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3372A - 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13372A CN104813372A CN201380061266.0A CN201380061266A CN104813372A CN 104813372 A CN104813372 A CN 104813372A CN 201380061266 A CN201380061266 A CN 201380061266A CN 104813372 A CN104813372 A CN 1048133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shboard
- bank note
- cap
- connecting rod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046947 Ectropis obliqu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2441 Sperm surface protein Sp17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067830 Mus musculus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271 re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G07F19/20—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07F19/201—Accessories of AT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9/00—Counting coins; Handling of coi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65H29/2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and introducing into a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6—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 e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11/00—Devices accepting coins; Devices accepting, dispensing, sorting or counting valuable papers
- G07D11/10—Mechanical details
- G07D11/14—Inlet or outlet ports
-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9/00—Complete banking systems; Coded card-freed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dispensing or receiving monies or the like and posting such transactions to existing accounts, e.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 G07F19/20—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07F19/202—Depositing operations within AT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4—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 B65H2301/4214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on edge by introducing articles from bene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5—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60—Coupling, adapter or lock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1—Roller pairs with particular shape of cross profile
- B65H2404/1413—Paddle / cylindric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10—Safety means, e.g.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or illegal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3—Wall or kiosk dispenser, i.e. for positively handling or holding material until withdrawal by us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7—Identification of state of the mach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50—Diminishing, minimizing or reducing
- B65H2601/52—Diminishing, minimizing or reduc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521—Noi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9—Specific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912—Banknotes, bills and chequ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介质交接装置,所述介质交接装置具有:固定周侧部,其使对供纸页状的介质聚集的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与支承位于该聚集空间内的所述介质的介质支承部对置的对置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该对置侧面相邻的相邻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敞开,并且将其他部分覆盖;盖部,其是覆盖对所述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未被所述固定周侧部覆盖的部分的形状;转移部,其使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固定周侧部转移,从而取得使所述盖部接近或抵接于所述固定周侧部而封闭所述聚集空间的封闭状态、和将所述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固定周侧部拉开而敞开所述聚集空间的敞开状态;以及交换部,其用于在所述聚集空间的内外之间交换所述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2年12月5日提交的日本申请:特愿2012-266260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将其整体内容纳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于在金融机构的窗口处设置的纸币处理装置(所谓的柜员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纸币处理装置,下述这样的纸币处理装置得到广泛普及:在金融机构的窗口处由作为窗口负责人等职员(所谓的柜员)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由此在与顾客之间进行现金的存款、取款等这样的各种交易处理(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140420号公报、图1)。
在该纸币处理装置中,在供操作人员放入纸币的存款部和供操作人员取出纸币的取款部,即在与操作人员交接纸币的部分处设置有纸币交接部。
例如,如图19A和图19B所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610在长方体状的框架621的内部形成有收纳纸币BL的空间(以下,将其称作聚集空间SC)。在该聚集空间SC内,纸币BL在竖立的状态下,即以使纸面彼此对置的方式重叠,且以短边方向朝向上下的状态被收纳。
并且,从噪音的降低和安全性的确保等观点出发,在该聚集空间SC的一部分、例如上表面侧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闸板622。
关于纸币交接部610,在取出纸币BL的情况下,在闸板622封闭的状态下,将待取出的纸币BL从装置内部一张张地输送并利用排出部28将所述纸币排出到聚集空间SC内而依次聚集,敞开闸板622,供操作人员从该聚集空间SC取出纸币BL。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例如如图20中示出示意性的俯视图那样,在金融机构的窗口处,纸币处理装置601被设置成当操作人员OP隔着柜台CT朝向顾客CS一方时与该操作人员的右侧或左侧相邻。
并且,纸币处理装置601例如为当操作人员OP坐在椅子上时与腰相同程度的高度,在纸币处理装置601的上表面或从上表面到侧面的部分设置有作为取款部的纸币交接部610。
因此,对于纸币处理装置601的纸币交接部610,在闸板622被敞开时,坐在椅子上的操作人员OP不是从正上方,而是从左右的斜上方向下看,来目视确认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
另一方面,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对于纸币交接部610,由于只有其上表面通过闸板622开闭,所以即使在敞开时,纸币交接部610的周侧部也会包围聚集空间SC的侧方。
因此,即使在敞开闸板622的状态下,从操作人员OP的观察点观察,聚集空间SC的一部分也会被纸币交接部610的周侧部遮蔽,从而无法充分地目视确认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
并且,对于纸币交接部610,当在纸币处理装置601中处理大小不同的多种纸币BL的情况时,需要将聚集空间SC的高度设定得较大,以便能够收纳短边方向的长度最长的种类的纸币BL。
因此,对于纸币交接部610,特别是在短边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纸币BL被收纳在聚集空间SC内的情况下,该纸币BL的大部分会被纸币交接部610的周侧部遮蔽,从而几乎无法目视确认该纸币BL。
这样,对于纸币交接部610,即使在敞开闸板622的状态下,也无法充分地目视确认到在聚集空间SC内收纳的纸币BL,与此相伴,该取出纸币BL时的操作性也会劣化。
本发明正是考虑到以上方面而完成的,并且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在与操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接的介质的目视确认性的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介质交接装置中,设置有以下部分:固定周侧部,其使对供纸页状的介质聚集的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与支承位于该聚集空间内的介质的介质支承部对置的对置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该对置侧面相邻的相邻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敞开,并且将其他部分覆盖;盖部,其是覆盖对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未被固定周侧部覆盖的部分的形状;转移部,其使盖部相对于固定周侧部转移,从而取得使盖部接近或抵接于固定周侧部而封闭聚集空间的封闭状态、和将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固定周侧部拉开而敞开聚集空间的敞开状态;以及交换部,其在聚集空间的内外之间交换介质。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介质处理装置中,设置有以下部分:固定周侧部,其使对供纸页状的介质聚集的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与支承位于该聚集空间内的介质的介质支承部对置的对置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该对置侧面相邻的相邻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敞开,并且将其他部分覆盖;盖部,其是覆盖对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未被固定周侧部覆盖的部分的形状;转移部,其使盖部相对于固定周侧部转移,从而取得使盖部接近或抵接于固定周侧部而封闭聚集空间的封闭状态、和将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固定周侧部拉开而敞开聚集空间的敞开状态;输送部,其输送介质;以及交换部,其在输送部和聚集空间之间交换介质。
由此,关于本方式的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在封闭状态下,能够在利用交换部交换介质时确保安静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敞开状态下,能够使操作人员一边不仅从对置侧面侧还从相邻侧面侧目视确认聚集空间内的介质,一边将该介质从聚集空间内取出或者放入到聚集空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方式,在封闭状态下,在利用交换部交换介质时能够确保安静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敞开状态下,能够使操作人员(用户)一边不仅从对置侧面侧还从相邻侧面侧目视确认聚集空间内的介质,一边将该介质从聚集空间内取出或者放入到聚集空间内。而且,本方式能够实现可提高在与用户之间进行交接的介质的目视确认性的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纸币处理装置的外观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示出纸币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4A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左侧视图。
