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582355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2355B
CN104582355B CN201410551277.3A CN201410551277A CN104582355B CN 104582355 B CN104582355 B CN 104582355B CN 201410551277 A CN201410551277 A CN 201410551277A CN 104582355 B CN104582355 B CN 104582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tact
main body
device main
en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1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2355A (zh
Inventor
藤川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2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2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23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电子装置。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盖,其附接到装置主体以面对装置主体;接触部,其形成在所述盖一侧并且布置在与盖面对装置主体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以及抑制部,其形成在装置主体的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当盖在所述盖的一端侧变得与装置主体分离的分离方向上移动时通过与接触部接触来抑制盖的打开,并且当盖以所述一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使得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变得与装置主体分离时,允许盖的打开。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存在一种具有顶部壳体和底部壳体的遥控器壳体,其中布置于底部壳体上的肋部通过限制钩锁部在内部方向上的移动来抑制钩锁部与钩部的分离。这些技术在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报No.8-205269中公开。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使得利用简单结构来限定盖相对于的装置主体的打开方向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盖,其被附接到所述装置主体以面对所述装置主体;接触部,其形成在所述盖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并且布置在与所述盖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以及抑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当所述盖在所述盖的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所在的分离方向上移动时,该抑制部通过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来抑制所述盖的打开,并且当所述盖以所述盖的一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使得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允许所述盖的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例示其中盖的打开在图1中的电子装置上被抑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例示其中盖的打开在图1中的电子装置上被抑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是例示其中盖的移动在图1中的电子装置上被抑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例示图1中的电子装置中的盖的打开移动的截面图。
图6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画面显示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例示图6中的画面显示装置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8是例示图6中的画面显示装置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9是图6中的画面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例示了其中盖在图6中的画面显示装置上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例示图9中的画面显示装置的X方向侧部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2是例示图9中的画面显示装置的-X方向侧部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3是例示其中盖的打开在图12中的画面显示装置上被抑制的状态的截面图;以及
图14是例示在图12中的画面显示装置上的盖的打开移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使得利用简单结构来限定盖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打开方向成为可能。
在下面将描述本文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
首先,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图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的截面图。下面将详细描述的X方向、-X方向、Y方向、-Y方向、Z方向和-Z方向是附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
如图1中所例示的,电子装置10具有装置主体20和附接到装置主体20的盖40。具体地,在盖40在-Z方向(对向方向)上面对装置主体20的状态下,盖40附接到装置主体20。
而且,作为示例,盖40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例示)固定到装置主体20。换句话说,通过去除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例示),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20打开盖40。此外,盖40被构造成在相对于装置主体20被打开之后变得与装置主体20分离。
