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6222A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56222A CN104656222A CN201510053524.1A CN201510053524A CN104656222A CN 104656222 A CN104656222 A CN 104656222A CN 201510053524 A CN201510053524 A CN 201510053524A CN 104656222 A CN104656222 A CN 104656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eaf spring
- metal parts
- lens
- c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41001014698 Phacoide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29920003266 Leaf®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6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从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带框的板簧将框体切离而不形成发尘源。构成为,具备: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5);在光轴方向上支撑透镜保持部件(5)的板簧(4);和设置为将与环箍体(93)连通的板簧(4)固定并且使金属板(25)部分地露出的基座部件。当通过激光切割从板簧(4)将环箍体(93)切离时,金属板(25)位于激光光线的照射方向的延长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本申请人于2012年04月28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32280.2、发明名称为“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带有相机的便携电话等中的小型的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小型的透镜(lens)驱动装置,已知有将保持着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磁驱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通过将在外周面上卷绕了线圈(coil)的透镜保持部件载置在基座部件上、从上方将磁轭(yoke;ヨーク)覆盖而构成。在磁轭的各侧壁部的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磁铁,将磁铁定位于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的周围。此外,在基座部件与透镜保持部件之间,配置有使透镜保持部件复原的板簧。并且,透镜驱动装置通过磁轭和磁铁形成磁回路,通过由线圈的通电产生的电磁力来抵抗板簧的施力,使透镜保持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6532号公报
然而,在由较薄的金属板形成板簧的情况下,当从板簧将环箍(hoop)体(框体)切离时,有可能给板簧带来缺陷而平坦度变差。因此,考虑在将与环箍体连结的板簧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状态下、通过激光切割从环箍体切离的方法。但是,若激光光线被照射到基座部件的树脂成形部分,则有基座部件的一部分烧焦而形成发尘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从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带框的板簧将框体切离而不形成发尘源。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透镜保持部件,保持透镜体;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撑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基座部件,固定上述板簧,并且以使金属部件部分地露出的方式设置有该金属部件;通过对从上述板簧延伸的连通部进行激光切割来从上述板簧将框体切离而形成于上述板簧的切断部位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部件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在与上述切断部位对置的位置,配置从上述基座部件露出的上述金属部件,上述板簧与上述金属部件分离。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通过板簧来支撑用于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以使金属部件部分地露出的方式将该金属部件设置在基座部件上,从上述基座部件露出的上述金属部件配置在与上述板簧的切断部位对置的位置,上述板簧与上述金属部件分离,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将经由连通部与框体连通的上述板簧固定到上述基座部件的工序;以及在从上述金属部件向上方分离的位置的上述连通部,通过激光切割从上述板簧将上述框体切离、并且在上述板簧上形成上述切断部位的工序。
根据这些结构,在金属部件的上方从板簧将框体切离。由此,在通过激光切割从板簧将框体切离的情况下,激光光线被照射到金属部件上,所以不会有由树脂等成形的基座部件的一部分烧焦而成为发尘源的情况。此外,由于框体和板簧在基座部件上被切离,所以能够将板簧的切断痕形成得较短。此外,上述切断部位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部件向上方离开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从与磁轭连接的金属部件离开的位置处从框体将板簧切离,所以能够防止磁轭与板簧的导通。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基座部件形成为矩形框状,并且上述金属部件在上述基座部件的四角露出。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具备:线圈,安装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磁轭,包围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以及磁性部件,与上述磁轭一起形成作用于上述线圈的磁回路;上述金属部件与上述磁轭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与磁轭连接的金属部件,不在基座部件上形成发尘源而从板簧将框体切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基座部件使与上述切断部位对置的金属部件的下表面向下方空间露出。