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786A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59786A CN104859786A CN201510292600.4A CN201510292600A CN104859786A CN 104859786 A CN104859786 A CN 104859786A CN 201510292600 A CN201510292600 A CN 201510292600A CN 104859786 A CN104859786 A CN 1048597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body
- type semi
- ship
- flexible
- bindiny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设船体连接方向为X轴,水平且与之垂直的方向为Y轴;相邻两个船体的连接部位分为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第一单元体上沿Y向设有多个承座(3),第二单元体上设有与所述承座(3)对应配合的锥形销钉(2),各个锥形销钉(2)由各自的液压油缸(1)带动,沿Y向插入或抽离所述承座(3),实现船体连接和分离,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可绕所述锥形销钉(2)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单元体或第二单元体的上、下部设有内置缓冲弹簧(4)的液压油腔(4),两个单元体连接时,先通过液压油腔(4)进行接触缓冲,再利用液压油缸(1)带动锥形销钉(2)锁定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体连接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属于船体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的半潜运输船,普遍存在下潜过程中稳性和储备浮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执行下潜作业时风险比较大。由于采用前部船体(包括上建处所、机器处所)加后部载货平台(主要包括压载舱)的一体化刚性船体,上建将随主船体一起下潜、横倾或者纵倾,船员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造成误操作,进一步增加作业的危险性。
公布号为CN10400292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的半潜运输船,其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可根据任务需要进行组合和分离,将大幅提高半潜运输船作业的安全性。
然而传统的船与船的连接方式很难满足组合式半潜运输船各单元之间的连接要求,目前船体与船体之间的连接主要包括拖带、顶推等,这些传统连接方式很容易造成船体之间因相对运动过大而摩擦碰撞的问题,同时也会给操纵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半潜运输船的货物一般都是高附加值的船舶或者海工产品,对于半潜船的操纵性、安全性和耐波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连接方式无法满足组合式半潜运输船的操纵性、安全性和耐波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船体与船体的连接方式影响船舶的操纵性和可靠性,无法满足海上作业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船体连接机构,旨在实现船体与船体的组合与分离,并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减小被连接体之间的相互运动和相互作用力,减小海浪的影响。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设船体连接方向为X轴,水平且与之垂直的方向为Y轴;相邻两个船体的连接部位分为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第一单元体上沿Y向设有多个承座3,第二单元体上设有与所述承座3对应配合的锥形销钉2,各个锥形销钉2由各自的液压油缸1带动,沿Y向插入或抽离所述承座3,实现船体连接和分离,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可绕所述锥形销钉2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单元体或第二单元体的上、下部设有内置缓冲弹簧4的液压油腔4,两个单元体连接时,先通过液压油腔4进行接触缓冲,再利用液压油缸1带动锥形销钉2锁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在锁定其他自由度的前提下,放开Y轴的旋转度。同时,安装内含防撞弹簧的耐压液腔,阻止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之间发生刚性碰撞。在液压油缸1的作用下,锥形销钉2可以插入铸钢承座3中完成连接,也可与铸钢承座3脱离,从而实现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的组合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分别是前/后部船体和载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销钉2高度位于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的正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油腔4采用橡胶表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承座3为铸钢承座。
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之间的旋转最大限位部位6的限位,限制Y向旋转角度,实现前/后部船体带动载货平台的下潜和上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锥形销钉与铸钢承座配合的连接方式,并安装内含防撞弹簧的耐压液腔,使得半潜运输船的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实现柔性连接,既能实现下潜作业时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的分离,还能保证连接时对接方便,可靠。
2)克服了传统连接方式给船舶带来的可靠性和操纵性的不足,可根据作业需要方便地实现船体的组合和分离,能很好地解决组合式半潜船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的连接问题。
3)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安全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的横剖面图。
图中,1.液压油缸,2.锥形销钉,3.承座,4.液压油腔,5.缓冲弹簧,6.最大限位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设船体连接方向为X轴,水平且与之垂直的方向为Y轴;相邻两个船体的连接部位分为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第一单元体上沿Y向设有多个承座3,第二单元体上设有与所述承座3对应配合的锥形销钉2,各个锥形销钉2由各自的液压油缸1带动,沿Y向插入或抽离所述承座3,实现船体连接和分离,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可绕所述锥形销钉2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单元体或第二单元体的上、下部设有内置缓冲弹簧4的液压油腔4,两个单元体连接时,先通过液压油腔4进行接触缓冲,再利用液压油缸1带动锥形销钉2锁定连接。
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分别是前/后部船体和载货平台。
参见图1,所述锥形销钉2高度位于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的正中部。
所述液压油腔4采用橡胶表面材质。
所述承座3为铸钢承座。
参见图1,通过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之间的旋转最大限位部位6的限位,限制Y向旋转角度,实现前/后部船体带动载货平台的下潜和上浮。
本发明在锁定其他自由度的前提下,放开Y轴的旋转度。同时,安装内含防撞弹簧的耐压液腔,阻止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之间发生刚性碰撞。在液压油缸1的作用下,锥形销钉2可以插入铸钢承座3中完成连接,也可与铸钢承座3脱离,从而实现前部船体和后部载货平台的组合或分离。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船体连接方向为X轴,水平且与之垂直的方向为Y轴;
