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1942B -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 Google Patents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21942B CN104421942B CN201310382271.3A CN201310382271A CN104421942B CN 104421942 B CN104421942 B CN 104421942B CN 201310382271 A CN201310382271 A CN 201310382271A CN 104421942 B CN104421942 B CN 1044219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et
- main injection
- cap
- state
- injection j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0—Devices for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gas and combustion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包括:空气箱体;燃气箱体;至少一主喷口,其通过主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通过主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主喷口空气阀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主喷口燃气阀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至少两副喷口,其通过副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通过副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副喷口空气阀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副喷口燃气阀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副喷口的数量大于主喷口的数量,副喷口设置于主喷口周围;驱动装置同步地驱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烧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脉冲控制燃烧系统的燃气烧嘴。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在燃气和空气管路上设置流量调节阀或是通过调整阀门内阀板的打开程度,以增大或减小管路的流量,从而实现对燃气烧嘴的加热能力的调节。但是,由于烧嘴都是根据最佳流量来设计的,因此其不能进行随意调节。当改变后的流量与最佳流量偏离得越多,其燃烧情况就越差,最终甚至不能形成持续可靠的燃烧火焰,故而对于按照最佳流量设计的烧嘴喷口而言,流量调节范围是极为有限的。一般将可调节范围称为调节比,多数烧嘴的调节比都保持在3倍,即最大流量是最小流量的3倍,经过特殊设计的烧嘴调节比可达到5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加热物料产量和规格的变化会导致烧嘴在大部分工作状况下都不是处于最佳负荷状态,也就是说,虽然进行了最佳流量的设计,但是大多数烧嘴都不能实现最佳的节能环保性能。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方式替代管路流量调节方式来对烧嘴加热能力进行调节,将流量调节阀设置仅具有切断和开启两种状态的自动阀,不过,基于上述方式的加热能力调节,需要对管路或阀门进行改造,例如,在每条与烧嘴连接的空气和燃气管路上均设置自动化的快速切断阀门,或是需要安设结构复杂的管路以保证火焰的持续燃烧,改造后的系统构造复杂,维护成本高。此外,由于大小火之间的比例仍然受到空燃比的限制,对于功率较小的烧嘴而言,其调节比往往会出现小于2的情况,从而导致脉冲控制的控制范围极小且不易控制,对于功率较大的烧嘴来说,大口径的切断阀的生产制造成本昂贵,且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脉冲控制燃烧的多喷口燃气烧嘴,该烧嘴的构造简单,运行可靠,在工作时间段内始终保持最佳空燃比,以达到最佳的节能环保性能;并且其可同时适用于大功率和小功率的工作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喷口燃气烧嘴,其包括:
一空气箱体,其上设有空气进气口;
一燃气箱体,其上设有燃气进气口;
至少一个主喷口,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主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
至少两个副喷口,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副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的设置数量大于主喷口的设置数量,所述副喷口设置于主喷口周围;
一驱动装置,其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连接,同步地驱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谓“半开”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阀或燃气阀处于打开状态,能够实现空气或燃气的流通,但空气或燃气的流通口不是完全打开,而是部分遮挡地只打开了一部分。所谓“全开”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阀或燃气阀没有任何遮挡地完全打开。因此“半开”较之全开,空气或燃气的流量要小。所谓全闭是指对于单个的空气阀或燃气阀而言,空气或燃气的流通口完全被遮挡,而导致空气或燃气不导通。
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工作时,其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即半开的第一状态或全开的第二状态,其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则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或是全开的第二状态。由于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具有半开和全开两个状态,因此,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下,主喷口会始终保持燃烧状态,从而在副喷口打开时,将副喷口快速点燃。由于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仅具有全闭和全开这两个状态,单个副喷口的空气流量和燃 气流量都是不可进行调节的,要么完全关闭,要么完全打开,因此,每个副喷口都无需考虑流量调节这一因素,所有副喷口均处于最佳流量设计状态下,以使得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在整个工作过程内自始至终以最佳空燃比进行燃烧。
