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5753A - 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65753A CN104665753A CN201410696768.7A CN201410696768A CN104665753A CN 104665753 A CN104665753 A CN 104665753A CN 201410696768 A CN201410696768 A CN 201410696768A CN 104665753 A CN104665753 A CN 1046657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cement
- cable
- installation shaft
- endoscope
- possess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8—Deflecting means for inserted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88—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focusing or zooming fea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056—Rotary to or from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ing
- Y10T74/18176—Crank, pitman, lever, and sli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在侧视内窥镜中,牵引线缆沿轴向可动,前端与立起台(方向变更装置)连接,使立起台沿轴向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滑动通路将牵引线缆保持为沿轴向可动。操作杆配置于牵引线缆的后端,使牵引线缆沿轴向移动。凸轮机构连接在操作杆与牵引线缆之间,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以第一位移量使立起台位移,在中途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以比第一位移量小的第二位移量使立起台位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可动部分进行远程操作的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内,广泛进行利用内窥镜的诊断。内窥镜具备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的插入部、与插入部的基端部分连接设置的操作部。在操作部上设置有作为操作输入部的操作杆、操作旋钮等,通过对操作输入部进行操作从而对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可动部分进行远程操作。作为进行远程操作的可动部分,通常为用于改变从前端部突出的处理工具(医疗设备)的朝向而使其立起的立起台、构成观察部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可动透镜等。
在日本特开2010-136737号公报中,对组装于观察与插入部的轴线正交的侧视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侧视内窥镜、并对立起台进行远程操作的线推拉装置进行了记载。在该线推拉装置中,在进行粗动调节时,操作杆的旋转未被减速而传递至推拉线的带轮从而调节立起台的位置,在进行微动调节时,操作杆的旋转经由齿轮传递至带轮,因此旋转减速从而精密地调节立起台的位置。
由于需要在内窥镜的观察视野内使处理工具准确地对准体内的病变部等目标位置,因此需要对立起台进行微动调节,另一方面,在观察视野外不需要微动调节,为了使处理工具从立起状态与器具通道匹配而恢复为倒伏状态,要求使立起台迅速地动作。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36737号公报记载的内窥镜中,具备粗动调节用旋钮和微动调节用旋钮,在使立起台进行粗动以及微动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切换并旋转旋钮,操作性不佳。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136737号公报记载的内窥镜中,需要微动用的减速装置,机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在需要准确度的区域内进行微动调节而在不需要微动调节的区域内进行粗动时的操作性,并且具有简单的结构的线推拉装置以及具备该线推拉装置的内窥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线推拉装置,其使线缆沿轴向移动,所述线推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输入部;驱动杆,其在对操作输入部进行操作时摆动;滑块,其在轴向上可动,并安装有线缆的后端;连杆部,其将驱动杆的移动向滑块传递;安装轴,其将驱动杆与连杆部连结;以及凸轮机构,其在驱动杆的摆动的径向上使安装轴位移。
另外,优选为,操作输入部具备操作杆,操作杆固定于驱动杆,并通过外部操作而旋转。
另外,优选为,凸轮机构具备凸轮板和凸轮槽,凸轮槽形成于凸轮板,并接纳安装轴。
另外,优选为,凸轮机构具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续地配置,并以比第一部分的相对于安装轴的位移量小的位移量使安装轴位移。
另外,优选为,第一部分为圆弧状的第一槽部,并以驱动杆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第二部分为第二槽部,并从第一槽部向接近驱动杆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另外,优选为,凸轮机构还具备轴槽,轴槽形成于驱动杆,并接纳安装轴,在驱动杆旋转时按压安装轴,使安装轴沿凸轮槽移动。
另外,优选为,所述线推拉装置还具备将线缆保持为在轴向上可动的滑动通路,线缆的前端与可动部分连接,线缆使可动部分沿轴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凸轮机构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以第一位移量使可动部分位移,在中途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以比第一位移量小的第二位移量使可动部分位移。
并且,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部,其插入到体腔内,并对对象部位进行摄像;线缆,其收容于插入部,并沿轴向前后移动;可动部分,其与线缆的前端连接,并通过线缆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操作输入部,其配置于线缆的后端,且能够进行外部操作,使线缆沿轴向移动;以及凸轮机构,其连接在操作输入部与线缆之间,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以第一位移量使可动部分位移,在中途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以比第一位移量小的第二位移量使可动部分位移。
另外,优选为,所述内窥镜还具备:器具通道,其贯穿形成于插入部;观察窗机构,其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并用于观察体内;以及前端出口,其形成于前端部,并供插入器具通道的医疗设备突出,可动部分为立起台,且设置在前端出口与器具通道之间,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立起动作,从而向观察窗机构的观察视野内引导医疗设备。
