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580809B -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0809B
CN104580809B CN201310467417.4A CN201310467417A CN104580809B CN 104580809 B CN104580809 B CN 104580809B CN 201310467417 A CN201310467417 A CN 201310467417A CN 104580809 B CN104580809 B CN 104580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ed portion
scanning direction
reading
original copy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74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0809A (zh
Inventor
谷口翔
谷口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674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0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0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0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0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0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by engaging a r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02Scanning different formats; Scanning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of dots per unit length, e.g. different numbers of dots per inch (dpi); Conversion of scanning standards
    • H04N1/042Details of the method used
    • H04N1/0437Tilting an array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 or sub 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08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the picture-bear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02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 H04N1/6008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with primary colour signals, e.g. RGB or CMY(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及读取方法。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图像传感器、滑架、引导部及读取控制部,滑架沿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以改变原稿的读取位置,引导部具有将原稿在原稿玻璃上引导的引导面,在引导面沿副扫描方向排列形成有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白色的白色部、第一着色部及第二着色部,第一着色部是亮度低于白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第一着色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第二着色部是亮度低于第一着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第二着色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读取控制部使滑架移动,使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配合白色部、第一着色部和第二着色部中的任一个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涉及通过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纸张以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在复印、扫描时读取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并读取原稿的情况下,使放置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通过ADF用的原稿玻璃的上面。并且,利用由曝光灯、反光镜和图像传感器等形成的读取机构读取所通过的原稿。利用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读取装置,可以将多张原稿逐张地向读取位置输送并连续读取原稿。
但是,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并读取原稿的情况下,原稿图像有可能发生飞白(白く飛ん)。尤其是细线、颜色浅(淡)的部分容易飞白。因此,通过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读取处理所生成的图像由于图像的内容有时原稿图像的再生性降低。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读取对象的原稿输送至原稿玻璃上的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滑架,沿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滑架改变原稿的读取位置;引导部,具有将所述原稿在所述原稿玻璃上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在所述引导面沿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形成有白色部、第一着色部以及第二着色部,所述白色部是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白色的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白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一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二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以及读取控制部,使所述滑架移动,使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配合所述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和所述第二着色部中的任一个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2是利用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读取原稿的部分的扩大图。
图3是从ADF原稿玻璃侧观察(在Z轴方向观察)按压部件即压印引导部(platenguide)的图。
图4是压印引导部与读取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改变了读取位置时的压印引导部与读取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改变了读取位置时的压印引导部与读取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实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读取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图2是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读取原稿的部分R的扩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一个例子是具有打印功能、对原稿进行扫描并打印的复印功能、扫描功能等多种功能的MFP(Multi 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打印机)。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处理器2、存储器4、辅助存储装置6、操作面板16、图像形成部1A、薄片(sheet)供应部1B以及图像读取部1C等。
