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9780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39780B CN104639780B CN201410591709.3A CN201410591709A CN104639780B CN 104639780 B CN104639780 B CN 104639780B CN 201410591709 A CN201410591709 A CN 201410591709A CN 104639780 B CN104639780 B CN 1046397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image processing
- processing system
- control unit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1—Switching on or off, e.g. for saving power when not in u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888—Control thereof
- H04N1/00896—Control thereof using a low-power mode, e.g. standb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4—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electrographic printing, e.g. xerography; by magnetographic 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55—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e.g. standby mod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55—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e.g. standby mode
- G06K15/406—Wake-up proced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37—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ifferent circuits or for supplying power at different lev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cylindrical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i.e. scanning a main-scanning line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and lying in a curved cylindrical su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56—Circuits for driving or energising particular reading heads or original illumination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驱动;以及供电单元,其被配置为如果检测到用于从省电状态转换到待机状态的因素,则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控制单元供电。如果在省电状态中第一类型的因素被检测为以上因素,则所述供电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电,并且所述控制单元限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驱动。如果接受到用以执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功能的指令,则所述控制单元取消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驱动的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恢复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知有当未执行打印和扫描功能时能够转换到省电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省电状态中,停止向用于执行上述功能的打印机单元和扫描器单元(以下,在适当时,简称为打印机单元等)供电。如果图像形成装置在省电状态中并且检测到返回因素,则向打印机单元和扫描器单元供电。返回因素的示例包括用户按下返回按钮。
即使检测到返回因素,也不一定使用打印机单元等。例如,当扫描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器中时,无需向打印机单元供电。换句话说,如果检测到返回因素时向所有的设备供电,则甚至不必要的设备也可能会被通电。
在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中讨论了一种用于执行控制,以便于向执行将要被使用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供电而不向执行未被使用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供电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中讨论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用于取消省电状态的因素来确定所供电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根据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如果从外部装置接收到打印请求信号,则向打印机单元供电以执行打印而不向扫描器单元供电。如果传感器检测到原稿被放置在扫描器单元上,则向扫描器单元供电而不向打印机单元供电。
根据上述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除非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等,否则不向打印机单元等供电。更具体地说,当按下布置在操作单元上的返回按钮时,尚未确定是否要使用打印和/或扫描功能。因此,不向打印机单元等供电。当随后确定将要使用打印和/或扫描功能时,向需要执行该功能的设备供电(参见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的0038段)。换句话说,根据日本特开第2002-359703号公报,在确定将要使用打印和/或扫描功能之前,不向打印机单元等供电。因此,在复位打印机单元和/或扫描器单元的同时,以及在执行打印机单元和/或扫描器单元的准备操作(驱动系统(电机)的驱动)的同时,在给打印机单元和/或扫描器单元的电力稳定之前用户需要等待。
另一方面,假设在确定是否使用打印和/或扫描功能之前执行打印机单元等的准备操作。在此情况下,除非使用打印机单元等,否则准备操作会消耗无用的电力。还存在另一个缺点:如果不使用打印机单元等,则设备的准备操作会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防止在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返回时打印机单元等的准备操作的无用的电力消耗和噪音的产生,还进一步能够在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等之前,在通过向打印机单元等供电而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等时,缩短针对打印机单元等的功能变得可用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感光鼓;电力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一电力状态,在第一电力状态下停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设备供电,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在第二电力状态下向所述预定设备供电;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用户操作以将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电力状态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电力状态中所述操作单元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预定画面,但不执行感光鼓的旋转,以及,基于对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定画面的用户操作,执行感光鼓的旋转。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显示单元的细节的图。
图3是示意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电路图。
图5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力状态转换图。
图6是示意了在各个电力状态中设备的供电状态的表。
图7是示意了在断电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意了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意了在第一睡眠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意了在待机状态(即,打印机单元和扫描器单元在常规模式中)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意了在调整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意了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二睡眠状态返回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意了当接收到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4是示意了当接收到作业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5是示意了当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人时或当按下操作单元的按钮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6是示意了当计时器已计数预定时间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7是示意了当原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原稿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8是示意了当片材被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上时电源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9A是示意了打印机单元的返回处理的流程图,以及图19B是示意了扫描器单元的返回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了当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各种功能按钮被选择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及方面。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配置>
