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546A - 包括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6546A CN104956546A CN201380067946.3A CN201380067946A CN104956546A CN 104956546 A CN104956546 A CN 104956546A CN 201380067946 A CN201380067946 A CN 201380067946A CN 104956546 A CN104956546 A CN 1049565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tact
- lead frame
- electrical
- contact
- electr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IHQKEDIOMGYHEB-UHFFFAOYSA-M sodium dimethylarsinate Chemical class [Na+].C[As](C)([O-])=O IHQKEDIOMGYHEB-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99 S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6—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 H01R13/6587—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for mounting on PCB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多个引线框组件,每个引线框组件都具有引线框壳体以及由引线框壳体承载的多个触头。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该未分派电触头包括电阻器。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746,984的权益,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就好像在本文阐述其全部内容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的来说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配置为减少相邻信号触头之间的串扰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利用导电触头或电触头来在电子设备之间提供信号连接。在一些应用中,电连接器提供例如印刷电路板的一个或多个基板之间的可连接接口。这种电连接器可以包括安装到第一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以及安装到第二基板上的互补的插头连接器。典型地,插座连接器中的第一多个电插座触头适于与插头连接器中的对应的多个电插头触头配合。例如,电插座触头能够接纳电插头触头从而在电插座触头与电插头触头之间建立电连接。
电触头通常包括多个信号触头S和接地触头G。通常,信号触头如此紧密间隔而使得在相邻信号触头之间发生不期望的干扰或“串扰”。当由于混合的电场而使得可称为入侵信号触头的一个信号触头在可称为受害信号触头的相邻信号触头中引起电干扰时,发生串扰,从而损害信号完整性。随着电子设备微型化和高速度,高信号完整性电子通信变得更加盛行,串扰的减少变成连接器设计上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配置为传输电信号。该电连接器可以包括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以及由连接器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电触头可以按沿着行方向延伸的多个行以及沿着与行方向基本垂直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列进行布置。所述多个电触头可以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承载配合端的第一部分、承载安装端的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应的电容器。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面的概述以及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下面的详述。为了图示说明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目的,在附图中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图示的精确的布置和机构。在附图中:
图1A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显示出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安装到相应的印刷电路板且彼此配合从而使得印刷电路板彼此电通信;
图1B是图1A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立体图,显示出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对准以便彼此配合;
图1C是图1A所示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A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部分构造的引线框组件的侧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显示为完全构造的引线框组件的侧视图;
图2C是图1A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引线框组件的侧视图;
图3A是第一电连接器的配合接口的示意图,显示出第一电连接器工作期间的电场;以及
图3B是图2A所示的配合接口的图,图示出受害信号对(victim signalpair)、至少一个入侵信号对(aggressor signal pair)以及一对未分派电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A-C,电连接器系统20包括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构造为彼此配合从而使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彼此电通信。第一电连接器22构造为安装到第一互补电部件,第一互补电部件能够构造为第一基板24,第一基板24能够限定印刷电路板。类似地,第二电连接器26构造为安装到第二互补电部件,第二互补电部件能够构造为第二基板28,第二基板28能够限定印刷电路板。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安装到相应的第一互补电部件和第二电部件且彼此配合时,第一互补电部件和第二电部件被设置成彼此电通信。
第一电连接器22包括介电或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30。壳体30还可以由诸如导电或电绝缘有损耗材料的频率吸收体制成。连接器壳体30限定了顶端32和相反的底端34、前端36和相反的后端38以及相反的侧部40。相反的前端36和后端38沿着纵向L间隔开。前端36沿向前的方向与后端38间隔开,后端38沿向后的方向与前端36间隔开。相反的侧部40沿着关于纵向L基本上垂直的侧向A间隔开,顶端32和底端34沿着关于侧向A和纵向L基本垂直的横向T间隔开。顶端32沿着向上的方向与底端34间隔开,底端34沿向下的方向与顶端32间隔开。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如图所示,横向T竖直地定向,纵向L和侧向A水平地定向,但是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连接器22的定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改变。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构造为沿着配合方向M彼此配合,配合方向M能够沿着纵向L延伸。
第一电连接器22包括导电的且由连接器壳体30支撑的多个电触头46。电触头46限定配合端48,其构造为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彼此配合时与第二电连接器26的电触头中的互补的电触头配合且因此设置成电通信。电触头46进一步限定了安装端50,安装端50构造为设置成与诸如第一基板24的第一互补电部件电通信。安装端50可以是压配合引线、表面安装引线或诸如焊球的可熔元件,其构造为与诸如第一基板24的互补的电部件电连接,互补的电部件可以构造为背板、中间板、子卡等。
连接器壳体30限定了配合接口42和安装接口44,配合接口42构造为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彼此配合时接合第二电连接器26的配合接口,安装接口44构造为当第一电连接器22安装到第一基板24时可操作地接合第一基板24。电触头46的配合端48可以靠近配合接口42布置,电触头46的安装端50可以靠近安装接口44布置。配合接口42可构造为接纳第二电连接器26的配合接口,或者可以构造为由第二电连接器26的配合接口接纳。配合接口42构造为使得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彼此配合时电触头46的配合端48被设置成与第二电连接器26的电触头中的互补的电触头电通信。配合接口44构造为可操作地接合第一基板24,使得当第一电连接器22安装到第一基板24时电触头的安装端50被设置成与第一基板24电通信。
