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2150A -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72150A CN104772150A CN201410017037.5A CN201410017037A CN104772150A CN 104772150 A CN104772150 A CN 104772150A CN 201410017037 A CN201410017037 A CN 201410017037A CN 104772150 A CN104772150 A CN 104772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alyst
- solution
- molar ratio
- reaction
- m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该催化剂包括:Co、Mn、Cu、碱金属和助剂;其制法包括:1)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Cu、Co、Mn及助剂的硝酸盐配制成混合盐溶液;2)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含碱金属的沉淀剂配制成沉淀剂溶液;3)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并流共沉淀;4)沉淀结束后,老化,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得催化剂;或沉淀结束后,老化,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浸渍碱金属溶液,经干燥、焙烧,得催化剂。本发明所得催化剂具有高混合醇、醛选择性,成本低廉、制备简便以及易于工业放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以煤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合成混合醇的研究是C1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混合醇的应用前景已日趋明朗,作为燃料添加剂,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挥发性、驾驶操作性以及较高的辛烷值。另外,它还可以作为某些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清洁燃料使用。
目前,已有直接由合成气合成混合醇的报道,这类催化剂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O/A12O3,ZnO/Cr2O3):较典型的专利有EP0034338A2及美国US4513100。该类催化剂最早由意大利Snam公司和德国Lugi公司开发。
(2)改性F-T合成Cu-Co催化剂:法国石油研究院(IFP)首先开发了Cu-Co共沉淀低碳醇催化剂,拥有专利US4122110、4291126及GB2118061、2158730。
(3)抗硫MoS2催化剂:美国DOW公司开发的钼系硫化物催化剂(专利US4882360)。
(4)贵金属Rh基催化剂(如US4014913及4096164):负载型Rh催化剂中加入一到两种过渡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助剂后,对低碳醇合成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对C2 +醇的选择性较高,产物以乙醇为主。
以上催化剂体系均能得到一定含量的含氧产物,并且含氧产物中基本均以混合醇的形式存在,但对于含氧产物中同时含有大量醛的研究鲜有报道。醛类在精细化工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传统制备醛类的方法为氢甲酰化反应,即烯烃和合成气直接反应制备醛类,但是由于原料烯烃较贵,经济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利用该催化剂能由价格更为低廉的合成气一步法制备出混合醇、醛,具有经济上的优势和工业应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包括:钴(Co)、锰(Mn)、铜(Cu)、碱金属和助剂;
其中,Mn/Co的摩尔比为0~10(即Mn/Co的摩尔比x为0≤x≤10,优选0.5≤x≤2);碱金属的含量是以碱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其范围y为0<y≤10%,优选0.5%<y≤2%;
Cu/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0,优选0.1~1;
助剂选自过渡金属、稀土金属或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且助剂与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0,优选0.1~1。
所述碱金属选自锂(Li)、钠(Na)、钾(K)或铯(Cs)中的一种,优选为钠。
所述过渡金属包括:Fe、Ni、Zr、Zn、Ru、Rh或Pd等;
所述稀土金属包括:La或Ce等;
所属碱土金属包括:Mg、Ca或Ba等;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Cu、Co、Mn及助剂的硝酸盐配制成混合盐溶液(即一定浓度的均匀混合溶液);
(2)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含碱金属的沉淀剂配制成沉淀剂溶液(即一定浓度的均匀溶液);
其中,沉淀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或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3)在10~100℃、pH6~12下,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并流共沉淀,即同时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滴加入沉淀器中;
(4)沉淀结束后,在10~100℃下,老化0.5~24h;老化结束后,按照下述步骤(5A)或(5B)进行操作,得催化剂:
(5A)老化完毕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得到催化剂;
(5B)老化完毕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该催化剂的前驱体浸渍上述碱金属溶液后,经干燥、焙烧,得催化剂。
所述步骤(1)中,混合盐溶液的总金属摩尔浓度范围为0.01~10mol/L。
所述步骤(2)中,沉淀剂优选为碳酸钠;沉淀剂溶液的摩尔浓度范围为0.01~10mol/L。
所述步骤(3)中,混合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5∶1,优选1∶2~2∶1;并且优选在50~80℃、pH7~9下,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并流共沉淀。
所述步骤(4)中,优选在50~80℃下,老化1~5h。
所述步骤(5A)或(5B)中,干燥温度为50~150℃,优选100~120℃;干燥时间为1~24h,优选10~12h;焙烧温度为200~800℃,优选300~400℃;焙烧时间为0.5~24h,优选2~5h。
所述步骤(5B)中,碱金属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mol/L~4.0mol/L,优选0.5mol/L~1.0mol/L;浸渍温度一般为室温,浸渍时间可为1~24h;优选催化剂的前驱体等体积浸渍(即按照吸水率1∶1)碱金属溶液。
再者,本发明公开了该催化剂的应用,即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催化反应中。
其中,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350℃,优选200~300℃;工作压力为0.1~13Mpa,优选2~6Mpa,尤其优选6Mpa;反应空速为100~10000h-1,优选2000~6000h-1,尤其优选6000h-1;合成气是由H2与CO所构成的,且H2/CO的摩尔比为0.1~10,优选1~3。
所述催化剂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催化反应前,需要进行活化,其中,活化条件为:在稀释的氢气氛围中,梯度升温至150~600°,优选200~400℃;活化1~24h,优选6~12h。
所述稀释的氢气氛围为氢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优选氢气与氮气的混合气,其中氢气所占摩尔比为10%~50%,优选10%;稀释的氢气氛围的空速为1000~20000h-1,优选20000h-1。
本发明中,混合醇包括甲醇、乙醇以及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正构及异构醇,碳数最高可达20以上;混合醛包括乙醛以及碳数为3以上的正构及异构醛,碳数最高可达10以上。
本发明所得催化剂具有高混合醇、醛选择性,成本低廉、制备简便以及易于工业放大等优点,其中,总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最高可达到50C%以上,C2以上含氧化合物在总含氧化合物中的比例可高达90wt%以上,并且通过改变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比例,含氧化合物中混合醇与混合醛的质量比可在0.5与2之间调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合成气是由CO与H2所构成的。
