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5013A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75013A CN104675013A CN201510117626.5A CN201510117626A CN104675013A CN 104675013 A CN104675013 A CN 104675013A CN 201510117626 A CN201510117626 A CN 201510117626A CN 104675013 A CN104675013 A CN 1046750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
- wall
- prefabricated panel
- regeneration brick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包括:预制墙板,两个侧边为T型槽结构,内置水平和竖向钢筋;现浇连接柱,嵌入相邻两个预制墙板的T型槽结构中将二者连接,现浇连接柱中带有纵筋,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现浇竖向边缘构件,带有与所述T型槽结构匹配的纵向凸起结构,该纵向凸起结构嵌入边缘预制墙板的外侧T型槽结构中,现浇竖向边缘构件中带有纵筋,与边缘预制墙板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本发明还提供了其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材料、连接方式、配筋形式的创新,使该墙体结构具有耗能减震、生态环保、快速建造、经济实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要求,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及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家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陆续出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因其较好的整体性、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在高层住宅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装配式墙体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墙体所用的材料为传统混凝土材料,使得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过大,因此寻找新型生态混凝土墙体材料已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连接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现今的连接方式对构件预制精度要求高、安装对孔耗时较长、从而大大延误工期,增加了工程成本,因此,需对传统装配式剪力墙所用的连接构造进行改进,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的装配式墙体连接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通过材料、连接方式的创新,与传统装配式墙体相比具有强度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好、经济实用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包括:
预制墙板4,两个侧边为T型槽结构41,内置水平和竖向钢筋;
现浇连接柱3,嵌入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的T型槽结构41中将二者连接,现浇连接柱3中带有纵筋,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带有与所述T型槽结构41匹配的纵向凸起结构,该纵向凸起结构嵌入边缘预制墙板4的外侧T型槽结构41中,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中带有纵筋,与边缘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其中,所述预制墙板4由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制成,所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所用再生砖骨料取自于城市建筑垃圾,利用这些建筑垃圾作为传统的粗骨料,经人工破碎、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制成。
所述预制墙板4底部通过坐浆方式连接于墙基,而相邻的上下预制墙板4之间,也可通过此方式连接。
在预制墙板4的上方设置约束暗梁1以及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约束暗梁1以及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中设置横筋和纵筋,分别与预制墙板4中的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所述水平和竖向钢筋在预制墙板4中采用均布形式进行内部配筋,沿预制墙板4的边每隔100mm设一道钢筋,水平和竖向钢筋交叉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
首先将钢纤维和再生砖骨料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再生砖骨料中;再将钢纤维与再生砖骨料的混合物同砂和水泥混合先干搅拌再加水搅拌得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所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 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步骤二,制备预制墙板4,首先组装T型槽钢模板,绑扎钢筋网片,然后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初步形成墙板,最后标准养护1~2d,拆除钢模板,即可形成带T型槽结构41的预制墙板4;
步骤三,墙体整体浇筑
首先润湿墙基地面,铺设墙板底部砂浆;然后调整调整预制墙板4定位及就位,填塞密实预制墙板4底部砂浆,预制墙板4水平钢筋分别与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上的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再安装顶部的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预制墙板4水平和竖向钢筋分别与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上的横筋和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最后进行边缘约束构件的模板支护和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装配式墙体。
所述预制墙板4、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均采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
所述步骤三中,预制墙板4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时即可进行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装配式墙体使用新型生态混凝土材料,能有效的缓解原材料的消耗,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城市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
2、本发明装配式墙体与传统的连接方式相比,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并且能有效解决传统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方式存在的对构件预制精度要求高、安装对孔耗时较长、安装误差控制要求高等问题。
3、本发明装配式墙体节点施工快捷、连接可靠、结构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预制墙板的尺寸及配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墙体的尺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包括:
预制墙板4,底部通过坐浆方式连接于墙基,其中需要铺设砂浆厚度均匀,墙板安装后灰缝应填塞密实,填塞后的灰缝应表面光洁平整。两个侧边为T型槽结构41,内置水平钢筋42和竖向钢筋43,如图3所示,在预制墙板4中采用均布形式进行内部配筋,沿预制墙板4的边每隔100mm设一道钢筋,水平钢筋42和竖向钢筋43交叉分布。预制墙板4的墙板厚度100mm,墙板高度1320mm,墙板宽度950mm,墙板最底部钢筋外皮至顶部钢筋外皮距离为13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mm,竖向钢筋锚固长度为190mm,水平钢筋锚固长度为215mm。
现浇连接柱3,嵌入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的T型槽结构41中将二者连接,现浇连接柱3中带有纵筋,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带有与所述T型槽结构41匹配的纵向凸起结构,该纵向凸起结构嵌入边缘预制墙板4的外侧T型槽结构41中,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中带有纵筋,与边缘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约束暗梁1以及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设置于预制墙板4的上方。二者中均设置横筋和纵筋,分别与预制墙板4中的竖向钢筋43和水平钢筋42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本发明中,预制墙板4、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均采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它有轻质、保温隔热、耐火性好、耐腐蚀性好、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所用再生砖骨料取自于城市建筑垃圾,利用这些建筑垃圾作为传统的粗骨料,经人工破碎、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制成。
