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1781A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01781A CN105201781A CN201510648970.7A CN201510648970A CN105201781A CN 105201781 A CN105201781 A CN 105201781A CN 201510648970 A CN201510648970 A CN 201510648970A CN 105201781 A CN105201781 A CN 105201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ap
- connecting vessels
- silencing cavity
- anechoic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属于制冷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其外壁上延伸有壳体吸气管;壳盖,其上构成有壳盖出气管;连通器,与壳体消音腔配合,并将壳体消音腔分隔成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特点;壳体消音腔的长边方向的一对腔壁上各设连通器侧翼板插槽,壳体消音腔的底壁上设连通器底翼板插槽;连通器的形状大体呈C字形,且与侧、底翼板插槽插嵌配合;壳盖侧壁上设壳盖密封圈槽,槽内设壳盖密封圈,壳体上沿探入到壳盖密封圈槽内而使壳盖与壳体密封配合。在延长吸气管路的路径与避免影响制冷压缩机的高效运行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改善进、出气效果;连通器连接牢靠;模块化效果好,简化结构;消音效果优异;密封性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之理,往复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通常会在其内部安装一个吸气消音器,制冷压缩机工作时气缸通过吸气消音器吸入制冷剂气体,由吸气消音器既起到减弱压缩机内部发热时制冷剂的加热作用,又起到降低制冷剂气体流动过程中由压力脉动导致的噪声和振动,从而有助于降低压缩机的运行噪声,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即提高制冷压缩机的能效比(COP)。由此可知,吸气消音器是目前往复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必不可少的并且是较为重要的配件之一。
正是由于吸气消音器具有前述的积极效果,因此始终受到业界的关注,作为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壳体、壳盖、吸气口和排气口,并且这种结构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大量见诸。其中:有助于改善壳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可装配性和配合效果的专利如CN2663663Y(消音器壳体)、CN2705629Y(消音器)、CN101487461B(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的壳盖与壳体的配合结构)、CN101545472B(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CN101545473B(制冷压缩机用的吸气消音器)和CN201386641Y(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等等;有利于增进消音效果即降低乃至消除吸气噪音以及降低吸气阻力的专利如CN2886124Y(制冷压缩机用半直接吸气消音器)、CN201165957Y(制冷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CN201306287Y(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CN102720653B(压缩机吸气消音器)、CN102720654B(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和CN102720655B(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等等。
延长吸气管(即连通器,以下同)的路径对于降低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噪声、改善消音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并且成为了业界的共识,但同时会对制冷压缩机的COP产生影响而受到业界的关注。因为目前延长吸气管的路径的首选的技术措施普遍是将吸气管设计成曲折多变的形态,而之所以将吸气管设计成曲折多变之形态,是因为受到壳体体积的制约,即受到壳体腔的制约。由此可知,以牺牲制冷压缩机的COP为代价换取期望的消音效果的得大于失。毫无疑问,前述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720653B、CN102720654B和CN102720655B(这三项专利均由本申请人提出)可谓在延长吸气管的路径与避免对制冷压缩机的COP产生影响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但存在壳体和壳盖结构相对复杂并且使用于制作壳体和壳盖的模具复杂系其缺憾。
授权公告号CN2833127Y推荐有“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新型节能消音器”,该专利方案由壳体、通过连接件与壳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壳盖、构成于壳体的侧壁上的导流管(即吸气口)、构成于壳盖上的节流管(即出气口)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用于将壳体与壳盖组成的空腔分隔为上消音腔和下消音腔的并且在上方设有消音网的连通器组成,该专利的技术要点是:在连通器的上部构建一小容腔,藉由该小容腔作为中间消音腔,在连通器的下部延伸一连通管,该连通管在与导流管保持一定间隔的状态下与导流管的导流管出气口相对应,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正文第2页最后两段。通过对该专利的说明书的全文阅读可知:由于其是将实质上为吸气管的连通管作为独立的部件并在组装时安装于壳体内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模块化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结构以及简化制造用的模具。但是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整个连通器(实质上为吸气管)呈趋于无曲折的构造,因而路径受到制约(即路径较短)而难以体现期望的消音效果;其二,由于连通器下部延伸的连通管与导流管之间存在间距,因而导流管的吸气效果受到相应的影响,并且不能使连通器充分发挥应有的降噪效果;其三,由于连通器以及延伸于连通器下部的连通管均呈既无限定又无支撑的趋于垂直的悬臂状态,因而在制冷压缩机工作时,制冷剂气体流动产生的压力脉动会使整个连通器出现不希望出现但又无法避免的剧烈颤动情形,甚至损坏;其四,专利未给出使壳盖与壳体两者之间实现理想密封的启示,然而壳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的优劣可参见前述CN2663663Y、CN2705629Y、CN101487461B和CN201386641Y等专利。
形状大体上呈C字形的连通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既起到良好的消音作用又不致以造成对制冷压缩机的COP的影响,这种结构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可以见诸,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733037Y提供的“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该专利方案相对于前述CN2833127Y而言,除了将连通器的形状改为钩形而使消音效果有所改善外,依然存在CN2833127Y的前述欠缺。