图4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后侧视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6A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左侧视图。
图6B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后侧视图。
图7A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左侧视图。
图7B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后侧视图。
图8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0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解除锁定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1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敞开闸板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2是示出闸板敞开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闸板封闭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第3实施方式中闸板的封闭被阻碍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5是示出在第3实施方式中闸板的封闭被阻碍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7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敞开闸板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19A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左侧视图。
图19B是示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的结构的概要后侧视图。
图20是示出窗口处的纸币处理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1-1.纸币处理装置的外观结构]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纸币处理装置1的外观结构。该纸币处理装置1是设置于金融机构的窗口等处的窗口用现金处理装置,在该窗口等处供应对顾客的窗口负责人等操作人员(用户)操作,从而进行纸币的存取款处理。
该纸币处理装置1在整体上形成为长方体状的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存款部3、取款部4、显示部5和操作部6。
存款部3构成为主要存入纸币,当用户放入纸币时,存款部3将该纸币取入到纸币处理装置1内。
取款部4构成为主要取出纸币,并构成为将从纸币处理装置1内输送来的纸币聚集在内部,供用户取出。
显示部5例如为液晶显示器,显示菜单画面、各种处理的结果画面等。操作部6例如为按键,受理针对纸币处理装置1的操作。
另外,在纸币处理装置1中,显示部5和操作部6分别设置,但也可以利用例如带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所谓的触摸面板)等,将显示部5和操作部6设置为一体。
控制部7以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为中心构成,通过从未图示的ROM、闪存等读取规定的程序并执行,从而进行存款处理、取款处理等这样的各种处理。
并且,控制部7在内部具有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硬盘驱动器、闪存等构成的存储部,在该存储部中存储各种信息。
而且,该纸币处理装置1从未图示的通信处理部通过网络与金融机构的终端或主计算机连接,在与终端或主计算机之间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此外还构成为被从终端侧进行操作。
以下,将纸币处理装置1中的能够正确读取显示部5的显示内容的正面侧作为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将从前侧观察时的左和右分别作为左侧和右侧,而且定义上侧和下侧进行说明。
并且,纸币处理装置1与现有的纸币处理装置601(图20)同样地在金融机构等的窗口处被设置成与坐在椅子上的用户的右侧或左侧相邻。
[1-2.纸币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2对纸币处理装置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纸币处理装置1的壳体2内,除了上述的控制部7以外,还设置有鉴别部11、临时保留部12、纸币盒13A~13D、拒绝库14和输送部15。
在壳体2内的上部的比中央靠前的部位,以存款部3在后侧、取款部4在前侧的方式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这些存款部3和取款部4。
取款部4由用于在与用户之间交接纸币的纸币交接部10构成。该纸币交接部10构成为聚集从装置内部送来的纸币,供用户取出。
鉴别部11配置在存款部3的后方下侧,根据被输送部15输送来的纸币的面值、真伪、完损、行走状态等,对是能够交易的正常纸币还是不能交易的拒绝纸币进行鉴别,并将该鉴别结果送出到控制部7。
临时保留部12配置在取款部4的前方下侧,将利用输送部15输送来的纸币临时保留在内部,并且,将保留的纸币一张张地送出到输送部15。
在壳体2内的下部,在最前侧配置有拒绝库14,在拒绝库14的后侧,以从前方向后方依次排列的方式配置有纸币盒13A、13B、13C和13D。
纸币盒13A~13D分别将纸币以聚集的状态收纳在其内部,并且,分别被分配了面值。
该纸币盒13A~13D将从输送部15输送来的纸币(正常纸币)沿上下方向重叠并收纳在内部,并且,将收纳的纸币一张张地送出并交接到输送部15。
拒绝库14将从输送部15输送来的拒绝纸币收纳在内部。
输送部15由沿着连结壳体2内的各部分的输送路径W配置的各种辊、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它们的齿轮和马达等构成。顺便说一下,在图2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输送部15的部件的一部分。
并且,输送部15在输送路径W的分支点处配置有未图示的输送路径切换机构,输送部15基于控制部7的控制,利用该输送路径切换机构切换纸币的输送目的地。
利用该结构,纸币处理装置1在进行存款处理时,首先,由用户向存款部3的纸币交接部10放入纸币,将纸币一张张地分离并依次送出到输送部15。输送部15沿着输送路径W将该纸币依次输送到鉴别部11。
鉴别部11一张张地鉴别该纸币,将该鉴别结果送出到控制部7。这时,控制部7根据从鉴别部11取得的鉴别结果、即是正常纸币和拒绝纸币中的哪一种,来决定各纸币的输送目的地。
正常纸币被输送部15输送到临时保留部12而被临时保留,之后,再次被输送到鉴别部11判别面值,并被输送到与其面值相应的纸币盒13A~13D进行收纳。并且,拒绝纸币被输送部15输送到拒绝库14中进行收纳。
并且,纸币处理装置1在进行取款处理时从未图示的终端等收到取款额的指示,根据控制部7的控制将与取款额相应的面值和张数的纸币从纸币盒13A~13D依次送出到输送部15。
在利用鉴别部11对送出的纸币的面值和完损等进行鉴别之后,输送部15将其依次交接到取款部4的纸币交接部10。取款部4的纸币交接部10将从输送部15交接的纸币聚集在一起,供用户取出。
这样,纸币处理装置1构成为在取款处理中从构成取款部4的纸币交接部10取出纸币。
[1-3.纸币交接部的结构]
接下来,对纸币交接部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中示出外观那样,纸币交接部10在整体上成为使左右长且前后短的长方体在从左侧观察时绕顺时针旋转后这样的形状,纸币交接部10大体上分为下侧的框架21和上侧的闸板22。
即纸币交接部10以下述状态安装于壳体2(图1、图2):使构成长方体的3个方向的棱线中的最长的棱线沿着左右方向,而使其他2条棱线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分别倾斜规定的角度θ(例如约30度)。
以下,将从左侧观察时从前方向和后方向分别绕顺时针倾斜角度θ后的方向分别称作倾斜前方向和倾斜后方向,并且,将从上方向和下方向分别绕顺时针倾斜角度θ后的方向分别称作倾斜上方向和倾斜下方向。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纸币交接部10的左侧视图和后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4A和图4B中示意性地示出各部件,并透视地显示一部分部件。并且,在图4A和图4B中将倾斜上方向和倾斜下方向分别作为图中的上方向和下方向而示出。
框架21是从中空的长方体将上表面、后侧面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的上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切掉而成的那样的形状,从而使该被切掉的部分即倾斜上侧的大致全部、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上侧的大约一半部分。
因此,框架21由位于倾斜下侧且作为介质支承部的下部21A、倾斜前侧的前侧部21B、左侧的左侧部21C、右侧的右侧部21D和倾斜后侧的后侧部21E构成。
另一方面,闸板22由该中空的长方体中被切掉的部分、即下述部分构成:作为对置侧面的倾斜上侧的侧面即上部22A;由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构成的后部22B;以及由作为相邻侧面的左右的侧面中的上侧的大约一半部分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左侧部22C及右侧部22D。
因此,当使闸板22以与框架21的被切掉的部分嵌合的方式位于上侧时,纸币交接部10能够在内部形成由比该纸币交接部10的外形小一圈的长方体状的空间构成的聚集空间SC。
在该聚集空间SC中,纸币BL以如下状态被聚集:纸币BL以使纸面朝向倾斜前方向和倾斜后方向且使长边与下部21A的底面21AX抵接的方式竖立。
这里,在纸币处理装置1(图1)中处理的纸币BL的大小、即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长度(以下分别称作长边长度和短边长度)大多根据面值而不同。
因此,连结聚集空间SC中的倾斜上方向和倾斜下方向的方向(以下将其称作倾斜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图4A)比在纸币处理装置1(图1)中处理的任一纸币BL的短边长度要长。并且,聚集空间SC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图4B)比在纸币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任一纸币BL的长边长度要长。
并且,框架21的前侧部21B的上侧部分向前方呈曲柄(crank)状弯折,由此使得聚集空间SC的上侧部分向前方扩张。
在聚集空间SC内以使板面朝向倾斜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有板状的载置台(stage)25。该载置台25形成为倾斜前后方向上较薄且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板状,从上侧的中央到左右的两端附近的较大范围被呈梯形形状大幅地切除(图4B)。
顺便说一下,从载置台25的中央部分的上端到框架21的下部21A的上表面即底面21AX为止的长度L3比在纸币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短边长度最短的纸币BL的短边长度要短。
因此,在纸币交接部10中,即使在聚集空间SC内聚集了短边长度最短的纸币BL时,也能够使该纸币BL的上侧的长边中央部分比载置台25的上端向上侧露出。
在载置台25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小的长方体状的支承部26。在支承部26上,以沿倾斜前后方向贯通的方式贯穿设置有由圆孔或长孔构成的轴孔。
另一方面,在框架21的左右分别设置有沿着倾斜前后方向的细长的圆柱状的滑动轴27。该滑动轴27贯穿插入于支承部26的轴孔。
并且,支承部26被未图示的弹簧支承。因此,当载置有纸币BL时,载置台25能够一边使各支承部26在各滑动轴27上滑动一边对应于纸币BL的自重沿倾斜前后方向移动。
而且,在框架21的后下侧,以沿倾斜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贯穿设置有由左右细长的缝隙状的长孔构成的输送路径21H。
在框架21的后下侧部分处的输送路径21H的倾斜前侧和倾斜后侧设置有排出部28,该排出部28沿该输送路径21H输送纸币BL并将该纸币BL排出到聚集空间SC内。
作为交换部的排出部28构成为,利用配置在输送路径21H的倾斜前侧的驱动轴31、供给辊32以及叶轮33、和配置在输送路径21H的倾斜后侧的惰轴34、从动辊35以及弹簧36从倾斜前后方向夹着该输送路径21H。
驱动轴31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位于比输送路径21H的内侧面靠倾斜前侧的位置,并且其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并且,驱动轴31被未图示的轴承支承成能够旋转,并被传递来自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力,由此绕图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供给辊32形成为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的薄的圆柱状,并且被分别贯穿插入在驱动轴31的离开左右的中心规定的距离的2个部位。并且,供给辊32使其一部分从形成于输送路径21H的内侧面上的规定的孔露出到该输送路径21H内。在供给辊32的周侧面中的一部分上安装有相对于纸币BL的摩擦系数比其他部分大的高摩擦部件。
叶轮33由形成为小且薄的圆盘状的中心部、和从该中心部呈放射状延伸设置的多个舌片构成。该舌片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并形成为棒状或细长的板状。
该叶轮33相对于驱动轴31,在供给辊32之间的2个部位以及该供给辊32的左右外侧各2个部位、合计6个部位处以互相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贯穿插入。并且,叶轮33使其一部分从规定的孔露出到该输送路径21H内和聚集空间SC内,所述规定的孔从输送路径21H的内侧面遍及框架21的底面21AX地形成。
惰轴34与驱动轴31同样地形成为细长的圆柱状,并被设置在隔着输送路径21H与该驱动轴31对置的位置、即该驱动轴31的倾斜后侧。并且,惰轴34被未图示的支承机构支承成能够向倾斜前后方向移位。
从动辊35与供给辊32同样地形成为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的薄的圆柱状。并且,从动辊35分别贯穿插入于惰轴34的与供给辊32对置的2个部位,而且能够相对于该惰轴34自如旋转。而且,从动辊35使其一部分从形成于输送路径21H的内侧面的规定的孔露出到该输送路径21H内。
