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9007B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9007B CN104769007B CN201380057423.0A CN201380057423A CN104769007B CN 104769007 B CN104769007 B CN 104769007B CN 201380057423 A CN201380057423 A CN 201380057423A CN 104769007 B CN104769007 B CN 1047690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carbonate resin
- formula
- carbon number
- construction unit
- ac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0 CC(C)(*)[N+]([O-])Oc1ccc(C2(c3ccccc3-c3ccccc23)C(C=C2)=C*(*)C=C2OC(C)(C)*)c*1* Chemical compound CC(C)(*)[N+]([O-])Oc1ccc(C2(c3ccccc3-c3ccccc23)C(C=C2)=C*(*)C=C2OC(C)(C)*)c*1* 0.000 description 4
- RDLQEMCSBMXBKW-QSKXUVSDSA-N CC([C@H]1CC=C2)C12/C(/C=C\C)=C/C=C Chemical compound CC([C@H]1CC=C2)C12/C(/C=C\C)=C/C=C RDLQEMCSBMXBKW-QSKXUVSD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10—Transparent films; Clear coatings; Transpa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光学成形体。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1>
作为在照相机、膜一体型照相机、摄像机等各种照相机的光学系中使用的光学透镜的材料,可使用光学玻璃或光学用树脂。光学玻璃的耐热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耐药品性等优异,但是具有材料成本高、成形加工性差、生产率低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由光学用树脂构成的光学透镜具有可以通过注射成形而大量生产的优点。例如,在照相机用透镜中,可使用聚碳酸酯树脂等。但是,近年来,因制品的轻薄短小化而要求开发高的折射率的树脂。一般而言,光学材料的折射率高时,能够以曲率更小的面实现具有相同的折射率的透镜元件,因此,能够缩小在该面产生的像差量。其结果,可以减少透镜的个数,或降低透镜的偏心灵敏度,使透镜厚度变薄并进行轻量化。
另外,将光学用树脂用作光学透镜的情况下,除折射率或阿贝数以外,要求耐热性、透明性、低吸水性、耐药品性、耐光性、低双折射性、耐湿热性等。因此,存在由树脂的物性平衡而限定用途的缺点。特别是近年来,伴随像素数的提高带来的分辨率的提高,要求分辨性能更高、双折射更低的照相机用透镜。另外,为了映出鲜明的图像,需要在可见光区域的全部的波长下维持高的透射率。
因此,进行了折射率高、双折射低、且物性平衡优异的面向光学透镜的树脂的开发。例如,提出了由含芴二羟基化合物和萘二羧酸构成的聚酯(专利文献1)。但是,该聚酯虽然为高折射率,但是存在双折射大的问题。
另外,提出了由具有萘结构的(1,1’-联萘)-2,2’-二醇衍生的聚碳酸酯共聚物(专利文献2及3)。记载有该树脂的双折射低。但是,(1,1’-联萘)-2,2’-二醇的反应性差,其含量最大以共聚组成的40摩尔%为限度,没有生成具有良好的物性值的均聚物。
此外,提出了具有1,1’-联萘结构的聚碳酸酯共聚物(专利文献4及5)。但是,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共聚物中,含有具有1,1’-联萘结构的单体在共聚组成中最大含有40摩尔%,推测共聚物的折射率比均聚物的折射率大大变差。另外,关于共聚物的折射率及双折射,没有显示具体的数值。专利文献5中,关于聚合物的折射率也同样没有叙述具体的数值。
另外,提案了具有联萘结构的、显现高折射率的4,4’-二烷氧基-2,2’-联萘-1,1’-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专利文献6)。但是,在引用文献6中,仅提及到单体,对树脂化后的物性等等没有叙述。另外,由于该单体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因此在聚合的情况下不会成为热塑性树脂。
<背景技术2>
在光学单元的光学设计中,已知有通过组合使用阿贝数相互不同的多个透镜而修正色像差。例如,进行了组合阿贝数ν=45~60的脂环式聚烯烃树脂制的透镜和低阿贝数的由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nD=1.586、ν=30)树脂制的透镜而修正色像差。
作为透镜材料,广泛地使用光学玻璃或光学用透明树脂。光学用透明树脂具有的优点为不仅可通过注射成形来制造非球面透镜,而且可大量生产。注射成形是将树脂进行加热而使其软化,施加注射压并压入模具中,填充于模具中并进行成形,在将树脂冷却后取出成形体的方法。
虽然使树脂软化的温度越高,树脂的流动性越提高,但是,容易产生树脂的分解或着色,因此,在软化的温度方面存在制约。
目前,在许多成形机中将模具的温度保持在一定,可以制造面精度高的制品。其中,在使用加压水作为致热剂的模具温调机的情况下,模具温度的上限为150℃左右。因此,想要用该装置制造面精度高的制品的情况下,有时产生可以使用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为160℃左右的制约。
作为光学透镜用透明树脂,可广泛地使用由双酚A形成的聚碳酸酯树脂。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其具有高折射率及低阿贝数(nD=1.586、ν=30),而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优异的机械特性。
由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在光学透镜用途中被广泛使用,但因光学透镜的用途扩大而谋求折射率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由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双折射大的缺点,因此,在用途上存在制约。因此,广泛地进行兼备高折射率和低双折射的面向光学透镜的树脂的开发。
例如,已知有具有由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衍生的下述重复单元(B2)的聚碳酸酯树脂(专利文献7)。在专利文献7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实现折射率1.646~1.653。但是,记载有得到的透镜虽然折射率升高,但是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160℃。
另外,已知有具有由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衍生的下述重复单元(B1)的聚碳酸酯树脂(专利文献8)。在专利文献8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在玻璃化转变温度160℃以下实现折射率1.649,但没有提出折射率1.650以上的实用的组成。
<背景技术3>
进而,在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双酚A型的聚碳酸酯结构单元和下述式(E)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其折射率提高。在专利文献9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实现了折射率1.62~1.64、阿贝数23~26。这样,折射率提高认为是因为取决于式(E)所示的结构单元。
另外,在专利文献10中公开有含有具有芴结构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和双酚A的共聚物。在该文献的实施例中记载有实现了折射率1.616~1.636。需要说明的是,该文献中所公开的结构单元与式(E)不同。
下面,对双折射进行叙述。由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在光学透镜用途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具有双折射大的缺点,因此在用途上存在制约。因此,特别是在近年来的便携电话用照相机或数字照相机用途中,伴随像素数的提高带来的分辨率的提高,要求分辨性能高、双折射低的照相机用透镜。
作为实现树脂材料的低双折射化的方法,可列举在具有符号不同的正负的双折射的树脂彼此中相互消除相互的双折射的方法(专利文献9)。双折射的正负由高分子主链方向的极化率和高分子侧链方向的极化率之差来确定。例如,由高分子主链方向的极化率大于高分子侧链方向的极化率的双酚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为正的双折射,由高分子侧链方向的极化率的一方具有大的芴结构的双酚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为负的双折射。因此,具有这些不同符号的双折射的材料的构成比率非常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1,1’-联萘结构的聚合物记载于专利文献2~4及11中。但是,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没有公开具有下述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在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11中记载有含有下述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但不是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如上所述,还没有提供具有高的折射率及适于成形的流动性、因低双折射而难以发生光学变形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及光学成形体。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5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2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02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72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63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256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132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1-246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07/142149号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6-25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2-332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折射率、低阿贝数、高透明性、适于注射成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双折射等物性的聚碳酸酯树脂。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该树脂、实质上没有光学变形的优异的光学透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下述聚碳酸酯树脂及光学成形体,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例如如下所述。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2]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仅由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
[3]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制造方法中,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I)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4]如[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5]如[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使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6]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还含有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7]如[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的摩尔比(A/B)为20/80以上且99/1以下的范围。
[8]如[6]或[7]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结构单元(A)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A1)。
[9]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1)。
[10]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2)。
[1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制造方法中,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12]如[1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3]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还含有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4]如[1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占全部结构单元中的1~99mol%。
[15]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仅由所述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
[16]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折射率nD为1.640~1.680,且阿贝数ν为24以下。
[17]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取向双折射Δn为1.0×10-3以下。
[18]如[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为350℃以上。
[19]一种制造方法,其为[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20]如[19]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21]如[20]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不馏去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而使其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22]一种光学成形体,其含有[1]、[2]、[6]~[10]及[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3]一种光学透镜,其含有[1]、[2]、[6]~[10]及[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4]一种光学膜,其含有[1]、[2]、[6]~[10]及[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高折射率、低阿贝数、高透明性、适于注射成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双折射等物性。另外,通过使用树脂,可以得到实质上没有光学变形的优异的光学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方式>
第1方式例如包含以下的发明。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具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2]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仅由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
[3]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4]一种光学成形体,其含有[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5]一种光学透镜,其含有[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6]一种光学膜,其含有[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7]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I)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8]如[7]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9]如[8]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使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以下,对上述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1)聚碳酸酯树脂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为具有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以下,称为“结构单元(A)”)的聚碳酸酯树脂。如后所述,该聚碳酸酯树脂为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二羟基成分使用、与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反应而生成的化合物。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基本上为在主链中不具有酯键的聚碳酸酯树脂,不包含聚酯碳酸酯。