根据该结构,即使被照射激光光线的金属部件发热,热也不易从金属部件的下表面传递给基座部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树脂等成形的基座部件的一部分成为发尘源。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固定在基座部件上的带框的板簧不形成发尘源地将框体切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片将环箍体切离前的底箱及弹簧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片将环箍体切离后的底箱及弹簧片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以下的透镜驱动装置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在透镜驱动装置中,只要是从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就能够使用本发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安装在装有图像传感器(未图示)的基板上,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驱动透镜体(未图示)而调整焦点距离。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埋设有外部端子31的底箱2(基座部件)上,经由下板簧4(板簧)安装有透镜保持部件5。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周围卷绕有线圈59,带有磁铁6的磁轭7以覆盖该线圈59的方式被固定于底箱2。在磁轭7的上表面,经由上板簧8安装有顶盖9。
底箱2通过合成树脂形成为俯视大致为矩形框状。在底箱2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21,经由该开口部21使基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向上方露出。在底箱2的4角处,形成有用于固定下板簧4的突起部24。通过突起部24,在底箱2上下板簧4以前后左右被定位的状态安装。
此外,底箱2嵌件成形有导电性的金属板25(金属部件)。金属板25在底箱2的4角处露出,与磁轭7的4角电连接。此外,在底箱2的邻接的两角附近,嵌件成形有一对外部端子31。一对外部端子31将导电性的金属板弯折而形成,上板部32从底箱2的上表面露出,侧板部33从底箱2的下表面突出。从底箱2露出的一对外部端子31的上板部32电连接于下板簧4。另外,金属板25与外部端子31没有电连接。
下板簧4由导电性的磷青铜等形成,由一对弹簧片41构成。一对弹簧片41依照底箱2的开口部21配置,使得中央形成开口。各弹簧片41具有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板部42、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板部43、和将外侧板部42及内侧板部43连接的蜿蜒形状的弹簧板部44。在外侧板部42,对应于底箱2的突起部24而形成有插通孔46,在内侧板部43,对应于透镜保持部件5的突起部56(参照图5D)而形成有插通孔45。
外侧板部42使底箱2的突起部24从插通孔46突出,利用突起部24的热铆(thermal caulking)而被固定于底箱2。内侧板部43使透镜保持部件5的突起部56从插通孔45突出,利用突起部56的热铆而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5。这样,将底箱2和透镜保持部件5经由下板簧4连结。此外,各弹簧片41的弹簧板部44对透镜保持部件5朝向底箱2侧施力。此外,一对弹簧片41分别与一对外部端子31电接合,并且与线圈59的端部电接合。
透镜保持部件5由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51的筒状部52、和从筒状部52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3。在筒状部52的内侧,安装有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的透镜单元(未图示)。在筒状部52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从内侧支撑线圈59的4个线圈支撑部54。通过在设于筒状部52的线圈支撑部54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筒状的线圈59。在该情况下,在线圈59与筒状部52之间,形成有将后述的磁轭7的内壁部74夹在其中的间隙。
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固定下板簧4的多个突起部56、和缠绕线圈59的两端部的一对捆扎销(絡げピン)57(参照图5D)。线圈59的一端部以缠绕于一个捆扎销57的状态与一个弹簧片41接合,线圈59的另一端部以缠绕于另一个捆扎销57的状态与另一个弹簧片41接合。此外,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下部,形成有抵接于底箱2的4个脚部58。
磁轭7是使下面开口的箱型,上壁部71形成有使透镜保持部件5的筒状部52露出的窗部72。此外,磁轭7形成有相对于俯视为矩形状的外周壁部73的四角隔开间隔而对置的4个内壁部74。各内壁部74插通在线圈59与筒状部52之间的间隙中。在外周壁部73的内周面的四角处,分别安装有磁铁6(磁性部件)。磁铁6与磁轭7的角部匹配而形成为俯视大致为梯形状,具有相对于内壁部74的壁面平行的磁极面。在磁轭7的四角,在磁铁6与内壁部74之间配置线圈59。
并且,通过磁轭7和磁铁6形成磁回路,通过将线圈59通电,将透镜保持部件5在光轴方向上驱动。此外,磁轭7的下部形成有与底箱2的金属板25接合的缘部75。在磁轭7的上壁部71的四角,形成有用于安装顶盖9的插通孔76。
上板簧8由磷青铜等形成,具有直径比磁轭7的窗部72小的开口部81。上板簧8具有位于径向外侧的外侧板部82、位于径向内侧的内侧板部83、和将外侧板部82及内侧板部83连接的蜿蜒状的弹簧板部84。在外侧板部82,对应于磁轭7的插通孔76形成有插通孔85。此外,内侧板部83通过粘接剂被固定到筒状部52的上端面。上板簧8的弹簧板部84对透镜保持部件5朝向底箱2侧施力。
