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2020A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12020A CN104612020A CN201510026264.9A CN201510026264A CN104612020A CN 104612020 A CN104612020 A CN 104612020A CN 201510026264 A CN201510026264 A CN 201510026264A CN 104612020 A CN104612020 A CN 1046120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ermeable
- pipe
- permeability cel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46 aqueous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2 mul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5—Pa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rough-the-surfacing drainage, e.g. perforated, porous; Preformed paving elements comprising, or adapted to form, passageways for carrying off draina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5—Pa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rough-the-surfacing drainage, e.g. perforated, porous; Preformed paving elements comprising, or adapted to form, passageways for carrying off drainage
- E01C11/226—Coherent pav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包括透水层和置于透水层下的碎石级配层所述透水层通过在透水支架中灌注混凝土凝结而成,所述透水支架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的中空的透水管和透气管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的由多个杆件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的网格状的支撑架,使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架竖向设置,多个所述透水管和/或所述透气管的底端设置有底托。以使透水铺面的结构更稳定,并增强透水铺面的透水性能和储水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当今的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断变迁,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地增高,道路也在不断地扩宽和延长,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高楼林立、桥梁纵横的景象。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植被被不断破坏,虽然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设计了很多的绿化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了,热岛效应一天比一天严重,大片的混凝土地坪是地面与地层完全隔绝,水泥地表容易积水的问题、因自然水不能及时回收,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泥路面以下的土壤容易板结、碱化的问题都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困扰,随时都在催化着环境的恶化速度,如何缓解热岛效应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早先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在现有的地基上先铺一层黄沙在铺一层砖,这样使得自然水可以通过路层的间隙渗透后回收,增加了自然水的回收率,但是时间久黄沙塌陷即会造成地砖平面凹凸不平,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中国专利CN 202164521公开了一种多孔透水立体生态地坪框架,包括导水管、空调管、底架、上架、上盖;所述底架框架通过大孔、中孔插接在导水管、空调管基础部与过渡段形成的第二轴肩处,上架框架通过小孔插接在导水管、空调管颈部与中间段形成的轴肩处,上盖通过凸缘插在导水管、空调管颈部的管口处。通过地坪框架系统与混凝土有机结合构成会呼吸的生态地坪,施工完毕后拆除上盖,导水管和空调管的颈部管口裸露在地表,是地坪上、下贯通形成空气及水气的对流,从而可降低地表温度,环节热岛效应,同时通过地表孔洞可收集雨水,快速低消化地表积水,自然水的回灌有效补充地下水位,减缓地层下降。