更为典型的例如世界专利WO2006/116830(英)介绍的“用于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该专利申请方案介绍了两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其中,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的导流管因采用了一个气体引入管和两个气体排出管,并且使第一个气体排出管的气体入口位于由隔板在壳体的壳体腔内分隔出的与气体引入管的排出口相通的一个消音腔内,而将该第一个气体排出管的气体出口探入到由隔板在壳体的壳体腔内分隔出的并且与第二个气体排出管的气体入口相通的另一个消音腔内。这种结构实质上相对于前述CN2733037Y而言,将钩形的连通器的中部断开,因而除了同存CN2833127Y的欠缺外还增加了制造与装配难度。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积极而持久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作了非有限次数的测试,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显著改善消音效果又能避免增大作为吸气管路的连通器的吸气阻力而藉以保障压缩机的高效运行效果、有助于将连通器的连通器进气口与构成于壳体上的壳体吸气管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相互接合以及将连通器的连通器出气口与构成于壳盖上的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相互接合而藉以改善进、出气效果并且进而增进消音效果、有利于将连通器可靠定位于壳体的壳体消音腔内而藉以既起到将壳体消音腔分隔成第一、第二消音室的作用又起到避免连通器出现颤动的作用、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造与安装、有便于增进壳盖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而藉以避免产生漏气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的壳体腔构成为壳体消音腔,并且在壳体的外壁上延伸有一壳体吸气管,该壳体吸气管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与所述的壳体消音腔相通,而壳体吸气管的壳体吸气管进气口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出气口相配接;一壳盖,该壳盖在对应于所述壳体消音腔的上部敞口的部位与所述壳体相配合并且对壳体消音腔的上部敞口封闭,在壳盖朝向壳体消音腔的一侧构成有壳盖消音腔,并且在壳盖上构成有一壳盖出气管,该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进气口相配接,而该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探入到所述壳盖消音腔内;一连通器,该连通器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进气口以及壳体吸气管出气口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消音腔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该连接器将壳体消音腔分隔成壳体第一消音室和壳体第二消音室,所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与壳体第二消音室相通,在所述壳盖消音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的位置构成有壳盖消音腔分隔壁,藉由该壳盖消音腔分隔壁将壳盖消音腔分隔成与所述的壳体第一消音室相对应的壳盖第一消音室以及与壳体第二消音室相对应的壳盖第二消音室,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消音腔的长边方向的一对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连通器侧翼板插槽,在壳体消音腔的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的位置开设有一连通器底翼板插槽,该连通器底翼板插槽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贯通;所述的连通器的形状大体上呈C字形,并且同时与侧翼板插槽以及底翼板插槽插嵌配合,该连通器的连通器出气口与所述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相接合,而连通器的连通器进气口与所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相接合,连通器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壳体第一消音室内并且开设有用于将连通器的连通器腔与壳体第一消音室相通的连通器第一出气消音孔,而连通器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壳体第二消音室内并且在该下部的末端开设有同样用于将连通器的连通器腔与壳体第二消音室相通器第二出气消音孔;在壳盖的壳盖侧壁上并且围绕壳盖侧壁的四周以并行于壳盖侧壁的状态开设有一贯通的壳盖密封圈槽,在该壳盖密封圈槽内嵌设有一壳盖密封圈,藉由所述壳体的壳体上沿探入到壳盖密封圈槽内而使壳盖与壳体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外壁表面的壳体嵌脚,而在所述壳盖的壳盖侧壁背对所述壳盖消音腔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嵌脚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壳体嵌脚的数量相等的壳盖侧壁扣合板,在壳盖侧壁扣合板上开设有壳体嵌脚配合孔,藉由壳体嵌脚探入到该壳体嵌脚配合孔内而将壳盖与壳体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并且在背对所述壳体消音腔的一侧延伸有一滴油孔接口,在所述壳体第一消音室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相通的壳体第一消音室滴油孔,而在壳体第二消音室的底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相通的壳体第二消音室滴油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消音腔的壳体第二消音室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室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的侧部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第二消音室的室壁表面的用于对所述的连通器限位的连通器限位凸条。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盖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的位置构成有一安装座,所述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与该安装座构成为一体构造,并且在安装座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安装座定位凸缘。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通器出气口位于所述连通器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该连通器出气口的连通器出气口腔内构成有一过滤网支承台阶,在该过滤网支承台阶上搁置有一过滤网,所述壳盖出气管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探入到连通器出气口腔内并且该壳盖出气管进气口的端面与过滤网接触。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连通器上并且在连通器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连通器侧翼板,而在连通器的底部构成有与连通器侧翼板衔接的连通器底翼板,连通器侧翼板与所述的连通器侧翼板插槽插嵌配合,而连通器底翼板与所述的连通器底翼板插槽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连通器侧翼板将所述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彼此分隔。