作为二羟基成分,除通式(I)的化合物之外,可以并用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或脂肪族二羟基化合物。
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例示例如:双酚A、双酚AP、双酚AF、双酚B、双酚BP、双酚C、双酚E、双酚F、双酚G、双酚M、双酚S、双酚P、双酚PH、双酚TMC、双酚Z、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等。
其中,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为仅由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优选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更优选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120000。
Mw小于20000时,成形体变脆,因此不优选。Mw大于200000时,熔融粘度升高,因此,制造后的树脂的取出变得困难,而且流动性变差,在熔融状态下难以进行注射成形,因此不优选。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23℃、波长589nm时的折射率(nD)优选为1.635~1.695,更优选为1.640~1.690,进一步优选为1.645~1.685。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nD)高,适于光学透镜材料。就折射率而言,可以通过对厚度0.1mm的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测定。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阿贝数(ν)优选为24以下,更优选为2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下。可以使用下述式由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中可以掺合其它树脂,供于成形体的制造。作为其它树脂,可例示例如:聚酰胺、聚缩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性改性剂、成核剂、强化剂、染料、抗静电剂或抗菌剂等。
作为成形方法,除注射成形之外,可例示压缩成形、铸模、辊加工、挤出成形、拉伸等,但并不限于此。
在将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用于注射成形的情况下,优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90~170℃,更优选为95~165℃,进一步优选为100~160℃。Tg低于90℃时,使用温度范围变窄,因此不优选。另外,当其超过170℃时,树脂的熔融温度升高,容易产生树脂的分解或着色,因此不优选。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在通用的模具温调机中,模具温度和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变大。因此,在对制品要求严密的面精度的用途中,难以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的树脂的使用困难,因此不优选。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用于经得起注射成形时的加热的热稳定性的指标,优选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Td)为350℃以上。5%重量减少温度低于350℃时,成形时的热分解激烈,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形体,因此不优选。
就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而言,作为双折射量的尺度的取向双折射(Δn)优选为1.0×10-3以下,更优选为0.4×10-3以下。
就Δn而言,可以将厚度0.1mm的浇铸膜切成5.0cm见方的正方形之后,将膜的两端插入卡盘(卡盘间3.0cm),在聚碳酸酯树脂的Tg+5℃下拉伸至1.5倍,使用日本分光(株)制椭偏仪M-220测定589nm中的相位差(Re)之后,由下述式求出。
Δn=Re/d
Δn:取向双折射
Re:相位差
d:厚度
使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得到的光学成形体,其总光线透射率为85%以上,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等相比也不逊色。
(2)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将上述通式(I)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而制造。具体而言,可以使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在碱性化合物催化剂或酯交换催化剂或由该两者构成的混合催化剂的存在下、或无催化剂下利用熔融缩聚法反应而制造。
作为式(I)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的实例,可列举:2,2’-双(1-羟基甲氧基)-1,1’-联萘、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2,2’-双(3-羟基丙氧基)-1,1’-联萘、2,2’-双(4-羟基丁氧基)-1,1’-联萘等。其中,优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用于第1方式的碳酸二酯,可列举: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双(氯苯基)酯、碳酸间甲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环己酯等。其中,特别优选碳酸二苯酯。就碳酸二苯酯而言,优选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以0.97~1.20摩尔的比率使用,进一步优选为0.98~1.10摩尔的比率。
酯交换催化剂中,作为碱性化合物催化剂,可以特别列举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为本申请发明中所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铯、醋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铯、硬脂酸锂、硼氢化钠、硼苯化钠、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铯、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苯基磷酸二钠、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铯盐或二锂盐、苯酚的钠盐、钾盐、铯盐或锂盐等。
作为碱土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锶、碳酸氢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碳酸钡、醋酸镁、醋酸钙、醋酸锶、醋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苯甲酸钙、苯基磷酸镁等。
作为含氮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氢氧化季铵及它们的盐、胺类等。具体而言,可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等具有烷基、芳基等的氢氧化季铵类;三乙基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等叔胺类;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仲胺类;丙胺、丁胺等伯胺类;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咪唑类;或者氨、四甲基硼氢化铵、四丁基硼氢化铵、四丁基四苯硼酸铵、四苯基四苯硼酸铵等碱或碱性盐等。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优选使用锌、锡、锆、铅等的盐,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使用醋酸锌、苯甲酸锌、2-乙基己酸锌、氯化锡(II)、氯化锡(IV)、醋酸锡(II)、醋酸锡(IV)、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乙酰丙酮锆、羟基醋酸锆、四丁氧基锆、醋酸铅(II)、醋酸铅(IV)等。
这些催化剂以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为10-9~10-3摩尔的比率、优选10-7~10-4摩尔的比率使用。
熔融缩聚法是使用所述的原料及催化剂,在加热下且在常压或减压下,一边通过酯交换反应除去副产物,一边进行熔融缩聚的方法。
本组成体系中的熔融缩聚优选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在反应容器中熔融后,在使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滞留的状态下进行反应。为了使其滞留,可以闭塞反应装置、或进行减压、或进行加压等控制压力。该工序的反应时间为20分钟以上且240分钟以下,优选为40分钟以上且180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60分钟以上且150分钟以下。此时,若将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在生成之后立即馏去,则最终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高分子量体的含量少。但是,若使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在反应容器中滞留一定时间,则最终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可得到高分子量体的含量多的树脂。
熔融缩聚反应可以以连续式进行,也可以为以间歇式进行。在进行反应时所使用的反应装置可以为装备有锚型搅拌翼、Maxblend搅拌翼、螺带式搅拌翼等的立式,也可以为装备有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的卧式,还可以为装备有螺杆的挤出机型。另外,优选考虑聚合物的粘度而使用适当组合有这些反应装置的反应装置。
在第1方式所述的发明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中,聚合反应结束后,为了保持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可以除去催化剂或使其失活。可以优选实施公知的通过酸性物质的添加使催化剂失活的方法。作为酸性物质,具体而言,优选使用:苯甲酸丁酯等酯类;对甲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类;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己酯等芳香族磺酸酯类;亚磷酸、磷酸、膦酸等磷酸类;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单苯酯、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二乙酯、亚磷酸二正丙酯、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二正己酯、亚磷酸二辛酯、亚磷酸单辛酯等亚磷酸酯类;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单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单辛酯等磷酸酯类;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膦酸类;苯基膦酸二乙酯等膦酸酯类;三苯基膦、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等膦类;硼酸、苯基硼酸等硼酸类;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盐等芳香族磺酸盐类;硬脂酰氯、苯甲酰氯、对甲苯磺酰氯等有机卤化物;二甲基硫酸等烷基硫酸;苄基氯等有机卤化物等。这些失活剂以相对于催化剂量为0.01~50倍摩尔、优选0.3~20倍摩尔使用。相对于催化剂量小于0.01倍摩尔时,失活效果变得不充分,不优选。另外,相对于催化剂量大于50倍摩尔时,树脂的耐热性降低,成形体容易着色,因此不优选。
催化剂失活后,可以设置将聚合物中的低沸点化合物在0.1~1mmHg的压力、200~350℃的温度下脱挥除去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优选使用备有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表面更新能优异的搅拌翼的卧式装置或者薄膜蒸发器。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异物含量优选非常少,优选实施熔融原料的过滤、催化剂液的过滤等。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进而,优选利用生成的树脂的聚合物过滤器实施过滤。聚合物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另外,采取树脂颗粒的工序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3)光学成形体
可以使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光学成形体。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溶液浇铸法等任意的方法进行成形。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成形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在需要注射成形的光学透镜中特别有利地使用。在成形时,可以将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其它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其它树脂混合而使用。另外,也可以将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光稳定剂、聚合金属惰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抗菌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相容剂等添加剂进行混合。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二乙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及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3重量份。
作为加工稳定剂,可列举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等。作为磷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及它们的酯等。具体而言,可列举: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十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亚磷酸二癸基单苯酯、亚磷酸二辛基单苯酯、亚磷酸二异丙基单苯酯、亚磷酸单丁基二苯酯、亚磷酸单癸基二苯酯、亚磷酸单辛基二苯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异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单邻-联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异丙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基、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硫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四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八烷基硫代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脱模剂,优选其90重量%以上是由醇和脂肪酸的酯构成的物质。作为醇和脂肪酸的酯,具体而言,可列举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或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作为上述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优选碳原子数1~20的一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酯。另外,作为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优选碳原子数1~25的多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
具体而言,作为一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酯,可列举: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棕榈酸十六烷基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等。作为多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可列举: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二甘油三酯、硬脂酸三甘油三酯、硬脂酸单山梨酸酯、山嵛酸单甘油三酯、癸酸单甘油三酯、月桂酸单甘油三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联苯基联苯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这些脱模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5~2.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1~0.6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02~0.5重量份的范围。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选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即,以下列举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异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异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对亚苯基双(1,3-苯并噁嗪-4-酮)、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三水合物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磺酰氧基钠二苯甲酮、双(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苯等。
