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7248A - 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7248A CN104787248A CN201510129418.7A CN201510129418A CN104787248A CN 104787248 A CN104787248 A CN 104787248A CN 201510129418 A CN201510129418 A CN 201510129418A CN 104787248 A CN104787248 A CN 1047872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loading
- land
- cargo
- polym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 B63B25/04—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sol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2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pipe-l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28—Barges or ligh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能够对多种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进行输送。具备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以及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容纳被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货物用舱(10)容纳过的聚合物颗粒,陆地侧的卸货管线在卸货时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管线承接聚合物颗粒,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在卸货时向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供给卸货用的压缩了的空气(A),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将卸货用的空气供给到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能够散装输送在现有技术中不希望损伤和污染而装袋输送的聚合物颗粒等粉粒体,而且能够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多种聚合物颗粒。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利用船舶对聚合物颗粒进行海上输送的情况下,将聚合物颗粒装袋,并将搭载有该袋子的集装箱利用集装箱船进行集装箱输送。
该聚合物颗粒是将在高压下制造的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约为0.92)、在低压下制造的高密度聚乙烯(密度约为0.95)、透明且具有结晶性(95%)的聚丙烯(密度约为0.9)等称为聚合物的物质形成为大小为Φ3mm×L3mm~Φ6mm×L6mm的程度的颗粒状而得到的。该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性质为,密度约为0.9~1.0,松装密度比较轻,约为0.5左右,休止角也为大约30度左右。
该聚合物如下制造。在炼油工业中,对原油进行蒸馏,利用沸点的差异,而分成石油气、汽油、粗汽油(粗制汽油)、煤油、轻油、重油、沥青,利用粗汽油分解装置使其中的粗汽油加热分解而变化为结构简单的物质,并按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分别提取。通过使相同物质的分子与分子结合的聚合反应,利用化学反应将该乙烯和丙烯等制造具有其他性质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合物(聚合体)。
该聚合物的性质由于具有可燃性,因此有时在粉尘状态下形成爆炸混合气而成为危险状态,但是在颗粒状态下,在常温下的处理中没有危险性,此外生理学上为非活性的,对人体没有特别的毒性。此外,没有与水的反应性、自反应性以及爆炸性,在常温下是稳定的,但是在颗粒洒出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脚滑而跌倒,因此防止泄漏和泄漏时的回收是重要的。特别是在输送时泄漏到水域中的情况下,如果动物吞入则有可能窒息,因此需要注意。
在很多的聚合物的情况下,若在表面附着有水分的状态下直接成形,则会产生产品的表面不良、外观不良和机械物理性质(强度)不良等。另外,由于颗粒的损伤而破碎的细小的聚合物成为污染物,所以也要避免颗粒的表面损伤,因此为了防止颗粒表面的缺陷,期望避免由管或货仓的内表面造成的颗粒磨损。
特别是由于材料的成分、材质和颜色等的不同,而存在数量非常多的种类,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的混合会导致使用了聚合物颗粒的产品的质量低劣,因此,在该聚合物颗粒的输送中,不仅需要避免与涂层和锈的混合,而且还需要严格避免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之间的混合。因此,如前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在聚合物颗粒的海上及水上输送时,将聚合物颗粒装袋,并将搭载有该袋子的集装箱用集装箱船进行集装箱输送。
但是,在该使用袋子和集装箱的输送方法中,由于颗粒的装袋作业、收纳到集装箱的收纳作业、用于开封的袋子的断裂作业、从袋子取出颗粒的颗粒的取出作业等,使得需要人工和机械的作业,存在效率差的问题。特别是在确保跟踪能力(追踪性)方面,需要针对每个颗粒袋进行管理,存在变得非常烦杂的问题。
另外,还存在在颗粒的小批运输时使用的袋子等包装资材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今后聚合物颗粒的需要也会在世界范围发展,在业界期望有高效的海上输送方法。
一般来说,以散装状态运输煤炭、小麦、芯片等的船舶称为干货散装船或散装货轮,其货仓的结构通常为这样的结构:用双层底的内底板、船舷外板、上甲板以及间隔壁将周围包围,在船舷下方设置有底边舱,在船舷上方设置有顶边舱,在上甲板开设有舱口,并利用舱口盖进行覆盖(例如参照引用专利文献1)。
另外,在从货仓的下部对散装干货进行卸货的情况下,将从各个货仓的下端切出的散装干货(散货)用沿船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环式切出输送机搬运到船头侧或船尾侧,移送到其他输送机上,以搬运至陆地装卸设施的输送机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关于聚合物颗粒的输送,需要将多种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分别以与船舶的装载量相比非常小的量进行装卸并输送,而且存在质量管理严格、在制造、载货前的保管、输送以及卸货后的保管直至消费针对每个批次次进行管理以确保跟踪能力(追踪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昭62-165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24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对多种多样的聚合物颗粒不是进行装袋搬运,而是能够通过散装状态的搬运高效地进行大量输送,而且能够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多种聚合物颗粒。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具备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陆地侧的卸货管线、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以及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对原来收纳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进行收纳,所述陆地侧的卸货管线在卸货时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管线承接聚合物颗粒,所述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在卸货时向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供给卸货用的压缩了的空气,所述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将卸货用的所述空气供给到所述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
