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426007B -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 Google Patents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007B
CN104426007B CN201310456761.3A CN201310456761A CN104426007B CN 104426007 B CN104426007 B CN 104426007B CN 201310456761 A CN201310456761 A CN 201310456761A CN 104426007 B CN104426007 B CN 104426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signal
privates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67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6007A (zh
Inventor
戴志升
江添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6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6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4Lines formed as Lecher wire pai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e.g. with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1/00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2Networks for transforming balanced signals into unbalanced signals and vice versa, e.g. baluns
    • H03H7/425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7/427Common-mo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37High 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5K1/0245Lay-out of balanced signal pairs, e.g. differential lines or twisted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传输线及滤波模块。该传输线包括: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用来输入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一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一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线,用来接收该第一、第二信号,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一第三导线,该第三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以及一第四导线,该第四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本发明可阻断空间耦合路径的形成,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滤波模块,还可任意搭配串接形成复合式滤波模块,以达到更佳的抑制噪声效果,也提供更便利及灵活的使用方式。

Description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线及滤波模块,尤指一种在不使用铁氧体磁环的情况下,抑制直接传导及空间耦合噪声的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如个人计算机、电视、手机等)可通过外接周边设备的方式来扩展其功能,例如,通过传输线将耳机、麦克风、电视棒(dongle)等周边装置连接至计算机系统。
为确保周边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各国皆有制定相关的测试法规以及标准测试流程。其中,辐射干扰(radiationemission)为测试法规的项目之一,其测试电子产品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会辐射出过量的噪声或电磁波,进而影响自身或其他电子设备的运作。
然而,传输线除了用来传递信号,也可能成为传递噪声的媒介,导致电子产品辐射出过量的噪声。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图1为一计算机系统10的示意图。计算机系统10包含一计算机主机11(以电视为例)、一周边设备12(以电视棒为例)以及一传输线13。当周边设备12通过传输线13连接至计算机系统10时,噪声(以虚线表示)可通过传输线13直接传导于周边设备12与计算机主机11之间。或者,传输线13可形成空间耦合路径,而使噪声(以实线表示)辐射至空中。针对直接传导噪声,可在周边设备12的电路板上设置滤波电路来滤除噪声,以防止噪声流入传输线。另一方面,针对空间耦合路径的噪声,可在传输线13上环绕一铁氧体磁环(Ferrite Core)来抑制噪声。由于铁氧体磁环具有导磁特性,可在空间中形成一高频电阻器,用来衰减噪声在空中的磁场强度,达到抑制噪声的目的。
受限于电路板上的滤波电路无法有效降低空间耦合路径的噪声,因此目前只能以铁氧体磁环来抑制空间耦合路径的噪声。然而,铁氧体磁环存有体积大及成本昂贵的缺点。同时,现今电子产品的设计越趋复杂,产生的信号频率范围也越来越宽,导致铁氧体磁环能抑制的带宽已不足以涵盖噪声的带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线,用来抑制直接传导以及空间耦合噪声,避免使用铁氧体磁环来缩小体积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传输线及滤波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线及滤波模块,以解决上述缺失。
本发明公开一种传输线,该传输线包含: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用来输入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一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一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线,用来接收该第一、第二信号,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一第三导线,该第三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以及一第四导线,该第四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含:一共模扼流圈,该共模扼流圈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共模噪声,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导线;其中,该共模扼流圈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共模扼流圈。