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6823A - 密封圈 - Google Patents
密封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06823A CN104806823A CN201510124084.4A CN201510124084A CN104806823A CN 104806823 A CN104806823 A CN 104806823A CN 201510124084 A CN201510124084 A CN 201510124084A CN 104806823 A CN104806823 A CN 1048068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e
- mounting plate
- sealed department
- wire harness
- seal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00—Devices for use wher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pass through walls or partitions
- F16L5/02—Sealing
- F16L5/10—Sealing by using sealing rings or sleev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密封圈具备密封圈主体和按压部件。密封圈主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具备供线束插通的线束插通部和设于线束插通部的外周的凸缘状部。按压部件构成为能够在配置于凸缘状部的背部的状态下安装于安装板,在安装于安装板的状态下,将凸缘状部按压到安装板。在凸缘状部的与安装板相对的部分形成密封部,并且在凸缘状部的密封部的背部形成凹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通过在安装板形成的贯通孔时使用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堵塞线缆开口部的橡胶制的密封圈和配置于密封圈的外周的保持板。保持板在与主体面板之间夹持着密封圈的状态下由螺栓固定于主体面板。并且,通过螺栓的紧固力,保持板将密封圈的外周部按压在主体面板上,从而将密封圈与主体面板之间密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主体面板、保持板、密封圈、螺栓等会产生制造误差或形变等,因此难以将各螺栓统一成固定的紧固量。并且,在需要大的紧固量的部位,在其周围密封圈被大幅地压缩变形( 紧固载荷也变大)。由此,在螺栓的紧固固定部位的周围密封圈的反作用力变大,在远离螺栓的紧固固定部位的部分使得保持板以翘曲的方式变形。这样一来,在远离螺栓的紧固固定部位的部分,保持板难以将密封圈充分地按压在主体面板上,密封性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密封圈安装于具有线束插通用的贯通孔的安装板,其中,该密封圈具备:密封圈主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具有线束插通部和凸缘状部,所述线束插通部供所述线束插通,所述凸缘状部设置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外周,能够在所述贯通孔的外周处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个主面;以及按压部件,设置于所述凸缘状部的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的相反侧,并且形成为能够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在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状态下将所述凸缘状部按压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在所述凸缘状部的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沿所述凸缘状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密封部,并且在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密封部的背部形成有凹部。
第二方式为第一方式的密封圈,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其顶点
偏向所述凸缘状部的外周侧地设置。
第三方式为第二方式的密封圈,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形状对应
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槽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在凸缘状部的所述密封部的背部形成有凹部,因此即使密封部大
幅度地压缩变形,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也较小。由此,抑制按压部件的变形,更可靠地维持按压部件按压凸缘状部的整体的状态。由此,能够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
根据第二方式,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偏向所述凸缘状
部的外周侧地设置,因此在将凸缘状部安装于安装板时,在将密封部的顶点配置于凸缘状部的外周侧的状态下压缩密封部。由此,密封性优良。
根据第三方式,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横截面呈三角
形的槽形状,因此在密封部被压缩时,更可靠地将密封部的顶点配置在凸缘状部的外周侧。
由此,密封性更为优良。
附图说明
图1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密封圈安装于安装板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2 是图1 的II-II 线概要剖视图。
图3 是图2 的III-III 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4 是图2 的III-III 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5 是示出凸缘状部和密封部的压缩变形状态的剖视图。