根据该方案,能够利用从陆地侧供给的搬运用的空气,将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各货物用舱的聚合物颗粒以空气输送的方式进行卸货,所以,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船上侧,不需要设置与装卸管线数量相应数量的卸货用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因此,能够减少船上的设备。
而且,在包括船上侧和陆地侧在内的整体系统中,将整体而言需要设成大容量的压缩空气产生设备设置在陆地侧,所以设置工事和维护检修容易进行。另外,由于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的运转率高,所以能够高效地使用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而且,通过将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设置在陆地侧,还能将其用于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间的移送、以及从制造工厂运来的聚合物颗粒向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的移送。
另外,在上述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如果设计成,在陆地侧,设置有在陆地侧对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内的卸货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则是将船上的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设置在陆地侧,所以作为整体系统而言,能够减少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的数量。
另外,在油轮等具有配管线路的船舶中,使用船舶侧的控制装置,在船舶侧控制卸货管线,将货物从船上侧卸到陆地侧,与之相对,在该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使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在陆地侧也控制船上侧的卸货管线,因此能够在陆地侧对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与船上侧的货物用舱或批次用舱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总括地进行统一管理,在聚合物颗粒的质量管理、确保跟踪能力以及避免装卸操作失误方面,能够有显著提高。
另外,在上述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如果设计成,具备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和排出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承接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返回来的所述空气,所述排出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该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上,将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返回来的所述空气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碎片除去,则能够利用排出空气净化装置将从货物用舱排出的用于搬运且混有灰尘等的空气A净化后排出到大气中。
此外,在上述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如果设计成,将设置在陆地侧的所述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用于下述两种移送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间的移送、以及、从制造工厂运来的聚合物颗粒向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的移送,则能够提高该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的运转率,高效地加以使用。
此外,在上述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如果设计成,设置有陆地侧的载货管线,所述陆地侧的载货管线用于将聚合物颗粒装载到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所述货物用舱中,则还能进行载货。
另外,在上述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如果设计成,设置有将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的所述货物用舱各自收纳的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不进行混合而是分别加以收纳的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则能够避免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混合,在输送、卸货以及陆地的保管等中能够缜密地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质量管理上的跟踪能力。
而且,优选的是,在该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所使用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以下述方式构成。
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是对多种聚合物颗粒不混合地运输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其构成为,将多个收纳聚合物颗粒的货物用舱组合来形成批次用舱组,并且在所述货物用舱的各自的下部连接设置具有舱用卸货开闭阀的舱用卸货管线,以便使用与陆地侧的卸货管线连接的批次用卸货管线,选择性地进行第一卸货和第二卸货,所述第一卸货是针对每个所述批次用舱组对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同时进行卸货,所述第二卸货是针对每个所述货物用舱对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依次进行卸货,并针对每个所述批次用舱组将所述舱用卸货管线与所述批次用卸货管线合并。
根据该构成,在卸货时,通过对舱用卸货开闭阀等适当地进行开闭控制,使得在收纳于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种类在每个批次用舱组中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第一卸货,对相同的批次用舱组的货物用舱全体同时进行卸货,从而能够将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高效地收纳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
另外,在收纳于每个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使用第二卸货,针对每个货物用舱依次进行卸货,从而能够将收纳于每个货物用舱中的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分别收纳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中。