盖40例如具有使得在与所述对向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的长度(正交方向长度)和在同样与所述对向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沿所述对向方向(-Z方向)的总体厚度。换句话说,盖40具有平面形状并且在-Z方向上具有小的厚度。
具体地,盖40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20布置在Z方向侧的外壁部42、布置在外壁部42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的侧壁44和布置在外壁部42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侧壁46。
作为示例,在平面视图(-Z方向视图)中,外壁部42以四边形(矩形)的板构件形成。侧壁44在-Z方向上从外壁部42的-X方向侧的侧面延伸。侧壁46在-Z方向上从外壁部42的X方向侧的侧面延伸。
尽管未例示,但是盖40在外壁部42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同样具有侧壁。换句话说,盖40被构造成具有盒子的形状,该盒子的-Z方向侧面敞开。
在侧壁46与外壁部42之间的角部41上,形成了肋部48(限制部的示例),肋部48从侧壁46的内壁面朝着-X方向侧伸出。从外壁部42的内壁面的视角,肋部48还在-Z方向上伸出。作为示例,多个肋部48按照预定间隔沿Y方向布置。另外,肋部48与内壁部26的接触面26A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S2,稍后将对此进行描述。
当盖40在-X方向上移动时,肋部48接触到接触面26A,并且限制盖40在-X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换句话说,肋部48将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在沿着稍后描述的对向面32(-X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在预定范围内,这减小了接触面52(稍后描述)与对向面32交叠的交叠量K1。
在侧壁44与外壁部42之间的角部43上形成伸出部49,伸出部49从外壁部42的内壁面朝着-Z方向侧伸出。从侧壁44的内壁面的视角观察,伸出部49还朝X方向侧伸出。作为示例,多个伸出部49按照预定间隔沿Y方向布置。
在各个伸出部49的-Z方向端部的X方向侧部上,形成了在-Z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47。在各个延伸部47的先端部(-Z方向端部)上,形成爪部50(接触部的示例)。换句话说,爪部50形成在盖40的装置主体20侧(-Z方向侧)并且朝装置主体20(-Z方向侧)突出。通过在每个伸出部49上形成爪部50,多个爪部50按照预定间隔沿Y方向布置在盖40的-X方向端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
爪部50在侧视图(Y方向视图)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突出。具体地,爪部50具有面对Z方向(以下提到的分离方向)的接触面52、X方向侧端面54、-Z方向侧端面56、以及从X方向侧端面54的-Z方向端到-Z方向侧端面56的X方向端形成的倾斜面58。接触面52是待被对向面32(下面描述)接触的表面,并且是沿X方向的平坦表面。此外,接触面52可以是弯曲表面。此外,X方向侧端面54、-Z方向侧端面56和倾斜面58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
装置主体20具有框架22、功能部分24、布置在框架22的-X方向端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的立设部28以及形成在框架22的X方向端侧(正交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内壁部26。
作为示例,框架22具有与外壁部42相似的大小并且在平面视图(-Z方向视图)中由四边形(矩形)的板构件形成。而且,框架22在装置主体20的-Z方向侧形成外壁。
具体地,内壁部26在Z方向上布置在框架22的X方向端侧。内壁部26的X方向侧的表面被构造成可以与肋部48接触的接触面26A。
作为示例,功能部分24具有执行信息的数字处理的处理单元等。换句话说,用作电子装置10的功能部分24是具有预定功能的部分。布线12的一端部被连接至功能部分24。布线12的另一端部被连接至布置于盖40上的连接部分(未例示)。布线12从装置主体20的-X方向端侧的部分到盖40的-X方向端侧的部分布置。
布置在盖40上的连接部分例如包括用于操作电子装置10、扬声器等的操作单元(操作开关)。
作为示例,立设部28布置在面对各个伸出部49的位置处,并且立设部28按照与伸出部49的数量相等的数量布置。爪部30被布置在立设部28的Z方向端部。
换句话说,爪部30形成在装置主体20的盖40侧(Z方向侧)并且朝着盖40的外壁部42(Z方向侧)突出。而且,爪部30相对于爪部50布置在盖40的外壁部42侧(Z方向侧)。
爪部30在侧视图(Y方向视图)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伸出。具体地,爪部30具有面对-Z方向的对向面32、-X方向侧端面34、Z方向侧端面36和倾斜面38,倾斜面38从-X方向侧端面34的Z方向端到Z方向侧端面36的-X方向端形成。
对向面32是与接触面52接触的表面,并且是沿X方向的平坦表面。对向面32可以是弯曲表面。-X方向侧端面34、Z方向侧端面36、和倾斜面38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
对向面32面对接触面52,并且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之间具有间隙S1。具体地,对向面32在Z方向视图中与接触面52交叠。利用这个构造,当盖40的-X方向端部在盖40的X方向端部与装置主体20的-X方向端部分离的分离方向(Z方向)上移动时(参照图2和图3),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接触,并且盖40在分离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换句话说,通过对向面32,盖40在分离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体20的打开被抑制。
盖40的-X方向端部在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包括其中盖40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参照图2)以及其中盖40的-X方向端部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参照图3)。
而且,在盖40被附接到装置主体20的状态下,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之间的交叠量K1被构造成大于内壁部26的接触面26A与肋部48之间的间隙S2。
另外,间隙S1被设定为一长度,该长度使得当盖40的X方向端部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便从装置主体的X方向端部分离时,对向面32触及不到接触面52的移动路径(参照图5)。换句话说,在旋转中,爪部30的对向面32被构造成不抑制爪部50的移动。因此,允许盖40通过旋转的打开。