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含:一共模扼流圈,该共模扼流圈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导线,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共模噪声;以及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共模扼流组件;其中,该共模扼流圈通过一表面黏着技术设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含:一第一差模扼流圈,该第一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以及一第二差模扼流圈,该第二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其中,该第一、第二差模扼流圈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差模扼流圈。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含:一第一电感,该第一电感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之间;一第二电感,该第二电感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之间;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一导线及一电磁屏蔽层之间;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导线及该电磁屏蔽层之间;以及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电感以及该第一、第二电容;其中,该第一电感及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电感及该第二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含: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包含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包含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一电磁屏蔽层;以及一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包含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第四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电磁屏蔽层;以及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第三电容;其中,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第三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共模噪声。
本发明可防止直接传导噪声流通于传输线上,也可降低噪声进入传输线时产生辐射场强,因而阻断空间耦合路径的形成;并且,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滤波模块来套入传输线中,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抑制效果;此外,为扩大滤波模块所能抑制的噪声模态以及带宽,各种滤波模块可任意搭配串接,进而形成一复合式滤波模块,以达到更佳的抑制噪声效果,也提供设计者更便利及灵活的使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传输线的示意图。
图3至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同滤波模块的示意图。
图9及图10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复合式滤波模块的外观示意图及等效电路图。
图11及图12分别为图1的计算机系统在水平、垂直极化方向进行辐射干扰测试的测试结果比较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计算机系统
11 计算机主机
12 周边设备
13、20 传输线
21 信号端子
22、30、40、50、60、70、80 滤波模块
90 复合式滤波模块
W1、W2、W3、W4 导线
S1、S2 信号
LC1、LC2 共模扼流圈
LD1、LD2 差模扼流圈
L1、L2 电感
CX2、CY1、CY2、C1、C2 电容
LD3、LD4 磁珠
PCB 印刷电路板
GND 电磁屏蔽层
ISL 绝缘包覆层
91 连接器
92、93 连接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传输线20的示意图。传输线20可取代图1的传输线13,其可在不使用铁氧体磁环的情况下,抑制空间耦合以及直接传导噪声,因此可缩小传输线的体积并降低生产成本。传输线20包含信号端子21、导线W1、W2、W3以及W4以及一滤波模块22。传输线20为用来传递两相异信号S1、S2的传输线,例如一电力线、一音源线、一网线等,使计算机主机11及周边设备12藉由传输线20来相互沟通。其中导线W1、W3用来传输信号S1,而导线W2、W4用来传输信号S2。信号端子21耦接于导线W1、W2,用来输入信号S1、S2。滤波模块22耦接于导线W1、W2、W3以及W4,用来滤除信号S1、S2的噪声。
在此实施例中,信号端子21较佳地耦接于周边设备12,且滤波模块22较佳地设置于靠近周边设备12的位置,因此在信号S1、S2由周边设备12进入传输线20之初,随即利用滤波模块22衰减噪声的强度,以降低噪声的辐射场强并阻断空间耦合路径的形成。在此架构下,滤波模块22主要抑制来自周边设备12的噪声。然而不限于此,设计者可根据不同需求,任意调整滤波模块22的位置。举例来说,当验证出噪声由计算机系统11产生时,滤波模块22可设置于靠近计算机系统11的位置,用来抑制来自计算机系统11噪声。
须注意的是,信号S1、S2的噪声可分为方向、来源相同的共模噪声,以及方向、来源不同的差模噪声(即,信号S1、S2彼此之间的干扰)。同时,考虑滤波模块的体积以及生产成本,滤波模块22的详细结构可适应性调整,除了用来抑制不同模态的噪声,也提供不同的生产程序来供选择,以符合体积(外观)以及生产成本的需求。
请分别参考图3至图8,图3至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模块30~80的示意图。滤波模块30~80可用来实现滤波模块22,但不限于此。其中,图3及图4的滤波模块30、40由双列直插封装式(dual in-line package,DIP)组件的基础来实现,不需使用印刷电路板来固定,因此生产程序较为简易。图5至图8的滤波模块50~80所使用的组件则较佳地使用一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SMT)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此类组件的体积小于双列直插封装式组件的体积,具有外观上的优势。
