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7416C - 编织机 - Google Patents

编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16C
CN1047416C CN94100157A CN94100157A CN1047416C CN 1047416 C CN1047416 C CN 1047416C CN 94100157 A CN94100157 A CN 94100157A CN 94100157 A CN94100157 A CN 94100157A CN 1047416 C CN1047416 C CN 10474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bobbin
woollen yarn
yarn knitting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00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27A (zh
Inventor
内田裕士
久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3/00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 D04C3/02Braiding or lacing machines with spool carriers guided by track plates or by bobbin heads exclusiv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心轴设置在配置有筒管托架的曲面形上板上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的一种编带机,由于在圆筒形上板中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配置心轴,从筒管上退绕的丝线不发生弯曲,因而可使丝线顺利退绕而不产生过大张力,从而可以恰当进行编结带的编结。

Description

编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多根丝线或者纤维束进行编结带的编结的编织机。
在断面呈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心轴上用多根丝线或者纤维束进行编结带的结的各种编织机早就为人所知。
然而,以往的编织机中,心轴上的编结点为了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心轴轴线的交叉位置离开,从筒管上退绕的丝线或者纤维束等(以下简称丝线)需发生很大的弯曲,而无法使丝线顺利退绕或者在丝线上施加了过大的张力从而妨碍编结带的恰当编结。另外,在丝线是玻璃纤维等弯曲性较弱的纤维的情况下,会发生丝线因这种弯曲而断裂等问题。
再有,心轴上的编结点由于要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心轴轴线交叉位置离开而使得编织机大型化,从而使编织机的操作性能恶化并引起占地面积增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编织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能力或者工作性能优良的自动编织机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将心轴设置在配置有筒管托架的曲面形上板上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
图1是本发明编织机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编织机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Ⅰ-Ⅰ断面中所含的让筒管托架沿轨道行走用的驱动装置的正视放大图;
图4是让筒管托架沿轨道行走用的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5是筒管托架的正视图;
图6是筒管保持部分的正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Ⅱ-Ⅱ线的剖示图;
图8是丝线导引部件的回动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筒管托架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的Ⅲ-Ⅲ线的剖示图;
图11是中支纱用或者加强丝用筒管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Ⅳ-Ⅳ线的剖示图;
图13是编结位置稳定的导引部件的正视图及心轴的立体图;
图14是含有切断装置一部分部分断面的侧视图;
图15是切断装置部分放大正视图;
图16是与图14相反一侧的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17是心轴装置的侧视图;
图18是心轴移动装置放大俯视简图;
图19是含有来自心轴安装板的心轴安装机构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含有来自心轴安装板的心轴安装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剖示图;
图21是表示编带工艺过程的心轴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与图21一样的编带工艺过程的心轴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与图21一样的编带工艺过程的心轴的俯视图。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而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便不受本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首先,用作为本发明编带机的正视图的图1及作为侧视图的图2对本发明编带机的整体结构及构成本发明编带机的各个装置以及各个部件进行简要说明。再有,根据图1、图2及图3,筒管托架C的上部以点划线所示的方形部分是省略了的后述丝线导引部分c3的部分。
