敷料730上的带或可剥离的粘合结构。如图16A所示,粘合结构770、780的未附接端部背离敷料730定向。如图16B所示,第二粘合结构780被向内剥离并在图16C中被去除。
图17A至17D示出处于敷料组件810以与关于图15A至15J所述相似的方式与敷裹器或拉紧装置分离的替代敷料组件构型。图17D示出第一粘合结构870和第二粘合结构880,每一者都包括用于将附接片材841、851分别附接至敷料830上的带或可剥离的粘合结构。如图17A和17D所示,粘合结构870、880以粘附长度891附接至敷料830上。另外的长度892在粘附长度891周围缠绕180度。另外的长度892具有从敷料830突出地延伸以易于接近和去除的端部893。如图17B所示,可使用端部893在部分垂直于应变方向的方向上拉动第一粘合结构870,以从敷料830去除附接结构841、851和粘合结构870,如图17C进一步所示。
图18A至18I示出敷料和包装组件900的一变型。包装组件900包括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920以及包括敷料930的敷料组件910。装置920包括盖部921和基部922。敷料组件9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920上,后者可以起敷料载体的作用。盖部921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923a和924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921a的侧面923、924。基部922可以大体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带有限定其长度的对应的边缘925a和926a以及在对向的端部处的边缘922a的侧面925、926。
敷料组件910还包括附接片材941和附接片材951。附接片材941具有第一侧面943,后者通过粘合结构970带或可剥离粘合剂而附接至敷料的第二侧面934上。本文的粘合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构造成在重复的皮肤接触后提供低的皮肤创伤的带或可剥离粘合剂,或由诸如有机硅粘合剂、有机硅凝胶或丙烯酸粘合剂的材料制成的软皮肤粘合剂。粘合结构或带还可包括这样的材料,所述才在附接片材彼此分离时粘附于附接片材上以向敷料施加应变,同时可从选择的敷料材料剥离。
如图18J中所示,敷料的附接片材941和侧面934附接在粘合结构970的同一侧面971上,其中附接片材941重叠但未附接至敷料931上。附接片材941具有第二侧面944,后者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联接至装置920的盖部921上。附接片材941还可以在粘合结构970上的附接部位与盖部921上的附接部位之间的未附接区域内具有拉片981。在敷料已被施加应变之后,拉片981中的穿孔位于盖部921的内表面960处或替代地盖部921与基部922之间的接缝处。
附接片材951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在其侧面954联接至基部922的背面998上。附接片材951的侧面953通过粘合结构980如带或可剥离粘合剂并以与将敷料930的侧面944附接至附接片材941上的粘合结构970相似的方式附接至所述敷料的侧面933上。附接片材951可以包括拉片988,后者邻近附接片材951在基部952的背面上的附接区955并在其内部位于基部的背面998上。
根据一些变型,附接片材941、951是柔性的,同时关于敷料930是相对无弹性的并且可以由例如LDPE构成。附接片材941、951可以制造成可沿着材料长度撕裂,同时在其它方向上提供抗拉强度,特别是在附接片材941的拉伸拉紧(敷料被拉伸、施加应力或应变的方向)上。这样的材料的一个示例为LDPE聚合物,后者通过形成各向异性或被定向偏压的晶粒的挤塑工艺制成,由此所述材料可在晶粒方向上撕裂,但在横向于晶粒的方向上具有相对抗撕裂性。
盖部921在开启时通过附接片材941对敷料930施加应变力。图18A示出处于未应变构型的组件900,而图18B示出处于可施用于皮肤的开启和应变构型的组件900。如图18C所示,当应变时,附接片材941上的凸片981位于盖部921的内表面上(向后折叠并露出)并且使用者可接近。在施用敷料930之后,可移除盖部921和基部922。
盖部921和基部922在凸片988被拉动时可以彼此分离。图18C示出所述组件,其中盖部定位成敷料例如在当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时将面向下。如图18D所示,凸片988被拉动以从剩余的敷料组件910剥离盖部921。如图18E所示,盖部921从装置920的剩余部分被移除,从而露出第二拉片998。如图18F所示,第二拉片998已在附接片材941、951未附接至基部922上的情况下使基部922从敷料组件910释放。如图18G所示,基部922被移除并且附接片材941、951的剩余部分和粘合机构970、980可从敷料930被剥掉,如图18H所示,其中敷料在如图18I所示的构型保留在皮肤上。
参照图19A至19D,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1000的一变型。包装组件1000包括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1020以及包括敷料1030的敷料组件1010。图19A示出联接至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020上的敷料组件1010。拉紧部件或敷裹器1020可以与文中所述并在图1至22B中示出的拉紧和敷裹器相似的方式构成。
装置1020包括盖部1021和基部1022。敷料组件10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1020上,后者可以起敷料载体的作用。敷料组件可以以与文中所述的组件相似的方式附接至拉紧部件或敷裹器上。敷料组件1010包括附接片材1041和附接片材1051。附接片材1041具有第一侧面1043,后者通过诸如参照粘合结构970、980所述的粘合结构1070附接至敷料1030的第二侧面1034上。附接片材1041具有第二侧面1044,后者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联接至装置1020的盖部1021上。附接片材1041还具有在其在粘合结构1070上的附接部位与在盖部1021上的附接部位之间在附接片材1041的未附接部分沿着其长度缝合的锯线1088。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缝纫,包括但不限于链形缝或双线连锁缝纫。在已向敷料施加应变之后,锯线1088位于盖部1021的露出的内侧1090或替代地盖部1021与基部1022之间的接缝处。