另外,优选为,在立起台位于中途位置时,医疗设备开始进入观察视野内。
另外,优选为,所述内窥镜还具备:连杆部,其将操作输入部的移动向线缆的后端传递;以及安装轴,其将操作输入部与连杆部连结,凸轮机构具备:第一部分,其使安装轴位移;第二部分,其与第一部分连续地配置,并以比第一部分的相对于安装轴的位移量小的位移量使安装轴位移。
另外,优选为,所述内窥镜还具备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并用于观察体内的变焦光学系统,可动部分为可动透镜,包含于变焦光学系统,并通过线缆的移动而移动,第一位置位于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侧,第二位置位于变焦光学系统的望远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凸轮槽使连杆部与驱动杆(驱动传递板)之间的安装轴在相对于驱动杆的旋转中心的径向上位移,因此在需要准确度的区域内进行微动调节、而在不需要微动调节的区域内进行粗动时,能够仅通过一个驱动杆的操作来进行切换,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具有凸轮槽的凸轮机构来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是前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线推拉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线推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立起台和线推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7A是表示立起台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线推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7B是表示立起台位于中途位置时的线推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7C是表示立起台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线推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比率的图。
图9是表示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而言的、立起台的动作角度的图。
图10是表示应用于超声波内窥镜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凸轮槽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将线推拉装置应用于变焦透镜的可动变焦的移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2具备:电子内窥镜10、处理器装置11、光源装置12、活检装置13(相当于医疗设备)。电子内窥镜10具有:插入到体内的插入部14、与插入部14的基端部分连接设置的操作部15、与处理器装置11及光源装置12连接的通用软线16。在通用软线16的前端安装有连接器17。连接器17是复合类型的连接器,分别连接有处理器装置11以及光源装置12。
插入部14从前端依次划分为前端部14a、弯曲部14b、可挠管部14c。弯曲部14b连接设置于前端部14a的基端侧,是通过将多个弯曲块连结而构成的。可挠管部14c具有挠性,从弯曲部14b的基端侧设置至操作部15的连结部。
电子内窥镜10是主要作为十二指肠镜而使用的侧视内窥镜。这种内窥镜经由口腔插入,从食道经由胃插入至十二指肠。侧视内窥镜从十二指肠的胆道插入总胆管内等,进行规定的摄像、检查、或处置等。因此,在电子内窥镜10中设置有活检装置13的插入路径。作为活检装置13的插入路径中的入口部,在操作部15上设置有器具入口18。活检装置13例如是在前端部具有能够获取生物体组织的杯13a的活检钳子。
在操作部15上设置有器具入口18、弯曲操作旋钮19、操作杆20等。当对弯曲操作旋钮19进行操作时,通过推拉插设于插入部14内的线,由此弯曲部14b向上下左右方向进行弯曲动作。由此,前端部14a朝向体内的所希望的方向。
如图2所示,前端部14a具备前端部主体21和外嵌于前端部主体21的前端罩22。
如图3所示,在前端罩22的外周面的上部形成有平坦部23。在平坦部23上设置有作为照明机构的照明窗区域24以及作为观察窗机构的观察窗区域25。照明窗区域24以及观察窗区域25沿插入部14的轴向排列配置。在照明窗区域24以及观察窗区域25的侧方,在平坦部23上与照明窗区域24及观察窗区域25的对列平行地配置有前端出口23a(侧开口)。如图2所示,在前端罩22的内部形成有与前端出口23a连通的立起空间22a。在立起空间22a内立起自如地安装有立起台30(相当于方向变更装置、可动部分)。
在照明窗区域24安装有照明透镜,导光件的出射端与该照明透镜面对面。另外,在观察窗区域25设置有用于观察插入部的侧视方向的侧视观察光学系统,在该侧视观察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处配置有例如CCD等图像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照明窗区域24以及观察窗区域25与以往的侧视内窥镜中所使用的构件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处理器装置11经由传输电缆获得从CCD输出的摄像信号,并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由处理器装置11生成的图像数据作为观察图像而显示在与处理器装置11电缆连接的监视器26上。
前端部主体21具有圆柱部21a和安装托架21b。圆柱部21a的后端部分与弯曲部14b连接。安装托架21b从圆柱部21a的前端沿轴向突出,并与前端出口23a对置。在该安装托架21b上通过安装轴31旋转自如地安装有立起台30。
在安装托架21b的上方,在圆柱部21a上形成有开口部21c和滑动孔21d。在开口部21c上经由阶梯部21e连接有由挠性管构成的器具通道28。器具通道28从插入部14穿过操作部15的内部,并沿轴线延伸至器具入口18。在滑动孔21d中插入有牵引线缆32。牵引线缆32的前端通过安装轴32a而被固定。
立起台30配置在前端出口23a与器具通道28之间。通过推拉牵引线缆32,立起台30在第一位置(退让位置,用实线表示)和第二位置(立起位置,用虚线表示)之间位移,而进行起伏动作。该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成为立起台30的动作范围。
立起台30具有活检装置13的引导面30a。在第二位置处,通过器具通道28沿插入部14的轴向被引导的活检装置13通过引导面30a从前端出口23a被引导向插入部14的外侧。这样,通过使立起台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位移,从而控制活检装置13的导出方向。
对于立起台30的第一位置而言,与轴线CL1平行的基准线BL1和连结安装轴31、32a而得到的立起台30的中心线CL2相交的交叉角度θ1例如为8°。另外,对于立起台30的第二位置而言,基准线BL1和中心线CL2相交的交叉角度θ2例如为63°,本实施方式中的立起台30的动作范围例如为55°。
观察窗区域25的观察视野35为用图3的虚线35a、35b围成的标注了剖面线的区域。在该观察视野35中,在活检装置13开始进入时的中途位置处(用双点划线表示),立起台30的中心线CL2与基准线BL1相交的交叉角度θ3例如为42°。因此,从第一位置到中途位置,活检装置13未进入观察视野35内,从中途位置到第二位置,活检装置13进入观察视野35内。