另外,通过在使用一个批次用卸货管线的同时适当地控制舱用卸货开闭阀等,能够依次选择多个货物用舱或者同时进行卸货,因此,与针对各个货物用舱分别设置卸货配管,并分别连接陆地侧的卸货管线来进行装卸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地减少陆地侧和船上侧之间的卸货管线的连接数量。
由此能够实现装卸作业的工时的减少。此外,使用批次用卸货管线,在第一卸货中,针对收纳容量与在陆地侧进行质量管理的批次单位的容量相当的每个批次用舱组进行卸货,或者在第二卸货中,针对收纳容量与在陆地侧进行质量管理的仓库单位的容量相当的每个货物用舱进行卸货,因此,在输送、卸货以及陆地的保管等中能够缜密地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质量管理上的跟踪能力。
由此,对于多种多样的聚合物颗粒,不是装袋搬运,而是能够通过散装状态的搬运高效地进行大量输送,而且能够将多种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
而且,通过关闭设置在由旋转阀等形成的定量排出阀与舱用卸货管线和批次用卸货管线的汇合部之间的开闭阀,使得在卸货时,当正在使用批次用卸货管线从一个货物用舱输送聚合物颗粒时,能够防止该聚合物颗粒侵入到收纳其他种类的聚合物颗粒的其他货物用舱的下侧的定量排出阀。由此,能够防止在对该其他货物用舱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卸货时,进入了定量排出阀的种类不同的聚合物颗粒混入而被同时卸货,因此能够防止污染。
在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将来自陆地侧的设备的搬运用的空气供给到所述批次用卸货管线,利用该搬运用的空气对收纳于所述货物用舱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卸货。
根据该构成,使用从陆地侧供给的搬运用的空气,通过空气输送能够将各货物用舱的聚合物颗粒卸货,因此,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的船上侧,无需设置与装卸管线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卸货用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因此能够减少船上设备。
另外,在包括船上侧和陆地侧的整体系统中,由于将作为整体需要较大容量的压缩空气产生设备设置在陆地侧,因此容易进行设置工程和维修检查。另外,由于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的运转率提高,因此能够高效地使用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而且,通过在陆地侧设置压缩空气产生装置,使得还能够用于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间移送、以及从制造工厂运来的聚合物颗粒向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的移送。
在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构成为,利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来进行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内的卸货设备的控制。
根据该构成,由于将船上的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设置在陆地侧,因此作为整体系统能够减少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的数量。
另外,在油轮等具有配管管线的船舶中,使用船舶侧的控制装置在船舶侧控制卸货管线,来将货物从船上侧卸载到陆地侧,与此相对,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使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在陆地侧也控制船上侧的卸货管线,因此能够在陆地侧对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与船上侧的货物用舱或批次用舱组之间的对应关系总括地进行统一管理,在聚合物颗粒的质量管理、确保跟踪能力以及避免装卸操作失误方面,能够有显著提高。
在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构成为具有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该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能够产生比能够对收纳在一个所述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卸货的分量的空气量大的空气量。
根据该构成,即使对于在陆地侧没有设置压缩空气产生设备的港口进行卸货的情况、以及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设备或空气管线存在故障的情况,使用本船上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也能够进行卸货。另外,由于搭载有容量比较小的紧急用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不具备足以使装卸管线全部同时运转的能力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因此与具有用于使卸货管线全部同时运转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显著地减小船上的设备。
另外,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是将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形成为不具有推进装置的驳船。该构成的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能够实现与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同样的效果。
此外,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者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的装卸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将多个收纳聚合物颗粒的货物用舱组合来形成批次用舱组,对多种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进行运输,其特征在于,使用与陆地侧的卸货管线连接的批次用卸货管线,选择性地进行第一卸货和第二卸货,所述第一卸货是针对每个所述批次用舱组对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同时进行卸货,所述第二卸货是针对每个所述货物用舱对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依次进行卸货。
根据该方法,在卸货时,通过对舱用卸货开闭阀等适当地进行开闭控制,使得在收纳于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种类在批次用舱组中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第一卸货,并且在收纳于每个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第二卸货。
在第一卸货中,能够对由相同的批次用舱组的货物用舱收纳的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同时进行卸货,因此能够高效地收纳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中。
并且,在第二卸货中,能够针对每个货物用舱依次进行卸货,从而将收纳在每个货物用舱中的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卸载到陆地侧的各货物用仓库中。由此,能够将少量多种的聚合物颗粒,针对改变种类地进行收纳的每个货物用舱进行卸货。
