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832273A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2273A
CN104832273A CN201510062095.4A CN201510062095A CN104832273A CN 104832273 A CN104832273 A CN 104832273A CN 201510062095 A CN201510062095 A CN 201510062095A CN 104832273 A CN104832273 A CN 104832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cylinder
air
pump
down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20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2273B (zh
Inventor
冈野俊二
井上直树
大桥保
川添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32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2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3/00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 F02B23/08Othe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combustion chambers to improve operation with positive ign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3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using transversal baffles defining a tortuous path for the gases or successively throttling gas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8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 F01N1/089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reducing exhaust energy by throttling or whirling using two or more expansion chambers in se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10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of exhaust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F01N3/2803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by material or by manufacturing of catalyst support
    • F01N3/2807Metal other than sintered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F01N3/2882Catalytic reactor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other devices, e.g. exhaust silencers or other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s
    • F01N3/2885Catalytic reactor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other devices, e.g. exhaust silencers or other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s with exhaust silencers in a singl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2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in engines having inlet valves arranged eccentrically to cylinder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8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 F02B31/085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having multiple air inlets having two inle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42Shape or arrangement of intake or exhaust channels in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4Arrangements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Mounting of injectors
    • F02M61/145Arrangements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Mounting of injectors the injection nozzle opening into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230/00Combination of silencers and other devices
    • F01N2230/04Catalytic conver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470/00Structure or shape of gas passages, pipes or tubes
    • F01N2470/02Tubes being perfor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的发动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沿该终点(27f、27f)的切线方向延长的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在吸气阀口(9、9)上穿过,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延伸的直进孔中心轴线(27g、27g)比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更远离划分壁(28)侧;因弯曲孔(27c、27c)而弯曲的吸气(25、25)经由直进孔(27d、27d)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使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减少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发动机,存在如下所述的发动机。