附接片材1051例如通过利用低表面能量PSA如丙烯酸粘合剂结合而在其侧面1054联接至基部1022的背面上。附接片材1051的侧面1053通过粘合结构1080如带或可剥离粘合剂并以与将敷料1030的侧面1034附接至附接片材1041上的粘合结构1070相似的方式附接至所述敷料的侧面1033上。附接片材1051包括位于在粘合结构1090上的附接部位与在所述基部的背面上的附接部位之间的锯线1098。锯线1088、1098的端部从拉紧部件1020伸出以容易接近。
图19A和19B示出处于未应变构型的敷料组件1010。盖部1021在开启时通过附接片材1041对敷料1030施加应变力。图19C示出处于应变构型的敷料组件1010。
在敷料被施加应变并施用之后,拉动锯线1088、1098以使附接片材1041、1051的附接至拉紧装置1020上的部分与附接片材1041、1051的附接至敷料1030上的部分分离。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020然后可如图19D所示被去除。粘合结构1080、1090然后可被剥掉,以从如图19E所示的敷料去除敷料组件1010和附接片材1041、1051的剩余部分。
参照图20A至20C,示出敷料载体、拉紧装置或敷裹器1120的一变型。装置1120包括通过在平坦表面的一面1155对基板1150刻痕而形成的多个部段1130。刻痕1170可以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或具有一种或多种弯曲或平直的形状。另外,所述刻痕可以形成在两面上,从而容许装置的凸起和凹陷两种形状。如图所示,刻痕1170容许装置或附着的敷料的成形。如图所示的刻痕1170形成在装置的平坦表面的第一侧面1155上,而第二侧面1165未被刻痕。当向第二侧面1165施力时,所述基板弯曲。当向第一侧面1155施力时,所述装置的基板1150不会在刻痕1170处弯曲。刻痕1170处的剩余基板可以起弯曲限制器的作用,而刻痕1170起弯曲元件的作用。
当希望用于凹陷表面的突起敷料形状时,可以将所述敷料附接在第一侧面1155上,使得当所述基板弯曲时,所述敷料形成凸起形状以匹配所述装置所施用的凹陷轮廓。当希望用于凸起的身体轮廓的凹陷敷料形状时,所述敷料可以在基底1150的第二侧面1165上定位。从而,当所述基板弯曲时,所述敷料形成凹陷形状以匹配所述装置待施用的凸起身体轮廓。可以针对不同身体位置或轮廓设置各种敷料内衬。
根据变型,刻痕可以是正交的或者关于载体、敷裹器或拉紧装置的部段1127具有正交分量。部段1127可以与图1至22B中所示的部段相似。
参照图21A至21D,示出敷料载体、拉紧装置或敷裹器1220的一变型。装置1220包括通过粘合背衬1260联接的多个泡沫单元1240。泡沫单元1240形成多个部段1227,后者容许在多个方向上弯曲,使得所述装置符合所述敷料待施用的受试者的曲率、轮廓或形状。所述泡沫可以足够厚以大体提供用于对敷料施加应变的增加的柱强度,即抗弯强度。背衬或支承件可以设置用于对敷料施加应变,所述敷料例如由具有起码将抵消通过对敷料施加应变所形成的力的弹性模量和适合的厚度的材料构成。例如,在所述敷料组件或附接片材的一部分的背面上使用粘合剂,可以固定所述敷料应变。在固定所述敷料之后,可以去除所述背衬或支承件,从而容许加强对应变的敷料的形状的操纵,以在更大的程度上符合所述敷料待使用的患者的身体轮廓的形状。
如图所示,泡沫区段之间分隔线1270容许所述装置的成形。如图所示的分离线1270形成在装置的平坦表面的第一侧面1255上,而第二侧面1265未被刻痕。当向第一侧面1255施力时,所述基板弯曲。当向第二侧面1265施力时,所述装置的基板1250在所述分隔线处不会弯曲。所述分隔线处的剩余基板可以起弯曲限制器的作用,而所述刻痕起弯曲元件的作用。
当希望用于凹陷表面的突起敷料形状时,可以将所述敷料附接在第一侧面1255上,使得当所述基板弯曲时,所述敷料形成凸起形状以匹配所述装置所施用的凹陷轮廓。当希望用于凸起的身体轮廓的凹陷敷料形状时,敷料可以在基底1250的第二侧面1265上定位。从而,当所述基板弯曲时,所述敷料形成凹陷形状以匹配所述装置待施用的凸起身体轮廓。可以针对不同身体位置或轮廓设置各种敷料内衬。
参照图22A至22B,示出了敷料和包装组件1500的一变型。包装组件1500包括敷裹器和/或拉紧装置1520以及包括敷料1530的敷料组件1510。包装组件1500、敷裹器或拉紧装置1520和/或敷料组件1510可以构造成使敷料1530预应变和/或容许预应变的敷料1530传送至受试者的皮肤。
装置1520可以包括盖部1521和基部1522。敷料组件1510可移除地联接或锚定至装置1520上,并且可以起敷料载体的作用。盖部1521和基部1522在侧面1523、1524处可移动地、可枢转地、可弯曲地或铰接地联接,并且可以以与关于在图1至22B中所述的盖部和基部所述相似的方式构成。敷料组件1510的附接区域1541、1551例如通过可剥离粘合剂或可去除的粘合结构分别在盖部1521、1522的自由侧面1525、1526附近附接。但是,可以使用文中关于图1至22B所述的附接片材或附接结构。附接区域1541、1551和/或敷料1530在装置1520上的定位可以关于分别通过盖部1521和基部1522的侧面1523、1524的附接限定的线是对称的。如图22B所示,敷料1530在盖部1521和基部1522开启的情况下被施加应变。敷料1530然后可以施用于受试者的皮肤并且装置1520可以从敷料1530被剥掉。另外或替代地,盖部1521和基部1522可以通过形成在装置1520的基板中的穿孔或形成在附接结构1550如分别附接盖部1521和基部1522的侧面1523和1524的带或材料层中的穿孔1551分离。
在一些变型中,装置1520可以可选地在盖部1521和/或基部1522上包括粘合涂层或粘合带,后者可在敷料1530被拉紧并且所述敷料与盖部1521和基部1522进一步接触时粘附于敷料1530上。在一些变型中,所述粘合剂构造成将敷料1530维持在拉紧状态下和/或抵接盖部1521和/或基部1522。粘合涂层或粘合带可以沿着盖部1521和/或基部1522的侧面区域1523、1524定位,但也可以设置在附接区域1541、1551附近。也可以设置剥离内衬以在希望装置1520的启用之前减少所述敷料或其它结构在所述粘合剂上的意外粘附。
根据变型,本文所述的各种组件或装置可以提供可以在伤口闭合之前施用的临时伤口敷料。所述组件可以构造成向伤口施用敷料并在从所述敷料去除或分离所述敷裹器、拉紧装置或敷料载体、基部或支承件之前使用所述包装或敷裹器来向伤口施加压力。根据可以设置有下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的该变型,所述包装或敷裹器具有充分的刚性,以通过在所述敷料被施用于伤口时和/或之后向所述包装或敷裹器施加压力来分配相对均匀或牢固的力。根据一变型,这样的敷料可以包括凝结剂或其它剂或药剂,例如如文中所述。根据另一变型,在敷料与边缘之间在这样的装置上设置如文中所述的边际,该边际用来操纵所述装置。