实施例1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24mL上述混合溶液和136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的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可梯度升温)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即220℃),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2
将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o/Mn=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10mL上述混合溶液和215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将该催化剂的前驱体浸渍Na2CO3水溶液,Na的含量为1%(以Na2O的质量相对于催化剂母体的质量计),其中,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24h,然后,置于通风橱中过夜,置于60℃的烘箱中过夜烘干(即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压片并破碎至40~60目,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可梯度升温)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4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3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1.5/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187mL上述混合溶液和204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将该催化剂的前驱体浸渍Na2CO3水溶液,Na的含量为1%(以Na2O的质量相对于催化剂母体的质量计),其中,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20h,然后置于通风橱中过夜,置于60℃的烘箱中过夜烘干(即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压片并破碎至40~60目,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1.5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3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4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323mL上述混合溶液和125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
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将该催化剂的前驱体浸渍Na2CO3水溶液,Na的含量为3%(以Na2O的质量相对于催化剂母体的质量计),其中,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10h,然后置于通风橱中过夜,置于60℃的烘箱中过夜烘干(即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压片并破碎至40~60目,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1.5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3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5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54mL上述混合溶液和183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12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6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1/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18mL上述混合溶液和163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8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7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6/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17mL上述混合溶液和135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8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8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2(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176mL上述混合溶液和221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8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9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1.2/1/2(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169mL上述混合溶液和201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8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0
将Cu(NO3)2·3H2O、Co(NO3)2·6H2O、Mn(NO3)2(50%)与Zr(NO3)4·5H2O按Cu/Co/Mn/Zr=0.2/1/1/0.15(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1mol/L的混合溶液。将K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K+浓度为1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43mL上述混合溶液和231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9,控制滴定温度在80℃,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80℃下老化1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400℃焙烧5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10000h-1,还原温度为30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1.8,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1
将Cu(NO3)2·3H2O、Co(NO3)2·6H2O、Mn(NO3)2(50%)与Ce(NO3)3·6H2O按Cu/Co/Mn/Ce=0.2/1/1/0.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167mL上述混合溶液和224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5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7,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80℃下老化24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0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400℃焙烧8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3000h-1,还原温度为3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40℃,反应空速为5000h-1,工作压力为4.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1.8,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2