此外,在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50和爪部30通过按照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之间的接触以外的方式彼此接触而在旋转方向上引导盖40。具体地,例如,接触面52与X方向侧端面54之间的角部53和X方向侧端面54接触爪部30的对向面32、对向面32与-X方向侧端面34之间的角部33和-X方向侧端面34。
因此,在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只要旋转未被抑制,对向面32可以接触爪部50的除接触面52以外的部分。然而,在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50和爪部30可能不彼此接触。而且,旋转的方向不限于正圆的正弧,可以为不规则的弧形。此外,在旋转中,盖40的被用作支点的部分可以随着旋转而改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盖40被附接到装置主体20时,爪部30的倾斜面38与爪部50的倾斜面58接触,并且爪部50的延伸部47被构造成由于接触而在-x方向上弹性变形。然而,只要其上形成有爪部30的部分或其上形成有爪部50的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能够弹性变形就足够了。
(第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接下来,将在下面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如图2所示,当盖40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在Z方向上移动时,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接触,并且盖40在Z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另外,如图3所示,当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在Z方向上移动盖40的-X方向端部时,对向面32同样与接触面52接触,并且盖40在Z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类似地抑制。
如上所述,通过对向面32抑制了盖40的打开(其中盖40的-X方向端部在Z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图4所示,当在-X方向上移动盖40时,肋部48与接触面26A接触,并且盖40在-X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接触面52在-X方向上与对向面32的位移被抑制。
特别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向面32与接触面52之间的交叠量K1被构造成大于内壁部26的接触面26A与肋部48之间的间隙S2。因此,即使在肋部48与接触面26A接触的接触点处,也保持了接触面52与对向面32交叠的状态。
因此,即便当从肋部48与接触面26A接触的接触点开始在Z方向上移动盖40的-X方向端部时,对向面32也与接触面52接触并且盖40在Z方向(分离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当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按照使盖40的X方向端部与装置主体20的X方向端部分离的方式使盖40旋转时,爪部30的对向面32不抑制爪部50的移动。利用这个构造,盖40旋转。
此外,在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50被爪部30引导,并且盖40被打开。利用这个构造,盖40在旋转方向上平滑地旋转。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被打开并且与装置主体20分离。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爪部30的对向面32与爪部50的接触面52之间的间隙S1的长度被构造成使得当盖40以盖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旋转时对向面32触及不到接触面52的移动路径。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爪部30与爪部50之间的位置关系,限定了其中爪部30的移动被抑制的移动方向和其中爪部30的移动未被抑制的移动方向。其中爪部30的移动被抑制的移动方向是盖40不被打开的方向。其中爪部30的移动未被抑制的移动方向是盖40被打开的方向。
如上所述,因为盖40的打开方向是根据爪部30的移动是否被爪部50抑制而限定的,所以无需添加除爪部50和爪部30以外的部件就可以限定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的打开方向。换句话说,与需要除爪部50和爪部30以外的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简单结构来限定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的打开方向。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支点(当盖40旋转以被打开时使用)所在的侧(-X方向端侧)连接布线12,所以对于布线12来说难以在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被打开时被拽出。因此,可以抑制对布线12的损坏。
而且,如上所述,因为盖40相对于装置主体20的打开方向由爪部30和爪部50限定,所以与使用了铰链等的情况相比,电子装置10本身的结构变得简单。此外,因为不必加强电子装置10的装置主体20的结构,所以有可能使电子装置10变得更薄且更轻。
与装置主体20分离的盖40在-Z方向上附接到装置主体20。这时,爪部50的倾斜面58与爪部30的倾斜面38接触,并且延伸部47在-X方向上弹性变形。利用这个构造,将盖40附接到装置主体20和组装盖40变得容易。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文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的画面显示装置100(电子装置的示例)。
如图6所示,画面显示装置100有装置主体120(装置主体的示例)和附接到装置主体120的盖140,装置主体120具有显示画面的画面显示部分123(参照图7)。台104经由铰链102附接到盖140。作为示例,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通过将画面显示装置100放置在底座(未例示)上来使用画面显示装置100,使得台104的背面104A面向下。这时,画面显示部分123成一定角度以便斜靠底座(未例示)。另外,作为另一示例,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按照使装置主体120斜靠台104并使画面显示部分123形成倾斜的角度的方式将画面显示装置100放置在底座(未例示)上来使用画面显示装置100。
具体地,如图9所示,盖140在盖140在-Z方向(对向方向)上面对装置主体120的状态下附接到装置主体120。
而且,作为示例,盖140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例示)固定到装置主体120。换句话说,通过去除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例示),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120打开盖140。此外,盖140被构造成在被从装置主体120打开之后变得与装置主体120分离。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未图示)例如被固定于在下面所描述的外壁部分142的四个角部处(参照图10)。
