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5308B - 防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防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85308B CN104885308B CN201380068281.8A CN201380068281A CN104885308B CN 104885308 B CN104885308 B CN 104885308B CN 201380068281 A CN201380068281 A CN 201380068281A CN 104885308 B CN104885308 B CN 1048853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housing body
- teat
- guard section
- r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密封环(80)嵌接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而抵止于抵止部。当护罩部(62)外嵌于壳体主体(11)时,密封环(80)的外周肋(84)弹性地紧贴于护罩部(62)的内表面。密封环(80)在隔着外周肋(84)的前后两侧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各自的环部(86、87)。其中,后侧的环部(87)比前侧的环部(86)在前后方向上设定得长。第一壳体(10)具有突部(23),在该突部(23)与壳体主体(11)之间沿径向夹入后侧的环部(87)。当护罩部(62)外嵌于壳体主体(11)时,在突部(23)覆盖有护罩部(62)的开口缘部(6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防水连接器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阴阳一对壳体。其中,阴壳体具有内筒部和将内筒部的周围包围的外筒部。在内筒部的外表面嵌接有环状的密封构件。另一方面,阳壳体具有能够从前方外嵌于内筒部的筒状的护罩部。而且,在密封构件沿前后方向周向设置有多条肋,在两壳体嵌合时,各肋弹性地紧贴于护罩部的内表面,得到两壳体间的密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93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例如,由于模具成形上的理由等情况,密封构件的后端部成为从最后尾的肋向后方细长地延伸的形态。另一方面,在两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护罩部的开口缘部与各肋进行滑动接触,由此向护罩部的行进方向的错动力作用于密封构件,因此如上述那样为密封构件的后端部较长地延伸的形态时,密封构件的后端部沿着位于密封构件的后方的纵壁进行卷曲或压曲,可能无法得到规定的密封性。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防止壳体间的密封性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具备:第二壳体,具有筒状的护罩部;第一壳体,具有供所述护罩部从前方外嵌的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具有沿径向的抵止部;及密封环,嵌接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后端抵止于所述抵止部,进而,在前后方向的中途部位周向设置有肋,该肋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弹性地紧贴于所述护罩部的内表面,所述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在隔着所述肋的前后两侧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的环部和后侧的环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突部,在该突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后侧的环部,且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该突部由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覆盖。
发明效果
当护罩部外嵌于壳体主体时,密封环沿护罩部的行进方向被拉拽,后侧的环部沿着抵止部可能发生卷曲或压曲。
然而,根据本发明,在第一壳体的突部与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密封环的后侧的环部,因此能避免伴随着护罩部的行进而后侧的环部卷曲或压曲的事态。而且,当护罩部外嵌于壳体主体时,由于突部由护罩部的开口缘部覆盖,因此例如在高压清洗时,后侧的环部不会直接被水覆盖,能防止后侧的环部因高压水而变形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壳体间的密封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是装配有密封环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一、第二壳体正确嵌合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5是在装配有密封环的第一壳体中的与防脱部对应的位置处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装配有密封环的第一壳体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7是装配有密封环的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图9是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如以下所示。
所述后侧的环部与所述前侧的环部相比在前后方向上设定得较长。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后侧的环部卷曲或压曲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因此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大。
