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6138B -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6138B CN104516138B CN201310460926.4A CN201310460926A CN104516138B CN 104516138 B CN104516138 B CN 104516138B CN 201310460926 A CN201310460926 A CN 201310460926A CN 104516138 B CN104516138 B CN 1045161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mask layer
- liquid crystal
- opening
- silic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77—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formed on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e.g. of silic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D86/02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TFTs
- H10D86/023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ple TFTs using masks, e.g. half-tone mask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5—Materials; Compositions; Manufacture proce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金属层、位于金属层上的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上的硬掩膜层;刻蚀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若干第一开口;以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刻蚀所述金属层,形成若干行列排布的金属块,相邻金属块之间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块的表面为光线反射面;形成覆盖硬掩膜层表面的隔离介质层,所述隔离介质层填充满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暴露出硬掩膜层的表面;去除所述硬掩膜层;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防止金属块表面产生损伤缺陷,提高了像素结构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技术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液晶显示技术,也称之为硅基液晶显示技术或反射式液晶显示技术。与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TFT-LCD)相比,硅基液晶显示面板具有高分辨力、高对比度、高开口率、低成本等优点。
图1~图6为现有硅基液晶显示面板形成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1,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1上形成金属层102,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铝。
参考图2,刻蚀所述金属层102(参考图1),形成若干分立的金属块103,所述金属块103的表面为光线的反射面。
参考图3,形成覆盖所述金属块103和半导体衬底101的绝缘介质材料层104,绝缘介质材料层104的形成工艺为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材料为氧化硅。
参考图4,平坦化所述绝缘介质材料层暴露出金属块103的表面,平坦化工艺为化学机械研磨,研磨时以金属块103表面为停止层。
参考图5,形成覆盖所述金属块103和绝缘介质材料层104表面的钝化层105。
参考图6,在所述钝化层105上形成液晶层106,在液晶层106上形成玻璃基板107。
现有的硅基液晶面板制作方法形成的金属块表面容易形成缺陷,影响了金属块的反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在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防止在金属块表面产生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金属层、位于金属层上的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上的硬掩膜层;刻蚀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若干第一开口;以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刻蚀所述金属层,形成若干行列排布的金属块,相邻金属块之间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块的表面为光线反射面;形成覆盖硬掩膜层表面的隔离介质层,所述隔离介质层填充满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暴露出硬掩膜层的表面;去除所述硬掩膜层;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无定形碳。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采用的气体为乙炔和氮气,温度为300~500摄氏度,腔室压力8~10托。
可选的,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00~500埃。
可选的,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采用的气体为O2,射频源功率为300~400W,腔室压力为5~8托,温度为100~200摄氏度,时间为大于120秒。
可选的,所述硬掩膜层为双层堆叠结构,包括第一掩膜层和位于第一掩膜层上的第二掩膜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的材料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掩膜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
可选的,所述掩膜层和保护层中第一开口的形成过程为:在所述第二掩膜层表面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第二掩膜层,在第二掩膜层中形成第一子开口;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以第二掩膜层为掩膜,沿第一子开口刻蚀所述第一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第一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第二子开口,第二子开口和第一子开口构成第一开口。
可选的,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采用化学机械研磨或无掩膜回刻蚀工艺。
可选的,所述隔离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为高密度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可选的,隔离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
可选的,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后,还包括:在金属块和隔离介质层表面形成钝化层。
可选的,所述钝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
