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71315B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71315B CN104471315B CN201380037233.2A CN201380037233A CN104471315B CN 104471315 B CN104471315 B CN 104471315B CN 201380037233 A CN201380037233 A CN 201380037233A CN 104471315 B CN104471315 B CN 1044713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torage chamber
- steam
- water storage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27—Cooking- or baking-vess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microwave ov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22B1/281—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other than by electrical resistances or electr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22B1/284—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with water in reservoirs
- F22B1/285—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with water in reservoirs the water being fed by a pump to the reservoi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 F24C15/322—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C15/327—Arrangements of ducts for hot gases, e.g. in or around baking oven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with air moisturis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80—Apparatu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802—Apparatu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heating fluids
- H05B6/804—Water heaters, water boil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蒸汽发生装置具备:贮水室,其储存水;至少一个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供水装置,其向贮水室内提供水;以及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设置于贮水室内,其中,在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在蒸汽喷出口的下方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多个翅片,并且多个翅片以横穿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也可以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加热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水来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该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以在蒸汽发生室的内部形成迷宫状的通路的方式配置散热片的蒸汽发生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想要通过像这样配置散热片来防止沸水从蒸汽发生室的底部升腾而到达蒸汽吹出口。在专利文献1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特别的是,以防止沸水的升腾为目的,在散热片中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状板部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64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无法完全防止沸水的升腾。近来期望更可靠地防止沸水的升腾。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减少蒸汽发生室内的沸水的升腾来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的蒸汽发生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蒸汽发生装置具备:贮水室,其储存水;至少一个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上述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供水装置,其向上述贮水室内提供水;以及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设置于上述贮水室内,其中,在上述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上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上述多个翅片在上述蒸汽喷出口的下方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并且以横穿上述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
根据这种蒸汽发生装置,特别的是,设置有在蒸汽喷出口的下方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并且以横穿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的多个翅片。因此,温度特别高的加热部附近的热通过翅片传递至热难以传递的贮水室内的水的内部,另外,贮水室与水的接触面积由于翅片而增加,因此能够将来自加热部的热高效地传递给水。由此,贮水室与水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下降,在温度高的部分可能产生的大气泡变少。因此,能够减少由大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所引起的沸水的升腾,从而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另外,通过减少大气泡的产生,能够抑制气泡的破裂音。
另外,蒸汽发生装置也可以具备:贮水室,其储存水;加热部,其加热上述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以及供水装置,其向上述贮水室内提供水,其中,在上述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上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上述加热部。
根据这种蒸汽发生装置,即使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水面破裂而要升腾,也会被位于水面的上侧的加热部加热而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蒸汽发生装置能够通过减少蒸汽发生室内的沸水的升腾来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的主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蒸汽加热模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所具备的贮水室热敏电阻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一动作的剖视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二动作的剖视图。
图7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三动作的剖视图。
图7D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四动作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一动作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二动作的剖视图。