如图所示,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是直角电连接器,从而配合接口42和安装接口44彼此大致垂直地定向。此外,电触头46的配合端48和电触头46的安装端50彼此大致垂直地定向。因此,电触头46可称为直角电触头。根据一个实施例,配合接口42能够靠近前端36布置,安装接口44能够靠近底端34布置。因此,配合接口42能够大致沿着沿侧向A和横向T延伸的平面延伸。安装接口44能够大致沿着包括纵向L和侧向A的平面延伸。可替代地,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连接器22能够构造为竖直的连接器,从而配合接口42和安装接口44彼此大致平行地定向。例如,配合接口42可以如上所述地靠近前端36布置,安装接口44可以靠近后端38布置。因此,安装接口能够大致沿着沿侧向A和横向T延伸的平面的延伸。类似地,电触头46能够构造为竖直电触头,从而配合端48相对于安装端50大致平行地定向。
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电连接器22包括多个引线框组件56,它们由连接器壳体30支撑且沿着侧向延伸的行方向39布置。壳体30可以具有与引线框组件56相邻的分离的竖直肋件,或者可以没有肋件。还参考图2A-2C,每个引线框组件56可以包括可以为介电或电绝缘材料的引线框壳体58。引线框壳体58还可以由诸如导电或电绝缘损耗材料的频率吸收体制成。每个引线框组件56还可以包括多个电触头46中的由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支撑的选择电触头。根据一个实施例,引线框组件56可以是嵌件成型的引线框组件(IMLA),从而相应的电触头46被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包覆成型(overmold)。可替代地,电触头46可以订合(stitch)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到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
每个引线框组件56的电触头46可以沿着沿横向T延伸的相应的列53布置在配合接口42处。列53可以沿着行方向39彼此间隔开。因此,相邻的引线框组件56的电触头46布置在相邻的平行列53中。每个引线框组件56的引线框壳体58限定沿行方向39间隔开的侧向相对的第一外表面55和第二外表面57。因此,第一个引线框组件56的引线框壳体58的第一外表面55朝向与所述第一个引线框组件56相邻的第二个引线框组件56的引线框壳体58的第二外表面57。第一个引导框架组件56可以包括在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参见图2B)或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参见图2C)中,并且第二个引线框组件56可以包括在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多个引线框组件56b中的另一个中,如下文更加详细说明的。
多个引线框组件56可以包括例如至少一个第一引线框组件,诸如图2B所示的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以及诸如如图2C所示的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的至少一个第二引线框组件。因此,一个或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可以布置成形成第一电连接器22的至少部分。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可以沿着行方向39交替地布置。因此,每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可以布置在一对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之间或者相邻的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之间。同样,每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可以布置在一对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之间或者相邻的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之间。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相邻的”可以指彼此靠近的触头(或行或列)。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一电触头布置,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不同于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触头布置的第二电触头布置。可选地,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可以限定相同布置的电触头。
每个电触头46可以限定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的宽边45以及连接在宽边之间的第一和第二边缘47。边缘47限定较小的长度,每个宽边45限定比边缘47的长度大的长度,使得电触头46限定矩形截面。例如,宽边45和边缘47的长度能够沿着包括横向T和侧向A的平面限定于配合端48。因此,宽边45能够在配合端48处沿着横向T延伸,边缘47能够在配合端48处沿着侧向A延伸。电触头46的配合端48能够构造为接纳第二互补电连接器26的电触头的配合端的插座。可选地,配合端48构造为由第二互补电连接器24的电触头接纳的插头。
电触头46可以包括:多个信号触头S,其构造为在第一基板22与第二电连接器26之间传送和传输数据信号;以及多个接地触头G,其能够定位成与信号触头S中选择的一个或选择的多个相邻。诸如空气或塑料的任何适合的介电材料可用来将一个引线框组件56的电触头46与相邻的一个引线框组件56的电触头46隔离。至少一对或多对相邻信号触头S能够限定差分信号对49,或者信号触头S可以根据需要为单端的。根据一个实施例,差分信号对49被边缘耦合,即,既定差分对49的每个信号触头S的边缘47在引线框组件56中的每一个中彼此面对。因此,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沿着列53布置的多个差分信号对49。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列53边缘对边缘定位的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49,但是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根据需要而包括沿着既定列的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诸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的差分信号对。
根据另一实施例,差分信号对49可以是宽边耦合的,即,既定差分对49的每个电触头46的宽边45沿着列53朝向彼此。因此,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沿着既定列53布置的多个宽边耦合的差分信号对49。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列53宽边对宽边定位的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49,但是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根据需要而包括沿着既定列的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诸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的差分信号对。再可选地,应当理解的是差分信号对49能够可替代地为宽边耦合,使得相邻的引线框组件56的信号触头S的沿行方向39的宽边朝向彼此且限定差分信号对。
如上所述,电触头46可以包括多个信号触头S和多个接地触头G。此外,如上所述,多个引线框组件5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诸如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诸如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多个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a可以沿着行方向交替地布置,使得一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限定其中一个侧部40的最外一个引线框组件,一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限定其中另一个侧部40的最外一个引线框组件。多个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a和56b可以根据需要交替地布置。第一和第二多个引线框组件56a和56b中的每一个可以如上所述构造,但是能够以不同的触头布置来支撑电触头46。例如,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能够限定第一触头布置,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每一个能够限定不同于第一触头布置的第二触头布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能够在如下电触头46处限定信号触头S,即,该电触头的配合端48为相应的引线框组件56的所有电触头中的最上方配合端48且该电触头的安装端50为相应的引线框组件56的所有电触头46中的最后方安装端50。第一多个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布置的电触头46能够从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的顶部朝向配合接口42处的相应引线框壳体58的底部沿着向下的方向限定重复的S-S-G图案。此外,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a中的每一个能够在如下电触头46处限定接地触头G,即,该电触头的配合端48为相应的引线框组件56的所有电触头中的最上方配合端48且该电触头的安装端50为相应的引线框组件56的所有电触头46中的最后方安装端50。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每一个的第二布置的电触头46能够从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的顶部朝向配合接口42处的相应引线框壳体58的底部沿着向下的方向限定重复的G-S-S图案。