弹簧36是能够伸缩的螺旋弹簧,其倾斜后侧的端部被安装于框架21,并且其倾斜前侧的端部被安装于惰轴34。
该弹簧36从自然状态沿倾斜前后方向缩短,由此,对惰轴34作用朝向倾斜前方向的复原力,将从动辊35按压于供给辊32。
根据该结构,排出部28将纸币BL夹在供给辊32和从动辊35之间,而且通过使该供给辊32旋转驱动,能够将纸币BL向倾斜上方向或倾斜下方向送出。
另外,如图3所示,闸板22相对于框架21经由转动轴23安装于后侧面上的左右的两端。
该转动轴23被传递来自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力,由此以沿着左右方向的轴为转动中心,使闸板22相对于框架21向从左侧观察时成为逆时针的开方向R1或与开放向相反的闭方向R2转动(图4A)。闸板22的能够转动的范围被框架21限制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
并且,在转动轴23的附近设置有弹簧24,该弹簧24相对于框架21向闭方向R2对闸板22施力。该弹簧24为所谓的扭转弹簧,并且例如被设计成为用户能够利用指尖克服其作用力使闸板22向开方向R1转动的程度的比较弱的作用力。
利用该结构,在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22向闭方向R2转动的情况下,如图4A中以虚线所示,纸币交接部10成为使该闸板22位于框架21的上侧而封闭聚集空间SC的状态。以下,将这样的闸板22的状态称作封闭状态。
在该封闭状态下,也如图3所示,闸板22将聚集空间SC的上侧和左右的上侧部分封闭,从而能够将该聚集空间SC相对于外部遮蔽。
闸板22由光透射性高的树脂材料构成,使得在该封闭状态下能够供用户目视确认到聚集空间SC内的情况。
并且,在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22向开方向R1转动的情况下,如图4A中用实线所示地,纸币交接部10成为将该闸板22的倾斜前侧从框架21大幅拉开而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敞开的状态。以下,将这样的闸板22的状态称作敞开状态。
在该敞开状态下,如与图3对应的图5所示,闸板22除了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以外,左右的上侧部分也敞开,能够使该聚集空间SC与外部的空间连通。
这样,纸币交接部10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22相对于框架21转动,由此使该闸板22成为封闭状态而封闭聚集空间SC,或者使该闸板22成为敞开状态而敞开该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和左右的上侧部分。
[1-4.动作和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在进行取款处理的情况下,根据控制部7的控制,首先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22转动而成为封闭状态(图3、图4A)。
接着,纸币交接部10利用排出部28将从输送部15(图2)依次交接的纸币BL向倾斜上方向依次送出,排出到聚集空间SC中。
与此同时,纸币交接部10利用叶轮33将排出到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向倾斜前方拍出,进而使载置台25逐渐向倾斜前侧移动。由此,纸币BL一边使长边抵接在聚集空间SC内的框架21的底面21AX上一边依次重叠在载置台25的倾斜后侧面上而聚集。
然后,在将应取款的纸币BL全都聚集在聚集空间SC内后,纸币交接部10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22转动而成为敞开状态(图4A、图5),由此能够供用户取出纸币BL。
在该取款处理中,对于纸币交接部10,在使闸板22成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利用该闸板22覆盖聚集空间SC中的未被框架21覆盖的部分,因此,能够将该聚集空间SC相对于外部的空间遮蔽。
因此,纸币交接部10能够遮断与排出部28的各部分的动作和纸币BL的送出等相伴随的噪音,并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指尖等接触到移动的载置台25等,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性。
并且,对于纸币交接部10,在使闸板22成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不仅能够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敞开,还能够使右侧和左侧敞开。
因此,对于纸币交接部10,能够从在纸币处理装置1的右邻或左邻落座在椅子上的姿势的用户的观察点、即右斜上方或左斜上方目视到聚集空间SC内的较大的范围,从而能够一边目视确认该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一边进行该纸币BL的取出操作。
另外,在现有的纸币交接部中,存在有通过对上述的纸币交接部610(图19A和图19B)进行改良来提高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的纸币交接部。
例如,如与图19A和图19B对应的图6A和图6B所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710与现有的纸币交接部610同样地利用闸板622仅开闭聚集空间SC的上表面。
在纸币交接部710中,框架721的前侧面的上侧部分向前方呈曲柄状弯折,并且载置台725的上侧的中央部分被呈梯形形状较大地切除。
相对于纸币交接部610(图19A和图19B)来说,该纸币交接部710虽然能够提高从前上方观察的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以及纸币BL的取出操作的操作性,但对于从左右的上方观察的目视确认性,没有什么不同,还是较低。
并且,例如如与图19A和图19B对应的图7A和图7B所示,现有的纸币交接部810与现有的纸币交接部610同样地利用闸板622仅开闭聚集空间SC的上表面。
在纸币交接部810中,框架721的前侧面的上侧部分向前方呈曲柄状弯折,并且载置台825的上侧部分以向斜前方弯折的方式倾斜。
相对于纸币交接部610(图19A和图19B)来说,该纸币交接部810与纸币交接部110同样虽然能够提高从前上方观察的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以及纸币BL的取出操作的操作性,但对于从左右的上方观察的目视确认性,仍然没有什么不同,还是较低。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中,将框架21的左右的上侧部分、即聚集空间SC的左右的上侧部分切除,并且在闸板22的左右设置了左侧部22C和右侧部22D。因此,对于纸币交接部10,能够格外提高从左右的上方观察的目视确认性。
并且,对于纸币交接部10,与现有的纸币交接部710(图6A和图6B)同样地使框架21的前侧面的上侧部分向前方呈曲柄状弯折,并且将载置台25的上侧的中央部分较大地切除。因此,对于纸币交接部10,在能够提高从前上方观察的目视确认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取出纸币BL的操作性。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中,将框架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的上侧的大约一半部分切除,并利用闸板22的上部22A、后部22B、左侧部22C和右侧部22D覆盖上述部分。并且,在纸币交接部10中,借助倾斜后侧的转动轴23使闸板22相对于框架21转动。由此,在使闸板22成为封闭状态时,纸币交接部10能够从周围遮蔽聚集空间SC,另一方面,在使该闸板22成为敞开状态时,能够敞开倾斜上侧和左右的上侧部分从而提高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
[2.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纸币处理装置1的取款部4,如与图4A对应的图8所示,使用了代替纸币交接部10的纸币交接部110。
[2-1.纸币交接部的结构]
纸币交接部1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相比,在设置有代替框架21和闸板22的框架121和闸板122,并且追加了第2闸板141、转动轴142和弹簧143这一点上是不同的,但对于其他部分构成为相同。
闸板122与第1实施方式的闸板22相比成为封闭状态(图中用虚线表示)下的倾斜前侧的一部分被截断这样的形状。
即闸板122的上部122A与闸板22的上部22A相比在倾斜前后方向上缩短。并且,闸板122的左侧部122C和右侧部122D是通过将闸板22的左侧部22C和右侧部22D的倾斜前侧的端部切掉而形成为梯形形状的。
而且,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倾斜前侧的端部122AX以使端面稍稍朝向倾斜上侧的方式相对于倾斜上下方向倾斜。
框架121构成为关于聚集空间SC的左右的侧部分对未被闸板122覆盖的剩余部分进行覆盖,框架12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21不同。
具体地,框架121的左侧部121C和右侧部121D形成为仅使框架21的左侧部21C和右侧部21D上的倾斜前侧的一部分向倾斜上方向延伸设置的形状。
换句话说,框架121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从第1实施方式的闸板22的左侧部22C和右侧部22D分别去除与闸板122的左侧部122C和右侧部122D相当的部分,使剩余的部分分别与第1实施方式的框架21的左侧部21C和22C结合。
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闸板122经由转动轴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框架121。
因此,在纸币交接部110中,通过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122相对于框架121转动,由此能够使该闸板122转移到图8中用虚线所示的封闭状态或图8中用实线所示的敞开状态。
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在框架121的前侧部121B的上端经由转动轴142安装有作为第2盖部的第2闸板141。
第2闸板141形成为在倾斜上下方向上较薄且在倾斜前后方向上较短的板状,并且覆盖框架121的倾斜上侧部分中的未被闸板122覆盖的剩余的部分。
换句话说,第2闸板141相当于如下部分:与从第1实施方式的闸板22的上部22A去除与闸板122的上部122A相当的部分的情况下的剩余的部分。
并且,第2闸板141的倾斜后侧的端部141X以使端面稍稍朝向倾斜下侧并与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端部122AX对应的方式相对于倾斜上下方向倾斜。
转动轴142与转动轴23同样地将第2闸板141相对于框架121支承成能够向在从左侧观察时成为逆时针的开方向S1或成为开方向S1的反向的闭方向S2转动。并且,第2闸板141被框架121限制成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而且,在转动轴142的附近设置有弹簧143,该弹簧143相对于框架121对第2闸板141向闭方向S2施力。
因此,第2闸板141在没有被施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借助于弹簧143的作用如图8中用虚线所示地,成为使端部141X朝向倾斜后侧并位于聚集空间SC的上侧的第2封闭状态。
并且,关于第2闸板141,在闸板122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端部141X与该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倾斜前侧的端部122AX发生干涉,由此,第2闸板141向开方向S1的转动被限制。
另一方面,关于第2闸板141,在闸板122处于敞开状态且该第2闸板141被向倾斜下方向或下方向施加有比弹簧143的作用力大的外力的情况下,如图8中用实线所示地,第2闸板141从第2封闭状态向开方向S1转动,从而成为使端部141X朝向倾斜下方向的第2敞开状态。
然后,当不再被施加外力时,第2闸板141借助弹簧143的作用向闭方向S2转动,马上回到第2封闭状态。
这样,在纸币交接部110中,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122相对于框架121转动,由此转移到封闭状态或敞开状态,并且利用转动轴142使第2闸板141相对于框架121转动,由此能够转移到第2封闭状态或第2敞开状态。
[2-2.动作和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当第2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10根据控制部7的控制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122相对于框架121向闭方向R2转动等而将闸板122设置成封闭状态时,利用该闸板122对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和左右的上侧部分的从中间到倾斜后侧的范围进行覆盖。
这时,在纸币交接部110中,利用弹簧143的作用力对第2闸板141向闭方向S2施力,由此成为利用该第2闸板141对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中的倾斜前侧部分进行覆盖的第2封闭状态。
由此,纸币交接部110能够利用框架121、封闭状态的闸板122和第2封闭状态的第2闸板141将聚集空间SC相对于外部的空间遮蔽。
并且,在纸币交接部110中,由于使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端部122AX位于第2闸板141的端部141X的倾斜下侧,所以即使对该第2闸板141施加有外力,第2闸板141的转动也会受到限制,将其固定为第2封闭状态。
因此,纸币交接部11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与排出部28的各部分的动作和纸币BL的送出等相伴随的噪音遮断,并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指尖等接触到移动的载置台25等以确保安全性。
而且,纸币交接部110中,闸板122的倾斜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闸板22短。
因此,纸币交接部110在使闸板122以转动轴23为中心转动时,能够将闸板22的转动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得比第1实施方式小,与此相伴能够缩小在纸币处理装置1动作时应空出的空间。
并且,纸币交接部110根据控制部7的控制,利用转动轴23使闸板122相对于框架121向开方向R1转动,将上部122A的端部122AX从第2闸板141的端部141X大幅拉开而成为敞开状态,从而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和左右的上侧部分中的从中间到倾斜后侧的范围敞开。