缸盖具有:相邻的汽缸的燃烧室顶壁部、将吸气导入至相邻的汽缸的分岔状的吸气孔、设于吸气孔的分岔端的吸气阀口;沿与汽缸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观察,以缸盖的宽度方向作为横向,吸气孔的孔入口配置在划分相邻的汽缸的燃烧室顶壁部的划分壁的横向正侧方,吸气孔的孔中心轴线配置在比穿过汽缸中心轴线并向横向正侧方延伸的各汽缸的中央假想线更靠近划分壁侧的区域,吸气从吸气阀口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这种发动机,存在以下优点:能够利用分岔状的吸气孔在相邻的汽缸产生紊流。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分岔状的吸气孔为由一对S形的弯曲孔形成的,所以存在问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97035号公报(参照图1、图2)
问题: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增多。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增多。
其理由被认为如下。
由于吸气孔是由一对S形的弯曲孔形成的,所以虽然从吸气阀口吸入的大部分吸气朝向远离汽缸间的缸壁的方向与从吸气阀口沿着汽缸间的缸壁吸入的吸气相碰撞,使沿着汽缸间的缸壁的吸气的气流停滞,高温的汽缸间的缸壁的热无法借助紊流扩散至汽缸整体,抑制了燃料的汽化,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无法顺利地进行,因不完全燃烧而导致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发明要点如下。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如图5所例示,缸盖1具有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将吸气25、25导入至相邻的汽缸19、19的分岔状的吸气孔27、以及设置在吸气孔27的分岔端的吸气阀口9、9;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以缸盖1的宽度方向作为横向,吸气孔27的孔入口27a配置在对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进行划分的划分壁28的横向正侧方,吸气孔27的孔中心轴线27b、27b配置在比穿过汽缸中心轴线13、13并向横向正侧方延伸的各汽缸19的中央假想线15更靠近划分壁28侧的区域,吸气25、25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吸气孔27由一对弯曲孔27c、27c和一对直进孔27d、27d构成,其中,一对弯曲孔27c、27c从孔入口27a到燃烧室顶壁部2、2为止的区间向离开划分壁28的方向弯曲成突状,一对直进孔27d、27d在燃烧室顶壁部2、2从弯曲孔27c、27c的终端到吸气阀口9、9为止的区间向燃烧室顶壁部2、2的中心部直进;如图5所例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沿该终点27f、27f的切线方向延长的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在吸气阀口9、9上穿过,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延伸的直进孔中心轴线27g、27g比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更远离划分壁28侧;因弯曲孔27c、27c而弯曲的吸气25、25经由直进孔27d、27d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技术方案1具有如下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其理由被认为如下。
如图5所例示,因弯曲孔27c、27c而弯曲的吸气25、25经由直进孔27d、27d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因此从吸气阀口9、9吸入的吸气25、25的大部分不朝向远离汽缸间的缸壁的方向,而沿着汽缸间的缸壁流动,借助紊流使高温的汽缸间的缸壁的热扩散至汽缸19、19整体,促进各汽缸19内的燃料的汽化,抑制了不完全燃烧,而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通过光滑的弯曲孔27c、27c、短的直进孔27d、27d、以及远离划分壁28的吸气阀口9、9,减小向汽缸19、19内流入的吸气25、25的流入阻力,紊流41、41沿着缸间的缸壁的流速提高,燃料的气化得到促进,由此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2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在缸盖1的燃烧室顶壁部2的中央部凹入的燃烧室凹入部6,沿与气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假定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中央部穿过的中央假想线15和由该中央假想线15划分的一侧区域a与另一侧区域b的情况下,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的一侧区域7a设置有吸气阀口9,在另一个相向部8的另一侧区域8b设置有排气阀口10,该另一个相向部8的一侧区域8a成为吸气引导面20,该吸气引导面20具有与吸气阀口9共用的中心轴线9a,而且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
技术方案2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如图1所例示,另一个相向部8的一侧区域8a成为吸气引导面20,该吸气引导面20具有与吸气阀口9共用的中心轴线8a而且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因此,在吸气冲程中,从吸气阀口9吸入的吸气25沿吸气引导面20顺利地流入到燃烧室凹入部6,吸气效率提高,由此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在排气上死点附近,在吸气阀31与排气阀21打开的气门重叠期间,燃烧室凹部6内的排气26被从吸气阀口9沿吸气引导面20引导至排气阀口10的吸气25挤入到排气阀口10,由此,除气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3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朝向观察,在位于中央假想线15的一侧的所述另一侧区域b,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上设置有火花塞安装孔11,而且在另一个相向部8上开口有排气阀口10,位于火花塞安装孔11与排气阀口10之间的燃烧室凹入部6的端部分22具有与排气阀口10共用的中心轴线10a,并成为具有朝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的排气引导面23。
