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4300A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枢转移动扶手,相关联的机动车辆座椅以及相关联的机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枢转移动扶手,相关联的机动车辆座椅以及相关联的机动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84300A CN104884300A CN201380067734.5A CN201380067734A CN104884300A CN 104884300 A CN104884300 A CN 104884300A CN 201380067734 A CN201380067734 A CN 201380067734A CN 104884300 A CN104884300 A CN 1048843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armrest
- movable element
- seat
- motor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N2/757—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in a recess of the back-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1)的扶手(3),所述扶手(3)包括:一个箱状结构(4),该箱状结构配备有用于在所述座椅上枢转安装的装置(50,90),所述用于枢转安装的装置(50,90)允许所述箱状结构围绕一条枢转轴线(X1)枢转,以及一个与所述箱状结构分开的可移动元件(7),所述可移动元件被枢转安装在所述箱状结构上。根据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元件将所述箱状结构的枢转轴线作为枢转轴线。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枢转移动扶手,相关联的机动车辆座椅以及相关联的机动车辆。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扶手。
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该扶手包括:
-一个箱状结构,该箱状结构配备有用于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座椅上从而允许所述箱状结构围绕一条枢转轴线枢转的装置,以及
-一个与所述箱状结构分开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箱状结构上的可移动元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扶手的机动车辆座椅。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座椅的机动车辆。
现有技术
为提高机动车辆中的乘员或驾驶者的舒适度,值得注意地使用了如在引言中所限定的扶手。
这些扶手是可以展开以便实现它们作为扶手的功能,或者可以围绕箱状结构的所述枢转轴线枢转从而容纳在座椅的凹陷中。于是,扶手处于一个收回位置上,以该收回位置其释放了机动车辆的客厢中的空间。
此外,为了增加相关机动车辆客厢的存储空间的可供使用性,存在的已知方式是:在扶手的箱状结构内部提供一个壳体,该壳体在箱状结构的正面是开放的并且可以被一个盖件封闭,该盖件在箱状结构上围绕着与该箱状结构的枢转轴线分开的另一条枢转轴线相对于机动车辆座椅是可枢转移动的。
这种扶手具有昂贵和复杂的缺点,因为该扶手包括大量部件,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围绕两条分开的枢转轴线允许该箱状结构在座椅上枢转和允许该盖件在该箱状结构上枢转。
发明的目的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括较少数量部件的扶手,该扶手使用简单且经济。
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提出一种如在引言中所限定的扶手,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将所述箱状结构的枢转轴线作为其枢转轴线。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具有简化的结构。部件的数量得以减少,由此便于扶手的组装。扶手的使用也得以简化,因为可以用单一动作来实施将扶手收回到座椅靠背的凹陷之中和将这个扶手中所提供的壳体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的其他非限制性的和有利的特征如下:
-所述箱状结构在其自身内界定了一个壳体,该壳体在所述箱状结构的正面壁上开放,所述可移动元件被适配成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箱状结构中的所述壳体;
-该座椅将其靠背中的一个开口定位在所述扶手附近,所述可移动元件被适配成封闭所述开口;
-提供了用于限制所述箱状结构围绕所述共用枢转轴线的枢转范围从而允许所述箱状结构在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之间枢转的装置;
-提供了用于将所述箱状结构锁定在所述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极端角位置上的装置;
-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可移动元件围绕所述共用枢转轴线的枢转范围从而允许所述可移动元件在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之间枢转的装置;并且
-提供了用于将所述可移动元件锁定在所述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极端角位置上的装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的可移动元件具有双重功能,该可移动元件被适配成根据其位置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箱状结构的壳体和/或封闭该座椅靠背中的开口。
这种扶手的操纵于是是简单且容易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座椅,该机动车辆座椅包括带有其上紧固有如上所述的扶手的刚性框架的靠背。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如以上所述的座椅的机动车辆。
实施方案的详细实例
参照通过非限定实例提供的附图的以下说明将使本发明的特征和应用变得清楚。
