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7100B - 数据共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共享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27100B CN105027100B CN201380073724.2A CN201380073724A CN105027100B CN 105027100 B CN105027100 B CN 105027100B CN 201380073724 A CN201380073724 A CN 201380073724A CN 105027100 B CN105027100 B CN 1050271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data
- terminal
- unit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6—Resource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or network resource keeping policies for optimal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the overlay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系统,其中,在能够彼此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每个通信终端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在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每个通信终端利用通信消息,传输列出关于自身通信终端所保存的数据信息的保存列表至另一个通信终端。当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了保存列表时,每个通信终端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彼此共享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共享方法、通信终端和程序,其中,数据在能够与彼此进行无线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被共享。
背景技术
作为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的一种方法,存在一种方法,其中,在不使用诸如服务器的中央管理装置的条件下,以分布式方式,由各个通信终端共享数据。
例如,当通信终端彼此接近时,通过一种流行方法在每个通信终端中执行信息交换和同步,已经被提出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背景技术(例如,称之为NPL1)。在一种流行方法中,当在网络中的通信终端检测到另一个通信终端时,通信终端和其它通信终端交换列出关于每个终端所保存的数据(内容)的信息的保存列表(也称为“摘要矢量”),以便通信终端获取在另一个通信终端中保存的保存列表的内容。该通信终端基于接收的保存列表,检查其自己终端所没有保存的数据,并且尝试获取该数据。例如,如图15中所示,已经彼此接近的终端T1和终端T2彼此交换保存列表,并且通过将自己终端的保存列表与终端T1的保存列表相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自己终端所没有保存的任何数据。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终端T2没有保存数据B,因此,向终端T1传输对于数据B的获取请求,并且获取数据B。通过重复该操作,在该网络中的全部终端与在每个终端中所保存的信息相匹配。
此外,为了解决上文所提及的流行方法信息共享中频繁传输保存列表导致带宽负荷重的问题,抑制传输重复保存列表已经被建议为与本发明相关的第二背景技术(例如,称之为PTL1)。更具体地说,在第二相关技术中,在没有接入点的条件下,多个通信终端被无线连接并且彼此通信,以便在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在第二背景技术中的每个通信终端包括内部扣除单元、重复确定单元以及信息交换单元。内部扣除单元通过使用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的保存列表的接收历史,扣除另一个通信终端当前所保存的数据。重复确定单元确定已经被内部扣除单元扣除的另一个通信终端当前所保存的数据是否与自己终端所保存的数据相匹配。在重复确定单元确定数据不匹配的情形下,信息交换单元传输包含由自己终端所保存的数据的保存列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W02011/071045
[非专利文献]
[NPL 1]A.Vahdat,D.Becker的《用于局部连接自组网络的流行路由》,Tech.Report CS-200006,杜克大学,2000年4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前述第一背景技术中,在通信终端之间传输并接收数据之前,通信终端交换保存列表,并且每个通信终端从另一个通信终端获取自己终端未保存的数据。因此,不存在已经由另一个通信终端保存的数据或者自身通信终端不需要的数据在通信终端之间被传输或接收的不必要操作。然而,存在保存列表的频繁传输导致无线链路带宽负荷更重并且阻碍其它通信的问题。第二背景技术是解决了这种问题的技术。然而,由于第二背景技术是基于抑制重复保存列表的传输,在由多个通信终端保存的保存列表之间不存在重复的情形下,难以抑制保存列表的传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数据共享系统,换言之,解决了难以抑制由保存列表频繁传输所导致的无线链路带宽负荷增加的问题。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数据共享系统是其中能够彼此无线传输并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每个通信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其向另一个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指定终端确定单元,其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其在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将列出关于在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利用通信消息,传输到另一个通信终端;以及数据交换单元,其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保存列表,并且向其它通信终端传输该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接收该通信消息,其它终端是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源,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种数据共享方法是其中在能够彼此无线传输并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的数据共享方法,其中:每个通信终端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的通信终端;被确定为指定通信终端的通信终端利用通信消息,将列出关于自身通信终端所保存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通信终端;并且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该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向其它通信终端传输该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接收该通信消息,其它终端是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源,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通信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其向另一个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指定终端确定单元,其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其在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将列出关于在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利用通信消息传输至另一个通信终端;以及数据交换单元,其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一种数据共享方法是由通信终端执行的数据共享方法,该通信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其向另一个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及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通信单元终端本身是否是指定终端,在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利用通信消息,将列出关于在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通信终端,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一种程序导致计算机用作:通信单元,其向另一个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指定终端确定单元,其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保存列表存储单元,在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利用通信消息,将列出关于在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通信终端;以及数据交换单元,其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前述结构能够抑制由频繁传输保存列表所导致的无线链路的带宽负荷增加。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整体配置图。