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施工时需要将所述地坪框架置放于碎石层之上,其后在地坪框架上灌混凝土,由于所述地坪框架底部通过插接在所述底架框架上的多个导水管和空调管形成支撑平面,而且浇注混凝土时工人需要站立在地坪框架上进行操作,而此时地坪框架只有横向的上架、底架以及上盖,而由导水管和空调管充当支撑柱的作用,由于受到的压力可能不均匀,导水管和空调管极易被损坏,造成部分框架失效,从而降低路面的承重能力;而且多个导水管和空调管置入碎石层的深度不同,容易造成地坪框架的顶面不平整,浇筑后的上层混凝土层对于地坪框架的包裹密度不同,从而造成路面的强度不均匀,容易损坏的问题;并且由于多个导水管和空调管形成的支撑平面没有和碎石层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地坪框架可能会浮起,也会造成地坪框架的顶面不平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铺面结构,以使透水铺面的结构更稳定,并增强透水铺面的透水性能和储水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包括透水层和置于透水层下的碎石级配层所述透水层通过在透水支架中灌注混凝土凝结而成,所述透水支架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的中空的透水管和透气管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的由多个杆件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的网格状的支撑架,使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竖直放置;所述支撑架竖向设置,多个所述透水管和/或所述透气管的底端设置有底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支撑架竖向并分为多排,多排所述支撑架横向并行设置,并且每排所述支撑架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每排所述支撑架为由两条横向设置的所述杆件以及搭接于所述杆件之间的多条纵向设置的杆件组成的网格状框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支撑架上对应每个所述透水管或者透气管分别上下平行叠设套管和套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管和/或所述透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套管和/或所述套环卡接的卡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多排支撑架之间通过串架辅助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管或者所述透气管与所述底托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支架还包括通过自身上设置的凸缘可直接或者间接将所述透水管和所述透气管的上部管口关闭或者打开的盖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透水铺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水层以下的保水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其中,所述保水层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储水球作为储水部件。
通过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可知本发明通过在透水层的透水支架中通过竖向设置的支撑架对若干个中空的透水管以及透气管进行连接并支撑,使透水支架可更好地承受竖向的压力,增加透水支架的整体承重能力;同时在透水管和/或透气管底端连接底托,在铺设面层结构时透水支架可将底托埋设在碎石层中,从而保证透水支架用于铺设透水铺面时不会上下浮动,保证面层结构顶面的平整度,并增加碎石层的孔隙率,提高透水铺面的透水性能,进而提高透水支架结构的稳定性,增长在透水支架上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的透水铺面的使用寿命,并在透水层下设置保水层,进一步增加透水铺面的储水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透水铺面结构的透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透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透水管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透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透气管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透水支架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透水支架的另一部分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的一种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透水支架中安装图19所示的串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和图20所示的透水支架盖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所示的透水支架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3为图2所示的透水支架底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1所示透水铺面结构的保水层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保水层的储水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横向、纵向、顶端、底端、前侧、后侧等”通常是指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水铺面结构,通过内部设置的可向地下层中导水的架构形成透水性能较高的透水层,并结合其下部配合设置的碎石级配层,令地表面积水可快速导入地面下,使水分被透水管底部附近的碎石层和土壤吸取,从而被短暂存储并可被进一步疏导进其下方的地下层中,并可使地下空气与地表面循环对流,形成天然大地“空调系统”。从而使透水铺面之下的土壤与空气、水相充分接触,形成微生物活跃的地下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积水还可向上蒸发用于自然降低环境温度,抑制城市热岛同时降低空调耗能,绿色环保。
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透水铺面结构,从上之下依次包括:透水层100、碎石级配层200(即碎石,亦可充当储水层)、保水层400、土壤级配层300(即土壤层)。