如图4所示,线推拉装置40推拉安装于立起台30的上端部的牵引线缆32,而使立起台30起伏。线推拉装置40具备:操作杆20、旋转环41(旋转操作部件;参照图5)、滑块42、曲柄板43(连杆部)、滑动筒44、连结头45、驱动杆(驱动传递板)46、凸轮销47(相当于安装轴)、凸轮板48(凸轮机构)、支承部件49、固定环50。
如图5所示,旋转环41形成为圆筒状,并以与设置于支承部件49的旋转轴筒51同轴且旋转自如的方式而安装于旋转轴筒51。支承部件49以及固定环50构成对旋转环41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固定环50包围旋转环41的外周面,并被固定于支承部件49。固定环50防止旋转环41自支承部件49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旋转操作部件,并不如旋转环41那样限定为圆筒状,只要为能够实施基于保持部的保持的形状即可。另外,作为保持部,并不限定于具有支承部件49以及固定环50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
操作杆20例如通过基于螺钉52的螺纹固定而与旋转环41连结。支承部件49固定于构成操作部15的封装件的壳体。旋转轴筒51为中空。在该旋转轴筒51内,通过插入并固定弯曲操作旋钮19(参照图1)的安装轴从而安装弯曲操作旋钮19。
如图5所示,驱动杆46例如通过螺纹固定而与旋转环41的底面连结,该驱动杆46与操作杆20以及旋转环41一体地转动。
驱动杆46具有上板46a、连结板46b、下板46c,并弯折成曲柄状。上板46a固定于旋转环41的底面,在下板46c上形成有轴槽53。该轴槽53与凸轮板48一起构成凸轮机构。轴槽53沿旋转环41的径向配置,且第一端53a开口。在轴槽53中嵌合有凸轮销47,凸轮销47可沿直线动作。
在支承部件49的底面侧配置有凸轮板48。凸轮板48具有直线部48a和圆弧部48b,并形成为大致L字形。直线部48a沿旋转环41的径向配置,直线部48a的一端固定于旋转轴筒51的底面。圆弧部48b与直线部48a的另一端连续,并具有圆弧状的凸轮槽55。在凸轮槽55中可动地嵌合有凸轮销47。
凸轮槽55具有第一槽部55a和第二槽部55b。第一槽部55a形成为以旋转轴筒51的筒芯CL3为中心的圆弧状。第二槽部55b与第一槽部55a连续,并从第一槽部55a朝向接近旋转环41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地(沿形成第一槽部55a的圆弧的弦的方向直线地)配置。在将驱动杆46的下板46c与凸轮板48组装起来的状态下,第一槽部55a配置在旋转环41的径向上与轴槽53的第二端53b相同的位置。由此,凸轮销47插入到凸轮槽55与轴槽53的贯穿部分。
凸轮销47以朝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固定于曲柄板43的一端。在凸轮销47的下端部外周形成有E形止动轮56的安装槽47a。在贯穿了轴槽53以及凸轮槽55的凸轮销47的安装槽47a中安装E形止动轮56,由此阻止凸轮销47自各槽53、55脱落。凸轮销47通过可动地安装于各槽53、55,从而经由凸轮销47将驱动杆46、凸轮板48以及曲柄板43连结起来。
在曲柄板43的另一端形成有连结孔43a。在该连结孔43a中插入有连结头45的连结销45a。滑块42在一端安装有连结头45,在另一端连结有牵引线缆32。滑块42滑动自如地被支承于滑动筒44。滑动筒44被固定于操作部15的壳体。
如图6所示,牵引线缆32插入到挠性的护套57(滑动通路)内。该挠性的护套57例如通过在紧贴线圈上覆盖热收缩性管而构成。滑块42以及曲柄板43将基于操作杆20的操作而产生的凸轮销47的移动转换为牵引线缆32的直线运动。当对操作杆20进行旋转操作时,对应于其旋转角度,在轴槽53的壁的作用下,凸轮销47在凸轮槽55内移动。凸轮销47在通过第一槽部55a的过程中,以与操作杆20的单位旋转角度对应的移动量移动。对应于该移动量而连动的曲柄板43将运动转换为滑块42的直线运动。而且,在凸轮销47通过第二槽部55b的过程中,与操作杆20的单位旋转角度对应的凸轮销47的在滑块42移动方向上的移动量比通过第一槽部55a时的移动量少,少的量相当于第二槽部55b相对于第一槽部55a向内侧倾斜配置的量。由此,凸轮销47通过第一槽部55a时和通过第二槽部55b时的在滑块移动方向上的移动量发生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牵引线缆32的前端与电子内窥镜10的立起台30的前端连结。因此,当对操作杆20进行旋转操作时,与之对应地,经由线推拉装置40推拉牵引线缆32,由此能够使立起台30摆动。通过该立起台30的摆动,活检装置13进行起伏动作。
在立起台30的起伏动作中,在凸轮销47处于第一槽部55a时,立起台30与操作杆20的旋转角度大致成比例地立起。另外,在凸轮销47处于第二槽部55b时,与处于第一槽部55a时相比,牵引线缆32的移动量减少。因此,与凸轮销47通过第一槽部55a的过程时相比,立起台30缓慢地立起。通过预先使该第一槽部55a和第二槽部55b的切换时刻与被立起台30引导的活检装置13进入观察视野35的时刻一致,能够在观察视野35外,与操作杆20的操作大致成比例且迅速地立起,而在活检装置13进入观察视野35之后,与之前相比缓慢地进行立起。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立起操作,从而能够将活检装置13高精度地定位于所希望的患部等目标部位。
参照图7A、7B、7C,对线推拉装置4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线推拉装置40中,将凸轮销47嵌合于凸轮槽55,并且与轴槽53嵌合。因此,当对操作杆20进行操作而使旋转环41旋转时,凸轮销47在与凸轮槽55的两端抵接的位置之间动作。
如图7A所示,在凸轮销47位于与第一槽部55a侧的一端55c抵接的位置时,立起台30处于第一位置。如图7B所示,在凸轮销47从第一槽部55a向第二槽部55b移动时,立起台30处于中途位置。如图7C所示,在凸轮销47位于与第二槽部55b侧的另一端55d抵接的位置时,处于第二位置。
当凸轮销47在圆弧状的第一槽部55a内移动时,与轴槽53的第二端53b抵接,在径向的位置保持恒定的状态下使旋转环41旋转。由此,凸轮销47在第一槽部55a内通过,在立起台30从第一位置到中途位置的期间,凸轮销47在轴向以及径向双方,向远离滑块42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凸轮销47在直线状的第二槽部55b内移动时,沿轴槽53向径向的内侧移动并同时使旋转环41旋转。由此,凸轮销47在第二槽部55b内通过,在立起台30从中途位置到最大第二位置的期间,凸轮销47在轴向上被拉拽向远离滑块42的方向,而在径向上向接近滑块42的方向移动,因此与立起台30位于从最小第二位置到中途位置时相比,移动量减小。
这样,通过操作杆20与曲柄板43之间存在有凸轮机构,在操作杆20的旋转中途、即凸轮销47通过第一槽部55a与第二槽部55b的边界时,与凸轮销47连结的曲柄板43的一端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移动量发生变化。由此,与曲柄板43连动的滑块42、以及牵引线缆32的移动量也发生变化,因此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的中途发生变化。而且,在凸轮销47通过第一槽部55a时,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增大,在凸轮销47通过第二槽部55b时,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A~7C中,对使立起台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转的中途的动作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使立起台3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转的中途而言,凸轮机构同样地进行动作,在操作杆20的旋转中途、即凸轮销47通过第一槽部55a与第二槽部55b的边界时,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发生变化。