[图2]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数据共享系统中包含的通信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3]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数据共享系统中的数据共享过程的流程图。
[图4]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数据共享场景的示例的图。
[图5]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数据共享场景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6]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整体配置图。
[图7]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包含的通信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8]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数据共享过程的流程图。
[图9]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框图。
[图10]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框图。
[图11]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框图。
[图12]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方法的示例图。
[图13]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数据交换操作的示例图。
[图14]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包含的通信终端的框图。
[图15]图15是示出了通过流行方法的数据共享过程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100包括能够彼此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110。对于各个通信终端110,全部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或者某些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并且其它可以是固定终端。虽然在图1中仅画出了五个通信终端,但通信终端的数目可以是四个或更少,或者也可以是六个或更多。
图2示出了通信终端110的配置示例。参考图2,通信终端110包括通信单元111、数据存储单元1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113、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和数据交换单元115。
通信单元111具有无线向其它通信终端1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110接收通信消息的功能。通信单元111可使用的通信方法的选择是任意的。
数据存储单元112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各种数据的选择是任意的。例如,数据可以包括文本数据、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以及它们的混合的任何一种。此外,数据可以是被称为内容的那些。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113具有确定自身通信终端110是否是指定终端的功能。此处的指定终端指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终端。确定自身通信终端110是否是指定终端的功能选择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该功能是基于除了其中自身通信终端110被一直确定为指定终端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具有通过通信单元111,将列出关于在数据存储单元112中存储的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其它通信终端110的功能。关于在保存列表中列出的数据的信息是任意的,只要该信息能够识别数据,并且,例如,该信息可以是摘要矢量,或者也可以是数据标识符。仅在指定单元确定单元113确定自身通信终端110为指定终端的情形下,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传输保存列表,并且在自身通信终端110不是指定终端的情形下,不传输保存列表。例如,每隔固定周期,执行保存列表的传输。
数据交换单元115的功能是,通过通信单元111从另一个通信终端110接收保存列表,并且通过通信单元111与具有与自身通信终端110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另一个通信终端110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在从自身通信终端110向其它通信终端110提供另一个通信终端110所未保存的数据用于数据共享的情形下,数据交换单元115从数据存储单元112读出对应的数据,并且利用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到其它通信单元110。此外,在利用通信消息从其它通信终端110接收自己通信单元110未保存的数据用于数据共享的情形下,数据交换单元115将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112。
接下来,将参考图3中的流程图描述其中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数据共享系统中多个通信终端110共享由各个终端保存的数据的操作。
在数据共享系统100中执行数据共享的情形下,首先,每个通信终端110通过使用指定终端确定单元113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步骤S1)。
接下来,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通信终端110通过使用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将列出由自身通信终端所保存的数据的保存列表,通过通信单元111传输到另一个通信终端110(步骤S2)。
接下来,从另一个通信终端110接收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110利用数据交换单元115,通过通信单元111,向具有与自身通信终端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另一个通信终端1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110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步骤S3)。
然后,前述步骤S2至S3的处理被重复执行。可替选地,前述步骤S1至S3的处理可以被重复执行。
通过上文所述的操作,在多个通信终端110之间可以共享数据。
然后,将更具体地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假定在图1中所示的多个通信终端110分别保存如图1所指示的不同数据。具体地,假定通信终端110-1保存数据A,通信终端110-2保存数据B,通信终端110-3保存数据C,通信终端110-4保存数据D,并且通信终端110-5保存数据E,作为待与其它通信终端共享的数据。
假定在图3中的步骤S的处理中,多个通信终端110的通信终端110-1被确定为指定终端,并且余下的通信终端110-2至110-5不被确定为指定终端。在这种情形下,在图3的步骤S2中,仅通信终端110-1将指示通信终端110-1保存数据A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其它通信终端110。
通信终端110-2至110-5将从通信终端110-1接收的保存列表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相比较,并且分别检测差异。随后,在图3的步骤S3中,每个通信终端110-2至110-5向通信终端110-1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110-1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结果,如图4所示,通信终端110-1从通信终端110-2至110-5中获取未在自身通信终端中存在的数据B至E。此外,通信终端110-2至110-5从通信终端110-1获取未在自身通信终端中存在的数据A。