本文描述的组件或装置也可以形成敷料支承结构。例如,所述敷料支承结构可以包括所述基部结构的多个部段。所述敷料支承结构可以包括从所述敷料的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敷料的第二侧面的至少3个部段。所述敷料支承结构可以包括多个部段,诸如联接或形成在一起的在图1至22B中所述的部段。本文描述的盖部的所述多个部段也可以在所述盖部相对于对应的基部结构折叠360度时向敷料提供支承。
假设在一些病人中和/或被施加拉伸应力的处理装置的使用中,沿着装置的边缘和拐角或在其附近可能发生皮肤刺激。进一步假设,在被施用于皮肤的被施加拉伸应力的敷料的边缘或其附近,可能会部分地由于敷料施加至皮肤的局部牵引力集中而存在细胞间分离。皮肤中的力来自于固有应力、由于运动产生的生理应力、和由装置施加的应力。从敷料施加至皮肤的牵引力可以是例如剪力、力矩和/或拉伸力的组合。假设细胞间的力可以被看作将皮肤保持在一起的力,当过度时,该力可能破坏细胞间的结合,并且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的“保护性功能”的破坏。该破坏可能导致皮肤的机械性炎症,并且可能用作增加的细菌定植或感染的入口。各种牵引力可相对于皮肤上的敷料位置而言作用于变化的角度、或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量。例如,进一步假设,用于压缩敷料下方的皮肤的敷料的剪力可以拉伸敷料边缘外部和其附近或与其间隔开的皮肤。进一步假设,敷料边缘附近的力矩可以将力施加至敷料边缘或与其直接相邻的皮肤。不希望受任何具体理论的约束,我们认为,在施用于皮肤的被施加拉伸应力的敷料边缘或在其附近重新分布被施加在皮肤上的牵引力,可以将在该边缘或其附近观察到的峰值应力减小到低于用于在皮肤上的敷料位置或在其附近结合皮肤层的细胞内力的水平,并且因此可以减少皮肤刺激或细菌进入。在一些变型中,可以在敷料边界上设置定位在敷料平面上的几何特征,以相比于直的敷料边缘而言减小在敷料边缘上观察到的峰值应力。假设对于给定的被拉伸的敷料,尽管可以通过敷料对皮肤位置施加相同总量的牵引力,但是,可以以减小在敷料边缘或其附近观察到的平均峰值力的方式分布局部力。
不希望受任何具体理论的约束,假设有效地增加敷料边缘处的依从性(compliance)可以减小边缘附近可观察到的峰值力。进一步假设,在调制区或在敷料边缘减小整体敷料面积可以增加调制区中的敷料的有效的依从性。进一步假设,选择或提供边缘延伸部的各种几何特征可以减小在敷料边缘或其附近观察到的峰值力。进一步假设,增加边缘长度同时维持相对较小的曲率半径可以减小在敷料边缘或其附近观察到的局部峰值力。
图25示出了施用于皮肤角质层4100的敷料4000的示意性截面。敷料4000可以在敷料4000的边缘4300或其附近施加牵引力至敷料4000下方的皮肤角质层4100,和/或在敷料皮肤接合面外侧的位置4400施加拉伸力。
图26A和26B示意性地示出了平均剪力在皮肤角质层上沿着敷料5000的一部分侧边或边缘的一部分宽度的简化假设分布。图26B示出了匹配于和对应于图26A中描述的敷料5000的曲线图,描述了作用在皮肤上的平均剪应力的大小随着距离敷料边缘5200的位置距离的变化,其中,敷料边缘横向于敷料拉伸轴线取向。图26B的平均剪应力曲线A示意性地描述了具有直边缘的敷料的假设平均剪力分布。
图27A和27B示意性地示出了皮肤角质层上的平均剪力沿着敷料6000的一部分侧边或边缘6200的一部分宽度的简化假设分布。图27B示出了匹配于和对应于图27A中描述的敷料6000的曲线图,描述了作用在皮肤上的平均剪应力的大小随着距离敷料边缘6200的位置距离的变化,其中,敷料边缘横向于敷料拉伸轴线取向。图27B的平均剪应力曲线示意性地描述了具有调制区6250的敷料6000的假设平均剪力分布,该调制区6250具有几何延伸部6280。
出于比较的目的,假设敷料A和敷料B在皮肤上提供具有相同力总值或净值(例如其各自的曲线下方的面积)的力曲线A和B,并且在皮肤4100(图25)的细胞之间建立了假设细胞间力Fi。对于敷料A,转移至皮肤的假设平均峰值剪应力τa在沿着敷料边缘或敷料边缘附近的一些位置处超过细胞间力Fi。对于敷料B,转移至皮肤的相同量的平均力的分布不同,敷料B在敷料边缘附近转移的平均峰值剪应力τb在沿着敷料边缘或其附近的至少一个位置或一些位置处不超过处理区中皮肤角质层中的细胞间力。具体地,我们认为,相对于敷料A的平均峰值剪应力τa而言,敷料B的平均峰值剪应力τb的大小较小,并且定位成距敷料5000、6000的边缘相对较远,并且敷料B的力曲线的形状相比于敷料A的力曲线而言可以或可以不相对更宽。换句话说,在包含敷料A和B两者的平均峰值剪力τa和τb的敷料或皮肤区域上,敷料B的平均值和中值相对于敷料A的平均值和中值而言更加接近。在一些变型中,敷料B的平均峰值剪应力τb比敷料A的平均峰值剪应力τa相对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或至少40%或更多。在一些变型中,对于平均峰值剪应力τb的距离敷料边缘的距离比对于峰值力τa的距离敷料边缘的距离大至少约20%、40%、60%、80%、100%、120%、140%、160%、180%或200%。除了敷料材料、厚度、弹性模量、距离施用之前被施加至敷料上的原始应变的位置或距离、被施加应力的敷料在每一宽度上的载荷之外,这些参数可以根据下文描述的调制区的特征而改变,例如幅值、波长、敷料、开口区域、频率、曲率半径和形状;在一些变型中,这些参数可以受到敷料的较大尺寸的限制,该敷料的较大尺寸构造成实现峰值力τb的相对较大的降低、或峰值力τb距离敷料边缘的较大的距离。
图23A和23B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与本文描述的敷料类似的方式构成的示例性的敷料2000。另外,敷料2000包括构造成分布边缘应力或以其它方式提供用于减小峰值边缘应力的手段的调制区2500。该调制区沿着敷料2000的至少一部分边缘或侧边2200、2300可以包括多个几何延伸部2050。调制区2500在延伸部2050之间还可以包括切口或开口空间或区域2310。几何延伸部2050可以包括例如波形、波浪形特征、指状部或延伸部。调制波形2600可以具有波长2650,并且包括多个具有波峰2110和波谷2120的延伸部2050,波峰2110和波谷2120在各延伸部2050之间限定了切口或开口区域2310。延伸部2050和开口区域2310、或波形2600可以沿着敷料2000的至少一部分侧边2200、2300延伸。延伸部2050和/或开口区域2310可以沿着敷料2000的端部2400延伸,并且可以从介于端部2400之间且垂直于端部2400的中心延伸线2450偏移一定距离。介于端部2400和侧边2200、2300之间的拐角2030可以是圆化的。延伸部2050或波形2600的波峰2110可以在或不在拐角2030的曲率半径的波峰2110p处。