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连通器侧翼板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使连通器侧翼板与所述连通器侧翼板插槽形成密封配合的侧翼板膨胀槽。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通器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由彼此对称的并且形状和构造相同的一对连通器半圆瓣合并构成。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连通器的两侧外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或者在彼此错开的位置各构成有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该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呈圆锥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于将连通器的形状构成为C字形,因而既合理地延长了吸气管路的路径又不致以增大壳体吸气管的吸气阻力,在延长吸气管路的路径与避免影响制冷压缩机的高效运行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点;其二,由于将连通器的连通气进、出气口分别与壳体吸气管出气口以及壳盖出气管进气口相接合,因而能改善进、出气效果并且有助于增进消音效果;其三,由于在壳体消音腔的一对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了连通器侧翼板插槽以及在壳体消音腔的底壁上开设了连通器底翼板插槽,因而当连通器在对应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的位置插嵌于壳体消音腔内后,既可将壳体消音腔分隔为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又能使连通器自身处于可靠而不会晃动和颤动的状态;其四,由于将壳体、壳盖以及连通器各自形成独立的部件再通过组装而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既可体现良好的模块化效果,又能简化结构,特别是简化制造用的模具;其五,由于由连通器的连通器第一、第二出气消音孔分别与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相通,因而可显著增进消音效果;其六,由于在壳盖的壳盖侧壁上构成有供设置壳盖密封圈的壳盖密封圈槽并且使壳体的壳体上沿探入其内,因而能使壳盖与壳体之间表现出优异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壳盖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至图3,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一由模具制成的并且材质为塑料的壳体1,该壳体1的壳体腔构成为壳体消音腔11,也就是说壳体1具有一壳体消音腔11,并且在壳体1的外壁上(图示状态的右侧壁上)延伸有一壳体吸气管12,该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与前述的壳体消音腔11相通,而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进气口122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出气口相配接;给出了一壳盖2,该壳盖2在对应于前述壳体消音腔11的上部敞口的部位与前述壳体1相配合并且对壳体消音腔11的上部敞口封闭,在壳盖2朝向壳体消音腔11的一侧构成有壳盖消音腔21,并且在壳盖2上构成有一壳盖出气管22,该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221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进气口相配接,而该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探入到所述壳盖消音腔21内;给出了一连通器3,该连通器3在同时对应于前述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以及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的状态下与壳体消音腔11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该连接器3将壳体消音腔11分隔成壳体第一消音室111和壳体第二消音室112,前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通,在前述壳盖消音腔2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的位置构成有壳盖消音腔分隔壁23,藉由该壳盖消音腔分隔壁23将壳盖消音腔21分隔成与前述的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相对应的壳盖第一消音室211以及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对应的壳盖第二消音室21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壳盖2以及连通器3同样由模具成型而成,并且材质为塑料。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壳体消音腔11的长边方向的一对腔壁(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右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而在壳体消音腔11的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的位置开设有一连通器底翼板插槽114,该连通器底翼板插槽114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贯通;前述的连通器3的形状呈C字形,并且同时与侧翼板插槽113以及底翼板插槽114插嵌配合,该连通器3的连通器出气口31构成于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上部(以图1和图2所示状态为例)并且与前述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相接合,而连通器3的连通器进气口32构成于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以图1和图2所示状态为例)并且与前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相接合,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于前述壳体第一消音室111内并且开设有用于将连通器3的连通器腔33与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相通的连通器第一出气消音孔34,而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位于前述的壳体第二消音室112内并且在该下部的末端即在靠近连通器进气口32的部位开设有同样用于将连通器3的连通器腔33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通器第二出气消音孔35;在壳盖2的壳盖侧壁24上并且围绕壳盖侧壁24的四周以并行于壳盖侧壁24的状态开设有一贯通的壳盖密封圈槽241,在该壳盖密封圈槽241内嵌设有一壳盖密封圈2411,藉由前述壳体1的壳体上沿15探入到壳盖密封圈槽241内而使壳盖2与壳体1之间实现良好的密封配合。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壳体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外壁表面的壳体嵌脚13,而在前述壳盖2的壳盖侧壁24背对前述壳盖消音腔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嵌脚13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壳体嵌脚13的数量相等的壳盖侧壁扣合板242,在壳盖侧壁扣合板242上开设有壳体嵌脚配合孔2421,藉由壳体嵌脚13探入到该壳体嵌脚配合孔2421内而将壳盖2与壳体1可靠固定。