详细来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滤波模块30包含有一共模扼流圈(commonchoke)LC1。共模扼流圈LC1的四端分别耦接于导线W1、W2、W3以及W4。顾名思义,共模扼流圈LC1用来滤除信号S1、S2的共模噪声,其较佳地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共模扼流圈。当信号S1、S2的共模噪声流入共模扼流圈LC1时,共模扼流圈LC1可在信号S1、S2的路径上分别感应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感应磁通量(magnetic flux),因而抵销信号S1、S2的共模噪声。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滤波模块40包含有差模扼流圈(differentialchoke)LD1、LD2。差模扼流圈LD1耦接于导线W1、W3之间,差模扼流圈LD2耦接于导线W2、W4之间。顾名思义,差模扼流圈LD1、LD2用来分别滤除信号S1、S2的差模噪声,其较佳地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差模扼流圈。当信号S1、S2的差模噪声流入差模扼流圈LD1、LD2时,差模扼流圈LD1、LD2可在信号S1、S2的路径上分别感应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感应磁通量,因而抵销信号S1、S2的差模噪声。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滤波模块50包含有一共模扼流圈LC2以及一印刷电路板PCB。滤波模块30、50的用途类似,同样用来滤除信号S1、S2的共模噪声;两者差异在于使用的组件不同,因此须搭配不同生产程序。具体来说,共模扼流圈LC2较佳地通过表面黏着技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PCB上。印刷电路板PCB较佳地根据共面波导(coplanarwaveguide,CPW)原理来设计印刷电路板PCB的特征阻抗值,以避免信号S1、S2经过滤波模块50时,阻抗不连续而导致额外的噪声产生。此外,由于共模扼流圈LC2的体积小于图3的共模扼流圈LC1,因此可使滤波模块50在较小体积的条件下,达到抑制共模噪声的目的。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相比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滤波模块60还耦接于传输线20的一电磁屏蔽层GND。滤波模块60以电感-电容滤波电路的概念来设计,其包含有电感L1、L2及电容C1、C2。详细来说,电感L1耦接于导线W1、W3之间,电感L2耦接于导线W2、W4之间,电容C1耦接于导线W1及电磁屏蔽层GND之间,电容C2耦接于导线W2及电磁屏蔽层GND之间。L1电感及电容C1的架构形成一低通滤波器,用来滤除信号S1的差模噪声。同理,电感L2及电容C2的架构形成另一低通滤波器,用来滤除信号S2的差模噪声。设计者可选择适当的电感值及电容值,计算出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使低于截止频率的信号S1通过滤波模块60,并将高于截止频率的高频噪声由电容导引至传输线13的电磁屏蔽层GND。如此一来,滤波模块60除了用来滤除噪声,也与传输线13的电磁屏蔽层GND相互连接,以达到较佳的抑制噪声能力。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滤波模块70以X-电容以及Y-电容的概念来设计,其包含有电容CX2、CY1及CY2,其中电容CY1、CY2视为Y-电容,其配置与图6相同;而电容CX2视为X-电容,电容CX2的一端耦接于导线W1、W3,另一端耦接于导线W2、W4。具体来说,电容CX2跨接于信号S1、S2之间,用来防止信号S1、S2之间的干扰,相当于滤除差模噪声的功效;而电容CY1、CY2则用来滤除信号S1、S2的共模噪声,亦可将高频噪声导引至传输线13的电磁屏蔽层GND。
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滤波模块80以电阻-电容滤波电路的概念来设计,其包含有电容CX2、CY1、CY2,以及磁珠(ferrite bead)LD3、LD4。磁珠LD3的一端耦接于导线W1,另一端耦接于导线W3;磁珠LD4的一端耦接于导线W2,另一端耦接于导线W4。磁珠LD3、LD4用来分别滤除信号S1、S2的差模噪声。在此架构下,滤波模块80通过磁珠LD3、LD4及电容CX2来抑制差模噪声,并且调整磁珠LD3、LD4的特性阻抗以及电容CX2的电容值,可调整滤波模块80所能抑制的噪声带宽。
在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滤波模块30、40、50、60、70以及80皆包含一绝缘包覆层ISL,用来包覆其内部组件,以防止滤波模块接触空气而氧化及避免受外力而损坏。
因此,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在传输线中设置有滤波模块来滤除共模和/或差模噪声,如此可防止直接传导噪声流通于传输线上,也可降低噪声进入传输线时产生辐射场强,因而阻断空间耦合路径的形成。其中,滤波模块包含的组件决定了生产程序、抑制噪声的模态以及带宽。如此一来,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求,由上述实施例中选用合适的滤波模块来套入传输线中,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抑制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为扩大滤波模块所能抑制的噪声模态以及带宽,上述滤波模块30、40、50、60、70以及80可任意搭配串接,进而形成一复合式滤波模块,以达到更佳的抑制噪声效果。
举例来说,请参考图9及图10,图9及图10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复合式滤波模块90的外观示意图及等效电路图。如图9所示,复合式滤波模块90为滤波模块30、40及70的组合,因此复合式滤波模块90同时兼具滤波模块30、40及70的滤波功能,用来滤除信号S1、S2的共模、差模以及高频噪声,以达到更佳的抑制噪声效果。
图9绘示的传输线20还包含多个连接器91,分别用来连接导线W1、W2至滤波模块30,连接滤波模块30、40,连接滤波模块40、70,以及连接滤波模块70至导线W3、W4。因此,信号S1、S2可分别由导线W1、W2,经过滤波模块30、40及70,传递至导线W3、W4。连接器91为一可拆卸式连接器,使滤波模块30、40及70可由传输线20上拆卸,其较佳地为由连接单元92、93构成的一SMA连接器。在上述架构下,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适当的滤波模块,只要由传输线20直接拆卸来更换滤波模块即可,如此不仅能扩大滤波模块所能抑制的噪声模态以及带宽,也提供设计者更便利及灵活的使用方式。
复合式滤波模块9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0所示,设计者也可调整其中各组件的特征阻抗值、电感值及电容值等电气参数,以调整复合式滤波模块90所能抑制的噪声带宽。或者,设计者也可调整滤波模块30、40及70的排列顺序,以设计出不同的等效电路,如此也提供设计者更灵活的使用方式。
请参考图11及图12,图11及图12分别为计算机系统10在水平、垂直极化方向进行辐射干扰测试的测试结果比较图。其中测试条件有:
条件一:传输线13没有设置复合式滤波模块90的测试结果(以细实线表示);
条件二:周边设备12的印刷电路板设置滤波模块来抑制直接传导噪声的测试结果(以虚线表示);
条件三:传输线20设置复合式滤波模块90的测试结果(以粗实线表示)。
如下表格一为图11及图12的测试数据:
根据图11、图12及表格一可知,在周边设备12使用滤波模块来抑制直接传导噪声的情况下(即条件二),无法有效地改善计算机系统10所辐射的单位场强。在低频(73.65MHz)的测试范围中,条件一、二的测试结果大致落在40~42dBuV/m左右,在高频(222.06MHz)的测试范围中,条件一、二的测试结果大致落在41~42dBuV/m左右。相比之下,在传输线20使用复合式滤波模块来抑制直接传导及空间耦合噪声的情况下(即条件三),可有效地改善计算机系统10所辐射的单位场强。不论在低频或高频的测试范围,计算机系统10的辐射场强降至37dBuV/m左右。因此,本发明的滤波模块可有效地抑制空间耦合噪声,降低计算机系统10的辐射场强,以符合辐射干扰测试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传输线中设置有滤波模块来滤除共模和/或差模噪声,如此可防止直接传导噪声流通于传输线上,也可降低噪声进入传输线时产生辐射场强,因而阻断空间耦合路径的形成。其中,滤波模块包含的组件决定了生产程序、抑制噪声的模态以及带宽。如此一来,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求,由上述实施例中选用合适的滤波模块来套入传输线中,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噪声抑制效果。此外,为扩大滤波模块所能抑制的噪声模态以及带宽,上述实施例的滤波模块可任意搭配串接,进而形成一复合式滤波模块,以达到更佳的抑制噪声效果,也提供设计者更便利及灵活的使用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传输线,该传输线包括:
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用来输入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
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
一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一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线,用来接收该第一、第二信号,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
一第三导线,该第三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以及
一第四导线,该第四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差模扼流圈,该第一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第一、第三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以及
一第二差模扼流圈,该第二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第二、第四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
其中,该第一、第二差模扼流圈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差模扼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多个连接器,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一、第二导线,以及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三、第四导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可拆卸式连接器,使该滤波模块由该传输线上拆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一辅助滤波模块,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其中该多个连接器还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辅助滤波模块,使该滤波模块串接于该辅助滤波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SMA连接器。
6.一种传输线,该传输线包括:
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用来输入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
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
一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一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线,用来接收该第一、第二信号,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
一第三导线,该第三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以及
一第四导线,该第四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其中该传输线包括一电磁屏蔽层;
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电感,该第一电感耦接于该第一、第三导线之间;
一第二电感,该第二电感耦接于该第二、第四导线之间;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耦接于该第一导线及该电磁屏蔽层之间;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耦接于该第二导线及该电磁屏蔽层之间;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电感以及该第一、第二电容;
其中,该第一电感及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电感及该第二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多个连接器,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一、第二导线,以及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三、第四导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可拆卸式连接器,使该滤波模块由该传输线上拆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一辅助滤波模块,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其中该多个连接器还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辅助滤波模块,使该滤波模块串接于该辅助滤波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SMA连接器。
11.一种传输线,该传输线包括:
一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用来输入一第一信号以及一第二信号;
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
一第二导线,该第二导线耦接于该信号端子,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一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第二导线,用来接收该第一、第二信号,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
一第三导线,该第三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一信号;以及
一第四导线,该第四导线耦接于该滤波模块,用来传输该第二信号;
其中该传输线包括一电磁屏蔽层;
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第四导线;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电磁屏蔽层;以及
一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二、第四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电磁屏蔽层;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第三电容;