处理器2是控制图像形成部1A、薄片供应部1B、图像读取部1C等中的各种处理的控制装置。处理器2通过运行存储器4、辅助存储装置6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进行处理。
作为处理器2,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可以执行相当于CPU的运算处理的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另外,作为处理器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7也可以实现处理器2所实现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
存储器4是存储处理器2用于执行在图像形成部1A中的图像形成处理、在薄片供应部1B中进行的薄片供应处理、在图像读取部1C中进行的图像读取处理等处理的程序的所谓的主存储装置。另外,存储器4向处理器2提供临时的工作区域。作为存储器4,例如使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VRAM(Video RAM,视频存储器)、闪存等。
辅助存储装置6存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各种信息。辅助存储装置6例如可以存储通过图像读取部1C读取原稿后生成的图像数据。辅助存储装置6例如使用硬盘驱动器等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闪存等)或组合这些存储设备的设备。
操作面板16是向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操作输入的操作输入机构,其也是设定画面等进行画面显示的显示部。操作面板具有触摸显示屏16a和操作键16b等。触摸显示屏16a在进行画面显示的同时被操作输入。操作键16b是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物理的按键。
图像形成部1A在打印处理、复印处理时,进行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处理。图像形成部1A基于打印作业、复印作业,在从薄片供应部1B供应的纸张等薄片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1A具有分别对应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四个处理单元100、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8、转印部件即二次转印辊10、二次转印相对辊12以及排出托盘32等。另外,图像形成部1A作为定影装置而具有定影带20、定影辊26和加压辊22等。
薄片供应部1B向图像形成部1A供应薄片。薄片供应部1B具有供给盒40、拾取辊42和输送辊44等。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四个供给盒40、拾取辊42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读取部1C是在进行复印、扫描时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装置,其是具有复印机、图像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部1C由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50和扫描部等构成。
图像读取部1C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是为了可以连续扫描原稿而将原稿逐张连续地输送到读取位置的装置。另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在具有用于扫描原稿双面的输送路径的情况下,使原稿通过其双面扫描用的输送路径,根据需要进行转向(スイッチバック)输送,从而可以扫描原稿的双面。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具有原稿放置台52、输送路径54、读取前辊对55、读取后辊对56、引导部即压印引导部58以及排出托盘70等。
另外,扫描部读取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输送的原稿。扫描部由图像传感器即CCD传感器、滑架(carriage)62、ADF用原稿玻璃60、用于使滑架62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等构成。此外,在打开安装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的上盖将原稿放置在原稿玻璃上的情况下,扫描部也可以使滑架62向副扫描方向扫描以读取原稿玻璃上的原稿。
原稿放置台52是放置利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读取的原稿的台。放置在原稿放置台52上的原稿被拾取辊拾取后通过输送路径54被输送到读取位置。
读取前辊对55是相对原稿的读取位置位于原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辊对。读取后辊对56是相对读取位置位于原稿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对。作为引导部的压印引导部58是将被输送到读取位置的原稿导向ADF用原稿玻璃60的玻璃面上的部件。原稿通过压印引导部58导向ADF用原稿玻璃60,原稿紧贴着玻璃面的上面通过,从而扫描部可以准确地读取原稿。压印引导部58在图1、图2所示的截面(X-Z面上的截面)形成向ADF用原稿玻璃60侧弯曲的曲面。本实施方式的压印引导部58是弯曲的金属板部件,但只要具有引导原稿紧贴着ADF用原稿玻璃60的引导面,则对形状、结构或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下面将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印引导部58进行具体说明。
然后,滑架62上安装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用于读取被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输送且在ADF用原稿玻璃60的上面通过的原稿。滑架62一旦移动,则读取位置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箭头B所示,滑架62的曝光灯64发出的光在读取位置碰到原稿而反射,该反射光被反光镜66等多个反光镜导向CCD传感器,以读取原稿。导向CCD传感器的光碰到原稿的位置是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读取原稿的位置。
滑架62例如被导轨引导,通过滑架驱动机构可以使其沿着导轨在X轴方向扫描。CCD传感器在主扫描方向(图1中的Y轴方向)延伸,滑架62可以向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因此,滑架62形成的读取位置可以是副扫描方向的任意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读取原稿的情况下,使滑架62向与ADF用原稿玻璃60相对的位置移动,从而读取通过玻璃面上的原稿。
滑架62还可以具有用于使曝光灯64的光高效率地照射原稿面的反射板(反射器)等。滑架驱动机构具有电机、将电机的旋转传输到滑架的滑架电线等。
以下,对引导部即压印引导部58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印引导部58以与ADF用原稿玻璃60相对的引导面的颜色根据原稿的输送方向的位置而不同的方式被着色。图3是从ADF用原稿玻璃60侧观察压印引导部58(在Z轴方向观察)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印引导部58具有白色部58w、亮度比白色部低(暗)的第一着色部即灰色部58g以及亮度低于第一着色部的第二着色部即黑色部58b。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沿着压印引导部58的长度方向即Y轴方向(主扫描方向)形成为带状。并且,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沿X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依次排列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等所示,白色部58w位于中央的位置,灰色部58g形成在白色部58w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游侧,黑色部58b形成在白色部58w的下游侧。对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制,如图3所示,优选将白色部58w作为中央的位置,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的任意一方形成在白色部58w的上游侧,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的任意另一方形成在白色部58w的下游侧。这是因为可以缩短从滑架62的通常位置的读取位置即白色部58w的位置到各着色部的移动距离。