所述突部的内表面配置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相对的位置,在所述后侧的环部形成从外侧抵接而能够限制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卷起的限制面。后侧的环部与突部的限制面抵接,由此能可靠地防止后侧的环部的卷起。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将所述壳体主体的周围包围的外侧壁、将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主体连结的沿径向的连结部,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外侧壁之间且在所述连结部的前方开设有与所述护罩部嵌合的嵌合空间,所述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连结部的前表面。突部突出设于连结部,因此作为突部并没有成为特有的构造,整体的结构简化。
在所述突部的外表面设有朝向前方而向接近于壳体主体侧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在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斜面,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时,该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面对配置。在突部覆盖护罩部的开口缘部的情况下,突部的第一斜面与护罩部的第二斜面面对,因此高压清洗时的高压水难以通过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而到达后侧的环部,能更可靠地防止后侧的环部的被水覆盖。而且,关于护罩部覆盖于突部的方向,能避免连接器变得大型的情况。
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而限制该密封环的向前方的脱落的防脱部沿径向突出地形成于所述密封环,在所述密封环嵌合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突部未形成在与所述防脱部相对的位置,在所述防脱部的外侧配置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在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防脱部。突部未形成在与防脱部相对的位置,但防脱部夹入外侧壁与壳体主体之间,因此与后侧的环部同样,也能避免防脱部卷曲或压曲的情况。
所述突部设为除了将所述防脱部卡定的部分之外将壳体主体的周围包围的形态。由此,能更可靠地避免后侧的环部卷曲或压曲的事态,并且能更可靠地防止后侧的环部因高压水而变形。
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而限制该密封环的向前方的脱落的防脱部沿径向突出而形成在所述密封环,所述防脱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定承受面上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面对的卡定面,所述卡定面配置于与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通过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后表面及所述卡定承受面形成模具的分型线。这样,模具的分型线利用后侧的环部的后表面和卡定承受面来规定,存在后侧的环部容易变长这样的情况,通过突部来避免后侧的环部的卷曲等的意义大。
<实施例1>
通过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第二壳体10、60、装配于第一壳体10而取得第一、第二壳体10、60间的密封的密封环8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设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相互的嵌合面侧作为前方。
第二壳体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2所示,具有块状的端子装配部61和从端子装配部6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护罩部62。在端子装配部61从后方插入装配有阳端子配件5。阳端子配件5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6的末端部,具有在收容于端子装配部61的状态下向护罩部62内突出的阳片7。
在护罩部62的上壁上表面突出设有锁定部63。而且,锥状的第二斜面64整周地形成在护罩部62的前端(开口端)的内表面。
第一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及图9所示,具有块状的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周围包围的筒状的外侧壁12、将外侧壁12与壳体主体11连结的沿径向的连结部13。在壳体主体11与外侧壁12之间且在连结部13的前方开设有嵌合护罩部62的嵌合空间14。即,护罩部62外嵌于壳体主体11。连结部13如后所述成为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嵌接并与密封环80抵止的抵止部。
在壳体主体11,如图8所示,形成有多个腔体15。在各腔体15,从后方插入并收容有阴端子配件8。如图2所示,阴端子配件8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4的末端部,在前部具有伴随着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嵌合而插入并连接阳片7的箱部9。
在壳体主体11的上方,如图9所示,设有锁定臂16。
如图6及图10所示,锁定臂16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臂主体31、从臂主体31的前后方向中途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侧方伸出而与后述的保护壁34一体连结的一对挠曲支点部32。臂主体31以挠曲支点部32为支点而能够向使其前后两端部上下移动的方向挠曲变形。并且,在臂主体31的后端部设有在解除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嵌合状态时被按压的台阶状的解除操作部33。
在锁定臂16的前端部贯通设有锁定孔17。如图2所示,在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正确嵌合时,锁定部63弹性地嵌入锁定臂16的锁定孔17,由此第一、第二壳体10、60保持为嵌合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外侧壁12的上壁开设有能够视觉辨认锁定臂16的窗部18。
而且,如图8及图10所示,在第一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隔着锁定臂16的两侧竖立设有一对保护壁34。两保护壁34呈沿上下方向的纵壁状,在壳体主体1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形成。两保护壁34的后部与锁定臂16的两挠曲支点部32一体连结。
而且,在第一壳体10设有从上方覆盖锁定臂16的前端部的覆盖壁35。覆盖壁35呈沿宽度方向的平板状,设为一体连结于两保护壁34的前端上部而沿宽度方向架设在两保护壁34间的形态。