图8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三动作的剖视图。
图8D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中的第四动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是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具备:贮水室,其储存水;至少一个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上述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供水装置,其向上述贮水室内提供水;以及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设置于上述贮水室内,其中,在上述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上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上述多个翅片在上述蒸汽喷出口的下方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并且以横穿上述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由此,温度特别高的加热部附近的热通过翅片传递至热难以传递的贮水室内的水的内部,另外,贮水室与水的接触面积由于翅片而增加,因此能够将来自加热部的热高效地传递给水。由此,贮水室与水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下降,在温度高的部分可能产生的大气泡变少。因此,能够减少由大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所引起的沸水的升腾,从而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另外,通过减少大气泡的产生,能够抑制气泡的破裂音。另外,由于贮水室与水的接触部分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抑制越是高温则越容易附着的水垢的附着。另外,通过利用翅片将贮水室细细地划分,能够以物理方式减小沸腾时的气泡,能够进一步减少大气泡的产生。另外,通过沿着蒸汽产生方向设置翅片,不会妨碍蒸汽的流动,因此能够提高蒸汽量和蒸汽流速。
第二发明特别是在第一发明中,由上述贮水室和上述翅片形成的空间在与蒸汽产生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截面积为上述蒸汽喷出口的截面积以上。由此,在蒸汽的流路上截面积减小,因此与截面积增加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蒸汽所产生的流路压损,从而能够抑制蒸汽量降低。即,在抑制蒸汽量降低的同时减少沸水的升腾,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泡的破裂音。
第三发明特别是在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中,上述翅片从上述贮水室的第一侧面延伸出来,并且上述翅片的顶端与第二侧面相间隔,该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由此,在翅片与第二侧面之间也有水绕进,因此贮水室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促进水的对流,由此水在贮水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得更均匀。由此,减少大气泡的产生从而减少沸水的升腾,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泡的破裂音。
第四发明特别是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中,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上述加热部。由此,即使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水面破裂而想要升腾,也会被位于水面的上侧的加热部加热而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
第五发明是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具备:贮水室,其储存水;加热部,其加热上述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以及供水装置,其向上述贮水室内提供水,其中,在上述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上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上述加热部。由此,即使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水面破裂而要升腾,也会被位于水面的上侧的加热部加热而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喷出。
第六发明是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具备第一发明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个发明的蒸汽发生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的主剖视图。
在图1中,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室1,该加热室1是对镀铝钢板的表面进行氟涂装而构成的,收纳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5。在加热室1内具备:载置盘4,其载置食品5,能够进出加热室1;轨道12,其保持载置盘4;载置台3,其固定于加热室1,用于载置食品5,由微晶玻璃形成;以及加热室加热器2,三根加热室加热器2平行地设置于加热室1的顶面附近。设定成三根加热室加热器2中的配置于中央部的加热室加热器2的波长的峰值比其它两根加热室加热器2的波长的峰值短。
构成加热室1的壁面与地线(未图示)连接而接地,与加热室1一体成型的轨道12也处于接地状态。
对于构成实施方式1中的加热室1的壁面,以进行易于拭除污物的氟涂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进行搪瓷涂装或其它具有耐热性的涂装。另外,作为加热室1的材质,以使用镀铝钢钣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金属,例如也能够使用不锈钢。
载置盘4由镀铝钢钣形成,通过压制成型进行凹凸加工,使得在加热载置盘4上的食品5时来自食品5的油脂成分容易流出。
另外,对载置盘4的表面进行氟涂装,在载置盘4的背面具备吸收微波而发热的发热体。通过像这样在载置盘4的背面具备发热体,能够通过设置于食品5的上方的加热室加热器2和载置盘4的背面的发热体的组合来对食品5的两面进行加热。此外,在载置盘4与轨道12的接触部分具备PPS树脂的成型品以与加热室1绝缘。
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载置盘4的表面,以进行易于拭除污物的氟涂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进行搪瓷涂装或其它具有耐热性的涂装。另外,作为载置盘4的材质,以铝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使用其它金属、例如不锈钢。
在作为加热室1的内部的背面侧设置有循环风扇7和对流加热器8,循环风扇7搅动加热室1内的空气而使其循环,对流加热器8是对在加热室1内循环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室内加热器,以包围循环风扇7的方式进行设置。
在加热室1的背面中央附近形成有从加热室1侧向循环风扇7侧进行吸气的多个吸气用通风孔16。反之,在加热室1背面的对流加热器8的外周区域的特定区域处以区分形成区的方式形成有从循环风扇7侧向加热室1侧进行送风的多个送风用通风孔17。吸气用通风孔16和送风用通风孔17由大量冲孔形成。
如图1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构成加热室1的右方的壁面(右壁面)形成有检测用孔46,由红外线传感器15通过该检测用孔46检测加热室1内的食品5的温度。另外,由设置于加热室1的上部的箱内热敏电阻9来检测加热室1的箱内温度。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中,在加热室1下方的左壁面之下设置有作为微波发生单元的磁控管6,该磁控管6的输出端向水平方向导出。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磁控管6从图1的左方观察为约80mm×80mm的正方形。磁控管6在加热室1的底面正下方与波导管14进行连接,该波导管14具有使镀铝钢钣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内部通路。向水平方向导出的磁控管6的输出端被导出至波导管14的内部,来自磁控管6的微波在波导管14的内部通路中传输。
