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0839A - 车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50839A CN105050839A CN201380074896.1A CN201380074896A CN105050839A CN 105050839 A CN105050839 A CN 105050839A CN 201380074896 A CN201380074896 A CN 201380074896A CN 105050839 A CN105050839 A CN 1050508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r
- room
- air conditioner
- motor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1—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bu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72—Means for cooling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用空调装置(1)包括:设置于车辆(41)上部,具备室外设备室(3)及室内设备室(4)的装置主体(2);压缩机(5);第一热交换器(6);室外送风机(7);第二热交换器(8);室内送风机(9);以及收纳对压缩机(5)进行控制的逆变器的电器件箱(10),室内设备室(4)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11),电器件箱(10)设置于回流口11上方的室内设备室(4)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所使用的车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等的车辆所使用的车用空调装置具有埋设在车辆顶板的顶板埋入型或装载于车辆车顶上的车顶放置型等。该车用空调装置具备压缩机、冷凝器、室外送风机、蒸发器、室内送风机及电器件箱(electriccomponentbox)等。另外,车用空调装置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该车内空气的通风路的途中,配置有收纳例如逆变器、空调控制器、接触器的电器件箱。由此,电器件箱由从回流口吸入的车内空气进行冷却。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该车用空调装置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室外风扇、室内风扇以及电器件箱构成,以将压缩机与逆变器背靠背的方式,将收纳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的室外设备室、与收纳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及电器件箱的室内设备室相结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212663号公报(权利要求2、第3页、图1、图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用空调装置中,回流口处设有回流格板,在极靠近该回流口的位置上配置有逆变器。逆变器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为了容易地进行维护,需要易于将逆变器从车用空调装置取出。为此,通过将逆变器配置于靠近回流口的位置上,从而在维护时能够即刻从车用空调装置的下方取出逆变器。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用空调装置将逆变器配置于极靠近回流口的位置,因此回流口被逆变器本身遮挡,使得回流口的空气通风面积变小。由此,通风阻力变大。因此,为了降低通风阻力,需要将回流口扩大与回流口因逆变器而缩小的面积相应的量。然而,在扩大回流口的情况下,会产生车用空调装置变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室内送风机的性能(静压),从而以与通风阻力增大部分相应的量对通风量进行补偿,该情况下,会导致该室内送风机大型化,室内送风机所产生的噪音变大。另外,随着室内送风机的大型化,使得车用空调装置本身也变大。由此,会导致车用空调装置的质量增加。
本发明以上述问题为背景而得以完成,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能确保通风量,并能实现小型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设置于车辆上部,具有室外设备室及室内设备室;压缩机,该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在制冷剂与车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送风机,该室外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外空气送风至车外;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在所述制冷剂与车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送风机,该室内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内空气送风至车内;以及电器件箱,该电器件箱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对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逆变器进行收纳,所述室内设备室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所述电器件箱设置于所述回流口上方的所述室内设备室的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室内设备室的顶部一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电器件箱设置于回流口上方的室内设备室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的顶部一侧,因此能够确保回流口的面积,而不会增大装置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41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41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将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e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e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a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a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b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b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将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f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将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f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包含图1在内,以下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大小关系可能与实际不同。另外,以下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前”、“后”等),这仅仅是用于说明,这些用语并不对本申请发明作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车辆41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侧视图。基于该图1、图2、图3来说明车用空调装置1。如图1所示,将两台车用空调装置1埋入例如车辆41的顶板4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两端部(顶板(空调装置下)43)。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并不限于顶板埋入型,也可以如图4那样为车顶放置型,即将车用空调装置1装载于车辆41的车顶上。