图1是示意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作为图像输入设备的扫描器单元13和作为图像输出设备的打印机单元14。
扫描器单元13是用于读取形成在原稿上的图像以获得图像数据的设备。扫描器单元13使用光照射形成在原稿上的图像并将反射光输入到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以将关于图像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被转换为红(R)、绿(G)和蓝(B)各颜色的亮度信号,并输出至以下将要描述的控制器11。
通过原稿进给器1260将设置在扫描器单元13的托盘1250上的原稿逐个进给到稿台玻璃1211上的光学单元1213的读取位置。被光学单元1213读取的原稿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219。从光学单元1213的灯1212发出的并被原稿反射的光经由镜1214、1215和1216以及透镜1217被输入到CCD图像传感器1218。可以通过除使用原稿进给器1260的自动进给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来读取原稿。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安装了光学单元1213的托架可以对放置在稿台玻璃1211上的原稿进行扫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能够单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10,然而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彩色打印。
打印机单元14是用于通过使用输入的图像数据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设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机单元14是使用感光鼓或感光带的电子照相的打印机单元。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打印机单元14可以为通过从微小的喷嘴阵列排出墨水而在片材上执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单元。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多个片材盒1311、1312、1313和1314以及手动进给托盘1315。多个片材盒1311、1312、1313和1314为打印机单元14存储片材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打印机单元14的激光驱动器1321驱动激光发射单元1322。激光驱动器1321根据从控制器11输出的图像数据而使激光发射单元1322发射激光。使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323,从而根据激光在感光鼓1323上形成潜像。显影设备1324将显影剂涂敷在感光鼓1323的潜像部分。转印单元1325将涂敷在感光鼓1323上的显影剂转印到通过了输送路径1331的记录纸张上。承载了显影剂的记录纸张通过输送带1326被输送到定影设备1327。定影设备1327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显影剂定影在记录纸张上。通过了定影设备1327的记录纸张通过输送路径1335和1334,并被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328。如果要将记录纸张在打印面翻转的状态下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328,则在通过输送路径1337和输送路径1334之前将记录纸张引导至输送路径1336和1338。
针对双面打印,将记录纸张从定影设备1327引导至输送路径1336,然后通过挡板1329引导至输送路径1333。接着,反向输送记录纸张,并通过挡板1329将其引导至输送路径1338和再进给输送路径1332。引导至再进给输送路径1332的记录纸张通过输送路径1331,并被进给到转印单元1325。
<操作单元的细节>
图2是示意了操作单元的细节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操作单元12。如图2所示,操作单元12包括将要被用户操作的多种按钮121和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122。在显示单元122的表面上配置触摸屏。显示单元122显示用于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的状态画面、用于选择复印功能和传真(FAX)功能的选择画面、以及用于输入执行从选择画面选择的功能所需的信息的设置画面。在图2所示的显示单元122上显示选择画面。按钮121包括用于输入打印份数的数量的按钮121a、用于开始复印或传真发送的开始按钮121b、以及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转换到省电状态(下文将要描述的第一睡眠状态)的省电按钮121c。
当激活图像形成装置10时,在显示单元122上显示选择画面。选择画面包括用于执行复印功能的复印按钮122a、用于执行扫描功能的扫描按钮122b、用于执行传真功能的传真按钮122c、以及用于执行打印功能的打印按钮122d。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11的描述>
图3是示意了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器11的框图。将参照图3来详细描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全部操作的控制器11。
如图3所示,控制器11与上述扫描器单元13、打印机单元14和操作单元12电气连接。控制器1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2、只读存储器(ROM)303、操作单元接口(I/F)305、局域网(LAN)控制器306、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和电源控制单元401。CPU 301、RAM 302、ROM 303、操作单元I/F 305、LAN控制器306、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和电源控制单元401与系统总线307相连接。控制器11还包括硬盘驱动器(HDD)304、图像处理单元309、扫描器I/F 311和打印机I/F 313。HDD304、图像处理单元309、扫描器I/F 311和打印机I/F 313与图像总线308相连接。
CPU 301基于存储在ROM 303中的控制程序以总体的方式来控制对各种连接的设备的访问。CPU 301还以总体的方式来控制由控制器11执行的各种类型的处理。
RAM 302是CPU 301用以操作的系统工作存储器。RAM 302还作为用于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RAM 302包括即使在断电时也能够保持所存储的内容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以及在断电时消除所存储的数据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ROM 303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启动程序。HDD 304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程序和图像数据。
操作单元I/F 305是用于连接系统总线307和操作单元12的接口单元。操作单元I/F 305从系统总线307接收将要在操作单元12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并向操作单元12输出该图像数据。操作单元I/F 305将从操作单元12输入的信息输出到系统总线307。
LAN控制器30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和连接网络60的外部装置20之间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是红外传感器阵列,用于接收红外线的红外传感器以矩阵方式排列其中。人体检测传感器310通过接收人发射的红外线来检测人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靠近。尽管本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检测人的示例,但是人体检测传感器310也能够检测任何发射红外线的物体。请注意,人体检测传感器310并不局限于红外传感器。可以使用除红外传感器以外的其他传感器,只要传感器能够检测物体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靠近即可。传感器的示例包括检测光的光学传感器、在物理力下变形的变形传感器、检测磁性的磁性传感器和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片材被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1315上。
电源控制单元401控制向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各组件的供电。以下将详细描述电源控制单元401。
图像总线308是用于交换图像数据的传输路径。图像总线308的示例包括外部组件互联(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394总线。
图像处理单元309用于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单元309读取存储在RAM 302中的图像数据并执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示例包括联合图像专家组(JPEG)和联合二值图像专家组(JBIG)图像的放大和缩小,以及颜色调整。
扫描器单元13包括扫描器控制单元331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扫描器驱动单元332为包括用于将设置在托盘1250上的原稿输送到扫描器单元13的读取位置的纸张输送电机的物理驱动设备。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控制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操作。扫描器控制单元331通过与CPU 301的通信而接收设置信息并基于该设置信息来控制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操作。当执行扫描器处理时由用户来设置该设置信息。
打印机单元14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341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打印机驱动单元342为包括用于使感光鼓1323旋转的电机、用于使定影设备1327旋转的电机和纸张输送电机的物理驱动设备。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控制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操作。打印机控制单元341通过与CPU 301的通信而接收设置信息并基于该设置信息来控制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操作。当执行打印处理时由用户来设置该设置信息。
<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单元40的描述>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电路图。由电源单元40生成的电力被供给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组件。电源单元40包括第一供电单元410、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