技术方案3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如图1所例示,位于火花塞安装孔11与排气阀口10之间的燃烧室凹入部6的端部分22具有与排气阀口10共用的中心轴线10a,并成为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的排气引导面23,因此,在排气冲程中,燃烧室凹入部6的排气26沿排气引导面23被顺利地引导至排气阀口10,由此,除气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4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在排气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喷射的最大挤气流14a朝向打开的排气阀21的阀头的排气孔相向面21a。
技术方案4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如图2所例示,在排气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喷射的最大挤气流14a朝向打开的排气阀21的阀头的排气孔相向面21a,因此,排气阀口10附近的排气26和最大挤气流14a一起与排气阀21的阀头的排气孔相向面21a碰撞,而且发生反射进入到排气阀口10,由此,除气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5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节气门本体29、安装在节气门本体29上的燃料喷射器30、以及设置在各吸气阀口9上的吸气阀31,各吸气阀31由提动阀构成,从燃料喷射器30喷射的燃料32与各吸气阀31的阀头31a碰撞。
技术方案5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如图6A所例示,吸气阀31由提动阀构成,从燃料喷射器30喷射的燃料32碰撞各吸气阀31的阀头31a,因此,吸收了燃烧室的燃烧热的吸气阀31的阀头31a的热促进燃料32的气化,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6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从燃料喷射器30向吸气孔27的燃料32的喷射在以下范围内实施:划分至少一个气缸19的爆发冲程37与排气冲程38的下死点39的前40°至后30°之间的曲柄角范围40。
技术方案6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如图6A、图6B所例示,从燃料喷射器30向吸气孔27的燃料32的喷射在划分至少一个汽缸19的爆发冲程37与排气冲程38的下死点39的前40°至后30°之间的曲柄角范围40内实施,因此,吸收了燃烧室的燃烧热和排气热的吸气阀31的阀头31a的热促进燃料32的气化,从而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技术方案7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缸盖1上的排气孔33、排气消声器34、以及排气处理件35,排气消声器34具有消声室34a、34b,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孔33与消声室34a、34b之间,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制成,而且不锈钢材料的表面与排气26接触。
技术方案7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降低发动机的制造成本。
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材料的表面与排气26接触,因此,能够使用不需要贵金属的催化剂成分的廉价的排气处理件35,从而能够降低发动机的制造成本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7或图10所例示,排气消声器34具有消声室34a、34b,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孔33与消声室34a、34b之间,而且由不锈钢制成,而且不锈钢材料的表面与排气26接触,因此,进入消声室34a、34b之前的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通过高温的排气热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燃烧,从而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氮氧化物)的含有量。其理由被为,不锈钢材料的表面具有还原催化剂的作用,从而排气26中的NOx利用高温的排气热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发生还原而成为氮分子,由此排气26得到净化。
技术方案8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排气歧管36,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内。
技术方案8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7所例示,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内,因此,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从而通过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9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的收集部36a内。
技术方案9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7所例示,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的收集部36a内,因此,在排气26发生合流的位置配置有排气处理件35,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从而通过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10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收集部36a的周壁36d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技术方案10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7所例示,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收集部36a的周壁36d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因此,排气处理件35的保温性能佳,从而通过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排气处理件35的保温性能佳,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11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内。