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2~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8重量份。如果为所述的配合量的范围,则可以根据用途对聚碳酸酯树脂赋予充分的耐候性。
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高折射率和优异的耐热性,而且具有适于成形的流动性。进而,因低双折射而难以引起光学变形,因此,除光学透镜之外,可以作为适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性基板、光学盘、液晶面板、光卡、片材、膜、光纤、连接器、蒸镀塑料反射镜、显示器等光学零件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用途的光学用成形体有利地使用。
在光学成形体的表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反射层或硬涂层之类的涂层。防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可以为有机物,也可以为无机物,但优选为无机物。具体而言,可例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镁、氟化镁等氧化物或氟化物。
(光学透镜)
使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透镜为高折射率,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用于望远镜、双眼镜、电视放映机等目前使用高价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镜的领域,是非常有用的。根据需要,优选以非球面透镜的形态使用。非球面透镜可以用1个透镜将球面像差设为实质上零,因此,不需要以多个球面透镜的组合来消除球面像差,可以进行轻量化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化。因此,非球面透镜在光学透镜中特别作为照相机透镜是有用的。
光学透镜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等任意的方法来成形。根据第1方式所述的发明,可以更简便地得到在玻璃透镜中技术上加工困难的高折射率低双折射非球面透镜。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透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光学膜)
使用第1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膜由于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适合使用在液晶基板用膜、光存储卡等中。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第1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测定值使用以下的方法或装置进行测定。
1)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四氢呋喃为展开溶剂,使用已知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的标准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基于该标准曲线,由GPC的保留时间算出Mw。
2)折射率(nD):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进行测定。
3)阿贝数(ν):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测定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进一步利用下述式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4)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
5)热分解开始温度(Td):使用差示热天平(TG-DTA),在空气气流下测定重量减少了5%的温度。升温速度为10℃/min。
6)取向双折射(Δn):将厚度0.1mm的浇铸膜切成5.0cm见方的正方形之后,将膜的两端插入卡盘(卡盘间3.0cm),在聚碳酸酯树脂的Tg+5℃下拉伸至1.5倍。使用日本分光(株)制椭偏仪M-220测定589nm中的相位差(Re),由下述式求出取向双折射(Δn)。
Δn=Re/d
Δn:取向双折射
Re:相位差
d:厚度
7)总光线透射率: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浊度计NDH2000,用JIS-K-7361-1的方法进行测定。
(1)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
(实施例1)
将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以下有时省略为“BHEBN”)43.1g(0.115摩尔)、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省略为“DPC”)25.0g(0.117摩尔)及碳酸氢钠1.1×10-4g(1.3×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11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比较例1)
将1,5-二(2-羟基乙氧基)萘(以下有时省略为“1,5-DHEN”)30.0g(0.121摩尔)、DPC 26.4g(0.123摩尔)及碳酸氢钠6.1×10-5g(7.2×10-7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2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比较例2)
将比较例1的1,5-DHEN变更为2,3-二(2-羟基乙氧基)萘(以下有时省略为“2,3-DHEN”),将2,3-DHEN的使用量设为31.2g(0.126摩尔),将DPC的使用量设为27.6g(0.129摩尔),并将碳酸氢钠的使用量设为6.3×10-5g(7.5×10-7摩尔),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低,不能进行膜制造。
(比较例3)
将比较例1的1,5-DHEN变更为2,6-二(2-羟基乙氧基)萘(以下有时省略为“2,6-DHEN”),将2,6-DHEN的使用量设为31.1g(0.125摩尔),将DPC的使用量设为27.4g(0.128摩尔),并将碳酸氢钠的使用量设为6.3×10-5g(7.5×10-7摩尔),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不成为非晶性,另外,在溶剂中为不溶,因此,不能测定光学特性。
(比较例4)
将比较例1的1,5-DHEN变更为2,7-二(2-羟基乙氧基)萘(以下有时省略为“2,7-DHEN”),将2,7-DHEN的使用量设为30.1g(0.121摩尔),将DPC的使用量设为26.5g(0.124摩尔),并将碳酸氢钠的使用量设为6.1×10-5g(7.3×10-7摩尔),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不成为非晶性,另外,在溶剂中为不溶,因此,不能测定光学特性。
(比较例5)
作为由双酚A(以下有时省略为“BP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商品名“IupilonH-4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Mw=33,000、Tg=148℃)。
(2)光学膜的制造
将实施例1及比较例1~5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溶解于二氯甲烷,制作固体成分浓度5.3重量%的树脂溶液。由该树脂溶液制作厚度0.1mm的浇铸膜,评价折射率(nD)、阿贝数(ν)及总光线透射率。另外,将得到的浇铸膜在Tg+5℃下拉伸至1.5倍,评价取向双折射(Δn)。
需要说明的是,除实施例1及比较例1及5的聚碳酸酯树脂之外,不能浇铸膜化。
对上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测定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分解开始温度(Td)、折射率(nD)、阿贝数(ν)、总光线透射率、取向双折射(Δn),将其结果记载于表1-1。另外,将取向双折射(Δn)的评价基准示于表1-2。
[表1-1]
[表1-2]
取向双折射Δn(×10-3) | 评价 |
0~1.0 | 小 |
超过1.0~10 | 大 |
超过10 | 非常大 |
<第2方式>
第2方式例如包含以下的发明。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含有通式(A)及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2]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的摩尔比(A/B)为20/80以上且99/1以下的范围。
[3]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结构单元(A)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A1)。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1)。
[5]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2)。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折射率nD为1.650以上且1.670以下的范围,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200℃。
[7]一种光学成形体,其含有[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8]一种光学透镜,其含有[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9]一种光学膜,其含有[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10]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11]如[10]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以下,对上述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1)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第2方式的共聚物为含有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以下,称为“结构单元(A)”)和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以下,称为“结构单元(B)”)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下,也称为“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上述结构单元(A)及(B)的合计比例相对于构成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碳酸酯结构单元总量优选为50mo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mol%以上,特别优选为90mol%以上,最优选为100mol%。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可以含有上述结构单元(A)及(B)以外的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的摩尔比(A/B)优选为20/80~99/1,进一步优选为30/70~95/5,更优选为40/60~90/10。
(B)为(B1)的情况下,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1)的摩尔比(A/B1)优选为20/80~99/1,进一步优选为45/55~95/5,更优选为75/25~90/10。
(B)为(B2)的情况下,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2)的摩尔比(A/B2)中(B2)的比例优选为20/80~99/1,进一步优选为40/60~95/5。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可以含有无规、嵌段及交互共聚结构的任一种。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23℃、波长589nm时的折射率(nD)优选为1.640~1.680。
(B)为(B1)的情况下,优选为1.666以上,更优选为1.668以上,非常优选为1.669以上。
(B)为(B2)的情况下,优选为1.650以上,更优选为1.660以上。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折射率(nD)高,适于光学透镜材料。就折射率而言,可以通过对由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构成的厚度0.1mm的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测定。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阿贝数(ν)优选为24以下。
(B)为(B1)的情况下,优选为22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非常优选为19以下。
(B)为(B2)的情况下,优选为23以下,非常优选为19以下。
可以使用下述式由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将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用于注射成形的情况下,优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0~190℃。
(B)为(B1)的情况下,优选为120~180℃,更优选为130~170℃,非常优选为140~160℃。
(B)为(B2)的情况下,优选为120~190℃,更优选为130~170℃,非常优选为140~160℃。
Tg低于95℃时,使用温度范围变窄,因此不优选。另外,当其超过200℃时,树脂的熔融温度升高,容易产生树脂的分解或着色,因此不优选。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在通用的模具温调机中,模具温度和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变大。因此,在对制品要求严密的面精度的用途中,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的树脂的使用困难,因而不优选。
使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得到的光学成形体,其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上。
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中,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性改性剂、成核剂、强化剂、染料、抗静电剂或抗菌剂等。
(2)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能够使用化合物(C)作为原料而制造。具体而言,可以使化合物(C)、化合物(D)及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在碱性化合物催化剂或酯交换催化剂或由该两者构成的混合催化剂的存在下、或无催化剂下,利用熔融缩聚法反应而制造。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作为式(C)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2’-双(1-羟基甲氧基)-1,1’-联萘、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2,2’-双(3-羟基丙氧基)-1,1’-联萘、2,2’-双(4-羟基丁氧基)-1,1’-联萘等。其中,优选为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式(D)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由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仲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羟基-2-苯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3-甲基苯基)苯基]芴等衍生的单元。其中,优选为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用于第2方式的碳酸二酯,可列举例如: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双(氯苯基)酯、碳酸间甲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环己酯等。其中,特别优选碳酸二苯酯。就碳酸二苯酯而言,优选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以0.97~1.20摩尔的比率使用,进一步优选为0.98~1.10摩尔的比率。
作为碱性化合物催化剂,特别可以列举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为本申请发明中所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铯、醋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铯、硬脂酸锂、硼氢化钠、硼苯化钠、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铯、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苯基磷酸二钠、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铯盐或二锂盐、苯酚的钠盐、钾盐、铯盐或锂盐等。