顶盖9由合成树脂形成为矩形框状。在顶盖9的四角处,形成有从下表面突出的用于固定上板簧8的突起部91。顶盖9在使突起部91插通在上板簧8的插通孔85及磁轭7的插通孔76中的状态下,利用突起部91的热铆,与上板簧8及磁轭7一体化。另外,关于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作业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这里,参照图3及图4对将弹簧片与环箍体切离进行说明。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片将环箍体切离前的底箱及弹簧片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片将环箍体切离后的底箱及弹簧片的平面示意图。另外,图3A及图4A表示俯视示意图,图3B及图4B分别表示将图3A及图4A在对角线上切断的情况下的截面示意图。另外,在图3及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关于固定于弹簧片的透镜保持部件进行了省略。
如图3所示,一对弹簧片41以连结于环箍体93(框体)的状态被供给,在被固定到底箱2之后被从环箍体93切离。一对弹簧片41的外侧板部42具有沿底箱2的外侧面延伸的细长的直线部66、和在直线部66的两端被固定于底箱2的一对固定片67。一对固定片67以将底箱2的对角线横截的方式斜向延伸,在直线部66侧的大致一半部,通过热铆被固定到底箱2的突起部24。此外,一对固定片67经由蜿蜒状的弹簧板部44连结到内侧板部43。
一个固定片67的前端侧形成有开口部68,位于外部端子31的上板部32上。该固定片67通过将开口部68的内缘部与外部端子31之间的设置部分激光焊接而电连接于外部端子31。即,一个固定片67成为从相对于底箱2的固定位置朝向外部端子31延伸、与外部端子31连接的接合片。此外,各固定片67经由在底箱2的大致对角线上延伸的连通部69连结到环箍体93。
在底箱2的4角露出的金属板25位于连通部69的下方。底箱2的外缘部对应于磁轭7的外周壁部73的下端部而形成为分层状。下层部26与金属板25的上表面94共面,与金属板25一起支撑磁轭7。上层部27形成为在底箱2的四角处进入到底箱2的开口部21侧,以使连通部69的固定片67侧的根部分浮起到金属板25的上方。这样,在底箱2的四角,在上层部27支撑弹簧片41,并使金属板25从下层部26露出,从而将连通部69定位在从金属板25的上表面9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
如图4所示,该弹簧片41在金属板25的上方通过激光切割被从环箍体93切离。在该激光切割中,通过对连通部69的根部分从上方照射激光光线,在金属板25的上方形成作为切断部位的切断面77(激光切割面)。在此情况下,由于金属板25位于激光光线的照射方向的延长线上,所以激光光线不会被照射到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由此,底箱2不会烧焦,激光切割不会导致在底箱2形成发尘源。
此外,底箱2形成为,使金属板25的下表面95向下方空间露出。即,金属板25的下表面95的位于照射方向的延长线上的部分与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之间成为非接触。因此,即使是在激光切割时通过激光光线将金属板25加热的情况下,热也不易从下表面95传导到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不会将底箱2烧焦。由此,由于传递给金属板25的热而在底箱2形成发尘源的情况得到抑制。通过这样的结构,抑制来自发尘源的异物进入到图像传感器上。
此外,由于弹簧片41与金属板25离开,所以不会由于连通部69的激光切割产生的热使弹簧片41与金属板25接合。由此,能够防止磁轭7经由金属板25导通到弹簧片41。此外,弹簧片41由于在连通部69的根部分被从环箍体93切离,所以使固定片67的残留的切断痕78较短,使切断痕78收容在磁轭7的内侧。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弹簧片41固定于底箱2的状态,从环箍体93将弹簧片41切离。由此,即使弹簧片41是例如仅有30[μm]左右的厚度的薄板,也能抑制切离时的翘曲(缺陷)的发生,维持一定的平坦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簧片41上形成切断痕78,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将通过激光切割而形成在弹簧片41上的切断部位定位在金属板25的上方即可,也可以不在弹簧片41上形成切断痕78。在该情况下,也采用使金属板25在激光光线的照射方向的延长线上从底箱2露出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5对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进行说明。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另外,以下的组装作业能够通过自动设备自动地实施。
如图5A所示,通过粘接剂在磁轭7的四角的角部分别固定磁铁6。此时,使磁铁6的磁极面相对于磁轭7的内壁部74的壁面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参照图7)。接着,如图5B所示,在磁轭7的上表面载置上板簧8,从上方安装顶盖9。此时,将顶盖9的四角的突起部91分别插通到上板簧8的四角的插通孔85及磁轭7的四角的插通孔76中。并且,通过将顶盖9的各突起部91热铆,将顶盖9、上板簧8及磁轭7一体化。
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外周卷绕线圈59。将卷绕在透镜保持部件5上的线圈59的两端部缠绕到一对捆扎销57上。在此情况下,线圈59的两端部通过激光等被除去绝缘覆膜后进行缠绕。
接着,如图5D所示,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下部安装一对弹簧片41。一对弹簧片41以经由连通部69连通到环箍体93的状态被供给到透镜保持部件5。此时,透镜保持部件5的突起部56分别插通到一对弹簧片41的插通孔45中。并且,通过将透镜保持部件5的突起部56热铆,将透镜保持部件5与一对弹簧片41一体化。此外,缠绕在捆扎销57上的线圈59的端部与一对弹簧片41的内侧板部43激光焊接。由此,将一对弹簧片41与线圈59的两端部电连接。
如图6A所示,在底箱2上载置带有线圈59的透镜保持部件5,经由一对弹簧片41将底箱2与透镜保持部件5安装。此时,通过在一对弹簧片41的插通孔46中插通底箱2的突起部24并将突起部24热铆,从而将底箱2与透镜保持部件5一体化。此外,一对弹簧片41的固定片67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外部端子31的上板部32接合。由此,一对外部端子31和线圈59的两端部经由一对弹簧片41电连接在线圈59的两端部。
接着,如图6B所示,通过激光切割从一对弹簧片41将环箍体93切离。此时,将激光光线朝向位于底箱2的4角的连通部69的根部分照射。由于连通部69的根部分对置于露出到底箱2上的金属板25,所以激光光线不会被照射到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由此,不会将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烧焦,防止发尘源的产生。这样,在弹簧片41,从金属板25向上方离开而形成切断面77(切断部位)。