技术方案11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10所例示,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内,因此,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从而通过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通过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26的温度较高,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12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排气歧管36,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的周壁34e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技术方案12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如图10所例示,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的周壁34e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因此,排气处理件35的保温性能佳,从而通过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排气处理件35的保温性能佳,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得到提高。
技术方案13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线材的立体网眼状组织构成。
技术方案13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7至技术方案12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的含有量。
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线材的立体网眼状组织构成,因此,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利用排气处理件35实现的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功能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还原催化功能提高。
技术方案14的发动机的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蜂窝材料体构成。
技术方案14的发明除了技术方案7至技术方案12中的任一项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的效果。
效果:能够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蜂窝材料体构成,因此,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净化功能提高,由此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另外,还能够减少排气26中的NOx的含有量。其理由为,由于不锈钢材料的表面积增大,所以排气处理件35的作为还原催化剂的功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燃烧室顶壁部分及其周边部分的仰视图上叠加了活塞头挤气面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发动机的燃烧室顶壁部分及其周边部分的仰视图。
图4是在图1的发动机中使用的活塞头的俯视图。
图5是在图1的发动机中使用的缸盖及其周边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6A、图6B是对图1的发动机进行说明的图,图6A是缸盖及其周边部分的纵剖视图,图6B是燃料喷射时期的说明图。
图7是在图1的发动机中使用的缸盖、排气歧管与排气消声器的横剖俯视图。
图8是图1的发动机的纵剖侧视图。
图9是图1的发动机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与图7相当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缸盖
2 燃烧室顶壁部
6 燃烧室凹入部
7 一个相向部
7a 一侧区域
7b 另一侧区域
8 另一个相向部
8a 一侧区域
8b 另一侧区域
9 吸气阀口
9a 中心轴线
10 排气阀口
10a 中心轴线
11 火花塞安装孔
13 汽缸中心轴线
14a 最大挤气流
15 中央假想线
a 一侧区域
b 另一侧区域
19 汽缸
20 吸气引导面
21 排气阀
21a 排气孔相向面
22 端部分
23 排气引导面
25 吸气
26 排气
27 吸气孔
27a 孔入口
27b 孔中心轴线
27c 弯曲孔
27d 直进孔
27e 弯曲孔中心轴线
27f 终点
27g 直进孔中心轴线
27h 切线方向假想线
28 划分壁
29 节气门本体
30 燃料喷射器
31 吸气阀
31a 阀头
32 燃料
33 排气孔
34 排气消声器
34a 第一消声室
34b 第二消声室
34c 排气消声器本体
34d 排气入口部
34e 周壁
35 排气处理件
36 排气歧管
36a 收集部
36b 分支部
36c 周壁
36d 周壁
37 爆发冲程
38 排气冲程
39 下死点
40 曲柄角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图,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图,在各实施方式中,针对水冷的立式直列双缸汽油发动机进行说明。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发动机的概要如下。
如图9所示,在缸体42的上部安装有缸盖1,在缸盖1的上部安装有缸盖罩(cylinder head cover)43,在缸体42的前侧配置有发动机冷却风扇44,在缸体42的后侧配置有飞轮45。
在缸盖1的左侧面安装有节气门本体29,在节气门本体29上安装有燃料喷射器30,在缸体42的左侧配置有机械式调速器(mechanical governor)46。如图8所示,在缸体42内设置有前后一对汽缸19、19,在各汽缸19中内嵌有活塞头4。在缸体42的曲轴箱47内架设有曲轴48,曲轴48的前后一对曲柄销49、49的曲柄销角度为360°。
燃烧室的结构如下。
如图1、图2所示,燃烧室具有在缸盖1的燃烧室顶壁部2的外周部设置的缸盖侧挤气面3、与该缸盖侧挤气面3相向地设置在活塞头4的外周部的活塞头侧挤气面5、在缸盖1的燃烧室顶壁部2的中央部凹入而成的燃烧室凹入部6、设置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相互相向的相向部7、8中的一个相向部7上的吸气阀口9、设置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相互相向的相向部7、8中的另一个相向部8上的排气阀口10、以及朝向燃烧室凹入部6的火花塞安装孔11。
如图2所示,缸盖侧挤气面3和活塞头侧挤气面5向燃烧室凹入部6延伸并向上倾斜,在压缩上死点附近,挤气流从形成在缸盖侧挤气面3与活塞头侧挤气面5之间的挤气区12向燃烧室凹入部6的中央部喷射。
火花塞24顶端的火花放电部16的配置如下。
如图1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假定了穿过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和燃烧室凹入部6的中央部的中央假想线15与由中央假想线15划分的一侧区域a和另一侧区域b的情况下,如下构成。