此外,如图2所示,车用空调装置1具备形成装置轮廓的装置主体2,该装置主体2设置于车辆41的上部。另外,本装置主体2具备室外设备室3及室内设备室4。其中,室外设备室3设有压缩机5、冷凝器6(第一热交换器)、室外送风机7。压缩机5对在装置主体2内部流动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通过该压缩使得气体制冷剂的温度上升。该压缩机5设置于例如室外设备室3与室内设备室4的边界附近,利用后述的逆变器来进行控制。此外,冷凝器6在经过压缩的气体制冷剂与车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气体制冷剂经过冷凝,成为液体制冷剂。两个该冷凝器6设置于例如室外设备室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另外,室外送风机7将通过与气体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的车外空气送风至车外。该室外送风机7例如设置于两个冷凝器6之间,其送风口朝向室外设备室3的顶板。
另外,室内设备室4设有蒸发器8(第二热交换器)、室内送风机9、收纳有逆变器等的电器件箱10。蒸发器8在通过冷凝器6的液体制冷剂与车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液体制冷剂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该蒸发器8例如在车辆宽度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车辆长边方向的中间处。然后,该气体制冷剂再次流入压缩机5。由此,制冷剂在装置主体2内部,在通过压缩机5、冷凝器6及蒸发器8的路径内进行循环。另外,室内送风机9将通过与液体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车内空气送风至车内。该室内送风机9设置于例如与室外设备室3相反侧的室内设备室4的端部,其送风口朝向车辆长边方向。另外,电器件箱10设置于例如室内设备室4与室外设备室3的边界附近,由此,电器件箱10与压缩机5隔着两设备室的分隔壁,靠近配置。此外,收纳于该电器件箱10的逆变器控制压缩机5。此外,该电器件箱10也可以除收纳逆变器之外,还收纳空调控制装置或接触器类等。
接着,对该电器件箱10的设置位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在室内设备室4与室外设备室3之间的边界附近,室内设备室4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11。从该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通过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蒸发器8,利用室内送风机9送风至车内。由此,通过在室内设备室4的下部设置回流口11,来使车内空气进行循环。此外,电器件箱10配置于该回流口11上方的室内设备室4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电器件箱10设置于远离回流口11的位置。此外,该电器件箱10通过与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相接触,来得到冷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将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e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将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e的侧视图。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1的作用,将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1(图2、图3)、与将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e(图5、图6)进行比较来进行说明。
图5、图6中,电器件箱10配置于回流口11上方的室内设备室4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4的车辆一侧。因此,回流口11的一部分被电器件箱10堵塞。因此,该回流口11的未被电器件箱10堵塞的部分处,车内空气的通风路最窄,将该部分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作Xb。此外,将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Ab,将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Bb。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电器件箱10设置于回流口11上方的室内设备室4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因此,回流口11不会被电器件箱10堵塞。此外,从该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在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电器件箱10的间隙处最集中。因此,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电器件箱10的间隙的对角线的尺寸相当于图6中的Xb。将该间隙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Xa,另外,将该间隙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Ya。此外,将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Aa,将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Ba。
图5、图6的车用空调装置1e为了抑制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的通风静压损耗,需要增大回流口11的面积(增大Ab),从而增大Xb。由此,由于Bb也变大,因此车用空调装置1e的全长变大,质量也增加。
对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中,电器件箱10位于回流口11上方的室内设备室4的内部空间中的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因此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电器件箱10的间隙在侧视下有所倾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中,在设为与图5、图6的车用空调装置1e同等的通风静压的情况下,相当于图5的尺寸Xb的部分倾斜,因此该部分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分量(尺寸Xa)比Xb要小该部分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分量(尺寸Ya)所负担的量。由此,由于Xa<Xb,因此也能减小回流口11处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Aa(Aa<Ab)。由此,也能够减小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Ba(Ba<Bb)。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能确保来自回流口11的车内空气的通风量,并同时小型化并减轻质量。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a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a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a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在电器件箱10的上表面设有检修盖板13。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部分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7、图8所示,在电器件箱10的上表面设有检修盖板13,通过打开、关闭该检修盖板13,能够对收纳于电器件箱10的逆变器等进行检修。