相邻两个船体的连接部位分为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第一单元体上沿Y向设有多个承座(3),第二单元体上设有与所述承座(3)对应配合的锥形销钉(2),各个锥形销钉(2)由各自的液压油缸(1)带动,沿Y向插入或抽离所述承座(3),实现船体连接和分离,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可绕所述锥形销钉(2)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单元体或第二单元体的上、下部设有内置缓冲弹簧(4)的液压油腔(4),两个单元体连接时,先通过液压油腔(4)进行接触缓冲,再利用液压油缸(1)带动锥形销钉(2)锁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分别是前/后部船体和载货平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销钉(2)高度位于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的正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腔(4)采用橡胶表面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3)为铸钢承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单元体和第二单元体之间的旋转最大限位部位(6)的限位,限制Y向旋转角度,实现前/后部船体带动载货平台的下潜和上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92600.4A CN104859786B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92600.4A CN104859786B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9786A true CN104859786A (zh) | 2015-08-26 |
CN104859786B CN104859786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5390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92600.4A Active CN104859786B (zh) | 2015-06-01 | 2015-06-01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5978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7704A (zh) * | 2015-12-29 | 2016-06-15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火灾安全防范用客船船体脱离机构 |
CN112744326A (zh) * | 2021-02-24 | 2021-05-04 |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牵拉组件及带有该组件的拼接平台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7164B1 (en) * | 1999-10-25 | 2001-07-10 | The Louis Berkman Company | Dock joint structure |
CN2825455Y (zh) * | 2005-08-02 | 2006-10-11 | 武汉思诺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顶推船和驳船的嵌入式联接装置 |
CN2923511Y (zh) * | 2006-07-15 | 2007-07-18 | 李振国 | 引航船与驳船的连接装置 |
CN101209747A (zh) * | 2007-12-25 | 2008-07-0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海上浮箱组合式铰接接头 |
JP4195559B2 (ja) * | 2001-12-28 | 2008-12-1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浮体システム、及び、浮体要素間の連結方法 |
JP2012020661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Yorigami Maritime Construction Co Ltd | 作業船の揺れ抑制装置 |
CN204688346U (zh) * | 2015-06-01 | 2015-10-07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
2015
- 2015-06-01 CN CN201510292600.4A patent/CN1048597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7164B1 (en) * | 1999-10-25 | 2001-07-10 | The Louis Berkman Company | Dock joint structure |
JP4195559B2 (ja) * | 2001-12-28 | 2008-12-1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浮体システム、及び、浮体要素間の連結方法 |
CN2825455Y (zh) * | 2005-08-02 | 2006-10-11 | 武汉思诺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顶推船和驳船的嵌入式联接装置 |
CN2923511Y (zh) * | 2006-07-15 | 2007-07-18 | 李振国 | 引航船与驳船的连接装置 |
CN101209747A (zh) * | 2007-12-25 | 2008-07-0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海上浮箱组合式铰接接头 |
JP2012020661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Yorigami Maritime Construction Co Ltd | 作業船の揺れ抑制装置 |
CN204688346U (zh) * | 2015-06-01 | 2015-10-07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7704A (zh) * | 2015-12-29 | 2016-06-15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火灾安全防范用客船船体脱离机构 |
CN105667704B (zh) * | 2015-12-29 | 2017-07-18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火灾安全防范用客船船体脱离机构 |
CN112744326A (zh) * | 2021-02-24 | 2021-05-04 |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牵拉组件及带有该组件的拼接平台 |
CN112744326B (zh) * | 2021-02-24 | 2022-04-12 |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牵拉组件及带有该组件的拼接平台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59786B (zh) | 2017-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735722A (en) | Rigid disconnectable coupling for waterborne vessels | |
US8051793B2 (en) | Retractable hydrofoil for marine vehicles | |
CN102089203B (zh) | 用于将推船联接到驳船的联接装置 | |
WO2012069949A3 (en) | Oil spill recovery vessel | |
CN104859786A (zh)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
CN204688346U (zh) | 组合式半潜船柔性船体连接机构 | |
CN105813938A (zh) | 船型结构物 | |
US10131194B2 (en) | Amphibian hull | |
CN108146589A (zh) | 一种大型浮体模块柔性连接装置 | |
CN103395477A (zh) | 可组合式半潜船及组合式半潜船 | |
EP0415434B1 (en) | Means of connecting a pusher boat and a barge | |
CN204077981U (zh) | 组合式多体船 | |
CN106314707A (zh) | 一种气囊式抗沉防倾覆装置 | |
CN216269819U (zh) | 一种提升趸船水上作业与接岸安全性的装置 | |
CN202368776U (zh) | 水下机器人用自动锁栓装置 | |
CN203996828U (zh) | 一种自平衡船 | |
CN204473110U (zh) | 一种可对接连体的雌雄航母舰 | |
CN103192955A (zh) | 一种组合式铰链装置 | |
US1550354A (en) | Boat connection | |
KR101357749B1 (ko) | 은폐형 유로를 갖는 선박 추진장치 | |
CN213109709U (zh) | 一种具有防沉没的充气橡皮艇 | |
US4000714A (en) |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a barge and a pusher tug | |
CN216003018U (zh) | 一种船舶靠泊装置 | |
CN106428423B (zh) | 多功能浮力舱 | |
CN205801424U (zh) | 一种具有可升降驾驶员室的船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