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相互相向的相向部7、8中,在一个相向部7的一侧区域7a设置有吸气阀口9,在该相向部7的另一侧区域7b设置有火花塞安装孔11,由此,如图1、图10A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在不与中央假想线15重叠的位置上配置有火花塞顶端的火花放电部16。
也可以在吸气阀口9的位置设置排气阀口10。
通过这样,在压缩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喷射的最大挤气流14a不直击火花塞24顶端的火花放电部16,在火花放电部16附近产生的点火后刚产生的小火种不容易被最大挤气流14a吹灭,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顺利进行,由此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烧,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活塞头4的结构如下。
如图2所示,在活塞头4上凹设有空腔(cavity)54,如图4所示,在空腔54的左右两个侧壁51、51设置有从前后方向中央部向空腔54的中央部突出的左右一对的突出部55、55,在右侧的突出部55侧形成有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在各突出部55的前后设置的凹处56、56用作吸气阀31、排气阀21的气门凹槽(valve recess)。
如图2所示,火花放电部16整体配置在火花塞安装孔11内。火花放电部16的一部分配置在火花塞安装孔11内也可以。
通过这样,在压缩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12喷射的挤气流避免了直击火花塞24顶端的火花放电部16的缺陷,在火花放电部16附近产生的点火后刚产生的小火种不容易被挤气流吹灭,燃烧室内的火焰传播顺利进行,由此能够抑制不完全燃焼,减少排气26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有量。
吸气引导面20的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的一侧区域7a设置有吸气阀口9,在另一个相向部8的另一侧区域8b设置有排气阀口10。
该另一个相向部8的一侧区域8a成为吸气引导面20,该吸气引导面20具有与吸气阀口9共用的中心轴线9a,而且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
排气引导面23的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在位于中央假想线15的一侧的所述另一侧区域b,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上设置有火花塞安装孔11,而且在另一个相向部8上设置有排气阀口10。
位于火花塞安装孔11与排气阀口10之间的燃烧室凹入部6的端部分22具有与排气阀口10共用的中心轴线10a,而且作为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的排气引导面23。
火花塞安装孔11由内螺纹孔构成,火花塞24的外螺纹部24a拧入到该内螺纹孔。
最大挤气流14a的方向如下。
如图1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在与中央假想线15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排气阀口10。
如图2所示,在排气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喷射的最大挤气流14a朝向打开的排气阀21的阀头的排气孔相向面21a。
吸气孔27的结构如下。
如图5所示,缸盖1具有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将吸气25、25导入至相邻的汽缸19、19的分岔状的吸气孔27、以及在吸气孔27的分岔端设置的吸气阀口9、9。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以缸盖1的宽度方向作为横向,吸气孔27的孔入口27a配置在划分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的划分壁28的横向正侧方。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吸气孔27的孔中心轴线27b、27b配置在比穿过汽缸中心轴线13、13并向横向正侧方延伸的各汽缸19的中央假想线15更靠近划分壁28侧的区域,吸气25、25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如图5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吸气孔27由一对弯曲孔27c、27c和一对直进孔27d、27d构成,其中,一对弯曲孔27c、27c从孔入口27a到燃烧室顶壁部2、2为止的区间向离开划分壁28的方向弯曲成突状,一对直进孔27d、27d在燃烧室顶壁部2、2从弯曲孔27c、27c的终端到吸气阀口9、9向燃烧室顶壁部2的中心部直进(直线前进)。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沿该终点27f、27f的切线方向延长的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从吸气阀口9、9上穿过,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延伸的直进孔中心轴线27g、27g比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更远离划分壁28侧。
因弯曲孔27c、27c而弯曲的吸气25、25经由直进孔27d、27d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燃料32的碰撞位置如下。
如图6A所示,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节气门本体29、安装在节气门本体29上的燃料喷射器30、以及设置在各吸气阀口9的吸气阀31。
吸气阀31由提动阀构成,从燃料喷射器30喷射的燃料32与吸气阀31的阀头31a碰撞。
吸气装置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结构如下。
如图5所示,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以两个汽缸19、19的排列方向为前后方向,以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缸盖1的宽度方向为横向,针对一对相邻的前后汽缸19、19,使用一个节气门本体29,该节气门本体29配置在缸盖1的横向一侧(左侧),如图6A所示,在该节气门本体29上设置有一个节气门吸气通路52和一个节气门阀53。
如图6A所示,在节气门本体29上安装有一个燃料喷射器30。
以汽缸中心轴线13的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具有缸盖罩43的一方为上方,以具有缸体42的一方为下方,如图6A所示,沿与曲轴48的架设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燃料32向斜向下方向喷射至吸气孔27,在相同时期与一对吸气阀31的阀头31a碰撞。
燃料32的喷射时期如下。
如图6B所示,从燃料喷射器30向吸气孔27的燃料32的喷射在以下范围内实施,即,划分一个汽缸19的爆发冲程37与排气冲程38的下死点39的前40°至后30°之间的曲柄角范围40。