另外,电器件箱10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侧,并且,电器件箱10的上表面能够打开、关闭,因此,易于从车用空调装置1a的上方将手伸入电器件箱10内。由此,能够提高收纳于电器件箱10内部的器件的维护作业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实施方式1中获得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获得提高电器件箱10内部的器件的维护作业性的效果。此外,在室外设备室3的上表面设有室外上表面盖板14,通过打开、关闭该室外上表面盖板14,从而打开、关闭室外设备室3的顶板。另外,在室内设备室4的上表面还设有室内上表面盖板15。在该室内设备室4中,也与室外设备室3一样,通过打开、关闭该室内上表面盖板15,从而打开、关闭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b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b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b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在于在电器件箱10的下表面设有冷却风扇16。本实施方式3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2共通部分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9、图10所示,在电器件箱10的下表面设有冷却风扇16,通过该冷却风扇16来冷却电器件箱10。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器件箱10的下表面设有冷却风扇16,因此利用通过冷却风扇16附近的来自回流口11的车内空气来促进冷却风扇16的散热。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收纳于电器件箱10的逆变器等进行冷却,因此,能延长这些器件的寿命。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实施方式1、2中获得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获得延长电器件箱10内部的器件的寿命的效果。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与实施方式1、2、3的不同点在于,设有回流风门(returndamper)17、进气风扇22、进气风门23、排气风扇24以及排气风门25。本实施方式4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2、3共通部分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2、3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2所示,回流口11处设有回流风门17,通过打开、关闭该回流风门17,来对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另外,例如在室外设备室3与室内设备室4之间另设有进排气室21,该进排气室2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进气风扇22及排气风扇24。其中,进气风扇22从车外吸入车外空气,之后,该吸入的车外空气流通至室内设备室4。此外,间隔进排气室21与室内设备室4的分隔壁上,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的电器件箱10的下方位置处,设有开口部26。由进气风扇22吸入的车外空气通过该开口部26,流通至室内设备室4。另外,在该车外空气的通风路中,进气风扇22的下游侧设有进气风门23,通过打开、关闭该进气风门23,来对从进气风扇22吸入的车外空气的量进行调整。
另外,排气风扇24将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排出至车外。该车内空气的通风路中,排气风扇24的上游侧设有排气风门25,通过打开、关闭该排气风门25来调整从排气风扇24排出的车内空气的量。此外,停止进气风扇22及排气风扇24,并关闭进气风门23及排气风门25,且打开回流风门17,该状态下,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在车内与室内设备室4之间进行循环。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2、3相同,电器件箱10仅由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进行冷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侧视图。另外,图15也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俯视图,图16也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c的作用的侧视图。
首先,基于图13、图14来说明吸入车外空气的情况。如图13、图14所示,首先使进气风扇22运行,并打开进气风门23。然后,停止排气风扇24,并关闭排气风门25。另外,也关闭回流风门17,停止从回流口11吸入车内空气。该状态下,从进气风扇22吸入的新鲜的车外空气流通至室内设备室4,通过电器件箱10的下方,利用室内送风机9送风至车内。此时,电器件箱10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一侧,因此从进气风扇22吸入的车外空气能够通过电器件箱10的下方。另外,此时,通过该车外空气与电器件箱10相接触,从而能冷却电器件箱10。由此,在使进气风扇22工作的进气模式时,即使车内空气不会从回流口11流入,仍能够冷却电器件箱10。由此,能够抑制收纳于电器件箱10中的器件过热,并同时使车用空调装置1c运行。
接着,基于图15、图16来说明排出车内空气的情况。如图15、图16所示,停止进气风扇22,并关闭进气风门23。然后,使排气风扇24运行,并打开排气风门25。若在该状态下打开回流风门17,则车内空气从回流口11被吸入室内设备室4。然后,被吸入的车内空气通过电器件箱10的下方,利用排气风扇24排出至车外。此时,电器件箱10设置于室内设备室4的顶板侧,因此,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通过电器件箱10的下方,之后,能够到达排气风扇24。另外,此时,通过车内空气与电器件箱10相接触,从而能冷却电器件箱10。由此,在使排气风扇24工作的排气模式时,即使进气风扇22停止,也能冷却电器件箱10。因此,能够抑制收纳于电器件箱10中的器件过热,并同时使车用空调装置1c运行。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2、3中所得到的效果,并且还具有如下效果:例如在非正常情况时,即使某个风扇或送风机等停止,仍能通过使进气风扇22或排气风扇24运行,来冷却电器件箱10。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采用不内置逆变器的导通/截止控制方式,不设置电器件箱10,并且压缩机5设置于压缩机室31。本实施方式5中,省略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部分的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17、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设有室外设备室3及室内设备室4,还另设有压缩机室31,装置主体2具备该压缩机室31、室外设备室3以及室内设备室4。该压缩机室31设有压缩机5。此外,该压缩机室31设置于回流口11上方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主体2的顶板一侧。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室31设置于远离回流口11的位置。该压缩机室31通过与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相接触来得到冷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将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f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将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f的侧视图。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1d的作用,将本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1d(图17、图18)、与将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的车用空调装置1f(图19、图20)进行比较来进行说明。