在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的装卸方法中,在将来自陆地侧的设备的搬运用的空气供给到所述批次用卸货管线,并利用该搬运用的空气对收纳于所述货物用舱中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卸货时,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的船上侧,无需设置与装卸管线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卸货用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因此能够减少船上设备。另外,在包括船上侧和陆地侧的整体系统中,由于将大容量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设置在陆地侧,因此容易进行设置工程和维修检查。并且能够提高该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的运转率从而高效地使用。
而且,通过在陆地侧设置压缩空气产生装置,还能够用于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间的移送、以及从制造工厂运来的聚合物颗粒向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的移送。
在上述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的装卸方法中,在利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进行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或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的内部的装卸设备的控制,从而进行卸货和载货时,能够在陆地侧对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与船上侧的货物用舱或批次用舱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总括管理,因此,在聚合物颗粒的质量管理、确保跟踪能力以及避免装卸操作失误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将船上的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设置在陆地侧,因此,作为整体系统能够减少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的数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对于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损伤和污染而进行装袋和集装箱输送的聚合物颗粒等粉粒体,也能够在不对粉粒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散装地进行输送,而且,对于多种聚合物颗粒能够在不混合的情况下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
由此,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中进行的粉粒体的装袋作业、袋子向集装箱的收纳作业、以及从袋子取出粉粒体的取出作业等,能够提高输送时的作业效率,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大量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参考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货物用舱的配置的船体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货物用舱的配置的船体的水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货物用舱的配置的船体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参考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的货物用舱中的装卸管线等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和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载货管线等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和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卸货管线等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聚合物颗粒运输船中的空气管线等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进行说明。另外,虽然这里对具有推进装置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同样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推进装置的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另外,附图是用于说明的图,不一定是以实际船只中使用的船型或货物用舱的尺寸比制图的。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中使用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构成为具有搭载聚合物颗粒的货物用舱10(斜线的阴影部分)。该货物用舱10由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形状优选为圆形的筒状体形成,在该货物用舱10的下部设置形成有构成为料斗形状的料斗部10a。并且该货物用舱10优选由铝合金或不锈钢制作。
通过使货物用舱10由铝合金制成或不锈钢制成的筒状体形成,从而能够基本上省略对货物用舱10的壁面进行加强的加强材料,因此,能够减小与相邻的货物用舱10之间的间隙(空隙)。其结果为,能够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船体的货物区域内配设大量的货物用舱10。另外,通过使材质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能够实现轻量化,能够防止生锈导致的不同种类物质的混入。
另外,配设于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货物用舱10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以相同尺寸形成为相同形状,无需改变货物用舱10的形状和容量,就能够配合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船体形状高效地进行配置,由此,关于货物用舱10,能够进行一个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因此,建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构成为将货物用舱10的支撑结构设置在下部并固定配置于船体,由此,不再需要用于将货物用舱10固定于船体的框架结构。由此,能够减少船体内部的无用空间(space),能够有效地利用船体的内部空间。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在货物用舱10的上部设置支撑结构并固定于船体。
并且,如图2所示,通过将多个(在图1~图3中为3个)该货物用舱10组合来形成批次用舱组11。这样,当由多个货物用舱10形成批次用舱组11时,能够使该批次用舱组11的容量与作为陆地装卸系统中的管理单位的批次的量对应地在维持该管理单位的状态下进行装船,因此能够维持以批次为单位的跟踪能力(追踪性)。
此外,将单个或多个(在图1~图3中为两组)批次用舱组11组合并一体化而形成货物用单元12,将该一体化而成的货物用单元12配置在船体内部。并且,在最大船幅部分,关于船幅方向横向并排地配置多个货物用单元12(在图1~图3中为两个单元)。
当这样由单个或多个批次用舱组11形成货物用单元12时,在建造时能够在陆地上制造由多个(图1~图3中为6个)货物用舱10构成的货物用单元12,并将每个该货物用单元12搭载到船体内部,与将各货物用舱10逐个地搭载到船体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工时的减少和建造天数的缩短。