如图9所示,盖140例如具有使得在与对向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的长度(正交方向长度)和同样与对向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沿对向方向(-Z方向)的总体厚度的结构。换句话说,盖140具有平面形状并且在-Z方向上具有小厚度。
具体地,盖140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120沿Z方向侧布置的外壁部分142和形成在外壁部分142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的侧壁144。此外,盖140具有形成在外壁部分142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侧壁146。
作为示例,在平面视图(-Z方向视图)中,外壁部分142由四边形(矩形)的板构件形成。侧壁144从在外壁部分142的-X方向侧的侧面朝-Z方向侧延伸。侧壁146从在外壁部分142的X方向侧的侧面朝-Z方向侧延伸。
盖140还在外壁部分142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分别具有侧壁143和145(参照图10)。换句话说,盖140被构造成具有盒子形状,其-Z方向侧面敞开。
在侧壁146上,如图11所示,形成肋部148(限制部的示例),肋部148从侧壁146的内壁面朝着-X方向侧伸出。作为示例,多个肋部148按照预定间隔沿Y方向布置(参照图10)。此外,肋部148具有到侧面框架部114的接触面114A(稍后描述)的预定间隙S2。
当盖140在-X方向上移动时,肋部148与侧面框架部114的接触面114A接触,并且限制盖140在-X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换句话说,肋部148将盖140在沿着对向面132的方向(-X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体120的移动(稍后描述)限制在预定范围内,这减小了接触面152(稍后描述)与对向面132的交叠量K1。
在侧壁144上,如图12所示,形成伸出部149,当从侧壁144的内壁面的角度观察时,伸出部149朝着X方向侧伸出。作为示例,多个伸出部149按照预定间隔沿Y方向布置。
在各个伸出部149的-Z方向端部中的X方向侧部上,形成爪部150(接触部的示例)。换句话说,爪部150形成在盖140的装置主体120侧(-Z方向侧)并且朝着装置主体120(-Z方向侧)突出。通过在每个伸出部149上形成爪部150,多个爪部150按照预定间隔沿着Y方向布置在盖140的-X方向端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
爪部150在侧视图(Y方向视图)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伸出。具体地,爪部150具有在Z方向(以下提到的分离方向)上面对的接触面152、X方向侧端面154、-Z方向侧端面156以及从X方向侧端面154的-Z方向端到-Z方向侧端面156的X方向端形成的倾斜面158。接触面152是对向面132(稍后描述)将接触的表面,并且是沿X方向的平坦表面。接触面152可以是弯曲表面。此外,X方向侧端面154、-Z方向侧端面156和倾斜面158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弯曲表面。
如图9所示,装置主体120具有包括画面显示部分123的画面显示单元124(部件的示例)、保持画面显示单元124的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70。
第一框架110具有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背面侧(Z方向侧)的背面框架部112以及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两个侧面侧(X方向侧和-X方向侧)的侧面框架部114和116。侧面框架部114的X方向侧的表面被构造成为可与肋部148接触的接触面114A(参照图11)。
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框架110具有分别布置在侧面框架部114和116的前侧(-Z方向侧)的前侧框架部118和119。在前侧框架部118和119中,形成插入孔160和162,爪部182和190(稍后描述)插入插入孔160和162中。
第二框架170具有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一端侧)的-X方向侧框架部174和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X方向侧(正交方向的另一端侧)的X方向侧框架部172。此外,第二框架170具有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Y方向侧的-Y方向侧框架部176和布置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Y方向侧的Y方向侧框架部(未例示)。换句话说,第二框架170形成为箱形以包围画面显示单元124的X方向、-X方向、Y方向和-Y方向的侧面。
如图11所示,在X方向侧框架部172上,形成立设部180,立设部180从X方向侧框架部172布置在Z方向上。在立设部180的先端部(Z方向端部)上,形成爪部182。爪部182通过前侧框架部118的插入孔160在Z方向侧插入。利用这个构造,爪部182相对于前侧框架部118被定位到盖140侧(Z方向侧)。爪部182在侧视图(Y方向侧)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伸出。利用这个结构,第一框架110的前侧框架部118(X方向侧部)被锁定到第二框架170。
如图12所示,在-X方向侧框架部174上,形成立设部126,立设部126从-X方向侧框架部174布置在Z方向上。在立设部126的直立方向上的中间部上,形成爪部190(锁定部的示例)。爪部190通过前侧框架部119的插入孔162在Z方向侧插入。利用这个构造,爪部190相对于前侧框架部119被定位到盖140侧(Z方向侧)。爪部190在侧视图(Y方向视图)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伸出。利用这个结构,第一框架110的前侧框架部119(-X方向侧部)被锁定到第二框架170。画面显示单元124因此经由第一框架110保持到第二框架170。
如图9所示,执行信息的数字处理的处理单元125被固定在画面显示单元124的Z方向侧。如图10所示,布线113和115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连接至处理单元125。布线113和115的另一端部连接至操作部分(操作开关)193和扬声器195,操作部分193被布置到盖140以用于画面显示装置100的操作。这些布线113和115从在装置主体120的-X方向端侧的一部分布置到盖140的-X方向端侧的一部分。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爪部130形成在立设部126的先端部(Z方向端部)上。换句话说,爪部130形成在装置主体120的盖140侧(Z方向侧)并且朝着盖140的外壁部分142(Z方向侧)突出。另外,爪部130相对于爪部150布置在盖140的外壁部分142侧(Z方向侧)。