第一供电单元410将通过插头P供给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例如,5.1V(第一输出电力))。直流电被供给至第一电源系统的各设备(电源控制单元401、CPU 301、RAM 302、ROM303、HDD 304、LAN控制器306、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和操作单元12的按钮121)。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CPU 301仅使用从第一供电单元410所供给的电力来操作,而不接收从第二供电单元411或第三供电单元412供给的电力。换句话说,CPU 301的电源独立于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第二供电单元411将通过插头P供给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例如,12V(第二输出电力))。该直流电被供给至第二电源系统的各设备(操作单元12的显示单元122、图像处理单元309、打印机单元14的打印机控制单元341和扫描器单元13的扫描器控制单元331)。第三供电单元412将通过插头P供给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例如,24V),并将该直流电供给至第三电源系统的各设备(打印机驱动单元342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
电源开关416被布置在第一供电单元410和第一电源系统的各设备之间。电源开关416根据用户的操作变成开启(ON)状态或关闭(OFF)状态。表示电源开关416的状态(ON状态或OFF状态)的信号D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电源单元40还包括由场效应晶体管(FET)构成、与电源开关416并行设置的开关417。开关417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E而从ON状态变成OFF状态或者从OFF状态变成ON状态。电源开关416包括螺线管416a。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G来向螺线管416a施加电压,从而使电源开关416变成OFF状态。当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自动关机功能或远程关机功能时,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G以驱动螺线管416a关闭电源开关416。自动关机功能是在下文将要描述的第二睡眠状态中经过预定时间而没有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关闭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远程关机功能是根据从外部装置20发送的关机指令而关闭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功能。
继电器开关418被布置在插头P和第二供电单元411之间。继电器开关419被布置在插头P和第三供电单元412之间。继电器开关418和419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F而从ON状态变成OFF状态或从OFF状态变成ON状态。
开关420被布置在电源开关416和CPU 301、ROM 303以及HDD 304之间。开关420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H而从ON状态变成OFF状态或从OFF状态变成ON状态。
开关421a被布置在第二供电单元411和打印机控制单元341之间。开关421b被布置在第三供电单元412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之间。开关421a和421b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J而从ON状态变成OFF状态或从OFF状态变成ON状态。
开关422a被布置在第二供电单元411和扫描器控制单元331之间。开关422b被布置在第三供电单元412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之间。开关422a和422b根据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控制信号K而从ON状态变成OFF状态或从OFF状态变成ON状态。
<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状态>
图5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状态转换图。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处于断电状态、第二睡眠状态、第一睡眠状态、待机状态和调整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处于除了上述这些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
如果用户将电源开关416变成OFF状态,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断电状态。
在断电状态中,如果用户将电源开关416变成ON状态,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待机状态。
如果用户在待机状态中按下省电按钮121c,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第二睡眠状态。如果在待机状态中经过了预定时间且操作单元12(触摸屏和按钮121)没有被操作,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第二睡眠状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接收到页面描述语言(PDL)作业(打印请求),或者如果用户在第二睡眠状态中按下省点按钮121c,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待机状态。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如果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或包括在扫描器单元13中的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参见图4)进入检测状态(即,检测对应的对象),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待机状态。
在第二睡眠状态中,由LAN控制器306而不是控制器11的CPU 301对从外部装置20发送的特定包返回响应。LAN控制器306的该功能将被称为代理响应。LAN控制器306的代理响应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0保持在第二睡眠状态中的同时响应从外部装置20发送的特定包。
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如果LAN控制器306从外部装置20接收到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PDL作业除外),则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第一睡眠状态。
转换到第一睡眠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处理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无需等待上述的预定时间就转换到第二睡眠状态。
如果包括在打印机控制单元341中的计时器350(参见图4)在第二睡眠状态中计数了预定时间,则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调整状态。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在调整状态中执行特定操作(例如,使感光鼓1323旋转),则图像形成装置10再次转换到第二睡眠状态。
图6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电力状态中的各设备的电力供给状态的汇总表。图7至图11是示意了在各电力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10的状态的图。更具体地说,图7至图11中的灰色框表示没有供电的设备。将参照图6至图11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力状态。
(1)断电状态
如图6和图7所示,断电状态是指不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组件供电的状态。如图7所示,在断电状态中,开关416至422处于OFF状态。断电状态可以是休眠状态。休眠状态是指以下状态:将计算机即将断电之前的状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以使计算机在下次通电时能够从即将断电之前的状态恢复操作。在休眠状态中,如同断电状态的情况那样,开关416至422处于OFF状态。在休眠状态中,图像形成装置10即将转换到休眠状态之前的状态被存储在HDD 304中。当从休眠状态返回时,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通过利用存储在HDD 304中的信息而快速返回。尽管断电状态被描述为停止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组件供电的状态,但是断电状态并不限于这种停止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所有部分供电的状态。例如,断电状态可以包括维持向RAM 302供电的暂停状态。暂停状态是指以下状态:将计算机即将断电之前的状态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 302)中,以使计算机在下次通电时能够从即将断电之前的状态恢复操作。计时器350被配置为由电池驱动。即使在断电状态中计时器350也会被驱动。
(2)第二睡眠状态
如图6和图8所示,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向电源控制单元401、RAM302、LAN控制器306、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和操作单元12的按钮121供电。请注意,在第二睡眠状态中供电的各设备仅仅是示例。在第二睡眠状态中,不向CPU 301、ROM 303、HDD 304、图像处理单元309、扫描器单元13和打印机单元13供电。在第二睡眠状态中,第一供电单元410向第一电源系统的各设备(电源控制单元401、RAM 302、LAN控制器306、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和按钮121)供电。如图8所示,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开关416和417处于ON状态。其他开关418至422处于OFF状态。在第二睡眠状态中,能够接受到用户对操作单元12的按钮121的操作。在第二睡眠状态中,LAN控制器306能够接收到从外部装置20发送的包。在第二睡眠状态中,人体检测传感器310能够检测到人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0。在第二睡眠状态中,片材检测传感器312能够检测到片材被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1315上。在第二睡眠状态中,原稿检测传感器333能够检测到原稿被设置在托盘1250上。
(3)第一睡眠状态