此外,在第一壳体10,如图10所示,设有从上方覆盖从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锁定臂16的前端部到挠曲支点部32的前端部的部分的一对遮蔽壁36。因此,锁定臂16的前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两保护壁34之间的间隙由两遮蔽壁36填埋。
两遮蔽壁36呈与覆盖壁35大致齐面地相连的平板状,设为与覆盖壁35的后端及两保护壁34的上端一体相连且从两保护壁34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形态。如图10所示,两遮蔽壁36与覆盖壁35在俯视观察下连成U字形,在其内侧的窗部18内露出配置锁定孔17。而且,在两遮蔽壁36的后端设有在俯视观察下随着朝向前方而向逐渐接近的方向倾斜的一对斜缘部37。
而且,在第一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如图8所示,形成一对防脱孔19。如图5所示,两防脱孔19设为贯通外侧壁12及连结部13的形态,在内表面后部具有朝向前方而大致沿径向配置的抵接承受面21,并且在内表面前部具有朝向后方而大致沿径向配置的卡定承受面22。
而且,如图9所示,突部23向前方突出地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连结部13。如图8所示,突部23设为在连结部13的除了与防脱孔19对应的部位之外的剩余的区域,以包围壳体主体11的周围的方式沿周向大范围地延伸的形态。在由突部23的内表面、连结部13的前表面及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划分的内侧空间24(参照图9)能够嵌合密封环80的后述的后侧的环部87。在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起的与连结部13的前表面相连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与后侧的环部87的后述的引导面88紧贴的锥状的倾斜面25。
如图3所示,突部23的内表面设为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大致平行地相对设置的限制面26。突部23的限制面26从外侧抵接于后侧的环部87而能够限制该环部87的卷起。
突部23的外表面具有与外侧壁12的内表面相对设置且朝向前方逐渐缩径的锥状的第一斜面27。当在壳体主体11外嵌护罩部62时,突部23的第一斜面27与护罩部62的第二斜面64相互面对地配置。此外,突部23的外表面具有与第一斜面27呈台阶状相连之后朝向连结部13侧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面28(参照图3)。
密封环80是硅橡胶等的橡胶制,如图1及图5所示,具有: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对应的环状的密封主体81;及从密封主体8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先向后方突出,之后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防脱部82。
如图7所示,在密封主体81的前后方向中途部形成具有内周肋83及外周肋84的密封部85。内周肋83设为在密封部85的内表面周向设置的突条的形态,配置在前后的谷部间。外周肋84设为在密封部85的外表面周向设置的突条的形态,沿前后方向排列2条地配置。这种情况下,两外周肋84间的谷部配置在与内周肋83相同的前后位置。如图3所示,在第一、第二壳体10、60正确嵌合的状态下,内周肋83弹性地紧贴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并且两外周肋84弹性地紧贴于护罩部62的开口缘侧的内表面,由此将第一、第二壳体10、60间液密地密封。
而且,密封主体81在隔着密封部85的前后两侧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的前后各自的环部86、87。前后各自的环部86、87比密封部85薄且不具有肋,平坦地紧贴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及护罩部62的内表面。并且,前后各自的环部86、87中的后侧的环部87比前侧的环部86在前后方向上长。而且,如图3所示,在后侧的环部87的后端内周切口形成锥状的引导面88。
如图5所示,防脱部82设为比密封主体81侧厚的形态,在前端部的径向外侧切口出截面大致L字形的凹部91,且在该凹部91具有朝向前方而大致沿着径向配置的卡定面92,并且在后端部的径向内侧具有朝向后方而大致沿着径向配置的抵接面93。卡定面92配置于与后侧的环部87的后端面94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通过该卡定面92和后侧的环部87的后端面94限制的前后位置成为成形时的模具的分型线PL。
接下来,说明实施例1的防水连接器的作用。
在组装时,从前方向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装配密封环80。当密封环80被正确装配时,如图5所示,两防脱部82弹性地嵌合于对应的防脱孔19,两防脱部82的抵接面93与两防脱孔19的抵接承受面21抵接而限制密封环80的进一步的压入,且两防脱部82的卡定面92与两防脱孔19的卡定承受面22抵接而限制密封环80的向前方的脱落。
而且,两防脱部82的径向外端弹性地紧贴于外侧壁12的内表面,并且两防脱部82的径向内端弹性地紧贴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防脱部82成为沿径向被夹入于外侧壁12与壳体主体11之间的状态。由此,防脱部82被定位固定于防脱孔19内,将密封环80保持为正确状态。
而且,当密封环80正确装配于壳体主体11时,如图7所示,后侧的环部87嵌合并插入于突部23与壳体主体11之间的内侧空间24,后侧的环部87的外表面成为与突部23的限制面26隔开极微小的间隙的相对位置(参照图3)。由此,后侧的环部87被定位保持在突部23与壳体主体11之间。
接下来,护罩部62外嵌于壳体主体11,而第一、第二壳体10、60相互嵌合。在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嵌合过程中,护罩部62的第二斜面64与外周肋84进行滑动接触,伴随着护罩部62的压入而向后方的错动力作用于密封环80。这种情况下,虽然存在后侧的环部87沿着连结部13的前表面卷曲的担心,但是根据实施例1,后侧的环部87与突部23的限制面26抵接,由此避免后侧的环部87卷曲或压曲的事态。
当第一、第二壳体10、60正确嵌合时,如图4所示,锁定部63弹性地嵌入锁定臂16的锁定孔17,通过窗部18能够视觉辨认此状态。
而且,当第一、第二壳体10、60正确嵌合时,如图3所示,密封环80的两外周肋84弹性地紧贴于护罩部62的开口端侧的内表面,并且护罩部62的开口缘部66从外侧覆盖于突部23,护罩部62的第二斜面64与突部23的第一斜面27接近且面对设置。