在图2的构成中,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从船头侧起排列搭载有一个纵向并排的货物用单元12、一个横向并排的货物用单元12、以及共计五个分别将两个纵向并排的货物用单元12横向并排放置而形成的结构,由全部12个货物用单元12搭载了24个批次用舱组11,最终搭载了72个货物用舱10。
另外,将在下部设置有料斗部10a的由筒状体形成的货物用舱10组合成批次用舱组11和货物用单元12,而高效地配置在船体内部,由此配置大量与船幅相比比较小径的货物用舱10,因此,与如现有技术的散装船那样设置比较大容量的货仓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料斗部10a的高度。因此,能够减少料斗部10a的外侧的空间,能够有效利用船体内部的空间。
而且,由于能够将聚合物颗粒装载至低位置,因此能够降低装载货物的重心以及载货时的航海中的船体的重心。而且,由于货物用舱10的宽度显著地小于现有技术的散装船,因此航海中的聚合物颗粒的横向移动减少,相对于船体的横向摆动(摇摆)的稳定性增加。
另外,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在船底侧设置双层底2,在船舷部设置压载舱3等,在上部设置盖5,从而将船体的货物区域形成为双层船壳结构而且是封闭结构(密闭结构)。
通过该构成,即使在万一由于触礁或碰撞等而使船体损伤的时候,也能够防止聚合物颗粒流出到海洋中,并且利用封闭结构,能够防止由于日光直射而导致货物用舱10及其内部的聚合物颗粒的温度上升。
而且,若在船体的船舷部设置压载舱3,则对于有成为船的姿势(横倾和纵倾)的不平衡原因的空的货物用舱10的情况、在左右舷定量装载了密度不同的聚合物颗粒的情况、或在装卸中货物用舱10内的聚合物颗粒量变化的情况等,通过调整船舷部的压载舱3的压载水的量,能够容易地消除船的姿势(横倾和纵倾)的不平衡。
而且,在以将货物用舱10和装卸用的管线整体、作业空间以及向货物用舱10的上部的通路包围在内部的方式设置盖5时,能够防止海水打入等而导致的货物用舱10的损伤,并且能够减轻海水对货物用舱10的内表面、外表面以及装卸用的管线的配管的外表面等的腐蚀。此外,能够提高暴风雨天气时在货物用舱10的上部的作业的作业性,容易进行维护。另外,利用盖5,使得海上输送时的货物用舱10的内部的温度管理和湿度管理变得容易。
此外,通过使盖5为在盖5侧设置在货物用舱10的上方需要的配管等的支撑部的设计,能够先行装设这些配管,因此还具有能够缩短建造工期的建造时的优点。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及其装卸管线进行说明。作为该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和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之间的装卸管线,有载货管线和卸货管线。如图4和图5所示,在货物用舱10中,在其上部连接有舱用载货管线21。该舱用载货管线21构成为经舱选择阀(流路切换阀)21a与批次用载货管线22合并。
如图5所示,该批次用载货管线22通过开闭阀22a被引导至载货用连接部22b,以便分别与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连结。该载货用连接部22b仅设置在右舷(右舵侧(starboard side))侧。在该载货用连接部22b连接有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在该实施方式中,三个货物用舱10即一个批次用舱组11与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连接。由此,能够以与批次用舱组11的容量对应的容量的批次为单位进行载货,能够避免批次之间的污染。
此外,在批次之间的污染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批次用载货管线22与单元用载货管线(未图示)合并,或者进一步将几个单元用载货管线合并。
此外,在该货物用舱1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将搬运用的空气A抽出的舱用空气管线31。该舱用空气管线31具有开闭阀31a,并针对每个批次用舱组11与批次用空气管线32合并。
在该批次用空气管线32的前端侧设置有开闭阀32b及其前方的连接部32c。在该连接部32c连接有与陆地侧的排出空气净化装置30连接的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在该空气排出用管线110设置有排出空气净化装置30。
通过这些配管的合并,作为整体能够缩短船上侧的载货管线和空气排出用管线的配管。另外,能够利用排出空气净化装置30将从货物用舱10排出的用于搬运且混有灰尘等的空气A净化后排出到大气中。
即,在各货物用舱10的上部经舱选择阀21a连接设置舱用载货管线21,将该舱用载货管线21针对每个批次用舱组11与批次用载货管线22合并,将该批次用载货管线22引导至单侧船舷(通常为右舷)侧,从而与设置在该舷侧的作为与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的连接部的载货管线连接部22b连接设置。
此外,作为卸货管线,如图4和图6所示,在货物用舱10的料斗部10a的下方设置舱用卸货管线41,该舱用卸货管线41具有舱用卸货开闭阀41a、作为定量排出阀的旋转阀41b和开闭阀41c,并且将该舱用卸货管线41与批次用卸货管线42连接设置。
如图6所示,该批次用卸货管线42还通过流路切换阀42a而分支为右舷用卸货管线42S和左舷用卸货管线42P,并被引导至多支(manifold)甲板4,在通过了开闭阀42Sa、42Pa之后,被引导至设置在各个舷侧的卸货管线连接部42Sb、42Pb。在该卸货管线连接部42Sb、42Pb中的一方连接有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
即构成为,在各货物用舱10的各自的下部连接设置具有舱用卸货开闭阀41a的舱用卸货管线41,针对每个批次用舱组11将舱用卸货管线41与批次用卸货管线42合并,使该批次用卸货管线42通过流路切换阀42a而分支并引导至两舷侧的多支甲板4,并与设置在各个舷侧的作为与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的连接部的卸货管线连接部42Sb、42Pb连接设置。
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在货物用舱10的下侧的舱用卸货管线41中,在舱用卸货开闭阀41a的下侧设置旋转阀41b,并且在旋转阀41b的下侧设置开闭阀41c,因此,通过关闭设置在旋转阀41b与舱用卸货管线41和批次用卸货管线42的汇合部之间的开闭阀41c,使得在卸货时,当正在使用批次用卸货管线42从一个货物用舱10输送聚合物颗粒P时,能够防止该聚合物颗粒P侵入到收纳其他种类的聚合物颗粒P的其他货物用舱10的下侧的旋转阀41b。由此,能够防止在对该其他货物用舱10的聚合物颗粒P进行卸货时,进入了旋转阀41b的种类不同的聚合物颗粒P混入而被同时卸货,因此能够防止污染。
利用这些构成,如图6所示,从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设备(压缩机),自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将卸货用的压缩空气A供给到连接部51b、开闭阀51a、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开闭阀42b以及批次用卸货管线42。
在该卸货时,使收纳在货物用舱10的内部的聚合物颗粒P从货物用舱10,经由舱用卸货管线41的舱用卸货开闭阀41a、旋转阀41b和开闭阀41c,下落到批次用卸货管线42,并与搬运用空气A一起经由批次用卸货管线42、42S(或42P)卸载到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
根据该构成,通过适当地控制舱用卸货开闭阀41a和开闭阀41c等,使用从陆地供给的压缩空气A,利用空气输送能够对各货物用舱10的聚合物颗粒P选择性地进行第一卸货和第二卸货,所述第一卸货是针对每个批次用舱组11对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P同时进行卸货,所述第二卸货是针对每个货物用舱10对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P依次进行卸货。
另外,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船上,不设置常用的装卸用的压缩机(例如与装卸管线数量对应的数量),而是在港口设置产生装卸用的压缩空气的专用设备,由此能够提高陆地侧的压缩机的运转率。另一方面,由于在船上不需要大规模的压缩空气的压缩机,所以能够减少船上设备。