第一睡眠状态是用于响应来自网络60的查询而不激活整个控制器11的状态。在第一睡眠状态中,第一供电单元410至少向CPU 301和HDD304供电。因此,CPU 301能够通过利用存储在HDD 304中的信息对由LAN控制器306接收到的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返回响应。如图6和图9所示,在第一睡眠状态中,向电源控制单元401、RAM 302、LAN控制器306、按钮121、CPU 301和ROM 303供电。在第一睡眠状态中,也向人体检测传感器310、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和HDD 304供电。在第一睡眠状态中,不向第二和第三电源系统的设备供电。如图9所示,在第一睡眠状态中,开关416、417和420处于ON状态。开关418、419、421a、421b、422a和422b处于OFF状态。请注意,在第一睡眠状态中被供电的各设备仅仅是示例。
(4)调整状态
调整状态是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的状态以防止感光鼓1323和用于从感光鼓1323刮下调色剂的刀片长时间在同一位置相互接触。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调整状态,则感光鼓1323进行旋转以改变感光鼓1323与刀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6和图10所示,在调整状态中,向打印机控制单元341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供电,而不向CPU 301或HDD 304供电。如图10所示,在调整状态中,开关416、417、418、419、421a和421b处于ON状态。开关420、422a和422b处于OFF状态。
(5)待机状态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待机状态中,向控制器11的各组件、操作单元12、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电。更具体地说,在待机状态中,图11的开关416至422在ON状态中。
现将详细描述电源控制单元401。
电源控制单元401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电源控制单元4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向上述各电源状态的转换。电源控制单元401在第二睡眠状态中被供电,且检测从第二睡眠状态的多种类型的返回因素。如图4所示,电源控制单元401从LAN控制器306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NW-1和NW-2。当LAN控制器306接收到PDL作业时,信号NW-1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当LAN控制器306接收到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时,信号NW-2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电源控制单元401还从操作单元12的按钮121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P。当用户操作按钮121时,信号P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电源控制单元401还从人体检测传感器310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Q。当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检测到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0的人时,信号Q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电源控制单元401还从计时器350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R。当计时器350已计数设定时间时,信号R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在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第二睡眠状态之前,CPU 301将该时间设置在计时器35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还从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V。当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时,信号V被输出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电源控制单元401还从布置在手动进给托盘1315上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处接收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W。当片材被设置在手动进给托盘1315上时,信号W被输出给电源控制单元401。
电源控制单元401基于上述返回因素(信号NW-1、NW-2、P、Q、R、V和W)的逻辑,将开关417至422的状态变成ON状态或OFF状态。
如果信号NW-1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作为信号输出单元的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E、F、K、J和H(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待机状态。如果信号NW-1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不输出控制信号S1或T(信号电平变成“低”)。
如果信号P、Q、V或W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类似地输出控制信号E、F、K、J和H(信号电平变成“高”),且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待机状态。如果信号P或Q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还输出控制信号S1和T(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V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还输出控制信号S1(信号电平变成“高”)且不输出控制信号T(信号电平变成“低”)。如果信号W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还输出控制信号T(信号电平变成“高”)且不输出控制信号S1(信号电平变成“低”)。
如果信号NW-2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E和H(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第一睡眠状态。
如果信号R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F和J(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调整状态。如果信号R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S2(信号电平变成“高”)。
表示电源开关416的状态的信号D也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如果通过用户的操作将电源开关416变成OFF状态,则信号D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如果信号D被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则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控制信号E、F、H、J、K和G(信号电平变成“低”)。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转换到断电状态。
<用于从第二睡眠状态返回的处理>
图12是示意了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返回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3至图18是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的信号和从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出的信号的时序图。将参照图12至图18来描述当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返回时由电源控制单元401执行的信号处理。
在步骤S10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检测到作为返回因素的信号NW-1、NW-2、P、Q、R、V和W中的任一信号。
(A)在接收到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3所示,如果LAN控制器306接收到无法做出代理响应的包,则LAN控制器306将信号NW-2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NW-2变成“高”电平)。如果信号NW-2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1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H的信号电平变成“高”。这样使得开关420变成ON状态,并且第一供电单元410向CPU 301、ROM 303和HDD 304供电。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第一睡眠状态。
(B)在接收到PDL作业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4所示,如果LAN控制器306接收到PDL作业,则LAN控制器306将信号NW-1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NW-1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NW-1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2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H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开关420变成ON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410向CPU 301、ROM 303和HDD 304供电。
在步骤S122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F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通电。在步骤S123中,在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的电压电平稳定时,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J和K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电。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待机状态。在本示例中,已描述了如果接收到PDL作业,则要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都供给电力。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如果接收到PDL作业,则可以向打印机单元14供电而不向扫描器单元13供电。