爪部130在侧视图(Y方向视图)中形成为钩形以在-X方向上伸出。具体地,爪部130具有在-Z方向上面对的对向面132、-X方向侧端面134、Z方向侧端面136和倾斜面138,倾斜面138从-X方向侧端面134的Z方向端到Z方向侧端面136的-X方向端形成。
对向面132是与接触面152接触的表面,并且是沿X方向的平坦表面。对向面132可以是弯曲表面。-X方向侧端面134、Z方向侧端面136和倾斜面138可以是平坦表面或变曲表面。
对向面132面对接触面152,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之间具有间隙S1。具体地,对向面132在Z方向视图中与接触面152交叠。利用这个构造,当盖140的-X方向端部在其中盖140的-X方向端部与装置主体120的-X方向端部分离(参照图13)的分离方向(Z方向)上移动时,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接触,并且盖140在分离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换句话说,通过对向面132,盖140在分离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体120的打开被抑制。
盖140的-X方向端部在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包括其中盖140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和其中盖140的-X方向端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在Z方向上移动的移动。
而且,在盖140被附接到装置主体120的状态下,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之间的交叠量K1被构造成大于侧面框架部114的接触面114A与肋部148之间的间隙S2。
另外,间隙S1被设定为一长度,所述长度使得当盖140的X方向端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与装置主体120的X方向端部分离时,对向面132触及不到接触面152的移动路径(参照图14)。换句话说,在旋转中,爪部130的对向面152被构造成不抑制爪部150的移动。因此,允许盖140通过旋转的打开。
此外,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150和爪部130通过按照除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之间的接触以外的方式彼此接触在旋转方向上引导盖140。具体地,例如,接触面152与X方向侧端面154之间的角部153和X方向侧端面154接触爪部130的对向面132、对向面132与-X方向侧端面134之间的角部133和-X方向侧端面134。
因此,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只要旋转不被抑制,对向面132可以接触爪部150的除接触面152以外的部分。然而,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150和爪部130可不彼此接触。另外,旋转的旋转方向不限于正圆的弧形,而是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的弧形。此外,在旋转中,盖140的被用作支点的部分可以随着旋转而改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盖140被附接到装置主体120时,爪部130的倾斜面138接触爪部150的倾斜面158,并且爪部130的立设部126被构造成由于接触而在X方向上弹性变形。然而,只要其上形成有爪部130的部分或其上形成有爪部150的部分中的至少任一个能够弹性变形就足够了。
(第二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接下来,下面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画面显示装置100,当在Z方向上移动盖140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时,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接触,并且盖140在Z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另外,如图13所示,当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在Z方向上移动盖140的-X方向端部时,对向面132同样与接触面152接触,并且盖140在Z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类似地抑制。
如上所述,通过对向面132,抑制了盖140的打开(其中盖140的-X方向端部在Z方向上移动)。
此外,当在-X方向上移动盖140时,肋部148与接触面114A接触,并且盖140在-X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接触面152在-X方向上与对向面132的位移被抑制。
特别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向面132与接触面152之间的交叠量K1被构造成大于侧面框架部114的接触面114A与肋部148之间的间隙S2。因此,即使在肋部148与接触面114A接触的接触点处,也维持了接触面152与对向面132交叠的状态。
因此,即便当从肋部148与接触面114A接触的接触点开始在Z方向上移动盖140的-X方向端部时,对向面132也与接触面152接触,并且盖140在Z方向(分离方向)上的超过接触点的移动被抑制。
如图14所示,当盖140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使得盖140的X方向端部与装置主体120的X方向端部分离时,爪部130的对向面132不抑制爪部150的移动。利用这个构造,盖140旋转。
此外,在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爪部150被爪部130引导,并且盖140被打开。利用这个构造,盖140在旋转方向上平滑地旋转。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盖140相对于装置主体120被打开并且与装置主体120分离。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爪部130的对向面132与爪部150的接触面152之间的间隙S1的长度被构造成使得当盖140以盖140的-X方向端侧作为支点旋转时,对向面132触及不到接触面152的移动路径。换句话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调整爪部130与爪部150之间的位置关系,限定了其中爪部130的移动被抑制的移动方向和其中爪部130的移动不被抑制的移动方向。其中爪部130的移动被抑制的移动方向是盖140不被打开的方向。其中爪部130的移动不被抑制的移动方向是盖140被打开的方向。
如上所述,因为盖140的打开方向是根据爪部130的移动是否被爪部150抑制而定义,所以可以限定盖140相对于装置主体120的打开方向,无需添加除爪部150和爪部130以外的部件。换句话说,与需要除爪部150和爪部130以外的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简单结构限定盖140相对于装置主体120的打开方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支点(当盖140旋转以被打开时使用)所在的侧(-X方向端侧)连接布线113和115,所以对于布线113和115来说,难以在盖140相对于装置主体120(参照图10)被打开时被拽出。因此,可以抑制对布线113和115的损坏。