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10中的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的比率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的用实线表示的曲线61表示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每变化2°时的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用虚线表示的曲线62为在以往的内窥镜的情况下,操作旋转量每变化2°时的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图8的用点划线表示的曲线63表示对于以往的内窥镜将操作旋转量减半、即将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设为2倍的情况下的操作旋转量每变化2°时的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另一方面,图9的用实线表示的曲线64表示电子内窥镜10中的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而言的、立起台30的动作角度,图9的用虚线表示的曲线65为在以往的内窥镜的情况下,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而言的、立起台的动作角度,图9的用点划线表示的曲线66为对于以往的内窥镜将操作旋转量减半的情况下的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而言的、立起台的动作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以及图9的任一个中,横轴所示的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值为将立起台位于第二位置时设为0°的操作杆的旋转角度,纵轴所示的测量结果为从使立起台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旋转操作杆而顺次测量的测量值。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10中,在使立起台30从第二位置至中途位置,即、使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从0°旋转至8°(图中的线68)的情况下,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的比率较小且恒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比率“恒定”包括大致恒定的情况。而且,在使立起台30从中途位置至第一位置,即、使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从8°旋转至18°的情况下,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角度的比率较大且缓慢增加。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内窥镜中,在使立起台从第二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比率比本实施方式小且恒定。而且,在以往的内窥镜中,在使立起台从第二位置动作至第一位置时的操作杆的操作旋转量比本实施方式大。另外,对于以往的内窥镜在将操作旋转量减半的情况下,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比率比本实施方式大且缓慢增加。而且,在该情况下,在使立起台从第二位置动作至第一位置时的操作杆的操作旋转量比本实施方式小。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内窥镜10,将插入部14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并用监视器26一边确认目标部位一边进行活检时,首先,从设置于操作部15的器具入口18向器具通道28插入活检装置13。此时,操作杆20未被操作,立起台30在第一位置(退让位置)处静止。然后,当活检装置13的前端部到达立起台30的引导面30a的位置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杆20时,线推拉装置40进行动作,能够使立起台3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立起位置)位移。此时,在立起台30处于从中途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由于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变小,因此在活检装置13进入观察视野内时,能够对立起台30进行微动调节,从而高精度地控制导出活检装置13的方向。
另一方面,在立起台3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当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杆20时,线推拉装置40进行动作,能够使立起台3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位移。此时,在立起台30位于从第二位置到中途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凸轮机构使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变小,因此在活检装置13进入观察视野内时,能够对立起台30进行微动调节,从而高精度地控制导出活检装置13的方向。
并且,当在由活检装置13实施的活检结束,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杆20时,在立起台30位于从中途位置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立起台30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20的操作旋转量的比率较大,因此在活检装置13退出观察视野外时,立起台30粗动,能够使活检装置13迅速地沿插入部14的轴向返回并从器具通道28抽出活检装置13。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内窥镜中,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比率比本实施方式小,因此,即使在活检装置13处于观察视野外时,立起台的动作也较慢。另一方面,对于以往的内窥镜在将操作旋转量减半的情况下,立起台的动作旋转量相对于操作杆的操作角度的比率比本实施方式大,因此无法在观察视野内对活检装置13进行微动调节。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板凸轮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在活检装置13位于观察视野内时对立起台30进行微动调节,并且在该活检装置13位于观察视野外时使立起台30粗动。