具体地,透水层100通过在透水支架A中灌注混凝土凝结而成,因透水架构A与混凝土结合,透水支架A即可充当铺面结构内的承重基架,可以有效解决路面承重问题,增加铺面的使用寿命。同时透水支架A在制作透水铺面结构时,在铺面表层形成多个透水孔及透气孔,进而透水层100兼具使地上的水分和地下的湿空气互相循环的作用。
请参见图2、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透水支架A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平行并竖直设置的中空的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用于连接并使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竖直放置的支撑架20。将若干个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与支撑架20连接后形成大范围的透水支架,在进一步灌注混凝土后,铺设在道路铺面上层在铺面表层形成若干透水孔以及透气孔,即在道路铺面结构中作为上述透水面层的基础透水架构。透水支架的整体结构皆可由PP材料制成,以在达到更好的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当然透水支架也可以由其他塑料材质或者金属制成。
请一并参见图4,具体地,支撑架20在透水支架中竖向设置,支撑架20采用综合性能良好的PP材质制成,该支撑架20通过多个纵横设置的杆件交错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并且在支撑架20中设置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对多个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连接固定。
在透水支架中通过设置竖向的支撑架20支撑并连接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从而有效避免以往的透水支架由于只采用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作为支撑住的方式,并且其只通过水平设置的上架、底架和上盖连接为整体结构提供支撑力,而工人在灌注混凝土时需要站立在透水支架上进行操作,由于透水支架的整体结构受到的竖直压力可能不均匀,因而容易对其局部结构造成向下过大的挤压力,使部分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被损坏,或者部分用于连接的上架或者底架断裂失效,本发明通过支撑架20提供竖向的支撑力,从而增加透水支架对于竖向压力的承重能力,增加其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的透水支架中,为了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提供较强的支撑力,更好地承受竖向的压力,支撑架20分为多排,并且多排支撑架20以等间距横向并行方式竖直设置在透水支架中,优选为将每两排支撑架20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0cm左右,并且在多排支撑架20之间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使其连接为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提供支撑连接作用,多排支撑架20结合使透水支架可承受竖向压力的架构。
为简化透水支架的结构、节省材料,将每排支撑架20的主体通过两条横向平行设置的杆件以及搭接于该横向设置的杆件之间的多条竖向设置的短杆件组成,使每两条竖向设置的短杆件之间形成网格状框架24。进一步地,为增加支撑架20整体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在每个网格状框架24中沿其对角线设置有相互交错连接的叉架25。
当然本发明对于支撑架20的具体设置形式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排支撑架20还可以采用上下两条横向平行设置的杆件将多组连接部串接并在每两个连接部之间通过一短杆将上述两条平行杆件竖向连接的方式设置;每排支撑架20还可以设置为直接通过多个叉架25将多组连接部串接而成。
因为竖向的支撑架20每排都是单独设置,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水平设置的支撑架那样需要采用整体结构制成,以便在架构中设置连接部对透水管和透气管进行连接,因此竖向的支撑架20可以设置较窄的竖向宽度,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材料的损耗。
为对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连接并支撑,上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支撑架20的每两个网格状框架24之间的套环22和套环23,套环22的内径大小对应透水管30的外径设置,用于可拆卸地对多个透水管30连接固定;而套环23的内径大小对应透气管40的外径设置,用于可拆卸地对透气管40连接固定。当然,套管22和套管23可以设置在支撑架20竖向任意高度位置处,以和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的上部、中部或者下部连接配合。
通过将套环22、套环23分别与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可拆卸连接将其固定,使得透水支架的结构简单,连接稳固,并可灵活控制,可在施工现场插接透水支架,避免整体结构的透水支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并且在运输中节省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图4所示,为了使支撑架20对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连接更稳固,可将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顶端管壁设置为直径相同,在支撑架20的每两个网格状框架24之间分别上下平行叠设套管21和套环22对透水管30进行连接支撑或者叠设套管21和套环23对透气管40进行连接支撑。套管21具有阶梯型结构,其上部分口径较小,并可通过塞子或者其他可进行封口的部件进行封闭,其下部分口径较大,与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的顶部(即顶端)插接配合。