图6 是示出凸缘状部和密封部的其他压缩变形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密封圈。图1 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密封圈20 安装于安装板10 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2 是图1 的II-II 线剖视图,图3 和图4 是图2 的III-III 线剖视图。图3 示出了密封圈20 的安装前状态,图4 示出了密封圈20 的安装状态。
该密封圈20 安装于具有贯通孔12 的安装板10。
安装板10 是分隔车辆的主体、例如车室内外的板部件,其由金属等形成。在安装 板10 形成有贯通孔12。在此,贯通孔12 为方形,不过也可以是圆形等其他形状。线束18插通贯通孔12。线束18 例如是将在车室内设置的变速器的控制器与在车室外( 发动机室)设置的变速器电连接的布线材料,至少具有一根电线。而且,在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在贯通孔12 的周围隔开间隔地立起设置多个双头螺栓14。在此,在方形的贯通孔12 的各顶点的外侧位置立起设置双头螺栓14。双头螺栓14 具有在外周形成螺纹槽的螺纹部14a 和设于螺纹部14a 的一端部的圆板状的头部14b,该双头螺栓14 在所述头部14b 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该安装板10。密封圈20 在线束18 插通固定于该密封圈20 的状态下安装于所述贯通孔12,从而具有对线束18 的保护和抑制贯通孔的水的侵入( 即,防水) 的功能。
密封圈20 具备密封圈主体22 和按压部件40。
密封圈主体22 由弹性体( 橡胶) 等弹性材料形成,具备线束插通部24 和凸缘状
部30。
线束插通部24 形成为可供线束18 插通,而且具有能够封闭贯通孔12 的程度的扩 展尺寸。更为具体地来说,线束插通部24 形成为具有与所述贯通孔12 对应的开口的箱状,在此,形成为具有与贯通孔12 对应的方形开口的长方体箱状。而且,在线束插通部24 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面形成有可供线束18 插通的筒部25。线束18 通过插通该筒部25 而穿过贯通孔12 地配置。而且,优选线束18 在该筒部25 固定在固定位置。而且,优选相对于线束18 以较强的力对筒部25 进行紧固,实现线束18 与筒部25 之间的防水。
凸缘状部30 设于线束插通部24 的外周,构成为能够在贯通孔12 的外周与安装板 10 的一个主面抵接。在此,凸缘状部30 设于线束插通部24 的大致方形开口的外周。而且,凸缘状部30 形成为大致一定厚度的凸缘状部分。
在凸缘状部30 的与上述双头螺栓14 对应的位置( 在此,为与贯通孔12 的各顶点对应的外侧位置) 形成有螺栓贯通孔32( 参照图2)。
而且,凸缘状部30 的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形成为大致平坦的面,在 该面形成沿凸缘状部30 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密封部34。在此,密封部34 在上述贯通孔12 的外周避开双头螺栓14 而形成为大致方形环状。
密封部34 形成为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突条形状。
即,密封部34 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而且,在密封部34 的外周面的横截面所呈的三角形中,将外侧边设定成比内侧边短。换言之,密封部34 的顶点设置于比密封部34 的宽度方向中央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的位置。
而且,凸缘状部30 的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部分也形成为
大致平坦的面,在该面的上述密封部34 的背部位置形成有凹部36。在此,凹部36 形成为与密封部34 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槽形状。特别是,与密封部34 的外周面同样地,在凹部36 的内周面的横截面所呈的三角形中,将外侧边设定成比内侧边短,凹部36 的最靠里的顶点部分被设置在比凹部36 的宽度方向中央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的位置。不过,在此,密封部34 的顶点部分被设置在比凹部36 的最靠里的顶点部分靠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的位置。优选使凹部36 的最靠里的顶点部分为越过凸缘状部30 的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相对的面而到达密封部34 内的程度的深度,但这并不是必须的。
而且,在凸缘状部30 的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相对的面的外周缘部设有裙状的
辅助密封部38。并且,当凸缘状部30 被按压在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时,在密封部34 的外周侧,辅助密封部38 被按压在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
按压部件40 是由比密封圈主体22 刚性高的材料、例如金属等形成的部件。该按
压部件40 设置于凸缘状部30 的与安装板10 的所述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的相反侧,其构成为能够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0。并且,按压部件40 在安装固定于安装板10 的状态下将凸缘状部30 按压在安装板10 的所述一个主面。
即,按压部件40 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曲加工而被卡定的部件,整体形成为与凸缘状部30 对应的框状形状。更为具体地来说,按压部件40 具有:方形板框状的按压主板部42,按压凸缘状部30 的背面;内侧缘部43,从按压主板部42 的内周缘部以沿着密封圈主体22 的线束插通部24 的外周部的方式延伸设置;以及外周缘部44,从按压主板部42 的外周缘部沿凸缘状部30 的外周部延伸设置。并且,在将按压主板部42 配置于凸缘状部30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内侧缘部43 嵌入线束插通部24 的槽部24g,并且外周缘部44 外嵌于凸缘状部30 的外周部,按压部件40 安装于密封圈主体22。
而且,在按压部件40 的与各所述双头螺栓14( 凸缘状部30 的螺栓贯通孔32) 对
应的位置突出设置有环状的凸起部45。在此,与按压部件40 的四个角部对应地突出设置凸起部45。该凸起部45 配置于凸缘状部30 的螺栓贯通孔32 内。并且,若使双头螺栓14 贯通凸起部45 内并将该密封圈20 配置在安装板10 上,则凸起部45 的前端部能够与双头螺栓14 的头部14b 接触。而且,在该状态下,将螺母16 紧固在双头螺栓14 上后,该螺母16在对按压部件40 朝向安装板10 按压的状态下,将该按压部件40 安装固定在安装板10。在该安装固定状态下,按压部件40 在贯通孔12 的周围将凸缘状部30 按压于安装板10 的所述一个主面。