编带机BR由编带机本体Bb及心轴装置Bm构成。编带机本体Bb由配置在大致呈圆筒状的机合Fb内的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曲面形上板U、沿穿过上板U的轨道行走的筒管托架C、让筒管托架C沿轨道行走的驱动装置D、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切断装置S以及中支纱用或者加强丝用筒管支撑装置I等构成,所述机合Fb在轴线水平一侧带有开口e,另外,心轴装置Bm由机台Fm及心轴移动装置M构成。
以下针对上述各装置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主要用含有图2及图2的Ⅰ-Ⅰ断面的让筒管托架C沿轨道行走的驱动装置D的放大正视图3,对编带机本体Bb的上板U及使筒管托架C沿轨道行走的驱动装置D进行说明。
曲面形的上板U如图2所示,通过以一定间隔设置的适当固定部件f2、f2’安装在设置于大致呈圆筒形的机台Fb内的圆筒形机架f1上,上板U在圆周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公知轨道。f3是通过螺母f4安装在机架f1上的中空螺栓,中空螺栓f3上通过适当的轴承f5嵌有齿轮d1;齿轮d1上固定着带有与后述筒管托架C的连接轴c1嵌合的沟槽的齿轮d2,它与齿轮d1一齐旋转。
Y是从筒管托架C上装载的筒管退下、朝向支持在心轴装置Bm中的心轴m上的编结点P的丝线,y是从以大致呈水平状设置在圆筒形机台Fb的侧壁Fb’上退下、通过安装在机台Fb上的导向滚f6向直角方向导向、在插入中空螺栓f3后朝向心轴上的编结点P的中支纱用或者加强用的丝线(以下只称“中丝用丝线)。
通过电机等适当驱动机构驱动齿轮d1旋转从而转动齿轮d2,移动嵌合在穿过齿轮d2的沟槽的筒管托架C的连接轴c1使筒管托架C沿轨道行走。通过将上述筒管托架C沿着穿过曲面形的上板U的轨道行走而使多根丝线Y交错编织在心轴m上,必要的话将来自大致呈水平状设置在机台Fb侧壁Fb’的筒管托架C中的中支纱用丝线y编织在从沿轨道行走的筒管托架C中退下的编结丝线Y上形成交错编织。
图4是使筒管托架C沿轨道行走用的驱动装置D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放大正视图,d1’与上述齿轮d1不同,是一种不刻齿的圆盘状摩擦轮,通过与上述齿轮d1相同的轴承f5嵌装在中空螺栓f3上。另外,摩擦轮d1’上固定有与上述齿轮d1相同的齿轮d2’。
d3是通过轴承f5嵌装在中空螺栓f3上、下端部带有翻边部分d3’的齿轮,齿轮d3的外周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贯穿的有适当数目的键槽d3”。d4是嵌在齿轮d3上的圆盘状摆动摩擦轮,摆动摩擦轮d4上设有与贯穿在齿轮d3上的键槽d3”相嵌合的条形凸出部分d4’,从而形成可相对于齿轮da在其轴线方向来回摆动的形式。另外,摆动摩擦轮d4的下表面与齿轮d3的翻边部分d3’之间还设置有压缩弹簧d5,将摆动摩擦轮d4压向上方。
如图4所示,摩擦轮d1’与摆动摩擦轮d4交替设置,可将摩擦轮d1’用铁或硬质合成树脂成形制成,而将摆动摩擦轮d4由摩擦系数大的尿烷橡胶等成形制成。
通过电机等适当驱动机构驱动摩擦轮d1’转动,从而形成与摩擦轮d1’摩擦接触的摆动摩擦轮d4的转动。另外,由于摆动摩擦轮d4通过压缩弹簧d5压向上方,因而始终以适当的压力压靠在摩擦轮d1’上,从而切实实现动力传递。
通过这种摩擦轮d1’及摆动摩擦轮d4使得筒管托架C形成行走,从而能够防止因上述齿轮d1的齿的间隙而引发的噪音。
如图1和图2所示,沿曲面形的上板U的周面上设置的贯穿的轨道上设置有筒管托架C,使得从筒管托架C所载的筒管上沿其轴线方向引出的丝线Y形成向着曲面形的上板U的中心集中的结构。后述心轴装置Bm上安装的心轴m上编结点P形成了控制心轴m位于曲面状上板U中心的结构。
下面,用筒管托架C的正视图图5、筒管保持部分的正视图图6、图6的Ⅱ-Ⅱ线的剖示图图7以及丝线导引部分的回动部件的立体图图8对筒管托架C进行说明。
图5中的c2是上缘,上缘c2的前端部竖直设置有可自由转动地配置着丝线导引部分c3的断面呈“コ”字形的柱杆c4和心轴c5。心轴c5上插入卷绕有丝线Y的筒管c6,心轴c5的前端部可回转地嵌设着带有轴承c7的锭壳c8。
如图6及图7所示,心轴c5的前端部设有纵向延伸的切缝c9,切缝c9内设置有前端带有大致呈三角形的突出部分c10、c10’的一组挂钩部件c11、c11’,挂钩部件c11、c11’的下端部铰接在安装于心轴c5上的轴c12上。挂钩部件c11、c11’的大致中部附近各设有相对的凹部c13、c13’。这样,由于挂钩部件c11、c11’的凹部c13、c13’中插入有压缩弹簧c14,因而挂钩部件c11、c11’始终具有相互离开的趋势。再有,挂钩部件c11、c1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适当挡块形成超过一定限度便不离开的结构。因此,将筒管c6或者锭壳c8插入到挂钩部件c11、c11’的突出部分c10、c10’中时,挂钩部件c11、c11’向相互接近方向移动,从而可将筒管c6或者锭壳c8安装到心轴c5上。筒管c6或者锭壳c8装到心轴c5上后,则由压缩弹簧c14使挂钩部件c11、c11’的突出部分c10、c10’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扩张,从而形成使筒管c6或者锭壳c8无法从心轴c5上拨出的结构。
c6’是圆筒状的筒管罩,安装在上部凸缘c2上。圆筒状筒管罩c6’在筒管托架C倾斜或者位置颠倒时,能够防止卷绕在筒管c6上的丝线Y引出或落下面与相邻的卷绕在筒管上的丝线发生缠绕或者缠绕在编带装置的其他部件上。
柱杆c4的前端配置的丝线导引部分c3的大致呈“コ”字形的框架c15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张紧垫圈c16、导引滚轮c17、张紧部件c18及导引滚轮c19。张紧部件c18的前端部设置着带有导引滚轮c20’的导引部分c20,张紧部件c18的另一端安装有螺旋弹簧c21的一端,螺旋弹簧c21的另一端安装在框架c15上。这样,张紧部件c18通过轴件c22’铰接在框架c15上,而轴件c22’则安装在设置于框架c15上的轴承部件c22中,通过螺旋弹簧c21始终沿图5的逆时针方向施压。因而,在从筒管c6退绕出的丝线Y松驰时,张紧部件c18绕轴件c22’的中心按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从而形成吸收掉松驰的结构。另外,在与张紧垫圈c16及导引滚轮c19相邻的框架c15上设置有穿过丝线Y的通孔c16’及c19’。