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扶手的机动车辆座椅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示出的平面P1截取的图1座椅和扶手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3是不带有座椅织物覆盖物且不带有扶手的箱状结构本体的图1座椅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该扶手的箱状结构被示出为处于其展开位置并且可移动元件被示出为在箱状结构上处于其封闭位置;
-图4是不带有座椅织物覆盖物且不带有扶手的箱状结构本体的图1座椅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该扶手的箱状结构被示出为处于其展开位置并且可移动元件被示出为处于其相对于箱状结构的打开位置;
-图5是不带有座椅织物覆盖物且不带有扶手的箱状结构本体的图1座椅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其中该扶手的箱状结构被示出为处于其收回到座椅靠背中的位置;
-图6是图1的扶手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1的扶手的可移动元件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
-图8是图1的扶手的箱状结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9是图3扶手的不带有扶手可移动元件的板并且不带有这些侧支撑件中的一个侧支撑件以及不带有这些中间零件中的一个中间零件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10是图4扶手的不带有扶手箱状结构的两个臂中的一个臂并且不带有侧支撑件中的一个侧支撑件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其仅示出了侧支撑件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并且
-图11是图5扶手的不带有扶手箱状结构的两个臂中的一个臂并且不带有侧支撑件中的一个侧支撑件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其仅示出了侧支撑件的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待安装在机动车辆客厢(未示出)中的座椅1。
在本案中,座椅1包括至少部分地被织物覆盖物12覆盖以形成座椅1的基底(未示出)和靠背14(见图1和图2)的刚性框架11。
该基底基本上平行于机动车辆的地板延伸,而靠背14基本上垂直于这个地板延伸。
在本案中,座椅1形成了机动车辆的后部长座椅。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扶手也可以提供在机动车辆的前座椅之间。
座椅1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扶手3。在本案中,扶手3被安装在座椅1的靠背14上。
在本案中,扶手3基本上是在靠背14的宽度的中间从座椅1的靠背14延伸的,从而将座椅1分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形成用于一个乘员的位置。
在本案中,座椅1的靠背14进一步包括安排在座椅1的靠背14的凹陷16中的穿通开口15(见图1和图2),以便提供到该机动车辆的位于座椅1后面的一个后部部分的通路,例如以便提供到机动车辆后备箱的通路。
在本案中,凹陷16安排在座椅1的靠背14的织物覆盖物12中。这个凹陷16在一侧、在座椅1的靠背14的织物覆盖物12的外部面上通向机动车辆的前部,并且在后部被座椅1的靠背14的框架11部分地封闭。穿通开口15穿过座椅1的在凹陷16的底部中的框架11。
在一个变体中,应可行的是提供一个带有靠背的座椅,该靠背具有一个不带有穿通开口的凹陷。
凹陷16以及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在扶手3附近延伸的方式为使得扶手3的一部分被适配成至少部分地封闭该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并且其方式为使得凹陷16可以容纳该扶手3,如在以下更全面地解释的。
出于此目的,扶手3被安装成在座椅1的靠背14上、在展开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是可枢转移动的,在展开位置上该扶手满足其作为扶手的功能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座椅1的基底延伸,并且在收回位置上这个扶手3被容纳在座椅1的靠背14的凹陷16中。
在本案中,这个扶手3包括:一个箱状结构4以及一个与箱状结构4分开的可移动元件7。
该箱状结构4包括一个沿纵向轴线具有长形形状的整体上呈平行六面体状的本体21,该平行六面体状本体具有底部27和包围底部27的侧壁25(见图1、图2和图6)。
总之,在本案中,扶手3以及因此的箱状结构4和可移动元件7具有穿过箱状结构4的纵向轴线的对称平面P1(见图1)。
在本案中,箱状结构4的本体21具有与底部27相反并且包括一个正面开口241的正面壁24(见图2)。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这个正面壁24在扶手3处于其展开位置(见图1和图2)时是取向朝相机动车辆顶棚(未示出)的。
箱状结构4的本体21在其自身内界定了一个壳体22,该壳体开放到这个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壁24的正面开口241中(见图2)。
在本案中,壳体22形成一个用于存储例如瓶子23的存储空间(见图2)。
箱状结构4进一步包括一个刚性框架5,该刚性框架包括两个臂51(见图3至图6)以及使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这些臂51的自由端相互连接的两个间隔件52、53。
这两个臂51具有两个平行的L形板的整体形状,这两个板沿着箱状结构4的侧壁25的两个纵向侧延伸,并且这两个板被这个箱状结构4至少部分地覆盖。
箱状结构4的本体21例如通过将这个本体21包覆模制到框架5上的操作而被紧固到框架5上。
在本案中,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这些臂51是由刚性材料制成。例如,这些臂是由金属板制成,但是使它们由塑料材料制成也是可行的。
箱状结构4进一步包括用于可枢转地安装在座椅1上从而允许箱状结构4围绕一条枢转轴线X1枢转的装置50、90(见图3至图6)。
在本案中,这些用于将箱状结构4可枢转地安装到座椅1上的装置50、90包括两个侧支撑件90,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这些臂51的每个侧面上安排有一个侧支撑件并且这些侧支撑件旨在被紧固到座椅1上,每个侧支撑件包括一个可枢转安装元件97,该可枢转安装元件被适配成与箱状结构4的框架5上的一个对应互补的可枢转安装元件50相互作用。
因此,这些互补的可枢转安装元件50同样属于箱状结构4的可枢转安装装置50、90。
箱状结构4的这些侧支撑件90旨在被紧固到座椅1的靠背14的框架11上(见图2至图5)。