各边缘延伸部2050可以具有幅值2710、在边缘延伸部的最大宽度处正交地介于边缘延伸部之间的最小间隙2770、最小颈部宽度2720、可与最小颈部宽度相同或不同的最大颈部宽度、头部半径2730、颈部半径2740和表面区域(由穿过边缘延伸部的基部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所限制)。开口区域可以各自具有最大宽度2760和表面区域。通过各延伸部2050的幅值2710和敷料2000的宽度限定了调制区2500。在一些变型中,除了在延伸部的远侧端部处的圆化或锥缩之外,延伸部的基部宽度或颈部宽度沿着其长度大体上是均匀的,但是在其它变型中,如图24A至24F中所示例的那样,延伸部可以包括增大的远侧端部,该远侧端部可以比颈部宽度大或以其它方式与之不同。除了用于各单独的边缘延伸部的这些特征之外,本文描述的波浪形特征的特征还可以在于,其对于整个敷料、或在某一边缘长度或敷料长度上(例如正交于敷料的拉伸轴线的一个或两个边缘)的平均特征。延伸部的特征可以包括平均幅值、平均最小颈部宽度、平均头部半径、平均颈部半径和平均面积。开口区域可以具有平均最小间隙、平均最大宽度和平均面积。
当敷料处于无偏压的状态时,延伸部2050典型地与敷料的大体上平面的取向同平面地取向。然而,在其它示例中,延伸部可以展示出波浪形构型,该波浪形构型相对于敷料的大体上平面的取向而言可以包括平面以外的部件。同样地,敷料的一个侧边或边缘上的几何延伸部2050相对于敷料的对向侧边上的特征2050而言可以相对于敷料的一个或多个中心线部分地或完全地对称、或以其它方式与对向侧边上的相应的调制特征对齐,或者可以并非如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调制特征可以相对于对向侧边部分地或完全地偏移。
在示例性的图23A至24F中所示的各种几何边缘特征大体上包括不具有锐利边缘或小的曲率半径(例如最小的曲率半径可以是至少约0.8mm、1mm、或2mm、或3mm、或4mm、或5mm或更多)的半圆形波峰。假设在一些条件下,具有包括交替取向的半圆形的边缘构型的调制区可能是最优的,该边缘构型具有比对应的直边缘大50%或更多的边缘长度。
与直边缘或正切于延伸部的基部和开口区域的基部的最佳拟合的曲线相比,该几何特征提供了较大的边缘长度。假设该较大的边缘长度可以至少部分地提供对于施加到皮肤上的力的更加理想的分布。在一些变型中,相对于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和至少两个相关的波谷的最佳拟合的直边缘/曲线的长度而言,调制区的边缘长度可以大至少50%,在其它实施例中大至少100%或甚至至少150%。调制区的平均边缘长度相对于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和至少两个相关的波谷的最佳拟合的直边缘/曲线的长度之比可以是至少3:2,在其它实施例中是至少2:1或至少3:1。
在一些变型中,包括但不限于交替的半圆形,当由切向穿过延伸部的最远侧边缘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所界定的外边界与切向穿过开口区域的近侧边缘和延伸部的基部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或曲线所界定的基部边界进行限制时,总延伸部表面积与开口表面积之比可以是约1。在其它变型中,总延伸部表面积与总开口表面积之比可以是至少0.8、至少0.9、至少1、至少1.1、至少1.2,或约0.9至约1.1,或约0.8至约1.2,或约0.8至约1,或约1至约1.2。
在一些变型中,幅值与总宽度的百分比可以是约12%至35%,在一些变型中,可以是约10%至40%。在一些变型中,幅值与总宽度的平均百分比可以是约12%至35%,在一些变型中可以是约10%至40%。
在图23A中,波长2650可以是约7.2mm。延伸部2050的幅值可以是约5mm。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1.6。颈部半径可以是约1.6。延伸部的面积可以是约18平方毫米。切口2130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2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18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50%。
图24A至24F示出了几何延伸部的可选择的构型。
在图24A中,波长2650a可以是约8mm。延伸部2050a的幅值可以是约5mm。最小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1.35。颈部半径可以是约2.13。延伸部的面积是约12.6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a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2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25.90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67%。
在图24B中,波长2650b可以是约6mm。延伸部2050b的幅值可以是约5mm。最小颈部宽度可以是约3.15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2.00。颈部半径可以是约0.84。延伸部的面积可以是约17.27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b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2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12.73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42%。
在图24C中,波长2650c可以是约10mm。延伸部2050的幅值可以是约10mm。最小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4.0。最小颈部半径可以是约1。延伸部的面积是约55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c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2mm。切口的面积是45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45%。
