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73413U - 安全静脉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安全静脉留置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73413U CN205073413U CN201520690876.3U CN201520690876U CN205073413U CN 205073413 U CN205073413 U CN 205073413U CN 201520690876 U CN201520690876 U CN 201520690876U CN 205073413 U CN205073413 U CN 2050734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puncture needle
- built
- bag body
- main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包括针座、内置弹性囊、施压按件、退针保护件及穿刺针,针座的前端设有导管,针座的后端具有一穿刺针接口及一输液接口;内置弹性囊设置于所述针座内,且与导管及输液接口连通;施压按件设置于针座上,用以压迫内置弹性囊变形向导管内施加正压力;退针保护件包括护套及弹性夹,护套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穿刺针接口,弹性夹设置于护套内部,且被构造成可以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穿刺针的前端自退针保护件穿入并由导管穿出,且穿刺针的前端设有与弹性件配合的增摩结构,增摩结构被构造成适于在穿刺针从所述针座抽出时与弹性夹卡合。本实用新型可防止退针后被刺及血液回流栓塞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留置针,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veindetained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可以适用于长期输液的成人。另一方面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然而,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在使用后退针,针头被患者的血液所污染,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容易被针头所刺伤而容易感染疾病,同时废弃的针头裸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每次输液完毕后的输液接头拔除动作,必然使留置针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会造成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管内,发生血液凝固,形成栓子;或者是血流较慢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也会导致局部形成栓子。再次使用时,因留置针通道堵塞,需要重新穿刺,会影响治疗和增加医护人员劳动;再者若栓子进入血管,随血流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或器官,造成该组织或器官血管的栓塞,严重的可引起该器官的缺血、坏死,后果非常严重和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止退针后被刺及血液回流栓塞问题的安全静脉留置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包括:
针座,所述针座的前端设有导管,所述针座的后端具有一穿刺针接口及一输液接口;
内置弹性囊,所述内置弹性囊设置于所述针座内,且与所述导管及输液接口连通;
施压按件,所述施压按件设置于所述针座上,用以压迫所述内置弹性囊变形向所述导管内施加正压力;
退针保护件,所述退针保护件包括护套及弹性夹,所述护套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弹性夹设置于所述护套内部,且被构造成可以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
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前端自所述退针保护件穿入并由所述导管穿出,且所述穿刺针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的增摩结构,所述增摩结构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穿刺针从所述针座抽出时与所述弹性夹卡合,以使所述退针保护件随所述穿刺针一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前端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针座包括主干部及形成于所述主干部的侧枝部,所述主干部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主干部的前端,所述穿刺针接口设置于所述主干部的后端;所述侧枝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输液接口设置于所述侧枝部的自由端;
所述内置弹性囊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主囊体及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主囊体相连通的副囊体;所述主囊体的前端具有一与所述导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内设有一沿出液方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副囊体的自由端连接一适于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接头。
优选地,所述护套包括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同轴连接形成台阶状结构,且于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内部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
所述弹性夹包括中空圆锥形本体,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多片弹性夹持片,所述弹性夹持片上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抵触部,多个所述抵触部围合形成一膨胀孔;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卡设于所述台阶面;
所述第一圆筒部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第二圆筒部上螺纹连接一封堵盖,所述封堵盖与所述边缘部相抵;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封堵盖及所述膨胀孔由所述导管伸出。
优选地,所述增摩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穿刺针外表面的多个凹点,多个所述凹点环形布设于所述穿刺针外表面,所述抵触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凹点卡合的凸点。