优选地,在前述壳体1的底壁上并且在背对前述壳体消音腔11的一侧延伸有一滴油孔接口14,而在前述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14相通的壳体第一消音室滴油孔1111,而在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底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14相通的壳体第二消音室滴油孔1121。
由图1和图2所示,在前述壳体消音腔11的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室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的侧部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室壁表面的用于对前述的连通器3限位的连通器限位凸条1122,具体而言,当连通器3插嵌至壳体消音腔11内后,连通器3的连通器进气口32的两侧壁由该连通器限位凸条1122管束,不会出现晃动情形。
在前述的壳盖2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壳盖出气管22的位置构成有一安装座25,前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221与该安装座25构成为一体构造,即由安装座25包络,并且在安装座25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安装座定位凸缘251,该安装座定位凸缘251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相配合(属于公知技术)。
优选地,前述的连通器出气口31位于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该连通器出气口31的连通器出气口腔311内构成有一过滤网支承台阶3111,在该过滤网支承台阶3111上搁置有一过滤网31111,过滤网31111为金属丝编织网或非金属丝编织网。由于过滤网31111的功用可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中不乏见诸,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前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探入到连通器出气口腔311内并且该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的端面与过滤网3111接触(具体由图2示意)。
在前述的连通器3上并且在连通器3的对应两侧(图1所示位置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构成有连通器侧翼板36,而在连通器3的底部构成有与连通器侧翼板36衔接的连通器底翼板37,连通器侧翼板36与前述的连通器侧翼板插槽36插嵌配合,而连通器底翼板37与前述的连通器底翼板插槽37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连通器侧翼板36以及连通器底翼板37配合连通器3将前述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111、112彼此分隔,这里所讲的配合连通器3的概念如下:因为如前述,连通器3的形状趋向于C字形,该C字形的凹腔的腔口部位则由连通器侧翼板36封闭。
优选地,在前述的连通器侧翼板36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使连通器侧翼板36与前述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形成密封配合的侧翼板膨胀槽36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连通器3由彼此对称的并且形状和构造相同的一对连通器半圆瓣合并构成,但是也可以将连通器3构成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前述连通器3的两侧外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构成有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该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呈圆锥状。在图1中,示出了构成于连通器3的两侧外壁上的两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该两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中的其中一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在连通器3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壳体第一消音室111,当连通器3按申请人在上面的说明而插嵌至壳体消音腔11内后便由该其中一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与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的壁体(室壁)接触而对连通器3支承限位,避免连通器3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晃摆情形。两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中的另一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在连通器3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壳体第二消音室112,当连通器3插嵌至壳体消音腔11内后,便由该另一对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1的壁体(室壁)接触而对连通器3支承限位,同样起到避免连通器3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晃摆情形,即确保连通器3的整体稳定性。由于申请人在上面提及了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呈圆锥状,因而由图1的示意可知,该圆锥的尖锐的一端朝向前述的室壁。此外,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以成对出现的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的位置相互错开,又如果增加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的数量,那么都应当视为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由于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的工作原理属于已有技术,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作简要说明,制冷压缩机工作时,制冷剂气体由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进气口122进入(吸入),并且从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引出,再依次经连通器3的连通器进气口32、连通器出气口31、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和壳盖出气管出气口221引入制冷压缩机的进气阀。