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再生砖,具体如下:
步骤1.1,取得废弃砖,废弃砖可以来源于建筑工地;
步骤1.2,将废弃砖先进行人工破碎;
步骤1.3,进行初次破碎后的再生砖再用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
步骤1.4,将二次破碎后的砖用筛分仪进行筛分,取粒径10~20mm的碎砖作为原料。
步骤2,将钢纤维和再生砖按照前述比例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再生砖中,为了使钢纤维能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中,将钢纤维及再生砖投入拌和机拌30秒,使钢纤维分散在再生砖骨料中,不致团结;
步骤3,将砂和水泥与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先干搅拌30秒,再在转动着的搅拌机中加水,并再搅拌3分钟左右;
步骤4,将搅拌好的钢纤维再生砖放入模具中成型;
步骤5,将成型的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其养护方法、时间与普通混凝土一致。
其中,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配置强度为C25。拌制钢纤维混凝土不得采用海水、海砂,严禁惨加氯盐。除上述规定外,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所用其他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所用原料的规定。
该装配式剪力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预制墙板4,组装T型槽钢模板,绑扎钢筋网片,然后用浇筑,初步形成墙板,最后标准养护1~2d,拆除钢模板,即可形成带T型槽结构41的预制墙板4;
步骤二,预制墙板4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时,润湿墙基地面,铺设墙板底部砂浆;
步骤三,调整预制墙板4定位及就位,填塞密实预制墙板4底部砂浆,预制墙板4水平钢筋分别与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上的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
步骤四,安装顶部的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预制墙板4竖向钢筋43和水平钢筋42分别与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上的横筋和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
步骤五,进行边缘约束构件的模板支护和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装配式墙体。
最终得到墙体如图4,底梁顶部到暗梁底部间距为1350mm,暗梁高度为200mm,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宽度为200mm,两内侧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间距为1000mm,墙体宽度1400mm。本结构不仅满足常规民用建筑使用要求,还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能实现墙板大规模生产,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
Claims (8)
1.一种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墙板(4),两个侧边为T型槽结构(41),内置水平和竖向钢筋;
现浇连接柱(3),嵌入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的T型槽结构(41)中将二者连接,现浇连接柱(3)中带有纵筋,与相邻两个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带有与所述T型槽结构(41)匹配的纵向凸起结构,该纵向凸起结构嵌入边缘预制墙板(4)的外侧T型槽结构(41)中,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中带有纵筋,与边缘预制墙板(4)中的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其中,所述预制墙板(4)由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制成,所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4)底部通过坐浆方式连接于墙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在预制墙板(4)的上方设置约束暗梁(1)以及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约束暗梁(1)以及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中设置横筋和纵筋,分别与预制墙板(4)中的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和竖向钢筋在预制墙板(4)中采用均布形式进行内部配筋,沿预制墙板(4)的边每隔100mm设一道钢筋,水平和竖向钢筋交叉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4)中,墙板厚度100mm,墙板高度1320mm,墙板宽度950mm,墙板最底部钢筋外皮至顶部钢筋外皮距离为13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mm,竖向钢筋锚固长度为190mm,水平钢筋锚固长度为215mm;所得墙体中,底梁顶部到暗梁底部间距为1350mm,暗梁高度为200mm,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宽度为200mm,两内侧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间距为1000mm,墙体宽度1400mm。
6.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
首先将钢纤维和再生砖骨料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再生砖骨料中;再将钢纤维与再生砖骨料的混合物同砂和水泥混合先干搅拌再加水搅拌得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所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步骤二,制备预制墙板(4),首先组装T型槽钢模板,绑扎钢筋网片,然后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初步形成墙板,最后标准养护1~2d,拆除钢模板,即可形成带T型槽结构(41)的预制墙板(4);
步骤三,墙体整体浇筑
首先润湿墙基地面,铺设墙板底部砂浆;然后调整调整预制墙板(4)定位及就位,填塞密实预制墙板(4)底部砂浆,预制墙板(4)水平钢筋分别与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上的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再安装顶部的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预制墙板(4)水平和竖向钢筋分别与约束暗梁(1)和现浇楼板或叠合楼盖(2)上的横筋和纵筋嵌套,连接处一一点焊;最后进行边缘约束构件的模板支护和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装配式墙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4)、现浇竖向边缘构件(5)和现浇连接柱(3)均采用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预制墙板(4)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时即可进行施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7626.5A CN104675013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17626.5A CN104675013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75013A true CN104675013A (zh) | 2015-06-03 |
CN104675013B CN104675013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3310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7626.5A Active CN104675013B (zh) | 2015-03-17 | 2015-03-17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7501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4829A (zh) * | 2015-12-09 | 2016-05-0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钢纤维再生砖粒混凝土单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756202A (zh) * | 2016-04-20 | 2016-07-13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结合叠合楼板的装配式剪力墙齿槽式连接结构 |
CN111809764A (zh) * | 2020-06-03 | 2020-10-23 | 北京工业大学 | 装配式自控温节能pcm墙体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
CN114215264A (zh) * | 2021-12-24 | 2022-03-22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墙板及拼装工艺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70077Y (zh) * | 1999-01-26 | 2000-03-22 | 白世魁 | 浇注连接装配式房屋预制板 |
CN101830029A (zh) * | 2010-01-12 | 2010-09-1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钢纤维abs/pc塑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CN102061803A (zh) * | 2010-11-26 | 2011-05-18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基于交叉孔预制钢筋砼模板的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建造方法 |