(C)在按下按钮121的情况或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检测到人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5所述,如果用户按下了按钮121,则信号P从按钮121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P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检测到人,则信号Q从人体检测传感器310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Q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P或Q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3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S1和T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在步骤S13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H的信号水平变成“高”。因此,开关420变成ON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410向CPU 301、ROM 303和HDD 304供电。
在步骤S132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F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通电。在步骤S133中,当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的电压电平稳定时,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J和K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电。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待机状态。
(D)在计时器350已计数预定时间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6所示,如果计时器350已计时预定时间,则计时器350向电源控制单元401输入信号R(信号R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R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4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S2变成“高”。
在步骤S142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F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通电。在步骤S143中,当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的电压电平稳定时,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J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向打印机单元14供电。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调整状态。
(E)在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7所示,如果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则原稿检测传感器333将信号V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V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V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5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S1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在步骤S15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H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开关420变成ON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410向CPU 301、ROM 303和HDD304供电。
在步骤S152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F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通电。在步骤S153中,当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的电压电平稳定时,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J和K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电。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待机状态。
(F)在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到片材的情况
如图12和图18所示,如果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到片材,则片材检测传感器312将信号W输入到电源控制单元401(信号W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如果信号W变成“高”电平,则接下来在步骤S160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在步骤S16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H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开关420变成ON状态,且第一供电单元410向CPU 301、ROM 303和HDD 304供电。
在步骤S162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F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通电。在步骤S163中,当第二供电单元411和第三供电单元412的电压电平稳定时,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J和K的信号电平变成“高”。因此,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电。从而,图像形成装置10从第二睡眠状态转换到待机状态。
<打印机单元的返回处理>
图19A是示意了打印机单元14的返回处理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9A来描述打印机单元14的返回处理。
在步骤S191中,使从第二供电单元411向打印机单元14的打印机控制单元341供给的电压稳定。在步骤S192中,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执行复位取消。在步骤S193中,取消了复位的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检查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单元341的信号的逻辑。
如果控制信号S1和S2都未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控制信号S1和S2的信号电平都是“低”电平;在步骤S193中,信号S1=低,信号S2=低),则接下来在步骤S194中,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执行打印机控制单元342的准备操作。准备操作是指在打印机单元14变成准备好打印之前将要执行的操作。准备操作包括感光鼓1323的旋转操作和定影设备1327的旋转操作。当准备操作完成时,打印机单元14变成准备好打印。
如果控制信号S2被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控制信号S2的信号电平是“高”电平;在步骤S193中,信号S1=低,信号S2=高),则接下来在步骤S195中,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执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调整操作。如果感光鼓1323和用于从感光鼓1323的表面刮下调色剂的刀片长时间相互接触,则该刀片可能在感光鼓1323的表面留下痕迹。调整操作是指改变感光鼓1323和刀片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刀片不会留下痕迹的操作。更具体地说,打印机控制单元341间歇性地使感光鼓1323旋转。
如果控制信号S1被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控制信号S1的信号电平是“高”电平;在步骤S193中,信号S1=高,信号S2=低),则打印机控制单元341不驱动打印机驱动单元342。
<扫描器单元的返回处理>
图19B是示意了扫描器单元13的返回处理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9B来描述扫描器单元13的返回处理。
在步骤S196中,使从第二供电单元411向扫描器单元13的扫描器控制单元331供给的电压稳定。在步骤S197中,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执行复位取消。在步骤S198中,取消了复位的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检测输入到扫描器控制单元331的信号的逻辑。
如果控制信号T未输入到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是“低”电平;在步骤S198中,信号T=低),则接下来在步骤S199中,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执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准备操作。准备操作是指在扫描器单元13变成准备好扫描之前将要执行的准备操作。操作单元包括光学单元1213的导航操作(homing operation)和灯1212的照明操作(lighting operation)。当准备操作完成时,扫描器单元13变成准备好读取原稿。
如果控制信号T被输入到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是“高”电平;在步骤S198中,信号T=高),则扫描器控制单元331不驱动扫描器驱动单元332。
<当确定将要使用打印功能或扫描功能时的操作流程>
图20是示意了当用户选择了在显示单元122上显示的选择画面上的功能按钮时电源控制单元401的操作的流程图。当图像形成装置10进入待机状态时,在操作单元12的显示单元122上显示选择画面(参见图2)。这里,将描述在控制信号S1和T的信号电平为“高”的情况下,已进入待机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
在步骤S210中,如果用户按下了显示单元122的复印按钮122a(步骤S210中的“是”),则在步骤S21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S1和T的信号电平变成“低”。然后,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执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准备操作。因此,打印机单元14变成准备好打印。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执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准备处理。因此,扫描器单元13变成准备好读取原稿。从而,用户能够通过利用扫描功能和打印功能来复印原稿。