若从一对弹簧片41将环箍体93切离,则如图6C所示,将带有顶盖9的磁轭7从上方覆盖。此时,将磁轭7的内壁部74插通到透镜保持部件5的线圈59与筒状部52之间的间隙中。由此,在磁轭7的四角,在磁铁6与内壁部74之间夹着内壁部74而形成磁回路。此外,磁轭7的缘部75被载置到底箱2的金属板25上,通过激光焊接与位于底箱2的4角的金属板25接合。此外,由于残留在弹簧片41上的切断痕78形成得较短,所以不会与磁轭7的外周壁部73的内面接触。
并且,如图6D所示,对筒状部52的上端面和上板簧8的内侧板部83,经由磁轭7的窗部72涂布粘接剂。由此,将磁轭7及顶盖9与透镜保持部件5经由上板簧8连结。这样,所组装的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设在透镜保持部件5的上下的板簧4、8被朝向底箱2侧施力。并且,透镜驱动装置1通过将透镜保持部件5的缠绕的线圈59通电,抵抗板簧4、8的施力而将透镜保持部件5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以下,参照图7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7所示,在磁轭7的外周壁部73的四角处固定磁铁6,使内壁部74对置于磁铁6的磁极面,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形成磁回路。在磁铁6与内壁部74之间夹有缠绕于透镜保持部件5的线圈59。磁回路形成为,使在磁铁6的磁极面处产生的磁感应线通过线圈59朝向内壁部74。透镜保持部件5被上板簧8及下板簧4向底箱2侧施加预张力(pretension)。
在该初始状态下,若将线圈59通电,则对于线圈59在光轴方向上产生电磁力。通过在该线圈59产生的电磁力,透镜保持部件5抵抗上板簧8及下板簧4的施力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调整未图示的透镜体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焦点距离。在此情况下,由于磁轭7的内壁部74与磁铁6的磁极面是平行的,所以通过线圈59的磁感应线的量多,即使磁回路仅形成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角,也能够产生充分的驱动力。并且,若对线圈59的通电停止,则由于上板簧8及下板簧4的复原力,将透镜保持部件5拉回到初始位置。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在金属板25的上方从下板簧4将环箍体93切离。由此,通过激光切割将激光光线照射到金属板25上,所以不会使底箱2的树脂成形部分的一部分烧焦而形成发尘源。此外,在底箱2上,由于环箍体93与下板簧4被切离,所以能够使下板簧4的切断痕78较短。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在附图中图示的大小及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就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对下板簧的连通部从正上方照射激光光线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连通部和金属板位于激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上即可,例如也可以从斜上方照射激光光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底箱的4角进行激光切割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在金属板上从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激光切割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从板簧将环箍体烧断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气体熔断切离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金属板的上方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下板簧及环箍体只要是在设于底箱处的金属部件的上方被切离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外部端子上被切离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可以是,以使板簧与外部端子接触的状态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使与下板簧的切断位置对置的金属板的下表面向下方空间露出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金属板的下表面也可以与底箱的树脂成形部分接触。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下方空间并不限定于透镜驱动装置的外部空间,只要是使金属板的下表面与底箱的树脂成形部分非接触的空间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形成在底箱内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机构而由磁铁和磁轭形成磁回路,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移动机构只要是形成磁回路的结构,则可以是任何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自动设备组装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手动组装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也可以是将自动设备与手动组合来组装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组装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将下板簧与外部端子接合后、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在将下板簧固定到底箱上之后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的结构即可。例如,只要是将下板簧固定到底箱上之后,则也可以在从下板簧将环箍体切离后将下板簧与外部端子接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热铆将弹簧片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能够将板簧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则可以采用任何方法进行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磁性部件例示磁铁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磁性部件只要与磁轭一起形成磁回路,则可以是任何部件。