由此,对于纸币交接部110,在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左右的上侧大幅敞开,因此,能够格外提高从用户的观察点即左右的斜上方针对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观察的目视确认性。
这时,纸币交接部110利用弹簧143的作用力对第2闸板141向闭方向S2施力,但当通过用户的手指等倾斜向下地施加比该弹簧143的作用力强的外力时,使该第2闸板141向开方向S1转动,成为使端部141X朝向倾斜下侧的第2敞开状态。
由此,纸币交接部110能够将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开口范围扩大至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程度,因此,在放入或取出纸币BL时,能够使用户的指尖顺畅地出入聚集空间SC内,并且,能够容易把持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
换句话说,关于纸币交接部110,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将闸板22在倾斜前后方向上分成两部分而形成为闸板122和第2闸板141,而且使它们以互不不同的转动轴为中心分别转动。
由此,对于纸币交接部110,能够将敞开状态下的纸币BL的目视确认性提高到相同的程度,也能够相同程度地确保放入和取出纸币BL的操作性,而且能够将应在周围预留出的空间抑制得更小。
并且,纸币交接部110在其他方面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第2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10中,将框架1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上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切除,并利用闸板122和第2闸板141覆盖上述部分。并且,纸币交接部110利用倾斜后侧的转动轴23使闸板122相对于框架121转动,并且利用倾斜前侧的转动轴142使第2闸板141相对于框架121转动。由此,在纸币交接部110中,当使闸板122成为封闭状态且使第2闸板141成为第2封闭状态时,能够从周围遮蔽聚集空间SC,另一方面,当使闸板122成为敞开状态时,能够使倾斜上侧和左右的上侧中的大部分敞开来提高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而且用户能够使第2闸板141向第2敞开状态转动,能够提高取出纸币BL时的操作性。
[3.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纸币处理装置1的取款部4,如与图4A和图8对应的图9所示,使用了代替纸币交接部10的纸币交接部210。
[3-1.纸币交接部的结构]
纸币交接部2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相比,在设置有代替框架21和闸板22的框架221和闸板222,并且追加了第2闸板241、转动轴242、弹簧243、锁定机构部250和连杆机构部260这一点上不同,但对于其他部分构成得相同。
框架221、第2闸板241、转动轴242和弹簧243分别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的框架121、第2闸板141、转动轴142和弹簧143大致相同。
闸板222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的闸板122大致相同的形状,利用上部222A、后部222B、左侧部222C和右侧部222D覆盖聚集空间SC的上侧部分。
并且,闸板222被安装成能够经由转动轴23相对于框架221转动,闸板222通过与闸板122同样地向开方向R1转动而成为敞开状态,并且,闸板222通过向闭方向R2转动而成为封闭状态。
顺便说一下,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对转动轴23不传递来自致动器等的驱动力。即,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对闸板222向闭方向R2以比较弱的力施力。
而且,在闸板222上设置有锁定柱255和凸轮板265。锁定柱255形成为小且短的圆柱状,锁定柱255以使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立起设置在左侧部222C的内侧面的倾斜前侧的端部附近。
凸轮板265在整体上形成为使板面朝向左右方向的三角形的板状,凸轮板265以长边方向朝向倾斜前后方向的方式安装在左侧部222C的倾斜下侧的端部附近、即转动轴23的附近。
作为卡合部的锁定机构部250由锁定杆251、转动轴252和上述锁定柱255构成。
锁定杆251由左右方向上较薄的板状的部件构成,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T”字状或“Y”字状,并构成为以细长的基部251A为中心,该基部251A以倾斜前后方向作为长边方向。
在基部251A的倾斜后侧的端部,以朝向倾斜上方向的方式较短地延伸设置有锁定臂251B。并且,在基部251A的从倾斜前后方向的中央稍稍偏向倾斜后侧的部位,以朝向倾斜下方向的方式较长地延伸设置有连杆臂251C。
而且,锁定杆251在基部251A的倾斜前侧的端部处被转动轴252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框架221转动。
因此,锁定杆251能够相对于框架221向从左侧观察时为逆时针的解除方向T1或解除方向T1的相反方向即锁定方向T2自如转动。
并且,锁定杆251被未图示的弹簧向解除方向T1施力。
关于锁定机构部250,如图9所示,在闸板222处于封闭状态且使基部251A从转动轴252大致朝向倾斜后方向的状态下,使锁定臂251B位于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
这时,锁定杆251利用锁定臂251B限制锁定柱255的向倾斜后侧或上侧的移动,因此,能够限制以转动轴23为中心的闸板222的向开方向R1的转动。以下,将像这样使锁定杆251的锁定臂251B位于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的状态称作锁定状态。
并且,如与图9对应的图10所示,关于锁定机构部250,当从锁定状态使锁定杆251向锁定解除方向T1转动时,使锁定臂251B从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退避。
这时,锁定杆251不再对锁定柱255的向倾斜后侧或上侧的移动产生任何限制,因此,以转动轴23中心的闸板222的向开方向R1的转动得到允许。以下,将这样地使锁定杆251的锁定臂251B从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退避的状态称作锁定解除状态。
这样,锁定机构部250通过使锁定杆251向锁定解除方向T1或锁定方向T2转动而转移到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
作为卡合联动部的连杆机构部260(图9)由连杆261、连杆柱262和263、转动轴264以及上述的凸轮板265构成。
连杆261由左右方向上较薄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大体划分的话,连杆261由分别形成为细长的长方形形状的第1臂261A和第2臂261B构成。
第1臂261A的长边方向大致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在第1臂261A上的上侧的端部,以其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立起设置有小的圆柱状的连杆柱262。该连杆柱262的倾斜后侧的周侧面与锁定杆251的连杆臂251C的倾斜前侧面抵接。
第2臂261B的长边方向朝向大致前后方向。并且,在第2臂261B的后侧的端部,以其中心轴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立起设置有小的圆柱状的连杆柱263。
并且,连杆261使第1臂261A的下侧端部和第2臂261B的前侧端部相互连结起来,连杆261形成为使两者的长边方向以大约90度至120度的角度交叉这样的形状、即大致“L”字状。
而且,连杆261在第1臂261A和第2臂261B的连结部分处被转动轴264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框架221转动。
因此,当连杆261被从未图示的致动器传递驱动力时,连杆261相对于框架221向从左侧观察时成为顺时针的连杆打开方向U1或作为连杆打开方向U1的相反方向的连杆闭合方向U2自如转动。
在图9中,连杆机构部260使连杆柱262与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杆251的连杆臂251C抵接。
这时,连杆柱262对被未图示的弹簧向锁定解除方向T1施力的锁定杆251的转动进行限制,将锁定机构部250固定在锁定状态。并且,连杆柱263没有特别地与其他部件抵接。以下,将这样的连杆机构部的状态称作连杆闭合状态。
并且,当使连杆261从连杆闭合状态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连杆机构部260如图10所示这样马上使连杆柱263与凸轮板265的下边抵接。
这时,连杆柱262相比于连杆闭合状态向前方向或倾斜前方向移动。随之,锁定杆251借助于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使连杆臂251C一边与连杆柱262抵接一边向锁定解除方向T1转动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由此,闸板222成为能够以转动轴23为中心向开方向R1转动的状态。
而且,当从图1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连杆机构部260一边利用连杆柱263对凸轮板265的下边施加朝向上方向的力,一边使闸板222逐渐向开方向R1转动,马上如图11所示地使该闸板222成为敞开状态。
随着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连杆柱262进一步向前方向或倾斜前方向移动。这时,锁定杆251使连杆臂251C与该连杆柱262抵接,并进一步向锁定解除方向T1转动。
以下,将这样地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而使闸板222成为敞开状态的连杆机构部260的状态称作连杆打开状态。
这样,连杆机构部260通过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或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由此,转移到连杆打开状态或连杆闭合状态。
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在纸币交接部210设置有闸板检测传感器271、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和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
闸板检测传感器271由发光部和受光部构成,该发光部配置在凸轮板265的左侧并发射规定的检测光,该受光部配置在凸轮板265的右侧并接收该检测光,并且将表示该受光结果的检测信号送出至控制部7(图2)。
闸板检测传感器271相对于框架221安装在当闸板222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凸轮板265的下端附近照射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闸板222为封闭状态的情况(图9)下,检测光被凸轮板265遮住,因此闸板检测传感器271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闸板222从封闭状态稍微向开方向R1转动时(图10、图11),检测光也不再被凸轮板265遮住,因此闸板检测传感器271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闸板检测传感器271的检测信号,识别闸板222是否为封闭状态。
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与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同样地构成,但被安装在当连杆261处于连杆闭合状态时向被第2臂261B的下端附近照射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连杆261为连杆闭合状态的情况(图9)下,检测光被第2臂261B遮住,因此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连杆261从连杆闭合状态稍微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图10),检测光也不再被第2臂261B遮住,因此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的检测信号,识别连杆机构部260是否为连杆闭合状态。
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与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同样地构成,但被安装在当连杆261处于连杆打开状态时向第2臂261B的上端附近照射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连杆261为连杆打开状态的情况(图11)下,检测光被第2臂261B遮住,因此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联动杆261从联动打开状态稍微向联动关闭方向U2转动时(图10),检测光也不再被第2臂261B遮住,因此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的检测信号,识别连杆机构部260是否为连杆打开状态。
这样,纸币交接部210能够一边使力在闸板222、锁定杆251和连杆261之间相互作用一边使它们转动,而且能够使控制部7识别闸板222和连杆261的状态。
[3-2.纸币交接部的开闭动作]
另外,当使闸板222向敞开状态或封闭状态转移时,纸币交接部210根据控制部7的控制使连杆261转动,由此使该闸板222转动。
例如在使纸币交接部210的闸板222从封闭状态(图9)向敞开状态(图11)转移的情况下,控制部7执行遵从图12所示的闸板敞开处理顺序RT1的处理。
具体地,控制部7首先开始执行闸板敞开处理顺序RT1而移至步骤SP1。在步骤SP1中,控制部7使未图示的致动器驱动,由此使连杆261开始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并移至下一步骤SP2。
由此,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逐渐转动,随之使锁定杆251向锁定解除方向T1转动,并马上使该锁定杆251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图10)。