在加热室1底面的中央附近设置有由铝构成的旋转天线11,旋转天线11从加热室1底面正下方的波导管14的内部通过开口突出设置到加热室1内。由电动机18使旋转天线11进行转动,旋转天线11具有作为将从波导管14向加热室1内发射的微波进行搅动的电波搅动单元的功能。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将磁控管6、旋转天线11、电动机18以及波导管14设置于加热室1的下部侧,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能够将这些要素设置于加热室1的上部侧或者侧面侧,各个要素的设置方向也能够与各要素对应地设定为所有方向。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具备蒸汽发生装置20。如图1所示,在从正面观察加热烹调器时,在加热室1的左侧设置有贮水室19和贮水室盖34,该贮水室19储存用于产生蒸汽的水,该贮水室盖34隔着密封件(未图示)与贮水室19的开口相对地设置。贮水室19和贮水室盖34均由压铸铝形成。
另外,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具备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该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于贮水室19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该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于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的上方。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均用于加热贮水室19内的水来产生蒸汽,均被铸入贮水室19的压铸铝中。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是输出为650W的直线状的夹套加热器,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是输出为350W的直线状的夹套加热器。
在实施方式1中,将两根输出不同的直线状的夹套加热器用作加热贮水室19内的水来产生蒸汽的加热部、即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使总输出为1000W(下方为650W,上方为350W)。也可以不限于这种情况,根据所需的蒸汽量等来设置具有期望的输出的加热器。例如,也可以使用输出总计为1000W以外的加热器、输出相同的多根加热器、三根以上的加热器或仅一根加热器。另外,作为加热器的形状,能够使用直线状的加热器以外的各种形状的加热器,例如能够使用U字形状、L字形状的加热器等。另外,也可以使位于上方的加热器的输出大于位于下方的加热器的输出。
另外,在贮水室19的顶面以向上方导出的方式接合有蒸汽导入路23。蒸汽导入路23在从贮水室19向上方导出后,沿着加热室1的外表面弯曲成L字形状,通过蒸汽喷出口21连接于加热室1的侧面的上方部分。蒸汽导入路23由内径为的硅胶管形成。从与蒸汽导入路23连接的蒸汽喷出口21向加热室1内吹出蒸汽。
另外,在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上方设置有检测贮水室19内的温度的贮水室热敏电阻42。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以从贮水室19的顶面向上方导出的蒸汽导入路23及蒸汽喷出口21的截面呈圆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椭圆形、矩形。另外,蒸汽喷出口21是以在加热室1的侧面的上方仅设置一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加热室1的顶面、底面等能够向加热室1内提供蒸汽的面,也可以不止一个而具备多个。
此外,蒸汽喷出口21的孔的最大内径优选为微波的波长的1/2以下以使加热室1内的微波不会泄漏。在实施方式1中,微波的波长约为120mm,因此期望蒸汽喷出口21的孔的最大内径为60mm以下。
另外,也可以利用氟、有机硅等对贮水室19的内表面或贮水室盖34的内表面进行涂覆以减少水垢附着。
另外,通过使用贮水室热敏电阻42这样的温度检测单元,与使用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单元的情况不同,即使水垢附着于检测部也能够更长久地继续检测。由此,能够提高耐水垢的可靠性。
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中,在波导管14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单元10。控制部10根据用户对烹调菜单的选择,对磁控管6、电动机18、循环风扇7、加热室加热器2、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对流加热器8、箱内热敏电阻9、贮水室热敏电阻42、红外线传感器15、供水泵28、操作显示部39等进行控制。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具备蒸汽发生装置20的加热烹调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的前表面设置有门45。门45能够以底面侧为支点向面前侧打开,由此,能够使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5进出加热室1内。另外,在加热烹调器的前表面具备用于用户设定烹调菜单、烹调时间的操作显示部39。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上具备能够在打开门45时停止磁控管6、各加热器的动作的安全开关(未图示)。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的纵剖视图。
在贮水室19的内壁的中央附近设置有多个翅片22。翅片22以大致垂直地横穿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方式沿水平方向以约5mm为间隔进行排列。翅片22与贮水室19为一体,在实施方式1中各个翅片的厚度为约2mm。另外,翅片22的长边方向被设定成与蒸汽产生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翅片22是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的。此外,蒸汽产生方向是指在水中产生的蒸汽朝向水面的方向、或者从水面出来的蒸汽所朝向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1中,蒸汽产生方向是指与贮水室19内的水面垂直的方向、或者贮水室19内的上下方向。
此外,也可以根据贮水室19的形状、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及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输出和形状等来适当地决定翅片22的厚度、长度以及间隔。
贮水室19的内表面中的底面是以其中央部成为最下端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具有约5°角度的倾斜的倾斜面24。即,贮水室19的底面形成为所谓的漏斗状,在作为其中央部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水口37。另外,用于向贮水室19提供水的供水口36形成于贮水室19的倾斜面24。供水口36设置于排水口37的图3中的左侧,供水口36和排水口37设置于贮水室19的底面上的不同的位置。
实施方式1中的倾斜面24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设为约5°,但是由于水的流动根据排水路30的形状、排水时的供水量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能够根据在该加热烹调器的规格下需要的水流等来适当决定上述倾斜角度。
在图3中,在供水口36的作为下方的上游侧连接有供水路27的一端,该供水路27由半透明的有机硅弹性体形成,内径为该供水路27的另一端经由作为供水装置的供水泵28与供水罐29连接。这样,将供水泵28设置为通过设置于贮水室19的供水口36和供水路27向贮水室内提供水的供水装置。
另一方面,在排水口37的作为下方的下游侧具备第一排水路25与第二排水路35相连接的排水路30。第一排水路25由半透明的有机硅弹性体形成,是内径为的管状。第一排水路25不使用软管等另外的部件地与排水口37进行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排水路25从排水口37向下方(大致铅垂方向)延伸设置,从排水口37起在规定的长度处向大致水平方向弯曲,再在规定的长度处向上方(大致垂直方向)弯曲。即,第一排水路25具有所谓的向下方凸出的U字状的形状。
此外,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排水路25,以使用有机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使用氟、聚丙烯、聚乙烯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金属管作为第一排水路25,并且至少对其内表面用氟、有机硅等进行涂覆。