此外,如上所述,因为盖140相对于装置主体120的打开方向由爪部130和爪部150限定,所以与使用铰链等的情况相比,画面显示装置100本身的结构变得简单。此外,因为不必加强画面显示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20的结构,所以有可能使画面显示装置100变得更薄和更轻。
与装置主体120分离的盖140在-Z方向上附接到装置主体120。这时,爪部150的倾斜面158接触爪部130的倾斜面138,并且立设部126在X方向上弹性变形。利用这种构造,盖140附接到装置主体120和组装盖40变得容易。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除爪部130之外,用来锁定第一框架110的爪部190形成在立设部126上,与爪部190形成在其它构件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变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爪部30的对向面32接触爪部50的接触面52。然而,对向面32或接触面52中的任一个可以是形成在孔或凹槽的内壁上的内壁面。还可以以相似的方式构造第二实施方式的对向面132和接触面152。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肋部48形成在盖40上,但是肋部48可以形成在装置主体20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尽管肋部148同样形成在盖140上,但是肋部148可以形成在装置主体120上。
另外,上述多个变型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来使用。
以上描述了本文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不是限制性的。应当理解,在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是可能的。

Claims (6)

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盖,其被附接到所述装置主体以面对所述装置主体;
接触部,其形成在所述盖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并且布置在与所述盖面对所述装置主体的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以及
抑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一端侧,当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的分离方向上移动时,该抑制部通过接触所述接触部来抑制所述盖的打开,并且当所述盖以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使得所述盖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允许所述盖的打开,
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面对所述分离方向的接触面,并且
其中,所述抑制部包括对向面,所述对向面面对所述接触面,在所述对向面与所述接触面之间具有具有预定距离的间隙,并且在从所述分离方向上的点进行观察时,所述对向面与所述接触面以预定宽度交叠,
其中,所述抑制部包括具有所述对向面和相对于所述对向面布置在分离方向侧的倾斜面的钩形爪部,
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具有所述接触面和相对于所述接触面布置在与分离方向侧相反一侧的倾斜面的钩形爪部,
其中,当所述盖附接到所述装置主体时,所述倾斜面彼此接触并且所述抑制部和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并且
其中,该预定距离和该预定宽度设计为使得当所述盖在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的所述分离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抑制部的所述钩形爪部的所述对向面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钩形爪部的所述接触面接触,以及当所述盖以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作为支点旋转以使得所述盖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另一端侧变得与所述装置主体分离时,所述抑制部的所述钩形爪部的所述对向面不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钩形爪部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在以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作为支点的旋转中,所述接触部由所述抑制部引导,并且所述盖被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限制部,其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盖中的一方上,并且,当所述盖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移动时,所述限制部通过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盖中的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盖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对向面之间的交叠量大于所述限制部接触的接触部分与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框架,其保持布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部件,
其中,在所述抑制部上形成有锁定所述框架的锁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布线,其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正交方向的一端侧连接至所述盖的所述一端侧。
CN201410551277.3A 2013-10-24 2014-10-17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2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3-221236 2013-10-24
JP2013221236A JP2015082638A (ja) 2013-10-24 2013-10-24 電子機器
JP2013-221236 2013-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2355A CN104582355A (zh) 2015-04-29
CN104582355B true CN104582355B (zh) 2018-01-30