将Cu(NO3)2·3H2O、Co(NO3)2·6H2O、Mn(NO3)2(50%)与Mg(NO3)2·6H2O按Cu/Co/Mn/Mg=0.4/1/1.2/0.05(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0.5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0.5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356mL上述混合溶液和412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5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4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24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50℃焙烧12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15000h-1,还原温度为30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合成气(摩尔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5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0,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3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54mL上述混合溶液和183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40℃,反应空速为12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4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2/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24mL上述混合溶液和136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8,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65℃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12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40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的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可梯度升温)为300℃,时间为5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即220℃),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6000h-1,工作压力为8.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实施例15
将Cu(NO3)2·3H2O、Co(NO3)2·6H2O与Mn(NO3)2(50%)按Cu/Co/Mn=0.6/1/1(摩尔比)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总金属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将Na2CO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形成Na+浓度为2mol/L的沉淀剂溶液。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将217mL上述混合溶液和135mL沉淀剂溶液进行并流共沉淀,其中,母液选择去离子水(100ml),控制滴定环境pH为9,控制滴定温度在65℃,滴定完全后,在母液中以80℃下老化2h,经过离心、洗涤6次后,置于烘箱中程序升温至120℃烘干24h,研磨均匀后,以程序升温至330℃焙烧3h,得催化剂。
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醛反应中,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装填量为1.5ml,以3ml细石英砂稀释,先进行催化剂的还原(即活化),其中,还原气氛为H2与N2的混合气,H2/混合气=10%(摩尔比),还原空速为20000h-1,还原温度为250℃,时间为10h。
还原过程结束后,降至目标反应温度,以10%(摩尔比)合成气将反应器压力背压至6.0MPa,约24h后放空。反应温度为220℃,反应空速为5000h-1,工作压力为6.0MPa,合成气中的H2/CO的摩尔比=2,使用气相色谱(岛津GC-2014、GC-2010plus)分析产物所含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并相应地计算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结果见表1和表2。
表2实施例催化剂反应产物分布结果
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知,合成气可以一步法制混合醇、醛,通过调变催化剂制备以及改变反应工艺条件,产物分布可自由调变,具体如下:含氧化合物(包括混合醇及混合醛)在总产物中的选择性介于30%至70%之间,且C2+产物在含氧化合物分布中最高可达90%以上,混合醇占总含氧化合物的比例介于30%至70%之间(相应的混合醛的比例则介于70%至30%之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Co、Mn、Cu、碱金属和助剂;
其中,Mn/Co的摩尔比为0~10;
碱金属的含量是以碱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其范围y为0<y≤10%;
Cu/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0;
助剂选自过渡金属、稀土金属或碱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且助剂与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Mn/Co的摩尔比为0.5~2;
碱金属的含量是以碱金属氧化物占催化剂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其范围y为0.5%<y≤2%;
Cu/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1;
助剂与Co的摩尔比范围为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选自Li、Na、K或Cs中的一种;
所述过渡金属包括:Fe、Ni、Zr、Zn、Ru、Rh或Pd;
所述稀土金属包括:La或Ce;
所属碱土金属包括:Mg、Ca或B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钴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是Na。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钴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Cu、Co、Mn及助剂的硝酸盐配制成混合盐溶液;
(2)按照催化剂的组成配比,将含碱金属的沉淀剂配制成沉淀剂溶液;
其中,沉淀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或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3)在10~100℃、pH6~12下,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并流共沉淀;
(4)沉淀结束后,在10~100℃下,老化0.5~24h;老化结束后,按照下述步骤(5A)或(5B)进行操作,得催化剂:
(5A)老化完毕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得到催化剂;
(5B)老化完毕后,经过分离、洗涤、干燥以及焙烧后,得到催化剂的前驱体,该催化剂的前驱体浸渍上述碱金属溶液后,经干燥、焙烧,得催化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盐溶液的总金属摩尔浓度范围为0.01~10mol/L。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沉淀剂为碳酸钠;沉淀剂溶液的摩尔浓度范围为0.01~10mol/L。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混合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5:1;
步骤(3)中,在50~80℃、pH7~9下,将步骤(1)的混合盐溶液和步骤(2)的沉淀剂溶液并流共沉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2~2:1。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50~80℃下,老化1~5h。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A)或(5B)中,干燥温度为50~150℃;干燥时间为1~24h;焙烧温度为200~800℃;焙烧时间为0.5~24h;
步骤(5B)中,碱金属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mol/L~4.0mol/L;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1~24h,并以催化剂的前驱体等体积浸渍碱金属溶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A)或(5B)中,干燥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10~12h;焙烧温度为300~400℃;焙烧时间为2~5h。