如图3所示,通过在突部23覆盖护罩部62的开口缘部66,即使在护罩部62的开口端与连结部13的前表面之间形成前后方向的间隙50,突部23也位于该间隙50的内侧,后侧的环部87不会向径向外侧露出。因此,例如,在高压清洗时,即使清洗水浸入间隙50,也不会出现由于突部23的第一斜面27被水覆盖而后侧的环部87直接被水覆盖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后侧的环部87不会作用高水压,能防止后侧的环部87因水压而变形的事态。
而且,锁定臂16与两保护壁34之间的间隙由两遮蔽壁36填埋,由此,从上方观察时,密封环80由锁定臂16的臂主体31和两遮蔽壁36覆盖遮挡,因此高压的清洗水不会直接施加于密封环80。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密封环80变形的事态。
而且,锁定臂16的前部周缘由覆盖壁35和两遮蔽壁36覆盖,因此例如即使呈U字状弯折的电线4从后方向锁定臂16的前侧旋入,通过该电线4与两遮蔽壁36抵接,也不会在锁定臂16的前端部卷入电线4,能避免锁定臂16卷曲的事态。尤其是两遮蔽壁36的后端成为通过两斜缘部37进行避让的形态,因此也能避免电线4卡挂于两遮蔽壁36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例1,第一壳体10的突部23与壳体主体11之间沿径向夹入后侧的环部87,因此能避免伴随着护罩部62的行进而后侧的环部87卷曲或压曲的事态。而且,当护罩部62外嵌于壳体主体11时,由于在突部23覆盖护罩部62的开口缘部66,因此在高压清洗时,后侧的环部87不会直接被水覆盖,会防止后侧的环部87因高压水而变形的情况。因此,根据实施例1,能良好地发挥密封环80的密封性能。尤其是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模具的分型线PL由防脱部82的卡定面92和后侧的环部87的后端面94规定,因此存在后侧的环部87比前侧的环部86在前后方向上容易变长的情况,因此通过突部23能避免后侧的环部87的卷曲或压曲的优点大。
而且,根据实施例1,即使由于连接器低高度化的要求等而覆盖壁35设为薄壁,由于以一对遮蔽壁36一体地连结于覆盖壁35及两保护壁34的形态设置,因此通过遮蔽壁36也能对覆盖壁35进行加强,能够维持规定的强度。而且,由于设为两遮蔽壁36从锁定臂16的前端部向挠曲支点部32侧延伸而覆盖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形态,因此能避免锁定臂16以电线4等的卷入为起因而卷起的事态。因此,即使设置两遮蔽壁36,连接器的结构也不会不必要地变得复杂。
而且,两遮蔽壁36配置成整体性地覆盖从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锁定臂16的前端部到锁定臂16的挠曲支点部32的范围,因此更可靠地保护锁定臂16。
而且,两遮蔽壁36由于配置在未覆盖锁定臂16的锁定孔17的位置,因此在第一、第二壳体10、60的嵌合时,能够视觉辨认锁定部63嵌入锁定孔17的状态,能够检测第一、第二壳体10、60处于嵌合状态的情况。
此外,密封环80从上方观察下由锁定臂16和两遮蔽壁36覆盖遮挡,因此例如在高压清洗时,能避免密封环80被水覆盖,能防止密封环80因高压水而变形的情况。其结果是,能确保密封环80产生的规定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从实施例1可以提取出以下的技术思想。
连接器具有如下特征,具备能够与第二壳体60嵌合的第一壳体10,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以能够挠曲的方式设有在与所述第二壳体60的嵌合时将所述第二壳体60的锁定部63弹性地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0而将第一、第二壳体10、60保持为嵌合状态的锁定臂16,并且在隔着所述锁定臂16的两侧竖立设置一对保护壁34,且架设有覆盖所述锁定臂16的前端部的覆盖壁35,此外,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突出设有一对遮蔽壁36,这一对遮蔽壁36一体地连结于所述覆盖壁35及所述两保护壁34,且从所述锁定臂16的前端部向挠曲支点部32侧延伸而覆盖所述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即使假设收到连接器低高度化的要求而使覆盖壁35为薄壁,由于一对遮蔽壁36以一体连结于覆盖壁35及两保护壁34的形态设置,因此覆盖壁35由遮蔽壁36加强,从而也能够维持规定的强度。而且,两遮蔽壁36设为从锁定臂16的前端部向挠曲支点部32侧延伸而覆盖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形态,因此能避免锁定臂16以电线4、6等的卷入为起因而卷起的事态。因此,两遮蔽壁36不仅仅是为了覆盖壁35的加强而设置,还兼具锁定臂16的卷曲防止的功能,因此连接器的结构不会不必要地变得复杂。
而且,所述覆盖壁35沿宽度方向架设于所述两保护壁34间,且一体地连结于所述两保护壁34。由此,更牢固地加强覆盖壁35。
而且,所述覆盖壁35及所述两遮蔽壁36都设为沿着宽度方向的平板状。由此,能抑制连接器成为高度高的情况。
而且,所述两遮蔽壁36以整体性地覆盖从所述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所述锁定臂16的前端部到所述锁定臂16的挠曲支点部32的范围的方式配置。这样,两遮蔽壁36将锁定臂16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大范围内覆盖,由此更可靠地保护锁定臂16。
而且,在所述锁定臂16上贯通设有供所述第二壳体60的锁定部63嵌入的锁定孔17,所述两遮蔽壁36配置在未覆盖所述锁定孔17的位置。由此,在第一、第二壳体10、60嵌合时,能够视觉辨认第二壳体60的锁定部63嵌入锁定孔17的状态,能够检测到第一、第二壳体10、60处于嵌合状态的情况。
而且,所述两遮蔽壁36设为从所述两保护壁34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的形态,所述两遮蔽壁36的伸出端在俯视观察下成为朝向所述覆盖壁35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斜缘部37。由此,能避免呈环状卷弯的电线4、6卡挂于遮蔽壁36的情况,能提高电线4、6的处理性。
而且,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二壳体60的护罩部62外嵌的壳体主体11,在所述壳体主体11上设有密封环80,所述密封环80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60的嵌合时弹性地夹于所述壳体主体11与所述护罩部62之间而将所述第一、第二壳体10、60之间液密地密封,所述密封环80在所述锁定臂16所在的一侧,由所述锁定臂16和所述两遮蔽壁36覆盖遮挡。密封环80除了由锁定臂16覆盖遮挡之外还由两遮蔽壁36覆盖遮挡,因此例如在高压清洗时,能避免密封环80被水覆盖,能防止密封环80因高压水而变形的情况。