作为碱土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锶、碳酸氢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碳酸钡、醋酸镁、醋酸钙、醋酸锶、醋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苯甲酸钙、苯基磷酸镁等。
作为含氮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氢氧化季铵及它们的盐、胺类等。具体而言,可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等具有烷基、芳基等的氢氧化季铵类;三乙基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等叔胺类;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仲胺类;丙胺、丁胺等伯胺类;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咪唑类;或者氨、四甲基硼氢化铵、四丁基硼氢化铵、四丁基四苯硼酸铵、四苯基四苯硼酸铵等碱或碱性盐等。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优选使用锌、锡、锆、铅等的盐,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使用醋酸锌、苯甲酸锌、2-乙基己酸锌、氯化锡(II)、氯化锡(IV)、醋酸锡(II)、醋酸锡(IV)、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乙酰丙酮锆、羟基醋酸锆、四丁氧基锆、醋酸铅(II)、醋酸铅(IV)等。
这些催化剂以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为10-9~10-3摩尔的比率、优选10-7~10-4摩尔的比率使用。
熔融缩聚法是使用所述的原料及催化剂,在加热下且在常压或减压下,一边通过酯交换反应除去副产物,一边进行熔融缩聚的方法。
熔融缩聚反应可以以连续式进行,还可以以间歇式进行。在进行反应时所使用的反应装置可以为装备有锚型搅拌翼、Maxblend搅拌翼、螺带式搅拌翼等的立式,也可以为装备有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的卧式,还可以为装备有螺杆的挤出机型。另外,优选考虑聚合物的粘度而使用适当组合有这些反应装置的反应装置。
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中,聚合反应结束后,为了保持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可以除去催化剂或使其失活。可以优选实施公知的通过酸性物质的添加使催化剂失活的方法。作为酸性物质,具体而言,优选使用:苯甲酸丁酯等酯类;对甲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类;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己酯等芳香族磺酸酯类;亚磷酸、磷酸、膦酸等磷酸类;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单苯酯、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二乙酯、亚磷酸二正丙酯、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二正己酯、亚磷酸二辛酯、亚磷酸单辛酯等亚磷酸酯类;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单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单辛酯等磷酸酯类;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膦酸类;苯基膦酸二乙基等膦酸酯类;三苯基膦、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等膦类;硼酸、苯基硼酸等硼酸类;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盐等芳香族磺酸盐类;硬脂酰氯、苯甲酰氯、对甲苯磺酰氯等有机卤化物;二甲基硫酸等烷基硫酸;苄基氯等有机卤化物等。这些失活剂以相对于催化剂量为0.01~50倍摩尔、优选0.3~20倍摩尔使用。相对于催化剂量小于0.01倍摩尔时,失活效果变得不充分,不优选。另外,相对于催化剂量大于50倍摩尔时,树脂的耐热性降低,成形体容易着色,因此不优选。
催化剂失活后,可以设置将聚合物中的低沸点化合物在0.1~1mmHg的压力、200~350℃的温度下脱挥除去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优选使用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备有表面更新能优异的搅拌翼的卧式装置或者薄膜蒸发器。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异物含量非常少,优选实施熔融原料的过滤、催化剂液的过滤等。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进而,优选实施利用生成的树脂的聚合物过滤器的过滤。聚合物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另外,采取树脂颗粒的工序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3)光学成形体
可以使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制造光学成形体。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溶液浇铸法等任意的方法进行成形。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由于成形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在需要注射成形的光学透镜中特别有利地使用。在成形时,可以将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其它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其它树脂混合而使用。另外,也可以将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光稳定剂、聚合金属惰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抗菌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相容剂等添加剂进行混合。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二乙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及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3重量份。
作为加工稳定剂,可列举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等。作为磷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及它们的酯等。具体而言,可列举: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十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亚磷酸二癸基单苯酯、亚磷酸二辛基单苯酯、亚磷酸二异丙基单苯酯、亚磷酸单丁基二苯酯、亚磷酸单癸基二苯酯、亚磷酸单辛基二苯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异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单邻-联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异丙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硫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四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八烷基硫代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脱模剂,优选其90重量%以上是由醇和脂肪酸的酯构成的物质。作为醇和脂肪酸的酯,具体而言,可列举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或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作为上述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优选碳原子数1~20的一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酯。另外,作为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优选碳原子数1~25的多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
具体而言,作为一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酯,可列举: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棕榈酸十六烷基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等。作为多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可列举: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二甘油三酯、硬脂酸三甘油三酯、硬脂酸单山梨酸酯、山嵛酸单甘油三酯、癸酸单甘油三酯、月桂酸单甘油三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联苯基联苯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这些脱模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5~2.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0.01~0.6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2~0.5重量份的范围。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选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即,以下列举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异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异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对亚苯基双(1,3-苯并噁嗪-4-酮)、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三水合物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磺酰氧基钠二苯甲酮、双(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苯等。
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2~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8重量份。如果为所述的配合量的范围,则可以根据用途对聚碳酸酯树脂赋予充分的耐候性。
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显示高折射率和优异的耐热性,而且具有适于成形的流动性。进而,因低双折射而难以引起光学变形,因此,除光学透镜之外,可以作为适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性基板、光学盘、液晶面板、光卡、片材、膜、光纤、连接器、蒸镀塑料反射镜、显示器等光学零件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用途的光学用成形体有利地使用。
在光学成形体的表面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反射层或硬涂层之类的涂层。防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可以为有机物,也可以为无机物,但优选为无机物。具体而言,可例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镁、氟化镁等氧化物或氟化物。
(光学透镜)
使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所制造的光学透镜为高折射率,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用于望远镜、双眼镜、电视放映机等目前使用高价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镜的领域,是非常有用的。根据需要,优选以非球面透镜的形态使用。非球面透镜可以用1个透镜将球面像差设为实质上零,因此,不需要以多个球面透镜的组合消除球面像差,可以进行轻量化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化。因此,非球面透镜在光学透镜中特别作为照相机透镜是有用的。
进而,光学透镜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等任意的方法来成形。根据第2方式所述的发明,可以更简便地得到在玻璃透镜中技术上加工困难的高折射率低双折射非球面透镜。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透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光学膜)
使用第2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制造的光学膜由于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适合使用在液晶基板用膜、光存储卡等中。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第2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测定值使用以下的方法或装置进行测定。
1)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以四氢呋喃为展开溶剂,使用已知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的标准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基于该标准曲线,由GPC的保留时间算出Mw。
2)折射率(nD):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进行测定。
3)阿贝数(ν):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测定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进一步使用下述式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4)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
5)光学变形:将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3mm的成形片插入两张偏光板之间,用正交尼科耳棱镜法通过目视来自背后的光泄漏而进行评价。更具体而言,使用实施例1~9、参考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FANUC(株)制造的ROBOSHOTS-2000i30A注射成形机注射成型了φ50、厚度3.0mm的成型片。将该成型片插入两张偏光板之间,通过用正交尼科耳棱镜法目视来自背后的光泄漏而进行评价。就评价而言,A:稍微看到光泄漏,B:存在光泄漏,C:光泄漏显著。
6)总光线透射率: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浊度计NDH2000进行测定。
(实施例1)
将式(E)所示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以下有时省略为“BHEBN”)4.74kg(12.7摩尔)、式(F)所示的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省略为“BPPF”)14.9kg(29.6摩尔)、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省略为“DPC”)9.50kg(44.3摩尔)及碳酸氢钠4.3×10-2g(5.1×10-4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50升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80℃而使其熔融。其后,用20分钟将减压度调整为20kPa。其后,以20.0℃/hr的速度升温至260℃,在该温度下保持10分钟后,用80分钟减压至0.13kPa以下。进一步在260℃、0.13kPa以下的条件下一边搅拌20分钟一边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而加压之后,一边将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造粒一边取出。
(实施例2)
将BHEBN及BPPF的量变更为BHEBN 9.49kg(25.3摩尔)及BPPF8.49kg(16.9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3)
将BHEBN及BPPF的量变更为BHEBN 11.0kg(29.5摩尔)及BPPF6.36kg(12.7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4)
将BHEBN及BPPF的量变更为BHEBN 12.6kg(33.8摩尔)及BPPF4.24kg(8.44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5)
将BHEBN及BPPF的量变更为BHEBN 14.2kg(38.0摩尔)及BPPF2.12kg(4.22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6)