调节比是指在保证稳定燃烧的条件下所允许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比值。调节比越大则说明燃烧装置和燃烧过程的燃烧稳定性越好。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言,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处于半开状态且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处于全闭状态时,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流量最小;主喷口和副喷口两者的空气阀和燃气阀均处于全开状态时,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流量最大。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通过增加喷口数量来增大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流量,从而增大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值,即扩大调节比,以获得更好的燃烧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无需在管路上另外安设流量计和调节阀等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设备,其可以通过控制副喷口在一定循环时间内开启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多喷口燃气烧嘴的流量大小。此外,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还避免了大功率烧嘴就需要采用大口径阀门这一缺陷,降低制造大孔径阀门的生产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就快速地实现了所有喷口的同步动作,即完成了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自半开的第一状态到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从其全闭的第一状态至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其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阀门独立对每一喷口进行控制的方式,使得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的整体构造和管路设计得以大大简化,进而令其运行可靠性能大幅度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对主、副喷口的设置数量以及其设置方式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副喷口的数量大于主喷口的数量,且其设置在主喷口的周围。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中的驱动装置包括:
一气缸;
一连杆,其与气缸连接,并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连接;
该气缸驱动连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带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同步动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杆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相连接,因此,当气缸驱动连杆运动时,主、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煤气阀都会随着连杆同步运动,以同时实现主喷口打开大小状态的转换以及副喷口开闭状态的切换。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主喷口空气阀包括空气开口和遮挡空气开口的主喷口阀板,副喷口空气阀包括空气开口和遮挡空气开口的副喷口阀板,主喷口阀板和副喷口阀板分别与连杆连接,以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主喷口阀板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长度小于空气开口的长度,以使主喷口空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主喷口阀板部分地遮挡空气开口。
更进一步地,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的主喷口阀板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长度可以约为空气开口长度的一半,以使半开时的空气的流量为全开时的一半或几乎一半。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均分别包括一固定孔板和一可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转动孔板,所述各转动孔板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一旋转拨杆,各旋转拨杆均对应一拨叉,各拨叉均与所述连杆连接以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而做直线往复运动,拨动旋转拨杆转动使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其转动孔板部分地遮挡其固定孔板上的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其转动孔板遮挡其固定孔板上一半或几乎一半的孔。
由于主喷口是作为点燃副喷口的火源,故将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主喷口阀板的长度设置为比空气开口小的长度以部分遮挡空气开口,并且将转动孔板设置为可遮挡固定孔板上部分的孔,从而确保主喷口处一直有空气和燃气的流量输入而得以维持燃烧。相应地,副喷口空气阀和燃气阀在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中与主喷口空气阀和燃气阀同时动作,完成在全闭的第一状态和全开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的全闭第一状态 对应于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的半开第一状态,而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的全开第二状态对应于主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的全开第一状态。
优选地,在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将驱动装置设于空气箱体和燃气箱体外部。将多喷口燃气烧嘴的动力源设置在空气箱体和燃气箱体之外,不仅驱动阻力较小,而且驱动温度较低。