在图24D中,波长2650d可以是约16mm。延伸部2050的幅值可以是约10mm。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4。颈部半径可以是约1.0。延伸部的面积可以是约55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d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8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105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66%。
在图24E中,波长2650e可以是约4.5mm。延伸部2050的幅值可以是约10mm。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1.25。颈部半径可以是约1.0。延伸部的面积可以是约23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e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2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24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51%。
在图24F中,波长2650f可以是约7.5mm。延伸部2050f的幅值可以是约10mm。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头部半径可以是约1.25。颈部半径可以是约1.0。延伸部的面积可以是约20.6平方毫米。开口区域2130f的最小间隙可以是约5mm。切口的面积可以是约52平方毫米。调制区的面积减少百分比(切口面积占调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是约72%。
根据变型,波长和/或平均波长可以介于4.5mm和16mm之间,或介于6mm和8mm之间。幅值和/或平均幅值可以介于5mm和10mm之间。颈部宽度或平均颈部宽度、平均最小颈部宽度可以是约2mm或更大。头部半径或平均头部半径可以是约1mm至4mm或1.2mm至4mm。颈部半径或平均颈部半径可以是约0.7mm至2.7mm或0.8mm至2.2mm。敷料2000的平均面积可以是约12平方毫米至约16平方毫米。该平均面积可以大于16平方毫米,或该平均面积可以小于12平方毫米。平均切口面积可以是约14平方毫米至105平方毫米。在具有一波长的调制区中的敷料平均减少(或开口面积占调制区面积的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约80%和25%之间、或约75%和30%之间。平均峰-峰距离和/或平均谷-谷距离可以是约5mm至9mm。
敷料2000在附接区或区域2950中还可以包括附接结构2900,用于附接拉伸装置以拉紧附接区或区域2950之间的敷料,例如如在本文中或在2010年8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序列号12/854,859中所描述的,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中。在由敷裹器施加的负载与切口之间可以存在距离d1,该距离d1可以例如从0mm至5mm变化。调制区2500还可以在端部2450之间从中心线偏离。
尽管已经参照其实施例具体地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的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对于上述所有实施例而言,方法的步骤无需按次序执行。
Claims (31)
1.一种组织处理装置,包括:
弹性片材,包括:
平面的皮肤接合表面;
构造成减小峰值边缘应力的第一波浪形边缘;和
构造成减小峰值边缘应力的第二波浪形边缘,其中,第二波浪形边缘定位成距离第一波浪形边缘最远且与第一波浪形边缘相对;和
第一拉伸应力构型和第二拉伸应力构型,其中,皮肤接合表面构造成在第一拉伸应力构型中粘附在皮肤上,并且还构造成部分地放松到第二拉伸应力构型且压缩被粘附的皮肤;
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包括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和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各延伸部具有一波峰和一幅值,各开口区域具有一波谷,从而限定了调制区,其中,该调制区具有由沿着波谷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的近侧边界、沿着波峰进行最佳拟合的线条的外部边界、定位在第一波浪形边缘的一端的最外面的波峰或波谷处的第一侧面边界、和定位在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另一端的最外面的波峰或波谷处的第二侧面边界所限定的总面积,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空间具有一总开口空间面积,并且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25%至8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一平均幅值和一峰-峰距离,该峰-峰距离为至少2mm,并且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包括一平均幅值,该组织处理装置包括从第一波浪形边缘到第二波浪形边缘的宽度,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该宽度的10%至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该宽度的12%至3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第一侧面边界和第二侧面边界都是波峰或都是波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第二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第二波浪形边缘的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具有一平均幅值和一峰-峰距离,第二波浪形边缘的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该峰-峰距离为至少2mm,并且小于第二波浪形边缘的该至少两个连续的波峰的所述平均幅值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