并且,连杆261通过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而使连杆柱263与凸轮板265的下部抵接,之后从该连杆柱263经由凸轮板265使闸板222向开方向R1转动。
在步骤SP2中,控制部7从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取得检测信号,移至下一步骤SP3。在步骤SP3中,控制部7根据从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取得的检测信号,判定连杆261是否转移到连杆打开状态。
这里,如果得到否定结果,这表示连杆261还没有转移到连杆打开状态,因此闸板222没有转移到敞开状态,这时,控制部7为了使连杆261继续转动而移至下一步骤SP4。
在步骤SP4中,控制部7通过待机规定的时间(例如0.1秒)来使连杆261进一步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从而使闸板222进一步向开方向R1转动,然后再次返回步骤SP2,等待转移到连杆打开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3中得到肯定结果,这表示连杆261已转移到连杆打开状态,因此闸板222也转移到了敞开状态(图11),这时,控制部7移至下一步骤SP5。
在步骤SP5中,控制部7使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停止,由此使连杆261的转动动作停止,移至下一步骤SP6,结束闸板敞开处理顺序RT1。
并且,例如在使纸币交接部210的闸板222从敞开状态(图11)向封闭状态(图9)转移的情况下,控制部7执行遵从图13所示的闸板封闭处理顺序RT2的处理。
具体地,控制部7首先开始执行闸板封闭处理顺序RT2而移至步骤SP11。在步骤SP11中,控制部7使未图示的致动器驱动,由此使连杆261开始向连杆闭合方向U2的转动,并移至下一步骤SP12。
由此,连杆261向连杆闭合方向U2逐渐转动,与此相伴,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使凸轮板265和闸板222向闭方向R2转动,马上成为封闭状态(图10)。
并且,连杆261通过向连杆闭合方向U2的转动而使连杆柱262向倾斜后方向移动,随之使锁定杆251向锁定方向T2转动,马上使该锁定杆251成为锁定状态(图9)。
在步骤SP12中,控制部7从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取得检测信号,并移至下一步骤SP13。在步骤SP13中,控制部7根据从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取得的检测信号,判定连杆261是否转移到连杆闭合状态。
如果在此得到否定结果,这表示连杆261还没有转移到连杆闭合状态,因此闸板222没有转移到封闭状态,这时,控制部7为了使连杆261继续转动而移至下一步骤SP14。
在步骤SP14中,控制部7通过待机规定的时间(例如0.1秒),来使连杆261进一步向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从而使闸板222进一步向闭方向R2转动,然后再次回到步骤SP12,等待转移到连杆闭合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13中得到肯定结果,这表示连杆261已转移到连杆闭合状态,这时,控制部7移至下一步骤SP15。
在步骤SP15中,控制部7使未图示的致动器的驱动停止,由此使连杆261的转动动作停止,并移至下一步骤SP16。
在步骤SP16中,控制部7从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取得检测信号,并移至下一步骤SP17。在步骤SP17中,控制部7根据从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取得的检测信号,判定闸板222是否转移到封闭状态。
如果在此得到否定结果,则例如图14所示,这表示:闸板222在向闭方向R2转动的过程中与用户的手等接触,因而转动动作被中断而无法转移到封闭状态。或者表示:即使在接触后使用户的手等移开并且闸板222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向闭方向R2进行了转动,但是如图15所示,由于锁定柱255与已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杆251发生干涉,从而无法使闸板222转移到封闭状态。这时,控制部7移至下一步骤SP18。
在步骤SP18中,控制部7执行与上述的闸板敞开处理顺序RT1(图12)同样的处理,由此,再次使连杆261恢复连杆打开状态,并且使闸板222恢复敞开状态,之后回到步骤SP11重复一系列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P17中得到肯定结果,这表示:闸板222转移到封闭状态且连杆261为连杆闭合状态,所以锁定杆251为锁定状态,使得锁定臂251B位于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限制了闸板222的转动(图9)。这时,控制部7移至下一步骤SP19而结束闸板封闭处理顺序RT2。
这样,纸币交接部210基于控制部7的控制使连杆261转动,由此开闭闸板222,特别是在检测到无法正常封闭的情况下,使闸板222敞开一次后重新封闭。
[3-3.动作和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第3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210中,当闸板222为封闭状态、锁定杆251为锁定状态、且连杆261为连杆闭合状态时(以下将其称作封闭锁定状态),将聚集空间SC相对于外部遮蔽(图9)。
这时,纸币交接部210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与排出部28的各部分的动作和纸币BL的送出等相伴随的噪音遮断,并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指尖等接触到移动的载置台25等以确保安全性。
特别地,闸板222利用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杆251经由锁定柱255保持为封闭状态。因此,闸板222即使被从外部施加了朝向开方向R1起作用的力也能够维持封闭状态而不会转动,因此,能够将下述这样的危险防范于未然:闸板222在排出部28或载置台25的动作过程中等意外敞开而使用户的手指等负伤。
并且,这时,纸币交接部2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闸板222限制第2闸板241的转动,因此能够将第2闸板241固定在第2封闭状态。
另一方面,关于纸币交接部210,如果在封闭锁定状态下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则随着连杆柱262的向倾斜前方向的移动,锁定杆251向锁定解除方向T1转动而马上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图10)。
与此同时,连杆261使连杆柱263向上方向移动并与凸轮板265的下部抵接,经由该凸轮板265对闸板222施加朝向上方向的力,由此使该闸板222向开方向R1转动而马上成为敞开状态(图11)。
由此,纸币交接部210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但能够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大幅敞开,还能够使左右的上侧大幅敞开,因此,能够格外提高从用户的观察点即左右的斜上方针对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观察的目视确认性。
并且,纸币交接部2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当闸板222处于敞开状态时,若利用用户的手指等倾斜向下地施加比该弹簧243的作用力强的外力,则能够使第2闸板241向开方向S1转动而成为第2敞开状态。
由此,纸币交接部210能够将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处的开口范围扩大至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在放入和取出纸币BL时使用户的指尖顺畅地出入聚集空间SC内,并且,能够容易把持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
并且,在纸币交接部210中,仅使连杆机构部260的连杆261转动就能够进行基于锁定杆251实现的闸板222的锁定动作或锁定解除动作、以及经由凸轮板265实现的闸板222的转动动作,因此,无需为了各个动作而另外设置致动器,能够使结构简化。
而且,在纸币交接部210中,当连杆261处于连杆闭合状态且锁定杆251处于锁定状态时,将连杆柱263和凸轮板265拉开(图9),当锁定杆251从锁定状态成为锁定解除状态时,使连杆柱263和凸轮板265抵接。
因此,在纸币交接部210中,仅通过单纯地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或连杆闭合方向U2连续地转动,就能够在闸板222的锁定动作或锁定解除动作、与经由凸轮板265实现的闸板222的转动动作之间设置时间差,从而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连续地执行这两个动作。
而且,对于纸币交接部210,在闸板222的封闭动作中,当随着连杆261向连杆闭合方向U2的转动而使连杆柱263向下方向移动时,不是利用该连杆柱263将凸轮板265向下方向牵拉,而是利用了弹簧24的向闭方向R2的作用力。
因此,在纸币交接部210中,即使在用户的指尖与向闭方向R2转动的过程中的闸板222接触的情况下,由于连杆柱263从凸轮板265脱离,因此,能够使施加于连杆261的比较强的驱动力从该闸板222脱离,仅使比较弱的弹簧24的力起作用。
即,纸币交接部210能够将下述这样的事故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在闸板222的封闭动作时,用户的指尖被夹在该闸板222和第2闸板241之间等而受伤。
而且,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纸币交接部2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将闸板22在倾斜前后方向上分成两部分而形成为闸板222和第2闸板241,而且使它们以互不相同的转动轴为中心分别转动。
由此,纸币交接部2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敞开状态下的纸币BL的目视确认性提高至相同的程度,也能够相同程度地确保放入和取出纸币BL的操作性,而且能够将应在周围空出的空间抑制得更小。
并且,纸币交接部210利用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和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分别独立地检测闸板222是否处于封闭状态、以及连杆机构部260是否处于连杆闭合状态,并通知给控制部7。
因此,在虽然使连杆261向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结束但闸板222没有封闭的情况(图14、图15)下,控制部7通过重新进行该闸板222的封闭动作而能够可靠地转移到封闭状态。
此外,纸币交接部210在其他方面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第3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210中,利用闸板222和第2闸板241覆盖框架2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的上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而且利用转动轴23和转动轴242分别使闸板222和第2闸板241转动。并且,在纸币交接部210中,与连杆261的转动联动地使锁定杆251转动而切换成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并且经由凸轮板265使闸板222转动。由此,关于纸币交接部210,在使闸板222成为封闭状态且使锁定机构部250成为锁定状态,并且使第2闸板241成为第2封闭状态时,能够从周围遮蔽闸板聚集空间SC。并且,在纸币交接部210中,仅通过使连杆2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就能够在成为锁定解除状态之后使闸板222成为敞开状态,这时,能够提高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而且能够提高在用户使第2闸板241向第2敞开状态转动以取出纸币BL时的操作性。
[4.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纸币处理装置1中的取款部4,如与图4A、图8和图9对应的图16所示,使用了代替纸币交接部10的纸币交接部310。
[4-1.纸币交接部的结构]
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相比,纸币交接部310在设置有代替框架21和闸板22的框架321和闸板322,并且追加了第2闸板341、转动轴342、弹簧343和连杆机构部360这一点上不同,但关于其他部分构成得相同。
框架321、第2闸板341和转动轴342分别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的框架121、第2闸板141和转动轴142大致相同。
闸板322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的闸板122(图8)大致相同的形状,闸板322利用上部322A、后部322B、左侧部322C和右侧部322D覆盖聚集空间SC的上侧部分。
并且,闸板322经由转动轴23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框架321的倾斜后侧转动,与闸板122相同,闸板322通过向开方向R1转动而成为敞开状态,并且,通过向闭方向R2转动而成为封闭状态。
顺便说一下,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图9)相同,没有对转动轴23传递来自致动器等的驱动力。因此,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闸板322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被向闭方向R2施力,在没有特别施加外力时成为封闭状态。
而且,在闸板322上安装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凸轮板265对应的凸轮板365。该凸轮板365形成为与第3实施方式的凸轮板265类似的形状,从左右的侧面观察时呈三角形形状,但各边的长度等与该凸轮板265不同。
在使第2闸板341转动的转动轴342的附近设置有弹簧343。该弹簧343与第2和第3实施方式不同,对第2闸板341向开方向S1施力。
作为开闭联动部的连杆机构部360由连杆361、连杆柱362和363、转动轴364以及上述的凸轮板365构成。