步骤(5B)中,碱金属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5mol/L~1.0mol/L。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钴基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催化反应中;
其中,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350℃;工作压力为0.1~13Mpa;反应空速为100~10000h-1;合成气是由H2与CO所构成的,且H2/CO的摩尔比为0.1~1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00~300℃;工作压力为2~6Mpa;反应空速为2000~6000h-1;合成气是由H2与CO所构成的,且H2/CO的摩尔比为1~3。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催化反应前,需要进行活化,其中,活化条件为:在稀释的氢气氛围中,升温至150~600℃;活化1~24h;
所述稀释的氢气氛围为氢气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气,其中,氢气所占摩尔比为10%~50%;稀释的氢气氛围的空速为1000~20000h-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17037.5A CN104772150A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17037.5A CN104772150A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72150A true CN104772150A (zh) | 2015-07-15 |
Family
ID=5361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17037.5A Pending CN104772150A (zh) | 2014-01-15 | 2014-01-15 |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72150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7523A (zh) * | 2015-09-02 | 2015-12-02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5498798A (zh) * | 2015-12-11 | 2016-04-2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直接转化成长链烯烃的催化剂 |
CN106268852A (zh) * | 2016-07-14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联产混合醇和α‑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391073A (zh) * | 2016-08-31 | 2017-02-15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CN107335446A (zh) * | 2017-07-06 | 2017-11-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取混合醇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7952434A (zh) * | 2017-11-22 | 2018-04-24 |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甲醇合成气制备乙醛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67235A (zh) * | 2016-11-15 | 2018-05-2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合成气制烯烃联产高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CN109395784A (zh) * | 2018-11-19 | 2019-03-01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酚醛树脂修饰载体担载的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CN110280270A (zh) * | 2019-07-22 | 2019-09-27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直接制备混合醇的Ru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420674A (zh) * | 2020-04-09 | 2020-07-17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醇醛类含氧产物的催化剂及应用 |
CN115400763A (zh) * | 2022-09-02 | 2022-11-29 | 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999555A (zh) * | 2022-12-02 | 2023-04-25 |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943662A (zh) * | 2023-06-13 | 2023-10-27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852A (zh) * | 1998-02-12 | 1999-08-18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从合成气制乙醇、醋酸、乙醛等二碳含氧化合物催化剂及过程 |
CN1280116A (zh) * | 1999-06-25 | 2001-01-17 | Basf公司 | 从合成气中制备含两个碳原子的一氧合物的方法和催化剂 |
CN101193845A (zh) * | 2005-05-20 | 2008-06-04 | 英国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 | 将合成气体转化为含氧化合物的方法 |
CN102260148A (zh) * | 2011-06-01 | 2011-11-30 | 北京大学 | 一种从合成气合成混合醛的方法 |
CN103433046A (zh) * | 2013-09-18 | 2013-12-11 |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 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尤其是高碳醇的铜钴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
CN103476493A (zh) * | 2011-04-01 | 2013-12-25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将合成气转化为醇的催化剂 |
-
2014
- 2014-01-15 CN CN201410017037.5A patent/CN1047721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852A (zh) * | 1998-02-12 | 1999-08-18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从合成气制乙醇、醋酸、乙醛等二碳含氧化合物催化剂及过程 |
CN1280116A (zh) * | 1999-06-25 | 2001-01-17 | Basf公司 | 从合成气中制备含两个碳原子的一氧合物的方法和催化剂 |
CN101193845A (zh) * | 2005-05-20 | 2008-06-04 | 英国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 | 将合成气体转化为含氧化合物的方法 |
CN103476493A (zh) * | 2011-04-01 | 2013-12-25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将合成气转化为醇的催化剂 |
CN102260148A (zh) * | 2011-06-01 | 2011-11-30 | 北京大学 | 一种从合成气合成混合醛的方法 |
CN103433046A (zh) * | 2013-09-18 | 2013-12-11 |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 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尤其是高碳醇的铜钴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7523A (zh) * | 2015-09-02 | 2015-12-02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5498798A (zh) * | 2015-12-11 | 2016-04-2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直接转化成长链烯烃的催化剂 |