并且,仅通过对一个操作杆进行操作,就能够切换活检装置13位于观察视野内时的立起台30的微动调节与活检装置13位于观察视野外时的立起台30的粗动,因此操作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牵引线缆32的推拉使立起台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然而除此以外,也可以在安装轴32a上安装扭簧,向第一位置对立起台30施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设置于侧视内窥镜的立起台立起旋转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图10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构造如下,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70的前端部71设置有:将多个超声波变换器以阵列状排列而成的超声波断层图像取得部72、位于该超声波断层图像取得部72的基端侧的前端出口73、使活检装置13从前端出口73朝向立起向插入部70外部的方向进行方向转换的立起台74(方向变更装置)、作为观察窗机构的观察窗区域75以及照明窗区域76,作为使立起台74进行起伏动作的结构,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杆20、牵引线缆32以及线推拉装置4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线推拉装置40进行操作的操作输入部,使用操作杆进行旋转操作,然而也可以通过刻度盘方式的旋钮进行旋转操作。另外,作为活检装置13列举了杯型的活检钳子,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用于摄像、检查、或处置等的夹持型的钳子、高频刀、圈套器线(snare wire),注射针等其他医疗设备。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医疗用内窥镜来进行说明,然而在用于工业用途等其他用途的内窥镜等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应于操作输入部的旋转角度,将被线牵引的可动部分从粗动向微动切换,然而也可以从微动向粗动切换。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11所示的构成线推拉装置的凸轮机构那样,具有直线状的第一槽部81a和圆弧状的第二槽部81b,在凸轮板83上形成供凸轮销82可动地嵌合的凸轮槽81。第一槽部81a朝向相对于操作输入部的旋转中心的径向外侧倾斜配置,第二槽部81b与第一槽部81a连续,并相对于操作输入部的旋转中心形成为圆弧状。由此,当凸轮销82在第一槽部81a内移动时,与凸轮销82连动的可动部分相对于操作输入部的单位旋转角度的移动量较小,当凸轮销82在第二槽部81b内移动时,该可动部分相对于操作输入部的单位旋转角度的移动量较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将线推拉装置用于立起台的立起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线推拉装置并不限定于立起台,在内窥镜中,也可以应用于通过线操作而使可动部分运动的情况。特别是,在阶段性地变更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有效。例如,在图12所示的通过线推拉装置使用来观察体内的变焦光学系统90的可动透镜91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在景深较深的广角区域92内粗动,在景深较浅的望远区域93内进行微动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附图标记94为固定于可动透镜91并被线推拉装置推拉的牵引线缆,附图标记95为引导可动透镜91的引导棒。作为具备具有这种变焦光学系统90的观察窗机构、线推拉装置的内窥镜,优选的结构为:具备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插入部14、操作部15。另外,通过牵引线缆94的推拉,使可动透镜91在广角侧与望远侧之间位移,但此外,也可以在牵引线缆94上安装螺旋弹簧,向望远侧或广角侧对可动透镜91施力。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凸轮槽通过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而呈二阶段地发生变化,然而也可以通过增加第三槽或更多的槽,从而更多阶段性地变更线的移动速度。另外,虽然将第一槽部构成为圆弧状并将第二槽部构成为直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线的移动速度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曲柄板43安装于滑块42。然而,也可以省略滑块42而将曲柄板43的端部直接安装于线缆32的端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筒44收容滑块42并仅沿轴向移动。然而,也可以不经由滑块42,通过滑动槽等使线缆32仅沿轴向移动。
另外,在内窥镜中的具有线驱动部的部分中使用本发明的线推拉装置,然而对于各种装置中的线驱动部而言,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线推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具备在轴向上将可动部分的后侧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支承部,可动部分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相对于轴向的角度比可动部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相对于轴向的角度大。
另外,线缆在前位置以及后位置之间可动,可动部分在线缆位于前位置时处于第一位置,在线缆位于后位置时处于第二位置。
另外,可动部分为立起台,引导被插入的医疗设备的前端并使其立起。
另外,根据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可动部分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可动。
另外,线缆在前位置以及后位置之间可动,可动部分在线缆位于前位置时处于第二位置,在线缆位于后位置时处于第一位置。
另外,可动部分为变焦光学系统的可动透镜。
本发明在不脱离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应当理解为这种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线推拉装置,其使线缆沿轴向移动,其中,
所述线推拉装置具备:
操作输入部;
驱动杆,其在对所述操作输入部进行操作时摆动;
滑块,其在所述轴向上可动,并安装有所述线缆的后端;
连杆部,其将所述驱动杆的移动向所述滑块传递;
安装轴,其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杆部连结;以及
凸轮机构,其在所述驱动杆的摆动的径向上使所述安装轴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输入部具备操作杆,
所述操作杆固定于所述驱动杆,并通过外部操作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机构具备:
凸轮板;以及
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凸轮板,并接纳所述安装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机构具备:
第一部分;以及
第二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续地配置,并以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于所述安装轴的位移量小的位移量使所述安装轴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为圆弧状的第一槽部,并以所述驱动杆的旋转中心为中心,