连杆361与第3实施方式的连杆261(图9)同样地构成为以第1臂361A和第2臂361B中心。
第1臂361A与第3实施方式的第1臂261A不同,在连杆闭合状态下,使第1臂361A的长边方向朝向倾斜上下方向,并使其上端到达第2闸板341的附近。
在第1臂361A的上端附近立起设置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连杆柱262相同的形状的连杆柱362。该连杆柱362在连杆闭合状态下与第2闸板341的下表面抵接,对被弹簧343向开方向S1施力的该第2闸板341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将该第2闸板341固定在第2封闭状态。
第2臂361B与第3实施方式的第2臂261B同样地使其长边方向大致朝向前后方向。
在第2臂361B的后端附近立起设置有与第3实施方式的连杆柱263同样的形状的连杆柱363。该连杆柱363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在连杆闭合状态下与凸轮板365的下边抵接。
并且,连杆361使第1臂361A的下侧端部和第2臂361B的前侧端部相互连结起来而成为使两者的长边方向以大约120度至150度的角度交叉这样的形状。
而且,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连杆361在第1臂361A和第2臂361B的连结部分处被转动轴364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框架321转动。
因此,当连杆361还是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被从未图示的致动器传递驱动力时,该连杆361相对于框架321向连杆打开方向U1或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
如图16所示,在纸币交接部310中,当使连杆机构部360成为连杆闭合状态时,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使闸板322成为封闭状态,并且,连杆柱362从下侧支承闸板322,由此使第2闸板341成为第2封闭状态。
这里,在连杆机构部360中,当使连杆361从连杆闭合状态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从连杆柱363对凸轮板365施加朝向上方向的力,随之使闸板322克服弹簧24的作用力向开方向R1转动。
并且,连杆机构部360借助连杆361的向连杆打开方向U1的转动使连杆柱262向倾斜前方向或下方向移动,随之借助于弹簧343的作用使第2闸板341向开方向S1转动。
然后,纸币交接部310使连杆361进一步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由此使闸板322进一步向开方向R1转动,并且使第2闸板341进一步向开方向S1转动。
接着,如图17所示,纸币交接部310使闸板322转移到敞开状态,并且使第2闸板341转移到第2敞开状态。这时,连杆机构部360成为连杆打开状态。
并且,在纸币交接部310中设置有闸板检测传感器371、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和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该闸板检测传感器371、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和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与第3实施方式的闸板检测传感器271等同样地由发出检测光的发光部和接收该检测光并生成受光信号的受光部构成。
闸板检测传感器371与闸板检测传感器271相对应,相对于框架321安装在当闸板322处于封闭状态时向凸轮板365的下端附近照射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闸板322为封闭状态的情况(图16)下,检测光被凸轮板365遮住,因此闸板检测传感器371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闸板322从封闭状态稍微向开方向R1转动时,检测光也不再被凸轮板365遮住,因此闸板检测传感器371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闸板检测传感器371的检测信号,识别闸板322是否为封闭状态。
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与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相对应,被安装在当连杆361处于连杆打开状态时通过第1臂361A遮住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连杆361为连杆闭合状态的情况(图16)下,检测光被第1臂361A遮住,因此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连杆361从连杆闭合状态稍微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检测光也不再被第1臂361A遮住,因此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的检测信号识别连杆机构部360是否为连杆闭合状态。
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与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相对应,并且被安装在当连杆361处于连杆打开状态时向第2臂361B的上端附近照射检测光的位置。
因此,在连杆361为连杆打开状态的情况(图17)下,检测光被第2臂361B遮住,因此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无法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另一方面,即使在连杆361从连杆打开状态稍微向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时,检测光也不再被第2臂361B遮住,因此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能够利用受光部接收检测光。
与之相应地,控制部7能够根据来自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373的检测信号识别连杆机构部360是否为连杆打开状态。
这样,纸币交接部310一边使力在闸板322、第2闸板341和连杆361之间相互作用一边使它们转动,而且能够使控制部7识别出闸板322和连杆361的状态。
并且,纸币交接部310与第3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210同样地基于控制部7的控制,并按照闸板敞开处理顺序RT1(图12)和闸板封闭处理顺序RT2(图13)使闸板322敞开或者封闭。
[4-2.动作和效果]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第4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310中,当闸板322为封闭状态、且连杆361为连杆闭合状态时,使第2闸板341成为第2封闭状态,从而将聚集空间SC相对于外部遮蔽(图16)。
这时,纸币交接部310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与排出部28的各部分的动作和纸币BL的送出等相伴随的噪音遮断,并且,能够防止用户的指尖等接触到移动的载置台25等以确保安全性。
这时,纸币交接部310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闸板322限制第2闸板341的转动,因此能够将该第2闸板341固定在第2封闭状态。
另一方面,在纸币交接部310中,当使连杆361从连杆闭合状态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时,通过使连杆柱363向上方向移动,由此经由凸轮板365对闸板322施加朝向上方向的力而使其向开方向R1转动,从而马上成为敞开状态(图17)。
与此同时,连杆361随着连杆柱362的向倾斜前方向或下方向的移动,借助于弹簧343的作用使第2闸板341向开方向S1转动,马上成为第2敞开状态(图17)。
由此,对于纸币交接部310,与第1、第2和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不但能够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大幅敞开,还能够使左右的上侧大幅敞开,因此,能够格外提高从用户的观察点即左右的斜上方针对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观察的目视确认性。
并且,纸币交接部310与第2和第3实施方式不同,随着连杆361的向连杆打开方向U1的转动,在不通过用户的手指等施加力的情况下就能够使第2闸板341向开方向S1转动而成为第2敞开状态。
由此,纸币交接部310能够自动地将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开口范围扩大至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程度,因此,能够在放入和取出纸币BL时使用户的指尖顺畅地出入聚集空间SC内,并且,能够容易把持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
而且,在纸币交接部310中,仅通过使连杆机构部360的连杆361转动,就能够使经由凸轮板365实现的闸板322的转动动作和第2闸板341的转动联动,因此,无需为了各自的动作而另外设置致动器,能够使结构简化。
并且,纸币交接部310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在闸板322的封闭动作中,当随着连杆361的向连杆闭合方向U2的转动而使连杆柱363向下方向移动时,不是利用该连杆柱363将凸轮板365向下方向牵拉,而是利用了弹簧24的向闭方向R2的作用力。
因此,纸币交接部310能够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将下述这样的事故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在闸板322的封闭动作时,用户的指尖被夹在该闸板322和第2闸板341之间而受伤。
而且,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纸币交接部310与第2和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将闸板22在倾斜前后方向上分成两部分而形成为闸板322和第2闸板341,而且使它们以互不相同的转动轴为中心分别转动。
由此,纸币交接部310与第2和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敞开状态下的纸币BL的目视确认性提高到相同的程度,也能够相同程度地确保放入和取出纸币BL的操作性,而且能够将应在周围空出的空间抑制得更小。
并且,纸币交接部310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闸板检测传感器371和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372分别独立地检测闸板322是否处于封闭状态、以及连杆机构部360是否处于连杆闭合状态,并通知给控制部7。
因此,控制部7还是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虽然使连杆361向连杆闭合方向U2转动结束但由于夹住异物等原因而导致闸板322没有封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重新进行该闸板322的封闭动作来可靠地转移到封闭状态。
此外,纸币交接部310在其他方面也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10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第4实施方式的纸币交接部310利用闸板322和第2闸板341覆盖框架3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倾斜后侧的靠上的部分、以及左右的侧面中上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而且利用转动轴23和转动轴342分别使闸板322和第2闸板341转动。并且,在纸币交接部310中,与连杆361的转动联动地经由凸轮板365使闸板322转动,使连杆柱362相对于第2闸板341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部位移动。由此,关于纸币交接部310,在使闸板322成为封闭状态且使第2闸板341成为第2封闭状态时,能够从周围遮蔽闸板聚集空间SC。并且,在纸币交接部310中,仅通过使连杆361向连杆打开方向U1转动,就能够使闸板322成为敞开状态并且使第2闸板341成为第2敞开状态而提高针对聚集空间SC的目视确认性,并且能够提高取出纸币BL时的操作性。
[5.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在框架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上侧部分的基础上,还使倾斜后方向敞开,并利用闸板22覆盖上述部分。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使框架21中的聚集空间SC的倾斜后方向敞开,而仅使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上侧部分敞开。总之,只要在使闸板22转移到敞开状态时能够供用户取出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并且从用户的观察点即左右的斜上方目视确认到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即可。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并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以转动轴23为中心使闸板22转动来使该闸板22转移到封闭状态或敞开状态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滑动机构进行滑动等、通过各种机构和方法使闸板22移位,由此使该闸板22转移到封闭状态或敞开状态。
例如,如与图4A对应的图18所示,在纸币交接部410中,在与闸板22对应的闸板422上安装有与支承部26同样地构成的支承部423,使滑动轴27向倾斜后方向延长而成的滑动轴427贯穿插入该支承部423中。