如图8所示,大致呈“コ”字形的框架c15的下部水平部分c15’延伸通过柱杆c4前端部的缺口部分,框架c15的下部水平部分c15’的端部铰接在设置于柱杆c4前端部分的轴件c4’上。将框架c15的下部水平部分c15’的端部附近前部位置放置在柱杆c4的前端部缺口部分的下缘c4”上,从而维持框架c15的下部水平部分c15’的水平状态。另外,框架c15的垂直部分c15”的宽度w1要窄于柱杆c4前端部缺口部分的宽度w2。这样在框架c15的垂直部分c15”上设有纵向通孔c23,通孔c23中嵌入有设置在框架c15的垂直部分c15”的背后的滑板c24上的导引头c24’。滑板c24上的宽度与柱杆c4的宽度大致相等,滑板c24通常放置在柱杆c4的前端部缺口部分c25上。
因此,在滑板c24放置在柱杆c4前端的切口部分c25上时,由于让具有与柱杆c4的宽度w4大致相同的宽度w3的滑板c24起一种挡块作用,框架c15不会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让滑块c24沿着穿设于框架c15的垂直部分c15”通孔c23的上方移动,滑块c24的下端部以从柱杆c4的前端部脱开的形式而形成使框架c15可按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构。
由于上述结构,在将筒管c6或者锭壳c8安装在心轴c5上的情况下,通过让滑块c24向上方移动,让框架c15接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心轴c5的上方构成一个空间,将筒管c6或者锭壳c8装在心轴c5上。在将筒管c6或者锭壳c8装在心轴c5上后,让框架c15按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后通过将滑块c24放置在柱杆c4前端部的切口部分c25上,从而使框架c15不可转动地保持在柱杆c4的前端部上。另外,图中没有示出,滑块c24可通过弹簧等适当方式向下方施压。
如上所述,在将筒管c6安装在心轴c5上时,由于可将心轴c5上方的空间完全空出,因而可以在筒管托架C上安置卷绕有大量丝线Y的大型筒管c6,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筒管c6的交换次数,提高编带机BR的生产性能。
再有,图5中的c26是略呈椭圆形的下缘,c27是设置在可摆动的上缘c2与下缘c26之间配置的导引部分,所述上缘嵌合在穿设于上板U的轨道上。筒管托架C通过上缘c2和下缘c26挟持住上板U,从而形成保持相对于上板U大致垂直并且沿轨道行走的结构。
筒管托架C的正面图图9及图9中Ⅲ一Ⅲ线的剖示图图10是筒管托架C的另一个实施例,图9所示的筒管托架C没有采用上述筒管托架C的圆筒形筒管罩c6’,而是在柱杆c4上设置与卷绕在筒管c6上的丝线Y的表面相接触的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弹性板c28,此外均与上述筒管托架C结构相同。由于是将弹性板c28始终与卷绕在筒管c6上的丝线Y表面相接触,因而在出现与上述圆筒形筒管罩c6’相同的筒管托架C倾斜或位置颠倒时,可防止卷绕在筒管c6上引出或者掉落的丝线Y与卷绕在相邻筒管上的丝线互相缠绕或者与编带机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等问题。
下面,用中丝用或者加强丝用的筒管支撑装置I的正视图图11以及图11的Ⅳ-Ⅳ线的剖示图图12对中丝用或者加强用筒管支撑装置I进行说明。
机台Fb的侧壁Fb’上固定有筒管托架保持部件c29,它设有可供筒管托架C插入的与导引部分c27的宽度大致相同的纵向长槽c29’。因而,将筒管托架C的导引部分c27插入筒管托架保持部件c29的纵向长槽c29’中,通过上缘c2和下缘c26挟持住筒管托架的保持部件c29,从而将筒管托架C保持在如图11所示的大致呈水平的状态。
下面用图2及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的正视图图13对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进行说明。
编结位置稳定部件G由安装在从机台Fb的侧壁中部F1b1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框架g1’上的第1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以及安装在相对于第1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以一定间隔配置的地板部件Fr上所设框架g2’的前端部上的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组成。
第1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和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以一定间隔配置,它们对沿着穿设于上板U的轨道蜿延行进和伴随着行进的筒管托架C的横向移动而摆动的丝线Y进行导向,使其编结点维持在一大致固定的位置,而实现不会在编结点附近发生不规则缠绕的编结丝线Y的稳定编结,从而能够制出所编结的编结形状均匀稳定的编结带。
另外,由于设置了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使得在编结终了后,心轴m向图2的右方移动时,通过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使与编结的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集束,从而可让后述切断装置S有效地将丝线Y切断。
完成上述功能的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的种类很多,下面用图13说明其一例。另外,由于第1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和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具有同样的形状,因而仅用图13对第1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1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13(a)所示的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由圆形导引部件g3及朝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以一定间隔配置的水平部件g4构成,适用于在如图13(b)所示的T字形心轴m上编结编结带的场合。