其中,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第三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共模噪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滤波模块还包括:
一第一磁珠,该第一磁珠耦接于该第一、第三导线之间;
一第二磁珠,该第二磁珠耦接于该第二、第四导线之间;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磁珠;
其中,该第一、第二磁珠用来分别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高频噪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滤波模块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多个连接器,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一、第二导线,以及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第三、第四导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可拆卸式连接器,使该滤波模块由该传输线上拆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输线,该传输线还包括一辅助滤波模块,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其中该多个连接器还用来连接该滤波模块至该辅助滤波模块,使该滤波模块串接于该辅助滤波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多个连接器为一SMA连接器。
17.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差模扼流圈,该第一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以及
一第二差模扼流圈,该第二差模扼流圈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之间,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
其中,该第一、第二差模扼流圈为一双列直插封装式差模扼流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还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19.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电感,该第一电感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之间;
一第二电感,该第二电感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之间;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一导线及一电磁屏蔽层之间;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导线及该电磁屏蔽层之间;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电感以及该第一、第二电容;
其中,该第一电感及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电感及该第二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还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21.一种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用于一传输线,用来滤除第一、第二信号的噪声,该滤波模块包括: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第二、第四导线;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第三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一电磁屏蔽层;以及
一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包括一第一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第四导线,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电磁屏蔽层;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第三电容;
其中,该第一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差模噪声,且该第二、第三电容用来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共模噪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滤波模块,其中该滤波模块还包括:
一第一磁珠,该第一磁珠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第三导线之间;
一第二磁珠,该第二磁珠耦接于该传输线的该第二、第四导线之间;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用来设置该第一、第二磁珠;
其中,该第一、第二磁珠用来分别滤除该第一、第二信号的高频噪声。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滤波模块,该滤波模块还包括一绝缘包覆层。
CN201310456761.3A 2013-09-10 2013-09-29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Active CN104426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2645 2013-09-10
TW102132645A TWI540594B (zh) 2013-09-10 2013-09-10 傳輸線及濾波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007A CN104426007A (zh) 2015-03-18
CN104426007B true CN104426007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62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6761.3A Active CN104426007B (zh) 2013-09-10 2013-09-29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5049B2 (zh)
CN (1) CN104426007B (zh)
TW (1) TWI540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4609B2 (en) * 2014-03-04 2016-11-01 Raytheon Company Microwave coupling structure for suppressing common mode signals while passing differential mode signals between a pair of coplanar waveguide (CPW) transmission lines
