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5549B -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 Google Patents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95549B CN104995549B CN201480008619.5A CN201480008619A CN104995549B CN 104995549 B CN104995549 B CN 104995549B CN 201480008619 A CN201480008619 A CN 201480008619A CN 104995549 B CN104995549 B CN 1049955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ze
- eyeglass
- eyeglasses
- height
- wear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6515 pote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MECHNRXZTMCUDQ-RKHKHRCZSA-N vitamin D2 Chemical compound C1(/[C@@H]2CC[C@@H]([C@]2(CCC1)C)[C@H](C)/C=C/[C@H](C)C(C)C)=C\C=C1\C[C@@H](O)CCC1=C MECHNRXZTMCUDQ-RKHKHRCZ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8000001491 myopi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043 peripheral vi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9091 Refract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430 ametr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418 eye ro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79 myop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41 presby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733 refractive err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2143 Ocular discomfor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7 corn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07 ret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62 simple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6—Shape, location or size of the viewing zon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7—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considering wearer's parame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3—Shape of the progressive surface
- G02C7/065—Properties on the principal l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1,2)满足用于改善佩戴者的双眼视力的多个特殊条件,同时避免周边视觉的不适。所述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与远视觉场、中间视觉场和/或近视觉场的高度值相关,用于指示所述场在两个镜片之间的高度上足够不同。所述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是为两个镜片之间的平均屈光力梯度的相对差设定一个最大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副渐进式眼镜片,并涉及一种用于向佩戴者提供这种镜片对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一副眼镜片是指这样的两个镜片:当两个镜片都被安装到一个眼镜架中时,旨在被提供给同一个佩戴者。因此,这副镜片中的每个镜片均专用于根据为佩戴者双眼之一获得的眼科处方来同时矫正这只眼的屈光不正和老花眼。从而,右眼和左眼的视力均同时得到矫正。
本发明具体涉及通过适当地选择有待配对的渐进式镜片而向佩戴者提供改善的双眼视力。
背景技术
渐进式眼镜片让患有老花眼的镜片佩戴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位于佩戴者前方不同距离处的物体。出于此目的,每个渐进式眼镜片具有沿镜片的子午线变化的平均屈光力。这里,子午线对应于佩戴者在不同距离处观看所使用的主注视方向。可以使用工作视景(ergorama)来限定视距。作为一般规则,视距从远视觉注视方向的2米以上减小至近视觉注视方向的约40厘米,近视觉注视方向定向在远视觉注视方向下方。
但是出了子午线,渐进式眼镜片具有不等于子午线上的在该注视方向降低角的恒定高度值处的那些平均屈光力值和结果散光值的平均屈光力值和结果散光值。因此,每个镜片实际产生的光学屈光力在子午线以外和在分别专用于远视觉和近视觉的镜片区以外与处方不完全匹配。多年来,人们一直努力增大远视觉区域和/或近视觉区域,结合减小在这些区域和子午线以外的矫正偏差。但是,这些改进涉及单独优化每个镜片。
此外,人们已发现,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属于同一副镜片的两个镜片(每个镜片具有不同的镜片设计)来改善佩戴者的双眼视力。例如,文献FR 2 704 327提出将那副镜片中的渐进式眼镜片之一选择为具有大远视觉区,并且将该副镜片中的另一个渐进式眼镜片选择为具有大近视觉区。因此,具有大远视觉区的镜片具有缩小的近视觉区,而具有大近视觉区的镜片具有缩小的远视觉区。但是,双眼视力允许佩戴者选择他的双眼中对于每个双眼注视方向都具有更清晰视力的一只眼睛。因此,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远视觉区和最大近视觉区中的每一个区似乎对提供清晰的双眼视力都实际有效,而最小远视觉区和最小近视觉区对于提供立体视觉感知是有用的。
US 7,083,277披露了镜片对的另一个示例,其中,两个镜片在远视场宽度和近视场宽度上均不同。
然而,当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因此被选择为具有不同的设计时,仍有可能出现视觉不适。具体而言,这种不适涉及相对于镜片的子午线的周边注视方向。
从这种情况开始,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在于改善渐进式眼镜片的佩戴者的双眼视力,同时避免周边视觉的不适。
发明内容
为满足此目的或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副渐进式眼镜片,其中,每个镜片具有一个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一个共同的处方增加和在一个佩戴者对该镜片的这样的佩戴条件下的一条主线、一个拟合交叉点和针对穿过该镜片、与关于一个中央眼坐标系的一个降低角α和一个方位角β相对应的每个注视方向的一个平均屈光力。每个镜片的该主线与结果散光根据该方位角β是最小的并且针对该降低角α处于恒定值的注视方向相对应。此外,该降低角α是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的该注视方向被测量的,其中正值向下。