该下死点39划分另一个汽缸19的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在燃料32的喷射中,只需燃料32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喷射在上述曲柄角范围40内实施即可。
排气处理件35的内容如下。
如图7所示,该发动机具有设置在缸盖1上的排气孔33、排气消声器34、以及排气处理件35。
排气消声器34具有消声室34a、34b,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孔33与消声室34a、34b之间,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制成,而且不锈钢材料的表面与排气26接触。
如图7所示,该发动机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排气歧管36,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内。
排气歧管36由收集部(collecto)36a与从收集部36a向各汽缸19的排气孔33分岔的分支部36b构成,在收集部36a的终端设置有排气出口部36e。
排气消声器主体34c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其在前端具有排气入口部34d,在排气入口部34d之后具有第一消声室34a,在第一消声室34a之后具有第二消声室34b。排气26按照排气入口部34d、第一消声室34a、第二消声室34b的顺序通过排气消声器主体34c。
如图7所示,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的收集部36a内。
如图7所示,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收集部36a的周壁36d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的收集部36a的排气出口部36e内
排气处理件35的结构如下。
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线材的立体网眼状组织构成。即,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丝绵(Stainless wool)构成。排气处理件35不担载由贵金属构成的催化剂成分。
排气处理件35也可以由不锈钢蜂窝体(Stainless honeycomb)构成。
接下来,针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不同,即,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内,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的周壁34e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0中,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
作为能够适用于各实施方式的排气处理件35的不锈钢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在JIS标准(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的SUS316。
SUS316是奥氏体类的不锈钢钢材,其成分(元素组成)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算,C小于等于0.08,Si小于等于1.00%,Mn小于等于2.00,P小于等于0.045,Ni占10.00~14.00,Cr占16.00~18.00,Mo占2.00~3.00。
但是,能够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不锈钢的种类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通过使排气与不锈钢材料的表面接触,能够同时减少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与NOx(氮氧化物)的含有量的不锈钢材料即可。

Claims (14)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缸盖(1)具有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将吸气(25、25)导入至相邻的汽缸(19、19)的分岔状的吸气孔(27)以及设置在吸气孔(27)的分岔端的吸气阀口(9、9),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以缸盖(1)的宽度方向作为横向,吸气孔(27)的孔入口(27a)配置在对相邻的汽缸(19、19)的燃烧室顶壁部(2、2)进行划分的划分壁28的横向正侧方,吸气孔(27)的孔中心轴线(27b、27b)配置在比穿过汽缸中心轴线(13、13)并向横向正侧方延伸的各汽缸(19)的中央假想线(15)更靠近划分壁(28)侧的区域,吸气(25、25)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吸气孔(27)由一对弯曲孔(27c、27c)和一对直进孔(27d、27d)构成,其中,一对弯曲孔(27c、27c)从孔入口(27a)到燃烧室顶壁部(2、2)为止的区间向离开划分壁(28)的方向弯曲成突状,一对直进孔(27d、27d)在燃烧室顶壁部(2、2)从弯曲孔(27c、27c)的终端到吸气阀口(9、9)为止的区间向燃烧室顶壁部(2、2)的中心部直进,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13)平行的方向观察,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沿该终点(27f、27f)的切线方向延长的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在吸气阀口(9、9)上穿过,从弯曲孔中心轴线(27e、27e)的终点(27f、27f)延伸的直进孔中心轴线(27g、27g)比切线方向假想线(27h、27h)更远离划分壁(28)侧,
因弯曲孔(27c、27c)而弯曲的吸气(25、25)经由直进孔(27d、27d)从吸气阀口(9、9)沿汽缸间的缸壁被吸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缸盖(1)的燃烧室顶壁部(2)的中央部凹入的燃烧室凹入部(6),
沿与气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方向观察,假定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中央部穿过的中央假想线(15)和由该中央假想线(15)划分的一侧区域(a)与另一侧区域(b)的情况下,
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的一侧区域(7a)设置有吸气阀口(9),在另一个相向部(8)的另一侧区域(8b)设置有排气阀口(10),
该另一个相向部(8)的一侧区域(8a)成为吸气引导面(20),该吸气引导面(20)具有与吸气阀口(9)共用的中心轴线(9a),而且具有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沿与汽缸中心轴线(13)平行的朝向观察,在位于中央假想线(15)的一侧的所述另一侧区域(b),在燃烧室凹入部(6)的一个相向部(7)上设置有火花塞安装孔(11),而且在另一个相向部(8)上开口有排气阀口(10),