另外,图13(c)所示的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由圆形导引部件g3内部配置的4个L形导引部件g5形成十字形的导向部分,适用于在如图13(d)所示的十字形部件垂直相交的心轴m上组成编结带的场合。
下面,主要用含有切断装置S的一部分剖面的侧视图图14,切断装置S的部分放大正视图图15以及与切断装置S的图14相反一侧的侧视图图16对切断装置S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切断装置S配置在垂直于机台Fb的前面的框架s1的下端部上,框架s1上配置有带有减速机s2的电机s3。电机s3的不带减速机s2的高速旋转输出轴s4上装有皮带轮s5,通过减速机s2减速的低速回转输出轴s6上装有大致呈椭圆形的凸轮s7。
高速旋转的输出轴s4上通过轴承s8铰接着连杆s9,由于连杆s9是通过轴承s8铰接在输出轴s4上的,因而不受输出轴s4旋转的影响。连杆s9的自由端上安装有水平轴s10,水平轴s10的一端安装有皮带轮s13,皮带轮s13安装在圆盘刀具s12上,并通过轴承S11与水平轴10配合,水平轴s10的另一端通过适当的轴承安装有导向滚轮s12’。另外,连杆s9的自由端上如图15所示安装着带有越往前端部宽度越大的水平导引槽s14’的导引部件s14。高速旋转输出轴s4上安装的皮带轮s5和水平轴s10的一端铰接的皮带轮s13上架设着皮带s15,由于输出轴s4的高速旋转,通过皮带轮s5及皮带s15使得皮带轮s13旋转,从而使安装在皮带轮s13上的圆盘刀具s12高速旋转。
另一方面,垂直于机台Fb前面的框架s1的下端部上安装有水平轴s16,水平轴s16上铰接有杠杆s17。如图16所示,杠杆s17的大致呈水平的部分s17’的端部安装着螺旋弹簧s18的一端,其另一端则设置在框架s1上,形成将杠杆s17绕水平轴s16的中心沿图16的顺时针方向施压的结构。
杠杆s17的大致垂直的部分s17”的前端部上设置有长孔s19,长孔s19内嵌合着导向滚轮s12’,该滚轮嵌在安装于连杆s9的自由端的水平轴s10的一端。另外,杠杆s17的中部安装的水平轴s20上设置有与安装在低速旋转输出轴s6上的大致呈椭圆形的凸轮s7相压靠的凸轮从动件s21。如上所述,由于杠杆s17通过螺旋弹簧s18向图16的顺时针方向施压,因而凸轮从动件s21始终压靠在大致呈椭圆形的凸轮s7上。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切断装置S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心轴m上的编结带编完后,通过后面所述的心轴装置Bm的心轴移动装置M将心轴m越过切断装置S的圆盘刀具s12向图2的右方水平移动,而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通过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的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并向右水平移动。
在由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的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到达切断装置S的圆盘刀具s12附近时,电机s3旋转,安装在高速旋转输出轴s4上的皮带轮s5通过皮带s15及皮带轮s13使圆盘刀具s12高速旋转。另一方面,伴随着经由电机s3的减速器s2减速而低速旋转的输出轴的转动,大致呈椭圆形的凸轮s7也转动,从而将杠杆s17从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等待位置向实线所示工作位置摆动。
随着杠杆s17沿图6顺时针方向的摆动,通过杠杆s17的长孔s19内嵌合的导向滚轮s12’而使连杆s9也与杠杆s17一样沿图6的顺时针方向摆动。由于连杆s9的摆动,将通过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g2弯曲集束的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导入安装在杠杆s9的前端部的导向部件s14的水平导向槽s14’内,与安装在皮带轮s13上的高速旋转圆盘刀具s12相接触,从而将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切断。
在将同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切断后,通过大致呈椭圆形的凸轮s7将连杆s17沿图16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而回到双点划线所示的等待位置。随着该杠杆s17的逆时针方向摆动,连杆s9也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回到等待位置。杠杆s17的连杆s9返回等待位置的状态由图中未示出的适当检测装置检测出来从而停止电机s3的转动。
另外,上述对于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的切断情况的说明也可以用来切断长尺寸的编结带本身。
下面主要根据心轴装置Bm的侧视图图17及心轴移动装置M的放大俯视简图图18对心轴装置Bm进行说明。
心轴装置Bm的机台Fm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在编带机本体Bb的前面,机台Fm的上部配置有可以向曲面形上板U的中部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架b1,该曲面形上板U设置有配置在编带机本体Bb内的贯穿的轨道。水平移动架b1的两侧壁上设有凹入部分b2,凹入部分b2中嵌合有如图17所示与设置在机台Fm上部的水平轴铰接的导向滚轮b3,b3’及与垂直轴铰接的导向滚轮b4,b4’。
另外,水平移动架b1的下部装有与水平移动架b1平行的齿条b5,齿条b5上啮合有安装在机台Fm上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6的输出轴b6’上的小齿轮b7。
因而,通过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6的驱动使小齿轮b7旋转,带动与小齿轮b7啮合的齿条b5水平移动,从而让水平移动架b1沿着导向滚轮b3,b3’及导向滚轮b4,b4’水平移动。