在第一排水路25的下游侧不使用软管等另外的部件地连接有第二排水路35,该第二排水路35是将内径为的铜管弯曲而形成的。第二排水路35从与第一排水路25的接合部分起以超过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及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水平位置的方式向上方延伸设置。第二排水路35以排水路顶点32为顶点弯曲180°,排水路顶点32的下游侧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延伸设置,该排水路顶点32与贮水室19的内表面中的顶面的顶点大致同一高度。即,第二排水路35具有所谓的向上方凸出的倒U字状的形状。这样形成的第二排水路35使从第一排水路25流过来的水通过排水路出口33流向排水罐31。第二排水路35的排水路出口33设置于比贮水室19的底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1中,以使用了铜管的例子说明第二排水路35,但是也能够使用铝、铁等材质的管。
供水罐29由容器部和盖部这两个部件构成,分别由作为透明的非结晶性塑料的AS树脂形成。供水罐29的容器部和盖部隔着密封件(未图示)而被密封成不会漏水。在供水罐29的侧面通过丝网印刷呈现有排水线26和满水线38。当注水至供水罐29的排水线26时约为100ml,为比贮水室19内的内容积多10ml左右的容量。当注水至供水罐29的满水线38时约为400ml。此外,图3所示的贮水室19、供水罐29以及排水罐31并没有示出实际的相对容量,贮水室19与供水罐29和排水罐31相比夸张地示出了容量。
在实施方式1中,以通过丝网印刷呈现排水线26和满水线3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这种丝网印刷,也可以对供水罐29实施刻印或在供水罐29上设置凹凸部来进行呈现。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的横剖视图。
翅片22从贮水室19的第一侧面19A延伸出来,并且翅片22的顶端与第二侧面19B相间隔,该第二侧面19B由与第一侧面19A相对的贮水室盖34形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贮水室19延伸出来的翅片22的顶端与贮水室盖34的间隔为约2mm。另外,由贮水室19、翅片22以及贮水室盖34形成的空间在与蒸汽产生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截面积(在图4中由贮水室19、翅片22以及贮水室盖34包围的空心部分的整体)被设定为蒸汽喷出口21的截面积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从贮水室19延伸出来的翅片22的顶端与贮水室盖34的间隔为约2mm,但是只要在翅片22与贮水室盖34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水能够侵入即可,也可以增大或减小该间隔。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具备蒸汽发生装置20的加热烹调器的动作和作用。
首先,在使用者选择了微波加热模式并使启动开关为ON(开启)状态的情况下,从磁控管6放出微波。从磁控管6放出的微波在波导管14内传播,照射旋转天线11。微波一边被利用电动机18旋转的旋转天线11搅动一边被提供到加热室1内。被提供到加热室1内的微波既有被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5直接吸收也有在加热室1的壁面上反射后被食品5吸收,从而对食品5进行加热。另外,在自动加热时,主要使用红外线传感器15、箱内热敏电阻9来检测食品、箱内的状态,根据检测出的状态来控制输出、微波的放出方向。此外,在该微波加热模式下进行动作时,从加热室1的内部移除载置盘4,在载置台3上载置食品5来加热。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选择了烤箱加热模式并使启动开关为ON状态的情况下,加热室加热器2或者对流加热器8被通电而发热,热风通过循环风扇7在加热室1内循环,从而对食品5进行加热。另外,在自动加热时,主要使用红外线传感器15、箱内热敏电阻9来检测食品、箱内的状态,根据检测出的状态来进行加热室加热器2与对流加热器8的切换、输出的控制。
当使用者将载置盘4置于加热室1内、选择烤架加热模式并使启动开关为ON状态时,与微波加热模式同样地,微波被提供到加热室1内,载置盘4背面的发热体发热。发热的发热体的热通过热传导使载置盘4整体变为高温,从下方加热食品5。
与此同时,微波从载置盘4与加热室1的壁面的间隙绕进来,对食品5进行加热。另外,在烤架加热模式下,对加热室加热器2进行通电来发热,利用该加热室加热器2的辐射热从上方加热食品5。在该烤架加热模式中,根据使用者的设定内容对以下两种情况自动地进行选择:利用微波的加热和利用加热室加热器2的辐射加热同时进行;利用微波的加热或者利用加热室加热器2的辐射加热各自单独地进行。
另外,在自动加热时,主要使用红外线传感器15、箱内热敏电阻9来检测食品、箱内的状态,根据检测出的状态来进行微波与加热室加热器2的切换、输出的控制。
图5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蒸汽加热模式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所具备的贮水室热敏电阻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首先,在由用户将水补充到供水罐29的满水线38之后,选择/决定蒸汽加热模式(步骤S10)。这样一来,控制单元10接通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来使它们发热(步骤S11)。
接着,在如图6的A1所示那样贮水室热敏电阻42检测出的贮水室19的温度在通电开始后的30秒内上升了60℃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控制单元10对供水泵28发出供水命令来进行约40ml的供水(步骤S13)。通过利用供水泵28供水,供水罐29的水从供水泵28通过供水路27和供水口36被提供到贮水室19。当规定量的供水完成时,供水泵28的动作停止。另一方面,在如图6的A2所示那样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值在30秒内为60℃以下且超过50℃的情况下(步骤S14),控制单元10对供水泵28发出供水命令来进行约20ml的供水(步骤S15)。
在如图6的A3所示那样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值为50℃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贮水室19中积存了足够的水,不进行供水(步骤S16)。
在S13、S15中利用供水泵28进行供水时,有时在供水后的5秒内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值会超过7℃(步骤S17)。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对供水泵28发出供水命令来进行约10ml的供水(步骤S18)。反复进行S18的供水直到上述5秒内的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值低于7℃为止。
当像这样对贮水室19供水时,该贮水室19被填充至水位上升到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下方并且水与翅片22接触。在该状态下进行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加热,由此贮水室19内的水被直接地或借助翅片22地加热,被加热的水蒸发从而产生蒸汽。贮水室19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导入路23从蒸汽喷出口21放出到加热室1内。利用放出到加热室1内的蒸汽来加热食品5。
此外,由于贮水室19与排水路30是连通的,因此当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上升时,排水路30的水位也同时上升。此外,调整供水泵28的供水量使得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不超过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
另外,在自动加热时,主要使用红外线传感器15、箱内热敏电阻9来检测食品、箱内的状态,根据检测出的状态来进行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与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切换、输出的控制以及供水泵28的控制。
