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7144U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57144U CN214657144U CN202120953444.2U CN202120953444U CN214657144U CN 214657144 U CN214657144 U CN 214657144U CN 202120953444 U CN202120953444 U CN 202120953444U CN 214657144 U CN214657144 U CN 214657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lope
- drainage
- gabion
- slope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从里往外依次铺设有的防水层、护坡砖、碎石层、砂层和覆土层;并在所述护坡砖与防水层之间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覆土层顶部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块,且所述混凝土预制块的底部贯穿砂层和覆土层并嵌入至碎石层内部;所述坡体底部设置有起防冲刷作用的过滤机构,并在所述过滤机构内设置有与排水机构相连通的排水渠。该生态护坡结构简单合理,生态环保,成本低,坡体结构稳定,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雨水,提升护坡效果涵养水土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伴随着大批的矿山开采和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各类裸露的、无法自然恢复植被的边坡。以往的护坡工程措施,多完全采用混泥土及浆砌石浇灌的非生态环保的硬质护坡形式,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生态护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矿山建设、河道治理规划、铁路和公路边坡治理等方面,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现有的生态护坡的坡体植被较少且固土保水能力较弱,导致其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弱,且坡体防渗能力较弱,渗入的积水不易排出,导致坡体出现垮塌,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
所述坡体的表面从里往外依次铺设有的防水层、护坡砖、碎石层、砂层和覆土层;并在所述护坡砖与防水层之间安装有排水机构;通过排水机构对被混凝土预制块划分的各个块地进行排水,避免因混凝土预制块阻挡导致在坡面上端块地内的积水无法排出,导致植物根部腐烂。
所述覆土层顶部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块,整个坡体的面层被混凝土预制块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面相同的块地,块地内部可分区种植有相应的植被,有效地加大了护坡坡面的绿化面积。
所述混凝土预制块的底部贯穿砂层和覆土层并嵌入至碎石层内部,防止混凝土预制块插入过深影响坡体排水。
所述坡体底部设置有起防冲刷作用的过滤机构,并在所述过滤机构内设置有与排水机构相连通的排水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层、格宾石笼以及支撑所述格宾石笼的混凝土挡墙;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格宾石笼靠近坡体的一侧,并嵌入于所述格宾石笼内;所述排水渠设置于所述格宾石笼内部,并与所述过滤层相接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渠顶端以及侧壁上端均设置有格栅网,以便对格宾石笼内部填充的石块进行支撑,在保证排水性的同时,防止格宾石笼内部填充物落入到排水渠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沿所述坡体的坡度方向布设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固接有多根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分支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砖并嵌入到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内,并在分支管朝向坡顶一侧开设有入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支管的入水口处安装有过滤网,并在所述分支管内填充有海绵,在所述分支管与排水管相连通处固接有支撑网。
通过过滤网拦截雨后石子、落叶等一些垃圾沿覆土层的表层进入到分支管内,并通过分支管内的海绵对流入的积水进一步过滤,防止外部的砂石土砾进入到排水管内,过滤后的积水可沿分支管经过支撑网后流入到排水管中,所述支撑网对积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同时,还可以对海绵进行支撑,防止海绵在受到外部的积水冲刷以及砂石土砾压力后变形或脱离分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为了表层铺设的碎石层、砂层及覆土层的稳定,在铺设时预先在护坡砖上固定规格为1m×1m的三维土工格室间,将所述碎石层,砂层以及覆土层填充于三维土工格室间内,通过安置三维土工格室间,有效防止各层之间滑脱,增加了坡面护土保水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斜坡的孔隙水压力,拦截降雨,减弱飞溅侵蚀,以便控制水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生态护坡结构简单合理,生态环保,成本低,坡体结构稳定,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雨水,提升护坡效果涵养水土的优点。通过砂层和碎石层以及铺设的护坡砖对护坡的水分进行稳固和保护,防止水土流失过快,通过排水机构连通排水渠可使雨后坡体上的积水流走,防止积少成多导致植物根部腐烂,提高坡体植被固土保水的能力,同时增加了护坡的稳定性,延长了护坡使用寿命,增加了护坡的整体生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B处的截面图。
图中:1-坡体、2-坡顶、3-覆土层、4-砂层、5-碎石层、6-护坡砖、7-防水层、8-混凝土预制块、9-排水管、901-海绵、902-过滤网、903-支撑网、10-排水渠、11-过滤层、12-混凝土挡墙、13-格宾石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
所述坡体1的表面从里往外依次铺设有的防水层7、护坡砖6、碎石层5、砂层4和覆土层3;所述防水层7与原有的所述坡体1相接壤,所述护坡砖6与所述防水层7接壤,并在所述护坡砖6与防水层7之间安装有排水机构,所述碎石层5铺设在所述护坡砖6上,所述砂层4覆盖在碎石层5上,并在最上层铺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覆土层3,通过所述防水层7、护坡砖6、碎石层5、砂层4和覆土层3共同构成坡体1的面层。