标号说明
1 透镜驱动装置
2 底箱(基座部件)
4 下板簧(板簧)
5 透镜保持部件
6 磁铁(磁性部件)
7 磁轭
8 上板簧
9 顶盖
25 金属板(金属部件)
31 外部端子
41 弹簧片(板簧)
59 线圈
69 连通部
77 切断面(切断部位)
78 切断痕
93 环箍体(框体)
94 上表面
95 下表面
Claims (5)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透镜保持部件,保持透镜体;
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撑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基座部件,固定上述板簧,并且以使金属部件部分地露出的方式设置有该金属部件;
通过对从上述板簧延伸的连通部进行激光切割来从上述板簧将框体切离而形成于上述板簧的切断部位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部件向上方分离的位置,
在与上述切断部位对置的位置,配置从上述基座部件露出的上述金属部件,
上述板簧与上述金属部件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件形成为矩形框状,并且上述金属部件在上述基座部件的四角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线圈,安装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
磁轭,包围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以及
磁性部件,与上述磁轭一起形成作用于上述线圈的磁回路;
上述金属部件与上述磁轭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件使与上述切断部位对置的金属部件的下表面向下方空间露出。
5.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通过板簧来支撑用于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以使金属部件部分地露出的方式将该金属部件设置在基座部件上,从上述基座部件露出的上述金属部件配置在与上述板簧的切断部位对置的位置,上述板簧与上述金属部件分离,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将经由连通部与框体连通的上述板簧固定到上述基座部件的工序;以及
在从上述金属部件向上方分离的位置的上述连通部,通过激光切割从上述板簧将上述框体切离、并且在上述板簧上形成上述切断部位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19970A JP5153917B2 (ja) | 2011-05-30 | 2011-05-30 |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1-119970 | 2011-05-30 | ||
CN201210132280.2A CN102681139B (zh) | 2011-05-30 | 2012-04-28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2280.2A Division CN102681139B (zh) | 2011-05-30 | 2012-04-28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56222A true CN104656222A (zh) | 2015-05-27 |
CN104656222B CN104656222B (zh) | 2017-06-09 |
Family
ID=4681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2280.2A Active CN102681139B (zh) | 2011-05-30 | 2012-04-28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201510053524.1A Active CN104656222B (zh) | 2011-05-30 | 2012-04-28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2280.2A Active CN102681139B (zh) | 2011-05-30 | 2012-04-28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53917B2 (zh) |
CN (2) | CN10268113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90281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CN112769274A (zh) * | 2020-04-02 | 2021-05-07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产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73507B2 (ja) * | 2014-03-14 | 2018-02-07 |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6395624B2 (ja) * | 2015-01-30 | 2018-09-26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TWI713733B (zh) * | 2017-04-27 | 2020-12-21 |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鏡頭調整機構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8172A (zh) * | 2005-06-27 | 2008-06-2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激光材料加工用表面保护片 |
CN101276083A (zh) * | 2008-05-07 | 2008-10-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激光切割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
