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9841B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9841B CN105099841B CN201510549221.9A CN201510549221A CN105099841B CN 105099841 B CN105099841 B CN 105099841B CN 201510549221 A CN201510549221 A CN 201510549221A CN 105099841 B CN105099841 B CN 1050998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smart machine
- operation state
- messag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3—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using or handl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for tracking mess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3—Terminal profi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该方法包括:接收到消息;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在未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情况下,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用户可能会拥有多个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用户可以在这些智能设备上收发消息,使用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等,因而可能多个智能设备上都会接收到消息,通知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在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在检测到所述佩戴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摘取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未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包括:
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
可选的,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包括:
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所述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可选的,所述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包括:
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控制设备转发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可选的,所述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包括:
将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显示到屏幕或镜片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包括: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
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取消状态通知;
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所述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
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可选的,所述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包括:
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还包括:
获取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存储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还包括:
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所述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各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并存储。
可选的,所述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包括:
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包括:
利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包括:
第一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到消息;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触摸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第一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操作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第二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佩戴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摘取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前方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第三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三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未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一标识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标识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第四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四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二标识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所述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设备转发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显示到屏幕或镜片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被配置为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返回模块,被配置为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
第一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通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取消状态通知;
第二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所述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
第二消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可选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可选的,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标识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标识存储子模块,被配置为存储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
图像存储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所述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可选的,所述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摄像头采集各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并存储。
可选的,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定位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可选的,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路由器,包括: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在未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情况下,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可以基于是否检测到触摸操作、是否检测到佩戴操作或摘取操作、以及是否采集到用户的面部图像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还可以通过向控制设备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上述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本公开中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向控制设备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来确定当前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以便于将消息发送给该设备,方便用户及时查看。
本公开中智能设备可以基于检测到的操作向控制设备报告各自的状态,例如对于智能设备是智能终端的情况,当检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握持操作、佩戴操作等时都可以向控制设备上报处于用户操作状态通知,便于控制设备将存储的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相对应的,如果智能设备未检测到这些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或检测到摘取操作等时可以向控制设备上报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通知,以便于控制设备及时更改各智能设备的状态,避免影响判断哪个智能设备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本公开中智能设备可以对来自控制设备的消息进行提醒,例如显示在屏幕上等,以便及时引起用户的注意,避免用户错过重要消息。此外,对于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即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情况下,也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提醒。
本公开中控制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并将该信息返回给智能设备。由此能够及时使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将该消息转发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本公开中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操作状态的通知,存储该智能设备的状态,例如该通知为操作状态通知,则将该智能设备对应的状态存储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如果该通知为操作取消状态通知,则将该智能设备对应的状态存储为处于用户取消操作状态。以便于控制设备及时更改各智能设备的状态,避免影响判断哪个智能设备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本公开中控制设备在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还可以存储该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这样,在控制设备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时,可以对用户进行定位,并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在基于图像信息判断为该智能设备为存储的智能设备时,确定该智能设备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通过该方式能够在控制设备中未及时更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状态时,通过图像信息来方便的确定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对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1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2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2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