优选地,所述防水层7与所述坡体1的表面相贴合,用于防止地表水或雨水冲刷土体,造成坡体1坍塌,防水层7可采用SBS、APP、APAO、APO等具有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铺设的数量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可根据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护坡砖6设置于防水层7的上方,通过与防水层7相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坡体1被雨水冲落,对坡体1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表层铺设的碎石层5、砂层4及覆土层3的稳定,在铺设时预先在护坡砖6上固定规格为1m×1m的三维土工格室间,将所述碎石层5,砂层4以及覆土层3填充于三维土工格室间,通过安置三维土工格室间,有效防止各层之间滑脱,增加了坡面护土保水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斜坡的孔隙水压力,拦截降雨,减弱飞溅侵蚀,以便控制水土流失。
所述覆土层3顶部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块8,整个坡体1的面层被混凝土预制块8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面相同的块地,块地内部可分区种植有相应的植被,有效地加大了护坡坡面的绿化面积。所述混凝土预制块8沿与水平地面相垂直的方向嵌入坡体1表面,并根据建设需要设置相应的数量,通过设置混凝土预制块8,对坡体1整体起到挡风和缓冲水流冲击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坡体1上的植被被吹散滑落的情况发生;同时对人畜在坡体1上行走起到阻挡缓冲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由于护坡坡度较大,发生的人畜安全事故。
所述混凝土预制块8的底部贯穿砂层4和覆土层3并嵌入至碎石层5内部,混凝土预制块8高出坡体1上覆土层3的表面高度应控制在0.5m以内,且混凝土预制块8的底部嵌入至坡体1表面的碎石层5以防止混凝土预制块8插入过深影响坡体1排水。
进一步地,为保证坡体1上植被的成活率,在所述覆土层3上所栽培的植被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特性,本实施例中坡体1上所栽培的植被选用深根固土且抗性较强的乡土树种,既能保持水土也又有观赏价值,有效起到了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的效果。
所述坡体1底部设置有起防冲刷作用的过滤机构,并在所述过滤机构内设置有与排水机构相连通的排水渠10。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层11、格宾石笼13以及支撑所述格宾石笼13的混凝土挡墙12;所述过滤层11设置于格宾石笼13靠近坡体1的一侧,并嵌入于所述格宾石笼13内;所述排水渠10设置于所述格宾石笼13内部,并与所述过滤层11相接壤。
坡体1底部由过滤层11、格宾石笼13、混凝土挡墙12共同组成坡体1底部的防冲刷过滤结构。其中,混凝土挡墙12位于坡体1底部,增加坡体1整体的稳定性,防止坡体1底部受到冲刷而导致坡体1损害,发生安全事故;位于混凝土挡墙12顶端的所述格宾石笼13和过滤层11高出坡体1上覆土层3的表面,且高出部分的高度应控制在0.5m以内,并配合内部设置的排水渠10,对坡体1表层起到排水过滤的作用,防止雨水淤积损害坡体1。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11为不锈钢丝包裹多孔砖结构,具有防腐透气等优良特性。过滤层11一侧嵌入于格宾石笼13外壁进行固定,通过设置过滤层11拦截雨后石子、落叶等一些垃圾沿覆土层3的表层进入到格宾石笼13,同时加强坡体1的排水能力,防止坡体1内部积水,使坡体1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格宾石笼13表层是由高抗腐蚀、高强度并具有延展性的网丝制成的框架结构,生产制造时,所述网丝可通过使用机械编织形成箱型结构的石笼网,并在石笼网里填充大小不一的石块后,安置于混凝土挡墙12的顶端并与坡体1底部固定。
优选地,所述石笼网中填充的石块选用粒径为10cm-30cm,防止粒径过大导致格宾石笼13受到雨水冲刷而不稳定,同时,过小导致格宾石笼13排水不畅且不易通过石笼网固定,雨水淤积损害坡体1。所述石笼网的孔径规格设置在8cm×10cm以内,防止石笼网里的石块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渠10顶端以及侧壁上端均设置有格栅网,以便对格宾石笼13内部填充的石块进行支撑,所述格栅网的孔径规格设置与石笼网的孔径规格相一致,保证排水性的同时,防止格宾石笼13内部填充物落入到排水渠10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沿所述坡体1的坡度方向布设的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渠10相连通,且所述排水管9远离排水渠10的一端封闭;所述排水管9上固接有多根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一端与排水管9相连通,所述分支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砖6并嵌入到所述混凝土预制块8内,并在分支管朝向坡顶2一侧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入水口。所述分支管与沿与水平地面相垂直的方向嵌入所述混凝土预制块8内,并与混凝土预制块8内朝向坡顶2的一侧面相接壤。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对被混凝土预制块8划分的各个块地进行排水,避免因混凝土预制块8阻挡导致在坡面上端块地内的积水无法排出,导致植物根部腐烂。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的入水口处安装有过滤网902,并在所述分支管内填充有海绵901,在所述分支管与排水管9相连通处固接有支撑网903。通过过滤网902拦截雨后石子、落叶等一些垃圾沿覆土层3的表层进入到分支管内,并通过分支管内的海绵901对流入的积水进一步过滤,防止外部的砂石土砾进入到排水管9内,过滤后的积水可沿分支管经过支撑网903后流入到排水管9中,所述支撑网903对积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同时,还可以对海绵901进行支撑,防止海绵901在受到外部的积水冲刷以及砂石土砾压力后变形或脱离分支管。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还可以嵌入设置于所述过滤层11内,对坡面上最下端的块地进行排水处理。
进一步地,坡体1为压实的均质土体,坡顶2的覆土层3的硬化措施可依据护坡所在地形条件而改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