然后,当再次执行图3中步骤S2的处理时,仅通信终端110-1将指示数据A至E被保存的保存列表传输至其它通信终端110。通信终端110-2至110-5将从通信终端110-1接收的保存列表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相比较,并且分别检测差异。结果,又在步骤S3中,每个通信终端110-2至110-5向通信终端110-1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110-1接收通信消息,以再次执行数据共享。结果,如图5中所示,通信终端110-2从通信终端110-1获取自身通信终端中不存在的数据C、D和E。通信终端110-3从通信终端110-1获取自身通信终端中不存在的数据B、D和E。通信终端110-4从通信终端110-1获取自身通信终端中不存在的数据B、C和E。通信终端110-5从通信终端110-1获取自身通信终端中不存在的数据B、C和D。随后,全部通信终端110可以互相共享数据A至E。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保存列表频繁传输所导致的无线链路带宽负荷的增加可以被抑制。一个原因是,仅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指定终端的通信终端向其它通信终端传输保存列表。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非指定终端)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源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使得通信终端彼此共享数据。因此,在与传输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的通信可用的距离内存在的全部通信终端可以共享数据。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6,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200中,能够彼此无线传输并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210形成了通信网络220。对于各个通信终端210,全部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或者某些终端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并且其它可以是固定终端。虽然图6仅绘制了五个通信终端,但通信终端的数目可以是四个或更少,或者也可以是六个或更多。
通信网络220具有分层网络拓扑结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拓扑结构由两个层级构成:父级和子级。连接至通信网络220的多个通信终端210中,仅一个通信终端210用作父级,并且全部剩余通信终端210用作子级。在通信网络220中,在子级通信终端210之间的通信消息的传输和接收经由父级通信终端210执行。换言之,父级通信终端210用作接入点。
图7示出了通信终端210的配置示例。参考图7,通信终端210包括通信单元211、数据存储单元2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保存列表传输单元214和数据交换单元215。
数据存储单元2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214和数据交换单元215分别具有与根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存储单元1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和数据交换单元115相同的功能。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具有确定自身通信终端210是否是在通信网络220中为父级通信终端的功能。在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通过通信单元211向其它通信终端2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其它通信终端210接收通信消息,关于自身通信终端210是否为父级通信终端与其它通信终端210进行协商。
响应前述的协商结果,通信单元211控制自身通信终端210的中继功能是否被启用或禁用。具体地,当自身通信终端210被确定为父级通信终端时,通信单元211启动中继功能,以使得自身通信终端210用作接入点。
前述通信网络220和前述协商可以是,例如,符合Wi-Fi Direct(注册商标)规范的网络和协商。在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中,在参与网络的多个通信终端中仅一个通信终端被选择为群主并且用作接入点。此外,通过在参与该网络的多个通信终端中的协商,选择前述群主。然而,在本发明的中的网络和协商不限于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和协商,而且也可以是另一相似网络和协商。
接下来,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中,参考图8中的流程图,描述多个通信终端210彼此共享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保存的数据的操作。
在数据共享系统200中执行数据共享的情形下,首先,利用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每个通信终端210与其它通信终端210关于连接至通信网络220的哪一个通信终端被确定为父级进行协商(步骤S11)。
接下来,通过前述协商被确定为父级的通信终端210,利用保存列表传输单元214,将关于由自身通信终端所保有数据的信息的保存列表,通过通信单元211,传输到子级通信终端210(步骤S12)。
接下来,从父级通信终端210接收保存列表的子级通信终端210,利用数据交换单元215,通过通信单元211,向保存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父级通信终端2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父级通信终端210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步骤S13)。
然后,步骤S12至S13的处理被重复。可替选地,在父级通信终端210离开通信网络220等的情形下,可以重复步骤S11至S13的处理。
基于前述操作,多个通信终端210可以共享数据。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抑制由保存列表频繁传输所导致的无线链路上带宽负荷的增加。一个原因是,在连接至通信网络220的全部通信终端210中,仅成为父级的一个通信终端向子级通信终端传输保存列表。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从父级通信终端接收保存列表的每个子级通信终端向具有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父级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父级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因此,在连接至通信网络220的全部通信终端中的数据共享是可能的。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在父级和子级通信终端之间的共享数据交换作为一跳通信被执行,所以与在子级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作为两跳通信被执行的情况进行比较,能够抑制无线资源的带宽负荷的增加。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9,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300中包含的通信终端310包括通信单元311、数据存储单元3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保存列表传输单元314和数据交换单元315。
通信单元311、数据存储单元3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314和数据交换单元315分别具有与根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终端110的通信单元111、数据存储单元1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和数据交换单元115相同的功能。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包括随机数生成器316,并且具有根据由随机数生成器316所产生的随机数(伪随机数)确定自身通信终端310是否是指定终端的功能。具体地,在由随机数生成器316所产生的随机数被包含在预定范围的情形下,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确定自身通信终端310是指定终端,否则,是非指定终端。例如,随机数生成器316产生在0到9整数范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如果生成的随机数小于1,则通过将自身通信终端确定为指定终端的方式,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可以将多个通信终端的10%归类为指定终端,并且余下的作为非指定终端,否则,为非指定终端。前述范围可以是固定或可变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除了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的通信终端310的配置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终端110的相同。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保存列表的频繁传输所导致的无线链路上的带宽负荷增加可以被抑制。其原因之一是,在全部通信终端310中,仅基于随机数的被确定为指定终端的通信终端传输保存列表至子级通信终端。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非指定终端)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源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通信终端彼此共享数据。因此,在传输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可能通信范围内存在的全部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是可能的。
此外,通过使得该范围与生成的随机数目变量比较,能够容易地改变待被确定为指定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百分比。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400中包含的通信终端410包括通信单元411、数据存储单元4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保存列表传输单元414、数据交换单元415以及密度检测单元416。