每个镜片进一步具有:
-一个第一高度,该第一高度被定义为该主线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增加的10%的一个注视方向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的该注视方向之间的降低角α的一个差;以及
-一个第二高度,该第二高度被定义为等于36°的该降低角α与该主线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增加的85%的一个注视方向(G)之间的一个差;
该第一高度量化了在这样的佩戴条件下镜片沿着竖直方向的水平,在此水平,平均屈光力开始增加。
该第二高度量化了近视觉区沿着竖直方向在与降低角α的36°的值相对应的注视方向上方的延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一特征,该副镜片在这两个镜片的第一高度之间的一个绝对值大于8°的差和这两个镜片的第二高度之间的一个绝对值大于5°的差之中具有至少一个差。此第一特征指示了远视觉区和近视觉区沿竖直方向的延展中的至少一个延展在两个镜片之间是不同的。因此,针对远视觉和近视觉,为佩戴者提供了针对双眼之一竖直增大的清晰视觉区。这在双眼视力上针对每个视觉区为佩戴者提供大的感知视野。
此外,对于每个镜片,针对与中央眼注视方向相对应的注视方向定义了一个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该中央眼注视方向被包括在:
*中心在与穿过所述镜片的该棱镜参考点的一个注视方向相对应的中央眼注视方向上并且包含遵守以下不等式(|α|2+|β|2)1/2≤40°的所有中央眼注视方向的一个区内,并且
*一个中央光学区外,该中央光学区包括多个中央眼方向的该主线ML_min(αmin,βmin),针对该主线,对于每个角αmin,该结果散光达到其最小值,该中央光学区由多个中央眼注视方向被界定在该主线的任一侧上,这些中央眼注视方向的方位角等于βmin±5°。
然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的相对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08。此第二特征设定与平均屈光力梯度相关的阈值条件,以便两个镜片在周边部分不具有彼此差异太大的对应设计,太大的差异会给佩戴者带来不适。具体而言,其避免了为佩戴者的双眼之一分配具有硬设计的镜片同时为佩戴者的另一只眼睛分配具有软设计的另一个镜片。
因此,本发明在于两个特征的有利组合,通过使用特别选定的渐进式镜片对,这些特征提供改善的双眼视力,同时确保周边视觉的舒适。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该中央眼坐标系表示适用于标识注视方向的任何坐标系统,该注视方向源自位于佩戴者的双眼之间的一个点并且定向为朝向佩戴者当前所看的物体。这种方向被称为中央眼注视方向,并可从该中央眼注视方向分别推导出双眼的分开的注视方向。但是,当表征这些镜片而没有单独标识这些镜片的佩戴者时,有待使用的中央眼坐标系由标准佩戴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等于64mm的分隔距离并且针对位于此标准佩戴者的双眼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中央眼来进行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一任选改进,这两个镜片的第一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可以大于12°,和/或这两个镜片的第二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可以大于10°。以此方式,佩戴者的双眼视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任选改进,这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相对差的绝对值可以小于0.025。以此方式,周边视觉的舒适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改善。
任选地,这两个镜片的第一高度之间的差和这两个镜片的第二高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可以大致彼此相等并且具有相反符号。然后,这两个镜片的第一个镜片与另一镜片相比具有增大的远视觉区,而此另一镜片与该第一镜片相比具有增大的近视觉区。此外,两个区增大的程度相似。
本发明可以有利地应用于当两个镜片之间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的绝对差小于或等于1.0屈光度时。在这些情况之外,关于每一个视觉区,可能不完全掌握作为屈光力偏差或结果散光的光学像差,从而使得如本发明所提供的两个镜片之间的设计差异能够完全出现。
类似地,本发明可以有利地应用于当两个镜片之间的处方散光值的绝对差小于或等于1.0屈光度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向标识的佩戴者提供一副渐进式眼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于两个镜片所专用于的佩戴者:
-获得双眼的处方,包括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共同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和处方增加ADD;
-获得此佩戴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值、以及该佩戴者的一个中央眼的一个位置;以及
-基于该瞳孔分隔距离和该中央眼位置,为该佩戴者定义一个中央眼坐标系;
/2/对于在由佩戴者对该镜片的标准佩戴状况下的每个镜片,确定主线、拟合交叉点、每个注视方向的平均屈光力,并且定义如上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以及该镜片的最大平均屈光力;
/3/优化该副镜片中的至少一个镜片,这样使得在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一高度之间的差被设定为绝对值大于8°的一个值和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二高度之间的差被设定为绝对值大于5°的一个值之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这样使得这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的相对差被设定为绝对值小于0.08的一个值;并且
/4/根据步骤/3/一个的优化结果制造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
便利地,可使用计算机装置来实施步骤/4/的优化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可基于与佩戴者有关的数据。这些与佩戴者相关的数据本身可以在步骤/3/之前获得,例如在执行步骤/1/的同时。
可能地,两个镜片可以根据佩戴条件下的左侧和右侧相对于彼此对称,但一种镜片设计是这些镜片中的一个镜片相对于另一个镜片竖直移位一个非零的移位长度。以此方式,为获得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实际上仅需要一种镜片设计。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书中变得明显,提供详细说明仅用于说明目的而非引起任何限制,并基于现在所列出的附图:
图1a至图1c展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镜片对有关的光学参数;
图2是用于展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图;