将BHEBN 4.74kg(12.7摩尔)、式(G)所示的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省略为“BMPF”)11.2kg(29.6摩尔)、DPC9.50kg(44.3摩尔)及碳酸氢钠4.3×10-2g(5.1×10-4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50升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80℃而使其熔融。其后,用20分钟将减压度调整为20kPa。其后,以20.0℃/hr的速度升温至260℃,在该温度下保持10分钟后,用80分钟减压至0.13kPa以下。进一步在260℃、0.13kPa以下的条件下一边搅拌20分钟,一边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而加压之后,一边将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造粒一边取出。
(实施例7)
将BHEBN及BMPF的量变更为BHEBN 7.91kg(21.2摩尔)及BMPF 8.00kg(21.2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8)
将BHEBN及BMPF的量变更为BHEBN 9.49kg(25.3摩尔)及BMPF 6.39kg(16.9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9)
将BHEBN及BMPF的量变更为BHEBN 14.2kg(38.0摩尔)及BMPF 1.60kg(4.22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6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参考例)
将BHEBN 15.8kg(42.2摩尔)、DPC 9.37kg(43.7摩尔)及碳酸氢钠5.3×10-2g(6.3×10-4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50升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180℃而使其熔融。原料熔融后,搅拌110分钟之后,用20分钟将减压度调整为20kPa。其后,以20.0℃/hr的速度升温至260℃,在该温度下保持10分钟后,用80分钟减压至0.13kPa以下。进一步在260℃、0.13kPa以下的条件下一边搅拌20分钟,一边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而加压之后,一边将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造粒一边取出。
(比较例)
作为由双酚A(以下有时省略为“BP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商品名“IupilonH-4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Mw=33,000、Tg=148℃)。
由实施例1~9、参考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制作厚度0.1mm的膜,评价折射率(nD)、阿贝数(ν)及总光线透射率。
对上述的实施例、参考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测定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玻璃化转变温度(Tg)、折射率(nD)、阿贝数(ν)及总光线透射率,将其结果记载于表2-1。
[表2-1]
<第3方式>
第3方式例如包含以下的发明。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含有通式(A)及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2]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占全部结构单元中的1~99mol%。
[3]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折射率nD为1.640~1.680,且阿贝数ν为24以下。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取向双折射Δn为1.0×10-3以下。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160℃。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为350℃以上。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总光线透射率为88%以上。
[9]一种光学成形体,其含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10]一种光学透镜,其含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11]一种光学膜,其含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12]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其中,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13]如[1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4]如[1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不馏去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的而使其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15]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仅由所述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
[16]如[15]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17]如[15]或[1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折射率nD为1.640~1.680,且阿贝数ν为24以下。
[18]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取向双折射Δn为1.0×10-3以下。
[19]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180℃。
[20]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为350℃以上。
[21]如[15]~[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中,总光线透射率为85%以上。
[22]一种光学成形体,其含有[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3]一种光学透镜,其含有[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4]一种光学膜,其含有[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5]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上述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26]如[25]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不馏去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而使其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以下,对上述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1)聚碳酸酯树脂
第3方式的共聚物为含有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以下,称为“结构单元(A)”)和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以下,称为“结构单元(B’)”)的聚碳酸酯树脂(以下,在树脂为共聚物的情况下,也称为“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上述结构单元(A)的比例相对于构成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碳酸酯单元总量优选为1~99mol%。
更优选上述结构单元(A)的比例相对于构成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碳酸酯单元总量为30~90mol%,进一步优选为40~80mol%。
或者,第3方式的树脂可以为仅由上述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优选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更优选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120000。
Mw小于20000时,成形体变脆,因此不优选。Mw大于200000时,熔融粘度升高,因此,制造后的树脂的取出变得困难,进而流动性变差,在熔融状态下难以进行注射成形,因此不优选。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为含有无规、嵌段及交互共聚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共聚物。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23℃、波长589nm时的折射率(nD)优选为1.640~1.680,更优选为1.645~1.675,进一步优选为1.650~1.670。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适于折射率(nD)高的光学透镜材料。就折射率而言,可以通过对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测定。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阿贝数(ν)优选为24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以下。可以使用下述式由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将第3方式的树脂用于注射成形的情况下,优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95~180℃,更优选为110~170℃,进一步优选为115~160℃。Tg低于95℃时,使用温度范围变窄,因此不优选。另外,当其超过180℃时,树脂的熔融温度升高,容易产生树脂的分解或着色,因此不优选。另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时,在通用的模具温调机中,模具温度和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变大。因此,在对制品要求严密的面精度的用途中,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的树脂的使用困难,因而不优选。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用于经得起注射成形时的加热的热稳定性的指标,优选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Td)为350℃以上。5%重量减少温度低于350℃时,成形时的热分解激烈,难以得到良好的成形体,因此不优选。
就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而言,作为双折射量的尺度的取向双折射(Δn)优选为1.0×10-3以下,更优选为0.8×1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10-3以下,特别优选为0.2×10-3以下。
就Δn而言,可以将厚度0.1mm的浇铸膜切成5.0cm见方的正方形之后,将膜的两端插入卡盘(卡盘间3.0cm),在聚碳酸酯树脂的Tg+5℃下拉伸至1.5倍,使用日本分光(株)制椭偏仪M-220测定589nm中的相位差(Re),由此由下述式求出。
Δn=Re/d
Δn:取向双折射
Re:相位差
d:厚度
双折射(Δn)的符号使用膜拉伸方向上的折射率(n//)和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折射率(n⊥)用下述式表示,将Δn成为正的情况称为正的双折射,将成为负的情况称为负的双折射。
Δn=n//-n丄
使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得到的光学成形体,其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8%以上,与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等相比也不逊色。
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中,还可以适宜地添加抗氧化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性改性剂、成核剂、强化剂、染料、抗静电剂或抗菌剂等。
(2)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能够使用化合物(C)作为原料而制造。具体而言,可以将化合物(C)、化合物(D’)及碳酸二酯等碳酸酯前体物质在碱性化合物催化剂或酯交换催化剂或由该两者构成的混合催化剂的存在下、或无催化剂下,利用熔融缩聚法反应而制造。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为仅由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时,除不使用化合物(C)之外,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制造。
作为式(C)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可列举:2,2’-双(1-羟基甲氧基)-1,1’-联萘基、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基、2,2’-双(3-羟基丙氧基)-1,1’-联萘基、2,2’-双(4-羟基丁氧基)-1,1’-联萘基。其中,优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基。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式(D’)所示的二羟基化合物,可列举: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等。其中,优选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用于第3方式的碳酸二酯,可列举: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双(氯苯基)酯、碳酸间甲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环己酯等。其中,特别优选碳酸二苯酯。就碳酸二苯酯而言,优选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以0.97~1.20摩尔的比率使用,进一步优选为0.98~1.10摩尔的比率。
作为碱性化合物催化剂,特别可以列举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为本申请发明中所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铯、醋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铯、硬脂酸锂、硼氢化钠、硼苯化钠、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铯、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苯基磷酸二钠、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铯盐或二锂盐、苯酚的钠盐、钾盐、铯盐或锂盐等。
作为碱土金属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而言,可使用: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锶、碳酸氢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碳酸钡、醋酸镁、醋酸钙、醋酸锶、醋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苯甲酸钙、苯基磷酸镁等。
作为含氮化合物,可列举例如氢氧化季铵及它们的盐、胺类等。具体而言,可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等具有烷基、芳基等的氢氧化季铵类;三乙基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等叔胺类;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仲胺类;丙胺、丁胺等伯胺类;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咪唑类;或者氨、四甲基硼氢化铵、四丁基硼氢化铵、四丁基四苯硼酸铵、四苯基四苯硼酸铵等碱或碱性盐等。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优选使用锌、锡、锆、铅等盐,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具体而言,可使用醋酸锌、苯甲酸锌、2-乙基己酸锌、氯化锡(II)、氯化锡(IV)、醋酸锡(II)、醋酸锡(IV)、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乙酰丙酮锆、羟基醋酸锆、四丁氧基锆、醋酸铅(II)、醋酸铅(IV)等。
这些催化剂以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的合计1摩尔为10-9~10-3摩尔的比率、优选10-7~10-4摩尔的比率使用。
熔融缩聚法是使用所述的原料及催化剂,在加热下且在常压或减压下,一边通过酯交换反应除去副产物,一边进行熔融缩聚的方法。
本组成系中的熔融缩聚可以将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在反应容器中熔融后,在不馏去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而使其滞留的状态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0分钟以上且240分钟以下,优选为40分钟且以上180分钟以下,特别优选60分钟以上且150分钟以下。此时,若将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在生成后立即馏去,则最终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高分子量体的含量变少。
熔融缩聚反应可以以连续式进行,也可以以间歇式进行。在进行反应时所使用的反应装置可以为装备有锚型搅拌翼、Maxblend搅拌翼、螺带式搅拌翼等的立式,也可以为装备有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的卧式,还可以为装备有螺杆的挤出机型。另外,优选考虑聚合物的粘度而使用适当组合有这些反应装置的反应装置。