CN101435908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弹簧部件以及该装置和部件的制造方法 |
JP2011073013A (ja) * | 2009-09-29 | 2011-04-14 | Tokyu Car Corp | 金属板の加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06766B2 (ja) * | 2007-11-14 | 2012-08-22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
2011
- 2011-05-30 JP JP2011119970A patent/JP51539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4-28 CN CN201210132280.2A patent/CN10268113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4-28 CN CN201510053524.1A patent/CN1046562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8172A (zh) * | 2005-06-27 | 2008-06-25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激光材料加工用表面保护片 |
CN101435908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弹簧部件以及该装置和部件的制造方法 |
CN101276083A (zh) * | 2008-05-07 | 2008-10-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激光切割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
JP2011073013A (ja) * | 2009-09-29 | 2011-04-14 | Tokyu Car Corp | 金属板の加工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90281A (zh) * | 2018-11-15 | 2020-05-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CN111190281B (zh) * | 2018-11-15 | 2022-03-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路移位设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CN112769274A (zh) * | 2020-04-02 | 2021-05-07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产品 |
CN112769274B (zh) * | 2020-04-02 | 2022-04-15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及电子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53917B2 (ja) | 2013-02-27 |
CN102681139B (zh) | 2016-01-20 |
CN104656222B (zh) | 2017-06-09 |
CN102681139A (zh) | 2012-09-19 |
JP2012247655A (ja) | 2012-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81139B (zh) | 透镜驱动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9793079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US8558419B2 (en) | Voice coil motor | |
CN102692691B (zh)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20140256379A1 (en) | Lens holding device | |
CN105141105A (zh) | 音圈电动机 | |
JP5004243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WO2020162334A1 (ja) | コイル部品 | |
KR101141964B1 (ko) |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 |
CN102789037A (zh) | 镜头驱动装置及镜头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 |
US5929599A (en) | Inductive coupling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 car | |
CN102789038B (zh) | 透镜驱动装置 | |
US5291166A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re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1867278A (zh) | 电磁驱动器和曝光条件转换装置 | |
JP5222173B2 (ja) | 車両用ホーン | |
CN206863316U (zh)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 |
JP5832233B2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 | |
US6856220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WO2018181168A1 (ja) | レンズ駆動装置、前記レンズ駆動装置を使用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H10189361A (ja) | 電磁装置 | |
JP2007027156A (ja) | 電磁ソレノイド | |
JP4855273B2 (ja) | 電磁石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 |
JP3215986U (ja) | ソレノイド用プロテクタの取付構造 | |
JPH11259878A (ja) |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の光ピックアップにおける磁石装着方法 | |
JP2004296824A (ja) | トランス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