优选地,所述主囊体为圆柱状,且圆柱状所述主囊体沿轴线形成过针通道,所述过针通道中设有过针套,所述过针套的硬度大于所述主囊体的硬度,且所述过针套的外周壁与所述主囊体粘接,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过针套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前端设有一密封塞,所述主囊体的出液口穿过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导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上设置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构造为适于在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恢复形变时吸入外部气体。
优选地,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上设置与所述单向阀相对的空气过滤膜,用以过滤自所述单向阀吸入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接口内设置一隔离塞,所述隔离塞位于所述退针保护件和内置弹性囊之间。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的前端的圆周壁上设有回血观察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完成后退针时,也就是在穿刺针从针座抽出时,穿刺针前端的增摩结构能够与退针保护件中的弹性夹卡合,进而使得所述退针保护件随所述穿刺针一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前端的外部,如此,可以确保退针后,穿刺针的针尖部分能够被护套罩住,避免穿刺针上的血液与医生或其他人接触造成的感染或者被穿刺针刺伤等问题。此外,在每次输完液之后,可以通过施压按件挤压内置弹性囊,使得内置弹性囊内气体和或液体向导管内挤压,进而增大导管内部压力,避免导管内的血液回流,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实现防止留置针栓塞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静脉留置针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静脉留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静脉留置针退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全静脉留置针中内置弹性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针座10;
主干部101;
侧枝部102;
导管11;
密封塞12;
隔离塞13;
内置弹性囊20;
主囊体201;
副囊体202;
输液接头2021;
过针通道203;
过针套204;
出液口205;
施压按件30;
退针保护件40;
护套401;
第一圆筒部4011;
第二圆筒部4012;
弹性夹402;
弹性夹持片4021;
封堵盖403;
穿刺针50;
增摩结构501;
回血观察孔50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包括针座10、内置弹性囊20、施压按件30、退针保护件40及穿刺针50。
具体而言,针座10的前端设有导管11,所述针座10的后端具有一穿刺针接口及一输液接口。穿刺针接口用于连接穿刺针50的,而输液接口用于通过外部的输液管连接至输液器,通过向导管11内输液,再通过导管11将药液输至人体静脉。
内置弹性囊20设置于所述针座10内,且与所述导管11及输液接口连通。也就是说,该内置弹性囊20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施加一定压力而压缩而缩小体积。此外,该内置弹性囊20是与导管11和输液接口连通,换言之,该内置弹性囊20是连通输液接口和导管11的,输液接口输入的药液,可以通过内置弹性囊20进入至导管11,再从导管11进入至人体静脉。
施压按件30设置于所述针座10上,用以压迫所述内置弹性囊20变形向所述导管11内施加正压力。也就是说,施压按件30是用于挤压内置弹性囊20的,迫使内置弹性囊20体积缩小而增大内部及导管11内部正压力,当导管11及内置弹性囊20的压力增大后的,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就不会倒流至导管11内,进而避免血液回流至导管11,并在导管11内凝结形成栓塞等问题。
退针保护件40包括护套401及弹性夹402,所述护套401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弹性夹402设置于所述护套401内部,且被构造成可以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
也就是说,护套401可以沿轴向插入至穿刺针接口,也可以从穿刺针接口上拔出,而弹性夹402则是通过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来夹紧穿刺针50。
穿刺针50的前端自所述退针保护件40穿入并由所述导管11穿出,且所述穿刺针50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的增摩结构501,所述增摩结构501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穿刺针50从所述针座10抽出时与所述弹性夹402卡合,以使所述退针保护件40随所述穿刺针50一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50前端的外部。
换言之,穿刺针50穿设在针座10上,在使用时,通过穿刺针50的穿刺作用可以将穿刺针50和导管11一同穿刺至人体静脉中,再拔出穿刺针50后利用输入接口向导管11内输液。由于穿刺针50前端设有可以与弹性夹402配合的增摩结构501,所以,在拔出穿刺针50时,穿刺针50前端的增摩结构501后退至与弹性夹402位置时,即可与弹性夹402卡合,此时,穿刺针50继续后退时,则由于增摩结构501与弹性夹402之间卡合,所以,退针保护件40随穿刺针50一同向后退,最终穿刺针50从针座10拔出,而退针保护件40随之从穿刺针接口拔出,并且套设在穿刺针50前端的外部。藉此,可以避免穿刺针50上的血液与医生或其他人接触造成的感染或者被穿刺针50刺伤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针座10包括主干部101及形成于所述主干部101的侧枝部102,所述主干部101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导管11设置于所述主干部101的前端,所述穿刺针接口设置于所述主干部101的后端;所述侧枝部102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输液接口设置于所述侧枝部102的自由端。
内置弹性囊20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主囊体201及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主囊体201相连通的副囊体202;所述主囊体201的前端具有一与所述导管11连通的出液口205,所述出液口205内设有一沿出液方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副囊体202的自由端连接一适于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接头2021。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针座10由主干部101与侧枝部102组成“Y”型结构,主干部101是用于安装穿刺针50的。而侧枝部102是用于连接输液管,接入输液管的药液的。对应的,内置弹性囊20作为连接输液接口和导管11的中间通道,则内置弹性囊20设计成主囊体201及和副囊体202结构形成,以便于与针座10相适配,通过方便于与外部的输液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护套401包括第一圆筒部4011和第二圆筒部4012,所述第一圆筒部4011与第二圆筒部4012同轴连接形成台阶状结构,且于所述第一圆筒部4011与第二圆筒部4012内部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也就是,护套401设计成台阶状结构,且内部形成有一台阶面。