在本案中,装置50、90的用于可枢转地安装该箱状结构4的每个侧支撑件90都具有一个总体上方形的形状。
更确切地讲,每个侧支撑件90具有一个支承壁91和一个安装壁96,该支承壁的支承面是旨在被放置抵靠在座椅1的框架11上,该安装壁垂直于该支承壁91延伸并且具有面向扶手3的箱状结构4的安装面96A(见图6和图9至图11)。
在本案中,每个侧支撑件90的支承壁91包括两个接纳开口92,每个接纳开口都被适配成接纳一个紧固元件(见图3至图6),例如紧固螺钉,以用于将每个侧支撑件90紧固到座椅1的靠背14的框架11上。
侧支撑件90的安装壁96平行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地延伸接近这个臂。
在本案中,侧支撑件90的每个可枢转安装元件97都采用第一销钉97的形式。
在本案中,每个第一销钉97都具有圆柱形的形状,并且从该安装壁96的安装面96A垂直于该安装壁朝向扶手3的箱状结构4延伸。
这些侧支撑件90的两个第一销钉97沿一条形成该箱状结构4的枢转轴线X1的共用纵向轴线面向彼此延伸。
这些侧支撑件90在本案中是由金属制成的。
在本案中,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互补的可枢转安装元件50包括在框架5的臂51的旨在在扶手3的展开位置上取向朝向座椅1的靠背14的两个面对的自由端中形成的两个第一圆形开口56。
这些第一圆形开口56接纳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见图9、图10和图11)。
第一销钉97与第一圆形开口56之间的相互作用允许箱状结构4围绕箱状结构4的枢转轴线X1相对于机动车辆座椅1枢转。
箱状结构4还包括用于限制这个箱状结构4围绕枢转轴线X1的枢转范围的装置,这些装置对箱状结构4在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之间的枢转进行限制,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这些装置中的一个装置,而在图11中示出了另一个装置。
用于限制箱状结构4的枢转范围的装置包括:安排在侧支撑件90上并且在本案中采取第二销钉98形式的多个限制元件98,以及安排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上、在本案中采取第一槽缝57形式的多个互补的限制元件57。
在本案中,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二销钉98都具有圆柱形状并且从对应侧支撑件90的安装壁96的安装面96A垂直于该安装面朝箱状结构4延伸。
这个第二销钉98完全类似于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并且因此是在该第一销钉附近、平行于第一销钉而伸出的。
这些侧支撑件90的两个第二销钉98沿一条平行于箱状结构4的枢转轴线X1的共用纵向轴线、面向彼此延伸。
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每个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采取圆弧的形式,该圆弧的中心(见图6和图8)与相邻的臂51的接纳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的第一圆形开口56的中心重合。
在本案中,框架5的臂中的每个第一槽缝57延伸过大约115度的角域。当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围绕对应的第一销钉97枢转时,对应的第二销钉98在对应的第一槽缝57中行进。
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中的每个第一槽缝57的角范围限定了箱状结构4的最大枢转范围。
这是因为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的每个末端都形成了被适配成捕捉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从而限制其在第一槽缝57中的行进范围的一个止挡件。
该箱状结构4相对于座椅1的各第一极端角位置因而是在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止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的末端之一上时达到的。
在本案中,因此这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是分开大约115度的角。
在一个变体中,应可行的是具有一个延伸过在60度与120度之间的角度的第一槽缝57。
更具体地讲,箱状结构4的这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对应于以上描述的扶手3的展开位置和收回位置。
在箱状结构4的展开位置(见图1、图2、图9和图10)中,箱状结构4的正面壁24和背面壁27基本上平行于机动车辆的顶棚和地板延伸(见图1、图2和图6)。
在箱状结构4相对于座椅1收回的位置(见图5和图11)上,箱状结构4被容纳在座椅1的靠背14的凹陷16中,其方式为使得箱状结构4的正面壁24延伸抵靠在凹陷16的底部(在本案中由座椅1的框架11所形成)上,并且箱状结构4的背面壁27呈座椅1的织物覆盖物12的外部面的延长部分而延伸。
此外,箱状结构4包括用于锁定在这些第一极端角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角位置上的装置。
在本案中,这些锁定装置包括两个中间零件100,这些中间零件被适配成与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相互作用以便将箱状结构4锁定在这些第一极端角位置中的一个角位置上。
每个中间零件100都具有圆盘的角度扇区的总体形状,并且包括:
-一方面是,一个第二圆形穿通开口106,其类似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中的第一圆形开口56,以及
-另一方面是,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相类似的第二槽缝107,该第二槽缝具有圆弧形状,该圆弧的中心与中间零件100的相邻的第二圆形开口106的中心重合,并且第二槽缝在与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的角域相等的角域上延伸,也就是说在60度与120度之间,在本案中是115度。
每个中间零件100都装配在框架5的对应的臂51的外部面51B上(见图6),该外部面是取向朝向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安装壁96的安装面96A的,从而被定位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见图6、图9和图10)与对应的侧壁支撑件90的安装壁96之间。