根据上述的控制,并非对贮水室19提供少量的水后使水瞬间蒸发,而是在贮水室19中蓄积水的状态下使水蒸发。由此,即使蒸发持续进行,贮水室19内的水也容易残留,因此能够抑制水垢的析出。即,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配置于水面(通常水位)的附近。由此,能够在加热贮水室19内的下方的水之前仅使水面附近的水蒸发,能够快速地产生蒸汽。即,能够提供在初始阶段快速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20。另外,通过将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以横穿多个翅片22的方式进行配置,能够借助翅片22来加热水,从而能够均匀地进行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配置在水面的下方,并且将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配置在水面的上方。根据这种配置,利用位于下侧的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主要加热水来产生蒸汽,同时利用位于上侧的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主要加热蒸汽、沸水。能够通过利用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加热沸水来使沸水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的升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主要加热水的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的输出设定得比主要加热蒸汽、沸水的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输出大。这样,通过根据所要求的加热量来设定加热器的输出,能够高效地产生蒸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将水补充到满水线3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不将水补充到的满水线38也能够进行蒸汽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对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同时通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存在根据所选择的烹调菜单、输出来对某一方的加热器单独通电的情况。
当持续利用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加热来进行蒸发时,贮水室19和排水路30中的水位下降,并且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
之后,判断预先设定的蒸汽加热时间是否结束、或者蒸汽加热是否被取消(S19)。在其判断结果均为“否”的情况下,当贮水室热敏电阻42检测出的温度变为110℃以上时(S20),控制单元10对供水泵28发出供水命令来自动地进行约20ml的供水(S21)。
当在S21中进行供水泵28的供水时,贮水室19的温度下降。在进行了一次供水后还继续进行水的蒸发,但是在水位下降、温度上升之前都不进行下一次供水。通过这种控制,能够将贮水室19内的水位维持为固定的水位以上。即,即使不使用水位传感器也能够简易地检测水位来进行供水。
另一方面,在即使对供水泵28发出供水命令、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也没有停住的情况下,判断为供水罐29内的水没有了、或者供水泵28等发生了故障。在如此判断的情况下,结束蒸汽加热,并且鸣响蜂鸣声、在操作显示部39上显示促使向供水罐29注水的内容来对用户进行通知。
最终,在S19中蒸汽加热时间是否结束、或者蒸汽加热是否被取消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对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通电(S22),结束烹调(S23)。
此外,在图5所示的流程中使用的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的阈值、进行供水的定时根据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及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输出、贮水室19的形状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因此也可以同时考虑供水量来适当地决定上述阈值、定时。
图7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一动作的剖视图。图7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二动作的剖视图。图7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三动作的剖视图。图7D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四动作的剖视图。
如图7A所示,在通常加热时,通过从供水泵28进行供水,水被蓄到处于贮水室19内的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的上方的水位,同时排水路30内的水位也上升。在贮水室19内不产生蒸汽时,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与排水路30的水位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在贮水室19内产生蒸汽时,贮水室19内部的压力升高而排水路30的水位上升,因此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与排水路30的水位未必相同。
如图7B所示,当蒸汽加热结束时,自动使供水泵28动作来进行供水,直到贮水室19内的水位达到比通常加热时的水位更靠上方的排水路顶点32为止。当水位上升到排水路顶点32时,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与排水路30内的水位出现高低差a。当如图7B所示那样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与排水路30内的水位出现高低差a时,如图7C所示,利用虹吸原理,贮水室19内和第一排水路25内的水垢冷凝水和析出的水垢通过排水口37、排水路30以及排水路出口33而向排水罐31流动。
此外,当贮水室19内的水位与排水路30内的水位产生高低差a时开始排水,在供水流量比排水流量少的情况下,即使供水,贮水室19内的水位也不会上升,即使通过供水泵28提供比排水所需的供水量稍多的水,也不会溢出贮水室19。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考虑供水泵28的动作偏差,来对驱动时间进行设定使得供水量比排水所需的供水量稍多。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蒸汽发生装置20的结构中,能够省略检测排水时的贮水室19内的水位的检测单元。
最终,如图7D所示那样贮水室19内和排水路30的水变空,排出的水蓄积在排水罐31中。由用户将排水罐31从该加热烹调器取出,丢掉排水罐31中蓄积的水。此外,在该排水工序中,与供水泵28连接的作为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供水泵28前后的供水路27的水不被排出。
通过采用这种排水路30的结构并且供水到排水路顶点32,来清除析出到贮水室19内的水垢。由此,仅进行供水就能够进行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因此,能够使用单纯的结构来进行水垢和水垢冷凝水的排出。即,能够提供可靠性高、廉价且减轻用户负担的蒸汽发生装置20。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以在每次蒸汽加热时都进行自动排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考虑到使用者会想要清洗该蒸汽发生装置20时,也可以设置能够利用虹吸原理排水的手动排水模式。
图8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一动作的剖视图。图8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二动作的剖视图。图8C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三动作的剖视图。图8D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排出供水路的水的排水工序时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的第四动作的剖视图。
当使用者将水补充到供水罐29的排水线26后、选择排水模式并使启动开关为ON状态时,如图8A所示,供水罐29的水被供水泵28通过供水路27和供水口36提供到贮水室19。
当进一步继续供水时,如图8B所示,贮水室19和排水路30的水位达到排水路顶点32。在供水罐29中仅蓄积了比贮水室19内的内容积多10ml左右的容量,因此供水罐29内的水几乎没有了。
然后,如图8C所示,通过排水口37、排水路30以及排水路出口33向排水罐31进行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即使在像这样向排水罐31进行排水的期间供水泵28也进一步继续动作。由于供水泵28继续动作,供水罐29内的水变空,供水泵28变为不是将水送进供水路27而是将空气送进供水路27。其结果,供水泵28利用空气将供水路27内的水压出到贮水室19内,并从排水路30排出。供水泵28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动作。