在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的副喷口与主喷口呈直线排列设置,副喷口对称地设置在主喷口的两侧。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副喷口需要设置于主喷口的周围,对于烧嘴制造工艺来说,将主、副喷口沿着水平方向排列是最为简单也是最易实现的方式,即将主喷口设置在中间,副喷口均匀地设于主喷口的左右两侧,主、副喷口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水平直线排列的主、副喷口可以形成扁平状火焰,有利于满足平面加工的需要。此外,也可以将主喷口设于中间,将副喷口以圆形的、矩形的等设置轨迹,设置在主喷口周围。
进一步地,在上述多喷口燃气烧嘴中,主喷口设置为一个,副喷口设置为四个。四个副喷口分别两两一组地设置在主喷口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副喷口的空气阀和燃气阀仅具有全闭或全开两种状态,其空气和燃气流量均不可以调节,因此,副喷口均能在最佳流量设计状态下进行燃烧以达到最佳空燃比,从而令多喷口燃气烧嘴的工作阶段中实现最优的节能环保效益。
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无需设置流量检测和控制设备,并且仅采用一个驱动装置就同步实现了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简化了烧嘴的整体构造,增加了其运行可靠性,进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此外,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还能同时适应于在大功率和小功率情况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在一种实施方式下主喷口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沿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沿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沿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沿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具体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做进一步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显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在本实施方式下的主喷口处于纵截面状态下的结构,图2则具体显示了该多喷口燃气烧嘴中的主喷口空气阀和主喷口燃气阀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多喷口燃气烧嘴包括空气箱体,燃气箱体,一个主喷口和四个副喷口,副喷口设置于主喷口周围,在空气箱体内存放空气,在燃气箱体内存放含有30%CO的煤气。如图1和图2所示,在空气箱体上设有空气进气口11,空气通过空气进气口11进入到空气箱体内,在燃气箱体设有燃气进气口12,燃气通过燃气进气口12进入到燃气箱体内,主喷口通过主喷口空气阀14与空气进气口11连通,并通过主喷口燃气阀15与燃气进气口12连通,主喷口空气阀14包括空气开口141和遮挡空气开口的主喷口阀板142,主喷口燃气阀15包括固定孔板151和相对于固定孔板可绕自身轴心发生转动的转动孔板152,其中,主喷口阀板142与连杆101相连接,转动孔板152与旋转拨杆102固定连接,旋转拨杆102在转动方向上的两侧设有拨叉,拨叉与连杆101连接,连杆101与气缸103连接,气缸103驱动连杆101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带动主喷口空气阀主喷口阀板142半开或全开,同时还同步带动拨叉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拨叉拨动旋转拨杆102转动,使得主喷口燃气阀与主喷口空气阀同步地在半开和全开之间切换。由于主喷口阀板142设置为仅能部分地遮挡空气开口141,且转动孔板152也 设置为仅能遮挡固定孔板151上一半的孔,因此,当主喷口阀板142和转动孔板152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产生同步动作时,主喷口空气阀和主喷口燃气阀均不能达到全闭状态,要么是半开状态,要么是全开状态。在此过程中,主喷口空气阀实现了其在半开的第一状态和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同样地,主喷口燃气阀则实现了其在半开的第一状态和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沿A-A方向的结构,图4显示了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沿A-A方向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主喷口1设置于中间,4个副喷口2两两对称地分别设置在主喷口1的左右两侧,5个喷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呈直线排列。与主喷口的结构类似,四个副喷口2通过副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副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副喷口空气阀包括空气开口161和遮挡空气开口的副喷口阀板162,副喷口燃气阀包括固定孔板171和相对于固定孔板可绕自身轴心发生转动的转动孔板172,其中,副喷口阀板162与连杆101相连接,转动孔板172与旋转拨杆102固定连接,旋转拨杆102的两侧设有拨叉173,拨叉173与连杆101连接,连杆101与气缸103连接,气缸103驱动连杆101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带动副喷口空气阀全闭或全开,同时连杆101还同步带动拨叉173直线往复运动,从而拨动旋转拨杆102转动,实现副喷口燃气阀的同步全闭或全开。由于副喷口阀板162设置为能全部遮挡空气开口161,且转动孔板172也设置为能全部遮挡其固定孔板171上的孔,因此,当副喷口阀板162和转动孔板172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产生同步动作时,副喷口空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要么是全闭状态,要么是全开状态。在此过程中,副喷口空气阀实现了其在全闭的第一状态和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同样地,副喷口燃气阀则实现了其在全闭的第一状态和全开的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气缸驱动连杆沿其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着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进行同步运动,以实现它们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即主喷口空气阀和主喷口燃气阀的半开第一状态对应于副喷口空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的 全闭第一状态(此时为多喷口燃气烧嘴的第一工作状态),主喷口空气阀和主喷口燃气阀的全开第二状态对应于副喷口空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的全开第二状态(此时为多喷口燃气烧嘴的第二工作状态),也就是说,主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各副喷口空气阀和各副喷口燃气阀之间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是相互对应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气缸以及连杆等驱动装置均设于空气箱体和燃气箱体之外,以减少驱动阻力并降低驱动温度。