套管21的上部分口径较小下部分口径较大是为了保证连接在其下部的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管体可具有较大的口径,从而保证透水支架的透水量,增强道路铺面的透水能力以及铺面以下的土壤与地上的空气循环对流能力;同时套管21还可保证透水支架可在透水铺面的表面上形成较小的透水口,避免进入石块等杂物将透水口堵塞,从而影响透水面层的透水作用。
采用将支撑架20与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上部和下部同时连接的方式,使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可以被稳固支撑,从而增强透水支架整体结构的强度;并且将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顶端统一与套管21连接进而组成的透水支架在应用到透水面层中时,使透水支架的顶面可以平齐,避免将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顶部管口直接形成透水支架的顶面,由于多个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浇注或有误差,导致透水支架的顶面会参差不齐,进而影响由该透水支架制成的透水面层的平整度。
本发明对上述套管21和套环22、23在支撑架20上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与支撑架20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与支撑架20之间通过其他卡接形式连接;并且套管21和套环22、23还可以设置在支撑架20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上,或者设置在叉架25的交叉点处。
请参见图5、图6,透水管30为中空的管体,用于为透水支架实现将透水铺面表层上的水导入铺面以下的土壤层中,为与上述支撑架20配合连接,透水管30管体被划分为管径不同的两部分,上部31的管壁直径对应支撑架20的套管21的口径大小设置,并且上部31管壁直径小于连接在其下的管壁直径,以便于透水管30通过上部31与套管21插接配合的同时其下部分的管壁直径可以保证提供足够的透水空间,避免管壁直径较小影响透水支架的透水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7、图13和图16,为了使透水管30的上部31与套管21之间更紧固地插接配合,在透水管30与套管21的接触的管壁处设置有至少一条凸楞311,由于塑料材质的透水管30本身具有弹性,所以该凸楞311可在透水管30与套管21插接时凸抵于套管21的内壁,从而增紧透水管30与套管21之间的连接,从而使透水支架的整体结构连接更稳固。
请一并参见图8、图13和图16,在透水管30下部33处的管壁上对应支撑架20的套环22下边缘一体式还设置有卡接部,图示卡接部为限位部333,其中可以采用热熔切割的方式在透水管30的管壁上设置限位部333,被热熔切割后的管壁上形成一道凹面332,限位部333可以是如图所示为一小段角棱也可以是一整圈的角棱。采用该热熔切割的方式设置限位部333,在节省了材料的同时因其与透水管30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卡接牢固。限位部333在透水管30与支撑架20插接以后,卡抵在套环22的下边缘处,用于对套环22进行限位,进一步稳固组合后的透水支架的结构,防止插接好的透水支架中支撑架20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滑脱,而影响透水支架的结构强度。当支撑架20的竖向宽度较窄时,限位部333即可设置在透水管30的中部32处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在透水管30的中部或者下部位置处的管壁上配合限位部333设置有止挡部34,图示,止挡部34为环设在透水管30管壁上的角棱,止挡部34可以如图所示为一整圈的角棱也可以是一小段角棱。由于透水管30与套环22本身为塑料材质且都具有弹性,因此在透水管30与支撑架20插接配合时,止挡部34可随透水管30一并穿过套环22的内径,止挡在套环22的上边缘处,用于对透水管30进一步进行限位,防止插接好的透水支架中的透水管30由于重力原因向下滑脱,影响透水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通过同时设置限位部333和止挡部34,使透水管30在支撑架20上可以被完全的嵌卡固定,防止透水管30与支撑架20之间滑脱或连接错位,使支撑架20与透水管30之间的连接更牢靠,保证透水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
透水管30的三段管壁可以以相同壁厚设置,也可以根据各段的不同作用,进行不同的壁厚设置,例如可以单独对下部33的管壁做加厚设置,使透水管30与支撑架20连接后,多个下部33可以为透水支架提供稳固支撑作用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请参见图9、图10,透气管40为中空的管体,为保证其透气作用并与上述支撑架20配合连接,透气管40管体被划分为管径不同的三部分,上部41的管壁直径对应支撑架20的套管21的口径大小设置,中部42管壁的直径略大于上部41的直径,并且上部41和中部42的尺寸及结构可为与上述透水管30中相同。但是透气管40下部43则大于中部42的直径,透气管40设置为上窄下宽状为了呈现烟囱效应,从而实现透水铺面以下的土壤层可以快速向上排出水蒸气,使透水支架可以实现地下的土壤层与道路铺面以上的空气流通作用。当然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透水管30与透气管40同结构设置,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因为透气管40在实现气体循环的同时也可以兼具透水功效。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11、图13和图17,为了使透气管40的上部41与套管21之间更紧固地插接配合,在透气管40与套管21的接触的管壁处设置有至少一条凸楞411,凸楞411的设置形式与上述透水管30上的凸楞311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请一并参见图12、图13和图17,在透气管40下部43处的管壁上对应支撑架20的套环23下边缘一体式设置有限位部433,限位部433用于防止透气管向下滑脱,稳固透气管40与支撑架20之间的连接,并且限位部433的设置形式与上述透水管30的限位部333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请参见图15、图16,透水支架的主视图以及A-A方向的剖视图,每排支撑架20上间隔连接设置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使透水支架同时兼具良好的透水及透气性能。当然也可以将上述每排支撑架20与其上连接的多个透水管30以及透气管40设置成一体式结构,即可省略卡接部和套管以及套环的设置,同样并不影响本发明中支撑架竖向设置实现的作用。当然多排支撑架20之间还可以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水平支撑架,对多排竖向支撑架20提供水平方向之间的拉力,并且增加透水支架的整体强度。