图19、图20中,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上方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主体2的车辆一侧。因此,该压缩机室31会堵塞回流口11的一部分。由此,车内空气通过回流口11中的未被压缩机室31堵塞的部分,流通至室内设备室4。另外,回流口11中的未被压缩机室31堵塞的部分是车内空气的通风路最窄的部分,将该部分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Xd。此外,将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Ad,将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Bd。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图18所示,回流口11未被压缩机室31堵塞,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的通风路在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压缩机室31的间隙处最窄。因此,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压缩机室31的间隙的对角线的尺寸相当于图20中的Xd。将该间隙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Xc,另外,将该间隙的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为Yc。此外,将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Ac,将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Bc。
图19、图20的车用空调装置1f中,压缩机室31配置于回流口11附近,因此从回流口11吸入的车内空气的通风静压变大。因此,为了抑制车内空气的通风静压损耗,需要增大Xd。为了增大该Xd,需要增大回流口11的面积(增大Ad),由此,Bd也变大。因此,图19、图20中的车用空调装置1f的总长变大,另外,其质量也变大。
对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中,压缩机室31位于回流口11上方的装置主体2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主体2的顶板一侧,因此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压缩机室31的间隙在侧视下有所倾斜。也就是说,图20中,Xd为水平,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与Xd相当的部分(回流口11的车辆长边方向的边缘部与压缩机室31的间隙)有所倾斜。因此该部分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分量(尺寸Xc)比Xd要小。由此,由于Xc<Xd,因此也能减小回流口11处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Ac(Ac<Ad)。由此,也能够减小装置主体2的车辆长边方向的尺寸Bc(Bc<Bd)。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用空调装置1d能确保来自回流口11的车内空气的通风量,并同时小型化并减轻质量。
标号说明
1、1a、1b、1c、1d、1e、1f车用空调装置
2装置主体
3室外设备室
4室内设备室
5压缩机
6冷凝器(第一热交换器)
7室外送风机
8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
9室内送风机
10电器件箱
11回流口
13检修盖板
14室外上表面盖板
15室内上表面盖板
16冷却风扇
17回流风门
21进排气室
22进气风扇
23进气风门
24排气风扇
25排气风门
26开口部
31压缩机室
41车辆
42顶板
43顶板(空调装置下)。
Claims (7)
1.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设置于车辆上部,具有室外设备室及室内设备室;
压缩机,该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
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在制冷剂与车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外送风机,该室外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外空气送风至车外;
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在所述制冷剂与车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内送风机,该室内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内空气送风至车内;以及
电器件箱,该电器件箱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对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逆变器进行收纳,
所述室内设备室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
所述电器件箱设置于所述回流口上方的所述室内设备室的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室内设备室的顶板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器件箱的上表面设有能打开、关闭的检修盖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器件箱安装有冷却风扇。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口设有对从所述回流口吸入的车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回流风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车外空气吸入所述室内设备室的进气风扇;以及
对从所述进气风扇吸入的车外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进气风门,
该车外空气的通风路的途中配置有所述电器件箱。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从所述回流口吸入的车内空气排出至车外的排气风扇;以及
对从所述排气风扇排出的车内空气的量进行调整的排气风门,
该车内空气的通风路的途中配置有所述电器件箱。
7.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该装置主体设置于车辆上部,具有室外设备室、室内设备室及压缩机室;
压缩机,该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室;
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在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与车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室外送风机,该室外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外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外空气送风至车外;
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在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与车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
室内送风机,该室内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室内设备室,将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车内空气送风至车内,