这样,在压印引导部58的与ADF用原稿玻璃60相对的引导面上具有亮度低于白色的颜色部分,从而可以使通过滑架62读取原稿时的原稿背后的颜色形成为亮度低于白色的颜色。具体而言,使滑架62移动,改变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从而可以使读取位置上的压印引导部58的颜色设定为白色、灰色、黑色的任意一种。
在此,图4~图6是表示改变读取位置的情况下的压印引导部58与读取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首先,如图4所示,如果读取位置E在压印引导部58的白色部58w的位置,则读取位置上的原稿的背后的压印引导部58的颜色就变成白色。然后,如图5所示,在使滑架62移动而读取位置E变成灰色部58g的位置的情况下,原稿的背后的压印引导部58的颜色就变成灰色。然后,如图6所示,在使滑架62移动而读取位置E变成黑色部58b的位置的情况下,原稿的背后的压印引导部58的颜色就变成黑色。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滑架62移动以改变读取位置,从而使原稿背后的颜色不仅仅是通常的白色,还可以改变成亮度低于白色的颜色。如果读取位置E处的压印引导部58是亮度低于白色的颜色,则来自压印引导部58的曝光灯64的光的反射比白色时减少。因此,如果原稿的纸薄时等容易透光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来自压印引导部58的反射。通过减少来自压印引导部的反射,从而可以防止图像飞白。尤其是原稿图像中包含细线或着色浅的图像的情况下,如果来自压印引导部58的反射光强,则容易引起飞白,复印图像、扫描图像的再现性有时会下降。
因此,如果要防止图像飞白,则可以移动滑架62进行读取,以使读取位置E位于亮度低于白色的灰色部58g、黑色部58b的位置。另外,在纸张薄时等容易透光的情况下,如果压印引导部58是黑色部58b,则复印的图像就变暗(发生黑色的灰雾),因此读取位置E优选定位在灰色部58g的位置。这样,既可以确保细线等容易飞白的部分的再现性,又可以防止黑色的灰雾,且可以进行图像质量良好的复印、扫描处理。读取厚的原稿等没有灰雾的可能性的原稿的情况下,将读取位置E定位在黑色部58b即可。
对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各自的原稿输送方向上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2mm~3mm左右即可。
另外,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优选形成在压印引导部58的引导面中、使原稿紧贴着ADF用原稿玻璃60的方式引导的范围。如果在原稿从玻璃面浮起的位置形成灰色部58g等并将该位置定位成读取位置,则最初有时无法准确地读取原稿。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进行原稿的读取的情况下,使读取位置配合白色部58w、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中的任一个位置而进行读取,以下,对该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就用于实现该处理的功能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有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设定信息获取部200和读取控制部202。这些功能模块通过处理器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辅助存储装置6中的读取处理程序来实现。另外,ASIC7也可以实现这些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果在操作面板16输入了通过图像读取部1C读取原稿时设定的条件,则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该设定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读取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输送的原稿时的滑架62的读取位置的设定信息。具体而言,如果要防止飞白等,获取将原稿的读取位置设定在灰色部58g或黑色部58b的输入。实际上,例如进行可以选择防止飞白的模式(例如“防止飞白模式”)的画面显示,如果选择了防止飞白模式,则设定信息获取部200就获取表示选择了防止飞白模式的选择信息。
另外,如果选择防止飞白模式,则也可以获取指定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的任意一个的信息。例如,在操作面板16显示读取对象的原稿的克重等与原稿厚度相关的设定画面。并且,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关于原稿厚度的输入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入了原稿的纸张是薄的纸张,则将读取位置定位在灰色部58g,除此之外定位在黑色部58b即可。此外,也可以使操作面板16显示直接指定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中的任一画面,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其中一个被指定的信息。
读取控制部202基于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到的设定信息,控制图像读取部1C进行的原稿读取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进行读取时,如果用户为了防止飞白而进行输入,则读取控制部202将原稿的读取位置从通常的白色部58w的位置更改到亮度低于白色部的灰色部58g或黑色部58b的位置后进行读取处理。如上所述,如果指定了原稿的纸张薄的内容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202使滑架62移动并将读取位置定位在灰色部58g的位置即可。除此之外的情况下(或者指定是厚纸的内容的情况下),读取控制部202定位在黑色部58b的位置即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复印图像、扫描图像上的飞白的情况下,如果是第一厚度的原稿,将读取位置定位在灰色部58g的位置,如果原稿是比第一厚度更厚的第二厚度,则将读取位置设定在黑色部58b的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用于进行读取处理的功能的功能模块。此外,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还可以具有原稿信息获取部204,原稿信息获取部204用于从检测原稿的厚度的原稿传感器获取与原稿厚度相关的信息。例如,原稿传感器检测到原稿的厚度比规定的厚度薄,原稿信息获取部204就通过原稿传感器获取该内容的信息。然后,读取控制部202基于原稿信息获取部204获取到的信息,使滑架62向灰色部58g移动并进行读取处理。另外,如果检测到比规定的厚度厚,则读取控制部202使滑架62向黑色部58b移动并进行读取处理。原稿传感器可以是直接检测纸张厚度的传感器,也可以是测量克重的传感器,还可以是检测光的透过性的传感器等。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50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设定信息获取部200通过操作面板16获取指定读取处理的条件的设定信息(动作101)。具体而言,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有无指定防止飞白模式、以及在指定防止飞白模式的情况下,在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中的任一位置是否进行读取的设定信息等。例如,如上所述,读取位置的指定信息是指定原稿是薄纸的信息。
然后,读取控制部202基于设定信息获取部200获取到的设定信息,判断是否进行防止飞白的处理(动作102)。
指定了防止飞白模式的情况下(在动作102中为是),读取控制部202基于设定信息,判断原稿是否是薄纸(动作103)。