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设置有扇形框架b8,扇形框架b8上配置有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而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的输出轴b9’上安装有小齿轮b10。
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及扇形框架b8上如图17所示装有水平轴b11、b12,水平轴b11、b12上各自装有导向滚轮b13、b14,另外,扇形框架b8上设有垂直轴b15,垂直轴b15上装有导向滚轮b16。再有,这种导向滚轮b13、b14、b16沿着扇形框架b8的长度方向配置适当数量,从而能够将后述扇形移动部件b17稳定地保持住。
扇形移动部件b17如图17所示形成断面大致呈方形的框架状,从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外壁向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突出设置适当数目的凸缘部分,从而形成与配置在上述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以及扇形框架b8上的导向滚轮b13、b14、b16嵌合的轨道部件b18、b19、b20。另外,在从扇形移动部件b17的下部侧壁上垂下的垂直轴b21上安装有扇形齿条b22,扇形齿条b22上啮合有安装在上述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的输出轴b9’上的小齿轮b10。
这样,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的转动驱动小齿轮b10转动,从而驱动啮合于小齿轮b10上的扇形齿条b22,经由嵌合于扇形部件b17的轨道部件b18、b19、b20的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以及配置于扇形框架b8上的导向滚轮b13、b14、b16而使扇形移动部件b17保持水平状态并且水平移动。
如图18所示,扇形移动部件b17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上安设有可旋转的皮带轮b23、b23’,皮带轮b23与皮带轮b23’之间架设着无接头皮带b24,因此,无接头皮带b24一方面如图17所示固定在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设置的垂直轴b25上安装的框架b25’上,另一方面固定在后述心轴支撑部件b26上
下面对心轴支撑部件进行说明。
心轴支撑部件b26上如图17所示设置有在前端装有导向滚轮b27的垂直轴b28和前端装有导向滚轮b29的水平轴b30,导向滚轮b27、b29嵌合在从上述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外侧向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凸出的适当数目凸缘部分形成的导轨部件b31、b32上,因而,心轴支撑部件b26可沿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导轨部件b31、b32水平移动。另外,导向滚轮b27、b29为了稳定地保持在扇形移动部件b17的导轨部件b31、b32上而在心轴支撑部件b26上设置适当数目。
另外,心轴支撑部件b26上设置有垂直框架b33,垂直框架b33上固定着上述无接头皮带b24的一端。此外,根据图18,X点表示无接头皮带b24在安装在水平移动架b1的前端部所设垂直轴b26上的框架b26’上的固定点,再有,Z点表示无接头皮带b24在心轴支撑移动部件b26的垂直框架b33上的固定点。
另外,b34是安装在心轴支撑移动部件b26上可取下的支撑棒,支撑棒b34的前端部装有心轴安装板b34’。支撑棒b34通过适当的连接结构安装在心轴支撑移动部件b26所设的支撑框架b26’、b2 6”上。
下面对编结带在编结时控制心轴m动作的心轴装置Bm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相对于设置在编带机本体Bb内带有贯穿的轨道的曲面形上板U自由接近或离开地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架b1的水平移动,是通过驱动上述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6让小齿轮b7转动,从而沿水平方向驱动与小齿轮b7相啮合的齿条b5来进行的。
下面,对与朝着曲面形上板U接近或者离开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相对应的大致垂直方向(与图17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心轴的移动进行说明。
通过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的旋转而使小齿轮b10按图1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与小齿轮b10啮合的扇形齿条b22驱动,使扇形移动部件b17从图18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向图18的下方移动。
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下方移动,安装在扇形移动部件b17上的皮带轮b23也向下方移动,由于无接头皮带b24固定在水平移动架b1前端部的X点上,因而将与皮带轮b23配合的相对一侧的无接头皮带b24拉向图18的下方,从而使无接头皮带b24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无接头皮带b24上在Z点固定着支撑移动部件b26,无接头皮带b24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得支撑移动部件b26也向图18的下方移动。这时,由于上述结构,对应于皮带轮b23的移动量的心轴支撑部件b26的移动加倍,因而可以迅速移动心轴支撑部件b26。