图2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消息的发送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消息的发送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智能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到消息。
本公开中的智能设备包括:终端、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电,终端可以是任何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终端,例如,可以具体为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家电可以包括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其中,智能设备可以通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接入路由器,并通过路由器访问公网上的服务器,由路由器实现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本公开中的路由器作为一种智能路由设备,其不仅具有传统的路由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独立操作系统和磁盘,该磁盘的存储空间大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设置为1T;
步骤102、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本公开步骤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不一定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例如,用户的智能手机接收到了短信,但是智能手机被用户放在了桌子上,而用户正坐在沙发上看智能电视,用户听不到桌子上的手机的消息提示音,这种情况下,智能电视才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步骤103、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消息发送至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在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不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以便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了新的消息。
本公开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在未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情况下,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智能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到消息。
本公开步骤中,以智能手机接收到消息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接收到消息的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等设备。智能手机接收到的消息可以包括来电、短信、社交网络信息、即时通讯消息、应用推送的通知等。
步骤202、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本公开步骤中检测的触摸操作包括对屏幕的触摸操作以及对终端其他部分的握持操作。
步骤203、在检测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该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该设定时间段可以为例如几秒-十几秒的时间段。
此外,在步骤202-203中确认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在一种公开方式中,终端还可以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在检测到佩戴操作时,可以判断为终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在检测到摘取操作时,可以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该智能设备为可穿戴设备的操作,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在一种公开方式中,终端还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在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在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在一种公开方式中,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终端还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该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例如路由器;
然后终端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终端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步骤204、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
如果在上述步骤中,判断为处于用户取消操作状态,也就是说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可以向控制设备发送该请求。
步骤205、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设备中存储有各个智能设备的标识及对应的状态,该状态包括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和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步骤206、将该消息发送至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基于控制设备返回的标识,将消息发送至该标识对应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207-208,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限制以下步骤207-208与上述步骤201-206之间的时序关系,也就是说并不一定在步骤206之后执行,事实上,步骤207-208可以在智能终端与控制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的任意时刻进行,
步骤207、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本公开步骤中与控制设备连接的智能设备检测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步骤208、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其中,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可以包括: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本公开步骤中,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包括: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及时通知控制设备各智能设备的状态,以便于控制设备及时更改各智能设备的状态,避免影响判断哪个智能设备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209-21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并不限制以下步骤209-210与上述步骤201-208之间的时序关系。
步骤209、接收控制设备转发的来自其他智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
本公开步骤中,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接收到控制设备转发的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步骤210、显示其他智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
本公开步骤中,如果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是电视或电脑,则电视或电脑在其屏幕上显示该消息;如果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是智能眼镜,则智能眼镜在其镜片上显示该消息。从而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控制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本公开中的控制设备可以包括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步骤302、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中存储有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操作状态,包括处于用户操作状态以及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步骤303、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本公开中控制设备返回的设备信息可以为设备标识。
本公开中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操作状态的通知,存储该智能设备的状态,例如该通知为操作状态通知,则将该智能设备对应的状态存储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如果该通知为操作取消状态通知,则将该智能设备对应的状态存储为处于用户取消操作状态。以便于控制设备及时更改各智能设备的状态,避免影响判断哪个智能设备是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控制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与各智能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建立连接,获取和存储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本公开中的控制设备可以为路由器,路由器可以与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电建立连接,并存储已建立连接的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步骤402、通过摄像头获取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将该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步骤403、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或操作取消状态通知,相应的存储该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在建立连接之后,各智能设备可以将自身的操作状态发送给控制设备进行存储,结合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可以看出,智能设备能够判断自身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还是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控制设备则对应的将该智能设备的状态进行标记和存储。
步骤404、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当已建立连接的一个智能设备接收到消息时,控制设备会接收到该智能设备发送的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
步骤405、在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将该设备信息发送给智能设备;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步骤406、利用摄像头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这里的设定范围可以为以用户位置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的范围。这里的摄像头可以为路由器自带的摄像头也可以为智能设备上的摄像头。
步骤407、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该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本公开步骤中,控制设备可以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与步骤202中存储的图像进行匹配。这种方式下,即使用户并未操作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的智能设备,但是由于其离用户距离较近,其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提醒的话用户很容易能够引起用户的注意,因而将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步骤408、将所确定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接受到消息的智能设备。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场景中,包括:作为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的智能手机,作为控制设备的路由器,作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智能电视。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用户的智能设备都预先与路由器建立连接,并且,路由器中存储各建立连接的智能设备的标识。各智能设备将各自的操作状态发送给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将各操作状态与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智能手机接收到消息,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触摸操作,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智能手机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查询所存储的各智能设备的状态,查询到智能电视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则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智能电视。