可选的,还包括:在钝化层上形成无机物导向膜;在无机物导向膜上形成液晶层;在液晶层上形成玻璃基板。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金属块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首先在金属层形成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上的硬掩膜层,接着刻蚀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若干第一开口,沿第一开口刻蚀所述金属层,形成若干行列排布的金属块,相邻金属块之间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块的表面为光线反射面,然后形成覆盖硬掩膜层表面的隔离介质层,所述隔离介质层填充满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接着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暴露出硬掩膜层的表面,最后去除所述硬掩膜层,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保护层的存在,使得在形成隔离介质层时,防止高密度的等离子对金属块表面的损伤,另外,本发明的保护层可以采用灰化工艺去除,相对于湿法和干法去除工艺,也防止对金属块表面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无定形碳,无定形碳形成和去除时均不会对金属层表面有损伤。
进一步,所述硬掩膜层为双层堆叠结构,包括第一掩膜层和位于第一掩膜层上的第二掩膜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的材料不相同,使得第一掩膜层相对于第二掩膜层具有选择比,使得在第一掩膜层中形成第一子开口以及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时,第二掩膜层仍覆盖在保护层的表面,以保证保护层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图6为现有硅基液晶显示面板形成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研究发现,现有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工艺形成的金属块表面容易产生刮伤、损伤等缺陷,降低了金属块表面的反射率,当光线经过玻璃基板和液晶层在金属块表面发生反射时,使得反射光线的角度、强度或偏振方向等会发生变化,不利于提高像素的质量。
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属块表面产生的刮伤、损伤等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现有技术为了使绝缘介质层较好的填充满金属块之间的凹槽,一般采用高密度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绝缘介质材料层,在形成绝缘介质材料层的过程中,高密度的等离子容易轰击金属块的表面,对金属块的表面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在平坦化绝缘介质材料层时,研磨头也容易对金属块的表面产生刮伤或过研磨等缺陷,使得金属块表面的均匀性降低,另外研磨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研磨液的残留等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防止了制作过程中对金属块的造成刮伤、损伤等缺陷,提高了像素的质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7~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硅基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考图7,提供半导体衬底201;在半导体衬底201上依次形成金属层202、位于金属层202上的保护层203、位于保护层203上的硬掩膜层。
所述半导体衬底201中形成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后续半导体衬底201上形成的像素结构工作,驱动电路与后续形成的金属块相连接。
所述半导体衬底201为多层堆叠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201包括半导体基底和位于半导体基底上的介质层,半导体基底中形成有若干CMOS器件,比如:晶体管等,介质层中形成有若干互联结构,互联结构与CMOS器件相连接,互联结构与CMOS器件构成驱动电路。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半导体衬底201中还可以形成其他用途的半导体器件。
所述金属层202后续用于形成金属块,所述金属层202可以通过沉积或溅射工艺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202的材料为铝。
所述保护层203位于金属层202表面,所述保护层203一方面是在高密度等离子气相沉积工艺在形成隔离介质层时,保护金属块不会被高密度等离子损伤,另一方面是在去除硬掩膜层时作为停止层,防止去除硬掩膜层时对金属块的损伤。
所述保护层203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硬度,易于去除,在去除时不会损伤金属块,且与硬掩膜层材料不同的材料。本发明中的易于去除是指采用灰化工艺直接去除,灰化工艺去除相对于湿法(多采用酸性或碱性刻蚀溶液,容易对金属块产生腐蚀)或干法(多采用等离子的化学和物理轰击作用,也容易损伤金属块的表面),损伤很小,并且不容易有刻蚀副产物残留(灰化时,刻蚀副产物为气体,直接排除刻蚀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203的材料为无定形碳,无定形碳的形成工艺简单,可以采用灰化工艺直接去除,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因而在形成过程中和去除过程中都不会对金属层产生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保护层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
所述保护层203的厚度为300~500埃,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采用的气体为乙炔和氮气,温度为300~500摄氏度,腔室压力8~10托。
所述硬掩膜层作为掩膜层和保护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掩膜层为双层堆叠结构,包括第一掩膜层204和位于第一掩膜层204上的第二掩膜层205,第一掩膜层204和第二掩膜层205的材料不相同,使得第一掩膜层204相对于第二掩膜层205具有选择比,使得后续在第一掩膜层204中形成第一子开口以及去除图形化的光刻胶层时,第二掩膜层205仍覆盖在保护层203的表面,以保证保护层203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掩膜层205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第一掩膜层204的材料为氮化硅。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掩膜层或第二掩膜层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材料,比如金属、半导体材料、金属化合物等。
接着,请参考图8和图9,在所述第二掩膜层205表面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为掩膜,刻蚀第二掩膜层205,在第二掩膜层205中形成若干分立第一子开口207。
在第二掩膜层205上形成光刻胶层后,采用曝光和显影工艺图形化所述光刻胶层,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中具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定义了在第二掩膜层205中形成的第一子开口207的位置和宽度。