再有,通过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的转动而使小齿轮b10按图18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与小齿轮b10啮合的扇形齿条b22的驱动,扇形移动部件b17朝着图18的更下方移动,心轴支撑部件b26便可以转动到图18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最下方位置。而且,为了让心轴支撑移动部件b26从双点划线所示的最下方位置向上方移动,将可正反旋转的电机b9反转,使小齿轮b10按图1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可。
根据上面所述,通过水平移动架b1的水平移动以及心轴支撑移动部件b26的移动使心轴m控制在二个自由度的姿态上,且上述支撑棒b34的前端部所设心轴安装板b34’上配置有适当的调节器,调节器的输出轴上安装着心轴m,从而可将心轴控制在三个自由度的姿态上。
图19上表示将心轴m安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的安装结构的平面图。
图19中的b35是设置在心轴安装板b34’上的插塞,插塞b35上所设贯穿的通孔b35’内配置有夹着一压迫螺旋压缩弹簧b36并可自由伸缩的滚珠b37、b37’,且插塞b35的根部设有一突部b38。另一方面,中空心轴m的开口部分附近设有可与插塞b35所设滚珠b37、b37’相嵌合的圆环槽b39,且中空心轴m的开口部分上设有可供插塞b35根部所设突部b38插入的凹槽b40。
这样,将中空心轴m入插塞b35中,插塞b35所设的滚珠b37、b37’便与中空心轴m的开口部分附近所设圆环槽b39相嵌合从而方便地将心轴m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而且通过将插塞b35的根部所设突部b38插入中空心轴m的开口部分所设的凹槽b40中,从而可以防止心轴m相对于心轴安装板b34’的转动。
图20是将心轴m安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的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根据图20所示的安装结构,在心轴m的端部侧面安设有带有圆环槽b41’、b42’的插塞b41、b42,在心轴安装板b34’的侧面安设有带有可供插塞b41、b42插入的凹陷部分b43’的配合部件b43。配合部件b43的凹陷部分b43’上设有一凹坑b44,凹坑b44中装入螺旋压缩弹簧b45,再装入滚珠b46,滚珠b46在螺旋压缩弹簧b45的作用下在凹坑b44中自由伸缩。另外,b47、b47’是插塞b41、b42各自根部所设的突部,与配合部件b43的开口部分所设的凹槽b48相嵌合,防止心轴m相对于心轴安装板b34’转动。
这样,将心轴m的插塞b41、b42插入配合部件b43的凹陷部分b43’中,将在螺旋压缩弹簧b45作用下的滚珠b46嵌合于插塞b41、b42的圆环槽b41’、b42’中从而可方便地将心轴m安装到了心轴安装板b34’上。
下面,用表示编结工序的平面简图图21至图23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编带机BR在图18所示的T字形心轴m上进行编结带编结的工艺顺序的一个例子。
(一)首先,停止编带机本体Bb的运转,筒管托架C处于停止行走的状态,水平移动架b1移到了图2的右方,图21(a)所示的T字形心轴m(以下简称为心轴m)。另外,与T字形心轴m的纵长部分垂直的短的部分ml(称为分支部分)的一端(1)安装在图18所示的心轴安装板b34’上。而后,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左方移动,同时移动扇形移动部件b17,编结点P如图21(a)所示位于心轴m的一端(1)(再有,为了便于说明,安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的心轴m的端部标有倒三角形())。
(二)从这种状态开始起动驱动装置D使筒管托架C沿着轨道行走,从而开始编结,将水平移动架b1向右慢慢移动,如图21(b)所示朝着心轴m的接合部分j进行编结。
(三)编结到心轴m的接合部分j后,停止水平移动架b1的移动,接着,将扇形移动部件b17向图18的上方移动,如图21(c)所示,直到将心轴m摆动到如图21(d)所示的状态。将水平移动架b1从该状态向图2的更右方移动编结图21(e)所示的心轴m的分支部分ml。再在不停止水平移动架b1移动的情况下降低移动速度,同时移动扇形移动部件b17。
(四)如图21(e)所示,编结到心轴m的分支部分ml的端部时停止水平移动架b1的移动并停止驱动装置从而中止筒管托架C的行走。而后如图21(f)所示,将心轴m的一端(1)从心轴安装板b34’上取下,让心轴m做180度的旋转,将与心轴m的一端(1)相反侧的一端(2)安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
(五)在将心轴m的一端(2)装到心轴安装板b34’上后,重新起动驱动装置D开始筒管托架C的行走,并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左方移动,如图22(a)所示,再次编结心轴m的分支部分ml。
(六)编结到心轴m的接合部分j后,停止驱动装置D从而中止筒管托架C的行走并停止水平移动架b1的移动,将扇形移动部件b17向图18的下方移动,让心轴m摆动到图22(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再次起动驱动装置D使筒管托架C行走再次开始编结并让扇形移动部件b17向更下方移动而到图22(c)所示的状态,其后,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左方移动,如图22(d)所示,编结到心轴m的端部。
(七)如图22(d)所示,编结到心轴m的端部后,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右方移动,如图23(a)所示向着心轴m的接合部分j编结。
(八)编结到心轴m的接合部分附近时以向前的方式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右方移动,同时将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上方移动,到达图23(b)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停止水平移动架b1的移动并停止驱动装置D从而停止筒管托架C的行走。
(九)而后,将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下方移动,使心轴m呈图23(c)所示的状态。然后,再次起动驱动装置D使筒管托架C开始行走并让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右方移动,如图23(d)所示,向心轴m的接合部分j编结。