而且,如图4和图7所示,设置有具有干燥装置34的干燥管线33。在该干燥管线33中,将干燥用的空气A经由干燥装置34、开闭阀33a、33b,利用各货物用舱10的舱用干燥管线33c送入到货物用舱10的内部。
利用该干燥用的空气A,能够干燥货物用舱10的内部。对该货物用舱10进行干燥后的空气A经由舱用空气管线31和批次用空气管线32返回干燥管线33,并循环直至成为干燥对象的货物用舱10干燥为止。使用该干燥管线33在载货前和正在收纳聚合物颗粒P的过程中对货物用舱10的内部进行干燥,由此能够以干燥状态输送聚合物颗粒P,能够在将大量的聚合物颗粒P维持在高质量的状态下进行输送。
另外,在本船上,优选装备具有这样的容量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35:利用空气输送能够对至少一个货物用舱10的聚合物颗粒P进行卸货的容量。该压缩空气产生装置35在图5~图7的构成中与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连接设置。
利用该构成,即使在作为陆地设备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使用本船上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35,也能够将所产生的空气A经由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供给到批次用卸货管线42从而进行卸货。在该情况下,虽然搭载有紧急用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35,但是不装备足以使装卸管线全部同时运转的能力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
接下来,对货物用舱10的清洗设备进行说明。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具有用于利用清洗液W对货物用舱10进行清洗的清洗设备。如图4所示,在货物用舱10中设置有在前端具有清洗用喷嘴52a的清洗用管线52,以将清水等清洗液W喷射到货物用舱10从而对内部进行清洗。另外,若将对货物用舱10进行了清洗后的清洗液W构成为通过设置在船上的净化装置(未图示)而净化并再利用,则通过清洗液W的再利用能够防止环境污染,能够减少清洗液W的搭载量。
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通过具有清洗管线52和干燥管线33,能够在压载航海中,在利用清水等清洗液W将货物用舱10清洗后,通过干燥或除湿对货物用舱10进行干燥。因此,能够在到达载货港后立刻对不同种类的货物进行载货。
根据该结构,将舱用载货管线21与批次用载货管线22合并,并引导至载货用连接部22b,并且将舱用卸货管线41与批次用卸货管线42合并,并分支为左舷用的单元用卸货管线42P和右舷用的单元用卸货管线42S,并引导至各个卸货管线连接部42Pb、42Sb。
因此,不仅能够缩短船上的装卸管线的配管的长度,而且还能够针对使该批次用舱组11的收纳量与作为陆地装卸系统的管理单位的批次的量对应的每个批次用舱组11,使用各批次用舱组11的专用管线来进行载货和卸货。另外,通过将载货管线和卸货管线分别区分地设置,能够防止所输送的聚合物颗粒P的污染及与其他种类的混合等污染。
因此,能够防止各批次之间的污染,同时能够在维持该批次的管理单位的状态下进行装卸,能够维持以批次为单位的跟踪能力(追踪性)。
另外,通过将批次用载货管线22构成为分为上下两层并向左右引导多个管线的管线构成,能够有效地利用船上的有限空间,能够将盖5的高度抑制得较低。而且,若在货物用舱10上设置并配置支撑部件,则由此能够在建造时在陆地侧的工厂中装设货物用舱10的侧部的垂直配管。
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构成为,利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进行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内的卸货设备的控制。根据该构成,在船上侧不设置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而仅设置在陆地侧,因此作为系统整体能够减少卸货管线的控制装置的数量。
另外,在该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中,使用陆地侧的控制装置在陆地侧也控制船上侧的卸货管线,因此能够在陆地侧对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与船上侧的货物用舱10或批次用舱组11之间的对应关系总括地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颗粒P的质量管理,能够确保高的跟踪能力(追踪性)。
接下来,对上述构成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上的装卸进行说明。在载货时,如图5所示,将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载货用连接部22b连接,并且将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与连接部32c连接。并且打开开闭阀22a与开闭阀32b。
利用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从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将聚合物颗粒P与搬运用空气A一起送入到批次用载货管线22,并从舱用载货管线21供给到货物用舱10的内部。该聚合物颗粒P被收纳到内部。
另一方面,搬运用的空气A通过具有开闭阀31a的舱用空气管线31而排出,并经由批次用空气管线32送至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在通过排出空气净化装置30除去了聚合物颗粒P的碎片等的状态下排放到大气中。
这时,由于使用批次用载货管线22和批次用空气管线32进行载货,因此能够针对每个批次进行载货,从而能够防止批次之间的混合。因此,能够针对每个批次的管理单位,将多种聚合物颗粒P在不混合的情况下高效地收纳到各货物用舱10中。
另外,在卸货时,如图6所示,将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与设置在左右舷中的任一方的舷侧的卸货管线连接部42Sb(或者42Pb)连接,将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与船侧的压缩空气管线连接部51b连接,当送入压送用的空气A时,该压送用的空气A经由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到达批次用卸货管线42。
另一方面,聚合物颗粒P从该货物用舱10的料斗部10a的下部,经由具有舱用卸货开闭阀41a、旋转阀41b和开闭阀41c的舱用卸货管线41、批次用卸货管线42以及流路切换阀42c,从卸货管线连接部42Sb(或者42Pb)搬运到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
此时,通过适当地控制空气流量,能够进行针对每个批次用舱组11的第一卸货或者针对每个货物用舱10的第二卸货,从而进行卸货。由此,在第一卸货中,能够将相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P高效地同时收纳到陆地侧的各货物用仓库,在第二卸货中,能够将多种聚合物颗粒P在不混合的情况下依次收纳到陆地侧的各货物用仓库。
因此,能够通过使用一个批次用载货管线22或者一个批次用卸货管线42,同时适当地控制舱选择阀21a或舱用卸货开闭阀41a和开闭阀41c等,来向多个货物用舱10同时或经时地选择地进行载货或者卸货,因此,能够减少陆地与船上之间的载货管线和卸货管线的连接数量,由此能够实现装卸作业的工时的减少。
换言之,在由舱选择阀21a选择了批次用货物组11的全部货物用舱10来同时进行载货时,能够以较少数量的载货管线高效地进行载货。另外,在由舱选择阀21a选择一个货物用舱10,并依此变更该选择的货物用舱10来进行载货时,能够以较少数量的载货管线将不同种类和等级的聚合物颗粒P载入到分别的货物用舱10中。
通常,陆地的基地侧仓库做成一个仓库相当于聚合物颗粒P的一个批次的大小,但是通过将船侧的货物用舱10组合几个来形成批次用舱组11以与该基地侧仓库的一个批次对应,能够使聚合物颗粒P的散装输送时的货物用舱10的容量的规格统一化。另外通过根据基地侧的聚合物颗粒P的一个批次的制造能力来形成各货物用舱10的容积,也能够以相同的概念设计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的大型船。
