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42706B -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2706B
CN105142706B CN201380068857.0A CN201380068857A CN105142706B CN 105142706 B CN105142706 B CN 105142706B CN 201380068857 A CN201380068857 A CN 201380068857A CN 105142706 B CN105142706 B CN 105142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ole
section
needle point
shielding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8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2706A (zh
Inventor
徐立新
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p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2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2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2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2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18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protecting only the distal tip of the needle, e.g. a needle gua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06"Over-the-needle" catheter assemblies, e.g. I.V.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主体(1),还包括屏蔽帽(3),所述屏蔽帽(3)具有第一腔体(33)和轴向对应设置在所述屏蔽帽(3)外壁两端上的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所述第一通孔(32)和所述第二通孔(34)与所述第一腔体(33)连通,其中,所述穿刺针主体(1)包括针管段(13)和针尖段(11),所述针尖段(11)上设置有侧孔(12),所述针尖段(11)和所述针管段(13)具有连通的腔孔,所述针尖段(11)和所述针管段(13)的结合处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阻止所述针尖段(11)滑出所述屏蔽帽(3)的限位部,所述第一通孔(32)和所述第二通孔(34)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针尖段(11)的顶端的距离。该安全型留置针具有屏蔽针尖的效果,能够防止针尖露出造成意外刺伤。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一种用于在一定时间内多次进行输液治疗的医疗器械,一般包括穿刺针和套在穿刺针上面的留置导管。由于留置导管柔软且有弹性,当导管留置于血管中时,导管会随着血管同步曲折,使得导管留置的部位仍可自由动作,不会有穿刺静脉的危险。因此,相对普通的头皮针,使用留置针输液更具有安全性,并且减少患者输液时的不适感。
留置针的使用同时也带来了留置针穿刺后,暴露出来的针尖会发生意外的刺伤医护人员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医护人员很容易受到血液携带的各种危险的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型留置针,以屏蔽针尖,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型留置针,以屏蔽针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主体,还包括屏蔽帽,所述屏蔽帽具有第一腔体和轴向对应设置在所述屏蔽帽外壁两端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穿刺针主体包括针管段和针尖段,所述针尖段上设置有侧孔,所述针尖段和所述针管段具有连通的腔孔,所述针尖段和所述针管段的结合处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阻止所述针尖段滑出所述屏蔽帽的限位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针尖段的顶端的距离。
优选的,上述侧孔位于所述针管段与所述针尖段的结合处。
优选的,上述针尖段和所述针管段的外部轮廓形状不同。
优选的,上述针管段具有扁平外壁。
优选的,上述针管段具有半环形外壁。
优选的,上述针管段具有三角形外壁。
优选的,上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与所述针管段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
优选的,上述屏蔽帽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与导管座连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优选的,上述第一延伸部还包括卡扣,所述导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使用的卡槽。
优选的,上述屏蔽帽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壁随着与所述第二通孔距离越近,其横截面积越小。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主体,还包括屏蔽帽,所述屏蔽帽具有第一腔体和轴向对应设置在所述屏蔽帽外壁两端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其中,所述穿刺针主体包括针管段和针尖段,所述针尖段上设置有侧孔,所述针尖段和所述针管段具有连通的腔孔,所述针尖段和所述针管段的结合处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阻止所述针尖段滑出所述屏蔽帽的限位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针尖段的顶端的距离。
使用时,在拔出穿刺针主体后,由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间距大于限位部到针尖段的顶端的距离,那么就可以使得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段位于屏蔽帽的第一腔体中,当穿刺针主体拔下时,限位部阻止针尖段从屏蔽帽中滑出,从而将针尖段留在了屏蔽帽中,使得屏蔽帽与穿刺针主体一同拔下。而拔下后,屏蔽帽斜置,遮挡住穿刺针主体的针尖,当然,在拔下时,也可以在第一腔体中斜置针尖段,使得针尖段更好的卡住屏蔽帽,同时拔出穿刺针主体,那么针尖段带动屏蔽帽一同拔下,并且在拔下后针尖段的针尖仍旧位于第一腔体中,从而达到了屏蔽针尖效果,防止针尖露出造成意外刺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使用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离开导管座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段进入屏蔽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帽保护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帽的第二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17中:
穿刺针主体1、针尖段11、侧孔12、针管段13、第二腔体14、导管座2、屏蔽帽3、第三通孔31、第一通孔32、第一腔体33、第二通孔34、第一延伸部35、卡扣36、第二沿伸部37、第四通孔38、隔离塞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型留置针,以屏蔽针尖,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全型留置针使用方法。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使用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爆炸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主体,还包括屏蔽帽3,屏蔽帽3具有第一腔体33和轴向对应设置在屏蔽帽3外壁两端上的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与第一腔体33连通,其中,穿刺针主体1包括针管段13和针尖段11,针尖段11上设置有侧孔12,针尖段11和针管段13具有连通的腔孔,针尖段11和针管段13的结合处具有台阶面,台阶面形成阻止针尖段滑出屏蔽帽3的限位部,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的间距大于限位部到针尖段11的顶端的距离。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离开导管座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在拔出穿刺针主体1后,由于第一腔体33连通的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的间距大于限位部到针尖段11的顶端的距离,那么就可以使得穿刺针主体1的针尖段11位于屏蔽帽3的第一腔体33中,当穿刺针主体1拔下时,限位部阻止针尖段11从屏蔽帽3中滑出,从而将针尖段11留在了屏蔽帽3中,使得屏蔽帽3与穿刺针主体1一同拔下。而拔下后,屏蔽帽3斜置,遮挡住穿刺针主体1的针尖。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段进入屏蔽帽的结构示意图,当然,在拔下时,也可以在第一腔体33中斜置针尖段11,使得针尖段11更好的卡住屏蔽帽3,同时拔出穿刺针主体1,那么针尖段11带动屏蔽帽3一同拔下,并且在拔下后针尖段11的针尖仍旧位于第一腔体33中,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帽保护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段的结构示意图,从而达到了屏蔽针尖效果,防止针尖露出造成意外刺伤。
那么在正常的退出穿刺针管的过程中同步将穿刺针主体1前端屏蔽在屏蔽帽3中,实现安全丢弃,使医护人员免于意外的针刺而感染传染性疾病。另外,同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
具体的,针尖段11和针管段13的外部轮廓形状不同。将针管段13做成与针尖段11相异的形状,也就是其外部轮廓形状不同,就可以在针管段13做成与针尖段11的结合处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作为限位部使用,当然,也可以同时将第二通孔34做成与针管段13相同的形状,也就是第二通孔34的形状与针管段13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该形状能够允许针管段13通过并使得针尖段11不能够通过,一般情况下,针尖段11可以设置成普通的环形结构,针管段13可以是其他的有异于环形的外壁形状。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通孔34的横截面积缩小到针尖段11不能通过,同时缩小针管段13的横截面积,使得针管段13能够通过第二通孔34。第一通孔32是能容纳针尖段11通过的,那么针尖段11本身的功能没有受到影响,而第二通孔34能容纳针管段13通过且第二通孔34的横截面积小于针尖段11的横截面积,也就是针管段13能够从第二通孔34中通过而针尖段11则不能,针尖段11卡在第二通孔34上,那么针尖段11能够更好的卡住屏蔽帽3,使得屏蔽帽3与穿刺针主体1一同拔下。
具体的,侧孔12位于针管段13与针尖段11的结合处。由于侧孔12是用于导流血液的,那么当穿刺针主体1拔出时,必然会有血液从侧孔12中流出,当侧孔12位于针管段13与针尖段11的连接处时,血液如果从侧孔12中流出,就会流入到第一腔体33中,不会外流造成污染。
请参考图8-1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的,针管段13具有扁平外壁,扁平外壁的针管段13在与环形的针尖段11配合使用时,会自然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作为限位部使用,使得穿刺针主体1拔出时,针尖段11能够卡住屏蔽帽3。
请参考图11-1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的,针管段13具有半环形外壁,半环形外壁的针管段13在与环形的针尖段11配合使用时,会自然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作为限位部使用,针尖段11能够卡住屏蔽帽3。
请参考图14-16,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针管段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主体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屏蔽帽第二通孔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的,针管段13具有三角形外壁,扁圆外壁的针管段13在与环形的针尖段11配合使用时,会自然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作为限位部使用,针尖段11能够卡住屏蔽帽3。
具体的,屏蔽帽3的外壁上,位于第一通孔32处设置有与导管座2连接的第一延伸部35,如图4,第一延伸部35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2连通的第三通孔31。留置针在使用时,穿刺针主体1会穿过导管座2,同时穿过位于导管座2中的隔离塞4,第一延伸部35主要用于将屏蔽帽3与导管座2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35可以是一个插入装置,其外壁能够插入到导管座2中,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卡扣36,同时在导管座2上设置一个与该卡扣36配合使用的卡槽,达到将屏蔽帽3固定在导管座2上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同时包括插入装置与卡扣36,以便更好的将屏蔽帽3固定在导管座2上。同时,穿刺针主体1在使用时能够得到屏蔽帽3的一定的定位帮助。
同时,第三通孔31可以是一个圆锥孔,其孔径随着远离第一通孔32而逐渐增大,这样,当穿刺针主体1从第一通孔32中穿出时,其针尖段的活动范围更大,有利于针尖段11的插入。
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帽的第二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屏蔽帽3的内壁上,位于第一通孔32处设置有第二延伸部37,第二延伸部37具有与第一通孔32连通的第四通孔38,第二延伸部37的外壁随着与第二通孔34距离越近,其横截面积越小。
这样,当针尖段11拔出,并容纳在第一腔体33中时,受第二延伸部37的影响,很难再次从第一通孔32中穿出,第二延伸部37使得针尖段11很容易滑离正对第一通孔32的位置,同时帮助针尖段11斜置在第一腔体33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安全型留置针,包括穿刺针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帽(3),
所述屏蔽帽(3)具有第一腔体(33)和轴向对应设置在所述屏蔽帽(3)外壁两端上的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4),所述第一通孔(32)和所述第二通孔(34)与所述第一腔体(33)连通,
其中,所述穿刺针主体(1)包括针管段(13)和针尖段(11),所述针尖段(11)上设置有侧孔(12),所述针尖段(11)和所述针管段(13)具有连通的腔孔,所述针尖段(11)和所述针管段(13)的结合处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阻止所述针尖段滑出所述屏蔽帽(3)的限位部,
所述第一通孔(32)和所述第二通孔(34)的间距大于所述限位部到所述针尖段(11)的顶端的距离,
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
当穿刺针主体拔下时,限位部阻止针尖段从屏蔽帽中滑出,从而将针尖段留在了屏蔽帽中,使得屏蔽帽与穿刺针主体一同拔下,而拔下后,屏蔽帽斜置,遮挡住穿刺针主体的针尖,所述侧孔(12)位于所述针管段(13)与所述针尖段(11)的结合处,所述针尖段(11)和所述针管段(13)的外部轮廓形状不同,所述针管段(13)具有扁平外壁,