如果判断是薄纸(动作103为是),则读取控制部202使滑架62移动,使读取位置配合灰色部58g的位置并执行读取处理(动作104)。如果判断不是薄纸(动作103为否),则读取控制部202使滑架移动,使读取位置配合黑色部58b的位置并执行读取处理(动作105)。
另一方面,在动作102中判断未选择防止飞白处理的情况下(动作102为否),读取控制部202执行将读取位置定位在白色部58w的位置的通常的读取处理(动作106)。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读取处理的流程。并且,如在图4的功能模块的说明中所述,也可以不基于用户的输入,而是传感器等检测厚度,基于该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通过防止飞白模式进行读取处理。这种情况下,不进行动作101的设定信息处理,而是原稿信息获取部204从原稿传感器获取关于原稿厚度的信息。并且,读取控制部202基于关于原稿厚度的信息,判断是否进行防止飞白处理,并且如果执行则判断是否将灰色部58g和黑色部58b中的任一位置作为读取位置并进行读取处理。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与图像读取部1C的原稿的读取相关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表示了在滑架62上具有曝光灯66、反光镜68等,还利用其他的反光镜将反射光导向图像传感器即CCD传感器引导的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滑架62上安装了图像传感器的一体式光学系统。图像读取部1C如果具有可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并使读取位置变化的滑架,则可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读取处理。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对事先在装置内部记录了实施发明的功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网络将同样的功能下载到装置中,还可以将同样的功能存储于存储介质后安装在装置中。存储介质只要是可以存储CD-ROM等程序,且装置可以读取的存储介质,则可以是任何一种形式。另外,通过这样事先安装、下载得到的功能也可以与装置内部的OS(操作系统)等协动地实现其功能。
如上述的具体说明,根据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读取对象的原稿中包含细线、浅色的图像,也可以更准确地再现原稿图像的高再现性的复印、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里描述的装置以及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来体现。而且,在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所述装置以及方法当然可以进行一些省略、替代或变形。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涵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的这些方式或变形。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读取对象的原稿输送至原稿玻璃上的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
滑架,沿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滑架改变原稿的读取位置;
引导部,具有将所述原稿在所述原稿玻璃上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在所述引导面沿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形成有第一着色部、白色部以及第二着色部,所述白色部是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白色的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白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一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二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以及
读取控制部,使所述滑架移动,使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配合所述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和所述第二着色部中的任一个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所述读取控制部获取有关原稿厚度的信息,基于获取到的信息,在原稿是第一厚度的情况下,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位置,在原稿是比所述第一厚度厚的第二厚度的情况下,
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二着色部的位置,
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引导面,所述白色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着色部与所述第二着色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着色部的颜色是灰色,所述第二着色部的颜色是黑色。
3.一种读取装置,包括将读取对象的原稿输送至原稿玻璃上的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所述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
滑架,沿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滑架改变原稿的读取位置;
引导部,具有将所述原稿在所述原稿玻璃上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在所述引导面沿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形成有第一着色部、白色部以及第二着色部,所述白色部是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白色的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白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一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二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以及
读取控制部,使所述滑架移动,使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配合所述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和所述第二着色部中的任一个的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所述读取控制部获取有关原稿厚度的信息,基于获取到的信息,在原稿是第一厚度的情况下,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位置,在原稿是比所述第一厚度厚的第二厚度的情况下,
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二着色部的位置,
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引导面,所述白色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着色部与所述第二着色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着色部的颜色是灰色,所述第二着色部的颜色是黑色。