出于此目的,每个中间零件100都包括卡扣配合式装置101、102(见图9和图10),这些卡扣配合式装置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上所安排的互补的卡扣配合式装置571、56(见图8)相互作用。
在本案中,每个中间零件100的卡扣配合式装置101、102包括:
-多个卡扣配合式凸耳102,这些凸耳形成了卡扣配合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中的第一圆形开口56中的卡扣配合衬套,以及
-两个锁定凸耳101(图9至图11),每个锁定凸耳都锁定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的凹口571中。
每个卡扣配合式凸耳102从中间零件100的朝该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取向的这个面、垂直于这个面、并且沿第二圆形开口106的边缘伸出。该凸耳在其自由端包括一个锁定捕获件,该锁定捕获件被锁定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的与外部面51B相反的内部面51A上。
这些卡扣配合式凸耳102所形成的卡扣衬套接纳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出于此目的,这个衬套的内径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销钉97的直径。
每个锁定凸耳101从中间零件100的朝该框架5的臂51取向的所述面中、垂直于这个面、靠近第二槽缝107的这些末端之一地伸出。每个锁定凸耳101在其自由端包括一个锁定捕获件,该锁定捕获件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的第一槽缝57的所述凹口571的位置被锁定到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的内部面51A上。
因此,中间零件100是与其所装配于其上的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成一体的,并且不相对于这个臂枢转。
每个中间零件100的第二槽缝107都面向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沿这个槽缝的长度延伸,并且这个第二槽缝107的末端被放置成面向这个第一槽缝57的末端。因此,这个第二槽缝107的末端还各自形成适配成捕捉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从而限制该第二销钉在所述第一槽缝57和第二槽缝107中的行进范围的一个止挡件。
通过与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的第一槽缝57相比较,以中间零件100的每个第二槽缝107的圆弧为形式的平行边缘中的一个平行边缘具有一个凸台108(见图10),该凸台伸入这个第二槽缝107中并且形成一个受限通道,该受限通道被适配成与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相互作用以锁定箱状结构4的枢转。
更确切地讲,这个凸台108被定位在第二槽缝107的这些末端中的一个末端附近,从而当第二销钉98通过由这个凸台108限定的受限通道时,该第二销钉抵靠在第二槽缝107的对应末端上并且然后被锁定在这个末端与凸台108之间。
在本案中,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臂51以及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和第二销钉98是由金属制成的,这些中间零件100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这种在这些臂51与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和第二销钉98之间定位这个中间零件100的呈现使之有可能在箱状结构4的枢转过程中限制金属与金属接触,从而减少这种枢转引起的噪声。
在此示出的实例中,如以下更详细地解释的,锁定箱状结构4的装置将该箱状结构在座椅1的靠背14中锁定在其收回位置上。
在一个变体中,应可行的是该锁定装置将箱状结构锁定在其展开位置上或锁定在其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上,即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这可以简单地是通过在中间零件的这些第二槽缝中的每个槽缝的另一端处或者在这些第二槽缝中的每个槽缝的两个末端处提供凸台来实现的。
在未示出的一个变体实施例中,应可行的是使扶手不带有任何中间零件。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这些臂的每个第一槽缝的边缘中增加一个与中间零件的所述第二槽缝的凸台相类似的凸台,就可以直接将这些锁定装置提供在箱状结构的框架的这些臂上。最后,箱状结构4包括一个垫圈26(图4、图6和图8),该垫圈围绕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壁24的正面开口241。
这个垫圈26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并且在使可移元件7封闭正面开口241时接纳该可移动元件,该正面开口提供了到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壳体22的通路,如在以下进行解释的。
因此,壳体22的闭合可以有利地是密封的。
在本案中,扶手3的可移动元件7包括一个矩形板71和用于可枢转安装在箱状结构4上的装置70(见图6、图7、图10和图11)。
可移动元件7的板71具有的尺寸适合于将箱状结构4的正面壁24的正面开口241闭合。该可移动元件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这取决于可移动元件7所希望的审美学外观。例如,该可移动元件是由木、竹或塑料材料制成。
在本案中,用于将可移动元件7可枢转地安装在箱状结构4上的装置70包括一个支撑件80(见图2至图7)。
在本案中,当可移动元件7封闭该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该正面开口提供了到壳体22的通路)时,这个支撑件80从取向朝向该箱状结构4的板71的背面71A延伸(见图6)。
在本案中,支撑件80由塑料材料制成,但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案中,这个支撑件80包括四个壁81、82、83。
该支撑件包括一个被紧固到可移动元件7的板71上的平坦紧固壁81(见图6、图7以及图9至图11)。在本案中,这个紧固壁81包括用于接纳针对此目的的紧固螺钉的两个开口。这两个紧固螺钉还穿过在板71中形成的两个开口,这些开口用于容纳每个紧固螺钉的一部分。
支撑件80还包括总体上梯形形状的两个侧壁82,这两个侧壁从紧固壁81中垂直于该紧固壁而面向彼此延伸。支撑件80的每个侧壁82都具有一个切口82A,该切口允许支撑件80围绕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和第二销钉98进行枢转,如在以下进行解释的。这个切口82A掏空了侧壁82的一部分从而形成支撑件80的安装凸耳。