所述坡体的表面从里往外依次铺设有的防水层、护坡砖、碎石层、砂层和覆土层;并在所述护坡砖与防水层之间安装有排水机构;
所述覆土层顶部等间距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块,且所述混凝土预制块的底部贯穿砂层和覆土层并嵌入至碎石层内部;
所述坡体底部设置有起防冲刷作用的过滤机构,并在所述过滤机构内设置有与排水机构相连通的排水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层、格宾石笼以及支撑所述格宾石笼的混凝土挡墙;所述过滤层设置于格宾石笼靠近坡体的一侧,并嵌入于所述格宾石笼内;所述排水渠设置于所述格宾石笼内部,并与所述过滤层相接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顶端以及侧壁上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格宾石笼内部填充物的格栅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沿所述坡体的坡度方向布设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渠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固接有多根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分支管的另一端穿过护坡砖并嵌入到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内,并在分支管朝向坡顶一侧开设有入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的入水口处安装有过滤网,并在所述分支管内填充有海绵,在所述分支管与排水管相连通处固接有支撑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砂层以及覆土层填充于三维土工格室间内,所述三维土工格室的规格为1m×1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53444.2U CN214657144U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53444.2U CN214657144U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57144U true CN214657144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47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5344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57144U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571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33621A (zh) * | 2022-07-27 | 2022-10-25 | 重庆图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态文明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
-
2021
- 2021-05-06 CN CN202120953444.2U patent/CN2146571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33621A (zh) * | 2022-07-27 | 2022-10-25 | 重庆图强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态文明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87246U (zh) | 一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 |
CN10675982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4112347U (zh) | 岩质边坡自灌式植草装置 | |
CN106193247B (zh) |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987399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 |
CN106638918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3437321B (zh) | 现浇反滤植生型混凝土生态护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729326A (zh) |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 |
CN212896401U (zh) | 一种生态边坡防护挡墙 | |
CN110306565A (zh) | 一种道路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8649827U (zh) |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 |
CN108612047B (zh) |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 |
CN214657144U (zh) | 一种适用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新型生态护坡 | |
CN209760147U (zh) |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坡 | |
CN21370902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道渗排水系统 | |
CN206616662U (zh) |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 |
CN212052857U (zh) | 一种透水混凝土扶壁式挡墙结构 | |
CN113789795A (zh) | 一种公路边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396983B (zh) | 一种兼具排水和绿化功能的框格梁生态护坡结构 | |
CN112064756A (zh) | 一种可拆卸式立体生态排水沟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8087560A (zh) | 一种高陡不规则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 |
CN216787164U (zh) | 一种用于边坡加固与排水的边坡框架 | |
CN214301528U (zh) | 城市河道挡墙的海绵化改造系统 | |
CN215562318U (zh) | 生态护岸 | |
CN109680650A (zh) | 河道边坡生态防护结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