对将上述密封圈20 安装到安装板10 时的密封圈20 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密封圈安装到安装板10 时,首先,使双头螺栓14 插通凸起部45,使双头螺栓14 的前端部比凸缘状部30 和按压部件40 突出。接着,在将螺母16 螺合并紧固于双头螺栓14 后,在贯通孔12 的外周侧,凸缘状部30 被按压在安装板10 侧,密封部34 和辅助密封部38 被按压在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
在将密封部34 被按压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时,密封部34 的顶点设置于比密封 部34 的宽度方向中央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的位置,因此密封部34 以密封部34 的顶点倒向外周侧的方式压缩变形( 参照图4)。而且,由于凹部36 也形成为与密封部34 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槽形状,因此密封部34 更可靠地以使密封部34 的顶点位于外周侧的方式压缩变形。
当密封部34 被按压在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时,以填充凹部36 的方式,凸缘状部 30 和密封部34 在按压部件40 和安装板10 之间压缩变形。在此,由于双头螺栓14 相对于安装板10 的焊接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头部14b 的高度产生偏差、或者安装板10、按压部件40、密封圈主体22 稍稍产生形变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即使以固定的紧固力紧固螺母16 以使凸起部44 与头部14b 抵接,安装板10 与按压部件40 的距离也会产生偏差。
例如,安装板10 与按压部件40 的距离为设计上假定的预定距离D。在该情况下, 如图4 所示,密封部34 抵接在安装板10,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以某种程度地填充凹部36 的方式压缩变形。
相对于此,在安装板10 与按压部件40 的距离为比设计上假定的预定距离D 小的 距离D1 的情况下,如图5 所示,密封部34 的变形量更大。此时,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以填充凹部36 的方式压缩变形。由此,与没有凹部36 的情况相比,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能够比较容易地压缩变形,并且压缩变形后的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的反作用力较小。
因此,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的反作用力难以使按压部件40 变形,按压部件40 能够以充分的力按压凸缘状部30 的整个外周,能够使密封性良好。而且,抑制了因密封部34 的反作用力而使双头螺栓14 从安装板10 脱落的状况。
而且,在安装板10 与安装部件40 的距离为比设计上假定的预定距离D 大的距离 D2 的情况下,如图6 所示,虽然密封部34 的变形量变得更小,但密封部34 处于与安装板10的一个主面上抵接的状态。由此,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封性良好。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密封圈20,在凸缘状部30 中密封部34 的背部形成有凹部 36,因此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以填充所述凹部36 的方式压缩变形。由此,即使密封部34 大幅度地压缩变形,由此产生的反作用力也较小。由此,安装部件40 的变形被抑制,按压部件40 按压凸缘状部30 的整个外周,从而更为可靠地维持密封部34 与安装板10 的一个主面接触的状态。由此,能够提高密封圈20 的密封性。
而且,由于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以填充所述凹部36 的方式压缩变形,因此与 没有凹部36 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密封部34 容易地变形,能够减小螺母16 的紧固载荷。
而且,能够实现密封圈20 的轻量化,轻量化的量与在凸缘状部30 的背部形成凹部 36 的量对应。
而且,密封部34 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地 设置,因此在将凸缘状部30 按压到安装板10 时,在将密封部34 的顶点配置于凸缘状部30的外周侧的状态下压缩密封部34。如此压缩变形的密封部34 的防水性在防止水从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浸入( 参照箭头P2) 的方面比防止水从凸缘状部30 的内周侧浸入( 参照箭头P1) 的方面优良。因此,能够实现在密封圈主体22 和安装板10 之间防止水从密封圈20外浸入的防水密封性的提高。
而且,在密封部34 的整个延伸方向上,其顶点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地设置, 因此在将密封部34 的顶点部在其整个延伸方向上配置于凸缘状部的外周侧的状态下,密封部34 压缩变形。在此,假设将密封部34 的顶点时而配置在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时而配置在凸缘状部30 的内周侧,则在密封部34 的顶点在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和内周侧交替的部分处,密封部34 与安装板10 的密合性变差,产生密封性较差的部分。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密封部34 的顶点在其整个延伸方向上偏向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地配置的状态下,密封部34 压缩变形,因此能够在凸缘状部30 和密封部34 的整个延伸方向得到良好的密封性。
而且,凹部36 也形成为与密封部34 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槽形
状,因此在密封部34 被压缩时,能够更可靠地将密封部34 的顶点配置在凸缘状部30 的外周侧。由此,密封部34 更为优良。