5.一种读取方法,所述读取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读取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读取对象的原稿输送至原稿玻璃上的读取位置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且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滑架,沿与主扫描方向直交的副扫描方向移动,所述滑架改变原稿的读取位置;引导部,具有将所述原稿在所述原稿玻璃上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在所述引导面沿所述副扫描方向排列形成有第一着色部、白色部以及第二着色部,所述白色部是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白色的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白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一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着色部是亮度低于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亮度的颜色且所述第二着色部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读取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滑架移动,使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读取位置配合所述白色部、所述第一着色部和所述第二着色部中的任一个的位置,
在设定的读取位置进行读取处理,
获取有关原稿厚度的信息,
基于获取到的信息,在原稿是第一厚度的情况下,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一着色部的位置,
在原稿是比所述第一厚度厚的第二厚度的情况下,将所述读取位置设定在所述第二着色部的位置,
在所述引导部的所述引导面,所述白色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着色部与所述第二着色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着色部的颜色是灰色,所述第二着色部的颜色是黑色。
CN201310467417.4A 2013-10-09 2013-10-09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0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7417.4A CN104580809B (zh) 2013-10-09 2013-10-09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7417.4A CN104580809B (zh) 2013-10-09 2013-10-09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0809A CN104580809A (zh) 2015-04-29
CN104580809B true CN104580809B (zh) 2018-05-18

Family

ID=53095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74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80809B (zh) 2013-10-09 2013-10-09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08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624A (zh) * 2002-06-13 2004-01-21 ������������ʽ���� 图像读取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531328A (zh) * 2003-03-12 2004-09-2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读取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783937A (zh) * 2004-07-27 2006-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1515327A (zh) * 2008-02-19 2009-08-2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CN103051825A (zh) * 2011-10-12 2013-04-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3230B2 (ja) * 1996-02-23 2001-10-02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画像データ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9624A (zh) * 2002-06-13 2004-01-21 ������������ʽ���� 图像读取装置及控制程序
CN1531328A (zh) * 2003-03-12 2004-09-2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读取方法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783937A (zh) * 2004-07-27 2006-06-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读取方法
CN101515327A (zh) * 2008-02-19 2009-08-2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CN103051825A (zh) * 2011-10-12 2013-04-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0809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012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6327176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48353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JP646302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11908217B2 (en) Document reading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cropped im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225347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02480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method
JP437948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4580809B (zh) 图像形成装置、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JP574107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350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5284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615591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72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3553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499505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164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204442488U (zh) 原稿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4071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12125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3946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03377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2633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369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03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