或者所述针管段(13)具有半环形外壁,
或者所述针管段(13)具有三角形外壁,所述第二通孔(34)的形状与所述针管段(13)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所述屏蔽帽(3)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2)处设置有与导管座(2)连接的第一延伸部(35),所述第一延伸部(35)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2)连通的第三通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35)还包括卡扣(36),所述导管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36)配合使用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帽(3)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2)处设置有第二延伸部(37),所述第二延伸部(37)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2)连通的第四通孔(38),所述第二延伸部(37)的外壁随着与所述第二通孔(34)距离越近,其横截面积越小。
CN201380068857.0A 2013-01-21 2013-01-21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Active CN105142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0760 WO2014110823A1 (zh) 2013-01-21 2013-01-21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2706A CN105142706A (zh) 2015-12-09
CN105142706B true CN105142706B (zh) 2018-03-13

Family

ID=5120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857.0A Active CN105142706B (zh) 2013-01-21 2013-01-21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2706B (zh)
WO (1) WO20141108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9975A (zh) * 2014-09-23 2014-12-10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灵敏回血留置针
WO2021130649A1 (en) * 2019-12-24 2021-07-01 Poly Medicure Limited Intravenous catheter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637A (zh) * 2006-08-11 2009-08-05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用于导管组件的整体式隔膜和针尖护罩
CN202605426U (zh) * 2012-04-12 2012-12-19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留置针穿刺组件中的连接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3365A (en) * 1995-06-07 1997-11-04 Johnson & Johnson Medical, Inc. Tip protection device
JP4458650B2 (ja) * 2000-09-21 2010-04-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穿刺具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BRPI0107774B8 (pt) * 2000-11-21 2021-06-22 Becton Dickinson Co conjunto de agulha introdutora e catéter com proteção de agulha.
US6527747B2 (en) * 2001-05-25 2003-03-0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Introducer needle assembly having a tethered needle shield
TWI303175B (en) * 2004-02-26 2008-11-21 Nipro Corp Safe indwelling needle
CN101980733B (zh) * 2008-03-31 2013-03-27 泰尔茂株式会社 留置针组合体
US20100305519A1 (en) * 2009-06-02 2010-12-0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nnula having an overlapping cannula feature and notch feature
CN201855471U (zh) * 2010-11-04 2011-06-08 陈永曦 具有分离式隔离组件的封闭型留置针导管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637A (zh) * 2006-08-11 2009-08-05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用于导管组件的整体式隔膜和针尖护罩
CN202605426U (zh) * 2012-04-12 2012-12-19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留置针穿刺组件中的连接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0823A1 (zh) 2014-07-24
CN105142706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5450B (zh) 一种多功能留置针
CN107374697B (zh) 一次性使用经皮肾镜可视扩张鞘
CN103706018B (zh) 一种防跑管型静脉导管
CN103736170A (zh) 防刺伤留置针
CN203060461U (zh) 一种耐高压安全型留置针
CN105142706B (zh) 一种安全型留置针
CN103285449A (zh) 防刺留置针
CN103071204A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型留置针
CN103768682A (zh) 安全型留置针
CN206120414U (zh) 乳房脓肿穿刺引流装置
CN107374698A (zh) 一种经皮肾镜可视扩张鞘
CN205073413U (zh) 安全静脉留置针
CN203169724U (zh) 一次性使用安全型留置针
CN101912291B (zh) 一种穿刺置管器具
CN201750897U (zh) 一种穿刺置管器具
CN205586277U (zh) 一种带导丝的颅内血肿和积液引流装置
CN106999199A (zh) 医疗器具
CN211544446U (zh) 一种新型密封隔离塞
CN205697804U (zh) 密闭式采血输液系统
CN210447156U (zh) 便携式胸腔穿刺针
CN209713863U (zh) 防堵留置针
CN107320154A (zh) 经皮肾镜可视扩张鞘
CN209519182U (zh)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CN201832220U (zh) 一种新型静脉留置针
CN207412501U (zh) 一种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31 office 2320, No. 3000, Huandao East Road, Hengqin new area,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Yangp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Kaiyuan Avenue 102,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MPROV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