位于火花塞安装孔(11)与排气阀口(10)之间的燃烧室凹入部(6)的端部分(22)具有与排气阀口(10)共用的中心轴线(10a),并成为具有朝向汽缸(19)侧扩开的圆锥台的部分周面形状的排气引导面(23)。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排气上死点附近,从挤气区最大宽度部分(14)喷射的最大挤气流(14a)朝向打开的排气阀(21)的阀头的排气孔相向面(21a)。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节气门本体(29)、安装在节气门本体(29)上的燃料喷射器(30)、以及设置在各吸气阀口(9)上的吸气阀31,
各吸气阀(31)由提动阀构成,从燃料喷射器(30)喷射的燃料(32)与各吸气阀(31)的阀头(31a)碰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从燃料喷射器(30)向吸气孔(27)的燃料(32)的喷射在以下范围内实施:划分至少一个气缸(19)的爆发冲程(37)与排气冲程(38)的下死点(39)的前40°至后30°之间的曲柄角范围(40)。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在缸盖(1)上的排气孔(33)、排气消声器(34)、以及排气处理件(35),
排气消声器(34)具有消声室(34a、34b),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孔(33)与消声室(34a、34b)之间,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制成,而且不锈钢材料的表面与排气(26)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排气歧管(36),
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歧管(36)的收集部(36a)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收集部(36a)的周壁(36d)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配置在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缸盖(1)上的排气歧管(36),
内置有排气处理件(35)的排气消声器主体(34c)的排气入口部(34d)的周壁(34e)沿排气歧管(36)的分支部(36b)的周壁(36c)配置。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线材的立体网眼状组织构成。
14.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处理件(35)由不锈钢蜂窝材料体构成。
CN201510062095.4A 2014-02-06 2015-02-05 发动机 Active CN104832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1411 2014-02-06
JP2014021411A JP6130794B2 (ja) 2014-02-06 2014-02-06 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2273A true CN104832273A (zh) 2015-08-12
CN104832273B CN104832273B (zh) 2018-11-30

Family

ID=5375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2095.4A Active CN104832273B (zh) 2014-02-06 2015-02-05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84153B2 (zh)
JP (1) JP6130794B2 (zh)
CN (1) CN1048322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008A (zh) * 2020-06-24 2020-09-2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9930A1 (en) * 2018-10-30 2020-05-07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6735A (en) * 1967-06-23 1971-01-19 Jacobo Epelman Muffler adapted to purify the exhaust g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3927525A (en) * 1973-05-25 1975-12-23 Gen Motors Corp Engine with exhaust manifold converter-reactor
JPS5820933A (ja) * 1981-07-28 1983-02-07 Suzuki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制御方法
US4951642A (en) * 1988-11-19 1990-08-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ombustion chambe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426084A (en) * 1992-03-02 1995-06-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Highly heat-resistant metallic carrier for an automobile catalyst
JP2000097035A (ja) * 1998-09-18 2000-04-04 Kubota Corp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吸気ポート
CN1807873A (zh) * 2005-01-20 2006-07-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CN10400583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3024U (zh) * 1975-05-13 1976-11-17
JPS529706A (en) * 1975-07-14 1977-01-25 Mazda Motor Corp Engine mixture burning in layers
JPS58135321A (ja) * 1982-02-08 1983-08-11 Suzuki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H0830414B2 (ja) * 1983-02-26 1996-03-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焼室構造
JP2597657B2 (ja) * 1988-06-28 1997-04-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焼室
JPH02135635U (zh) * 1989-04-12 1990-11-13