Family

ID=5299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127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2355B (zh) 2013-10-24 2014-10-1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71100B2 (zh)
JP (1) JP2015082638A (zh)
CN (1) CN104582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395B (zh) 2019-02-13 2020-02-0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接結構
WO2021005674A1 (ja) * 2019-07-08 2021-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0072A (en) * 1988-04-28 1990-08-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esentation device for overhead projector
TW291549B (en) * 1996-02-20 1996-11-21 Ibm A laptop computer with an integrated multi-mode antenna
CN102883565A (zh) * 2011-07-11 2013-01-16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142Y2 (zh) * 1986-04-01 1993-08-30
JPH036874U (zh) 1989-06-06 1991-01-23
JPH08205269A (ja) 1995-01-23 1996-08-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ス
JP2001108973A (ja) * 1999-08-04 2001-04-20 Advanced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173185B1 (ja) 2007-07-06 2008-10-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US8023260B2 (en) * 2007-09-04 2011-09-20 Apple Inc. Assembl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4888383B2 (ja) * 2007-12-28 2012-0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770260B (zh) * 2009-01-05 2012-07-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可拆分的便携计算设备
US20120326575A1 (en) * 2010-06-25 2012-12-27 Hideyuki Hirota Display device housing
JP5447448B2 (ja) * 2011-08-01 2014-03-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キャビネ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0072A (en) * 1988-04-28 1990-08-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esentation device for overhead projector
TW291549B (en) * 1996-02-20 1996-11-21 Ibm A laptop computer with an integrated multi-mode antenna
CN102883565A (zh) * 2011-07-11 2013-01-16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和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71100B2 (en) 2016-10-18
US20150119117A1 (en) 2015-04-30
CN104582355A (zh) 2015-04-29
JP2015082638A (ja) 2015-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3262B2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US20190350093A1 (en) Electronic box fastening mechanism
CN105992481A (zh) 固定机构及具有电路板快拆功能的电子装置
CN104582355B (zh) 电子装置
CN112616269A (zh) 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器
JP2007193410A (ja) 情報処理装置
TW201948014A (zh) 電器盒固定機構
US9329641B2 (en) Securing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5820171A (en) Option card slot filler plate
CN113268112B (zh) 机壳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JP6610215B2 (ja) 家具システム、及び、配線ダクト
US10349548B1 (en)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46717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onent
TWI545426B (zh)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JP725422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6084583A (ja) フレーム部材
US201401400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rd bracket
JP4238997B2 (ja) 電子機器
JP663108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8059413B2 (en) Computer housing
JP2020095525A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
JP2020031349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2114952A (ja)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037671A (ja)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15332A (ja) 隙間閉塞部材及び隙間閉塞部材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