图3a和图3b是分别针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副镜片中的右镜片和左镜片的平均屈光力图;
图3c和图3d是分别针对图3a和图3b的右镜片和左镜片的结果散光的地图;并且
图4a至图4d分别于图3a至图3d相对应用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在这些附图的不同附图中所使用的相同符号具有相同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用于一个佩戴者的在佩戴条件下的一副镜片的透视图,并且图1c是具有与中央眼坐标系统有关的参数的镜片的平面图。
在图1a中,参考OR表示配备有镜片1的佩戴者的右眼10,并且参考OL表示配备有镜片2的同一佩戴者的左眼20。因此,两个镜片1和2由佩戴者同时佩戴以便为他提供矫正的双眼视力。
两个镜片1和2的佩戴条件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一般条件。具体地,两个镜片1和2被一起安装在眼镜架(未示出)内,从而使得每个镜片的背面都可以位于距相应眼睛的转动中心约25.5mm(毫米)的距离处。ROR和ROL分别表示眼睛10和20的转动中心。每个镜片1和2的全景角都可以是8°(度),其中,每个镜片上边缘相对于佩戴者的面部向前倾斜。每个镜片1和2的包角都可以具有大约5°的平均值,此角度对应于每个镜片绕竖直轴线的倾斜,从而使得镜片的颞边缘相对于其鼻边缘向后移位。
渐进式镜片包括已经被于2004年2月1日公布的ISO 8980-2协调标准(ISO 8990-2:2004)作成强制性的微标记。临时标记也可以应用在该镜片的表面上,指示该镜片上的控制点的位置,例如,如用于远视觉的控制点、用于近视觉的控制点、棱镜参考点PRP和拟合交叉点FC。如果没有临时标记或者已经被清除,技术人员始终可以通过使用安装图纸和永久性微标记在该镜片上定位这些控制点。的确,标准ISO 8980-2的第7.1c)项规定,制造商的名称必须永久地指示在渐进式镜片上,并且同一ISO 8980-2的第8.1项指示必须在镜片包装或附带文件上指示的附加信息。它引用了ISO 14889:2003的第6条用于详述此附加信息或在向镜片制造商请求时必须可获得的信息。此后者包括用于恢复可以被非永久地标记在镜片上的所有参考点和测量点(包括回头引用ISO 8980-2的第7.2a)至e)项的ISO 14889(第6.2f项)的拟合交叉点、棱镜参考点、远视觉控制点、近视觉注视方向)的位置的镜片对齐规则。因此,对于任何渐进式眼镜片,从此镜片的最初设计和制造时就明确地设定所有这些点,并且在之后检查此镜片时不能以不同方式进行选择。
这里在将圆形微标记连接的直线段的中点处考虑了棱镜参考点PRP。当镜片安装在眼睛前方时,对于主注视方向而言,拟合交叉点被置于眼睛的瞳孔前面或眼睛转动中心前面。该主注视方向对应于佩戴者正直视前方的情形。在所选择的眼镜架中,拟合交叉点FC因此对应于0°的降低角α及0°的方位角β。
然后,每个镜片都可以被安装在眼镜架内,从而使得每个眼睛10、20的注视方向在佩戴者大致水平地观看位于他前方且远离他的物体时穿过对应镜片1、2的拟合交叉点FC,其中,佩戴者的头部本身大致竖直。GFC表示此注视方向,它通常被称为主注视方向。此外,对于镜片1,2中的每一个镜片而言,GPRP表示穿过此镜片的棱镜参考点PRP的注视方向。
N和T分别表示每个镜片1、2的鼻侧和颞侧。鼻侧和颞侧两者在每个镜片内由子午线ML彼此分隔开。在每个镜片内,子午线ML是当佩戴者依次观看位于他前方不同距离处的物体时相应眼睛的注视方向的轨迹,如工作视景所限定的。为了通过光线跟踪来确定子午线线ML,人们可以考虑,对于每个注视方向,佩戴者观看位于工作视景所给定的和佩戴者的矢状平面所包含的距离处的物体。通常,制造商将使用相同的降低角值和相同的结果散光值,将眼镜片的子午线ML与包含对应于结果散光的最小值的注视方向的近似线ML_min或位于距离穿过分别在鼻侧和颞侧上的镜片的两个注视方向几乎相同距离处的线进行匹配。根据单眼坐标系,通常每条子午线ML或每条线ML_min包含在拟合交叉点FC上方的竖直平面中,并向拟合交叉点FC下方的鼻侧N偏离。根据中央眼坐标系,子午线ML包含在每个镜片的包含拟合交叉点FC的竖直平面中。该线ML_min被称为每个镜片的主线。
每个镜片1、2都是基于处方选择的,该处方是为佩戴者获得的并且指示适用于矫正每只眼睛的屈光不正和老花眼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L、处方散光值CYLVL和处方增加ADD。平均屈光力是通过对处方散光值的半值与处方球面值进行求和获得的:SPH_MVL=SPHVL+CYLVL/2。对于本发明,双眼10和20的处方增加ADD相等。然后,通过对处方增加ADD与为同一只眼睛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L进行求和获得每只眼睛的近视觉的平均屈光力:SPH_MVP=SPH_MVL+ADD。对于每个镜片,针对在远视觉控制点VL与镜片前表面相交的注视方向产生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L。例如,该远视觉控制点VL可以被定位为使得相应注视方向是在共同竖直平面内的注视方向GFC上方8°。
同样地,分别地对于每个镜片1,2,针对降低角是正的(也就是说在拟合交叉点FC下方)的注视方向产生所计算的近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P。对于在此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近视觉注视方向GVP被定义在子午线ML上,其中平均屈光力相对于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已达到处方增加ADD的100%。通常,对于常规渐进式镜片,处方增加的85%在距离拟合交叉点FC 22°与26°(并且一般在拟合交叉点FC下方24°)之间达到,而处方增加的100%在距离拟合交叉点FC 34°与38°(并且一般在拟合交叉点FC下方36°)之间被达到。GVP与前表面的交点被称为近视觉点VP且并不一定如镜片制造商所指示的那样匹配近视觉控制点。
穿过镜片1、2中的一个镜片的任何注视方向G分别源自相应眼睛10或20的转动中心ROR或ROL。使用降低角值αm和方位角值βm来对它进行标识。
实际上,刚刚所定义的降低角αm和方位角βm分别与每个镜片相关,但并不适合于描述双眼视力和评估双眼视力表现。因此,将使用共同角系统来替代如上所定义的与每个眼睛的单眼视力相关的角αm和βm,该共同角系统针对双眼视力定义在一起操作时双眼各自的注视方向。图1b示出了此类适合于双眼视力的系统的定义,如从WO 2011/061267中已知的。
双眼的转动中心ROL和ROR如之前所表示,并且以CE表示的中央眼被定义在连接ROL和ROR的直线段上。可以若干交替的方式来确定转动中心ROL和ROR两者之间的中央眼CE的位置。它可以在ROL和ROR之间的中间位置,或取决于佩戴者而沿该线段移位。具体地,眼科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用于从对佩戴者执行的测量中确定中央眼CE的位置的方法。此类方法可以基于对右眼10和左眼20之间的优势的测量。可以以此方式为佩戴者确定包括在-1和+1之间的优势比率。然后,当所测得的优势比率值等于-1时,将中央眼CE与右眼转动中心ROR相叠加,并且当所测得的优势比率等于+1时,则将中央眼CE与左眼转动中心ROL相叠加。然后,对于所测得的优势比率值在-1和+1中间,中央眼CE与所测得的值成比例地从ROR向ROL移动。
当佩戴者观看包含在其视觉环境中的物点OP时,中央眼注视方向GCE将中央眼CE连接至该物点OP。此中央眼注视方向GCE自身使用如之前所定义的但是中央眼CE用作角顶点的降低角α和方位角β来进行识别。然后,针对双眼定义降低角值和方位角值,分别为与当佩戴者透过镜片1和2观看物点OP时双眼各自的注视方向相对应的右眼10的αR和βR以及左眼20的αL和βL。因此,用于双眼视力的眼睛10和20的各自注视方向由与中央眼注视方向有关的α和β的值定义。根据中央眼坐标系统,相对于拟合交叉点FC被定向向下的注视方向具有降低角α正值,而相对于拟合交叉点FC或子午线ML被定向朝着根据佩戴者的视点的右侧的注视方向具有方位角β负值。对于注视方向GFC,角α和β均为零。