最终,如图8D所示,被压出到贮水室19内的水与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合流,同时向排水罐31排出。由此,供水罐29、供水路27、贮水室19以及排水路30的水完全变空。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对供水罐29设置了排水线26,但是也可以在操作显示部39上显示作为排水所需量的100ml,让使用者补充水。另外,若使用柠檬酸等清洗剂来代替水,则贮水室19内的水垢、水锈等污物也变得容易掉落,能够提供更加清洁的蒸汽发生装置20。
这样,在将规定量的水加入供水罐29的状态下使供水泵28动作来将水位提升到排水路顶点32,由此进行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并且在进行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的期间也使供水泵28动作来继续供水。根据这种控制,即使在供水罐29的水变空的情况下,供水泵28也将空气而不是水送进供水路27,因此能够利用空气压出残留在供水路27内的水来进行排水。像这样排出来的水与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合流,从而同时被排出。因此,能够排出无法利用虹吸原理排出的、位于供水泵28的上游和下游的供水路27及供水泵28内的水。即,能够提供廉价地排水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具备:贮水室19,其储存水;至少一个加热部(例如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或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该加热部加热贮水室19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供水装置(例如供水泵28),其向贮水室19内提供水;以及多个翅片22,其设置于贮水室19内,其中,在贮水室19设置有喷出通过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21,在蒸汽喷出口21的下方沿蒸汽产生方向形成多个翅片22,并且多个翅片22以横穿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由此,温度特别高的加热部附近的热通过翅片22传递至热难以传递的贮水室19内的水的内部,另外,贮水室19与水的接触面积由于翅片22而增加,因此能够将来自加热部的热高效地传递给水。由此,贮水室19与水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下降,在温度高的部分可能产生的大气泡变少。因此,能够减少由大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破裂所引起的沸水的升腾,从而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21喷出。另外,通过减少大气泡的产生,能够抑制气泡的破裂音。另外,由于贮水室19与水的接触部分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抑制越是高温则越容易附着的水垢的附着。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利用翅片22将贮水室19细细地划分。由此,能够以物理方式减小沸腾时的气泡,能够进一步减少大气泡的产生。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沿着蒸汽产生方向设置翅片22。由此,不会妨碍蒸汽的流动,因此能够提高蒸汽量和蒸汽流速。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由贮水室19和翅片22形成的空间在与蒸汽产生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截面积为蒸汽喷出口21的截面积以上。由此,在蒸汽的流路上截面积减小,因此与截面积增加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蒸汽所产生的流路压损,从而能够抑制蒸汽量降低。即,在抑制蒸汽量降低的同时减少沸水的升腾,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21喷出,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泡的破裂音。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翅片22从贮水室19的第一侧面19A延伸出来,并且翅片22的顶端与第二侧面19B相间隔,该第二侧面19B与第一侧面19A相对。由此,在翅片22与第二侧面19B之间也有水绕进,因此贮水室19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促进水的对流,由此水在贮水室19内的温度分布变得更均匀。由此,减少大气泡的产生从而减少沸水的升腾,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21喷出,进一步抑制气泡的破裂音。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加热部。由此,即使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水面破裂而想要升腾,也会被位于水面的上侧的加热部加热而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21喷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具备:贮水室19,其储存水;加热部(例如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或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其加热贮水室19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以及供水装置,其向贮水室19内提供水,其中,在贮水室19的内壁设置有喷出通过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21,在加热时的贮水室19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加热部。由此,即使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水面破裂而想要升腾,也会被位于水面的上侧的加热部加热而变成蒸汽,因此能够防止沸水从蒸汽喷出口21喷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设置有:贮水室19,其储存水;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及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该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及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加热贮水室19内的水来产生蒸汽;供水泵28,其通过设置于贮水室19的供水口36和供水路27来输送水;蒸汽喷出口21,其喷出在贮水室19内产生的蒸汽;以及贮水室热敏电阻42,其检测贮水室19的温度。并且,在运转开始后,控制单元10开始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对贮水室19的加热,并且根据由贮水室热敏电阻42检测出的贮水室19在规定时间内的温度上升率来决定初始供水量。通过决定这种初始供水量,来在贮水室19内蓄积水而产生蒸汽,由此无需使用耐水垢的可靠性低的水位检测单元,能够在防止水从贮水室19溢出的同时防止贮水室19变成空烧。因而,能够防止因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中的过加热而导致发生故障或蒸汽产生效率降低。即,能够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在由贮水室热敏电阻42检测出的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为50℃以下的情况下(图6的A3),不进行利用供水泵28的供水。另一方面,在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超过50℃的情况下(图6的A2),使用供水泵28来向贮水室19提供约20ml的水。即,在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为50℃以下的情况下,估计为贮水室19内的水位高,从而不进行供水。由此,能够防止水从贮水室19溢出。另外,在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超过50℃的情况下,估计为贮水室19内的水位低,从而进行规定量的供水。由此,能够通过使贮水室19的温度下降来防止贮水室19变成空烧。因此,能够防止因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中的过加热而导致发生故障或蒸汽发生效率降低。