刻蚀所述第二掩膜层205采用各向异性的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刻蚀采用的气体为CxFy,比如CF4、C2F6、C4F8等。在刻蚀第二掩膜层205时,由于第二掩膜层205的材料相对于第一掩膜层204具有高的刻蚀选择比,使得第一子开口207底部的第一掩膜层204全部或部分保留,使得第一子开口207底部的保护层203被第一掩膜层204覆盖,在后续采用灰化工艺去除光刻胶层206时,防止第一子开口207底部的保护层203也被去除,使得保护层203保持完整性。
接着,请参考图10和图11,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参考图9);以第二掩膜层205为掩膜,沿第一子开口207刻蚀所述第一掩膜层204和保护层203,在第一掩膜层204和保护层203中形成若干分立的第二子开口208,第二子开口208和第一子开口207构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暴露出金属层202的表面。
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采用灰化工艺。
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206后,采用各向异性的等离子刻蚀工艺刻蚀所述第一掩膜层204和保护层203,形成第二子开口208,等离子体刻蚀采用的气体为CHxFy,比如CHF3、CH2F2等。
接着,请参考图12,以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203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刻蚀所述金属层202(参考图11),形成若干行列排布的金属块209,相邻金属块209之间具有第二开口210,金属块209的表面为光线反射面。
刻蚀所述金属层202采用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工艺,采用的气体为Cl2或HBr等。
所述金属块209在半导体衬底201呈行列排布,金属块209作为像素结构的一部分。
接着,请参考图13,形成覆盖硬掩膜层表面的隔离介质层211,所述隔离介质层211填充满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207和第二子开口208)和第二开口210(参考图12)。
隔离介质层211用于相邻金属块209之间的电学隔离。所述隔离介质层211的材料为氧化硅,为了达到更好的填充效果,所述隔离介质层211的形成工艺为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块209的表面被保护层203和硬掩膜层覆盖,因此在形成隔离介质层211的过程中不会对金属块209的表面造成损伤。
接着,请参考图14,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211(参考图13),暴露出硬掩膜层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采用化学机械研磨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211,以第一掩膜层204表面为停止层,第二掩膜层205材料与隔离介质层211材料相同,在研磨时被去除。采用第一掩膜层204表面为停止层,而不是采用保护层203表面作为停止层是原因是:保护层的厚度较薄,容易发生过研磨造成虽金属层损伤,另外,保护层材料为碳,碳的硬度等特性与隔离介质层211(氧化硅)材料的特性相近,不容易判断研磨的停止位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保护层为停止层,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无掩膜回刻蚀工艺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
参考图15,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204(参考图14),暴露出保护层203的表面。
去除所述第二掩膜层204的工艺为湿法刻蚀,湿法刻蚀采用的溶液为磷酸或硝酸。去除第二掩膜层204时,由于金属块209的表面被保护层覆盖,金属块208的表面不会被酸性溶液腐蚀。
参考图16和17,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203(参考图15);在金属块209和剩余的隔离介质层211表面形成钝化层212。
去除所述保护层203采用灰化工艺,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采用的气体为O2,射频源功率为300~400W,腔室压力为5~8托,温度为100~200摄氏度,时间为大于120秒,灰化工艺去除保护层203时,对金属块209表面的损失很小。
在去除保护层203后,形成覆盖所述金属块209的钝化层212,所述钝化层用于保护金属块的表面,防止后续形成的液晶等于金属块直接接触,所述钝化层采用透光的材料,比如所述钝化层21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
最后,请参考图18,在形成钝化层212后,还可以在钝化层212上形成无机物导向膜(图中未示出);在无机物导向膜上形成液晶层213;在液晶层213上形成玻璃基板214。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形成金属层、位于金属层上的保护层、位于保护层上的硬掩膜层;
刻蚀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若干第一开口;
以所述硬掩膜层和保护层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刻蚀所述金属层,形成若干行列排布的金属块,相邻金属块之间具有第二开口,金属块的表面为光线反射面;
形成覆盖硬掩膜层表面的隔离介质层,所述隔离介质层填充满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暴露出硬掩膜层的表面;
去除所述硬掩膜层;
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无定形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采用的气体为乙炔和氮气,温度为300~500摄氏度,腔室压力8~10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00~500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采用的气体为O2,射频源功率为300~400W,腔室压力为5~8托,温度为100~200摄氏度,时间为大于120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掩膜层为双层堆叠结构,包括第一掩膜层和位于第一掩膜层上的第二掩膜层,第一掩膜层和第二掩膜层的材料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掩膜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为氮化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层和保护层中第一开口的形成过程为:在所述第二掩膜层表面形成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以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第二掩膜层,在第二掩膜层中形成第一子开口;去除所述图形化的光刻胶层;以第二掩膜层为掩膜,沿第一子开口刻蚀所述第一掩膜层和保护层,在第一掩膜层和保护层中形成第二子开口,第二子开口和第一子开口构成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坦化所述隔离介质层采用化学机械研磨或无掩膜回刻蚀工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介质层的形成工艺为高密度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离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灰化工艺去除所述保护层后,还包括:在金属块和隔离介质层表面形成钝化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钝化层上形成无机物导向膜;在无机物导向膜上形成液晶层;在液晶层上形成玻璃基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金属块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0926.4A CN10451613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60926.4A CN10451613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6138A CN104516138A (zh) | 2015-04-15 |
