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3126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33126A CN104833126A CN201510151733.XA CN201510151733A CN104833126A CN 104833126 A CN104833126 A CN 104833126A CN 201510151733 A CN201510151733 A CN 201510151733A CN 104833126 A CN104833126 A CN 104833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system
- expansion valve
- electric expansion
- hea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wo pipes connecting the outdoor side to the indoor side with multiple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3—Press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当多联机系统处于纯制热模式时,分流装置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并在控制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分流装置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该多联机系统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实现完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室内机,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的一种,其中,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制冷制热,为了使纯制热模式下制热内机能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需要防止分流装置中的板式热交换器存在液态冷媒。
而相关技术中,第一电子膨胀阀在纯制热模式下完全关闭,一段时间后,室外机中的高压高温气态冷媒就会存在一些逐渐冷凝在板式热交换器内,并且当时间过长时,这些液态冷媒就会反馈到气液分离器,从而会伴随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导致室内机制热不足且出风温度出现波动,影响制热内机的制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通过对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行控制,实现完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室内机,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当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纯制热模式时,所述分流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并在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所述分流装置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进入纯制热模式时,首先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然后在控制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分流装置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从而能够及时排出分流装置中第一换热组件内存在的液态冷媒,有效防止液态冷媒沉积在第一换热组件中而反馈回气液分离器后伴随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室内机装置,可实现完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装置在一个周期的第一时间段关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在所述周期的第二时间段开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为6:1-10:1。
具体地,所述一个周期可以为20分钟,所述第一时间段为18分钟,所述第二时间段为2分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进入回油或除霜模式,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排液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纯制热模式时,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排液状态。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冷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冷模式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10,多个室内机装置例如四个室内机装置21、22、23、24,以及分流装置30。
其中,室外机装置10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外机气液分离器104、油分离器105、第一电磁阀106、毛细管107、四个单向阀108A、108B、108C、108D,以及第一接口109和第二接口110。压缩机101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102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通过油分离器105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相连,第四阀口通过外机气液分离器104与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一接口109之间串联有单向阀108A,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端相连。
分流装置30包括气液分离器301,多个第一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多个第二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其中,气液分离器301具有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通过高压截止阀40、单向阀108B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端相连接,气体出口分别与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相连;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分别通过低压截止阀50与第一接口109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可以是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套管换热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单向阀108A的第一端通过单向阀108C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第二接口110之间,单向阀108A的第二端通过单向阀108D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室外换热器103之间。
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分别具有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气液分流器301的液体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室内机装置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其中,室内机装置21包括室内换热器211和节流元件212,室内机装置22包括室内换热器221和节流元件222,室内机装置23包括室内换热器231和节流元件232,室内机装置24包括室内换热器241和节流元件242。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对应的节流元件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与对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相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并且,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均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均连接至第二公共流路,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一公共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还并联有第二电磁阀30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多联机系统处于纯制热模式时,分流装置30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完全关闭,并在控制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分流装置30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
其中,分流装置30在一个周期的第一时间段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在一个周期的第二时间段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
并且,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为6:1-10:1。
具体地,一个周期可以为20分钟,第一时间段为18分钟,第二时间段为2分钟。
也就是说,在多联机系统处于排液状态时,分流装置30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关闭18分钟,再开启2分钟,如此每20分钟循环一次,来实现对第一换热组件内的沉积液态冷媒进行排出,有效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还在并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的两端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309A和压力传感器309B,并且在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310A和温度传感器310B。此外,还在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309C。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时进行排液控制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纯制冷模式、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
下面就参照图2至图5来分别描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
如图2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到对应的四个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四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3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三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到对应的三个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三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三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的一部分还通过第二单向阀306D流向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变成低压气液两相,再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后变成低压气体,该低压气体经过第一控制阀302D后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低压气液两相混合后,回到室外机装置10。
如图4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经过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的四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四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四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5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气液两相,高压气液两相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其中,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经过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的三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三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三路低压气液两相,三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三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三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经过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的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经第二控制阀303D到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后通过第一单向阀305D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汇合。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多联机系统启动后,室外机装置首先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运行在纯制热模式,如果判断多联机系统运行在纯制热模式,则进一步判断第一电子膨胀阀是否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并在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后,第一电子膨胀阀才进入排液控制计时周期,即言,分流装置在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周期性地开启和关闭之前,还判断第一电子膨胀阀是否完全关闭。
也就是说,室外机装置和分流装置都确定多联机系统运行在纯制热模式后,并且分流装置判断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时,才能进入排液计时。进入排液计时后,分流装置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关周期,例如一个周期20分钟,关闭18分钟,开启2分钟,如此循环,从而可将第一换热组件内的沉积液态冷媒排出去,实现排液控制,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保证制热内机的制热效果最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多联机系统进入回油或除霜模式,排液计时结束,多联机系统退出排液状态。