所述第二部分为第二槽部,并从所述第一槽部向接近所述驱动杆的所述旋转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凸轮机构还具备轴槽,所述轴槽形成于所述驱动杆,并接纳所述安装轴,在所述驱动杆旋转时按压所述安装轴,并使所述安装轴沿所述凸轮槽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推拉装置,其中,
所述线推拉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线缆保持为在所述轴向上可动的滑动通路,
所述线缆的前端与所述可动部分连接,所述线缆使所述可动部分沿所述轴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所述凸轮机构在中途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以第一位移量使所述可动部分位移,在所述中途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以比所述第一位移量小的第二位移量使所述可动部分位移,其中所述中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8.一种内窥镜,其具备:
插入部,其插入到体腔内,并对对象部位进行摄像;
线缆,其收容于所述插入部,并沿轴向前后移动;
可动部分,其与所述线缆的前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线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操作输入部,其配置于所述线缆的后端,且能够进行外部操作,并使所述线缆沿所述轴向移动;以及
凸轮机构,其连接在所述操作输入部与所述线缆之间,在中途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之间,以第一位移量使所述可动部分位移,在所述中途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以比所述第一位移量小的第二位移量使所述可动部分位移,其中所述中途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内窥镜还具备:
器具通道,其贯穿形成于所述插入部;
观察窗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并用于观察体内;以及
前端出口,其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并供插入所述器具通道的医疗设备突出,
所述可动部分为立起台,且设置在前端出口与所述器具通道之间,所述可动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进行立起动作,从而向所述观察窗机构的观察视野内引导所述医疗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在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中途位置时,所述医疗设备开始进入所述观察视野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其中,所述内窥镜还具备:
连杆部,其将所述操作输入部的移动向所述线缆的所述后端传递;以及
安装轴,其将所述操作输入部与所述连杆部连结,
所述凸轮机构具备:
第一部分,其使所述安装轴位移;以及
第二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续地配置,并以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于所述安装轴的位移量小的位移量使所述安装轴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其中,
所述内窥镜还具备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并用于观察体内的变焦光学系统,
所述可动部分为可动透镜,包含于所述变焦光学系统,并通过所述线缆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侧,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变焦光学系统的望远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46689A JP5855628B2 (ja) | 2013-11-28 | 2013-11-28 | ワイヤ押し引き装置及び内視鏡 |
JP2013-246689 | 2013-11-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65753A true CN104665753A (zh) | 2015-06-03 |
Family
ID=5201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6768.7A Pending CN104665753A (zh) | 2013-11-28 | 2014-11-26 | 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57145B2 (zh) |
EP (1) | EP2878253B1 (zh) |
JP (1) | JP5855628B2 (zh) |
CN (1) | CN104665753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0667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线推拉装置及内窥镜 |
CN108042091A (zh) * | 2017-12-25 | 2018-05-18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抬钳传动机构及内窥镜 |
CN110831484A (zh) * | 2017-07-18 | 2020-02-2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1065313A (zh) * | 2017-09-28 | 2020-04-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1542252A (zh) * | 2018-02-09 | 2020-08-1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2168117A (zh) * | 2016-07-19 | 2021-01-05 | Hoya株式会社 | 罩子以及内窥镜 |
CN115227180A (zh) * | 2022-08-02 | 2022-10-25 | 上海众芯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及内窥镜 |
CN118320146A (zh) * | 2024-06-14 | 2024-07-12 | 北京首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消毒内腔的光学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27086A (zh) | 2017-03-03 | 2023-06-27 |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 装置末端 |