US9647310B2 (en) 2014-03-04 2017-05-09 Raytheon Company Coplanar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 configured into non-linear paths to define inductors which inhibit unwanted signals and pass desired signals
US10170874B1 (en) * 2017-09-14 2019-01-0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able assembly having a substrate with multiple passive filtering devices between two sections of the cable assembly
WO2019128310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泵
CN108023559A (zh) * 2018-01-11 2018-05-1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JP6563081B1 (ja) * 2018-06-20 2019-08-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14094403B (zh) * 2019-08-09 2024-06-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滤波连接装置及滤波方法
TWI710179B (zh) * 2019-08-28 2020-11-11 普京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訊號保護裝置及電纜接頭
DE102019123289A1 (de) * 2019-08-30 2021-03-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Integrierte modulare Stecker-Filter-Baugruppe
CN218386910U (zh) * 2019-11-25 2023-01-24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充电系统
TWI718029B (zh) * 2020-03-17 2021-02-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加速放電裝置
CN111431502A (zh) * 2020-03-31 2020-07-17 四川九八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模拟信号电磁兼容防治的系统及方法
CN114778994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扬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干扰测试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7543A (en) * 1991-02-07 1991-12-31 Ungermann-Bass, Inc. Balanced low-pass common mode filter
CN1642003A (zh) * 2004-01-14 2005-07-20 迈恩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带阻滤波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78005A1 (en) * 2001-10-18 2003-04-24 Airnet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oise suppress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6781481B2 (en) * 2002-11-05 2004-08-24 Motorol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rom a signal in an input/output port
TWM334478U (en) 2007-11-02 2008-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and its noise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7543A (en) * 1991-02-07 1991-12-31 Ungermann-Bass, Inc. Balanced low-pass common mode filter
CN1642003A (zh) * 2004-01-14 2005-07-20 迈恩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带阻滤波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040A (zh) 2015-03-16
TWI540594B (zh) 2016-07-01
CN104426007A (zh) 2015-03-18
US20150070102A1 (en) 2015-03-12
US9325049B2 (en) 201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007B (zh) 传输线及滤波模块
US9985600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filtering noise of network signal transmission
CN103532814B (zh) 网络通信装置
US10644670B2 (en) Radiofrequency filter with improved attenuation of common mode signals
KR102613855B1 (ko) 케이블
JP2014039162A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
CN203368413U (zh) 网络信号耦合的噪声滤除电路
CN105450195B (zh) 共模滤波器
CN205900266U (zh) 改进的网络信号变压器
WO2020199148A1 (zh) 网口滤波器及网络设备
CN105896187A (zh) 一种防电磁泄密安全插座
TWM466365U (zh) 網路訊號耦合之雜訊濾除電路
TWM468848U (zh) 網路訊號耦合及防電磁干擾之電路
WO2020012794A1 (ja) バイアスt回路および信号伝送装置
CN102624354A (zh) 一种能够抑制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的emi滤波器
KR101495995B1 (ko) 공통모드필터
JP6108690B2 (ja) 差動伝送回路及び電子機器
CN114647212A (zh) 射频模块及对应的设备控制电路
JP3185317U (ja) ネットワーク信号のカップリング及び電磁干渉防止回路
TW201409870A (zh) 電路板及擴展座
US11362632B2 (en) High-capacity common-mode inductor processing circuit for network signal
CN203219326U (zh) 网络信号耦合及防电磁干扰电路
US11395401B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erformance
CN203368416U (zh) 网络信号耦合的强度调整电路
CN202424764U (zh) 一种电磁兼容抗干扰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