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720062U -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0062U
CN215720062U CN202122165063.0U CN202122165063U CN215720062U CN 215720062 U CN215720062 U CN 215720062U CN 202122165063 U CN202122165063 U CN 202122165063U CN 215720062 U CN215720062 U CN 215720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sealing tongue
sealing
mounting hole
waterproof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50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灵燕
刘永志
余曲波
冉红彬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50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0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0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0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防水卡扣,属于车辆连接件领域。该双向防水卡扣包括:本体,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操作端,所述安装端用于连接待安装部件,所述操作端用于承受外部安装压力;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均呈环形状,均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密封舌靠近所述安装端且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舌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其中,所述本体为塑料件,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通过双色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防水卡扣能够简化装配过程且满足双层钣金双面湿区防水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连接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背景技术
塑料卡扣是汽车装饰件如塑料件、胶条、亮条等与钣金件之间进行安装紧固应用最广泛的安装结构。由于造型原因,需在钣金边缘部位增加安装件,但受空间等限制,又无法螺栓打紧时,只能选择塑料卡扣安装。目前安装钣金厚度不同,较薄的钣金厚度只有0.6mm,安装卡扣时极易引起安装点变形,所以很多车型通常将该处设计成双层钣金安装卡扣。
但目前塑料卡扣的本体以及自身的密封条通常需要特殊的连接结构进行装配,因此存在装配过程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向防水卡扣,能够简化装配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防水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满足双层钣金双面湿区防水要求。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防水卡扣,包括:
本体,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操作端,所述安装端用于连接待安装部件,所述操作端用于承受外部安装压力;
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均呈环形状,均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密封舌靠近所述安装端且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舌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其中,所述本体为塑料件,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呈向下扩张的锥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的材质和硬度根据密封所需的压缩量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由软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舌的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封舌的硬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的底部的厚度均小于其自身的顶部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所述第一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所述第二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所述第二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安装端用于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待安装部件卡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为层叠布置的第一钣金和第二钣金上的开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钣金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本体用于共同包覆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密封舌和所述本体用于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
主体部,其两端用于形成所述安装端和所述操作端;
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卡接板靠近所述安装端,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周缘与所述第一密封舌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第二密封舌的顶部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板的底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卡接凸台,所述卡接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钣金抵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端的横截面沿着远离所述第二卡接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圈密封舌,分别用于阻挡双层钣金两侧的液体,能够通过一个卡扣实现双向防水的功能,不需要涂覆密封胶,且防水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均由软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可以与钣金更好地贴合,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的底部的厚度均小于其自身的顶部的厚度,且第一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第一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第二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第二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这样在双向防水卡扣与双层钣金卡接到位后,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的底部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使其牢牢地贴紧于双层钣金的面上,并且端部较薄的设计也使得变形更为容易。
进一步地,本体、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通过双色注塑成型,使得整个防水卡扣为一体件,而没有其他装配步骤,减少了防水卡扣自身的装配工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与双层钣金的装配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向防水卡扣、10-本体、11-主体部、12-第一卡接板、13-第二卡接板、14-卡接凸台、101-安装端、102-操作端、20-第一密封舌、30-第二密封舌、200-双层钣金、201-第一钣金、202-第二钣金、203-第一安装孔、204-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100的剖面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也可以参见图2,双向防水卡扣100包括本体10、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101和操作端102,安装端101用于连接待安装部件,待安装部件可以是塑料件、胶条、亮条等零部件。操作端102用于承受外部安装压力。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均呈环形状、均与本体10固定连接且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密封舌30靠近安装端101且其位于第一密封舌20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本体10、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通过双色注塑成型。由于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一般需要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而本体10则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能够更好地与带安装部件相连,因此两个密封舌和本体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本体10为塑料件,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为软胶制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两个环形密封舌的双向防水卡扣100,其本体10与两个密封舌(即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采用双色注塑成型,使得整个防水卡扣为一体件,而没有其他装配步骤,减少了防水卡扣自身的装配工序。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向防水卡扣100与双层钣金200的装配剖面图。如图3所示,安装端101用于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后与待安装部件卡接,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分别为层叠布置的第一钣金201和第二钣金202上的开孔,第一安装孔203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204的尺寸,第二安装孔204在第一钣金201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第一安装孔203的区域内。这里的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可以是圆形、矩形或方形等,在此不做限制,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可以是中心对齐或不对齐的,但是要保证第二安装孔204的边缘在第一安装孔203的边缘内,即第二安装孔204可以完全包覆第一安装孔203的区域。第一密封舌20和本体10用于共同包覆第一安装孔203,第二密封舌30和本体10用于共同包覆第二安装孔204,以在双层钣金200的两侧分别进行密封。即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舌20可以阻挡第一钣金201外侧的液体流入第一安装孔203内,第二密封舌30可以阻挡第二钣金202外侧的液体流入第二钣金202与第一钣金201之间,从而起到双向防水的功能。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圈密封舌,分别用于阻挡双层钣金200两侧的液体,能够通过一个卡扣实现双向防水的功能,不需要涂覆密封胶,且防水效果较好。