弹性片材包括总表面积和净边缘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构造成,相对于具有相同的总表面积但较小的边缘长度的弹性片材而言,沿着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或一个或多个位置附近减小由组织处理装置所施加的牵引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限定一装置宽度,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包括具有平均幅值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该装置宽度的10%至4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平均幅值介于该装置宽度的12%至3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各波浪形边缘还包括弯曲的边缘部段或直的边缘部段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各自都没有尖角和尖顶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侧面边界定位在第一波浪形边缘的一端的第一波谷处,第二侧面边界定位在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另一端的第二波谷处,第一波谷和第二波谷是第一波浪形边缘上间隔最远的两个波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总开口空间面积介于调制区的总面积的30%至7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各波浪形边缘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该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具有至少2mm的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包括等于或小于平均幅值的两倍的平均峰-峰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连续的延伸部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远侧端部,并且其中,多个连续的开口区域包括具有至少1mm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波谷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为至少4m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不大于20mm。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平均幅值和平均峰-峰距离之比在1/3至2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平均幅值和平均峰-峰距离之比在0.8至1.2的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弹性片材还包括横跨在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之间的第三边缘,和横跨在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二波浪形边缘之间的、距离第三边缘最远且与第三边缘相对的第四边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弹性片材还在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三边缘之间、第一波浪形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第二波浪形边缘和第三边缘之间、以及第二波浪形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包括圆角,其中,圆角的最小曲率半径为至少5mm。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三边缘包括具有至少三个延伸部的第三波浪形边缘,其中,第三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与第一波浪形边缘或第二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峰-峰距离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两个连续的延伸部各自包括定位在延伸部的远侧端部近侧的具有最小延伸宽度的颈部、和定位在所述颈部远侧并且具有比所述最小延伸宽度大的最大延伸宽度的头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各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半圆形的弯曲部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各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四分之三圆形的弯曲部段。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各头部之间的最小间隙为至少2mm。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各颈部之间的最小间隙为5mm。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最小延伸宽度在1.5mm至5.5mm的范围内。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波浪形边缘的平均幅值在5mm至10mm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844,154 US9668922B2 (en) | 2007-08-03 | 2013-03-15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US13/844,019 | 2013-03-15 | ||
US13/844,154 | 2013-03-15 | ||