为给多排支撑架20之间提供水平方向的连接力,多排支撑架20之间也可通过在支撑架20的主体架构(即横向和竖向设置的连杆)上设置连接结构,直接连接,还可以通过串架50辅助在锁多支撑架20之间连接。具体请一并参见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串架50,包括主体串杆53,以及主体连杆53上对应多排支撑架20连接的一纵列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外径分别间隔设置的卡接结构:卡扣51和卡扣52,以通过卡扣51和卡扣52分别从侧面卡合在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管壁上,间接对多排支撑架20进行纵向连接。当然也可以对透水支架中所有纵列的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连接串架50,以使透水支架的连接更稳固,增强竖向的承重能力。串架50的结构和安装过程简单,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可以提高透水支架的装配效率。
请参见图19,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串架70,串架70包括对应连接在支撑架20上的一纵列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外径分别设置的卡接结构:卡环71和卡环72,以及用于将多个卡环71和卡环72串接的短杆73。请一并参见图20,将串架70与上述支撑架20以及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连接的示意图,串架70同样是从侧面对支撑架20上的一纵列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提供纵向的连接力,进而为多排支撑架20之间提供水平的纵向拉力。由于串架70的卡环与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形成整圈的面接触,其可以提供的较强的水平方向的拉力,使透水支架结构更稳固,增强竖向的承重能力。
请参见图21,本发明提供的透水支架的一种盖架10,当透水支架组合形成后,在透水支架的顶面可拆卸连接盖架10。请一并参见图22,本发明提供的透水支架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示,盖架10通过若干纵杆12和横杆13交错连接构成,为提高道路铺面施工效率,在盖架10的底面上对应下方的多个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上端管口纵横设置有若干凸缘11。并且优选为将多个纵杆12和横杆13的交错连接点分别对应下方的多个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位置设置,即可将多个凸缘11设置在该交错连接点。
当透水支架的每排支撑架20与其上的透水管30以及透气管40连接完成后,将多个串架50或者串架70从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底部向上插接,最后将盖架10上的多个凸缘11对应塞入所有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顶部管口中,以将透水支架顶面的所有管口封闭,以防止铺设道路铺面时在透水支架中灌浆时其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被混凝土砂浆所堵塞。当多个凸缘11分别插入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管口中后,上述盖架10还可以为多排支撑架20之间提供水平纵向的连接力,即不需要单独设置其他的辅助连接结构对多排支撑架20进行纵向连接,即可将多排支撑架20组合成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当然本发明中也可以不采用在上述盖架10设置凸缘11对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进行封闭,也可以预先将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上端管口通过其他塞体形式封闭,组成的透水支架依然具有防止混凝土将流入透水管或者透气管中将其内径堵塞的作用。例如通过在上述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的上端管口处设置过滤网,并在铺设路面时在其上加设一薄膜型上盖将过滤网形成的空隙封闭,不但可以防止透水管或者透气管被堵塞,还兼具防止杂质砂砾等随水分被导入透水管或者透气管中;当然还可以预先通过发泡元件堵住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管口,在后续步骤中再将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的管中予以钻通。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3,为增强本发明的透水支架的综合性能,在透水支架中还设置有底托60,如图13所示,底托60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透水管30和/或透气管40的底端,其包括插接部61和底面63。