弹性夹402包括中空圆锥形本体,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多片弹性夹持片4021,所述弹性夹持片4021上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抵触部,多个所述抵触部围合形成一膨胀孔;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卡设于所述台阶面。
也就是说,通过边缘部卡社于台阶面上可将弹性夹402固定在护套401内部。而弹性夹持片4021上沿径向向内凸出的抵触部能够沿径向产生弹性位置,进而提供径向上的夹持作用力,以便于夹持穿刺针50。
第一圆筒部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第二圆筒部上螺纹连接一封堵盖403,所述封堵盖403与所述边缘部相抵;所述穿刺针50穿过所述封堵盖403及所述膨胀孔由所述导管11伸出。如此,可以方便退针保护件40与针座10之间的插拔,同时,也确保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且牢固可靠。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增摩结构501为形成于所述穿刺针50外表面的多个凹点,多个所述凹点环形布设于所述穿刺针50外表面,所述抵触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凹点卡合的凸点。
如此,通过穿刺针50上的多个凹点与弹性夹402的抵触部上的多个凸点配合可以使得在退针时,穿刺针50的前端能够与弹性件卡合更加牢固可靠,以便于退针时能够顺利将退针保护件40拔出,确保退针保护件40能够刚好套件穿刺针50前端,形成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囊体201为圆柱状,且圆柱状所述主囊体201沿轴线形成过针通道203,所述过针通道203中设有过针套204,所述过针套204的硬度大于所述主囊体201的硬度,且所述过针套204的外周壁与所述主囊体201粘接,所述穿刺针50穿过所述过针套204中。
也就是说,主囊体201的中间形成一个过针通道203,为了保护主囊体201不被穿刺针50刺破,因此,在过针通道203内设置过针套204,如此,当穿刺针50穿过主囊体201时可以避免碰到主囊体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主囊体201采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穿刺针50能够顺利穿过,解决了主囊体201可能干扰穿刺针50穿至导管11中的结构限制问题,同时,使得其整体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腔体的前端设有一密封塞12,所述主囊体201的出液口205穿过所述密封塞12与所述导管11连通。
也就是说,主囊体201的出液口205与导管11连接,而且通过密封塞12与针座10内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之间形成密封。如此,可以确保药液不会渗漏至针座10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确保密封效果更好。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囊体201或副囊体202上设置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构造为适于在所述主囊体201或副囊体202恢复形变时吸入外部气体。
该单向阀是用于吸入外部空气使得内置弹性囊20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如此,同时,也能保证内部弹性囊能够吸入空气后增大内部压力。此外,由于内置弹性囊20能够恢复初始状态,因此,可以使得后续每次输完液后,都能够利用该内置弹性囊20压缩而防止血液回流造成栓塞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主囊体201或副囊体202上设置与所述单向阀相对的空气过滤膜,用以过滤自所述单向阀吸入的空气。
如此,在内置弹性囊20恢复形变时,单向阀的外部空气需要先经过空气过滤膜进行过滤,例如过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粉尘微粒等,如此,可以确保该静脉留置针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穿刺针接口内设置一隔离塞13,所述隔离塞13位于所述退针保护件40和内置弹性囊20之间。
如此,通过隔离塞13的隔离密封可以使得针座10内部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与外部隔离,进一步提高该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穿刺针50的前端的圆周壁上设有回血观察孔502。
如此,在穿刺时,如果血管内的血回流至穿刺针50内,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回血观察孔502观察到,以利于医务人员更快地确认是否回血,进而判断是都正确插入血管。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完成后退针时,也就是在穿刺针50从针座10抽出时,穿刺针50前端的增摩结构501能够与退针保护件40中的弹性夹402卡合,进而使得所述退针保护件40随所述穿刺针50一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50前端的外部,如此,可以确保退针后,穿刺针50的针尖部分能够被护套401罩住,避免穿刺针50上的血液与医生或其他人接触造成的感染或者被穿刺针50刺伤等问题。此外,在每次输完液之后,可以通过施压按件30挤压内置弹性囊20,使得内置弹性囊20内气体和或液体向导管11内挤压,进而增大导管11内部压力,避免导管11内的血液回流,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实现防止留置针栓塞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座,所述针座的前端设有导管,所述针座的后端具有一穿刺针接口及一输液接口;
内置弹性囊,所述内置弹性囊设置于所述针座内,且与所述导管及输液接口连通;
施压按件,所述施压按件设置于所述针座上,用以压迫所述内置弹性囊变形向所述导管内施加正压力;
退针保护件,所述退针保护件包括护套及弹性夹,所述护套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弹性夹设置于所述护套内部,且被构造成可以提供径向的夹持作用力;
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前端自所述退针保护件穿入并由所述导管穿出,且所述穿刺针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配合的增摩结构,所述增摩结构被构造成适于在所述穿刺针从所述针座抽出时与所述弹性夹卡合,以使所述退针保护件随所述穿刺针一同拔出并套设在所述穿刺针前端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主干部及形成于所述主干部的侧枝部,所述主干部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主干部的前端,所述穿刺针接口设置于所述主干部的后端;所述侧枝部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输液接口设置于所述侧枝部的自由端;
所述内置弹性囊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主囊体及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且与所述主囊体相连通的副囊体;所述主囊体的前端具有一与所述导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内设有一沿出液方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副囊体的自由端连接一适于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第一圆筒部和第二圆筒部,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同轴连接形成台阶状结构,且于所述第一圆筒部与第二圆筒部内部连接处形成一台阶面;