EP3656278B1 (en) * | 2017-07-18 | 2021-07-2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WO2019017112A1 (ja) * | 2017-07-18 | 2019-01-2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WO2019065580A1 (ja) * | 2017-09-27 | 2019-04-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7033188B2 (ja) * | 2018-02-23 | 2022-03-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WO2020039498A1 (ja) * | 2018-08-21 | 2020-02-2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CN112672674B (zh) * | 2018-09-10 | 2023-11-1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WO2021187298A1 (ja) * | 2020-03-18 | 2021-09-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WO2021193694A1 (ja) * | 2020-03-27 | 2021-09-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DE212021000350U1 (de) * | 2020-03-27 | 2022-12-1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kop |
US20230172439A1 (en) * | 2020-04-24 | 2023-06-08 | Ambu A/S | A braking mechanism for a rotary operating member of a medical device |
JPWO2022071569A1 (zh) * | 2020-10-02 | 2022-04-07 | ||
WO2022071568A1 (ja) * | 2020-10-02 | 2022-04-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WO2022071567A1 (zh) * | 2020-10-02 | 2022-04-07 | ||
EP4271243A1 (en) | 2020-12-31 | 2023-11-08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Medical device actuators |
WO2022176841A1 (ja) * | 2021-02-18 | 2022-08-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WO2022185799A1 (zh) * | 2021-03-03 | 2022-09-09 | ||
US20230248218A1 (en) * | 2022-02-08 | 2023-08-10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Medical device actuators and related methods |
CN114451855B (zh) * | 2022-04-14 | 2022-07-12 | 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牵引机构及阑尾镜 |
WO2023205700A1 (en) * | 2022-04-20 | 2023-10-26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Actuators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0632A (en) * | 1989-09-05 | 1991-10-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apparatus |
JP2003144376A (ja) * | 2001-11-19 | 2003-05-20 | Pentax Corp | 内視鏡の引張操作機構 |
US6582357B2 (en) * | 2000-05-24 | 2003-06-24 | Pentax Corporation | Treating instrument erecting device for use in endoscope |
CN1561178A (zh) * | 2000-08-30 | 2005-01-05 | 杜莱尔及吉特利斯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视域的关节内窥镜 |
JP2008099743A (ja) * | 2006-10-17 | 2008-05-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医療装置 |
US20100191053A1 (en) * | 2009-01-28 | 2010-07-29 | Cani Optical Systems, Llc | Portable Endoscope For Diverse Medical Disciplin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37687Y2 (zh) * | 1977-02-28 | 1981-09-03 | ||
JPS57128128A (en) * | 1981-02-02 | 1982-08-09 | Olympus Optical Co | Apparatus for erecting treating tool of endoscope |
JPS5815835A (ja) * | 1981-07-17 | 1983-01-29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処置具起上装置 |
JPH01145430A (ja) * | 1987-12-02 | 1989-06-07 | Sanshin Ind Co Ltd | シフト補助装置 |
US5683412A (en) * | 1994-12-23 | 1997-11-04 | Symbiosis Corporation | Force-limiting control member for endoscopic instruments and endoscopic instruments incorporating same |
US6203494B1 (en) * | 1999-03-02 | 2001-03-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capable of varying hardness of flexible part of insertion unit thereof |
JP4845824B2 (ja) * | 2007-07-17 | 2011-12-2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10136737A (ja) | 2008-12-09 | 2010-06-24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 |
WO2013011771A1 (ja) * | 2011-07-15 | 2013-01-2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 |
WO2013099390A1 (ja) * | 2011-12-28 | 2013-07-0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
2013