因此,第一触头布置和第二触头布置能够限定不同图案的信号触头S和接地触头G。可选地,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a-b能够限定相同图案的信号触头S和接地触头G。应进一步理解的是,配合接口42能够限定开放引脚场,使得多个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中的每一个的电触头46未被分派。因此,接地触头G可以可选地设置为可以具有不同于(例如,小于)信号触头S的数据传输速度的数据传输速度的信号触头。因此,此处提到触头G仅是为了示例说明的目的,应当理解的是触头G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接地触头,或者可以可选地在操作期间提供信号触头。此外,一个或多个信号触头S,以及因此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引线框组件的一对或多对相邻的信号触头S,可以为配置为承载信号传输而不旨在承载信号传输的未分派电触头U。类似地,一个或多个信号触头S,以及因此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引线框组件的一对或多对相邻的信号触头S,可以为配置为承载信号传输而不旨在承载信号传输的未分派电触头U。因此,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a和56b中的每一个的一些电触头46能够称为非接地电触头,因为非接地电触头能够构造为未分派电触头U或信号触头S。此外,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含具有不同于第一和第二触头图案中的每一个的第三触头图案的多个第三引线框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未分派U触头的位置可以位于各种位置上。例如,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连接器22的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可以包括沿着所需的列方向53的任何触头图案的电触头布置。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一个或多个选择引线框组件可以不具有未分派电触头U,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相邻另一个引线框组件可以包括未分派电触头U。另外,差分信号对49可以定位成沿着行方向39或列方向53邻近一个或多个未分派电触头U。例如,差分信号对49可以沿行方向39和列方向53中的一个或两个与第一对未分派电触头U和第二对未分派电触头U相邻。
如图2A所示,触头G可以是接地触头。在实施例中,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地触头G可以沿着纵向从引线框壳体58向前延伸从而终止于相对于相应的引线框组件56的信号触头S向前的位置处。可能希望这样,使得在信号触头S与第二电连接器26的互补信号触头S相接触之前,一个或多个接地触头G与第二电连接器26的互补接地触头G相接触,从而使得在信号触头配合之前引线框组件56(以及第一电连接器22,引线框组件56可以为第一电连接器22的一部分)接地。此外,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彼此不配合时,在从第二电连接器26的互补接地触头G移除一个或多个接地触头G之前,从第二电连接器26的互补信号触头S移除信号触头S。
参考图2A-2B,图示说明了用于构造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中的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选择未分派电触头U的示例的第一引线框组件56a'的制造步骤。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是能够承载信号传输而不旨在承载任何这样的传输的电触头46。换言之,未分派电触头U不用于信号传输,因此可称为未使用触头。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可以选择未分派电触头U,从而减少在第一电连接器22工作期间信号触头S处的插入损耗尖峰。根据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以及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在配合接口42与安装接口44之间延伸,并且可以包括配合端48,而不是安装端50。根据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以及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在配合接口42与安装接口44之间延伸并且可以包括安装端50,而不是配合端48。根据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以及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在配合接口42与安装接口44之间延伸并且可以包括配合端48和安装端50两者。根据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以及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在配合接口42与安装接口44之间延伸并且可以既不包括安装端50,又不包括配合端48。
一旦一个或多个电触头46被识别为未分派电触头U,至少一个间隙100,例如多个间隙100,可以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所识别的电触头46中沿其相应长度的任意位置上。例如,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电触头46能够限定相应的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以及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延伸的第三部分。当对应的引线框组件56由连接器壳体30支撑时,第一部分104能够靠近配合接口48布置。当对应的引线框组件56由连接器壳体30支撑时,第二部分106能够靠近安装接口50布置,并且第三部分能够布置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因此,在实施例中配合部48能够从第一部分104延伸,安装部50能够从第二部分106延伸,从而电触头56包括相应的配合端和安装端。第一部分104可以沿着纵向L定向,第二部分106能够沿着横向T定向,第三部分能够沿着纵向L和横向T定向。应当理解的是,电触头能够可选地弯曲或者限定任何适当的形状。因此,可以说第一部分104能够在具有比第二部分106(其纵向方向分量可以为零)或第三部分的纵向方向分量大的纵向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106能够在具有比第一部分104(其横向方向分量可以为零)或者第三部分的横向方向分量大的横向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第三部分能够在具有比第一部分104的横向方向分量(其可以具有为零的横向方向分量)大的横向方向分量以及具有比第二部分104的纵向方向分量(其可以具有为零的纵向方向分量)大的纵向方向分量的方向上延伸。可选地,电触头46能够构造为竖直电触头,从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每一个沿着纵向L定向。电触头46能够限定布置在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和第三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中的一个或多个间隙100。
例如,第一间隙100a、第二间隙100a'和第三间隙100a”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沿着未分派电触头46a的长度分别形成在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和第三部分处的未分派电触头46a中。每个间隙100可以具有长度102并且可以将电触头46分成沿着相应的电触头46的长度位于间隙100的相对侧的至少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例如,第一间隙100a可以具有第一长度102a并且可以将相应的电触头46分成第一部分104a和第二部分106a。仍参考图2A,至少一个间隙100,诸如间隙100b,可以按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在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信号触头S中,诸如电触头46b中。因此,相应的第一部分104b和第二部分106b可以位于间隙100b的相对侧。