每个镜片1、2均是用于老花眼矫正的渐进式。然后,它产生平均屈光力PPOα,β和镜片散光ASTα,β,这两者根据透过镜片的注视方向G不断变化。因此,对于每个镜片1、2,PPOα,β和ASTα,β的值作为α和β的角值的两个函数而变化。对于穿过一个镜片的任何注视方向,此镜片的结果散光ASRα,β是针对此注视方向的镜片的实际散光值ASTα,β与针对同一镜片的处方散光之间的差。它通常还被称为不想要的散光。
对于镜片1和2中的每个镜片独立地,以G1和G2表示的两个注视方向被定义在主线ML_min上。注视方向G1对应于增加了处方增加的10%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注视方向G2对应于增加了处方增加的85%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因此,注视方向G2出现在注视方向G1下方。α1和α2表示中央眼坐标系统中注视方向G1和G2的降低角各自的值。
参照图1c,以下定义了两个高度对:
第一高度:针对右镜片1表示为V_OR_VL,并且针对左镜片2表示为V_OL_VL,并且针对相关镜片等于α1;以及
第二高度:针对右镜片1表示为V_OR_VP,并且针对左镜片2表示为V_OL_VP,并且针对相关镜片等于36°-α2。
然后,计算以下高度差,用于量化两个镜片1和2之间的差异:
第一高度差:Δ_V_VL=V_OR_VL-V_OL_VL
第二高度差:Δ_V_VP=V_OR_VP-V_OL_VP
图2展示了本发明的简单实施例,其中,镜片1和2之一的前表面上的渐进式镜片相对于另一镜片沿竖直方向被移位。在移位之前,两个镜片可以具有相同设计。图2是指示沿两个镜片1和2的子午线ML的平均球面值的图,作为沿着这些镜片的前表面上的子午线ML的长度坐标(以毫米计)的函数。沿着子午线ML的长度坐标的零值在棱镜参考点(PRP)处。拟合交叉点FC被定位在棱镜参考点(PRP)上方+4mm处,并且该长度坐标的正值与拟合交叉点上方相关。两个镜片之间的设计位移是3mm,对应于约6°的降低角α位移。为便于理解,两个镜片的各自渐变曲线在图2的同一图上被叠加,其中沿竖直方向在这些镜片之间平移3毫米的长度。该图零点对应于在每个镜片装配到眼镜架中时对每个镜片是有效的拟合交叉点位置,以产生3毫米的设计位移。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此第一实施例,Δ_V_VL=-6°并且Δ_V_VP=+6°。在该图中,符号10%和85%分别指示每条曲线中与镜片1和2的与该曲线有关的注视方向G1和G2相对应的点。
显而易见地,可以获得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的发明实施例,其中实施该副镜片中的一个镜片相对于另一镜片的任何竖直设计平移长度值。为了实施本发明,竖直平移长度足够用于产生两个镜片各自的注视方向G2之间高于5°的角位移。竖直平移长度还足够用于产生两个镜片各自的注视方向G1之间的高于8°的角位移,然后本发明中涉及到的两个高度标准同时得到满足。
在以图3a至图3d的图为特征的本发明的另一例示实施例中,对于右镜片1和左镜片2两者,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均为0.0屈光度。对于镜片1和2两者,处方增加ADD均为2.0屈光度。根据图3a和图3b的地图,注视方向G1和G2各自的降低角值α1和α2为:
针对右镜片1:α1=0.3°和α2=20.4°
针对左镜片2:α1=10.3°和α2=28.7°
因此,针对右镜片1:
V_OR_VL=0.3°
V_OR_VP=15.6°
以及针对左镜片2:
V_OL_VL=10.3°
V_OL_VP=7.3°
因此,高度差为:
第一高度差:Δ_V_VL=-10.0°
第二高度差:Δ_V_VP=8.3°
对于镜片1和2中的每个镜片分别地,针对每个镜片1、2定义一个通道作为根据中央眼坐标系与线ML_min隔开小于5°的方位角的所有注视方向的集合β。图3a至图3d中以虚线指示了通道的侧边界,该通道本身用CH表示。
还针对穿过独立于另一镜片的任何镜片1和2的每个注视方向G计算平均屈光力梯度。它是二维矢量模数,其中,第一分量等于平均屈光力的α导数(即,相对于降低角α的PPOα,β的导数),并且第二分量等于平均屈光力PPOα,β的β导数。针对同一注视方向G计算两个导数用以获得与这个注视方向有关的平均屈光力梯度。
然后,针对在相应通道CH外面但与注视方向GPRP的角距离小于40°的镜片1和2中的每个镜片确定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在图3a至图3d的地图中,用CC表示的圆对应于所有注视方向,这所有注视方向与注视方向GPRP隔开恰好40°角距离。因此,针对在圆CC内但在通道CH外面的镜片1和2中的每个镜片评估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对于右镜片1,它可以被表示为Max_Grad_PPOα,β_OR,并且对于左镜片2,被表示为Max_Grad_PPOα,β_OL。
对于镜片1并且根据图3a,针对α=40°和β=24°产生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Max_Grad_PPOα,β_OR为0.986屈光度/°
对于镜片2并且根据图3b,针对α=34°和β=24°产生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Max_Grad_PPOα,β_OL为0.965屈光度/°。
因此,两个镜片1和2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的相对差,即Ratio_Grad=(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为0.011,因此其绝对值小于0.08。
在以图4a至图4d的地图为特征的本发明的又另一示例示实施例中,对于右镜片1和左镜片2两者,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再次是0.0屈光度,并且共同的处方增加ADD再次是2.0屈光度。根据图4a和图4b的地图,注视方向G1和G2各自的降低角值α1和α2为:
针对右镜片1:α1=6.9和α2=31.1°
针对左镜片2:α1=1.0°和α2=22.3°
因此,针对右镜片1:
V_OR_VL=6.9°
V_OR_VP=4.9°
以及针对左镜片2:
V_OL_VL=1.0°
V_OL_VP=13.7°
因此,高度差为:
第一高度差:Δ_V_VL=5.9°
第二高度差:Δ_V_VP=-8.8°
此外,对于此后者实施例,两个镜片1和2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的相对差,即Ratio_Grad=(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绝对值为0.035。
可通过关于镜片1和2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的高度差和相对差中的至少一个差来优化两个镜片中的至少一个镜片从而设计根据本发明的一副渐进式眼镜片。此类优化可以通过实施计算机装置以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方式来执行。具体地,至少一个优值函数可以用于量化一个设计参数的实际值与这个参数的目标值之间的每个偏差的组合。为了实施本发明,两个镜片之间的第一和/或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各自被处理为一个设计参数用于该优化步骤。
此外,该优化步骤可以考虑到附加数据,如与佩戴者相关的数据。
在第一设计方法实施方式中,该优化步骤可包括以下子步骤:
-获得与该佩戴者相关的至少一项数据;
-基于和该佩戴者相关的此数据确定该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获得一方面两个镜片之间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一个调制参数与另一方面所述主眼或该优势比率的值之间的关系;并且
-使用用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该调制参数执行该优化。
与佩戴者相关的数据是指与佩戴者有关的任何数据或其组合,如与佩戴者的至少一只眼睛有关的数据、与对佩戴者所实施的验光测量关联的数据或与佩戴者的生活方式、姿势或偏手性相关的数据。