通信单元411、数据存储单元4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414和数据交换单元415分别具有与根据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111、数据存储单元112、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和数据交换单元115相同的功能。
密度检测单元415具有检测在自身通信终端410的通信可用区域内的其它通信终端的密度级别的功能。用于检测密度级别的方法选择是任意的。例如,在每个通信终端连接至通信网络并且经由该网络向其它通信终端4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410接收通信消息使得执行数据共享的情形下,连接至该网络的通信终端的数目可以被检测为密度级别。例如,在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中,在用于选择群主的协商之前,存在检测待连接的通信终端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检测的通信终端的数目,可以被用作密度级别。此外,在每个通信终端410以恒定周期传输某个通信消息至其它通信终端的情形下,其中在每单位时间无通信消息被接收的无信号周期的比率与密度级别相关。因此,前述无信号周期可以被用作密度级别。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具有基于由密度检测单元416检测的密度级别,确定自身通信终端410是否是指定终端的功能。具体地,在密度级别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形下,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无条件地确定自身通信终端作为指定终端。此外,在密度级别不少于或不等于阈值的情形下,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通过使用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所使用的方法或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所使用的方法类似的方法,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指定终端。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除了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和密度检测单元416以外的通信终端410的配置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终端110的相同。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保存列表的频繁传输所导致的无线链路的带宽负荷增加可以被抑制。其一个原因是,在其中通信终端密集分布以至于密度级别超过了阈值的情形下,仅被确定为指定终端的通信终端传输保存列表至其它终端。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非指定终端)向作为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不匹配的保存列表的源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传输通信消息和从通信终端(指定终端)接收通信消息,以便通信终端彼此共享数据。因此,在传输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指定终端)可能通信范围内存在的全部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是可能的。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其中通信终端分布不多从而密度级别不超过阈值的情形下,可以传输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不限于通信终端的子集,因此,基于通信消息的交换的任意对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是可能的。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参考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500中包含的通信终端510包括通信单元511、数据存储单元5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513、保存列表传输单元514和数据交换单元515。
通信单元511、数据存储单元5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5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514分别具有与根据图2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111、数据存储单元1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1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114相同的功能。可替选地,通信单元511、数据存储单元5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5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514分别具有与根据图7中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211、数据存储单元2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2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214相同的功能。可替选地,通信单元511、数据存储单元512、指定终端确定的单元5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514分别具有根据图9中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311、数据存储单元3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3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314相同的功能。可替选地,通信单元511、数据存储单元5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5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514分别具有与图10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单元411、数据存储单元412、指定终端确定单元413和保存列表传输单元414相同的功能。
数据交换单元515具有通过通信单元511向另一个通信终端510传输通信消息和从另一个通信终端510接收通信消息的功能,以便彼此共享数据。数据交换单元515包括比较单元516、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以及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
比较单元516具有将从另一个通信终端510接收的保存列表与自身通信终端的保存列表相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其它通信终端510获取的数据和待提供给其它通信终端510的数据的功能。
如图12(A)中所示,通过其中不保存数据的通信终端向保存该数据的通信终端传输数据请求,并且接收数据请求的通信终端将该数据传输至作为请求源的通信终端的方法,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具有在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的功能。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包含数据请求单元5171和数据回复单元5172。数据请求单元5171具有的功能是,通过通信单元511向另一个通信终端510做出对于由比较单元516确定的待获取数据的请求,通过通信单元511,接收响应该请求从其它通信终端510利用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512。另一方面,数据回复单元5172具有利用来自数据存储单元512的通信消息,读出另一个通信终端510的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所请求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通过通信单元511传输到其它通信终端510的功能。
如图12(B)所示,通过其中在没有来自通信终端的数据请求的条件下,保存数据的通信终端传输该数据至未保存该数据的终端的方法,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具有在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功能。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包括数据传输单元5181和数据接收单元5182。数据传输单元5181具有从数据存储单元512读出由比较单元516确定的待被提供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通过通信单元511传输给另一个通信终端510的功能。另一方面,数据接收单元5182具有将从另一个通信终端510的推型数据交换单元利用通信消息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512的功能。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500的操作。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共享系统500的操作中,除了数据交换单元515以外的操作与在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操作相同。然后,将具体描述数据交换单元515的操作。
图13是在两个通信终端510之间执行的数据交换过程的示例图。在图13中,通信终端510-1是接收保存列表的通信终端,并且通信终端510-2是作为保存列表源的通信终端。