最后,支撑件80包括一个保护性壁83,该保护性壁在支撑件80的两个侧壁82之间、沿着紧固壁81延伸。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案中,保护性壁83被适配成防止在扶手3与座椅1的靠背14之间的任何自由通道,尤其是当可移动元件7封闭该座椅的靠背14的开口15时(见图10)。
如图7所示,支撑件80在板71的两个纵向侧之间、沿着板71的横向侧72中的一个横向侧延伸(见图6)。
更确切地讲,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沿着板71的横向侧72延伸,该横向侧更接近于箱状结构4的侧支撑件90。
支撑件80包括两个圆形开口86,在支撑件80的每个侧壁82的安装凸耳的自由端的附近各形成有一个圆形开口。
这些圆形开口86朝彼此开放,从而使得它们沿着平行于可移动元件7的板71的轴线X2对准(见图6和图7)。在本案中,可移动元件7的板71的支撑件80的圆形开口86接纳这些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并且与这些第一销钉相互作用,从而允许可移动元件7围绕这些第一销钉97枢转。
因此,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一销钉97穿过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对应的圆形开口86以及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的圆形开口56。在本案中,第一销钉还穿过对应的中间零件100的卡扣配合衬套。
因此,以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式,可移动元件7围绕这个箱状结构4的枢转轴线X1被可枢转地安装在箱状结构4上,该枢转轴线在此由第一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的轴线限定(见图7至图11)。
在本案中,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圆形开口86具有的直径等于(如果间隙被忽略)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的直径。
扶手3的可移动元件7进一步包括用于限制围绕共用枢转轴线X1的枢转范围的装置,这些装置将可移动元件7相对于箱状结构4的枢转限制在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之间,在图9中示出了这些装置中的一个装置,而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另一个装置。在本案中,可移动元件7的这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被一个大约115度的角分开。
在本案中,用于限制可移动元件7的枢转范围的装置包括,一方面是,箱状结构4自身,以及另一方面是,两个向外倾斜的凹痕87,在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侧壁82中的每个侧壁中的安装凸耳中各形成一个凹痕(图7)。
事实上,扶手3的箱状结构4限制了可移动元件7朝这个箱状结构4枢转的范围:当箱状结构处于其极端展开位置上时,可移动元件7的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中的一个角位置在本案中形成了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该正面开口提供了到壳体22的通路)的闭合位置(见图1至图3以及图9)。
在这个位置中,可移动元件7抵靠在扶手3的箱状结构4上。
当箱状结构4处于其极端展开位置时,可移动元件7的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中的另一个极端角位置形成了箱状结构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最大打开位置(见图4和图10)。在此,可移动元件7的最大打开位置有利地对应于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的闭合位置(见图4和图11),其中可移动元件7封闭了该座椅1的穿通开口15。
因此,可移动元件7有利地满足双重功能,一方面是,作为被适配成盖件来起作用以便封闭箱状结构4的本体21提供到壳体22的通路的正面开口241(见图6),另一方面是,作为被适配成遮板来起作用以便封闭在座椅1的靠背14的凹陷16中安排的穿通开口15(见图4)。
因此,这些凹痕87与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相互作用来将可移动元件7的枢转约束在使得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最大打开的位置上。
事实上,当可移动元件7达到使得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最大打开的位置时,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二销钉98都抵靠在凹痕87的末端上。
在本案中,每个凹痕87所具有的宽度都等于(如果间隙被忽略)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的直径。
可移动元件7还包括用于将可移动元件7锁定在使得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最大打开的这个位置上的装置。
在本案中,这些锁定装置包括一个提供在凹痕87的边缘上并且伸入这个凹痕87中的凸台88(见图7和图9),从而形成了被适配成与对应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相互作用的受限通道(见图7和图9),以便锁定可移动元件7的枢转。
事实上,这种凸台88是在每个凹痕87的一个末端附近定位在各凹痕的边缘上,从而当箱状结构4的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通过由这个凸台88限定的受限通道时,该第二销钉抵靠在凹痕的一个末端上并且然后被锁定在这个末端与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凹痕87的凸台88之间。
最后,可移动元件7包括一个条带73(见图2以及图4至图6)以便于使用者操纵可移动元件7,该条带是在板71的背面71A上紧固到可移动元件7的板71上的,是在可移动元件7封闭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时(见图6)朝箱状结构4定向的。
在实践中,如以上解释的,箱状结构4围绕共用枢转轴线X1、在箱状结构4的展开位置(见图1、图2、图9和图10)与箱状结构4的收回位置(图11)之间是可枢转移动的。