在步骤S220中,如果用户按下了显示单元122的扫描按钮122b(步骤S220中的“是”),则在步骤S22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变成“低”。控制信号S1的信号电平保持在“高”。然后,扫描器控制单元331执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准备操作。因此,扫描器单元13变成准备好读取原稿。这里,限制了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准备操作。从而,用户能够将通过利用扫描功能读取的图像存储在HDD 304中。
在步骤S230中,如果用户按下了显示单元122的传真按钮122c(步骤S230中的“是”),则在步骤S23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变成“低”。控制信号S1的信号电平保持在“高”。然后,扫描器控制单元311执行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准备操作。因此,扫描器单元13变成准备好读取原稿。这里,限制了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准备操作。从而,用户能够将通过利用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上的图像数据进行传真。
在步骤S240中,如果用户按下了显示单元122的打印按钮122d(步骤S240中的“是”),则在步骤S241中,电源控制单元401将控制信号S1的信号电平变成“低”。控制信号T的信号电平保持在“高”。然后,打印机控制单元341执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准备处理。因此,打印机单元14变成准备好打印。这里,限制了扫描器驱动单元332的准备操作。从而,用户能够基于存储在HDD 304中的打印作业和/或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打印作业并利用打印功能执行打印。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配置,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在第二睡眠状态中接收到PDL作业,则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执行打印机驱动单元342的准备操作,而无需等待在选择画面上的用户的操作。换句话说,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接收到PDL作业,则打印机单元14立即变成准备好打印。
如果在第二睡眠状态中人体检测传感器310检测到人或按下了按钮121,则限制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4的准备操作。在此情况下,不操作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的驱动系统(不驱动感光鼓1323和定影设备1327的电机)。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安静地转换到待机状态而不会产生与驱动系统的操作有关的噪音。
在转换到不操作驱动系统的待机状态之后,用户可以按下功能按钮122a至122d中的任一按钮以确定使用的功能。在此情况下,操作打印机单元14和/或扫描器单元13的驱动系统。在不操作驱动系统的待机状态中,已向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供给稳定的电源,并且打印机单元14和扫描器单元13也已取消了复位。从而,在用户按下功能按钮122a至122d中的任一按钮之后,打印机单元14立即变成准备好打印和/或扫描器单元13立即变成准备好读取。
如果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则扫描器单元13的驱动系统执行准备操作而打印机单元14的驱动系统不执行准备操作。如果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则很可能将要使用扫描器单元13。为了使扫描器单元13的功能能够可使用,因此,扫描器单元13的扫描器驱动单元332执行准备操作。然而,尽管原稿检测传感器333检测到原稿,但是也不确定是否使用打印机单元14。例如,可能执行复印功能。扫描的原稿的图像可以被存储在HDD304中,或者可以被传真。因此,打印机单元14的打印机驱动单元342不执行准备操作。当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14的功能时,打印机驱动单元342执行准备操作。
如果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到片材,则打印机单元14的驱动系统执行准备操作,并且扫描器单元13的驱动系统不执行准备操作。如果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到片材,则很可能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14。为了使打印机单元14的功能可使用,因此,打印机单元14的打印机驱动单元342执行准备操作。然而,尽管片材检测传感器312检测到片材,但是也不确定是否使用扫描器功能。因此,扫描器单元13的扫描器驱动单元332不执行准备操作。当确定将要使用扫描器单元13的功能时,扫描器驱动单元332执行准备操作。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了硬件逻辑电路的电源控制单元401执行图12和图20所示的步骤的情况。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电源控制单元401可以是处理器,并且该处理器可以执行程序以执行图12和图20所示的步骤。
可以通过诸如个人电脑的处理装置(CPU或处理器)执行经由网络或多种存储介质而获得的软件(程序)来实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功能。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在图像形成装置从省电状态返回时打印机单元等的准备操的无用的电力消耗以及噪音的产生。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等之前向打印机单元等供电。因此,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确定将要使用打印机单元等时减少打印机单元等的功能变成可用的时间。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用于进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用于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进行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其它电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存储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
感光鼓;电力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一电力状态,在第一电力状态下停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设备供电,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在第二电力状态下向所述预定设备供电;
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用户操作以将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电力状态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电力状态中所述操作单元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预定画面,但不执行感光鼓的旋转,以及基于对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定画面的用户操作,执行感光鼓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感光鼓的旋转基于对用于在所述预定画面上显示打印设置画面的打印按钮的用户操作或者对用于在所述预定画面上显示复印设置的复印按钮的用户操作而被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经由网络来自外部设备的打印请求,执行感光鼓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预定画面是用于选择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或打印功能的菜单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人体传感器,
基于在第一电力状态中人体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预定画面,但不执行感光鼓的旋转,以及基于对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定画面的用户操作而执行感光鼓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信号输出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在第一电力状态中由操作单元接收到的用户操作,向所述控制单元输出预定信号,
其中,在输入了所述预定信号时,所述控制单元不执行所述感光鼓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基于对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预定画面的用户操作,停止输出所述预定信号,以及
其中,如果所述预定信号被停止输入,则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所述感光鼓的旋转。
8.一种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显示单元;
感光鼓;电力控制单元,其被配置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一电力状态,在第一电力状态下停止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预定设备供电,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在第二电力状态下向所述预定设备供电;
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用户操作以将图像形成装置从第一电力状态切换为第二电力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在第一电力状态中所述操作单元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预定画面,但不执行感光鼓的旋转,以及
基于对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预定画面的用户操作,执行感光鼓的旋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81343.8A CN108521529A (zh) | 2013-11-07 | 2014-10-29 | 打印装置及扫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31587A JP2015089673A (ja) | 2013-11-07 | 2013-11-07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231587 | 2013-11-07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81343.8A Division CN108521529A (zh) | 2013-11-07 | 2014-10-29 | 打印装置及扫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9780A CN104639780A (zh) | 2015-05-20 |