即,能够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使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超过60℃的情况下(图6的A1)的供水量多于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在30秒内为60℃以下且超过50℃的情况下(图6的A2)的供水量。即,在贮水室19的温度上升率较高的情况下,估计为贮水室19内的水位较低,与温度上升率低的情况相比提供更多量的水。由此,能够使贮水室19的温度下降,从而防止水从贮水室19溢出。并且,通过进行规定量的供水,能够防止贮水室19变成空烧,因此能够防止因第一蒸汽发生加热器40和第二蒸汽发生加热器41中的过加热而导致发生故障或蒸汽产生效率降低。即,能够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设置有排水路30,该排水路30从设置于贮水室19的排水口37经由比在通常加热时贮水室19内储存的水面(图3、图7A所示的通常水位H)更靠上方的位置延伸。通过利用供水泵28进行供水来将该排水路30中的水位提升到超过排水路顶点32,由此能够利用虹吸原理将储存在贮水室19中的水通过排水口37和排水路30排出。由此,即使在尽管贮水室19的水位高却提供了大量的水的情况下,也不进行排水直到排水路30中的水位达到排水路顶点32。因而,能够防止排水的误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排水路30的第一排水路25是由有机硅构成的,因此与水垢的结合弱,在水垢与第一排水路25之间不会发生固着,能够在利用虹吸原理排水时从第一排水路25容易且可靠地排出水垢。其结果,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能够提供即使长期持续使用但蒸汽发生性能不会降低的可靠性高的蒸汽发生装置20。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利用非金属构成排水路30中的第一排水路25,利用金属构成第二排水路35,由此水垢不会固着在水垢特别容易积存的第一排水路25,而且通过将金属制的管弯曲来构成第二排水路35,能够易于固定且廉价地构成。
另外,通过利用弹性体来构成第一排水路25的非金属部分,不使用软管等另外的部件就能够构成将第一排水路25与贮水室19进行连接的排水口37以及第一排水路25与第二排水路35的连接部分。因此,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能够防止因部件数增加引起的漏水等,能够可靠性高且廉价地构成。
并且,对排水路30中的至少第一排水路25的内表面实施非金属的涂覆来形成非金属的涂层,由此即使在由于例如耐热性等理由而需要使用金属制的第一排水路25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水垢固着在第一排水路25。当然,通过在非金属的第一排水路25的内表面上形成如上所述的涂层,还能够形成能够更加提高耐热性、可靠性的结构。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将一个贮水室热敏电阻42设置于贮水室19来简易地估计贮水室19的水位,但是能够通过在贮水室设置多个贮水室热敏电阻42、或者使用水位传感器测量贮水室19或排水路30的水位,来更加准确地调整供水量。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的蒸汽发生装置20中,以独立地形成供水罐29和排水罐3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通过形成为一体来防止忘记安上排水罐31从而防止排水洒到地面上。另外,通过像这样将供水罐29和排水罐31形成为一体,使得在向供水罐29注水时取出排水罐31,因此能够防止因忘记取出排水罐31导致忘记丢掉水,并且能够防止排水罐31变满而水溢出。
此外,能够构成为以下结构:通过设置检测排水罐31是否安装于规定位置的排水罐检测装置,来在忘记安上排水罐31时至少无法执行排水工序,从而能够防止排水路30中蓄积的水流动而洒到地面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在蒸汽加热结束后,在进行供水以进行利用虹吸原理的排水时能够同时使贮水室19内的水的温度下降,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即使立即转移到排水工序,也在暂时进行自然冷却直到贮水室19内的水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下之后再进行排出。这是由于作为水垢的一种的碳酸钙温度越低则溶解度越大,而且即使用户触摸了刚排出的水也不会造成烫伤。此外,作为排出的水的温度是越低越好,但是使排水温度越低则自然冷却的时间就越长,因此考虑排水温度与冷却时间的平衡来适当地设定排水温度。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烹调器中,既能够使微波加热模式、烤箱加热模式、烤架加热模式、蒸汽加热模式各自单独地动作,也能够将各个加热方式进行组合来手动或者自动地进行加热。
本发明所涉及的蒸汽发生装置能够应用于作为使用蒸汽的烹调器具的微波炉、带烤箱功能的微波炉、电烤箱、电饭煲、业务用的解冻装置等各种用途,是有用性高的装置。
Claims (4)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具备:
贮水室,其储存水;
至少一个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上述贮水室内的水来产生蒸汽;
供水装置,其向上述贮水室内提供水;以及
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设置于上述贮水室内,
其中,上述贮水室具备上述贮水室的主体部和贮水室盖,该主体部具有开口并且由压铸铝形成,该贮水室盖与上述开口相对地设置,
在上述贮水室设置有喷出通过上述加热部产生的蒸汽的蒸汽喷出口,
上述多个翅片从作为上述贮水室的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第一侧面延伸出来,在上述蒸汽喷出口的下方形成,上述多个翅片的长边方向被设定为与蒸汽产生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且以横穿上述加热部的方式相互间隔地进行配置,上述多个翅片的顶端与作为上述贮水室盖的一部分的第二侧面相间隔,该第二侧面与上述贮水室的第一侧面相对,
上述加热部被铸入上述贮水室的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贮水室和上述翅片形成的空间在与蒸汽产生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截面积为上述蒸汽喷出口的截面积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加热时的贮水室内的水面的上侧和下侧各设置至少一个上述加热部。
4.一种加热烹调器,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1172 | 2012-07-20 | ||
JP2012161172 | 2012-07-20 | ||
PCT/JP2013/004270 WO2014013700A1 (ja) | 2012-07-20 | 2013-07-10 | 蒸気発生装置及び蒸気発生装置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71315A CN104471315A (zh) | 2015-03-25 |
CN104471315B true CN104471315B (zh) | 2016-10-05 |
Family
ID=4994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7233.2A Active CN104471315B (zh) | 2012-07-20 | 2013-07-10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15688B2 (zh) |
EP (1) | EP2876367B1 (zh) |
JP (1) | JP6029032B2 (zh) |
CN (1) | CN104471315B (zh) |
WO (1) | WO20140137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92697B (zh) * | 2014-03-28 | 2016-08-17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蒸汽烹饪器具 |
CN104367181B (zh) * | 2014-11-13 | 2016-08-17 | 绵阳市树人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节能蒸汽式稀饭器 |
US20160341444A1 (en) * | 2015-05-21 | 2016-11-24 | Darcy McMenamin | Grill grate heat exchanger |
AU2018300993B2 (en) * | 2017-07-12 | 2024-06-13 | Home Tech Innovation, Inc. | Food cartridges and carriers for use in a cooking device |