此外,即使基地侧的一个批次的容量将来变得大于现状,通过增加针对其一个批次使用的货物用舱10的数量,也能够应对将来的一个批次的容量的大型化。即,成为装卸的灵活性非常高的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
由此,对于多种多样的聚合物颗粒P,不是进行装袋搬运,而是能够通过散装状态的搬运高效地大量输送,而且能够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多种聚合物颗粒P。
另外,载货用连接部22b通过设想载货港而仅仅配置在单舷侧(通常为右舷侧),由此能够减小配管长度,而且通过将卸货用连接部42Sb、42Pb装备于两舷,从而预先构成为具有冗余性,能够应对卸货港以后增加为多个港的情况。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能够实现以下效果:对于聚合物颗粒等粉粒体,也能够在不对粉粒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散装地输送,而且能够同时大量且高效地输送多种聚合物颗粒,由此能够省略现有技术中进行的粉粒体的装袋作业、袋子向集装箱的收纳作业、从袋子取出粉粒体的取出作业等,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时的作业效率,高效地进行大量输送,因此能够用于聚合物颗粒的输送。
附图标记说明
1:聚合物颗粒运输船
10:货物用舱
10a:料斗部
11:批次用舱组
12:货物用单元
21:舱用载货管线
21a:舱选择阀
22:批次用载货管线
22a:开闭阀
22b:载货用连接部
30:陆地侧的排出空气净化装置
31:舱用空气管线
32:批次用空气管线
32b:开闭阀
32c:连接部
33:干燥管线
34:干燥装置
35:压缩空气产生装置
41:舱用卸货管线
41a:舱用卸货开闭阀
41b:旋转阀
42:批次用卸货管线
42a:切换阀
42b:开闭阀
42P:左舷用卸货管线
42S:右舷用卸货管线
42Pa、42Sa:开闭阀
42Pb、42Sb:卸货管线连接部
51: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
51a:开闭阀
51b:连接部
52:清洗用管线
52a:清洗用喷嘴
100:陆地侧的载货管线
110: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
120:陆地侧的卸货管线
130: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
A:搬运用的空气
P:聚合物颗粒
W:清洗液。
Claims (6)
1.一种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以及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
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对原来收纳在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货物用舱(10)中的聚合物颗粒(P)进行收纳,
所述陆地侧的卸货管线(120)在卸货时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管线(42、42P、42S)承接聚合物颗粒(P),
所述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在卸货时向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卸货用空气供给管线(51)供给卸货用的压缩了的空气(A),
所述陆地侧的压缩空气产生装置将卸货用的所述空气(A)供给到所述陆地侧的空气供给管线(13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陆地侧,设置有在陆地侧对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内的卸货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和排出空气净化装置,
所述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承接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返回来的所述空气(A),
所述排出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该陆地侧的空气排出用管线(110)上,将从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返回来的所述空气(A)中的聚合物颗粒(P)的碎片除去。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将设置在陆地侧的所述压缩空气产生装置用于下述两种移送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间的移送、以及、从制造工厂运来的聚合物颗粒(P)向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的移送。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所述陆地侧的载货管线(100)用于将聚合物颗粒(P)装载到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所述货物用舱(10)中。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将所述聚合物颗粒运输船(1)或者运输用驳船的所述货物用舱(10)各自收纳的不同种类的聚合物颗粒(P)不进行混合而是分别加以收纳的所述陆地侧的货物用仓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1809A JP5363438B2 (ja) | 2010-09-09 | 2010-09-09 | ポリマーペレット運搬船、ポリマーペレット運搬用バージ、及びその荷役方法 |
JP2010-201809 | 2010-09-09 | ||
CN201180043469.8A CN103124672B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3469.8A Division CN103124672B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7248A true CN104787248A (zh) | 2015-07-22 |
Family
ID=4581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9418.7A Pending CN104787248A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用于聚合物颗粒运输船及运输用驳船的陆地侧的设备 |
CN20118004346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72B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346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4672B (zh) | 2010-09-09 | 2011-09-07 | 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15025A1 (zh) |
JP (1) | JP5363438B2 (zh) |
KR (1) | KR101455157B1 (zh) |
CN (2) | CN104787248A (zh) |
PH (2) | PH12013500369A1 (zh) |
WO (1) | WO201203313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619A (zh) * | 2015-12-21 | 2016-04-06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集装箱聚氯乙烯粉料卸料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62306A (ja) * | 2013-02-22 | 2014-09-0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天然ガス燃料蒸発器、天然ガス燃料供給装置、船舶、原動機への天然ガス燃料の供給方法 |