JP3424238B2 (ja) * 1991-10-15 2003-07-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913443B2 (ja) * 1993-09-03 1999-06-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JPH0771250A (ja) * 1993-09-03 1995-03-14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H0771313A (ja) * 1993-09-03 1995-03-14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3451669B2 (ja) * 1993-09-30 2003-09-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エンジン
US5636613A (en) * 1994-11-10 1997-06-1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ylinder head porting arrangement for multi-valve engine
JPH1089065A (ja) * 1996-09-18 1998-04-07 Kubota Corp 多気筒エンジン
JPH10115268A (ja) * 1996-10-08 1998-05-0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多気筒内燃エンジン
JP3697385B2 (ja) * 2000-07-25 2005-09-21 株式会社クボタ 2気筒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4541257B2 (ja) * 2005-01-20 2010-09-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2009209846A (ja) * 2008-03-05 2009-09-17 Kubota Corp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2009221918A (ja) * 2008-03-14 2009-10-01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
JP6242705B2 (ja) * 2013-02-25 2017-12-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6242706B2 (ja) * 2014-02-06 2017-12-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6735A (en) * 1967-06-23 1971-01-19 Jacobo Epelman Muffler adapted to purify the exhaust g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3927525A (en) * 1973-05-25 1975-12-23 Gen Motors Corp Engine with exhaust manifold converter-reactor
JPS5820933A (ja) * 1981-07-28 1983-02-07 Suzuki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制御方法
US4951642A (en) * 1988-11-19 1990-08-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ombustion chambe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426084A (en) * 1992-03-02 1995-06-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Highly heat-resistant metallic carrier for an automobile catalyst
JP2000097035A (ja) * 1998-09-18 2000-04-04 Kubota Corp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吸気ポート
CN1807873A (zh) * 2005-01-20 2006-07-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US7296560B2 (en) * 2005-01-20 2007-11-20 Kubota Corporation Engine of spark-ignition type
CN10400583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008A (zh) * 2020-06-24 2020-09-2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缸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48190A (ja) 2015-08-20
US9784153B2 (en) 2017-10-10
CN104832273B (zh) 2018-11-30
US20150219041A1 (en) 2015-08-06
JP6130794B2 (ja)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5835A (zh) 火花点火式发动机
CN102562257B (zh) 双循环发动机
JP6508240B2 (ja)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CN204060916U (zh) 用于气体燃料内燃发动机的进气道和阀座的配置
CN107355297B (zh) 一种适用于柴油机改用汽油燃料燃烧的发动机燃烧室
CN104454221A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4832273A (zh) 发动机
CN201916044U (zh) 提高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滚流效果的结构
JP6242705B2 (ja)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CN101463753A (zh) 低排放二冲程汽油机
CN204344331U (zh) 汽车发动机进气燃烧系统、汽车发动机和汽车
JP2019027303A (ja) 内燃機関
JP2018162730A (ja)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JP6242706B2 (ja) 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2015148189A (ja) エンジン
WO2018158952A1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ポート構造
JP5782978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及び内燃機関
JP2018162726A (ja) 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
CN200955450Y (zh) 一种双火花塞缸盖
JP2016070248A (ja) 筒内噴射式内燃機関
JP2015148189A5 (zh)
JP2010096088A (ja) 筒内直接噴射式内燃機関
CN209469485U (zh) 一种适用于米勒/阿特金森循环的直喷式发动机燃烧室
JPWO2013102948A1 (ja) 排気加熱装置
RU140417U1 (ru) Система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