所述室内设备室的下部设有吸入车内空气的回流口,
所述压缩机室设置于所述回流口上方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空间中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板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6613 | 2013-03-19 | ||
JP2013-056613 | 2013-03-19 | ||
PCT/JP2013/082114 WO2014147891A1 (ja) | 2013-03-19 | 2013-11-29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50839A true CN105050839A (zh) | 2015-11-11 |
CN105050839B CN105050839B (zh) | 2017-10-31 |
Family
ID=5157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4896.1A Active CN105050839B (zh) | 2013-03-19 | 2013-11-29 | 车用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15350B2 (zh) |
EP (1) | EP2977243B1 (zh) |
JP (1) | JP5936767B2 (zh) |
CN (1) | CN105050839B (zh) |
WO (1) | WO201414789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99240A1 (zh) * | 2021-03-24 | 2022-09-2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车载顶置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66340B2 (en) * | 2014-07-29 | 2020-09-08 | Hanon Systems | 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vehicle |
DE102014220667A1 (de) * | 2014-10-13 | 2016-04-1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chienenfahrzeug mit Klimaanlage |
EP3219570B1 (de) * | 2016-03-15 | 2020-07-08 |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 Elektrisch betriebenes schienenfahrzeug mit klima- und/oder heizanlage |
CN107891727B (zh) * | 2017-10-20 | 2024-01-19 | 浙江纵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积木组合式新能源电动客车空调机组 |
EP3674114B1 (en) * | 2018-12-31 | 2024-03-27 | Knorr-Bremse España S.A. | Hvac unit and a method for mixing air for vehicle hvac components |
CN113771897A (zh) * | 2021-09-27 | 2021-12-10 | 上海科泰运输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地铁空调 |
GB2633971A (en) * | 2022-05-23 | 2025-03-26 | Kawasaki Railcar Mfg Co Ltd | Vehicle set |
AT18006U1 (de) * | 2022-07-20 | 2023-10-15 |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r Klimaanlag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56269A (en) * | 1987-08-26 | 1989-03-03 | Hitachi Ltd | Structure for installation of air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JPH01212663A (ja) * | 1988-02-22 | 1989-08-25 | Hitachi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H03271058A (ja) * | 1990-03-19 | 1991-12-03 | Hitachi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H0478654A (ja) * | 1990-07-16 | 1992-03-12 | Toshiba Corp | ユニットクーラ |
JPH04189670A (ja) * | 1990-11-26 | 1992-07-08 | Toshiba Corp | 車輌用空気調和機 |
CN1673535A (zh) * | 2004-03-24 | 2005-09-28 | 株式会社电装 | 能够防止逆变器过热的车用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28111U (ja) * | 1982-02-25 | 1983-08-30 |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スに使用される空気調和装置 |
JPH03295756A (ja) * | 1990-04-16 | 1991-12-26 | Toshiba Corp | 車両用空気調和機 |
US5005372A (en) * | 1990-04-27 | 1991-04-09 |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unit for mounting on or in the roof of a vehicle |
JPH0418068U (zh) * | 1990-06-05 | 1992-02-14 | ||
JPH058635A (ja) * | 1991-07-04 | 1993-01-19 | Toshiba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00142393A (ja) | 1998-11-12 | 2000-05-23 | Calsonic Corp | 鉄道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US6189944B1 (en) * | 1999-09-21 | 2001-02-20 | Classic Carts Corporation | Food service kiosk |
US6295826B1 (en) * | 1999-11-26 | 2001-10-02 | Trans/Air Manufacturing Corp. | Self-contained rooftop HVAC unit |
US6339934B1 (en) * | 2000-04-11 | 2002-01-22 | Carrier Corporation | Mounting apparatus for vehicular rooftop air conditioner |
US20080053129A1 (en) * | 2003-01-08 | 2008-03-06 | Ise Corporation | Vehicle Rooftop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6983619B2 (en) * | 2003-05-05 | 2006-01-10 | Carrier Corporation | Bus rooftop condenser fan |
US6915651B2 (en) * | 2003-05-05 | 2005-07-12 | Carrier Corporation | Horizontal rotary compressor in a bus air conditioner |
US6880354B2 (en) * | 2003-05-05 | 2005-04-19 | Carrier Corporation | Condensate pump for rooftop air conditioning unit |
US6751975B1 (en) * | 2003-05-05 | 2004-06-22 | Carrier Corporation | Condensate removal system rooftop air conditioner |