当从通信终端510-2接收保存列表L2时,在通信终端510-1上的数据交换单元515-1中的比较单元将保存列表L2与在自身通信终端的数据存储单元512-1中存储的数据中的保存列表L1相比较。然后,在保存列表L2中列出的数据未在保存列表L1中列出的情形下,比较单元516-1确定该数据为需要从通信终端510-2获取的数据,并且将该确定通知给在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1中的数据请求单元517-1。此外,在保存列表L1中列出的数据未在保存列表L2中列出的情形下,比较单元516-1确定该数据为需要提供给通信终端510-2的数据,并且将该确定通知给在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1中的数据传输单元5181-1。
当从比较单元516接收了通知时,在通信终端510-1上的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1的数据请求单元5171-1开始操作。数据请求单元5171-1首先将请求待从通信终端510-2获取的数据的通信消息传输至在通信终端510-2侧上的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2。在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2中的数据回复单元5172-2分析接收的通信消息,从数据存储单元512-1读出请求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利用通信消息传输到在作为请求源的通信终端510-1上的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1。在拉型数据交换单元517-1中的数据请求单元5171-1从接收的通信消息中取出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512-1。
此外,当从比较单元516接收了通知时,在通信终端510-1上的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1中的数据传输单元5181-1开始操作。数据传输单元5181-1从数据存储单元512-1读出待提供给通信终端510-2的数据,并且利用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到在通信终端510-2侧上的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2。在通信终端510-2侧上的推型数据交换单元518-2中的数据接收单元5182-2从接收的通信消息中取出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单元512-2。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获得了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似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地执行数据交换。其一个原因是,在通信终端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限于在通信终端之间共享的数据,并且没有不在通信终端之间共享的数据在通信终端之间被传输并接收的非必要操作。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图14示出了在前述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通信终端由诸如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处理装置配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在该示例中的通信终端90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外围单元、输入/输出单元以及现有输入/输出单元。CPU外围单元包括CPU 9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03、图形控制器904和显示设备905,它们通过主控制器互相链接。输入/输出单元包括通信接口907、硬盘驱动器908和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驱动器909,它们通过输入/输出控制器906被连接至主控制器901。现有输入/输出单元包括ROM(只读存储器)910、软盘驱动器911和输入/输出芯片912,它们连接至输入/输出控制器906。
主控制器901连接RAM 903、以高传输速率接入RAM 903的CPU 902以及图形控制器904。CPU 902基于在ROM 910和RAM 903中存储的程序操作以控制每个单元。图形控制器904获取通过CPU 902等在RAM 903内提供的帧缓冲器上产生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显示设备905上显示该图像数据。可替选地,图形控制器904可以在其中包含帧缓冲器,其存储由CPU 902等产生的图像数据等。
输入/输出控制器906将主控制器901与作为相对高速输入/输出设备的硬盘驱动器908、通信接口907和CD-ROM驱动909连接起来。硬盘驱动器908存储CPU 902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通信接口907连接至另一个通信终端900,以传输和接收程序或数据。CD-ROM驱动909从CD-ROM 992读出程序或数据,并且经由RAM 903将该程序或数据提供给硬盘驱动器908和通信接口907。
ROM 910和包括软盘驱动器911和输入/输出芯片912的相对低速输入/输出设备被连接至输入/输出控制器906。ROM 910存储通信终端900在启动时执行的引导程序、取决于通信终端900的硬件的程序等。软盘驱动器911从软盘993读出程序或数据,并且经由RAM903将程序或数据提供给硬盘驱动器908和通信接口907。输入/输出芯片912经由并行端口、串行端口、键盘端口、鼠标端口等连接软盘驱动器911或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设备。
CPU 902执行的程序被存储在诸如软盘993、CD-ROM 992和IC(集成电路)卡的记录介质上,并被提供给用户。在记录介质上存储的程序可以是压缩或非压缩的。该程序从记录介质上被安装到硬盘驱动器908上,读出到RAM 903上,并且由CPU 902执行。在每个前述实施例中,由CPU 902执行的程序导致通信终端900用作通信单元、数据存储单元、指定终端确定单元、保存列表传输单元、数据交换单元等。
上述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上。对于存储介质,除了软盘993和CD-ROM992以外,可以使用光学记录介质,诸如DVD(数字多用途盘)和PD(相变光盘);磁光记录介质,诸如MD(迷你盘)、磁带介质、诸如IC卡的半导体存储器等。此外,通过使用连接至专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的服务器系统中提供的诸如硬盘和RAM的存储介质作为记录介质,信息共享系统可以被提供为经由网络获取的程序。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虽然已经结合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做出各种其它补充和修改。例如,下文所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作为确定通信终端本身是否是指定终端的一种方法,已经通过示例解释了使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方法、通过在通信终端之间的协商执行确定的一种方法以及通过使用随机数执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然而,其它方法也可以被用作确定通信终端本身是否是指定终端的方法。例如,其中如果自身通信终端的硬件性能(CPU性能、存储器容量、通信带宽等)高于或等于阈值,则该通信终端被确定为指定终端的方法等也可以被使用。
此外,作为利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确定通信终端自身是否是指定终端的一种方法,已经通过示例说明了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中所采用的方法。然而,作为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聚集成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层级的网络拓扑结构或者连通支配集合被应用到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被采用。
本应用是基于2013年2月22日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32834并且要求其优先权益,其公开通用引用整体并入文本。
[工业用途]
本发明可应用于执行诸如在诸如车辆上的车载通信终端之间或者便携通信终端之间各种类型内容的数据共享的数据共享系统。
[附图标记列表]
100 数据共享系统
110 通信终端
111 通信单元
112 数据存储单元
113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
114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
115 数据交换单元
Claims (16)
1.一种数据共享系统,在所述数据共享系统中,在彼此能够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
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情形下,所述保存列表传输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在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信息;以及