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中,聚合反应结束后,为了保持热稳定性及水解稳定性,除去催化剂或使其失活。可以优选实施公知的通过酸性物质的添加使催化剂失活的方法。作为酸性物质,具体而言,优选使用:苯甲酸丁酯等酯类;对甲苯磺酸等芳香族磺酸类;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己酯等芳香族磺酸酯类;亚磷酸、磷酸、膦酸等磷酸类;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单苯酯、亚磷酸二苯酯、亚磷酸二乙酯、亚磷酸二正丙酯、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二正己酯、亚磷酸二辛酯、亚磷酸单辛酯等亚磷酸酯类;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单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单辛酯等磷酸酯类;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膦酸类;苯基膦酸二乙基等膦酸酯类;三苯基膦、双(二苯基膦基)乙烷等膦类;硼酸、苯基硼酸等硼酸类;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盐等芳香族磺酸盐类;硬脂酰氯、苯甲酰氯、对甲苯磺酰氯等有机卤化物;二甲基硫酸等烷基硫酸;苄基氯等有机卤化物等。这些失活剂以相对于催化剂量为0.01~50倍摩尔、优选0.3~20倍摩尔使用。相对于催化剂量小于0.01倍摩尔时,失活效果变得不充分,不优选。另外,相对于催化剂量大于50倍摩尔时,树脂的耐热性降低,成形体容易着色,因此不优选。
催化剂失活后,可以设置将聚合物中的低沸点化合物在0.1~1mmHg的压力、200~350℃的温度下脱挥除去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优选使用桨翼、格子翼、眼镜翼等备有表面更新能优异的搅拌翼的卧式装置或者薄膜蒸发器。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异物含量非常少,优选实施熔融原料的过滤、催化剂液的过滤等。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进而,优选实施利用生成的树脂的聚合物过滤器的过滤。聚合物过滤器的网眼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另外,采取树脂颗粒的工序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3)光学成形体
可以使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光学成形体。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溶液浇铸法等任意的方法进行成形。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成形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在需要注射成形的光学透镜中特别有利地使用。在成形时,可以将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与其它聚碳酸酯树脂或聚酯树脂等其它树脂混合而使用。另外,也可以将抗氧化剂、加工稳定剂、光稳定剂、聚合金属惰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抗菌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增塑剂、相容剂等添加剂进行混合。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酯-二乙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脲酸酯及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3重量份。
作为加工稳定剂,可列举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等。作为磷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及它们的酯等。具体而言,可列举: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十三烷基酯、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亚磷酸二癸基单苯酯、亚磷酸二辛基单苯酯、亚磷酸二异丙基单苯酯、亚磷酸单丁基二苯酯、亚磷酸单癸基二苯酯、亚磷酸单辛基二苯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异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单邻-联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异丙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联亚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及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磷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硫系加工热稳定剂,可列举: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四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八烷基硫代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硫系加工热稳定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1~0.2重量份。
作为脱模剂,优选其90重量%以上是由醇和脂肪酸的酯构成的物质。作为醇和脂肪酸的酯,具体而言,可列举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或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作为上述一元醇和脂肪酸的酯,优选碳原子数1~20的一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酯。另外,作为多元醇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优选碳原子数1~25的多元醇和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
具体而言,作为一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酯,可列举: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棕榈酸十六烷基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等。作为多元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全酯,可列举: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单甘油三酯、硬脂酸二甘油三酯、硬脂酸三甘油三酯、硬脂酸单山梨酸酯、山嵛酸单甘油三酯、癸酸单甘油三酯、月桂酸单甘油三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联苯基联苯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二季戊四醇的全酯或部分酯等。这些脱模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05~2.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0.01~0.6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2~0.5重量份的范围。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选自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1种紫外线吸收剂。即,以下列举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异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异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对亚苯基双(1,3-苯并噁嗪-4-酮)、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酰氧基三水合物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磺酰氧基钠二苯甲酮、双(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苯酚等。
作为环状亚氨基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2,2-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酰基)氧基]苯等。
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为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2~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0.8重量份。如果为所述的配合量的范围,则可以根据用途对聚碳酸酯树脂赋予充分的耐候性。
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显示高折射率和优异的耐热性,而且具有适于成形的流动性。进而,因低双折射而难以引起光学变形,因此,除光学透镜之外,可以作为适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性基板、光学盘、液晶面板、光卡、片材、膜、光纤、连接器、蒸镀塑料反射镜、显示器等光学零件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用途的光学用成形体有利地使用。
在光学成形体的表面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反射层或硬涂层之类的涂层。防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可以为有机物,也可以为无机物,但优选为无机物。具体而言,可例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镁、氟化镁等氧化物或氟化物。
(光学透镜)
使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透镜为高折射率,耐热性优异,因此,可以用于望远镜、双眼镜、电视放映机等目前使用高价的高折射率玻璃透镜的领域,是非常有用的。根据需要,优选以非球面透镜的形态使用。非球面透镜可以用1个透镜将球面像差设为实质上零,因此,不需要以多个球面透镜的组合消除球面像差,可以进行轻量化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化。因此,非球面透镜在光学透镜中特别作为照相机透镜是有用的。
进而,光学透镜通过例如注射成形法、压缩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等任意的方法来成形。根据第2方式所述的发明,可以更简便地得到在玻璃透镜中技术上加工困难的高折射率低双折射非球面透镜。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透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光学膜)
使用第3方式的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光学膜由于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因此,适合使用在液晶基板用膜、光存储卡等中。
为了极力避免异物混入光学膜,成形环境也当然必须是低尘埃环境,优选为6等级以下,更优选为5等级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光学成形体以外的用途,也可列举光纤、光盘、汽车的尾灯或仪表罩、使用有二氧化硅等适当的填充剂的人工大理石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第3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测定值使用以下的方法或装置进行测定。
1)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使用GPC,以四氢呋喃为展开溶剂,使用已知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1)的标准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基于该标准曲线,由GPC的保留时间算出Mw。
2)折射率(nD):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用JIS-K-7142的方法进行测定。
3)阿贝数(ν):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阿贝折射计测定23℃下的波长486nm、589nm及656nm的折射率,进一步使用下述式算出阿贝数。
ν=(nD-1)/(nF-nC)
nD:波长589nm下的折射率
nC:波长656nm下的折射率
nF:波长486nm下的折射率
4)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利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
5)热分解开始温度(Td):使用差示热天平(TG-DTA),在空气气流下测定重量减少了5%的温度。升温速度为10℃/min。
6)取向双折射(Δn):将厚度0.1mm的浇铸膜切成5.0cm见方的正方形之后,将膜的两端插入卡盘(卡盘间3.0cm),在聚碳酸酯树脂的Tg+5℃下拉伸至1.5倍。使用日本分光(株)制椭偏仪M-220测定589nm中的相位差(Re),由下述式求出取向双折射(Δn)。
Δn=Re/d
Δn:取向双折射
Re:相位差
d:厚度
另外,双折射符号使用日本分光(株)制椭偏仪M-220求出在上述拉伸膜的面内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根据与拉伸方向的关系判断。
双折射符号为正的情况:拉伸方向为在膜面内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
双折射符号为负的情况:拉伸方向为与在膜面内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7)总光线透射率:对由实施例中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的厚度0.1mm膜,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浊度计NDH2000,用JIS-K-7361-1的方法进行测定。
(1-1)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
(实施例1)
将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基(以下有时省略为“BHEBN”)13.4g(0.035摩尔)、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省略为“BPEF”)35.6g(0.081摩尔)、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省略为“DPC”)25.0g(0.117摩尔)及碳酸氢钠8.8×10-5g(1.0×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11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2)
将BHEBN、BPE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17.1g(0.046摩尔)、BPEF 30.1g(0.069摩尔)、DPC 17.1g(0.046摩尔)及碳酸氢钠8.7×10-5g(1.0×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3)
将BHEBN、BPE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30.0g(0.080摩尔)、BPEF 15.1g(0.034摩尔)、DPC 25.0g(0.117摩尔)及碳酸氢钠8.7×10-5g(1.0×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4)
将BHEBN、BPE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38.9g(0.104摩尔)、BPEF 5.07g(0.012摩尔)、DPC 25.0g(0.117摩尔)及碳酸氢钠1.1×10-4g(1.3×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5)
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后,将在同条件下搅拌110分钟的操作短缩为30分钟,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6)
将BPEF 49.7g(0.113摩尔)、碳酸二苯酯25.0g(0.117摩尔)及碳酸氢钠8.7×10- 5g(1.0×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2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比较例1)
作为由双酚A(以下有时省略为“BP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商品名“IupilonH-4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Mw=33,000、Tg=148℃)。
(1-2)光学膜的制造
使实施例1~6及比较例1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溶解于二氯甲烷,制作固体成分浓度5.3重量%的树脂溶液。将该树脂溶液流入浇铸膜制作模中,在二氯甲烷挥发后进行剥离、干燥,制作了厚度0.1mm的浇铸膜。对该浇铸膜评价折射率(nD)、阿贝数(ν)及总光线透射率。另外,将得到的浇铸膜在Tg+5℃下拉伸至1.5倍,评价取向双折射(Δn)。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5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分子量低,因此脆,不能浇铸膜化。
测定上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热分解开始温度(Td),记载于表3-1及表3-2。另外,将表3-2中的取向双折射(Δn)的评价基准示于表3-3。
[表3-1]
[表3-2]
[表3-3]
取向双折射Δn(×10-3) | 评价 |