间隙100可以根据需要按各种方式来形成。例如,可以通过蚀掉或切割电触头46的部分来形成间隙。在电触头46通过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包覆成型或者以其他方式由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支撑之前或之后,可以形成间隙100。可选地,间隙100可以通过在由引线框壳体58支撑电触头46之前开始的过程来形成,并且可以在电触头46由引线框壳体58支撑之后完成。
如图2B和图2C所示,至少一个电触头46可以包括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相应的至少一个间隙100中的电路元件108。例如,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电信号触头S可以包含在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间隙100中的电路元件108,电路元件108连接在电信号触头S的对应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电路元件108可以跨间隙100连接至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中的每一个。类似地,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包含在相应的一个或多个间隙100中的电路元件108,该电路元件108连接在未分派电触头U的对应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电路元件108可以跨间隙100连接至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中的每一个。因此,电路元件108可以具有比相应的间隙100的长度长的长度。
接地触头G可以包括配合端48、安装端50以及从配合端48连续地延伸到安装端50的中间部分122。换言之,每个接地触头G的中间部分122能够不中断地(例如,没有间隙100或电路元件108)从相应的配合端48连续地延伸到相应的安装端50。因此,可以说,每个接地触头的中间部分122具有从配合端48到安装端50恒定的导电率。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引线框组件56,包括多个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多个第二引线框组件56b,能够限定开口112,开口112沿着侧向A延伸穿过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使得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向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间隙100开口。电路元件108还可以通过开口112附接到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所附接的电路元件108可以随后存在于开口112中。开口112可以提供通往一个或多个电触头46的通路。例如,如图2A所示,开口112可以提供通往多个电触头46的通路。
在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引线框壳体58可以包括多个开口112,其中单个开口112沿着行方向与一个或多个单个的电触头46的宽边45对准。单个的开口112还可以沿着行方向与单个的电触头46的第一或第二边缘47中的一个对准。例如,单个的开口112可以与单一触头46、两个触头46或多个触头46对准。在实施例中,开口112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形成在引线框壳体58中。可选地,开口112可以通过例如蚀刻、切割或钻除引线框壳体58的部分而形成在引线框壳体58中。开口112能够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电触头46的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和第三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对准。
每个电路元件108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为任何适合的电路元件,例如,电阻器、电容器或电感器。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信号触头S以及一个或多个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间隙100,电路元件108插入每个间隙100中。因此,一个或多个电信号触头S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电信号触头S的长度彼此串联地电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路元件108。类似地,一个或多个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未分派电触头U的长度彼此串联地电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路元件108。
如图2B所示,至少一个或多个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包括电路元件108,诸如电阻器,其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相应的至少一个或多个间隙100中。因此,电阻器可以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的位置处,例如在第三部分处与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中的每一个电耦合。可选地,电阻器可以布置在第一部分104或第二部分106处。电触头56可以为未分派电触头U,标识为电触头124。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电阻器108a和第二电阻器108d可以插入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未分派电触头U(标识为电触头46a和46d)的对应的间隙100a和100d中。第一电阻器108a可以与第一未分派电触头U的第一部分104a和第二部分106a电耦合,第二电阻器108d可以与第二未分派电触头U的第一部分104d和第二部分106d电耦合。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电阻器可以具有近似50欧姆的电阻,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任何适合的可选电阻。通过将电阻器插入对应的间隙100中,相关联的电触头46可以不再适合于信号传输。
继续参考图2B,电路元件108,诸如电容器,可以插入信号触头S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间隙100中。在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108b和第二电容器108c可以分别插入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信号触头S(标识为电触头46b和46c)的间隙100b和100c中。电触头46b和46c可以结合以限定差分信号对49,或者可以是单端信号触头。第一电容器108b可以与第一电信号触头46b的第一部分104b和第二部分106b电耦合。第二电容器108c可以与第二电信号触头46c的第一部分104c和第二部分106c电耦合。
因此,第一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S(其能够限定差分信号对),以及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其可以根据需要为未分派电触头U、另一电信号触头S或接地触头G)。一对电信号触头S的至少一个或两个电信号触头S包括承载配合端的第一部分104、承载配合端的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之间的电容器。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还包括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如图2C所示,第一电阻器108e可以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第一未分派电触头U的间隙100e中,第一未分派电触头U标识为电触头46e。第二电阻器108e可以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第二未分派电触头U的第二间隙100e中,第二未分派电触头U标识为电触头46f。第一电阻器108e可以与第一电触头46e的第一部分104e和第二部分106e电耦合。类似地,电阻器108f可以与第二电触头46f的第一部分104f和第二部分106f电耦合。
继续参考图2C,第一电容器108g可以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标识为电触头46g的相应的第一电信号触头S的相应的间隙100g中。类似地,第二电容器108g可以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布置在标识为电触头46h的相应的第二电信号触头S的相应的间隙100g中。第一电触头46g和第二电触头46h可以结合以限定差分信号对49,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为单端信号触头。第一电容器108g可以与第一电触头46g的第一部分104g和第二部分106g电耦合。类似地,第二电容器108h可以与第二电触头46h的第一部分104h和第二部分106h电耦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应的信号触头对114的一个或多个、多达两个信号触头可以包括承载配合端48的第一部分104、承载安装端50的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的诸如电容器的相应的电路元件108。信号触头对114可以限定差分信号对49。差分信号对49可以沿着列方向53边缘耦合或者宽边耦合。例如,标识为电触头46g和46h的电信号触头可以包括差分信号对49。电触头46g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4g、第二部分106g以及分别电连接到第一部分104g和第二部分106g中的每一个的电容器。类似地,电触头46h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4h、第二部分106h以及分别电连接到第一部分104h和第二部分106h中的每一个的电容器。