数据交换单元,所述数据交换单元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所连接到的网络是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的情形下,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用作中继终端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所述指定终端,其中,在所述网络拓扑结构中用作所述中继终端的通信终端被限定为全部通信终端的子集,并且其中,响应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之间通过协商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为父节点而启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中继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被连接至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
通过执行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协商,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所述指定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符合Wi-Fi Direct规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密度检测单元,所述密度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通信可用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密度级别,并且
在所检测的密度级别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形下,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在所述确定中无条件地将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确定作为所述指定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系统,其中,所述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将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所述保存列表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进行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待被提供给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数据;
第一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一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请求单元,所述数据请求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做出对于被确定为待获取的所述数据的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请求而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以及
数据回复单元,所述数据回复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由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请求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第二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二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被确定为待被提供的所述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将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
7.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在该数据共享方法中,在彼此能够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将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确定为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由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所保存的数据的信息;以及
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保存列表的所述通信终端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所连接到的网络是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的情形下,所述通信终端根据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用作中继终端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所述指定终端,其中,在所述网络拓扑结构中用作所述中继终端的通信终端被限定为全部通信终端的子集,并且其中,响应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之间通过协商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为父节点而启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中继功能。
8.一种通信终端,其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另一个通信终端传输通信消息以及从另一个通信终端接收通信消息;
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情形下,所述保存列表传输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在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信息;以及
数据交换单元,所述数据交换单元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所连接到的网络是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的情形下,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用作中继终端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所述指定终端,其中,在所述网络拓扑结构中用作所述中继终端的通信终端被限定为全部通信终端的子集,并且其中,响应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之间通过协商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为父节点而启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中继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被连接至符合Wi-Fi Direct规范的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通过执行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协商,来确定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所述指定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符合Wi-Fi Direct规范。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密度检测单元,所述密度检测单元检测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通信可用区域中的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密度级别,并且
在所检测的密度级别小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形下,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在所述确定中无条件地将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确定作为所述指定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将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所述保存列表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进行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待被提供给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数据;
第一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一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请求单元,所述数据请求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做出对于被确定为待获取的所述数据的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请求而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以及