在这种第一实施方式中,与眼睛相关的数据是指以下数据之一或它们中的若干项数据的组合:
-处方数据,如处方光学屈光力、具有模数和轴线取向的处方散光、还被称为平均球面且等于处方光学屈光力与处方散光的一半相加的平均屈光力、具有值和取向的处方棱镜等;
-与眼睛的高阶像差有关的数据;
-与眼睛的生物计量学有关的数据,如眼睛转动中心的位置、角膜、瞳孔、或瞳孔直径;
-与双眼的双眼行为有关并允许标识双眼之一作为主眼的双眼数据:双眼中的哪只眼睛是优势眼、视力好的那只眼睛、敏锐度最好的那只眼睛、优选眼睛、高阶像差量最高或最低的眼睛、对模糊和/或对比度更敏感的眼睛等。
例如在D克莱因(D Cline)、霍夫施泰特尔(HW Hofstetter)、JR格里芬(JRGriffin)的第4版视觉科学词典(Dictionary of visual science)中定义了“眼优势”。“视觉敏锐度”是指视觉的敏锐性或清晰性,这进而取决于眼睛内的视网膜焦点的锐度以及大脑的解释能力的灵敏度。“模糊灵敏度”表示由眼睛前方引入的散焦所产生的敏锐度损失。“对比度灵敏度”是指检测对比度的能力,并可通过测量可检测的最低对比度水平来确定。
当使用与眼睛相关联的数据时,可确定该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当使用处方数据时,主眼可以是双眼中具有最低平均屈光力绝对值最低的那只眼睛。
当使用双眼数据时,主眼可以是优势眼睛或对模糊更为灵敏或具有更好敏锐度的那只眼睛。
然后,具有最大第一高度值的镜片(即对应于在V_OR_VL和V_OL_VL之中的最大值的镜片)可以被分配给主眼。
调制参数可以是用于优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优值函数中有关高度差的权重参数。替代地,它可以是设计目标的分布参数。
优化步骤本身可以是由计算机实施的。但是它还涉及从具有彼此不同但与处方增加相对应的设计的毛坯当中选择用于每只眼睛的半成品毛坯。然后,每个所选择的毛坯的与配备有所希望的设计的面相对的那个面被机加工以便为所关注的眼睛产生处方光学屈光力和散光。
当使用与验光测量有关的数据时,可以确定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与佩戴者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数据是指与佩戴者的职业和爱好有关的数据。虽然不同的佩戴者通常具有不同的镜片使用要求,但有些要求与佩戴者的职业和业余活动相关。不同职业和业余活动可以包括不同范围的适应性需求,这是由于例如活动的工作距离要求的变化及与活动相关联的视觉目标的性质和相对运动。因此,在选择适当的镜片设计时,不同的活动方式保证不同的考虑。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如在验光师、商店等所进行的面谈和调查。
当使用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时,可以确定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具体地,当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被分割时,佩戴者的一只眼睛可被确定为主眼。如果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涉及连续判据,则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和与佩戴者相关的其他数据(特别是与姿势或偏手性相关的数据)有利地组合使用。
与佩戴者的姿势相关的数据是指与在确定的环境条件(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定向)下执行任务(阅读、写字、观看计算机屏幕等)的佩戴者的身体部分(头部、躯干等)的位置和取向有关的数据。从个人所采用的姿势可以了解到根据注视方向(工作视景)观看的物体的距离。
当使用与姿势相关的数据时,可以确定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特别地,当与姿势相关的数据被分割时,例如如果看到物体在佩戴者的矢状平面的左侧或右侧,则佩戴者的一只眼睛可以被确定为主眼。如果与姿势相关的数据与连续判据相关,例如从物体到矢状面的距离,则可以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当与姿势相关的数据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组合使用时,例如如果佩戴者主要执行近视觉任务并且如果他的姿势为使得以近视觉看到的物体主要在他的矢状平面的右侧上,则右眼镜片的设计中在近视觉方面可以具有左眼镜片的高度更大的高度。
与佩戴者的偏手性相关的数据是指与佩戴者的手动偏侧性或偏侧性相关关的数据。当执行某些近视觉任务时,惯用右手的人与惯用左手的人的行为区别很大。通常考虑在一张纸上的书写的用于确定偏侧性。因此,人员的偏侧性可以由用于在一张纸上书写的手来定义,或更为准确地,通过询问关于在日常任务中所使用的手的问题来计算偏手性得分。爱丁堡偏手性调查是确定偏手性得分的此类方式的示例(奥德菲尔德.R.C.(1971),“偏手性的评估和分析:爱丁堡调查(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handedness:TheEdinburgh Inventory)”,神经心理学,第9卷,第97-113页)。
当使用与偏手性相关的数据时,可以确定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
当与偏手性相关的数据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数据组合使用时,例如如果佩戴者主要执行近视觉任务和如果他是惯用右手的人,则右眼镜片的设计在近视觉方面可以具有比左眼镜片的高度更大的高度。
在第二设计方法实施方式中,该优化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获得分别用于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的目标设计;
-基于和该佩戴者相关的数据确定该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获得一方面两个镜片之间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一个调制参数与另一方面所述主眼或该优势比率的值之间的关系;
-使用用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该调制参数修改这些目标设计;并且
-使用这些修改后的目标设计来执行该优化。
第一和第二设计方法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优化程序本身过程中调制参数的使用,而它用于确定第二实施方式的优化目标。
Claims (8)
1.一副渐进式眼镜片(1,2),其中,
每个镜片具有一个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L)、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一个共同的处方下加光(ADD),以及在一个佩戴者对佩戴该镜片的条件下的一条主线(ML_min)、一个拟合交叉点(FC)和针对穿过该镜片、与关于一个中央眼坐标系的一个降低角α和一个方位角β相对应的每一个注视方向(G)的一个平均屈光力(PPOα,β),
针对这些镜片的一个佩戴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等于64mm的间隔距离并且针对位于连接双眼转动中心的直线段上的中间位置处的一个中央眼定义所述中央眼坐标系,
每个镜片(1,2)的该主线(ML_min)与结果散光根据该方位角βL,βR是最小的并且针对该降低角αL,αR处于恒定值的注视方向(G)相对应,并且
该降低角αL,αR是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FC)的该注视方向(GFC)被测量的,其中正值向下,
每个镜片(1,2)进一步具有:
-一个第一高度(V_OR_VL,V_OL_VL),该第一高度被定义为该主线(ML_min)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PPOα,β)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下加光的10%(SPH_MVL+10%*ADD)的一个注视方向(G)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FC)的该注视方向(GFC)之间的一个降低角αL,αR的差;以及
-一个第二高度(V_OR_VP,V_OL_VP),该第二高度被定义为36°与该主线(ML_min)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PPOα,β)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下加光的85%(SPH_MVL+85%*ADD)的一个注视方向(G)之间的降低角αL,αR的差,
并且其中,该副镜片具有在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一高度之间的一个绝对值大于8°的差(Δ_V_VL)和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二高度之间的一个绝对值大于5°的差(Δ_V_VP)之中的至少一个差,
并且,对于每个镜片(1,2),一个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是针对与一个中央眼注视方向相对应的多个注视方向(G)而定义的,该中央眼注视方向被包括在:
*中心在与穿过所述镜片的棱镜参考点(PRP)的一个注视方向(GPRP)相对应的中央眼注视方向上并且包含遵守以下不等式(|αL|2+|βL|2)1/2≤40°或(|αR|2+|βR|2)1/2≤40°的所有中央眼注视方向(G)的一个区内,并且
*一个中央光学区外,所述中央光学区包括多个中央眼方向的主线(ML_min(αmin,βmin)),针对该主线,对于每个降低角αLmin,αRmin,该结果散光达到其最小值,该中央光学区由多个中央眼注视方向被界定在该主线的任一侧上,这些中央眼注视方向的方位角等于βLmin,βRmin±5°,
并且这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Ratio_Grad)的相对差的绝对值小于0.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副渐进式眼镜片,其中,该副镜片具有在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一高度之间的绝对值大于12°的差(Δ_V_VL)和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二高度之间的绝对值大于10°的差(Δ_V_VP)之中的至少一个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副渐进式眼镜片,其中,这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Ratio_Grad)的相对差的绝对值小于0.02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副渐进式眼镜片,其中,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一高度之间的该差(Δ_V_VL)和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二高度之间的该差(Δ_V_VP)的绝对值大致彼此相等并且具有相反符号。
5.一种用于向标识的佩戴者提供一副渐进式眼镜片(1,2)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于两个镜片的该佩戴者:
-获得双眼的处方,包括这两个镜片(1,2)中的每个镜片的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SPH_MVL)和处方下加光(ADD),所述处方下加光对于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而言是共同的;
-获得该佩戴者的两个瞳孔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值、以及该佩戴者的一个中央眼的一个位置;并且
-基于该瞳孔间隔距离和该中央眼位置,为该佩戴者定义一个中央眼坐标系;
/2/对于在由该佩戴者对镜片的标准佩戴条件下的每个镜片(1,2):
-确定一条主线(ML_min)、一个拟合交叉点(FC)和一个平均屈光力(PPOα,β)以及针对穿过该镜片、与关于一个中央眼坐标系的一个降低角αL,αR和一个方位角βL,βR相对应的每一个注视方向(G)的一个平均屈光力(PPOα,β),
每个镜片(1,2)的该主线(ML_min)与结果散光根据该方位角β是最小的并且针对该降低角αL,αR处于恒定值的注视方向(G)相对应,并且
该降低角αL,αR是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FC)的该注视方向(GFC)被测量的,其中正值向下;
-定义一个第一高度(V_OR_VL,V_OL_VL)作为该主线(ML_min)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PPOα,β)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下加光的10%(SPH_MVL+10%*ADD)的一个注视方向(G)与穿过该拟合交叉点(FC)的该注视方向(GFC)之间的一个降低角αL,αR的差;
-定义一个第二高度(V_OR_VP,V_OL_VP)作为36°与该主线(ML_min)上的其中该平均屈光力(PPOα,β)等于该处方远视觉平均屈光力加上该处方下加光的85%(SPH_MVL+85%*ADD)的一个注视方向(G)之间的降低角αL,αR的差;
-针对与一个中央眼注视方向相对应的注视方向(G)定义一个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Max_Grad_PPOα,β_OR,Max_Grad_PPOα,β_OL),该中央眼注视方向被包括在:
*中心在与穿过所述镜片的棱镜参考点(PRP)的一个注视方向(GPRP)相对应的中央眼注视方向上并且包含遵守以下不等式(|αL|2+|βL|2)1/2≤40°或(|αR|2+|βR|2)1/2≤40°的所有中央眼注视方向(G)的一个区内,并且
*一个中央光学区外,所述中央光学区包括多个中央眼方向的一条主线ML_min(αmin,βmin),针对该主线,对于每个降低角αLmin,αRmin,该结果散光达到其最小值,该中央光学区由多个中央眼注视方向被界定在该主线的任一侧上,这些中央眼注视方向的方位角等于βLmin,βRmin±5°;
/3/优化该副镜片中的至少一个镜片(1,2),这样使得在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一高度之间的差(Δ_V_VL)被设定为绝对值大于8°的一个值和这两个镜片的这些第二高度之间的差(Δ_V_VP)被设定为绝对值大于5°的一个值之中的至少一个,
并且这样使得这两个镜片之间的最大平均屈光力梯度(Ratio_Grad)的相对差被设定为绝对值小于0.08的一个值;并且
/4/根据步骤/3/的一个优化结果制造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镜片(1,2)根据佩戴条件下的左侧和右侧相对于彼此对称,但一种镜片设计是这些镜片中的一个镜片相对于另一个镜片竖直移位一个非零的移位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包括:
-获得与该佩戴者相关的至少一项数据;
-基于与该佩戴者相关的所述数据,确定该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确定双眼的一个优势比率的值;
-获得一方面两个镜片(1,2)之间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的差中的至少一个差的一个调制参数与另一方面所述主眼或该优势比率的值之间的关系;以及