参考图3A,第一电连接器22'的配合接口48可以包括如上所述沿着行方向39以交替的顺序布置的相应的第一引导框架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如图3A所示,电连接器22可以包括布置到沿列方向53延伸的多个列以及沿垂直于列方向53的行方向39延伸的多个行中的多个电触头46。列方向53可以在横向T上,行方向可以在侧向A上。电触头46可以包括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S,标识为114。电触头46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地触头G,标识为116。电触头4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U,标识为118。例如关于列方向53相邻的成对的信号触头114能够限定差分信号对,或者信号触头S可以根据需要为单端的。
如上文参考图2A-2C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差分信号对114的一个或两个信号触头S可以包括承载配合端48的第一部分104、承载安装端50的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的相应的电路元件108。
此外,电连接器22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未分派电触头118还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的例如为电阻器的电路元件108。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可以包含未分派的一个或多个电触头118。例如,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可以包括沿着列方向53彼此相邻的一对电触头118,并且可以分别限定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6以及电耦合在相应的第一部分104与第二部分106之间的可限定为电阻器的相应的电路元件108。
电连接器22的一个或多个、多达全部的接地触头116可以包括配合端48、安装端50以及从配合端48连续地延伸到安装端50的中间部分122。换言之,中间部分122(参见图2B)可以无中断地(例如,没有间隙100或电路元件108)从配合端48连续地延伸到安装端50。因此,可以说接地触头116以及因此中间部分122具有从配合端48到安装端50基本上恒定的导电率。
现在参考图3B,图3A所示的示意图图示出从电连接器的多个入侵差分信号对到受害差分信号对的串扰。来自电触头46的六个入侵差分对S1、S4、S5、S7和S8(也已知为进攻对)中的每一个的串扰会影响电触头信号V的“受害”差分对。来自入侵对的组合串扰可以通过例如将来自每对的峰值串扰的绝对值求和来确定,这假设每对同时均等地处于最高水平。因此,应当理解的是,这是最坏情况下的方案,而且实际上,能够获得更佳的结果。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对V被视为受害对,但是对V还将串扰传递给对S1、S4、S5、S7和S8中的每一个上。因此,对V是受害对和入侵对。类似地,信号触头S的每个差分对49可以被视为入侵对和受害对。此外,每个未分派电触头U可被视为受害方,每对未分派电触头U可被视为受害对。
再次参考图3A,示出了在信号触头S、接地触头G和未分派电触头U的触头矩阵中基于有源列的差分信号对的相邻信号对的电压的示例的轮廓图(包含轮廓线80)。还可以发现,多种因素会影响相邻信号触头之间的串扰水平。下面详细说明此多种因素,但是可预期的是可能有其他因素。另外,虽然优选的是考虑所有这些因素,但是应当理解每个因素可以单独地针对特定应用充分限制串扰。在确定用于特定连接器设计的适合的触头布置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中的任意或全部:
已经发现,与在相邻的触头被宽边耦合的情况下(即,在一个触头的宽边与相邻触头的宽边相邻的情况下)或者在一个触头的边缘与相邻触头的宽边相邻的情况下相比,在相邻触头被边缘耦合的情况下(即,在一个触头的边缘与相邻触头的边缘相邻的情况下)发生较少的串扰。差分信号对的电信号触头的相对边缘之间的距离越小,差分信号对的电场朝向相邻对延伸得越少,因此电连接器22偏离原I形状的理论模型的整体高宽比越多。边缘耦合的信号触头还允许在相邻的连接器之间有较小的间隙长度,因此利于在高触头密度连接器中实现所期望的阻抗级,而无需太小而不能充分执行功能的触头。例如,已经发现,在触头被边缘耦合的情况下,大约0.3-0.4mm的间隙足以提供大约100欧姆的阻抗,而在相同触头被宽边耦合的情况下需要大约1mm的间隙来达到相同的阻抗。边缘耦合还利于改变触头宽度以及因此改变间隙长度,因为触头延伸穿过介电区域、触头区域等;
还发现,通过改变“纵横比”,即列节距(即,相邻列之间的距离)与既定列中相邻触头之间的间隙之比,能够有效地减少串扰。
此外,使相邻列的电信号触头相对于彼此例如沿着横向T交错,也能够降低串扰水平。也即,在第一列中的信号触头沿着横向相对于相邻列中的相邻信号触头偏移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限制串扰。偏移量可以为例如全行节距(即,相邻行之间的距离),半行节距或者使得对于特定连接器设计具有可接受的低水平串扰的任意其他距离。已经发现,期望的偏移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例如列节距、行节距、端子形状以及端子周围的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期望的偏移可以在沿着连续区的任意位置上,而不限于行节距的整分数(例如,全行节距或半行节距)。
未分派电触头U如上所述可以包含电阻器,能够降低共振频率下的不期望的插入损耗尖峰。不受理论约束,认为一个或多个未分派电触头U中的每个都能消散能量,否则这些能量将被返回,从而加剧共振。因此,未分派电触头U的添加减小了差分信号对(诸如入侵对和受害对)之间的共振效应的量级。未分派电触头U还能够减少共振串扰。未分派电触头U还能够降低转换尖峰。因此,未分派电触头能够降低共振的品质因数Q,从而改善插入损耗和串扰性能。
例如,应当理解的是,未分派电触头U能够降低例如第一电连接器22中的差分信号对之间的共振的量级。未分派电触头U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器、一个或多个电容器、一个或多个电感器、或其组合,如上所述。电连接器12还可以选择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的信号触头S,如上所述。例如,电连接器12可以包括引线框组件56,该引线框组件56具有多个电触头46,多个电触头46由相应的引线框壳体58支撑且沿着列方向53布置,因此沿着列方向53彼此间隔开。引线框组件56的多个电触头46可以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以及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可以包括将一对电信号触头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间隙,第一部分承载配合端,第二部分承载安装端。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间隙中的电容器,该电容器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耦合。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将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分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布置在第二间隙中的电阻器,该电阻器电耦合在相应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降低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共振频率的尖峰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或教导包括连接器壳体以及诸如第一引线框组件56a和第二引线框组件56b的多个引线框组件的电连接器的使用,多个引线框组件由连接器壳体30支撑且沿着行方向彼此间隔开。每个引线框组件56包括引线框壳体58以及由引线框壳体58支撑的多个电触头46。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教导识别多个电触头46中的未分派电触头U的步骤以及分离识别出的未分派电触头U的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的步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教导将电阻器设置成与第一部分104和第二部分106中的每一个电通信。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教导在与沿着行方向延伸穿过引线框壳体的开口112对准的位置处分离所标识出的未分派电触头U的步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电连接器出售给第三方或者从第三方购买电连接器。