插接部61为凸设在底面63上的套管,对应上述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的底端直径设置,通过底托60的内侧面或者外侧面与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底端插接并过渡配合,使套管状插接部61的孔部与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贯通,通过底托60的插接部61与上述透水管30或者上述透气管40插合连接后(图中未示出底托60与透水管30的连接形式),即将多个底托60如图2所示安装于透水支架A的底面上,使多个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底端形成一圈凸边。
进一步地,还可以分别在该插接部61的管壁以及透水管或者透气管的管壁上对应设置卡和结构,以增强它们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当然本发明对于底托60和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例如螺栓连接或者销钉连接或者通过在底托60上设置其他弹性部件进行配合连接等。
通过设置底托60,在铺设透水层100过程中,透水支架A可以将底托60埋设于其下方的碎石级配200中,即通过碎石层中的碎石将底托60的底面63覆盖压实,进而在对透水支架A灌注混凝土时,透水支架A不会因为其较轻的重量而上浮,从而保证透水铺面表层的平整性,也增强了透水层100与其下方的级配层之间连接的紧密度,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整个道路铺面之间出现“断层”现象。
图示,进一步地,底托60还包括由底面63边缘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边62,底面63和侧边6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64,当将透水支架A放置在碎石层200上后,底托60依然被碎石覆盖,但是由于侧边62的设置,使得容置空间64中依然存在可存物空隙,进而通过底托60的容置空间64对通过透水管30导入到透水层100以下级配层中的过多水分进行储存,被储存的水分一部分可蒸发用于自然降低环境温度,抑制城市热岛同时降低空调耗能,绿色环保,形成城市地下微湿地体系,还原生态;另一部分可通过在级配层中设置管道进行疏导并净化,进而循环利用,解决城市用水困难。
为增强底托60的固定强度,可将插接部61单独进行加厚设置,使底托60与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并且针对局部做加厚设置,可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进一步,如图所示,还可以在底托60的底面63上架设加多个强筋,增强底托60的整体强度,避免其因为铺设的碎石而被压损,影响透水层100的表面平整度。
进一步地,每排支撑架20可以根据实际道路铺面的需要制成需要的水平长度,也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的水平长度,从而将支撑架20制成标准件形式,再将多个支撑架20与多个透水管30以及透气管40进行组合,使透水支架整体形成标准单元架构,当应用到透水层100中时,便于根据需要透水层100的面积通过将多个透水支架之间连接的方式形成广大面积的透水支架。
安装完成后的透水支架即可置于道路铺面施工中预先铺设好的碎石级配层上方,并将底托60埋设于碎石级配层中后,在透水支架中灌注混凝土,最后,待混凝土凝固后,将上述盖架10掀起,露出铺面表层上由透水支架的若干导水管30和透气管40形成的透水孔(优选设置为100个/平方米),雨水、空气即可通过透水支架与透水层100以下级配层形成自然对流,进而活化地层土壤、复育微生物,形成可净化水层、分解污染物的地下微湿地生态系,像空调一般将空气中的杂质、污染物等吸附入地下,将地下的冷(热)空气导出地表,完成空气循环。
本发明提供的透水铺面结构中还包括保水层,请一并参见图24,保水层400包括保水层基体和若干以间隔形式设置在该保水层基体中的储水部件。透水铺面表层的水分通过上述透水层100被疏导进保水层400中,部分水分储存在保水层基体和该储水部件中,进而还可对水分进行过滤;在保水层基体中的水分会通过其中的空隙持续进入其下部的土壤层300中,慢慢渗透地下土壤层300,活化土壤,或者进入在地下设置的蓄水池中。
具体地,将该保水层400设置在碎石层中时,本发明的保水层基体则为碎石;储水部件为储水球80,请一并参见图25,储水球80采用优质的PP材料制成,质量轻,韧性较强,具有良好的抗压性,确保其设置在碎石中不会因挤压而破损,当然,储水球也可以经由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材质制成。在储水球80上开设有多个可通水的透水孔81,其中可在储水球80的周圈均布设置透水孔81,该透水孔81不但可以供水分通过,还可以供土壤层300以及碎石层200中的湿空气向上排出。并且在保水层基体中每平方米设置至少十枚所述储水球80,既可以有效增加碎石之间的孔隙率同时不影响碎石层的结构强度。继而当水分进入保水层400中后,会暂时存储在碎石形成的缝隙中,并会通过该透水孔81进入到储水球80中,以便进行存储。
由于储水球80本身的可储水性能,可使得整个透水铺面的透水量增加,可将雨水迅速存储,有效缓解瞬时集中降雨对透水铺面造成的压力;避免因为碎石层200本身的间隙较小,可存水量有限。而且储水球80因为其中空设置,不但可以短时间大量存水,还能在碎石层200中的水分全部渗透到下方的土壤层300中后,其内部存储的水分被陆续被吸出,对土壤进行润化,防止以往的铺面结构中土壤层300因为水分流失后不能及时补给,导致土壤容易板结、碱化,因此会对地下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并且以往为了使透水铺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需保证碎石层200的孔隙率,碎石层200往往选择碎石粒径为3~5cm,但是由于该粒径的碎石需进行多次过滤筛选,在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同时,由于粒径较大无疑会对铺设在碎石层300上的其他面层的平整度造成影响。而设置保水层400后,其通过在碎石材料中间隔设置储水球80的方式可有效增加保水层400中碎石材料(即碎石层200)之间的孔隙率,并且储水球80的直径优选设置为保水层400厚度的1/4至1/5,以使储水球80在保持孔隙率的同时保证碎石层200的铺面平整度不被影响。因此储水球80保证孔隙率低的情况下,选用1~3cm粒径的碎石材料即可保证较大的出水量,可有效降低对于碎石层200中碎石材料的选材要求,并且因为碎石粒径选为1~3cm可通过一次性筛选,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当然本发明对储水部件的形状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水部件还可以为中空的块状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中空储水结构,只要是可以用于储水并且可在碎石材料中增加碎石材料之间的空隙即可。并且如果该保水层400设置在土壤层300中时,该保水层基体则为土壤,并且可在所述储水部件外部设置过滤结构,避免杂质砂砾进入该储水部件中。