(十)接着,将扇形移动部件b17向上方移动,使心轴m呈图23(e)所示的状态并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右方移动,如图23(f)所示,朝心轴m的端部进行编结,从而完成向心轴m的编结。
(十一)在向心轴m的编结完成后,停止驱动装置D从而中止筒管托架C的行走。
(十二)接着,将水平移动架b1向图2的右方大幅度移动,将心轴m移向穿越切断装置S的圆盘刀具s12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由电机s3的旋转使圆盘刀具s12高速转动。另一方面,随着经由减速器s2对电机s3进行减速而低速旋转的输出轴s6的旋转而使杠杆s17从图16双点划线所示的等待位置向实线所示的工作位置摆动。随着杠杆s17向图16的顺时针方向摆动,连杆s9也象杠杆s17一样向工作位置摆动。由于连杆s9的摆动,将由与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s14弯曲集束的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导入安装在杠杆s9的前端部的导引部件s14的水平导向槽s14’中,与安装在皮带轮s13上的高速旋转圆盘刀具s12相接触,从而将与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Y切断。
至此,编结工序全部结束。
再有,上述(一)至(十二)条所述编结工序只是一个例子,带有水平移动架b1及扇形移动部件b17的移动/停止顺序的各种工艺均可用于在T字形心轴m上进行编结,不受上述编结工序的任何限制。
对于上述工序(四),在将心轴m的一端(1)从心轴安装板上取出,将心轴m翻转180度,把心轴m的另一端(2)安装到心轴安装板b34’时,由于通过由图19和图20说明的向心轴安装板b34’的心轴m的安装结构使得能够很方便地将心轴m安装在心轴安装板b34’上,因而可迅速地进行这一工序。
另外,将另一台机器的心轴装置隔着曲面形上板U设置在心轴装置Bm的相反一侧,在将心轴m从心轴装置Bm的心轴安装板b34’上取下的同时,将心轴m安装在另一边的心轴装置的心轴安装板b34’上,从而形成连续的结构。通过双机配置这种心轴装置,可以将下一工序使用的心轴m预先安装在心轴装置上。
上述实施例是对在T字形心轴m上进行编结的情况说明,本发明也可以在除T字形心轴m之外的各种形状的心轴m上进行编结。
另外,在使用棒状心轴m时,在多台机器上设置编带机本体Bb,可以在棒状心轴m上进行多重编结。
下面列举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
心轴上的编结点由于是在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进行编结的心轴的轴线交叉的位置,从筒管上退绕的丝线不产生弯曲,这样,丝线可以顺利退绕且不产生过大张力,因而可以恰当进行编结带的编结。
由于心轴上的编结点处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的轴线与进行编结的心轴轴线交叉位置,使得编带机小型化,因而提高了编带机的操作性能并且减少了编带机的占地面积。
由于可以增大卷绕在筒管上的丝线的量,减少交换次数,因而可提高编带机的生产能力。
由于由摩擦滚轮及摆动摩擦滚轮使筒管托架行走,因而可以防止齿轮的齿的冲击引起的噪音。
通过设置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可限制沿着在上板上贯穿设置的轨道蜿延行进的筒管托架随着其横向移动而使丝线产生的摇动并抑制因心轴的移动而使编结点产生变动,从而实现编结用丝线在编结点附近不发生不规则缠绕的稳定编结,因而可制造出形状均匀稳定的编结带。
另外,通过设置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在编结完成后移动心轴时,由于可以用第2编结位置稳定导引部件将与编结的编结带相连的多根丝线集束,因而可使切断装置有效地对丝线进行切断。
由于可将心轴方便快捷地安装到心轴安装板上,因而提高了编带机的生产能力。
由于设有圆筒形的筒管罩或弹性板,在筒管托架倾斜或者位置颠倒时,可以防止由筒管卷绕的被拉出或者掉落的丝线与相邻的筒管上卷绕的丝线发生缠绕或与编带机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
由于筒管托架所载筒管与卷绕中支丝用或加强用丝线的筒管通用,因而不需要将卷绕有中支丝或者加强用丝线的筒管与筒管托架所载的筒管区分开。
由于设置有带有圆盘刀具的切断编结完成后的编结带或者与编结带相连的丝线的切断装置,因而可有效地切断编结带或者与编结带相连的丝线并缩短切断时间。另外,由于编结带或者与编结带相连的丝线在切断时施加于丝线上的张力较小,因而防止了编结带的变形。
本发明由于有上述结构,因而带来了下面的效果。
由于在曲面形上板中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配置心轴,从筒管上退绕的丝线不发生弯曲,因而可使丝线顺利退绕而不产生过大张力,从而可以恰当进行编结带的编结。
另外,由于在曲面形上板中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配置心轴,使得编带机小型化,提高了编带机的操作性能并且减少了编带机的占地面积。

Claims (4)

1、一种编织机,其中将心轴设置在配置有筒管托架的曲面形上板上贯穿设置的轨道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呈圆球状设置在大致圆筒状的机台上,筒管托架沿着上板的轨道行走,筒管托架上带有筒管,心轴设置在上板上的筒管所在的圆球的中心位置,从筒管托架引出的丝线在心轴的编结点处编结,同时所述编带机还带有使所述心轴向着与之相应的编结点处移动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心轴被限制在二维姿态上,与心轴相对应的编结点支撑在二维平面内移动的心轴装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心轴被限制在三维姿态上,与心轴相对应的编结点支撑在三维空间内移动的心轴装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让心轴相对于编结点自由进退移动的移动架和将编结点位于大致中心位置的心轴自由水平转动地支撑住的旋转机构。
CN94100157A 1993-03-23 1994-01-07 编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2356/1993 1993-03-23