另外,能够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共振频率的尖峰的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教导将信号触头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将电容器设置成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电通信的步骤。
再次参考图1A-B,第二电连接器26包括介电的连接器壳体31以及由连接器壳体31支撑的多个电触头33。电触头可以包括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第二电连接器26限定配合接口61,配合接口61构造为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配合时与第一电连接器22的配合接口42配合。第二电连接器进一步限定了被构造为可操作地接合第二基板28的安装接口63。如图所示,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是竖直的电连接器,从而配合接口61和安装接口63彼此基本平行地定向,并且电触头33可以是竖直的电触头。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电连接器26能够可选地为直角连接器,从而配合接口61和安装接口63彼此基本垂直地定向,电触头33为直角电触头。
电触头33可以在附接到连接器壳体31、订合到连接器壳体31或以其他方式由连接器壳体31支撑之前嵌件成型到连接器壳体31中。可选地,电触头33可以按如上文结合第一电连接器22所描述的方式布置在相应的引线框组件中。电触头33限定了沿着配合接口61延伸的相应的配合端65以及沿着安装接口63延伸的安装端67。每个电触头33都限定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相对的宽边69以及连接在宽边69之间的第一和第二边缘71。边缘71限定比宽边69小的长度,使得电触头33限定矩形截面。安装端67可以是压配合引线、表面安装引线或诸如焊球的可熔元件,其构造为与诸如第二基板28的互补的电部件电连接,互补的电部件可以构造为背板、中间板、子卡等。
至少一对或多对相邻的电触头33可以构造为差分信号对73,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为单端的。根据一个实施例,差分信号对73被边缘耦合,即,既定的差分信号对73的每个电触头33的边缘71沿着在横向T上延伸的共同列75朝向彼此。因此,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列75布置的多个差分信号对73。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73,这些差分信号对能够沿着相应的共同列75边缘对边缘地定位。
根据另一实施例,差分信号对73可以被宽边耦合,即,既定的差分信号对73的每个电触头33的宽边69沿着在横向T上延伸的共同列75朝向彼此。因此,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包括沿着相应的列75布置的多个差分信号对73。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根据需要包括任意数量的差分信号对73,这些差分信号对能够沿着相应的共同列75边缘对边缘地定位。
因为电触头33的配合端65被构造为插头,插头被构造为当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配合时由第一互补电连接器22的电触头的配合端48接纳,所以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称为插塞或插头连接器。可选地,第二电连接器26可以设置为插座连接器,由此配合端65被构造为接纳待与第二电连接器26配合的互补的电连接器的插头。
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无屏蔽、高速电连接器,即,在相邻引线框组件56的电触头46之间不具有金属串扰板的连接器。可选地,第一电连接器22和第二电连接器26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包括金属或者可选构造的导电屏蔽件,该导电屏蔽件包括接地安装端以及接地配合端,替代接地触头G,如在美国专利8,366,485中所描述的,该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就好像在本文阐述其全部内容一样。应当理解的是,按照如上文结合第一电连接器22所描述的方式,根据需要,第二电连接器26的电触头3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隙100以及对应的电路元件108。
结合图示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呈现,本发明因此不意在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特征能够应用于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意在涵盖包含在例如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阐明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型例和可选布置。
Claims (23)
1.一种配置为发送电信号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以及
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所述电触头以沿着行方向延伸的多个行和沿着与所述行方向基本垂直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列进行布置,
其中,1)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2)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包括承载配合端的第一部分、承载安装端的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容器,以及3)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由连接器壳体支撑的多个引线框组件,所述多个引线框组件中的每一个引线框组件都包括电绝缘的引线框壳体,以及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选择电触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对电信号触头和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由相同的一个引线框壳体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对电信号触头和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由不同的引线框壳体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选择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沿着所述列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引线框组件沿着所述行方向彼此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引线框组件限定了沿着所述行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的电阻器对准地延伸穿过相应的引线框壳体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电信号触头限定差分信号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电信号触头被沿着所述列方向边缘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触头包括至少一个接地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包括配合端、安装端和从所述配合端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安装端的中间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中间部分具有从所述配合端到所述安装端基本恒定的导电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包括第二对相邻电触头,所述第二对相邻电触头均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应的电阻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对相邻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未被分派。
13.一种配置为发送电信号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以及
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所述电触头以沿着行方向延伸的多个行和沿着与所述行方向基本垂直的列方向延伸的多个列进行布置,
其中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多个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电耦合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14.一种引线框组件,包括:
电绝缘的引线框壳体;以及