可移动元件7围绕共用枢转轴线X1、在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闭合位置与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这个正面开口241的最大打开位置之间是可枢转移动的,其中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是由这个可移动元件7来封闭的。
因此,存在扶手3的三个优选构型:
-第一构型(图3和图9),在该第一构型中,箱状结构4被展开并且可移动元件7封闭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
-第二构型(图4和图10),在该第二构型中,箱状结构4被展开并且可移动元件7使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打开并且封闭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以及
-第三构型(图5和图11),在该第三构型中,箱状结构4收回到靠背14的凹陷16中并且可移动元件7自动封闭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以及座椅1的靠背14的穿通开口15。
为了允许清晰展现箱状结构4的可枢转安装元件以及可移动元件7,在图3至图5以及图9至图11中已经将扶手的某些部分省略:图3至图5、图8以及图9至图11省略了箱状结构4的本体21,并且图9至图11省略了两个侧支撑件90中的一个支撑件;图10和图11省略了箱状结构框架与这个侧支撑件相对应的臂,并且图9省略了可移动元件的板。
尽管图10和图11省略了侧支撑件中的一个支撑件,但在这些图10和图11中示出了这个侧支撑件的第一销钉97和第二销钉98。
在图3和图9示出的扶手3的所述第一构型中,扶手3的箱状结构4的每个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都抵靠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中的第一槽缝57的这些末端中的第一末端上,并且因此还抵靠在对应的中间零件100中的第二槽缝107的对应的第一末端上。可移动元件7抵靠在箱状结构4上。
当使用者想要触及扶手3的箱状结构4中的壳体22的内容物时,他使可移动元件7枢转从而将其置于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最大打开位置上。然后,扶手3变化到图4和图10中示出的其第二构型。
出于此目的,使用者使可移动元件7围绕箱状结构4的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枢转,直到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每个凹痕87与侧支撑件90的对应的第二销钉98相接合,并且这个销钉穿过可移动元件7的这个凹痕87中所提供的受限通道,从而将可移动元件7锁定在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其最大打开位置上。
在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这个最大打开位置上,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二销钉98都被容纳在凹痕87的边缘上的对应的凸台88与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对应的凹痕87的末端之间。
于是,箱状结构4的壳体22在箱状结构4的正面是开放的,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壁24的正面开口241触及壳体22,例如,以便将瓶子23置于其中或者将该瓶子从其中移除。
此外,在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开口241的最大打开位置上,可移动元件7将座椅1的靠背14的凹陷16底部中的穿通开口15封闭。
为了再次封闭该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提供到壳体22的通路的正面开口241,使用者使可移动元件7在另一方向上枢转。第二销钉98离开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凹痕87,并且可移动元件7的板71被压靠在围绕箱状结构4的本体21的正面壁24的正面开口241的垫圈26上(图9)。
座椅1的靠背14中的穿通开口15于是被再次打开。
为了使扶手3从图3和图9示出的其第一构型变化到图5和图11示出的其第三构型,使用者使箱状结构4以及可移动元件7同时围绕侧支撑件90的第一销钉97枢转。当完成这一枢转时,每个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都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的第一槽缝57中以及在中间零件100的第二槽缝107中、从这些第一槽缝57以及第二槽缝107的所述第一末端行进直至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二销钉98都抵靠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的第一槽缝57的第二末端上和抵靠在对应的中间零件100的第二槽缝107的第二末端上。
在其行进结束时,第二销钉98通过凸台108形成的受限通道,从而伸入对应的中间零件100的第二槽缝107中。侧支撑件90的每个第二销钉98于是被容纳在对应的中间零件100的凸台108与对应的中间零件100的第二槽缝107的所述第二末端之间。
同时,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滑入到可移动元件7的支撑件80的凹痕87中并且被容纳在凹痕87的边缘上的凸台88与支撑件80的对应的凹痕87的一个末端之间。
于是,扶手3被锁定在其第三构型中。
使用者还可以使扶手3直接从其第二构型变化到第三构型。当这一变化完成时,扶手3的箱状结构4的每个侧支撑件90的第二销钉98都在箱状结构4的框架5的对应的臂51中以及在对应的中间零件100中所提供的第一和第二槽缝57、107中、以参照从第一构型变化到第三构型所描述的方式行进。
因此,使用者可以腾出机动车辆的座椅1上的空间。
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和展现的实施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其原理以任何方式来改变本发明。
根据未示出的变体实施例,应可行的是包括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的这些侧支撑件形成装配到座椅框架上的单一零件。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1)的扶手(3),该扶手包括:
-一个箱状结构(4),该箱状结构配备有用于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座椅(1)上从而允许所述箱状结构(4)围绕一条枢转轴线(X1)枢转的装置(50,90),以及