在图5所示应用场景中,实现消息的发送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前述对图1-4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与前述消息的发送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消息的发送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终端及路由器的实施例。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装置包括:第一消息接收模块610、判断模块620和消息发送模块630。
第一消息接收模块610,被配置为接收到消息;
判断模块620,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630,被配置为若判断模块620判断为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该消息发送至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在未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情况下,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如图7所示,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判断模块620可以包括:触摸判断子模块621、第一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2和第一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3。
触摸判断子模块621,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第一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2,被配置为在触摸判断子模块621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3,被配置为触摸判断子模块621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可以基于是否检测到触摸操作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这种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判断准确率高。
如图8所示,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判断模块620可以包括:操作判断子模块624、第二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5和第二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6。
操作判断子模块624,被配置为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第二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5,被配置为在操作判断子模块624检测到佩戴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6,被配置为在操作判断子模块624检测到摘取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可以基于是否检测到佩戴操作或摘取操作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这种方式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判断准确率高。
如图9所示,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判断模块620可以包括:前方图像获取子模块627、检测子模块628、第三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9和第三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10。
其中,前方图像获取子模块627,被配置为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
检测子模块628,被配置为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在前方图像获取子模块627获取的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第三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9,被配置为在检测子模块628检测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三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10,被配置为在检测子模块628未检测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可以基于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如果能够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则说明用户距离智能设备非常近,这种基于智能设备自带的摄像头就可以实现,简单易行,判断准确率高。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判断模块620可以包括:第一请求发送子模块6211、第一标识接收子模块6212、标识判断子模块6213、第四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14和第四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15。
第一请求发送子模块6211,被配置为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该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一标识接收子模块6212,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标识判断子模块6213,被配置为判断第一标识接收子模块6212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第四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6214,被配置为在标识判断子模块6213判断为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四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6215,被配置为在标识判断子模块6213判断为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可以基于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标识与自身标识是否一致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这种方式易于实现,判断准确率高。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消息发送模块630可以包括:第二请求发送子模块631和第二标识接收子模块632。
第二请求发送子模块631,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该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二标识接收子模块632,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11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640和第一通知发送模块650。
第一检测模块640,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通知发送模块650,被配置为当第一检测模块640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及时将处于用户操作状态上报给控制设备,以便控制设备及时更新所存储的状态。
上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650,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上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650,被配置为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到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11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660和第二通知发送模块670。
其中,第二检测模块660,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通知发送模块670,被配置为当第二检测模块660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其中,第二通知发送模块670被配置为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及时将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上报给控制设备,以便控制设备及时更新所存储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6-11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第二消息接收模块680和显示模块690。
第二消息接收模块680,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设备转发来自其他智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
显示模块690,被配置为显示第二消息接收模块680接收的其他智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
其中显示模块690具体被配置为将其他智能终端接收到的消息显示到屏幕或镜片上。
上述实施例中,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消息之后及时显示,以提醒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
上述图6至图14示出的消息的发送装置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装置中。
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装置包括:连接建立模块710、设备信息获取模块720和设备信息返回模块720。
连接建立模块710,被配置为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72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返回模块730,被配置为返回设备信息获取模块720所获取的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并将该信息返回给智能设备。由此能够及时使接收到消息的智能设备将该消息转发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从而能够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方便用户及时查看新消息,避免错过重要消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优化了用户体验。
如图16所示,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第一通知接收模块740和第一存储模块750。
第一通知接收模块740,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
第一存储模块750,被配置为存储第一通知接收模块740接收到的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智能设备发送的通知,及时将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状态进行存储和更新。
如图17所示,图1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装置还包括:第二通知接收模块760和第二存储模块770。
第二通知接收模块760,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取消状态通知;
第二存储模块770,被配置为存储第二通知接收模块760接收到的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基于智能设备发送的通知,及时将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智能设备的状态进行存储和更新。
如图18所示,图1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包括:第三消息接收模块780和第二消息发送模块790。
第三消息接收模块780,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
第二消息发送模块790,被配置为将第三消息接收模块780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其中,设备信息获取模块720被配置为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将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以便于用户及时方便的查看消息。
如图19所示,图1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5-18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建立模块710可以包括:标识获取子模块711和标识存储子模块712。