另外,密封部34 并不一定是上述形状,也可以是横截面为半圆状或者横截面为方 形的突条形状。而且,凹部36 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形状,也可以是横截面为半圆状的槽、横截面为方形的槽等。而且,也可以在密封部34 的延伸方向部分地设置凹部。
而且,密封圈主体22 的开口形状和按压部件40 无需为方形,也可以与贯通孔12 的形状匹配等而形成为圆形等。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式中仅为示例,本发
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认为没有被示例的无数变形例在没有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是能够想到的。
Claims (3)
1.一种密封圈,安装于具有线束插通用的贯通孔的安装板,其中,
该密封圈具备:密封圈主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具有线束插通部和凸缘状部,所述线束
插通部供所述线束插通,所述凸缘状部设置于所述线束插通部的外周,能够在所述贯通孔的外周处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个主面;以及按压部件,设置于所述凸缘状部的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的相反侧,并且形成为能够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在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状态下将所述凸缘状部按压在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在所述凸缘状部的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一个主面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沿所述凸缘状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密封部,并且在所述凸缘状部的所述密封部的背部形成有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密封圈,其中,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其顶点偏向所述凸缘状部的外周侧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密封圈,其中,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形状对应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槽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084.4A CN104806823A (zh) | 2015-03-22 | 2015-03-22 | 密封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084.4A CN104806823A (zh) | 2015-03-22 | 2015-03-22 | 密封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06823A true CN104806823A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3691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4084.4A Pending CN104806823A (zh) | 2015-03-22 | 2015-03-22 | 密封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06823A (zh) |
-
2015
- 2015-03-22 CN CN201510124084.4A patent/CN10480682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7683B (zh) | 密封圈 | |
EP2894358B1 (en) | Seal washer | |
EP2878493B1 (en) | Holder for cord-like member for working machine | |
US9726290B2 (en) | Seal structure using metal gasket | |
EP3271981B1 (en) | Seal | |
JP2017027701A (ja) | 電池パックのシール構造 | |
WO2015098571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1452738A (zh) | 护线套 | |
CN111095708A (zh) | 张力消除套管 | |
US11217957B2 (en) | Resin molded produc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US20190293513A1 (en) | Pressure sensor unit with rectangular gasket | |
US8323051B2 (en) |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a dry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a motor vehicle lock | |
CN104806823A (zh) | 密封圈 | |
JP2009017682A (ja) | グロメット | |
CN112005396A (zh) | 密封结构 | |
JP2012005182A (ja) | グロメットの車体取付構造 | |
CN106662249B (zh) | 金属垫片 | |
CN114501866A (zh) | 设有改进的固定装置的密封的电子模块和相关的组装方法 | |
JP2018052487A (ja) | ドア内張りパネルを備える車両ドア | |
JP5489069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3753066B2 (ja) | シール構造 | |
WO2012118131A1 (ja) | 留め具の止水構造 | |
CN103998782A (zh) | 电动压缩机及电动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 |
CN215720062U (zh) |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 |
CN102126432A (zh) | 一种汽车换档拉索总成的密封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