CN106268852B (zh) * | 2016-07-14 | 2018-10-26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联产混合醇和α-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268852A (zh) * | 2016-07-14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联产混合醇和α‑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6391073B (zh) * | 2016-08-31 | 2019-03-22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CN106391073A (zh) * | 2016-08-31 | 2017-02-15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CN108067235A (zh) * | 2016-11-15 | 2018-05-2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合成气制烯烃联产高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CN107335446A (zh) * | 2017-07-06 | 2017-11-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取混合醇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7335446B (zh) * | 2017-07-06 | 2020-10-09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取混合醇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7952434A (zh) * | 2017-11-22 | 2018-04-24 |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甲醇合成气制备乙醛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952434B (zh) * | 2017-11-22 | 2021-05-07 |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甲醇合成气制备乙醛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395784A (zh) * | 2018-11-19 | 2019-03-01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酚醛树脂修饰载体担载的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CN109395784B (zh) * | 2018-11-19 | 2021-09-21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酚醛树脂修饰载体担载的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CN110280270A (zh) * | 2019-07-22 | 2019-09-27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直接制备混合醇的Ru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280270B (zh) * | 2019-07-22 | 2022-07-05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转化直接制备混合醇的Ru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420674A (zh) * | 2020-04-09 | 2020-07-17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醇醛类含氧产物的催化剂及应用 |
CN111420674B (zh) * | 2020-04-09 | 2023-03-21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一种用于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合成醇醛类含氧产物的催化剂及应用 |
CN115400763A (zh) * | 2022-09-02 | 2022-11-29 | 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400763B (zh) * | 2022-09-02 | 2024-07-12 | 上海盛剑环境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999555A (zh) * | 2022-12-02 | 2023-04-25 |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999555B (zh) * | 2022-12-02 | 2024-11-22 | 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co2加氢制备高级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943662A (zh) * | 2023-06-13 | 2023-10-27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6943662B (zh) * | 2023-06-13 | 2024-02-20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均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72150A (zh) | 用于合成气一步法制混合醇、醛的钴基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
KR100922998B1 (ko) | 모노카르복실산 또는 그의 유도체로부터 일가 알콜의 제조방법 | |
CN105195189B (zh) | 一种从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03433046B (zh) | 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尤其是高碳醇的铜钴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 |
CN105013509B (zh) | 一种糠醛或糠醇水相加氢制备环戊酮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 |
CN103785408B (zh) | 一种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醇酸甲酯的催化剂及合成方法 | |
CN103028409A (zh) | 一种高分散负载型铜基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433043B (zh) | 一种高选择性苯酐加氢制备苯酞的催化剂 | |
CN105712840A (zh) | 一种乙醇催化转化制备高碳伯醇的方法 | |
CN105130746A (zh) | 一种呋喃衍生物选择氢解制戊二醇的方法 | |
CN113856688B (zh) | 一种用于CO2加氢制甲醇的Cu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7185543A (zh) |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04959148A (zh) | 一种用于合成气制混合醇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280261A (zh) | 一种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 |
CN104525219A (zh) | 一种用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羟基乙酸甲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1013604B (zh) | 一种催化加氢脱氯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898946B (zh) | 一种催化甘油氢解的方法 | |
CN109647394B (zh) | 一种用于α, 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制不饱和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731596B (zh) | 一种糠醛加氢制糠醇的改性铜基催化剂制备方法 | |
CN103848720B (zh) | 一种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 |
CN108014816A (zh) | 一种co加氢合成混合伯醇联产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4190424B (zh) | 一种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84383A (zh) | 一种制备羟基乙酸化合物的方法 | |
CN114478209B (zh) | 一种丙二醇甲醚连续催化脱氢制备甲氧基丙酮的方法 | |
CN113292397B (zh) | 复合氧化物负载双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固定床催化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