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包括一壳体(1),该壳体(1)的壳体腔构成为壳体消音腔(11),并且在壳体(1)的外壁上延伸有一壳体吸气管(12),该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与所述的壳体消音腔(11)相通,而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进气口(122)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出气口相配接;一壳盖(2),该壳盖(2)在对应于所述壳体消音腔(11)的上部敞口的部位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并且对壳体消音腔(11)的上部敞口封闭,在壳盖(2)朝向壳体消音腔(11)的一侧构成有壳盖消音腔(21),并且在壳盖(2)上构成有一壳盖出气管(22),该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221)在使用状态下与制冷压缩机气缸的气缸进气口相配接,而该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探入到所述壳盖消音腔(21)内;一连通器(3),该连通器(3)在同时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以及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消音腔(11)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该连接器(3)将壳体消音腔(11)分隔成壳体第一消音室(111)和壳体第二消音室(112),所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通,在所述壳盖消音腔(21)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的位置构成有壳盖消音腔分隔壁(23),藉由该壳盖消音腔分隔壁(23)将壳盖消音腔(21)分隔成与所述的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相对应的壳盖第一消音室(211)以及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对应的壳盖第二消音室(2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消音腔(11)的长边方向的一对腔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在壳体消音腔(11)的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的位置开设有一连通器底翼板插槽(114),该连通器底翼板插槽(114)与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贯通;所述的连通器(3)的形状大体上呈C字形,并且同时与侧翼板插槽(113)以及底翼板插槽(114)插嵌配合,该连通器(3)的连通器出气口(31)与所述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相接合,而连通器(3)的连通器进气口(32)与所述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相接合,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所述壳体第一消音室(111)内并且开设有用于将连通器(3)的连通器腔(33)与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相通的连通器第一出气消音孔(34),而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壳体第二消音室(112)内并且在该下部的末端开设有同样用于将连通器(3)的连通器腔(33)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相通器第二出气消音孔(35);在壳盖(2)的壳盖侧壁(24)上并且围绕壳盖侧壁(24)的四周以并行于壳盖侧壁(24)的状态开设有一贯通的壳盖密封圈槽(241),在该壳盖密封圈槽(241)内嵌设有一壳盖密封圈(2411),藉由所述壳体(1)的壳体上沿(15)探入到壳盖密封圈槽(241)内而使壳盖(2)与壳体(1)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上部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外壁表面的壳体嵌脚(13),而在所述壳盖(2)的壳盖侧壁(24)背对所述壳盖消音腔(2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嵌脚(13)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壳体嵌脚(13)的数量相等的壳盖侧壁扣合板(242),在壳盖侧壁扣合板(242)上开设有壳体嵌脚配合孔(2421),藉由壳体嵌脚(13)探入到该壳体嵌脚配合孔(2421)内而将壳盖(2)与壳体(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并且在背对所述壳体消音腔(11)的一侧延伸有一滴油孔接口(14),在所述壳体第一消音室(11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14)相通的壳体第一消音室滴油孔(1111),而在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底部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滴油孔接口(14)的位置开设有一与滴油孔接口(14)相通的壳体第二消音室滴油孔(1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消音腔(11)的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一对彼此面对面的室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吸气管(12)的壳体吸气管出气口(121)的侧部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第二消音室(112)的室壁表面的用于对所述的连通器(3)限位的连通器限位凸条(1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盖(2)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盖出气管(22)的位置构成有一安装座(25),所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出气口(221)与该安装座(25)构成为一体构造,并且在安装座(25)的两侧各构成有一安装座定位凸缘(2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器出气口(31)位于所述连通器(3)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该连通器出气口(31)的连通器出气口腔(311)内构成有一过滤网支承台阶(3111),在该过滤网支承台阶(3111)上搁置有一过滤网(31111),所述壳盖出气管(22)的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探入到连通器出气口腔(311)内并且该壳盖出气管进气口(222)的端面与过滤网(31111)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连通器(3)上并且在连通器(3)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连通器侧翼板(36),而在连通器(3)的底部构成有与连通器侧翼板(36)衔接的连通器底翼板(37),连通器侧翼板(36)与所述的连通器侧翼板插槽(36)插嵌配合,而连通器底翼板(37)与所述的连通器底翼板插槽(37)插嵌配合,并且藉由连通器侧翼板(36)将所述壳体第一、第二消音室(111、112)彼此分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连通器侧翼板(36)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使连通器侧翼板(36)与所述连通器侧翼板插槽(113)形成密封配合的侧翼板膨胀槽(36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器(3)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由彼此对称的并且形状和构造相同的一对连通器半圆瓣合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器(3)的两侧外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或者在彼此错开的位置各构成有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该连通器侧面支承限位凸缘(38)呈圆锥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48970.7A CN105201781A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48970.7A CN105201781A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01781A true CN105201781A (zh) | 2015-12-30 |