CN104516138B true CN104516138B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279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60926.4A Active CN104516138B (zh) | 2013-09-29 | 2013-09-29 |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161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87528B (zh) * | 2019-10-17 | 2024-08-30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CN111965857B (zh) * | 2020-08-25 | 2024-02-02 |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光晶体薄膜的制备方法、电光晶体薄膜及电光调制器 |
CN114156178A (zh) * | 2020-09-04 | 2022-03-08 | 中芯集成电路(宁波)有限公司 |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CN112670175B (zh) * | 2020-12-24 | 2024-05-03 | 长江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
CN115938926B (zh) * | 2023-01-31 | 2023-06-02 |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
CN116722082B (zh) * | 2023-08-07 | 2024-02-23 | 季华实验室 | 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08847B2 (ja) * | 1989-02-02 | 1998-02-04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光学式ディスク用スタンパ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7771894B2 (en) * | 2006-09-15 | 2010-08-10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Photomask having self-masking layer and methods of etching same |
CN100449365C (zh) * | 2006-09-30 | 2009-01-07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硅基液晶显示装置反射镜面的制作方法 |
JP4919871B2 (ja) * | 2007-02-09 | 2012-04-18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エッチング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EP2472326A1 (en) * | 2010-12-31 | 2012-07-04 | Rohm and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 LLC | Polymers, photoresis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photolithographic patterns |
-
2013
- 2013-09-29 CN CN201310460926.4A patent/CN10451613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6138A (zh) | 2015-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16138B (zh) | 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04900495B (zh) | 自对准双重图形化方法及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 |
CN103794490B (zh) | 自对准双图形的形成方法 | |
CN111524795B (zh) | 自对准双重图形化方法及其形成的半导体结构 | |
CN103578930B (zh) | 多重图形化的掩膜层的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 | |
CN105161412B (zh) | 一种晶圆边缘产品良率的改善方法 | |
US20150087150A1 (en) |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TW200418611A (en) | Method for maintaining post-CMP alignment mark | |
KR102128515B1 (ko) | 에칭 마스크를 제거하는 방법 | |
US8455362B2 (en) |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method | |
EP3506336B1 (fr) | Procédé de gravure d'une couche diélectrique tridimensionnelle | |
CN113078058B (zh) |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 |
JP2012108352A (ja) | 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7193200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9377582B2 (en) | Substrate, related device,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CN104064474B (zh) | 双重图形化鳍式晶体管的鳍结构制造方法 | |
TWI471904B (zh) | 在製造一半導體裝置期間使用之方法、用於形成非對稱半導體裝置特徵之方法及包括該半導體裝置之結構 | |
US2011008943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rework method of gate insulating layer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 |
CN1378264A (zh) | 一种具有牺牲型填充柱的自行对准接触方法 | |
CN105448671A (zh) | 半导体结构及返工方法 | |
CN104078346A (zh) | 半导体器件的平坦化方法 | |
JP2009147104A (ja) | 使用済み半導体ウエハ又は基板の再生方法 | |
CN110676222A (zh) | 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5448684B (zh) | 形成栅极的方法 | |
CN116313776A (zh) | 硬掩膜的去除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