-使用用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该调制参数执行该优化。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包括:
-获得分别针对该副镜片中的两个镜片的目标设计;
-基于和该佩戴者相关的数据确定该佩戴者的双眼之一作为主眼或确定双眼的优势比率的值;
-获得一方面两个镜片(1,2)之间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一个调制参数与另一方面所述主眼或该优势比率的值之间的关系;
-使用用于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的这些差中的该至少一个差的该调制参数修改这些目标设计;并且
-使用这些修改后的目标设计来执行该优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3305188 | 2013-02-20 | ||
EP13305188.8 | 2013-02-20 | ||
PCT/EP2014/052697 WO2014128035A1 (en) | 2013-02-20 | 2014-02-12 | Pair of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95549A CN104995549A (zh) | 2015-10-21 |
CN104995549B true CN104995549B (zh) | 2017-07-11 |
Family
ID=4775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8619.5A Active CN104995549B (zh) | 2013-02-20 | 2014-02-12 |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91447B2 (zh) |
EP (1) | EP2959339B1 (zh) |
JP (1) | JP6377080B2 (zh) |
CN (1) | CN104995549B (zh) |
BR (1) | BR112015019458B1 (zh) |
WO (1) | WO20141280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25617A1 (en) * | 2009-11-18 | 2011-05-25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nocular performance of a pair of spectacle lenses |
TWI588560B (zh) | 2012-04-05 | 2017-06-21 | 布萊恩荷登視覺協會 | 用於屈光不正之鏡片、裝置、方法及系統 |
US9201250B2 (en) | 2012-10-17 | 2015-12-01 | 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 Lenses,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fractive error |
SG11201502115RA (en) | 2012-10-17 | 2015-05-28 | Holden Brien Vision Inst | Lenses,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fractive error |
EP3306379A4 (en) * | 2015-05-26 | 2019-02-06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METHOD FOR DESIGNING PROGRESSIVE REFRACTIVE POWER LENS AND LENS ASSEMBLY |
EP3362841B1 (en) * | 2015-10-15 | 2024-06-12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ophthalmic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 for a farsighted and presbyopic wearer |
US10782541B2 (en) * | 2015-11-23 | 2020-09-22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lens shape and spectacle lens |
EP3534203B1 (en) * | 2016-10-31 | 2021-03-03 | Nikon-Essilor Co., Ltd. | Progressive power lens pair, method for designing progressive power lens pai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gressive power lens pair |
WO2018220737A1 (ja) * | 2017-05-31 | 2018-12-06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眼鏡レンズ、眼鏡レンズの製造装置、設計方法及び設計プログラム |
EP3685387A4 (en) | 2017-09-18 | 2021-06-16 | Indizen Optical Technologies Of America, LLC | EYEGLASSES DESIGN WITH VISUAL SHARPNESS PROFILE |
US11048100B2 (en) | 2018-04-20 | 2021-06-29 | Optikam Tech,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ophthalmic measurements for progressive lenses that accurately account for body stature and posture |
EP3899652A1 (en) * | 2018-12-21 | 2021-10-27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A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 |
EP3683618A1 (en) * | 2019-01-21 | 2020-07-22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nstrating an optical disorder |
US20220304569A1 (en) * | 2019-06-06 | 2022-09-29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Method and instrument for providing at least one eye of a subject with a first refraction correction and with a second refraction correction to b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61267A1 (en) * | 2009-11-18 | 2011-05-26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nocular performance of a pair of spectacle lenses |
EP2490065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2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arget optical functions |