JP5062356A JPH06294054A (ja) 1993-03-23 1993-03-23 ブレイ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7A CN1093127A (zh) 1994-10-05
CN1047416C true CN1047416C (zh) 1999-12-15

Family

ID=1319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001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16C (zh) 1993-03-23 1994-01-07 编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H06294054A (zh)
KR (1) KR950014148B1 (zh)
CN (1) CN10474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2595B2 (ja) * 2006-08-30 2010-06-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ブレイディングキャリア
CN105040264B (zh) * 2015-05-20 2017-12-05 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扭曲变化绳带织物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
US10280538B2 (en) 2015-05-26 2019-05-07 Nike, Inc. Brai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 article incorporating a moving object
US10060057B2 (en) * 2015-05-26 2018-08-28 Nike, Inc. Braiding machine with non-circular geometry
KR101693318B1 (ko) * 2015-05-29 2017-01-05 (주)넥스컴스 복합재료용 원형 브레이딩 프리폼 제조장치
CN104947310B (zh) * 2015-07-07 2017-01-04 东莞市坚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编织蝴蝶结的设备
CN105297278A (zh) * 2015-11-20 2016-02-0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的编织成型工艺及编织机械
MX2016009360A (es) * 2016-01-27 2018-03-06 Karg Corp Maquina rotatoria de trenzado.
CN105821579B (zh) * 2016-05-04 2017-12-1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人机分离的角度可变的三维编织机送料装置
CN109281053A (zh) * 2018-11-15 2019-01-2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用于复合材料编织的设备及工艺
CN110042561B (zh) * 2019-04-09 2024-10-15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民族服装修饰带编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2445B2 (ja) * 1990-04-27 1999-06-07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圧力制御装置
JP2880247B2 (ja) * 1990-05-01 1999-04-0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金型のガス抜き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7A (zh) 1994-10-05
KR940021789A (ko) 1994-10-19
JPH06294054A (ja) 1994-10-21
KR950014148B1 (ko) 1995-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16C (zh) 编织机
CN1194460C (zh) 马达定子的绕线方法和绕线装置
CN1688500A (zh) 横动设备
JP2014532127A (ja) 編組機及び使用方法
CN1048299C (zh) 编织机
CN1530478A (zh) 纺纱机
CN1068296C (zh) 转台式纱线绕线机
CN1273559A (zh) 合成纤维卷绕器
CN1201037C (zh) 丝线捻线设备
CN1738758A (zh) 用于回转型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引导装置
CN108560098A (zh) 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覆丝机
CN1741948A (zh) 用于热塑纤维的具有多个释放路径的络筒机
CN114808257A (zh) 一种纱线纬编针织机
CN1284891C (zh) 单锭驱动型多重捻线机
CN216863231U (zh) 一种纱线加工用卷绕收纳装置
CN1243799A (zh) 叶片横动装置
JP2554507Y2 (ja) ブレイダー
CN1654294A (zh) 用来卷绕多股丝束的装置
CN217673431U (zh) 一种绳缆捆绑装置
CN218708000U (zh) 改进型平行绕卷捻丝机
CN219136012U (zh) 一种防止送料纱线相互缠绕的可调式纺织机
CN108532067A (zh) 一种空气包覆丝机
CN1629374A (zh) 用于在自由端纺纱机的纡管上沉积一定裕量纱线的装置和方法
JP2598907Y2 (ja) ブレイダー
CN208430260U (zh) 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覆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