标识获取子模块711,被配置为获取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标识存储子模块712,被配置为存储标识获取子模块711获取的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如图20所示,图2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5-18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建立模块710可以包括:图像获取子模块713和图像存储子模块714。
图像获取子模块713,被配置为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获取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
图像存储子模块714,被配置为将图像获取子模块713获取的智能设备的所述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其中图像获取子模块713被配置为通过摄像头采集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并存储。
如图21所示,图2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2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设备信息获取模块720包括:定位子模块721、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722和确定子模块723。
定位子模块721,被配置为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722,被配置为获取定位子模块721所定位的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确定子模块723,被配置为将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722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其中,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722被配置为利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还可以存储该智能设备的标识和外观图像。这样,在控制设备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时,可以对用户进行定位,并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在基于图像信息判断为该智能设备为存储的智能设备时,确定该智能设备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通过该方式能够在控制设备中未及时更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的状态时,通过图像信息来方便的确定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对及时提醒用户接收到新消息。
上述图15-21示出的消息的发送装置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路由器中。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有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路由器,该路由器包括有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如图22所示,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消息的发送装置2200的一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2200可以被提供为一路由设备。参照图22,装置2200包括处理组件22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22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部件22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22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22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访问网页的方法。
装置22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22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22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2250被配置为将装置22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2258。装置22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22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如图23所示,图2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消息的发送装置2300的一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2300可以是具有路由功能的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23,装置23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302,存储器2304,电源组件2306,多媒体组件2308,音频组件23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323,传感器组件2314,以及通信组件2316。
处理组件2302通常控制装置23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3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3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3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3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308和处理组件23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3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23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3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3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306为装置23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3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3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308包括在所述装置23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3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23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3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3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3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304或经由通信组件23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3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323为处理组件23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3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3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314可以检测到装置23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3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314还可以检测装置2300或装置23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3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3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3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3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3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3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3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3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3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3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3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3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3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300的处理器23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路由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路由器能够执行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6)
1.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在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在检测到所述佩戴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摘取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未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包括:
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包括:
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所述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包括:
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控制设备转发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包括:
将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显示到屏幕或镜片上。
13.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设备中,所述控制设备中维护和存储有与其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操作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
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取消状态通知;
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所述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
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包括:
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还包括:
获取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存储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还包括:
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所述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各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并存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包括:
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包括:
利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23.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到消息;
判断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消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一标识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标识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第四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四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触摸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存在触摸操作;