CN104639780B true CN104639780B (zh) | 2018-05-04 |
Family
ID=5186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91709.3A Active CN104639780B (zh) | 2013-11-07 | 2014-10-29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810281343.8A Pending CN108521529A (zh) | 2013-11-07 | 2014-10-29 | 打印装置及扫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81343.8A Pending CN108521529A (zh) | 2013-11-07 | 2014-10-29 | 打印装置及扫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9253354B2 (zh) |
EP (3) | EP3848761B1 (zh) |
JP (1) | JP2015089673A (zh) |
KR (2) | KR101898462B1 (zh) |
CN (2) | CN1046397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89673A (ja) | 2013-11-07 | 2015-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377982B1 (en) * | 2015-03-06 | 2016-06-28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Short term job canceling in ESU model printer |
JP6682208B2 (ja) * | 2015-07-10 | 2020-04-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672866B2 (ja) * | 2016-02-15 | 2020-03-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7426460A (zh) * | 2017-08-03 | 2017-12-01 | 合肥祥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传真机显示控制系统 |
JP7331962B2 (ja) * | 2017-08-18 | 2023-08-23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92470A (zh) * | 2005-07-05 | 2007-01-10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和控制该成像装置的方法 |
JP2013020048A (ja) * | 2011-07-11 | 2013-01-31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3376692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07064A1 (de) * | 1983-02-28 | 1984-08-30 | Canon K.K., Tokio/Tokyo | Bildreproduktionsgeraet |
JP3111087B2 (ja) * | 1990-09-06 | 2000-11-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信号入力装置 |
JPH05119557A (ja) * | 1991-04-17 | 1993-05-1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24131B2 (ja) * | 1993-12-31 | 2004-05-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3217930B2 (ja) * | 1995-01-17 | 2001-10-15 |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装置 |
US5832331A (en) * | 1996-04-08 | 1998-11-03 | Minolta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suming an interrupted image forming job when power is restored and at timings dependent upon detection and non-detection of a new image forming job |
JPH09307672A (ja) * | 1996-05-13 | 1997-11-28 | Ricoh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EP1265110B1 (en) * | 1998-09-29 | 2008-12-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efeed of copy sheets |
JP3651758B2 (ja) | 1998-12-25 | 2005-05-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省エネ復帰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JP2002359703A (ja) | 2001-05-31 | 2002-12-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33276A (ja) | 2002-02-07 | 2003-08-22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84876B2 (ja) * | 2002-07-03 | 2007-10-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
JP2005132052A (ja) * | 2003-10-31 | 2005-05-26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334146B2 (en) * | 2003-12-09 | 2008-02-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based on a power supply status |
JP4796442B2 (ja) | 2005-07-05 | 2011-10-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577781B2 (ja) * | 2006-03-03 | 2010-11-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14249B2 (ja) * | 2006-04-21 | 2009-08-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省エネモード搭載装置を制御す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829681B2 (ja) | 2006-05-25 | 2011-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28170B2 (ja) * | 2006-06-12 | 2012-05-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96912A (ja) * | 2006-10-16 | 2008-04-2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99613B2 (en) * | 2006-11-09 | 2012-01-1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4797943B2 (ja) | 2006-11-09 | 2011-10-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4812106B2 (ja) * | 2006-12-05 | 2011-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081894B2 (en) * | 2007-07-09 | 2011-12-20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ting of fixing unit therein |
JP2009075751A (ja) * | 2007-09-19 | 2009-04-09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
JP5268439B2 (ja) * | 2008-06-13 | 2013-08-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3321B2 (ja) * | 2008-12-27 | 2014-04-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10157967A (ja) * | 2009-01-05 | 2010-07-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初期画面表示方法 |
US8452960B2 (en) * | 2009-06-23 | 2013-05-28 | Netauthorit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 delivery |
JP5355369B2 (ja) * | 2009-12-10 | 2013-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での表示を制御する表示制御方法 |
JP5741008B2 (ja) * | 2010-03-17 | 2015-07-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電力供給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286316B2 (ja) * | 2010-03-26 | 2013-09-1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60457B2 (ja) * | 2010-05-12 | 2014-04-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11253311A (ja) * | 2010-06-01 | 2011-12-15 | Pfu Ltd | 情報処理装置、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モード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
JP2012103580A (ja) | 2010-11-12 | 2012-05-31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755225B1 (ko) | 2010-11-23 | 2017-07-07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전원제어방법 |