JP2007253693A (ja) * | 2006-03-22 | 2007-10-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鉄道車両 |
US8535127B2 (en) * | 2006-11-22 | 2013-09-17 | Dometic Corporation | Ai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
KR100954024B1 (ko) * | 2008-03-24 | 2010-04-21 | 갑을오토텍 유한회사 | 철도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
JP5453943B2 (ja) * | 2009-06-10 | 2014-03-2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
US20110061414A1 (en) * | 2009-09-11 | 2011-03-17 | Carrier Corporation | Rooftop mounted air conditioner |
DE102009056968B3 (de) * | 2009-12-07 | 2011-03-17 | Konvekta Ag | System und Vorrichtungen für Luftbehandlung aufdachs eines Fahrzeugs |
WO2012032587A1 (ja) * | 2010-09-10 | 2012-03-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更新方法、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12096695A (ja) * | 2010-11-03 | 2012-05-24 | Denso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2013
- 2013-11-29 EP EP13878777.5A patent/EP297724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9 US US14/762,676 patent/US98153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9 JP JP2015506548A patent/JP593676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29 WO PCT/JP2013/082114 patent/WO20141478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29 CN CN201380074896.1A patent/CN1050508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56269A (en) * | 1987-08-26 | 1989-03-03 | Hitachi Ltd | Structure for installation of air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JPH01212663A (ja) * | 1988-02-22 | 1989-08-25 | Hitachi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H03271058A (ja) * | 1990-03-19 | 1991-12-03 | Hitachi Ltd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H0478654A (ja) * | 1990-07-16 | 1992-03-12 | Toshiba Corp | ユニットクーラ |
JPH04189670A (ja) * | 1990-11-26 | 1992-07-08 | Toshiba Corp | 車輌用空気調和機 |
CN1673535A (zh) * | 2004-03-24 | 2005-09-28 | 株式会社电装 | 能够防止逆变器过热的车用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99240A1 (zh) * | 2021-03-24 | 2022-09-2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车载顶置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47891A1 (ja) | 2014-09-25 |
JPWO2014147891A1 (ja) | 2017-02-16 |
EP2977243B1 (en) | 2019-08-21 |
EP2977243A1 (en) | 2016-01-27 |
CN105050839B (zh) | 2017-10-31 |
EP2977243A4 (en) | 2016-11-30 |
US20150367710A1 (en) | 2015-12-24 |
JP5936767B2 (ja) | 2016-06-22 |
US9815350B2 (en) | 2017-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50839A (zh) | 车用空调装置 | |
CN106976375B (zh) | 车载空调系统 | |
WO2015182461A1 (ja) | エアコン室内機 | |
US20130237138A1 (en) | High-voltage equipment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high-voltage equipment cooling method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111886452A (zh) | 空调换气装置及空调换气方法 | |
KR20180115947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104864494B (zh) | 空调机室内机 | |
KR20170086721A (ko) |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 | |
KR100629342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EP2955458A1 (en) |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 |
JP4478004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101708838B1 (ko) | 전산실 통신장비용 급배기 일체형 냉방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방시스템 | |
JP2014190640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KR20070087996A (ko) | 버스용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내외기 | |
KR20180008977A (ko) |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 | |
KR20130042289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KR101123323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KR20180035290A (ko) |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KR20180035291A (ko) |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CN211617374U (zh) | 车载空调系统 | |
JP6745895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KR102522061B1 (ko) | 공조 유닛 | |
KR100546658B1 (ko) | 공조시스템 | |
KR102485757B1 (ko) | 공조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CN105485822A (zh) | 一种辐射空调无动力进风系统及进风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