第一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触摸操作、或检测到锁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操作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判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佩戴操作,或是否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
第二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佩戴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摘取操作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前方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前置摄像头获取前方图像;
检测子模块,被配置为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前方图像中是否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
第三操作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第三操作取消状态判断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未检测到所述面部图像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第二标识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时,向控制设备发送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控制设备发送携带有自身的标识的处于操作状态的通知,以使所述控制设备将存储的所述标识对应的状态标记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佩戴操作、或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状态;
第二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检测到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时,向所述控制设备发送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的通知。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知发送模块被配置为预设时间内未检测到用户的触摸操作、检测到锁屏、检测到用户的摘取操作、预设时间内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通过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前方图像中未检测到用户的面部图像中的任一种。
33.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控制设备转发来自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显示模块,被配置为显示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其他智能设备接收到的消息显示到屏幕或镜片上。
35.一种消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用于控制设备中,所述控制设备中维护和存储有与其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操作状态,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被配置为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返回模块,被配置为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通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状态通知;
第一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通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操作取消状态通知;
第二存储模块,被配置为存储所述智能设备的最新操作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消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所述智能设备新接收到的消息;
第二消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消息发送给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39.根据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查找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标识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各智能设备的标识;
标识存储子模块,被配置为存储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标识。
41.根据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建立模块包括:
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与智能设备首次建立连接时,获取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
图像存储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智能设备的所述外观图像与智能设备标识对应的进行存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摄像头采集各所述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并存储。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定位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未查找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时,利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用户当前位置;
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获取到的图像信息与存储的智能设备的外观图像进行匹配,得到相似度,若所述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将所述图像信息对应的智能设备确定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智能设备。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信息获取子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摄像头采集用户周围设定范围内的智能设备的图像信息。
4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到消息;
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若不是用户操作状态,则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将所述消息发送至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
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用户操作状态,包括:
若未获取到当前操作状态,则向控制设备发送获取处于操作状态的设备的请求,所述控制设备为与各智能设备相连接的且维护各所述智能设备的操作状态的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标识;
判断接收到的标识是否与自身的标识一致;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状态;
在接收到的标识与自身的标识不一致时,判断为处于用户操作取消状态。
46.一种路由器,所述路由器中维护和存储有与其相连接的各个智能设备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操作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各智能设备建立连接;
当接收到确认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的消息时,获取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返回处于用户操作状态的设备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9221.9A CN105099841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JP2017536999A JP2017531977A (ja) | 2015-08-31 | 2015-12-18 | 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装置、端末、ル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PCT/CN2015/097785 WO2017035992A1 (zh) | 2015-08-31 | 2015-12-18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MX2016004300A MX362943B (es) | 2015-08-31 | 2015-12-18 | Métodos, dispositivos, terminal y enrutador para enviar un mensaje. |
RU2016116952A RU2662398C2 (ru) | 2015-08-31 | 2015-12-18 | Способы, устройства, терминал и маршрутизатор для отправки сообщения |
KR1020167003822A KR101927407B1 (ko) | 2015-08-31 | 2015-12-18 | 메시지 송신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라우터,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
EP16179305.4A EP3136659B1 (en) | 2015-08-31 | 2016-07-13 | Methods, devices, terminal and router for sending message |
US15/222,248 US20170063758A1 (en) | 2015-08-31 | 2016-07-28 |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router for sending messag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9221.9A CN105099841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9841A CN105099841A (zh) | 2015-11-25 |
CN105099841B true CN105099841B (zh) | 2018-10-26 |
Family
ID=54579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49221.9A Active CN105099841B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63758A1 (zh) |
EP (1) | EP3136659B1 (zh) |
JP (1) | JP2017531977A (zh) |
KR (1) | KR101927407B1 (zh) |
CN (1) | CN105099841B (zh) |
MX (1) | MX362943B (zh) |
RU (1) | RU2662398C2 (zh) |
WO (1) | WO20170359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7828B (zh) | 2011-08-22 | 2016-08-17 | 井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井下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
CN105099841B (zh) * | 2015-08-31 | 2018-10-2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US10965899B1 (en) * | 2017-04-17 | 2021-03-30 | Alarm.Co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on of a television into a connected-home monitoring system |
CN107734172B (zh) * | 2017-10-20 | 2020-0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683791A (zh) * | 2018-03-22 | 2018-10-1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8985062B (zh) * | 2018-07-06 | 2020-12-1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文件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US11489956B2 (en) * | 2018-11-30 | 2022-11-01 | Dish Network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tification forwarding |