数据回复单元,所述数据回复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由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请求的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第二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二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被确定为待被提供的所述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将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
14.一种数据共享系统,在所述数据共享系统中,在彼此能够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
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情形下,所述保存列表传输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在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信息;以及
数据交换单元,所述数据交换单元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将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所述保存列表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进行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待被提供给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数据;
第一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一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请求单元,所述数据请求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做出对于被确定为待获取的所述数据的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请求而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以及
数据回复单元,所述数据回复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由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请求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第二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二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被确定为待被提供的所述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将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
15.一种通信终端,其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
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存储一条或更多条数据;
指定终端确定单元,所述指定终端确定单元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保存列表传输单元,在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情形下,所述保存列表传输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在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数据的信息;以及
数据交换单元,所述数据交换单元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所述保存列表,并且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将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所述保存列表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进行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待被提供给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数据;
第一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一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请求单元,所述数据请求单元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做出对于被确定为待获取的所述数据的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请求而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将该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以及
数据回复单元,所述数据回复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由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请求的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第二数据交换单元,所述第二数据交换单元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读出被确定为待被提供的所述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数据接收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将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数据存储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
16.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在该数据共享方法中,在彼此能够无线传输和接收通信消息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共享数据,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确定自身通信终端是否是被授权传输保存列表的指定终端;
将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确定为是所述指定终端的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保存列表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其中,所述保存列表列出关于由所述自身通信终端所保存的数据的信息;以及
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到所述保存列表的所述通信终端向作为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不匹配的所述保存列表的源的其它通信终端传输所述通信消息以及从所述其它通信终端接收所述通信消息,以便彼此共享数据,
其中,
所述通信终端将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所述保存列表与所述自身通信终端的所述保存列表进行比较,并且确定待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获取的数据以及待被提供给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的数据;
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向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做出对于被确定为待获取的所述数据的请求,接收响应于所述请求而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传输的数据,并且存储该数据,以及读出由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所请求的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
所述通信终端读出被确定为待被提供的所述数据,并且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将该数据传输至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以及存储通过利用所述通信消息从另一个所述通信终端接收的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32834 | 2013-02-22 | ||
JP2013-032834 | 2013-02-22 | ||
PCT/JP2013/007111 WO2014128807A1 (ja) | 2013-02-22 | 2013-12-04 | データ共有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7100A CN105027100A (zh) | 2015-11-04 |
CN105027100B true CN105027100B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139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3724.2A Active CN105027100B (zh) | 2013-02-22 | 2013-12-04 | 数据共享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006801A1 (zh) |
EP (1) | EP2960803B1 (zh) |
JP (1) | JP6311697B2 (zh) |
CN (1) | CN105027100B (zh) |