CN113386910A (zh) * | 2021-06-21 | 2021-09-14 | 余勇 | 一种颗粒物料船舶并靠过驳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4841A (zh) * | 1985-06-24 | 1987-01-07 | 麦格雷戈·拿维尔国际公司 | 油船 |
JPH09309488A (ja) * | 1996-05-23 | 1997-12-02 | Nikko Kinzoku Kk | 固体及び液体状態の運搬物を輸送する運搬船 |
JP2002240778A (ja) * | 2001-02-14 | 2002-08-28 | Mitsui Miike Mach Co Ltd | ばら物運搬船 |
CN101239652A (zh) * | 2007-02-06 | 2008-08-13 | 周兆弟 | 自卸散装货船及散装料的自卸方法 |
CN201321148Y (zh) * | 2008-12-29 | 2009-10-07 | 吴方春 | 石块运输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68590A (en) * | 1956-04-30 | 1959-01-13 | Simon Ltd Henry | Pneumatic conveyors and the like for powdered and granular materials |
JPS62165193U (zh) | 1986-04-10 | 1987-10-20 | ||
JP3225443B2 (ja) | 1991-10-31 | 2001-11-05 | 株式会社三井三池製作所 | ばら積船 |
CN2620665Y (zh) * | 2003-03-26 | 2004-06-16 | 林皆得 | 散杂货轮的船舱自动卸货装置 |
JP4288141B2 (ja) * | 2003-11-18 | 2009-07-01 |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輸送船 |
JP2008260636A (ja) * | 2007-03-20 | 2008-10-30 |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 ポリマーペレットの輸送方法および貯蔵方法 |
JP5586002B2 (ja) * | 2009-09-07 | 2014-09-10 |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 バラ積み船及びバラ積み用バージ |
-
2010
- 2010-09-09 JP JP2010201809A patent/JP53634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9-07 WO PCT/JP2011/070382 patent/WO201203313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07 CN CN201510129418.7A patent/CN104787248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9-07 EP EP11823604.1A patent/EP261502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9-07 PH PH1/2013/500369A patent/PH12013500369A1/en unknown
- 2011-09-07 CN CN201180043469.8A patent/CN1031246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07 KR KR1020137004975A patent/KR101455157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10-05 PH PH12015502298A patent/PH12015502298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5104841A (zh) * | 1985-06-24 | 1987-01-07 | 麦格雷戈·拿维尔国际公司 | 油船 |
JPH09309488A (ja) * | 1996-05-23 | 1997-12-02 | Nikko Kinzoku Kk | 固体及び液体状態の運搬物を輸送する運搬船 |
JP2002240778A (ja) * | 2001-02-14 | 2002-08-28 | Mitsui Miike Mach Co Ltd | ばら物運搬船 |
CN101239652A (zh) * | 2007-02-06 | 2008-08-13 | 周兆弟 | 自卸散装货船及散装料的自卸方法 |
CN201321148Y (zh) * | 2008-12-29 | 2009-10-07 | 吴方春 | 石块运输船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619A (zh) * | 2015-12-21 | 2016-04-06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集装箱聚氯乙烯粉料卸料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PH12015502298A1 (en) | 2016-01-25 |
JP2013014149A (ja) | 2013-01-24 |
KR20130099016A (ko) | 2013-09-05 |
PH12013500369A1 (en) | 2016-03-30 |
WO2012033130A1 (ja) | 2012-03-15 |
CN103124672B (zh) | 2016-05-25 |
KR101455157B1 (ko) | 2014-10-27 |
EP2615025A1 (en) | 2013-07-17 |
CN103124672A (zh) | 2013-05-29 |
JP5363438B2 (ja) | 2013-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9393B (zh) | 散装船及散装用驳船 | |
CN102596704B (zh) | 聚合物颗粒的水上输送方法 | |
CN104159816B (zh) | 浮体 | |
CN103124672B (zh) | 聚合物颗粒运输船、聚合物颗粒运输用驳船及其装卸方法 | |
KR100913747B1 (ko) | 가스 하이드레이트 수송선 | |
CN103129708B (zh) | 具有输送潜在危险液体产品区域的船舶 | |
JP5657071B2 (ja) | ポリマーペレット運搬船及び運搬用バージのための陸上側の設備 | |
CN110077742B (zh) | 一种防污染浮力式液体集装箱及其应用 | |
JP5363284B2 (ja) | バラ積み船及びバラ積み用バージ | |
JP2003285793A (ja) | 洋上におけるガスハイドレートペレット貯蔵設備 | |
JP4426367B2 (ja) |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海上輸送方法及びガスハイドレート海上輸送船 | |
KR20110049145A (ko) | 천연가스 하이드레이트의 하역장치 | |
JP5583961B2 (ja) | バラ積み船、バラ積み用バージ及びバラ積み乾貨物の積載方法 | |
JP4288141B2 (ja) |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輸送船 | |
US6418869B1 (en) | Barge mounted food grade container system | |
KR100614837B1 (ko) | 백 필터가 구비된 집진기를 이용한 미분말 벌크화물해상운송 방법 | |
CN210063996U (zh) | 一种防污染浮力式液体集装箱 | |
JP2018095058A (ja) | 浮体構造物及び浮体構造物における揚げ荷役方法 | |
JP2023123919A (ja) | 浮体のガス処理方法及び浮体 | |
KR102280807B1 (ko) | 원유운반선의 복층 화물창 구조 | |
KR20160026998A (ko) | 탱커 건조 방법 | |
KR20030024292A (ko) | 액체화물과 컨테이너 및 산적화물 운송을 겸용하는 복합선박 | |
JP2011111147A (ja) | バラ積み船、バラ積み用バージ及び貨物倉の設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