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图1至3中纸面内的上下方向。
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均呈向下扩张的锥形。如果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为圆孔,那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可以是圆锥形的环形壁,从而与第一安装孔203和第二安装孔204更好地匹配。当然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也可以是圆筒形的,在此不做限制。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的材质和硬度根据密封所需的压缩量确定。
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均由软胶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可以与钣金更好地贴合,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第一密封舌20的硬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密封舌30的硬度,也就是第一密封舌20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第一密封舌20距离双层钣金200更远,其自身的尺寸更大,因此总体产生的变形较第二密封舌30会更大,这里将第一密封舌20的硬度设置的更大可以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
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的底部的厚度均小于其自身的顶部的厚度,且第一密封舌20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第一钣金201的接触点的距离,第二密封舌30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第二钣金202的接触点的距离。这样在双向防水卡扣100与双层钣金200卡接到位后,第一密封舌20和第二密封舌30的底部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使其牢牢地贴紧于双层钣金200的面上,并且端部较薄的设计也使得变形更为容易。
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第一卡接板12和第二卡接板13。主体部11的两端用于形成安装端101和操作端102。第一卡接板12和第二卡接板13均与主体部11相连且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卡接板13靠近安装端101,第一卡接板12的周缘与第一密封舌20的顶部相连,第二卡接板13与第二密封舌30的顶部相连。
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卡接板13的底部与主体部11之间设有卡接凸台14,卡接凸台14的底部与第二钣金202抵接。
如图1所示,也可以参见图2,安装端101的横截面沿着远离第二卡接板13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安装端101可以方便双向防水卡扣100穿入双层钣金200和待安装部件的安装孔内。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操作端,所述安装端用于连接待安装部件,所述操作端用于承受外部安装压力;
第一密封舌和第二密封舌,均呈环形状,均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密封舌靠近所述安装端且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舌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其中,所述本体为塑料件,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通过双色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呈向下扩张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均由软胶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舌的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密封舌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第二密封舌的底部的厚度均小于其自身的顶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端用于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待安装部件卡接,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为层叠布置的第一钣金和第二钣金上的开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尺寸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尺寸,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钣金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区域内;
所述第一密封舌和所述本体用于共同包覆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密封舌和所述本体用于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所述第一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所述第二密封舌的顶部至其底部的长度大于其顶部至自身与所述第二钣金的接触点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主体部,其两端用于形成所述安装端和所述操作端;
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均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卡接板靠近所述安装端,所述第一卡接板的周缘与所述第一密封舌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第二密封舌的顶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接板的底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卡接凸台,所述卡接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钣金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防水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端的横截面沿着远离所述第二卡接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CN202122165063.0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Active CN215720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5063.0U CN215720062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5063.0U CN215720062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0062U true CN215720062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5063.0U Active CN215720062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0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38419A (en) Building panel obtained by riveting method
US6539671B2 (en) Automotive weather strip with extended base
US20020108313A1 (en) Door frame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KR20120047255A (ko) 고정된 자동차 판 유리용 실링 장치,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EP3534045B1 (en) Gas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A2987812C (en) Gask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103155B2 (en) Window pane fastening
CN206574842U (zh) 车顶天线及车顶天线的防水结构
CN215720062U (zh)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US6260977B1 (en) Stay for door mirror
CN112468938A (zh)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US6773018B2 (en) Sealable antenna housing
US9802468B2 (en) Door weather strip
CN113638954A (zh) 盲视组装紧固件系统
CN204567778U (zh) 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
EP3594150B1 (en) Sealing structure and refrigerated container having same
CN112005396A (zh) 密封结构
CN110822093B (zh) 一种硅橡胶密封件
CN113635749B (zh) 包边条、玻璃包边总成及车辆
CN211238508U (zh)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车用毫米波雷达罩后盖
CN220742681U (zh) 一种车门内水切接角及汽车
WO2020095547A1 (ja) ガスケット
CN220199193U (zh)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6775016U (zh) 防水膜组件和电子产品
CN219650975U (zh) 一种车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