进一步地,上述储水部件中还设置有吸水物质,该吸水物质可增加储水部件的储水量,其内部的水分会长久留存,当保水层400碎石间隙中的水分逐渐被疏导出后,储水部件因为具有吸水物质,其内部吸收的水分会缓慢被吸出,增加储水部件的储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较长时间内避免土壤板化。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层400中还设置有排水结构90,该排水结构90为排水管、排水板或者陶砾,在该排水结构90下方还可以相应设置导水槽或者导水管,以将通过排水结构90疏导的水分汇集到蓄水池或者其他可集中存水之处。并且还可以在上述排水结构90下方采用阶段方式设置防水布,以使透水铺面在遇到大雨时,一部分的水分迅速通过间隔段渗入土壤层300中,另一部分水分被防水布段节流,而通过排水结构90被收集到蓄水池或者其他集水设备中。当然在上述排水结构90上方还可以采用无纺布层或玻璃纤维层作为过滤层,以便对汇集的水源进行过滤,为再次利用做准备。
预铺设上述透水铺面结构时,首先其经由相关机械设备将路底予以整平后,于路底上先行铺上一层的防水布(可视特定路点而决定防水布铺设与否),且于防水布层之上覆盖上土壤级配层,之后于土壤级配层之上铺设碎石级配层,并在碎石级配层中布设保水层,即将若干储水球间隔置于该碎石级配层中;将上述透水之间组成完备后,放置于碎石级配层之上,直接进行混凝土砂浆的灌注,亦可视需要在透水支架空隙中加设钢筋条之后在进行混凝土灌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包括透水层(100)和置于透水层(100)下的碎石级配层(200)所述透水层(100)通过在透水支架(A)中灌注混凝土凝结而成,所述透水支架(A)包括若干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的中空的透水管(30)和透气管(40)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透水管(30)和所述透气管(40)的由多个杆件纵横交错连接形成的网格状的支撑架(20),使所述透水管(30)和所述透气管(40)竖直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竖向设置,多个所述透水管(30)和/或所述透气管(40)的底端设置有底托(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竖向并分为多排,多排所述支撑架(20)横向并行设置,并且每排所述支撑架(20)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支撑架(20)为由两条横向设置的所述杆件以及搭接于所述杆件之间的多条纵向设置的杆件组成的网格状框架(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0)上对应每个所述透水管(30)或者透气管(40)分别上下平行叠设套管(21)和套环(22,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30)和/或所述透气管(40)的管壁上设置有可与所述套管(21)和/或所述套环(22,23)卡接的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支撑架(20)之间通过串架(50,70)辅助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30)或者所述透气管(40)与所述底托(60)之间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支架(A)还包括通过自身上设置的凸缘可直接或者间接将所述透水管(30)和所述透气管(40)的上部管口关闭或者打开的盖架(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水层(100)以下的保水层(4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透水铺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400)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储水球(80)作为储水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26264.9A CN104612020A (zh) | 2015-01-19 | 2015-01-19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26264.9A CN104612020A (zh) | 2015-01-19 | 2015-01-19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12020A true CN104612020A (zh) | 2015-05-13 |
Family
ID=5314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26264.9A Pending CN104612020A (zh) | 2015-01-19 | 2015-01-19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12020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559A (zh) * | 2016-03-03 | 2016-06-29 | 南开大学 | 一种将生态滞留与植被浅沟相结合的地面系统 |
CN106351103A (zh) * | 2016-11-09 | 2017-01-25 | 苏谦 |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