- 2013-11-28 JP JP2013246689A patent/JP58556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1-25 US US14/552,955 patent/US103571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6 CN CN201410696768.7A patent/CN104665753A/zh active Pending
- 2014-11-27 EP EP14195049.3A patent/EP287825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0632A (en) * | 1989-09-05 | 1991-10-2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ndoscope apparatus |
US6582357B2 (en) * | 2000-05-24 | 2003-06-24 | Pentax Corporation | Treating instrument erecting device for use in endoscope |
CN1561178A (zh) * | 2000-08-30 | 2005-01-05 | 杜莱尔及吉特利斯股份有限公司 | 可变视域的关节内窥镜 |
JP2003144376A (ja) * | 2001-11-19 | 2003-05-20 | Pentax Corp | 内視鏡の引張操作機構 |
JP2008099743A (ja) * | 2006-10-17 | 2008-05-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医療装置 |
US20100191053A1 (en) * | 2009-01-28 | 2010-07-29 | Cani Optical Systems, Llc | Portable Endoscope For Diverse Medical Disciplines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0667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线推拉装置及内窥镜 |
CN112168117A (zh) * | 2016-07-19 | 2021-01-05 | Hoya株式会社 | 罩子以及内窥镜 |
CN110831484A (zh) * | 2017-07-18 | 2020-02-2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0831484B (zh) * | 2017-07-18 | 2022-04-2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11484186B2 (en) | 2017-07-18 | 2022-11-0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N111065313A (zh) * | 2017-09-28 | 2020-04-2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11564555B2 (en) | 2017-09-28 | 2023-01-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N108042091A (zh) * | 2017-12-25 | 2018-05-18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抬钳传动机构及内窥镜 |
CN111542252A (zh) * | 2018-02-09 | 2020-08-14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1542252B (zh) * | 2018-02-09 | 2023-12-1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5227180A (zh) * | 2022-08-02 | 2022-10-25 | 上海众芯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及内窥镜 |
CN118320146A (zh) * | 2024-06-14 | 2024-07-12 | 北京首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消毒内腔的光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55628B2 (ja) | 2016-02-09 |
JP2015104424A (ja) | 2015-06-08 |
EP2878253B1 (en) | 2018-02-07 |
US20150148598A1 (en) | 2015-05-28 |
US10357145B2 (en) | 2019-07-23 |
EP2878253A1 (en) | 2015-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65753A (zh) | 线推拉装置以及内窥镜 | |
EP1088510B1 (en) | Endoscope with objective lens drive mechanism | |
US11311180B2 (en) | Endoscope configured to change a length of a bendable part | |
EP2883491B1 (en) | Endoscope | |
US8333692B2 (en) | Endoscope and endoscopic system | |
US10028643B2 (en) | Endoscope apparatus | |
US8998801B2 (en) | Insertion instrument | |
EP2742851B1 (en) | Medical apparatus | |
US20050267335A1 (en) | Endoscope apparatus | |
US6409658B1 (en) | Endoscope with objective lens drive mechanism | |
US9820631B2 (en) | Endoscope | |
US20150313447A1 (en) |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endoscope | |
US10925470B2 (en) | Endoscope system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endoscopes with insertion sections having different hardness variation amounts | |
JP5838327B2 (ja) | 内視鏡 | |
JP3572975B2 (ja) |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 |
JP6292558B2 (ja) | 内視鏡 | |
CN116350157A (zh) | 一种内窥镜 | |
US11412919B2 (en) |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 |
WO2015163019A1 (ja) | 挿入機器 | |
JP2008289545A (ja) | 内視鏡 | |
JP6308440B2 (ja) | 内視鏡 | |
JP5838381B2 (ja) | 内視鏡 | |
US12078794B2 (en) | Endoscope | |
JP2015178045A (ja) | 内視鏡 | |
JP2000221414A (ja) | 対物レンズ移動機構付き内視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