0~0.1 | 极非常小 |
超过0.1~0.4 | 非常小 |
超过0.4~1.0 | 小 |
超过1.0 | 大 |
(2-1)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
(实施例7)
将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以下有时省略为“BHEBN”)3.44g(0.009摩尔)、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以下有时省略为“BEPF”)48.9g(0.083摩尔)、碳酸二苯酯(以下有时省略为“DPC”)20.3g(0.095摩尔)及碳酸氢钠1.5×10-4g(1.8×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11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8)
将BHEBN、BEP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5.17g(0.014摩尔)、BEPF 19.0g(0.032摩尔)、DPC 10.0g(0.047摩尔)、碳酸氢钠9.7×10-5g(1.2×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9)
将BHEBN、BEP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13.8g(0.037摩尔)、BEPF 32.6g(0.055摩尔)、DPC 20.0g(0.093摩尔)、碳酸氢钠1.5×10-4g(1.8×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10)
将BHEBN、BEP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24.4g(0.065摩尔)、BEPF 16.5g(0.028摩尔)、DPC 20.2g(0.094摩尔)、碳酸氢钠1.6×10-4g(1.9×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11)
将BHEBN、BEPF、DPC及碳酸氢钠的量变更为BHEBN 31.0g(0.083摩尔)、BEPF 5.4g(0.009摩尔)、DPC 20.0g(0.093摩尔)、碳酸氢钠1.5×10-4g(1.8×10-6摩尔),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操作,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12)
将BEPF 54.3g(0.092摩尔)、DPC 20.2g(0.094摩尔)及碳酸氢钠1.5×10-4g(1.8×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2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比较例1)
作为由双酚A(以下有时省略为“BPA”)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使用商品名“IupilonH-4000”(三菱工程塑料(株)制;Mw=33,000、Tg=148℃)。
(比较例2)
将BHEBN 24.4g(0.065摩尔)、BPEF 16.5g(0.028摩尔)、DPC 20.2g(0.094摩尔)及碳酸氢钠1.6×10-4g(1.9×10-6摩尔)放入带有搅拌机及馏出装置的300ml四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760mmHg下加热至180℃。在加热开始10分钟后确认原料的完全溶解,其后在同条件下搅拌20分钟。其后,将减压度调整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副产的苯酚的馏出开始。其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0分钟并进行反应。进而,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一边在该温度下保持,一边用1小时将减压度设为1mmHg以下。其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0℃,进一步在30分钟搅拌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吹入氮气并返回到常压,取出生成的聚碳酸酯树脂。
(2-2)光学膜的制造
将实施例7~12、比较例1及2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溶解于二氯甲烷,制作了固体成分浓度5.3重量%的树脂溶液。将该树脂溶液流入浇铸膜制作模中,在二氯甲烷挥发后进行剥离、干燥,制作了厚度0.1mm的浇铸膜。对该浇铸膜评价折射率(nD)、阿贝数(ν)及总光线透射率。另外,将得到的浇铸膜在Tg+5℃下拉伸至1.5倍,评价取向双折射(Δn)。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比较例2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低,因此脆,不能浇铸膜化。
测定上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分解开始温度(Td),记载于表3-4及表3-5。另外,将表3-5中的取向双折射(Δn)的评价基准示于表3-6。
[表3-4]
[表3-5]
[表3-6]
取向双折射Δn(×10-3) | 评价 |
0~0.1 | 及非常小 |
超过0.1~0.4 | 非常小 |
超过0.4~1.0 | 小 |
超过1.0 | 大 |
Claims (22)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为在主链中不具有酯键的聚碳酸酯树脂,
其仅由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或者
其含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或者
其含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取向双折射Δn为1.0×10-3以下,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200000,
式(A)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其仅由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构成。
3.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I)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使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使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的摩尔比(A/B)为20/80以上且99/1以下的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结构单元(A)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A1)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1)
10.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结构单元(B)为下述式所示的结构单元(B2)
1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所示的结构单元,
式(B’)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通式(A)所示的结构单元占全部结构单元中的1~99mol%。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折射率nD为1.640~1.680,且阿贝数ν为24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
以10℃/min的升温速度测得的5%重量减少温度为350℃以上。
17.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通式(C)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使用,
式(C)中,X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使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反应,馏去单羟基化合物的步骤,
式(D’)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的反应通过将通式(C)和通式(D’)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碳酸二酯熔融后、在不馏去副产的单羟基化合物而使其滞留的状态下至少进行30分钟的反应来进行。
20.一种光学成形体,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权利要求1、2、6~10及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权利要求1、2、6~10及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22.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其含有权利要求1、2、6~10及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65983.2A CN108329464B (zh) | 2012-11-07 | 2013-11-01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124 | 2012-11-07 | ||
JP2012245124 | 2012-11-07 | ||
JP2013-109936 | 2013-05-24 | ||
JP2013109936 | 2013-05-24 | ||
JP2013-113966 | 2013-05-30 | ||
JP2013113966 | 2013-05-30 | ||
PCT/JP2013/079762 WO2014073496A1 (ja) | 2012-11-07 | 2013-11-01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5983.2A Division CN108329464B (zh) | 2012-11-07 | 2013-11-01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9007A CN104769007A (zh) | 2015-07-08 |
CN104769007B true CN104769007B (zh) | 2018-04-06 |
Family
ID=5068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5983.2A Active CN108329464B (zh) | 2012-11-07 | 2013-11-01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CN201380057423.0A Active CN104769007B (zh) | 2012-11-07 | 2013-11-01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5983.2A Active CN108329464B (zh) | 2012-11-07 | 2013-11-01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60593B2 (zh) |
EP (3) | EP2918621B1 (zh) |
JP (3) | JP6327151B2 (zh) |
KR (3) | KR102365797B1 (zh) |
CN (2) | CN108329464B (zh) |
HK (2) | HK1211970A1 (zh) |
TW (2) | TWI642691B (zh) |
WO (1) | WO20140734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54337B2 (ja) * | 2013-02-20 | 2017-06-28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
KR102321239B1 (ko) | 2014-02-28 | 2021-11-02 |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그들을 함유하는 광학 부재 |
CN106459572B (zh) * | 2014-05-02 | 2018-10-1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光学材料和光学透镜 |
US10689486B2 (en) | 2014-05-07 | 2020-06-23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Resin produced by polycondensation, and resin composition |
KR102355569B1 (ko) | 2014-09-30 | 2022-01-25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광학 렌즈 |
US10955680B2 (en) * | 2015-11-04 | 2021-03-23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Method of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resin |
KR102556128B1 (ko) | 2015-11-04 | 2023-07-14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
CN108350262B (zh) * | 2015-11-04 | 2021-07-30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其的光学透镜、片和膜 |
WO2017078071A1 (ja) * | 2015-11-04 | 2017-05-1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US11002883B2 (en) | 2015-11-04 | 2021-05-11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
WO2017078075A1 (ja) * | 2015-11-04 | 2017-05-1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WO2018016516A1 (ja) * | 2016-07-21 | 2018-01-25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
EP3296351B1 (en) * | 2016-09-20 | 2022-06-29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s with consistent color and stable blue-cut performance |
JP7082872B2 (ja) * | 2016-12-26 | 2022-06-09 |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高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成形体 |
CN110461942B (zh) * | 2017-03-31 | 2021-05-1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光学透镜 |
KR102509154B1 (ko) * | 2017-08-30 | 2023-03-10 |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렌즈 |
CN111094223B (zh) * | 2017-08-30 | 2023-10-27 | 罗伊特化学仪器制造公司 | 联萘化合物 |
EP3677614A1 (en) * | 2017-08-30 | 2020-07-08 | Teijin Limited |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optical member |
EP3733734B1 (en) | 2017-12-28 | 2024-03-06 | Teijin Limited | Poly(ester)carbon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ester)carbonate |
EP3744791B1 (en) * | 2018-01-23 | 2023-09-06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optical lens |
TWI808126B (zh) | 2018-02-09 | 2023-07-1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三芳基甲烷化合物 |
JP7204735B2 (ja) * | 2018-03-12 | 2023-01-16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または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該樹脂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
US11306180B2 (en) | 2018-03-28 | 2022-04-19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carbonate and molded article |
JP7072637B2 (ja) | 2018-03-30 | 2022-05-20 | 帝人株式会社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
CN112823178A (zh) | 2018-10-16 | 2021-05-18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聚酯碳酸酯树脂和光学透镜 |
TWI819114B (zh) | 2018-10-16 | 2023-10-2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或薄膜 |
WO2020080558A1 (en) * | 2018-10-19 | 2020-04-23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Polycyclic compounds |
WO2020079225A1 (en) | 2018-10-19 | 2020-04-23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Polycyclic compounds |
WO2020100975A1 (ja) | 2018-11-15 | 2020-05-22 | 国立大学法人神戸大学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