FR2950638B1 (fr) * | 2009-09-30 | 2012-01-13 | Alain Vidaillac | Systeme constructif pour batiments |
CN102531496A (zh) * | 2011-12-22 | 2012-07-04 | 西安中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利用废旧子午线高弹模钢纤维制备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方法 |
CN102900170A (zh) * | 2010-03-19 | 2013-01-30 |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 L型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 |
CN103422672A (zh) * | 2013-08-29 | 2013-12-04 | 杜新智 |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房屋施工建造方法 |
CN203320738U (zh) * | 2013-04-18 | 2013-12-04 |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
CN103510723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安徽宇泰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住宅体系 |
-
2015
- 2015-03-17 CN CN201510117626.5A patent/CN1046750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70077Y (zh) * | 1999-01-26 | 2000-03-22 | 白世魁 | 浇注连接装配式房屋预制板 |
FR2950638B1 (fr) * | 2009-09-30 | 2012-01-13 | Alain Vidaillac | Systeme constructif pour batiments |
CN101830029A (zh) * | 2010-01-12 | 2010-09-1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钢纤维abs/pc塑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CN102900170A (zh) * | 2010-03-19 | 2013-01-30 | 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 L型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 |
CN102061803A (zh) * | 2010-11-26 | 2011-05-18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基于交叉孔预制钢筋砼模板的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建造方法 |
CN102531496A (zh) * | 2011-12-22 | 2012-07-04 | 西安中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利用废旧子午线高弹模钢纤维制备增强再生混凝土的方法 |
CN203320738U (zh) * | 2013-04-18 | 2013-12-04 |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
CN103422672A (zh) * | 2013-08-29 | 2013-12-04 | 杜新智 |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房屋施工建造方法 |
CN103510723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安徽宇泰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住宅体系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娟红等: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工程应用》", 31 January 2011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44829A (zh) * | 2015-12-09 | 2016-05-0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钢纤维再生砖粒混凝土单肋底板叠合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756202A (zh) * | 2016-04-20 | 2016-07-13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结合叠合楼板的装配式剪力墙齿槽式连接结构 |
CN111809764A (zh) * | 2020-06-03 | 2020-10-23 | 北京工业大学 | 装配式自控温节能pcm墙体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
CN114215264A (zh) * | 2021-12-24 | 2022-03-22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墙板及拼装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75013B (zh) | 2016-08-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12282B (zh)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污泥制陶粒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 |
US7882669B2 (en) | Composite concrete shear wall for heat insulation | |
CN103924711B (zh) | 装配式网格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工艺 | |
CN101967851A (zh) | 一种板混结构装配式住宅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4712079B (zh) | 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聚丙烯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401654A (zh) | 一种绿色装配式生态民居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2995746A (zh) | 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306501B (zh) | 现浇工业石膏承重墙节能住宅建筑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675013B (zh) | 基于t型槽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 | |
CN102643057B (zh) | 一种eps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砌模的施工方法 | |
CN108589982A (zh) | 一种基于钢筋间接焊接连接的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522359A (zh) | 一种全装配式村镇民居类复合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75012B (zh) | 基于马牙槎连接的装配式聚丙烯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763074A (zh) | 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544849A (zh) | 一种基于xps夹心保温处理的装配式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5106121U (zh) | 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 | |
CN103883022B (zh) | 围护结构内外墙抗震与隔音抗裂一体化构造的施工方法 | |
CN105780992A (zh) | 一种正交正放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施工工法 | |
CN104675014B (zh) | 基于马牙槎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污泥陶粒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938928A (zh) | 一种装配式轻型组合楼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130718A (zh) | 一种装配式钢骨架轻型楼板 | |
CN204781524U (zh) | 一种硫氧镁钢筋桁架板 | |
CN105401681B (zh) | 一种基于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的快速拼装坡屋面及其建造方法 | |
CN206205140U (zh) | 一种全装配式村镇民居类复合墙结构体系 | |
CN205444514U (zh) | 一种承重轻质保温一体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3 Address after: 712034 Building E, BDE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No. 10302, Level 3 Patentee after: Matrix matrix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55 Shaanxi province Xi'an Yanta Road No. 13 Patentee before: Xi'an Architectural Sci & Tech. Univ.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