由所述引线框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以列布置且沿着列方向彼此间隔开,
其中1)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2)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每个电信号触头包括承载配合端的第一部分、承载安装端的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相应的电容器,以及3)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15.一种引线框组件,包括:
电绝缘的引线框壳体;以及
由所述引线框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以列布置且沿着列方向彼此间隔开,
其中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多个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电耦合在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电阻器。
16.一种降低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尖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电绝缘的引线框壳体,电绝缘的壳体包括由所述引线框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每个电触头以列布置且沿着列方向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至少一对电信号触头和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
在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中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将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触头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承载配合端,所述第二部分承载安装端;
将电容器插入所述第一间隙中,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耦合;
在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中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将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
将电阻器插入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电阻器电耦合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限定如下间隙的步骤,所述间隙沿着与所述列方向垂直的行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的电阻器对准地延伸穿过所述引线框壳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对电信号触头中的电信号触头限定差分信号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触头包括至少一个接地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包括配合端、安装端以及从所述配合端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安装端的中间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选择电触头未被分派。
21.一种降低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尖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电绝缘的引线框壳体支撑且沿着列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电触头之中识别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
在所述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中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将所述至少一个未分派电触头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
将电阻器插入所述间隙,从而将所述电阻器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电耦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电触头包括至少一个接地触头,所述接地触头包括配合端、安装端以及从所述配合端连续地延伸到所述安装端的中间部分。
23.一种降低电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尖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向第三方提供或教导电连接器的使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壳体以及由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撑且沿着行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引线框组件,每个引线框组件包括引线框壳体以及由所述引线框壳体支撑的多个电触头;
教导识别所述多个电触头中的未分派电触头的步骤;
教导将识别出的未分派电触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的步骤;
教导使电阻器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都电通信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电连接器出售给第三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46984P | 2012-12-28 | 2012-12-28 | |
US61/746,984 | 2012-12-28 | ||
PCT/US2013/078274 WO2014106171A1 (en) | 2012-12-28 | 2013-12-30 |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electrical circuit element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6546A true CN104956546A (zh) | 2015-09-30 |
CN104956546B CN104956546B (zh) | 2018-11-16 |
Family
ID=51017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7946.3A Active CN104956546B (zh) | 2012-12-28 | 2013-12-30 | 包括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83895B2 (zh) |
EP (1) | EP2939312A4 (zh) |
CN (1) | CN104956546B (zh) |
WO (1) | WO20141061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38519A2 (en) * | 2011-04-04 | 2012-10-11 | Fci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4466492B (zh) * | 2013-09-17 | 2016-11-16 | 通普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通信连接器及其端子框架 |
TWI706606B (zh) * | 2014-12-01 | 2020-10-01 | 新加坡商安姆芬諾爾富加宜(亞洲)私人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之整理器 |
US10649442B2 (en) * | 2016-04-25 | 2020-05-12 | The Boeing Company | Methods of operating an automated machine for inserting wires into grommet cavity locations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1152726B2 (en) * | 2017-06-06 | 2021-10-19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device and connector system |
US11018457B2 (en) * | 2018-03-27 | 2021-05-25 |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sertion loss control window in a contact module |