所述弹性夹包括中空圆锥形本体,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多片弹性夹持片,所述弹性夹持片上沿径向向内凸出形成有抵触部,多个所述抵触部围合形成一膨胀孔;所述中空圆锥形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卡设于所述台阶面;
所述第一圆筒部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于所述穿刺针接口,所述第二圆筒部上螺纹连接一封堵盖,所述封堵盖与所述边缘部相抵;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封堵盖及所述膨胀孔由所述导管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穿刺针外表面的多个凹点,多个所述凹点环形布设于所述穿刺针外表面,所述抵触部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凹点卡合的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囊体为圆柱状,且圆柱状所述主囊体沿轴线形成过针通道,所述过针通道中设有过针套,所述过针套的硬度大于所述主囊体的硬度,且所述过针套的外周壁与所述主囊体粘接,所述穿刺针穿过所述过针套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前端设有一密封塞,所述主囊体的出液口穿过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导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上设置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构造为适于在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恢复形变时吸入外部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囊体或副囊体上设置与所述单向阀相对的空气过滤膜,用以过滤自所述单向阀吸入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接口内设置一隔离塞,所述隔离塞位于所述退针保护件和内置弹性囊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前端的圆周壁上设有回血观察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0876.3U CN205073413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安全静脉留置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90876.3U CN205073413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安全静脉留置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73413U true CN205073413U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542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908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73413U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安全静脉留置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7341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2263A (zh) * | 2016-08-30 | 2017-02-01 |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导管组件的引入针保护装置、导管组件及留置针 |
WO2019019167A1 (zh) * | 2017-07-28 | 2019-01-31 |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留置气腔的快速观察回血留置针 |
CN110585520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颈静脉负压式可视回血置留针 |
CN116832263A (zh) * | 2023-06-30 | 2023-10-03 | 山东侨牌集团有限公司 |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 |
-
2015
- 2015-09-08 CN CN201520690876.3U patent/CN2050734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2263A (zh) * | 2016-08-30 | 2017-02-01 | 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导管组件的引入针保护装置、导管组件及留置针 |
WO2019019167A1 (zh) * | 2017-07-28 | 2019-01-31 |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留置气腔的快速观察回血留置针 |
CN110585520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颈静脉负压式可视回血置留针 |
CN116832263A (zh) * | 2023-06-30 | 2023-10-03 | 山东侨牌集团有限公司 | 一次性使用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086832A1 (zh) | 一种带缓释正压的留置针 | |
CN201880124U (zh) | 双安全静脉留置针 | |
CN204181960U (zh) | 一种留置针 | |
CN205073413U (zh) | 安全静脉留置针 | |
CN103285450A (zh) | 一种多功能留置针 | |
CN101015721A (zh) | 可防止血液外流的带抽血口的动静脉留置针 | |
CN201263811Y (zh) | 一种用于无针输液的正压接头 | |
CN203342135U (zh) | 一种多功能留置针 | |
CN204864352U (zh) | 防栓塞静脉留置针 | |
CN204158809U (zh) | 一种静脉留置针的导管座 | |
CN205073412U (zh) | 静脉留置针 | |
CN212651174U (zh) | 一次性持续正压留置针 | |
CN201750897U (zh) | 一种穿刺置管器具 | |
CN207837562U (zh) | 多功能留置针 | |
CN101912291B (zh) | 一种穿刺置管器具 | |
CN204582151U (zh) | 卡片式防针刺无针连接静脉留置针 | |
CN109010990A (zh) | 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 | |
CN204307149U (zh) | 密闭式正压留置针 | |
CN209137582U (zh) | 一种新型输液无针接头 | |
CN204170209U (zh) | 密闭式留置针 | |
CN201959315U (zh) | 新型y式留置针 | |
CN211611100U (zh) | 一种耐高压留置针 | |
CN204170199U (zh) | 无针密闭式接头 | |
CN209301893U (zh) | 具有多功能胶囊结构的留置针 | |
CN202875910U (zh) | 体外循环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