EP2224276B1 (en) * | 2007-12-04 | 2017-05-31 | Hoy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pair of progressive refractive power l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04327B1 (fr) | 1993-04-23 | 1995-06-23 | Essilor Int | Paire de lentilles ophtalmiques multifocales progressives. |
DE10140656A1 (de) | 2001-08-24 | 2003-03-13 | Rodenstock Optik G | Verfahren zum Entwerfen und Optimieren eines individuellen Brillenglases |
DE10258332A1 (de) | 2002-12-12 | 2004-07-08 | Rodenstock Gmbh | Brillenglaspaar |
US20110194068A1 (en) * | 2009-12-10 | 2011-08-11 | Pixeloptics, Inc. | V-Shape Progressive Lens Design |
JP2011203705A (ja) * | 2010-03-01 | 2011-10-13 | Seiko Epson Corp | 眼鏡レンズ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
JP5725646B2 (ja) * | 2010-03-10 | 2015-05-27 | ホーヤ レンズ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累進屈折力レンズ設計システム、およ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US9028063B2 (en) * | 2011-08-26 | 2015-05-12 |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 Translating presbyopic contact lens pair |
CN104428708B (zh) * | 2012-07-09 | 2016-09-07 | Hoya株式会社 | 眼镜用镜片及其设计方法、眼镜用镜片的制造方法 |
-
2014
- 2014-02-12 WO PCT/EP2014/052697 patent/WO201412803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12 US US14/763,609 patent/US989144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2-12 EP EP14703872.3A patent/EP29593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12 BR BR112015019458-3A patent/BR112015019458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2-12 CN CN201480008619.5A patent/CN10499554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12 JP JP2015558399A patent/JP637708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224276B1 (en) * | 2007-12-04 | 2017-05-31 | Hoy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pair of progressive refractive power lens |
WO2011061267A1 (en) * | 2009-11-18 | 2011-05-26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nocular performance of a pair of spectacle lenses |
EP2490065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2 |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arget optical func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5019458B1 (pt) | 2022-01-25 |
JP2016513282A (ja) | 2016-05-12 |
US9891447B2 (en) | 2018-02-13 |
BR112015019458A2 (pt) | 2021-05-25 |
EP2959339A1 (en) | 2015-12-30 |
WO2014128035A1 (en) | 2014-08-28 |
CN104995549A (zh) | 2015-10-21 |
US20150355480A1 (en) | 2015-12-10 |
EP2959339B1 (en) | 2017-06-28 |
JP6377080B2 (ja) | 2018-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95549B (zh) |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 |
CN105122118B (zh) |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 |
US9477098B2 (en) | Ophthalmic lens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earer's handedness | |
US1020351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gmented reality | |
CN104995548B (zh) | 一副渐进式眼镜片 | |
KR101167174B1 (ko) | 한 쌍의 누진 안과용 렌즈의 결정방법 | |
JP6275709B2 (ja) | 眼用レンズ供給システムと関連方法 | |
CN213182237U (zh) | 一种个性化的周边近视性离焦眼镜片 | |
CN102483527B (zh) | 根据模糊认知感制造定制的眼镜片 | |
EP2867721B1 (en) | A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a pair of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es | |
KR20100091254A (ko) | 누진안과용렌즈 | |
CN106461968A (zh) | 计算被安排成用于输出补充图像的渐进式多焦点眼科镜片的光学系统的方法 | |
US8333471B2 (en) | Series of progressive ophthalmic lenses | |
CN107850791B (zh) | 用于确定光学镜片的光焦度的方法 | |
JP2013076933A (ja) | 累進屈折力レンズ及び累進屈折力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3 Address after: France Sharon - basil Patentee after: Essilor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France Sarah. Patentee before: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enerale D'Optiq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