WO (1) | WO20141288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85158B1 (ko) * | 2014-09-01 | 2021-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데이터 제공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CN105610951B (zh) * | 2015-12-30 | 2020-06-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间数据的同步方法及电子设备 |
JP7102862B2 (ja) * | 2018-03-30 | 2022-07-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8833509A (zh) * | 2018-05-31 | 2018-11-16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09085950B (zh) * | 2018-07-30 | 2021-07-09 | 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电子白板的多屏互动方法、装置及电子白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88254A (ja) * | 2002-03-27 | 2003-10-10 | Nri & Ncc Co Ltd | 情報処理装置、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の支援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1471843A (zh) * | 2007-12-25 | 2009-07-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CN102612052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程序及无线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81575A1 (en) * | 2003-03-11 | 2004-09-16 | Visual Circuit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eer-to-peer push using broadcast query |
US8005714B2 (en) * | 2004-02-02 | 2011-08-23 | David Shaw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scount |
US8331861B2 (en) * | 2005-12-21 | 2012-12-11 | Patent Navigation, Inc. |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
US8782527B2 (en) * | 2007-06-27 | 2014-07-15 | Microsoft Corp. | Collaborative phone-based file exchange |
US7891388B2 (en) * | 2007-06-29 | 2011-02-22 | Key Knife, Inc. | Knife and knife assembly for a planer side head |
FR2941742B1 (fr) * | 2009-02-05 | 2011-08-19 | Snecma | Ensemble diffuseur-redresseur pour une turbomachine |
JP5772597B2 (ja) | 2009-12-09 | 2015-09-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
US8868500B2 (en) * | 2011-01-14 | 2014-10-21 | Apple Inc. | Data synchronization |
JP5964496B2 (ja) * | 2012-04-23 | 2016-08-03 |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ピア・ツー・ピア無線接続のグループオーナー責任を復旧するシステムと方法 |
-
2013
- 2013-12-04 CN CN201380073724.2A patent/CN105027100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04 EP EP13875896.6A patent/EP296080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04 WO PCT/JP2013/007111 patent/WO20141288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04 JP JP2015501094A patent/JP63116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2-04 US US14/769,517 patent/US2016000680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88254A (ja) * | 2002-03-27 | 2003-10-10 | Nri & Ncc Co Ltd | 情報処理装置、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の支援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1471843A (zh) * | 2007-12-25 | 2009-07-01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中继服务器以及中继通信系统 |
CN102612052A (zh) * | 2011-01-21 | 2012-07-25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程序及无线通信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4128807A1 (ja) | 2017-02-02 |
EP2960803B1 (en) | 2019-01-30 |
EP2960803A4 (en) | 2016-10-12 |
US20160006801A1 (en) | 2016-01-07 |
EP2960803A1 (en) | 2015-12-30 |
CN105027100A (zh) | 2015-11-04 |
JP6311697B2 (ja) | 2018-04-18 |
WO2014128807A1 (ja) | 2014-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27100B (zh) | 数据共享系统 | |
US20200359367A1 (en) | Us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user-device sending and receiving of positioning signal | |
US9723583B2 (en) | Masterless slot allocation | |
US10447781B2 (en) | Point-to-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 |
CN109687953B (zh) | 交易分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60028798A1 (en) | Peer Network Membership Management | |
WO2014076878A1 (ja) | データ共有システム | |
CN115243394B (zh) | 基于网络切片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0968453A (zh)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 |
JP6365531B2 (ja) |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決定方法 | |
EP2960802A1 (en) | Data sharing system | |
US10080127B2 (en) |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9905320B (zh) | 一种聚合端口的报文分配方法和装置 | |
US10715390B2 (en) | Service optimization method, transport controller, client controller, and system | |
CN110891028B (zh) | 确定负载均衡策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027774A (zh) | 用于自适应缓存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8001345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link status | |
CN115277878A (zh) | 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4168773A1 (zh) | 一种共享信道占用时间cot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999770A (zh) | 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784108A (zh) | 信道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Nazirah et al. | Cross-layer routing approach in high speed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 |
JP2017168896A (ja) | 通信装置、履歴情報管理方法及び履歴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