在该纸币交接部410中,通过使支承部423沿着滑动轴427向倾斜前后方向滑动,能够使闸板422转移到封闭状态或敞开状态。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仅利用闸板22即1张闸板覆盖框架21的上侧部分的情况进行了叙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如闸板122和第2闸板141那样被分割成2张的闸板覆盖框架121的上侧部分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被分割成3张以上的闸板覆盖框架21的上侧部分。在该情况下,只要能够通过使被分割的各闸板分别转移到敞开状态以便在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基础上还使右侧和左侧敞开即可。作为该情况下的各闸板的转移方法,不限于转动,也可以是图18所示那样的滑动等,并且,也可以将它们适当组合。对于第3和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利用由在转动轴23的附近配置的扭转弹簧构成的弹簧24对闸板22向闭方向R2的施力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利用板簧、螺旋弹簧等这样的各种弹性体来代替弹簧24对闸板22向闭方向R2施力。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并且,对于弹簧143、243和343也相同。而且,对于第1和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省略弹簧24。
而且,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使处于封闭状态的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端部122AX和处于第2封闭状态的第2闸板141的端部141X对置,来限制该第2闸板141向开方向S1转动。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闸板122的上部122A的端部122AX和第2闸板141的端部141X都形成为沿着倾斜上下方向的平面状,由此,即使闸板122为封闭状态,也能够使第2闸板141自如转动。对于第3和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在锁定机构部250中,使锁定杆251的锁定臂251B位于在闸板222上立起设置的圆柱状的锁定柱255的倾斜后侧而卡合,由此,将闸板222锁定为封闭状态。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形成于闸板222的各种形状的卡合部和各种形状的锁定杆251卡合,从而将该闸板222锁定为封闭状态。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连杆机构部260将来自一个致动器的驱动力传递到锁定杆251和闸板222双方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连杆机构部260,对锁定杆251和闸板222分别传递来自独立的致动器的驱动力。对于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不对第2闸板241传递来自连杆机构部260的驱动力,而是利用用户的指尖等施加外力而使第2闸板241向开方向S1转动。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连杆261上追加与第4实施方式的第1臂361A同样的臂并且将弹簧243替换为弹簧343向开方向S1施力,由此使第2闸板241与连杆261的转动联动地开闭。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利用闸板222和第2闸板241覆盖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侧面,利用连杆机构部260的驱动力使该闸板222转动。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利用一个闸板22覆盖聚集空间SC的倾斜上侧的侧面(图4A和图4B),并利用连杆机构部260的驱动力使该闸板22转动。
而且,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利用所谓的光学传感器构成闸板检测传感器271,该闸板检测传感器271根据凸轮板265的位置检测闸板222是否处于封闭状态。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例如机械式的开关或电气开关等构成闸板检测传感器271。对于连杆闭合检测传感器272和连杆打开检测传感器273也相同,并且,对于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按照闸板封闭处理顺序RT2(图13),在闸板没有被封闭的情况下进行一次闸板敞开处理(步骤SP16~SP18)。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在闸板没有被封闭的情况下进行一次闸板敞开处理(步骤SP16~SP18)的处理。即,在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设置锁定机构部250,因此,即使在封闭处理时通过用户的指尖等使闸板322的向闭方向R2的转动临时停止,只要使该指尖等退避,则无需再次敞开就能够借助于弹簧24的作用力使闸板322转移到封闭状态。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省略闸板检测传感器371。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下述情况进行了叙述:利用光透射性高的树脂材料构成闸板22,使得在封闭状态下使用户能够目视确认到聚集空间SC内的情况。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光透射性低的各种材料构成闸板22,从而仅在闸板22的敞开状态下使用户能够目视确认到聚集空间SC内的情况。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纸币交接部10相对于铅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设置为大约30度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倾斜角度θ为例如15度和45度这样的各种角度,或者也可以为0度、即不使其倾斜。在该纸币交接部10中,优选的是,使该倾斜角度θ处于从0度到大约45度的范围,由此在聚集空间SC内一边使纸币BL的底边与框架21的底面21AX抵接一边将该纸币BL聚集在载置台25上。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在载置台25形成梯形形状的切除部分而能够容易把持纸币BL的情况进行了叙述(图4B)。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现有的纸币交接部810(图7A和图7B)同样地通过使载置台25的倾斜上侧部分向前方倾斜而能够容易把持纸币BL。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取款部4的纸币交接部10中的情况进行了叙述,所述取款部4将从输送部15输送来的纸币BL聚集在内部并供用户取出。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供用户放入纸币BL的存款部3中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将收容于聚集空间SC内的纸币BL一张张地分离并向输送部15(图2)交接的机构、所谓的分离部,来代替排出部28。而且,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一并具有存款部3和取款部4的功能的存取款部。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构成纸币处理装置1的取款部4的纸币交接部10中使用户将纸币BL从聚集空间SC取出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处理各种证券、入场券等这样的各种纸页状的介质的装置中,将本发明应用于供用户放入该介质或者供用户取出该介质的介质交接部中。对于第2~第4实施方式也相同。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作为固定周侧部的框架21、作为盖部的闸板22、作为转移部的转动轴23以及作为交换部的排出部28来构成作为介质交接装置的纸币交接部10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各种结构的固定周侧部、盖部、转移部、交换部来构成介质交接装置。
而且,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利用作为固定周侧部的框架21、作为盖部的闸板22、作为转移部的转动轴23、作为输送部的输送部15以及作为交换部的排出部28来构成作为介质处理装置的纸币处理装置1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各种结构的固定周侧部、盖部、转移部、交换部来构成介质处理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施方式对于在纸币聚集的状态下与用户之间进行交接的各种装置都能够利用。
Claims (12)
1.一种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具有:
固定周侧部,其使对供纸页状的介质聚集的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与支承位于该聚集空间内的所述介质的介质支承部对置的对置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与该对置侧面相邻的相邻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敞开,并且将其他部分覆盖;
盖部,其是覆盖对所述聚集空间的周围进行包围的侧面中的未被所述固定周侧部覆盖的部分的形状;
转移部,其使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固定周侧部转移,从而取得使所述盖部接近或抵接于所述固定周侧部而封闭所述聚集空间的封闭状态、和将所述盖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固定周侧部拉开而敞开所述聚集空间的敞开状态;以及
交换部,其在所述聚集空间的内外之间交换所述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转移部使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固定周侧部转动来转移到封闭状态或敞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第2盖部,在封闭状态下,所述第2盖部成为与所述固定周侧部和所述盖部的双方相邻并封闭所述聚集空间的第2封闭状态,在敞开状态下,所述第2盖部成为将至少一部分从所述聚集空间拉开的第2敞开状态,从而扩大所述聚集空间的敞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开闭联动部,所述开闭联动部使所述第2盖部与利用所述转移部使所述盖部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转移的动作联动地在第2封闭状态和第2敞开状态之间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与处于封闭状态的所述盖部卡合时抑制该盖部向敞开状态转移而将该盖部保持在封闭状态,另一方面,所述卡合部在解除了与该盖部的卡合时容许该盖部向敞开状态转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卡合联动部,所述卡合联动部与利用所述转移部使所述盖部在封闭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转移的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卡合部与盖部卡合或者解除该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联动部在解除了处于封闭状态的所述盖部和所述卡合部的卡合之后,使该盖部开始从封闭状态向敞开状态转移,并且,在结束了所述盖部从敞开状态向封闭状态的转移之后,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盖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
施力部,其以使所述盖部向转移到封闭状态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对该盖部施力;以及
敞开移位部,其一边与所述盖部抵接一边相对于所述固定周侧部移位,由此以克服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将该盖部从封闭状态转移到敞开状态的方式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相邻侧面是包围所述聚集空间的周围的侧面中的、位于与从所述介质支承部朝向所述对置侧面的方向和所述介质的聚集方向双方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交接装置还具有单面支承部,所述单面支承部对聚集在所述聚集空间内的所述介质的一个面进行支承,并且使该介质中的、与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支承的侧边对置的对置侧边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聚集空间内露出。
1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交接装置;以及
输送部,其输送所述介质,
所述交换部在所述输送部和所述聚集空间之间交换所述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处理装置还具有:
控制部,其通过控制所述转移部来使所述盖部转移到敞开状态或封闭状态;以及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盖部是否为封闭状态并将该检测结果通知给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以使所述盖部从敞开状态转移到封闭状态的方式对所述转移部进行控制之后,在根据来自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被通知了所述盖部不是封闭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转移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盖部在再次转移到敞开状态之后再次转移到封闭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6260A JP6119217B2 (ja) | 2012-12-05 | 2012-12-05 | 媒体受渡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
JP2012-266260 | 2012-12-05 | ||
PCT/JP2013/080318 WO2014087803A1 (ja) | 2012-12-05 | 2013-11-08 | 媒体受渡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3372A true CN104813372A (zh) | 2015-07-29 |