-一个与所述箱状结构(4)分开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箱状结构(4)上的可移动元件(7),
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元件(7)将所述箱状结构(4)的该枢转轴线(X1)作为其枢转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3),其中,所述箱状结构(4)在其自身内界定了一个壳体(22),该壳体在所述箱状结构(4)的正面壁(24)上开放,所述可移动元件(7)被适配成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箱状结构(4)中的所述壳体(22)。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3),其中,该座椅(1)将其靠背(14)中的一个开口(15)定位在所述扶手(3)附近,所述可移动元件(7)被适配成封闭所述开口(15)。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3),其中,提供了用于限制所述箱状结构(4)围绕所述共用枢转轴线(X1)的枢转范围从而允许所述箱状结构(4)在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之间枢转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3),其中,提供了用于将所述箱状结构(4)锁定在所述两个第一极端角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极端角位置上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3),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7)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可移动元件(7)围绕所述共用枢转轴线(X1)的枢转范围从而允许所述可移动元件(7)在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之间枢转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3),其中,提供了用于将所述可移动元件(7)锁定在所述两个第二极端角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极端角位置上的装置。
8.一种机动车辆座椅(1),包括一个靠背(14),该靠背带有其上紧固有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3)的一个刚性框架(11)。
9.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如前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1350268A FR3000922B1 (fr) | 2013-01-11 | 2013-01-11 | Accoudoir pour un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mobile a pivotement,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associes |
FR1350268 | 2013-01-11 | ||
PCT/EP2013/072682 WO2014108227A1 (fr) | 2013-01-11 | 2013-10-30 | Accoudoir pour un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mobile a pivotement,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associ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84300A true CN104884300A (zh) | 2015-09-02 |
Family
ID=4813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7734.5A Pending CN104884300A (zh) | 2013-01-11 | 2013-10-30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枢转移动扶手,相关联的机动车辆座椅以及相关联的机动车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43371A1 (zh) |
CN (1) | CN104884300A (zh) |
FR (1) | FR3000922B1 (zh) |
WO (1) | WO201410822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4176A (zh) * | 2016-01-14 | 2017-08-18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 带中央垫体和控制台扶手的车辆座椅 |
CN113291213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能够摆动运动的扶手的支承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11570B2 (ja) * | 2014-10-22 | 2018-04-18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US10681987B2 (en) * | 2018-10-10 | 2020-06-16 | Hhc Changzhou Corporation | Console unit having a door compartment |
CN113882764B (zh) * | 2021-10-29 | 2022-12-0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扶手箱解锁机构、扶手箱及车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0095Y (zh) * | 1992-07-03 | 1993-12-22 | 邱清傅 | 汽车用多功能扶手置物座 |
CN2380427Y (zh) * | 1999-06-11 | 2000-05-31 | 佛山市城区怡和汽车热压座套装饰生产厂 | 汽车用杂物扶手箱 |
US20050231008A1 (en) * | 2004-04-20 | 2005-10-20 | Jaaska John P Sr | Pivotable rear seat armrest with integrated entertainment system |