或者,当多联机系统退出纯制热模式时,排液计时结束,多联机系统退出排液状态。
也就是说,当多联机系统退出当前所处的纯制热模式或者切换到非纯制热模式时,排液计时周期结束,不再进行排液控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前后的压差ΔP,每个室内机装置均需要向分流装置30发送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过热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过冷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室外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可直接进行通讯,每个室内机装置通过分流装置与室外机装置进行通讯。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分配有一个地址,便于各个室内机装置之间的通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的通讯,例如第一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一地址,第二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二地址,…,第七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七地址。另外,每个室内机装置还包括线控器,每个室内机装置还与各自的线控器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与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进行通讯,同时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与各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机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其中,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实时获取室外机装置的温度信息(如室外机装置所处环境温度、排气温度、回气温度、热交换温度等)、压力信息(如排气压力、回气压力等)以及多个室内机装置发送的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等来判定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并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指令发送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还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启动后,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获取室外机装置的环境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来判断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冷模式;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热模式;当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既有运行于制冷模式也有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室外机装置根据判断的系统运行模式发送相应模式指令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分流装置根据室外机装置给定的模式指令进行各个状态参数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进入纯制热模式时,首先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然后在控制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分流装置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从而能够及时排出分流装置中第一换热组件内存在的液态冷媒,有效防止液态冷媒沉积在第一换热组件中而反馈回气液分离器后伴随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室内机装置,可实现完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6)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二电子膨胀阀,其中,当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纯制热模式时,所述分流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并在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进入排液状态时,所述分流装置周期性地关闭和开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在一个周期的第一时间段关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在所述周期的第二时间段开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之间的比值为6:1-10: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周期为20分钟,所述第一时间段为18分钟,所述第二时间段为2分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联机系统进入回油或除霜模式,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排液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纯制热模式时,所述多联机系统退出所述排液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33.XA CN104833126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1733.XA CN104833126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3126A true CN104833126A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1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1733.XA Pending CN104833126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多联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3312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2652A (zh) * | 2016-08-19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
CN106766326A (zh) * | 2016-11-24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制冷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CN106765892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室外换热器的感温包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7975989A (zh) * | 2017-11-16 | 2018-05-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
CN110296554A (zh) * | 2019-07-02 | 2019-10-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流组件及其分流控制方法和多联式空调器 |
CN11150385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1503813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4165856A (zh) * | 2020-08-20 | 2022-03-1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冷媒流向控制装置和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91952A (ja) * | 1991-01-10 | 1996-1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477344A (zh) * | 2002-08-22 | 2004-02-25 | Lg������ʽ���� | 多单元空调器以及控制其室外风机运行的方法 |
CN1495390A (zh) * | 2002-08-22 | 2004-05-12 | Lg������ʽ���� |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03851759A (zh) * | 2014-03-27 | 2014-06-11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和一种制热、制冷和制热水循环装置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10151733.XA patent/CN1048331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91952A (ja) * | 1991-01-10 | 1996-1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JP2875507B2 (ja) * | 1991-01-10 | 1999-03-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477344A (zh) * | 2002-08-22 | 2004-02-25 | Lg������ʽ���� | 多单元空调器以及控制其室外风机运行的方法 |
CN1495390A (zh) * | 2002-08-22 | 2004-05-12 | Lg������ʽ���� | 多体空调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103851759A (zh) * | 2014-03-27 | 2014-06-11 |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和一种制热、制冷和制热水循环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2652A (zh) * | 2016-08-19 | 2017-01-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
CN106322652B (zh) * | 2016-08-19 | 2018-11-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主流路阀体组件的故障检测方法 |
CN106766326A (zh) * | 2016-11-24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制冷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CN106766326B (zh) * | 2016-11-24 | 2019-04-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制冷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CN106765892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室外换热器的感温包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6765892B (zh) * | 2016-11-29 | 2019-07-2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室外换热器的感温包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7975989A (zh) * | 2017-11-16 | 2018-05-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
CN110296554A (zh) * | 2019-07-02 | 2019-10-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流组件及其分流控制方法和多联式空调器 |
CN111503851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1503813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4165856A (zh) * | 2020-08-20 | 2022-03-1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冷媒流向控制装置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48261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833126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239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429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48426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76630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01127B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 |
CN104748262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54673B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方法及系统 | |
KR2015003402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EP2618077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same | |
CN104748428A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64115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64242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776635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80442A (zh) | 空调系统 | |
CN103939999B (zh) | 双冷媒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748432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04197570A (zh) |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制热方法及系统 | |
CN204063308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764243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214536576U (zh) |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4764240B (zh) | 一种具备除霜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EP1471316A1 (en) | Reversible heat pump system | |
CN104748430B (zh) | 多联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