CN104813372B CN104813372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088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12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3372B (zh) | 2012-12-05 | 2013-11-08 | 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67182B2 (zh) |
JP (1) | JP6119217B2 (zh) |
CN (1) | CN104813372B (zh) |
BR (1) | BR112015012374A2 (zh) |
RU (1) | RU2608271C2 (zh) |
WO (1) | WO20140878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03775B2 (ja) * | 2014-04-28 | 2018-04-04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媒体集積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
US10467843B1 (en) | 2014-08-06 | 2019-11-05 | Wells Fargo Bank, N.A. | Cash counter recyc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EP3032506B1 (en) * | 2014-12-12 | 2020-02-19 | Hyosung Tns Inc. | Teller cash recycler |
KR101665854B1 (ko) * | 2015-02-17 | 2016-10-13 |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 지폐 계수기의 지폐집적장치 |
KR20170043190A (ko) * | 2015-10-13 | 2017-04-21 | 노틸러스효성 주식회사 | 매체 처리 장치 및 매체 처리 방법 |
JP6531614B2 (ja) * | 2015-10-27 | 2019-06-19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媒体取扱装置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4268U (ja) * | 1984-04-03 | 1985-10-31 | フジ技研株式会社 | 紙葉類取扱機の扉開閉装置 |
JPH0558474A (ja) * | 1991-08-22 | 1993-03-09 | Hitachi Ltd | 紙葉類収納箱 |
CN1267042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罗烈尔银行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纸币整理机 |
CN1267043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罗烈尔银行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纸币整理机 |
DE10008374A1 (de) * | 2000-02-23 | 2001-08-30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Banknotenein- und Ausgabevorrichtung |
CN1508056A (zh) * | 2002-10-30 | 2004-06-30 | ���ٹ�ҵ��ʽ���� | 堆积装置以及循环式纸币出入款机 |
CN2768098Y (zh) * | 2005-01-17 | 2006-03-29 |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贸易公司 | 具有自动密闭功能的钱币收集箱 |
CN1790425A (zh) * | 2004-12-14 | 2006-06-21 | 劳雷尔机械株式会社 | 纸币取入装置 |
CN1811832A (zh) * | 2005-01-28 | 2006-08-02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媒体收纳盒和收款装置 |
JP2006209274A (ja) * | 2005-01-26 | 2006-08-10 |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紙幣入出金機 |
CN1892708A (zh) * | 2005-06-27 | 2007-01-10 | 劳雷尔精机株式会社 | 纸币入出款装置 |
JP2009140420A (ja) * | 2007-12-10 | 2009-06-25 |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紙葉類取扱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方法 |
CN101963031A (zh) * | 2008-12-31 | 2011-02-02 | 纳蒂卢斯晓星公司 | 自动柜员机的闸门开闭装置 |
WO2011015545A1 (de) * | 2009-08-03 | 2011-02-10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Vorrichtung für einzahlung oder auszahlung von banknoten |
CN102124500A (zh) * | 2008-08-13 | 2011-07-13 |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卷筒式存储装置的银行券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48825U (ja) | 1982-09-25 | 1984-03-31 | 藤川 勝 | 成型プレス機 |
JP2597094Y2 (ja) * | 1992-10-09 | 1999-06-28 | グローリー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取引機の顧客操作記録装置 |
JP3610498B2 (ja) * | 1994-01-21 | 2005-01-1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取引操作監視機能付き自動取引機 |
-
2012
- 2012-12-05 JP JP2012266260A patent/JP61192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11-08 BR BR112015012374A patent/BR112015012374A2/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3-11-08 CN CN201380061266.0A patent/CN1048133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1-08 RU RU2015126239A patent/RU2608271C2/ru active
- 2013-11-08 US US14/648,897 patent/US956718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1-08 WO PCT/JP2013/080318 patent/WO201408780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4268U (ja) * | 1984-04-03 | 1985-10-31 | フジ技研株式会社 | 紙葉類取扱機の扉開閉装置 |
JPH0558474A (ja) * | 1991-08-22 | 1993-03-09 | Hitachi Ltd | 紙葉類収納箱 |
CN1267042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罗烈尔银行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纸币整理机 |
CN1267043A (zh) * | 1999-03-10 | 2000-09-20 | 罗烈尔银行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纸币整理机 |
DE10008374A1 (de) * | 2000-02-23 | 2001-08-30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Banknotenein- und Ausgabevorrichtung |
CN1508056A (zh) * | 2002-10-30 | 2004-06-30 | ���ٹ�ҵ��ʽ���� | 堆积装置以及循环式纸币出入款机 |
CN1790425A (zh) * | 2004-12-14 | 2006-06-21 | 劳雷尔机械株式会社 | 纸币取入装置 |
CN2768098Y (zh) * | 2005-01-17 | 2006-03-29 |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贸易公司 | 具有自动密闭功能的钱币收集箱 |
JP2006209274A (ja) * | 2005-01-26 | 2006-08-10 |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紙幣入出金機 |
CN1811832A (zh) * | 2005-01-28 | 2006-08-02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媒体收纳盒和收款装置 |
CN1892708A (zh) * | 2005-06-27 | 2007-01-10 | 劳雷尔精机株式会社 | 纸币入出款装置 |
JP2009140420A (ja) * | 2007-12-10 | 2009-06-25 |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紙葉類取扱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方法 |
CN102124500A (zh) * | 2008-08-13 | 2011-07-13 |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 具有卷筒式存储装置的银行券盒 |
CN101963031A (zh) * | 2008-12-31 | 2011-02-02 | 纳蒂卢斯晓星公司 | 自动柜员机的闸门开闭装置 |
WO2011015545A1 (de) * | 2009-08-03 | 2011-02-10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Vorrichtung für einzahlung oder auszahlung von banknote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14977A1 (en) | 2015-11-05 |
US9567182B2 (en) | 2017-02-14 |
JP2014112297A (ja) | 2014-06-19 |
CN104813372B (zh) | 2017-05-24 |
JP6119217B2 (ja) | 2017-04-26 |
RU2015126239A (ru) | 2017-01-11 |
BR112015012374A2 (pt) | 2017-07-11 |
WO2014087803A1 (ja) | 2014-06-12 |
RU2608271C2 (ru) | 2017-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3372A (zh) | 介质交接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 |
CN103650008B (zh) | 介质处理装置 | |
CN102119404B (zh) | 纸币存取款机 | |
CN106447954B (zh) | 介质收纳装置 | |
ES2310016T3 (es) | Maquina de operaciones bancarias automatica con recipientes para la reutilizacion de moneda. | |
JP2007534081A (ja) | 商品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RU2603586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носител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закций с носителями | |
RU2760098C1 (ru) | Банкомат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маршрута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банкомата | |
CN104769648B (zh) | 介质处理装置 | |
EP2509051B1 (en) |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 |
US20090039151A1 (en) | Reject structure in cash transaction machine | |
CN104008598A (zh) | 一种纸币出入款装置及纸币出入款装置控制方法 | |
ES2288288T3 (es) | Dispositivo de desvio de documentos para utilizarlo en un terminal de autoservicio. | |
CN103021075A (zh) | 上锁装置和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 |
US10885750B2 (en) |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having bill stopper | |
CN102999969A (zh) | 拉出装置和介质交易装置 | |
CA2000008C (en) | Drive up teller machine | |
CN109785538B (zh) | 一种通道结构及金融自助设备 | |
CN203966230U (zh) | 一种纸币出入款装置 | |
JP6070476B2 (ja) | 回動装置及び媒体取引装置 | |
JP6020016B2 (ja) | 回動装置 | |
EP3113127B1 (en) | Teller cash recycler | |
JPS6315971Y2 (zh) | ||
CN102999966A (zh) | 自动交易装置 | |
JPH04223588A (ja) | 現金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