CA3065727C (en) | 2017-08-09 | 2021-03-02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CA3107875A1 (en) | 2017-09-15 | 2019-03-21 | Home Tech Innovation,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t least semi-autonomous meal storage and cooking |
CN108131654B (zh) * | 2017-12-25 | 2019-07-3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的水蒸气发生方法 |
WO2020010513A1 (en) * | 2018-07-10 | 2020-01-16 | Jung Gmbh Apparatebau | Apparatus for baking bakery products including steam generator |
US11751710B2 (en) | 2019-02-25 | 2023-09-12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Guard for cooking system |
US20190254476A1 (en) | 2019-02-25 | 2019-08-22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CN110236376B (zh) * | 2019-07-05 | 2024-06-14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
CA3166281A1 (en) * | 2020-01-30 | 2021-08-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
US20210121012A1 (en) | 2020-03-30 | 2021-04-29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Cooking device and components thereof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86725A1 (en) * | 2003-06-12 | 2004-12-15 | De' Longhi S.P.A. | Apparatus to generate steam usable in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
JP2006284131A (ja) * | 2005-04-04 | 2006-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調理器 |
JP2009041819A (ja) * | 2007-08-08 | 2009-02-26 | Sharp Corp | 蒸気調理器 |
CN102132103A (zh) * | 2008-08-29 | 2011-07-20 | 夏普株式会社 | 加热烹饪器 |
CN102132101A (zh) * | 2008-06-26 | 2011-07-20 | 夏普株式会社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饪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61201U (zh) * | 1978-10-20 | 1980-04-25 | ||
JPS56130505A (en) * | 1980-03-14 | 1981-10-13 | Motoyasu Nakanishi | Boiler device |
JP3607927B2 (ja) * | 2000-03-15 | 2005-01-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蒸気発生装置 |
JP2006038315A (ja) * | 2004-07-26 | 2006-02-09 | Toshiba Corp | 加熱調理器 |
FR2884688B1 (fr) * | 2005-04-22 | 2007-06-29 | Premark Feg Llc | Four professionnel grande cuisine a energie hyperfrequences confinee dans la cavite de cuisson |
JP2008032304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加熱調理器及び加熱調理器用の蒸気発生装置 |
WO2009019959A1 (ja) | 2007-08-08 | 2009-02-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蒸気調理器 |
JP4267679B2 (ja) | 2008-03-26 | 2009-05-27 | 株式会社東芝 | 加熱調理器 |
BR112012027798A2 (pt) | 2010-04-28 | 2016-08-09 | Sharp Kk | dispositivo de cozimento |
GB201017461D0 (en) * | 2010-10-15 | 2010-12-01 | Strix Ltd | Electric steam generation |
-
2013
- 2013-07-10 CN CN201380037233.2A patent/CN104471315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10 EP EP13820682.6A patent/EP287636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7-10 US US14/415,487 patent/US96156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10 WO PCT/JP2013/004270 patent/WO20140137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7-10 JP JP2014525709A patent/JP6029032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86725A1 (en) * | 2003-06-12 | 2004-12-15 | De' Longhi S.P.A. | Apparatus to generate steam usable in an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 |
JP2006284131A (ja) * | 2005-04-04 | 2006-10-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調理器 |
JP2009041819A (ja) * | 2007-08-08 | 2009-02-26 | Sharp Corp | 蒸気調理器 |
CN102132101A (zh) * | 2008-06-26 | 2011-07-20 | 夏普株式会社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加热烹饪器 |
CN102132103A (zh) * | 2008-08-29 | 2011-07-20 | 夏普株式会社 | 加热烹饪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15688B2 (en) | 2017-04-11 |
EP2876367B1 (en) | 2017-08-30 |
CN104471315A (zh) | 2015-03-25 |
JP6029032B2 (ja) | 2016-11-24 |
WO2014013700A1 (ja) | 2014-01-23 |
JPWO2014013700A1 (ja) | 2016-06-30 |
EP2876367A4 (en) | 2015-08-19 |
US20150173552A1 (en) | 2015-06-25 |
EP2876367A1 (en) | 2015-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71315B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具备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器 | |
JP6074724B2 (ja) | 蒸気発生装置および蒸気発生装置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 |
CN105209827B (zh) | 蒸汽产生装置 | |
JP6010764B2 (ja) | 蒸気発生装置 | |
WO2014141712A1 (ja) | 蒸気発生装置 | |
JP6010765B2 (ja) | 蒸気発生装置 | |
JP2014020705A (ja) | 蒸気発生装置 | |
JP5919490B2 (ja) | 蒸気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 |
JP2013119951A (ja) | 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