US13/844,019 US9241835B2 (en) | 2007-08-03 | 2013-03-15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PCT/US2014/025084 WO2014151143A1 (en) | 2013-03-15 | 2014-03-12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6439A CN105246439A (zh) | 2016-01-13 |
CN105246439B true CN105246439B (zh) | 2021-11-19 |
Family
ID=5158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7031.4A Active CN105246439B (zh) | 2013-03-15 | 2014-03-12 | 具有可变边缘几何形状的伤口或皮肤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68017B1 (zh) |
JP (1) | JP6375363B2 (zh) |
KR (1) | KR102289767B1 (zh) |
CN (1) | CN105246439B (zh) |
BR (1) | BR112015023416B1 (zh) |
CA (1) | CA2905832C (zh) |
HK (1) | HK1219865A1 (zh) |
WO (1) | WO201415114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5252763B2 (en) | 2014-04-29 | 2020-01-02 | Roffe Medical Holdings Pty Ltd | Tissue clo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ES2906065T3 (es) * | 2016-12-30 | 2022-04-13 | Euromed Inc | Parche adhesivo que contiene un sistema de revestimiento de liberación mejorada |
EP3403540B1 (en) * | 2017-05-15 | 2020-03-18 | Starsprings AB | Mattress arrangement, such as a bed, having adjustable firmness |
CN111356424B (zh) * | 2017-10-27 | 2023-05-16 | 3M创新知识产权公司 | 形状适于向乳房中的切口提供负压的成型泡沫敷料 |
JP2022520048A (ja) * | 2019-02-07 | 2022-03-28 | ケーシーアイ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肩の切開に陰圧を提供するように成形された輪郭のある発泡体ドレッシング |
US20220218441A1 (en) * | 2019-05-23 | 2022-07-14 | Leone S.P.A. | Orthodontic expander |
CR20220323A (es) * | 2019-12-10 | 2022-09-20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Dispositivos y métodos de tratamiento en el sitio de inyección e infusión |
CN116392320B (zh) * | 2023-05-25 | 2023-11-10 | 宁波市福善印务有限公司 | 一种不干胶贴及其加工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3113A (zh) * | 2006-08-03 | 2009-10-21 | 利兰斯坦福青年大学托管委员会 | 用于治疗或预防伤疤和/或瘢痕的设备和绷带及其方法和套件 |
CN101828939A (zh) * | 2010-06-02 | 2010-09-15 | 张升平 | 皮肤伤口锁合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44033Y2 (zh) * | 1985-03-28 | 1988-11-16 | ||
GB8629076D0 (en) * | 1986-12-04 | 1987-01-14 | Smith & Nephew Ass | Adhesive products |
CN2192311Y (zh) * | 1994-06-13 | 1995-03-22 | 张崇玖 | 药物贴片 |
DE19652269C2 (de) * | 1996-12-16 | 2002-04-11 |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 Konturen -TTS |
US6329564B1 (en) * | 1999-11-29 | 2001-12-11 | Michael Lebner | Bandage for wound or incision closure |
JP4158016B2 (ja) * | 2002-09-30 | 2008-10-01 |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 皮膚貼付治療体 |
US20060037091A1 (en) | 2004-05-24 | 2006-02-16 | Gurtner Geoffrey C | Method for producing hypertrophic scarring animal model for identification of agent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uman hypertrophic scarring |
EP1669001A1 (en) * | 2004-12-10 | 2006-06-14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Strip of male fastening means, patch cut therefrom, and fastening tape tab comprising such patch |
US7723561B2 (en) * | 2005-09-09 | 2010-05-25 | Centurion Medical Products Corporation | PIV dressing assembly |