在此,说明达到上述结构的背景情况。例如,日本特开2005-216614号公报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够与对方侧的阳壳体嵌合的阴壳体。在阴壳体上以能够挠曲的方式设有悬臂状的锁定臂。当阴阳的两壳体正确嵌合时,锁定臂将阳壳体的锁定部弹性地卡定,两壳体被保持为嵌合状态。而且,在阴壳体上,在隔着锁定臂的两侧竖立设有一对保护壁(在上述文献中称为“立起壁”),且架设有与两保护壁一体连结而覆盖锁定臂的前端部的覆盖壁(在上述文献中称为“保护壁”)。通过在阴壳体设置覆盖壁及两保护壁,即使在阴壳体的单体时,也能保持成保护锁定臂的前端部免于遭受杂质的状态。
在上述以往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在能够覆盖锁定臂的前端部的高度位置必须设置覆盖壁,因此连接器整体存在高度高的情况。鉴于此,当将覆盖壁设为薄壁而想要使高度低时,覆盖壁变得脆弱而在与杂质的干涉时可能会变形。因此,虽然需要加强覆盖壁,但是仅仅是加强的话,存在连接器的结构不必要地变得复杂而不优选的问题。针对于此,才得出上述结构。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形态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密封环正确装配于壳体的情况下,后侧的环部的外表面也可以是与突部的限制面抵接的结构。
(2)也可以是从密封环的密封部省略内周肋而将密封部的内表面形成得平坦。
(3)也可以省略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及倾斜面中的至少1个而设为沿前后方向的笔直面。
(4)也可以是第二壳体设为安装于印制电路基板的基板用的壳体,阳端子配件设为能够焊锡连接于基板的销状的形态。
(5)也可以从密封环省略防脱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从前方装配于壳体主体的前构件的周壁来进行密封环的防脱即可。
(6)两遮蔽壁也可以是覆盖从锁定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锁定臂的前端部到挠曲支点部的前端为止的范围的形态。
(7)两遮蔽壁也可以设为覆盖从锁定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锁定臂的前端部越过挠曲支点部的后端而进一步靠后方的范围的形态。
标号说明
10…第一壳体
11…壳体主体
12…外侧壁
13…连结部(抵止部)
16…锁定臂
17…锁定孔
22…卡定承受面
23…突部
31…臂主体
32…挠曲支点部
34…保护壁
35…覆盖壁
36…遮蔽壁
60…第二壳体
62…护罩部
63…锁定部
66…开口缘部
80…密封环
81…密封主体
82…防脱部
84…外周肋(肋)
85…密封部
86…前侧的环部
87…后侧的环部
92…卡定面
PL…分型线
Claims (7)
1.一种防水连接器,具备:
第二壳体,具有筒状的护罩部;
第一壳体,具有供所述护罩部从前方外嵌的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具有沿径向的抵止部;及
密封环,嵌接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后端抵止于所述抵止部,进而,在前后方向的中途部位周向设置有肋,该肋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弹性地紧贴于所述护罩部的内表面,
所述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环在隔着所述肋的前后两侧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的环部和后侧的环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突部,在该突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后侧的环部,且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该突部由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覆盖,
在所述突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朝向前方而向接近壳体主体侧的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在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斜面面对配置。
2.一种防水连接器,具备:
第二壳体,具有筒状的护罩部;
第一壳体,具有供所述护罩部从前方外嵌的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具有沿径向的抵止部;及
密封环,嵌接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后端抵止于所述抵止部,进而,在前后方向的中途部位周向设置有肋,该肋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弹性地紧贴于所述护罩部的内表面,
所述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环在隔着所述肋的前后两侧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的环部和后侧的环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突部,在该突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后侧的环部,且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该突部由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覆盖,
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而限制所述密封环的向前方的脱落的防脱部沿径向突出地形成于该密封环,在所述密封环嵌接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所述突部未形成在与所述防脱部相对的位置,在所述防脱部的外侧配置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在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防脱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设为除了将所述防脱部卡定的部分之外将壳体主体的周围包围的形态。
4.一种防水连接器,具备:
第二壳体,具有筒状的护罩部;
第一壳体,具有供所述护罩部从前方外嵌的壳体主体,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具有沿径向的抵止部;及
密封环,嵌接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后端抵止于所述抵止部,进而,在前后方向的中途部位周向设置有肋,该肋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弹性地紧贴于所述护罩部的内表面,