JP5163761B2 (ja) * | 2011-02-09 | 2013-03-1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516457B2 (ja) * | 2011-03-01 | 2014-06-1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JP2012213133A (ja) * | 2011-03-18 | 2012-11-0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省エネ制御方法及び省エネ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673299B2 (ja) * | 2011-03-31 | 2015-02-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2012230139A (ja) * | 2011-04-22 | 2012-11-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88780B2 (ja) * | 2012-08-31 | 2016-09-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EP2713213B1 (en) * | 2012-09-03 | 2022-01-19 | Konica Minolta,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2014075786A (ja) * | 2012-09-11 | 2014-04-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065955B2 (en) * | 2012-10-15 | 2015-06-23 | Fuji Xerox Co., Ltd. |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
JP6406797B2 (ja) * | 2012-12-14 | 2018-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省電力モードで動作可能な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723866B2 (ja) * | 2012-12-21 | 2015-05-2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30675B2 (ja) * | 2013-01-18 | 2017-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サーバ、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5708671B2 (ja) * | 2013-01-21 | 2015-04-30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システム |
JP6218396B2 (ja) * | 2013-03-06 | 2017-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161417B2 (ja) * | 2013-06-14 | 2017-07-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6191298B2 (ja) * | 2013-07-18 | 2017-09-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KR20150022556A (ko) * | 2013-08-23 | 2015-03-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JP6335465B2 (ja) * | 2013-09-30 | 2018-05-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89673A (ja) | 2013-11-07 | 2015-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0397B2 (ja) * | 2014-03-04 | 2018-02-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406889B2 (ja) * | 2014-03-17 | 2018-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20150350478A1 (en) * | 2014-06-02 | 2015-12-0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acklight in a display unit of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2018173591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3
- 2013-11-07 JP JP2013231587A patent/JP2015089673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10-29 CN CN201410591709.3A patent/CN10463978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9 CN CN201810281343.8A patent/CN108521529A/zh active Pending
- 2014-11-04 US US14/532,997 patent/US925335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06 KR KR1020140153458A patent/KR101898462B1/ko active Active
- 2014-11-07 EP EP21155496.9A patent/EP38487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07 EP EP24150249.1A patent/EP4339704A3/en active Pending
- 2014-11-07 EP EP14192298.9A patent/EP28715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22 US US14/978,273 patent/US95846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12 US US15/404,972 patent/US201701269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6-07 KR KR1020170070545A patent/KR101924819B1/ko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25 US US16/912,548 patent/US12120280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9-12 US US18/883,974 patent/US2025000803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92470A (zh) * | 2005-07-05 | 2007-01-10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和控制该成像装置的方法 |
JP2013020048A (ja) * | 2011-07-11 | 2013-01-31 | Fuji Xerox Co Ltd |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03376692A (zh) * | 2012-04-27 | 2013-10-30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48761A1 (en) | 2021-07-14 |
US9253354B2 (en) | 2016-02-02 |
KR101924819B1 (ko) | 2018-12-04 |
EP3848761B1 (en) | 2024-02-14 |
CN108521529A (zh) | 2018-09-11 |
EP2871527B1 (en) | 2021-08-11 |
KR101898462B1 (ko) | 2018-09-13 |
EP4339704A2 (en) | 2024-03-20 |
EP4339704A3 (en) | 2024-06-26 |
US9584686B2 (en) | 2017-02-28 |
US20200329166A1 (en) | 2020-10-15 |
US12120280B2 (en) | 2024-10-15 |
US20160112593A1 (en) | 2016-04-21 |
US20150124275A1 (en) | 2015-05-07 |
US20170126917A1 (en) | 2017-05-04 |
KR20150053242A (ko) | 2015-05-15 |
KR20170069182A (ko) | 2017-06-20 |
EP2871527A1 (en) | 2015-05-13 |
US20250008039A1 (en) | 2025-01-02 |
CN104639780A (zh) | 2015-05-20 |
JP2015089673A (ja) | 2015-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978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10378B (zh) | 原稿读取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4853053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
US813924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3870217B (zh) | 打印装置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5827888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US8749806B2 (en) | Power management f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20090040553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
US6099181A (en) |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with the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a computer readable program | |
CN106488065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2017140851A (ja) | 印刷装置 | |
CN104683640B (zh) | 电子设备和电源控制方法 | |
US2016011259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device | |
JP756698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 | |
JP757423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 | |
JP702760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 | |
JP692999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S62162548A (ja) | レ−ザビ−ムプリンタ | |
JPS62163462A (ja) | レ−ザビ−ムプリンタ | |
JPS62162550A (ja) |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 |
JP201906960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907139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S62162551A (ja) | レ−ザビ−ムプリン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