WO2020137926A1 (ja) | 2018-12-27 | 2020-07-0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光学レンズ、及び光学レンズユニット |
EP3904419B1 (en) * | 2018-12-27 | 2023-09-06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 Infrared camera lens |
JP7221706B2 (ja) * | 2019-01-23 | 2023-02-14 | 帝人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
JP6615398B1 (ja) * | 2019-01-31 | 2019-12-04 |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 2,2’−ビス(2−ヒドロキシエトキシ)−1,1’−ビナフタレ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625933B1 (ko) * | 2019-02-27 | 2024-01-16 |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열가소성 수지 및 광학 부재 |
TWI788757B (zh) | 2020-01-16 | 2023-01-01 |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含有此等之光學用成形體及環狀碳酸酯 |
CN111484609A (zh) * | 2020-06-15 | 2020-08-04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2077450A1 (zh) * | 2020-10-16 | 2022-04-21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KR102727422B1 (ko) * | 2021-05-17 | 2024-11-0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JPWO2022270367A1 (zh) | 2021-06-22 | 2022-12-29 | ||
WO2023036868A1 (en) | 2021-09-10 | 2023-03-16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het)aryl substituted bispheno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TW202328275A (zh) | 2021-11-12 | 2023-07-16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聚酯碳酸酯樹脂,以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
TW202328276A (zh) | 2021-11-12 | 2023-07-16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熱塑性樹脂及包含此之光學透鏡 |
CN118382822A (zh) | 2021-11-30 | 2024-07-23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光学透镜 |
WO2023208837A1 (en) | 2022-04-26 | 2023-11-0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Oligomeric binaphth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068860A1 (en) | 2022-09-30 | 2024-04-04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Oligomeric binapht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15460A1 (en) | 2022-11-30 | 2024-06-06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Binaphthyl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84503A1 (en) | 2023-03-09 | 2024-09-1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Sulfur-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
WO2024184504A1 (en) | 2023-03-09 | 2024-09-12 | Reuter Chemische Apparatebau E.K. | Dibenzothiophene-substituted aromatic compounds and thermoplastic resins prepared therefrom |
WO2024237098A1 (ja) * | 2023-05-12 | 2024-11-21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及び光学フィル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398B2 (ja) | 1985-02-08 | 1994-04-06 | 新技術事業団 | アモルファス磁気作動材料 |
JP3187142B2 (ja) | 1992-07-07 | 2001-07-11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高屈折率低複屈折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JPH0625395A (ja) * | 1992-07-09 | 1994-02-01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変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塗料、プレコ−ト鋼板および変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法 |
BE1009103A5 (fr) * | 1993-09-22 | 1996-11-05 | Bayer Ag | Polycarbonates speciaux et leur utilisation pour la preparation d'articles optiques. |
JPH07198901A (ja) * | 1993-12-27 | 1995-08-01 | Kanebo Ltd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
JP2977727B2 (ja) * | 1994-10-11 | 1999-11-15 | 鐘紡株式会社 | 高分子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31121B2 (ja) * | 1996-05-17 | 2002-10-07 |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重合体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JP3603921B2 (ja) * | 1996-06-21 | 2004-12-22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0101787A (ja) * | 1996-09-30 | 1998-04-21 | Teijin Ltd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269259A (ja) * | 1998-03-24 | 1999-10-05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2000302858A (ja) | 1999-04-21 | 2000-10-31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2000302857A (ja) | 1999-04-21 | 2000-10-31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記録媒体用成形材料 |
JP2001072872A (ja) * | 1999-07-02 | 2001-03-21 | Konica Corp |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用レンズ |
JP4739571B2 (ja) * | 2001-04-18 | 2011-08-03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延伸フィルム |
JP2002332345A (ja) | 2001-05-08 | 2002-11-22 | Konica Corp | 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レンズ |
JP4802479B2 (ja) | 2004-02-18 | 2011-10-26 | Jnc株式会社 | 重合性ビナフタレン誘導体 |
JP2005292184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学ユニット |
JP4908781B2 (ja) | 2005-06-06 | 2012-04-04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光学部品 |
CN101467073A (zh) | 2006-06-05 | 2009-06-24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透镜 |
JP2008111047A (ja) * | 2006-10-30 | 2008-05-15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2008163194A (ja) * | 2006-12-28 | 2008-07-17 |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 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
JP2010132782A (ja) | 2008-12-05 | 2010-06-17 |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
EP2404949A1 (en) * | 2009-03-06 | 2012-01-11 | Teijin Chemicals, Ltd. | Copolycarbonate and optical lens |
CN102471467B (zh) * | 2009-07-24 | 2013-07-17 |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 光学透镜用聚酯碳酸酯共聚物及光学透镜 |
KR101796442B1 (ko) * | 2009-11-17 | 2017-11-10 |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투명 필름 |
JP5722554B2 (ja) | 2010-05-26 | 2015-05-20 | 帝人株式会社 | 高屈折率かつ耐熱性に優れ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
JP5581823B2 (ja) | 2010-06-07 | 2014-09-03 | 川崎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4,4’−ジアルコキシ−2,2’−ビナフタレン−1,1’−ジ(メタ)アクリレート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
-
2013
- 2013-11-01 WO PCT/JP2013/079762 patent/WO20140734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01 KR KR1020207028204A patent/KR102365797B1/ko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US US14/439,440 patent/US93605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CN CN201810165983.2A patent/CN10832946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CN CN201380057423.0A patent/CN104769007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JP JP2014545696A patent/JP63271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EP EP13852903.7A patent/EP29186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EP EP23167299.9A patent/EP421958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3-11-01 KR KR1020157014418A patent/KR102101161B1/ko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KR KR1020207005885A patent/KR102191076B1/ko active Active
- 2013-11-01 EP EP20188370.9A patent/EP37509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06 TW TW107109481A patent/TWI642691B/zh active
- 2013-11-06 TW TW102140286A patent/TWI644940B/zh active
-
2015
- 2015-12-24 HK HK15112697.4A patent/HK1211970A1/zh unknown
-
2016
- 2016-02-16 HK HK16101636.0A patent/HK1213587A1/zh unknown
-
2017
- 2017-10-31 JP JP2017209892A patent/JP68858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0-31 JP JP2017209891A patent/JP6680286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80286B2 (ja) | 2020-04-15 |
EP2918621B1 (en) | 2020-09-09 |
KR102365797B1 (ko) | 2022-02-23 |
WO2014073496A1 (ja) | 2014-05-15 |
KR102191076B1 (ko) | 2020-12-15 |
JP6327151B2 (ja) | 2018-05-23 |
US20150285954A1 (en) | 2015-10-08 |
CN108329464B (zh) | 2021-05-11 |
EP3750939A1 (en) | 2020-12-16 |
EP2918621A4 (en) | 2016-06-15 |
EP4219588A1 (en) | 2023-08-02 |
EP3750939B1 (en) | 2023-05-24 |
CN108329464A (zh) | 2018-07-27 |
US9360593B2 (en) | 2016-06-07 |
JP6885852B2 (ja) | 2021-06-16 |
JP2018059107A (ja) | 2018-04-12 |
HK1213587A1 (zh) | 2016-07-08 |
KR20200118899A (ko) | 2020-10-16 |
JP2018059108A (ja) | 2018-04-12 |
TWI642691B (zh) | 2018-12-01 |
TWI644940B (zh) | 2018-12-21 |
KR102101161B1 (ko) | 2020-04-16 |
HK1211970A1 (zh) | 2016-06-03 |
TW201431903A (zh) | 2014-08-16 |
CN104769007A (zh) | 2015-07-08 |
EP2918621A1 (en) | 2015-09-16 |
KR20200023556A (ko) | 2020-03-04 |
KR20150082410A (ko) | 2015-07-15 |
JPWO2014073496A1 (ja) | 2016-09-08 |
TW201825551A (zh) | 2018-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9007B (zh)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及光学成形体 | |
CN106255712B (zh) | 利用缩聚制造的树脂和树脂组合物 | |
ES2432049T3 (es) | Lentes ópticas | |
CN106459572B (zh)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光学材料和光学透镜 | |
CN109476835A (zh) | 聚碳酸酯树脂、其制造方法和光学透镜 | |
CN107533153A (zh) | 摄像透镜 | |
CN110256661A (zh) | 热塑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10461942A (zh)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光学透镜 | |
CN110105558A (zh) | 热塑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15516005B (zh) | 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其的光学透镜和光学膜 | |
CN108350159A (zh) |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 |
TW201428054A (zh) | 具有茀骨架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光學構件 | |
JP4780919B2 (ja) | 光学レンズ | |
CN108350262A (zh) | 树脂组合物以及含有其的光学透镜、片和膜 | |
CN118201981A (zh) | 聚碳酸酯树脂以及使用了该树脂的光学透镜和光学膜 | |
TW202328276A (zh) | 熱塑性樹脂及包含此之光學透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9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9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