所述防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环在隔着所述肋的前后两侧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的环部和后侧的环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突部,在该突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沿径向夹入所述后侧的环部,且在所述护罩部外嵌于所述壳体主体的情况下,该突部由所述护罩部的开口缘部覆盖,
卡定于所述第一壳体而限制所述密封环的向前方的脱落的防脱部沿径向突出地形成于该密封环,所述防脱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卡定承受面在前后方向上面对的卡定面,所述卡定面配置于与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利用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后表面及所述卡定面形成模具的分型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侧的环部比所述前侧的环部在前后方向上设定得长。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的内表面配置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表面相对的位置,所述突部的内表面作为能够从外侧抵接于所述后侧的环部而限制所述后侧的环部的卷起的限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将所述壳体主体的周围包围的外侧壁、及将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壳体主体连结的沿径向的连结部,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外侧壁之间且在所述连结部的前方开设有供所述护罩部嵌合的嵌合空间,所述突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连结部的前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4662 | 2012-12-27 | ||
JP2012284662 | 2012-12-27 | ||
PCT/JP2013/084729 WO2014104122A1 (ja) | 2012-12-27 | 2013-12-25 | 防水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85308A CN104885308A (zh) | 2015-09-02 |
CN104885308B true CN104885308B (zh) | 2017-07-04 |
Family
ID=5102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8281.8A Active CN104885308B (zh) | 2012-12-27 | 2013-12-25 | 防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78898B2 (zh) |
JP (1) | JP5796799B2 (zh) |
CN (1) | CN104885308B (zh) |
WO (1) | WO20141041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05432A1 (en) * | 2015-07-01 | 2017-01-0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eripheral wedge seal member |
JP6488978B2 (ja) * | 2015-10-08 | 2019-03-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017073300A (ja) * | 2015-10-08 | 2017-04-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8181787A (ja) * | 2017-04-21 | 2018-11-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860823B2 (ja) * | 2017-06-21 | 2021-04-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 |
JP6816668B2 (ja) * | 2017-07-11 | 2021-01-2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EP3662542A4 (en) * | 2017-08-01 | 2021-05-05 |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 CABLE ARRANGEMENT AND SEAL |
JP6826519B2 (ja) | 2017-11-16 | 2021-02-03 |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 組み立て体 |
JP6897621B2 (ja) * | 2018-03-30 | 2021-06-3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US10777934B2 (en) * | 2018-07-16 | 2020-09-15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hich accepts different seal configurations |
TWD202846S (zh) * | 2019-01-31 | 2020-02-21 |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之部分 |
USD975024S1 (en) * | 2019-04-12 | 2023-01-10 | Fci Connectors Dongguan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7140712B2 (ja) * | 2019-05-20 | 2022-09-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 |
JP7025373B2 (ja) * | 2019-06-11 | 2022-02-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 |
JP7200911B2 (ja) * | 2019-11-15 | 2023-01-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488129B2 (ja) | 2020-06-26 | 2024-05-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パッキン |