EP1997457B1 (en) * | 2007-06-01 | 2010-11-10 | Allergan, Inc. | Biological tissue growth support through induced tensile stress |
EP2158888A1 (en) * | 2008-09-01 | 2010-03-0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Activatable precursor of a composite laminate web and elastic composite laminate web |
JP5393187B2 (ja) | 2009-02-09 | 2014-01-22 | 株式会社ディーエイチシー | 首用貼付材 |
CN201473484U (zh) * | 2009-08-11 | 2010-05-19 | 康晓琴 | 疤痕装饰粘胶带 |
CN201624882U (zh) * | 2010-01-30 | 2010-11-10 | 鹤山市舒柏雅无纺布制品厂 | 一种敷颈膜 |
CN103281997A (zh) * | 2010-12-29 | 2013-09-04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弹性条 |
EP2661246A4 (en) * | 2011-01-07 | 2015-07-29 | Neodyne Biosciences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WOUNDS OR SKIN |
CN108720995B (zh) * | 2011-03-03 | 2021-12-03 | 尼欧迪纳生物科学公司 | 用于皮肤绷紧的装置和方法 |
CN203389009U (zh) * | 2013-07-31 | 2014-01-15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易撕医用胶带 |
-
2014
- 2014-03-12 EP EP14767700.9A patent/EP29680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12 BR BR112015023416-0A patent/BR11201502341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3-12 KR KR1020157029374A patent/KR102289767B1/ko active Active
- 2014-03-12 JP JP2016501738A patent/JP63753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12 CN CN201480027031.4A patent/CN10524643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12 WO PCT/US2014/025084 patent/WO201415114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12 CA CA2905832A patent/CA2905832C/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11 HK HK16108060.0A patent/HK1219865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3113A (zh) * | 2006-08-03 | 2009-10-21 | 利兰斯坦福青年大学托管委员会 | 用于治疗或预防伤疤和/或瘢痕的设备和绷带及其方法和套件 |
CN101828939A (zh) * | 2010-06-02 | 2010-09-15 | 张升平 | 皮肤伤口锁合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68017A1 (en) | 2016-01-20 |
EP2968017A4 (en) | 2016-10-19 |
BR112015023416B1 (pt) | 2021-10-13 |
WO2014151143A1 (en) | 2014-09-25 |
KR102289767B1 (ko) | 2021-08-17 |
CA2905832C (en) | 2021-09-07 |
BR112015023416A8 (pt) | 2019-12-03 |
CN105246439A (zh) | 2016-01-13 |
BR112015023416A2 (pt) | 2017-07-18 |
HK1219865A1 (zh) | 2017-04-21 |
JP2016513536A (ja) | 2016-05-16 |
CA2905832A1 (en) | 2014-09-25 |
EP2968017B1 (en) | 2019-04-24 |
JP6375363B2 (ja) | 2018-08-15 |
KR20150130527A (ko) | 2015-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13638B2 (en)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
CN105246439B (zh) | 具有可变边缘几何形状的伤口或皮肤处理装置 | |
US9241835B2 (en)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
US11357674B2 (en) | Radially tensioned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
US20130110026A1 (en) | Strained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 |
US9668922B2 (en) | Wound or skin treatment devices with variable edge geometries | |
KR102107459B1 (ko) | 방사상으로 인장되는 상처 또는 피부 치료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5103639B (zh) | 注射和输注部位处理装置和方法 | |
KR20240164535A (ko) | 피부 변형 치료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986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