CN110820473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宝锐企业有限公司 | 具有网络连通的快速扩散透水排水铺面结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3307A (ja) * | 1998-08-28 | 2000-03-07 | Paritei Zipangu:Kk | 舗装面形成用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構造 |
CN1566534A (zh) * | 2003-06-23 | 2005-01-19 | 陈瑞文 | 环保透水路面施工法 |
CN202090259U (zh) * | 2011-03-21 | 2011-12-28 | 陈瑞文 | 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植草铺面 |
CN102454182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陈瑞文 | 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 |
CN102454143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陈瑞文 | 改善地球暖化人工铺面制造方法 |
CN202766945U (zh) * | 2012-08-10 | 2013-03-06 | 吉林省中力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解决积水的涵水路面 |
-
2015
- 2015-01-19 CN CN201510026264.9A patent/CN1046120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3307A (ja) * | 1998-08-28 | 2000-03-07 | Paritei Zipangu:Kk | 舗装面形成用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構造 |
CN1566534A (zh) * | 2003-06-23 | 2005-01-19 | 陈瑞文 | 环保透水路面施工法 |
CN102454182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陈瑞文 | 具防灾及生态功能的地质级配制造方法 |
CN102454143A (zh) * | 2010-10-19 | 2012-05-16 | 陈瑞文 | 改善地球暖化人工铺面制造方法 |
CN202090259U (zh) * | 2011-03-21 | 2011-12-28 | 陈瑞文 | 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植草铺面 |
CN202766945U (zh) * | 2012-08-10 | 2013-03-06 | 吉林省中力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解决积水的涵水路面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559A (zh) * | 2016-03-03 | 2016-06-29 | 南开大学 | 一种将生态滞留与植被浅沟相结合的地面系统 |
CN106351103A (zh) * | 2016-11-09 | 2017-01-25 | 苏谦 |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
CN110820473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宝锐企业有限公司 | 具有网络连通的快速扩散透水排水铺面结构 |
CN110820473B (zh) * | 2018-08-10 | 2021-07-30 | 宝锐企业有限公司 | 具有网络连通的快速扩散透水排水铺面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52214A (zh) | 透水铺面的铺设方法 | |
CN106638918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4313967B (zh) |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 |
CN206266967U (zh) | 海绵道路系统 | |
CN112391997B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 |
CN204608538U (zh) | 一种透水铺面 | |
CN204608556U (zh) | 一种透水铺面 | |
CN104594155A (zh) | 透水铺面的铺设方法 | |
CN104594154A (zh) | 一种面层结构的透水支架 | |
CN204039856U (zh) | 排渗水式铺装组合结构 | |
CN201581411U (zh) | 斜插式桩板墙 | |
CN104612020A (zh)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
CN106088684B (zh)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164846B (zh) | 一种永久边坡防水加固施工方法 | |
CN208594610U (zh) | 海绵城市调蓄结构 | |
CN214657144U (zh)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
CN204608544U (zh) | 一种透水铺面的保水层 | |
CN207079438U (zh) | 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下改善透水率的装置 | |
CN210163741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调蓄树池 | |
CN204608555U (zh) | 一种面层结构的透水支架 | |
CN204608554U (zh) | 一种透水铺面结构 | |
CN207775907U (zh) | 一种高强度生态护坡 | |
CN207987672U (zh)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 |
CN202787015U (zh) | 一种园林生态的构架 | |
CN204608545U (zh) | 一种面层结构的透水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