Family
ID=5494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48970.7A Pending CN105201781A (zh) | 2015-10-09 | 2015-10-09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0178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9644A (zh) * | 2017-12-06 | 2018-04-20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CN108317071A (zh) * | 2018-03-27 | 2018-07-24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用的组合式吸气排气消音器 |
CN111810382A (zh) * | 2020-07-21 | 2020-10-23 | 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新型吸气消音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6335A1 (en) * | 1999-02-26 | 2002-06-20 | Empresa Brasileira De Compressores S.A. - Embraco | Suction muffler for a hermetic compressor |
US6520289B1 (en) * | 1999-02-26 | 2003-02-18 | Embraco Europe S.R.L. | Intake silencer for sealed refrigerant compressor |
CN1865701A (zh) * | 2006-06-06 | 2006-11-22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103321875A (zh) * | 2013-07-05 | 2013-09-25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203962329U (zh) * | 2014-06-23 | 2014-11-26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CN205036527U (zh) * | 2015-10-09 | 2016-02-17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2015
- 2015-10-09 CN CN201510648970.7A patent/CN1052017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76335A1 (en) * | 1999-02-26 | 2002-06-20 | Empresa Brasileira De Compressores S.A. - Embraco | Suction muffler for a hermetic compressor |
US6520289B1 (en) * | 1999-02-26 | 2003-02-18 | Embraco Europe S.R.L. | Intake silencer for sealed refrigerant compressor |
CN1865701A (zh) * | 2006-06-06 | 2006-11-22 |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103321875A (zh) * | 2013-07-05 | 2013-09-25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
CN203962329U (zh) * | 2014-06-23 | 2014-11-26 |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吸气消音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
CN205036527U (zh) * | 2015-10-09 | 2016-02-17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9644A (zh) * | 2017-12-06 | 2018-04-20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CN108317071A (zh) * | 2018-03-27 | 2018-07-24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用的组合式吸气排气消音器 |
CN108317071B (zh) * | 2018-03-27 | 2024-01-23 |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用的组合式吸气排气消音器 |
CN111810382A (zh) * | 2020-07-21 | 2020-10-23 | 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制冷压缩机新型吸气消音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00820B (zh) | 电冰箱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CN105201781A (zh)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CN205036527U (zh) | 模块化的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CN110374842B (zh) | 一种能够提高消音量的吸气消音器及压缩机 | |
CN202746148U (zh) | 制冷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CN206320013U (zh) | 一种全封闭往复式压缩机用气缸座 | |
CN103184998B (zh) | 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的隔板内插管结构 | |
CN109026605B (zh) |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作用的吸气消声器 | |
CN204253319U (zh) | 在封闭式压缩机的消声器中引入的结构布置 | |
CN206319975U (zh) | 发动机顶置空气滤清器 | |
CN105673449B (zh) | 一种降噪节能活塞式压缩机 | |
CN110873036A (zh) | 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108317071A (zh) | 制冷压缩机用的组合式吸气排气消音器 | |
CN210397042U (zh) | 一种应用于压缩机的气缸盖 | |
CN204493133U (zh) | 一种新型压缩机阀组 | |
CN206668505U (zh) | 电冰箱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TWI771139B (zh) | 壓縮機的機體 | |
CN204877858U (zh) | 三腔并排布置式压缩机吸气消音器 | |
CN205001147U (zh) | 消音结构 | |
CN205533231U (zh) | 多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202756200U (zh) | 应用于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腔 | |
CN110469486B (zh) | 一种三腔仿形吸气消音器及压缩机 | |
CN210197458U (zh) | 消音型立柜式空调机 | |
CN202811025U (zh) | 消声器的改进结构 | |
CN103195549A (zh) | 一种消声器隔板及消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