US10506737B1 (en) * | 2018-12-17 | 2019-12-1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Airflow fairings for circuit card assemblies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582844B (zh) * | 2019-09-29 | 2024-11-22 | 庆虹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3184A (zh) * | 2004-06-23 | 2007-11-14 | 安费诺公司 | 包含无源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
US8062073B1 (en) * | 2010-09-02 | 2011-11-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US20110318945A1 (en) * | 2010-06-28 | 2011-12-29 | Jan De Geest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plates |
US20120184141A1 (en) * | 2010-10-22 | 2012-07-19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ontact set arrangement for right angle ja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04332A (en) | 1986-12-24 | 1989-02-14 | Amp Incorporated | Filtered electr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US5702258A (en) | 1996-03-28 | 1997-12-30 | Teradyne,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from wafers |
US6994569B2 (en) | 2001-11-14 | 2006-02-07 | Fci America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contacts that may be selectively designated as either signal or ground contacts |
JP2005032529A (ja) | 2003-07-10 | 2005-02-03 | Jst Mfg Co Ltd |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
WO2008157815A1 (en) * | 2007-06-20 | 2008-12-24 | Molex Incorporated | Short length compliant pin, particularly suitable with backplane connectors |
US7666009B2 (en) * | 2008-02-08 | 2010-02-23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Shared hole orthogonal footprints |
CN201285845Y (zh) * | 2008-08-05 | 2009-08-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8366485B2 (en) | 2009-03-19 | 2013-02-05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ibbed ground plate |
US20110159473A1 (en) * | 2009-12-31 | 2011-06-30 | Crighton Alan D | Array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offset electrical connectors |
US8771016B2 (en) * | 2010-02-24 | 2014-07-08 | Amphenol Corporation | High bandwidth connector |
US8062070B2 (en) | 2010-03-15 | 2011-11-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mpensation circuit component |
US20110287663A1 (en) * | 2010-05-21 | 2011-11-24 | Gailus Mark W |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orporating circuit elements |
DE102010041451B4 (de) | 2010-09-27 | 2021-06-02 |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 Kontaktgehäuse für elektrische Kontakteinrichtungen,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sowie konfektionierte elektrische Leitung |
-
2013
- 2013-12-30 CN CN201380067946.3A patent/CN104956546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30 US US14/143,928 patent/US958389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30 WO PCT/US2013/078274 patent/WO201410617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30 EP EP13867774.5A patent/EP293931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3184A (zh) * | 2004-06-23 | 2007-11-14 | 安费诺公司 | 包含无源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
US20110318945A1 (en) * | 2010-06-28 | 2011-12-29 | Jan De Geest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plates |
US8062073B1 (en) * | 2010-09-02 | 2011-11-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US20120184141A1 (en) * | 2010-10-22 | 2012-07-19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ontact set arrangement for right angle jac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39312A1 (en) | 2015-11-04 |
WO2014106171A1 (en) | 2014-07-03 |
US20140187089A1 (en) | 2014-07-03 |
US9583895B2 (en) | 2017-02-28 |
CN104956546B (zh) | 2018-11-16 |
EP2939312A4 (en) | 2016-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8431B (zh) | 具有接地板和接地结合杆的电连接器 | |
CN104956546A (zh) | 包括电路元件的电连接器 | |
US1046882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ly commoned grounds | |
JP4638430B2 (ja) | 信号または接地接点のいずれかとして選択的に指定することができる接点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2725919B (zh) | 具有阻抗调节肋的电连接器 | |
US7837504B2 (en) | Impedance mating interfa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US7431616B2 (en) | Orthogonal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102782955B (zh) | 具有电绝缘壳体以及共用接地触头的电连接器 | |
US6652318B1 (en) | Cross-talk canceling technique for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101395768B (zh) | 宽边到边缘耦合的连接器系统 | |
US8851926B2 (en) | Low-cross-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80214029A1 (en) | Shieldless, High-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CN102782956A (zh) | 具有导电壳体的电连接器 | |
US20060245137A1 (en) | Backplane connect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Amphenol fujiayi (Asia) Pt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before: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