CN102837625A (zh) * | 2011-06-20 | 2012-12-26 | 铃木株式会社 | 椅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6743U (ja) * | 1983-08-19 | 1985-03-13 |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 自動車用リヤシート |
FR2735732B1 (fr) * | 1995-06-26 | 1997-08-29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Accoudoir rabattable, et siege de vehicule equipe d'un tel accoudoir |
DE102011100657A1 (de) * | 2011-05-06 | 2012-11-08 | Daimler Ag | Sitzanlage für einen Kraftwagen |
-
2013
- 2013-01-11 FR FR1350268A patent/FR3000922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0-30 WO PCT/EP2013/072682 patent/WO2014108227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30 EP EP13785442.8A patent/EP2943371A1/fr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0-30 CN CN201380067734.5A patent/CN1048843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0095Y (zh) * | 1992-07-03 | 1993-12-22 | 邱清傅 | 汽车用多功能扶手置物座 |
CN2380427Y (zh) * | 1999-06-11 | 2000-05-31 | 佛山市城区怡和汽车热压座套装饰生产厂 | 汽车用杂物扶手箱 |
US20050231008A1 (en) * | 2004-04-20 | 2005-10-20 | Jaaska John P Sr | Pivotable rear seat armrest with integrated entertainment system |
CN102837625A (zh) * | 2011-06-20 | 2012-12-26 | 铃木株式会社 | 椅背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4176A (zh) * | 2016-01-14 | 2017-08-18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 带中央垫体和控制台扶手的车辆座椅 |
US10239434B2 (en) | 2016-01-14 | 2019-03-26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a.r.l. | Vehicle seat with center seat cushion and console armrest |
CN107054176B (zh) * | 2016-01-14 | 2020-11-03 | 约翰逊控制技术公司 | 带中央垫体和控制台扶手的车辆座椅 |
CN113291213A (zh) * | 2020-02-21 | 2021-08-24 | 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能够摆动运动的扶手的支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08227A1 (fr) | 2014-07-17 |
FR3000922B1 (fr) | 2015-03-06 |
EP2943371A1 (fr) | 2015-11-18 |
FR3000922A1 (fr) | 2014-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84300A (zh)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可枢转移动扶手,相关联的机动车辆座椅以及相关联的机动车辆 | |
JP6992196B2 (ja) | 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 |
JP2015510853A (ja) | 車両の収納コンパートメントアセンブリ | |
CN113853469B (zh) | 家具配件、用于使其与负载相关地稳定的方法和家具 | |
CN208073186U (zh) | 扶手箱结构及汽车 | |
WO2015146351A1 (ja) | 乗物用シートのテーブル | |
JP3854597B2 (ja) | 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及びレール部材の取付方法 | |
JP6951588B2 (ja) | ヒンジ装置 | |
JP2008162382A (ja) |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
JP5977140B2 (ja) | 収納構造 | |
JP5452246B2 (ja) |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 | |
JPH09301080A (ja)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KR102148293B1 (ko) | 콘솔 암레스트 | |
JP2001080423A (ja) | 自動車の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JP4692963B2 (ja) | 車両の荷室構造 | |
JP5813490B2 (ja) | 車両用収納装置 | |
JP4025215B2 (ja) | ボトルホルダー | |
JP5950771B2 (ja) | 車両用収納ボックス | |
JP6669086B2 (ja) | 車両バックドア及び車両後部構造 | |
JP3370885B2 (ja) | 自動車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CN221914151U (zh) | 用于车辆的行李箱侧存储装置 | |
JP5979714B2 (ja) |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 |
KR100836102B1 (ko) | 차량용 리어 암레스트 | |
JP2012232653A (ja) | 自動車のラゲッジルーム用ボード | |
KR200442616Y1 (ko) | 커버링 쉘프와 러기지 사이드 트림의 결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