CN111625812B (zh) * | 2019-02-27 | 2023-05-02 | 斑马智行网络(香港)有限公司 | 操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285867B (zh) * | 2021-04-28 | 2023-08-22 |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消息提醒的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
JP7275239B1 (ja) * | 2021-12-08 | 2023-05-17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9730A (zh) * | 2006-05-25 | 2007-11-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信息家电的远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1447843A (zh) * | 2008-06-16 | 2009-06-03 | 北京大学 | 多设备间事件信息实时共享方法 |
CN101453698A (zh) * | 2008-12-30 | 2009-06-1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支持mbms服务的寻呼方法 |
WO2013020085A2 (en) * | 2011-08-03 | 2013-02-07 | Innovaci Inc. | Method for remotely managing an enviroment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device |
CN103402186A (zh) * | 2013-08-12 | 2013-11-2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通讯终端 |
CN103488278A (zh) * | 2012-06-12 | 2014-01-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4506413A (zh) * | 2014-12-12 | 2015-04-08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的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
CN104536735A (zh) * | 2014-12-12 | 2015-04-22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预设提醒任务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34528B2 (en) * | 2000-03-16 | 2009-12-1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Harn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timing of a user's client-server interactions to enhance messaging and collaboration services |
JP2004295873A (ja) * | 2003-03-12 | 2004-10-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遠隔制御装置、遠隔制御方法および被遠隔制御装置 |
DE112004000055T5 (de) * | 2003-03-12 | 2005-1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Fernsteuerungseinrichtung, Fernsteuerungsverfahren und ferngesteuertes Gerät |
CN100581229C (zh) * | 2005-01-31 | 2010-01-13 | 日本先锋公司 | 节目录像装置 |
US7831675B2 (en) | 2008-01-17 | 2010-1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infrastructure devices via instant messaging |
SG157991A1 (en) * | 2008-07-04 | 2010-01-29 | 3Rd Brand Pte Ltd Company Regi | Extended messaging platform |
EP2166733B1 (en) * | 2008-09-23 | 2011-12-2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ggregat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 simplified unified presence |
ES2702464T3 (es) * | 2009-06-17 | 2019-03-01 |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 Detección de presencia mejorada para decisiones de enrutamiento |
US9357024B2 (en) * | 2010-08-05 | 2016-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tilizing destination device user presence probability |
JP2015039077A (ja) * | 2011-05-31 | 2015-02-26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03037319B (zh) * | 2011-09-30 | 2016-04-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通信转移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
CN102801865A (zh) * | 2012-08-21 | 2012-11-28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终端的来电提示系统及方法 |
US8769030B2 (en) * | 2012-09-28 | 2014-07-01 | Google Inc. | Device event notification registration through direct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 |
TW201423574A (zh) * | 2012-12-11 | 2014-06-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留言錄製及播放系統及方法 |
CN104394061B (zh) * | 2014-10-31 | 2018-06-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通信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CN105099841B (zh) * | 2015-08-31 | 2018-10-2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
2015
- 2015-08-31 CN CN201510549221.9A patent/CN105099841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18 WO PCT/CN2015/097785 patent/WO201703599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8 KR KR1020167003822A patent/KR101927407B1/ko active Active
- 2015-12-18 MX MX2016004300A patent/MX362943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2-18 RU RU2016116952A patent/RU2662398C2/ru active
- 2015-12-18 JP JP2017536999A patent/JP2017531977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7-13 EP EP16179305.4A patent/EP3136659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7-28 US US15/222,248 patent/US2017006375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9730A (zh) * | 2006-05-25 | 2007-11-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信息家电的远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1447843A (zh) * | 2008-06-16 | 2009-06-03 | 北京大学 | 多设备间事件信息实时共享方法 |
CN101453698A (zh) * | 2008-12-30 | 2009-06-10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支持mbms服务的寻呼方法 |
WO2013020085A2 (en) * | 2011-08-03 | 2013-02-07 | Innovaci Inc. | Method for remotely managing an enviroment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device |
CN103488278A (zh) * | 2012-06-12 | 2014-01-0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3402186A (zh) * | 2013-08-12 | 2013-11-2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通讯终端 |
CN104506413A (zh) * | 2014-12-12 | 2015-04-08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的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
CN104536735A (zh) * | 2014-12-12 | 2015-04-22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预设提醒任务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6659A1 (en) | 2017-03-01 |
WO2017035992A1 (zh) | 2017-03-09 |
EP3136659B1 (en) | 2019-05-29 |
RU2662398C2 (ru) | 2018-07-25 |
JP2017531977A (ja) | 2017-10-26 |
KR20170037863A (ko) | 2017-04-05 |
MX362943B (es) | 2019-02-27 |
MX2016004300A (es) | 2017-05-03 |
CN105099841A (zh) | 2015-11-25 |
US20170063758A1 (en) | 2017-03-02 |
KR101927407B1 (ko) | 2018-12-10 |
RU2016116952A (ru) | 2017-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99841B (zh) | 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路由器 | |
CN104735057B (zh) | 分享设备控制权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038263B (zh) | 建立蓝牙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714414B (zh)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4808501B (zh) | 智能场景删除方法和装置 | |
CN105338177B (zh) | 信息延迟广播方法及装置 | |
CN105516270B (zh) |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5680892A (zh) | 关联物品的提醒方法和装置 | |
CN106970769A (zh) | 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4918223B (zh) |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互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5389113B (zh) | 基于手势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604230B (zh) | 区域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70459A (zh) | 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254192A (zh) | 提示方法、提示装置及提示系统 | |
CN106101433B (zh) | 通知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5068651A (zh) | 闹钟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6714244A (zh) | 终端的无线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071862A (zh) | 账号绑定方法及装置和智能设备 | |
CN106375178A (zh) | 基于即时通讯的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6453032A (zh) | 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系统 | |
CN106791394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984098A (zh) | 基于社交软件的信息显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6292316A (zh) |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 |
CN104281431B (zh) | 音频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539497B (zh) |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