JP7109872B2 (ja) * | 2020-09-09 | 2022-08-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16614A (ja) * | 2004-01-28 | 2005-08-1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012043649A (ja) * | 2010-08-19 | 2012-03-01 | Yazaki Corp | 防水コネクタ |
CN202585914U (zh) * | 2012-03-26 | 2012-12-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193711A (ja) | 1990-11-26 | 1992-07-13 | Nkk Corp | 高純度リチウム化合物の精製方法 |
JP4013929B2 (ja) * | 2004-07-21 | 2007-11-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114983B2 (en) | 2004-02-25 | 2006-10-03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JP2006024435A (ja) * | 2004-07-07 | 2006-01-2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554376B2 (ja) * | 2005-01-14 | 2010-09-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066773B1 (en) * | 2005-02-07 | 2006-06-2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PA stop |
US7438585B2 (en) * | 2006-03-07 | 2008-10-2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
JP5267162B2 (ja) * | 2009-01-29 | 2013-08-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防水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8651901B2 (en) * | 2011-05-04 | 2014-02-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
-
2013
- 2013-12-25 CN CN201380068281.8A patent/CN104885308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25 WO PCT/JP2013/084729 patent/WO20141041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25 US US14/651,022 patent/US947889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25 JP JP2014554508A patent/JP579679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16614A (ja) * | 2004-01-28 | 2005-08-1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防水コネクタ |
JP2012043649A (ja) * | 2010-08-19 | 2012-03-01 | Yazaki Corp | 防水コネクタ |
CN202585914U (zh) * | 2012-03-26 | 2012-12-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478898B2 (en) | 2016-10-25 |
US20160036156A1 (en) | 2016-02-04 |
JPWO2014104122A1 (ja) | 2017-01-12 |
JP5796799B2 (ja) | 2015-10-21 |
WO2014104122A1 (ja) | 2014-07-03 |
CN104885308A (zh) | 2015-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5308B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104682026B (zh) | 连接器 | |
CN101252232B (zh) | 端子接头、连接器和形成方法 | |
CN104916945B (zh) | 连接器 | |
CN101859960B (zh) | 弹性塞、防流体结构和连接器 | |
CN103384946B (zh) | 连接器 | |
CN102957037B (zh) | 橡胶塞和防水连接器 | |
CN105191010B (zh) | 连接器 | |
US9490591B2 (en) |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mating connector and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members which are electrically separated | |
EP2346120B1 (en) | Shield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
US9130282B2 (en) | Terminal fitting with electric wire | |
CN103270654A (zh) | 连接器壳体 | |
CN104979680B (zh) | 连接器 | |
CN105576423B (zh) | 连接器 | |
CN104916994A (zh) | 端子配件及连接器 | |
CN104103942A (zh) | 连接器 | |
CN101867118A (zh) | 防水连接器 | |
EP2493025B1 (en) | Connector | |
CN102651511A (zh) | 端子接头和具有该端子接头的防流体连接器 | |
JP7256155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6169673B (zh) | 连接器 | |
CN108376870A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103262352B (zh) | 具有增强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3715544A (zh) | 橡胶塞及带橡胶塞的端子配件 | |
CN106257764A (zh) | 带定位板的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