此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主喷口和副喷口的数量来进一步调节多喷口燃气烧嘴调节比。
继续参阅图2,含有30%CO的煤气沿箭头P所指的方向从燃气箱体通过燃气进气口12和主喷口燃气阀15达到主喷口处,空气沿箭头Q所指的方向从空气箱体通过空气进气口11和主喷口空气阀14达到主喷口处与煤气混合后被点燃,煤气和空气在各副喷口内的流动方向也与主喷口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同。
图5显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沿B-B方向的结构,图6显示图1所示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沿B-B方向的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主喷口阀板142的长度基本上为空气开口141长度的一半。
参阅图3至图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流量小,而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流量大。
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气缸103驱动连杆101,连杆101向左直线移动,以带动主喷口阀板142和副喷口阀板162随之向左移动以遮挡各自的空气开口141,161,并通过与连杆101固接的拨叉拨动旋转拨杆102转动,从而带动主喷口燃气阀的转动孔板152和副喷口燃气阀的转动孔板172逆时针旋转以遮挡各自的固定孔板151,171上的孔;由于主喷口阀板142的长度仅为空气开口141长度的一半,同时,主喷口燃气阀的转动孔板152也仅能遮挡其固定孔板151上一半的孔,因此,仅仅在主喷口1处有不断的空气和燃气流出,使得主喷口火焰保证持续燃烧,而此时的副喷口空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 则被全部遮蔽。
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气缸103驱动连杆101,连杆101向右直线移动,以带动主喷口阀板142和副喷口阀板162随之向右移动以离开各自空气开口141,161的上方区域,并通过与连杆101固接的拨叉拨动旋转拨杆102转动,进而带动主喷口燃气阀的转动孔板152和副喷口燃气阀的转动孔板172顺时针转动,转动孔板152,172上的孔与各自的固定孔板151,171上的孔相通,此时,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均处于全开状态,多喷口燃气烧嘴内的气体流量达到最大值,主喷口1的火焰作为火源点燃各副喷口2。
本实施方式的多喷口燃气烧嘴仅通过简单的气缸和连杆的设置即实现了主喷口空气阀和主喷口燃气阀以及所有副喷口空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的同步动作,其结构简单,运行性能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并不对主、副喷口的设置方式进行严格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副喷口采用直线排列式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尤其适合于平面/宽幅面的加热。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下,也可以令主喷口在中间,副喷口以主喷口为圆心围绕成圆形的设置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适合于采用脉冲控制或是前期加热负荷大而后期加热负荷小的热处理炉。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喷口数量来增大或缩小多喷口燃气烧嘴的调节比,以使多喷口燃气烧嘴具有更好的燃烧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多喷口燃气烧嘴,其包括:
一空气箱体,其上设有空气进气口;
一燃气箱体,其上设有燃气进气口;
至少一个主喷口,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主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主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半开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
至少两个副喷口,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空气阀与空气箱体导通,并通过对应的副喷口燃气阀与煤气箱体导通,所述副喷口空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燃气阀具有一处于全闭的第一状态和一处于全开的第二状态;所述副喷口的设置数量大于主喷口的设置数量,所述副喷口设置于主喷口周围;
一驱动装置,其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连接,同步地驱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一气缸;
一连杆,所述连杆与气缸连接,并与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连接;
所述气缸驱动连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带动主喷口空气阀、副喷口空气阀、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同步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喷口空气阀包括空气开口和遮挡空气开口的主喷口阀板,所述副喷口空气阀包括空气开口和遮挡空气开口的副喷口阀板,所述主喷口阀板和副喷口阀板分别与连杆连接,以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主喷口阀板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长度小于空气开口的长度,以使主喷口空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主喷口阀板部分地遮挡空气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喷口阀板用于遮挡空气开口的长度约为空气开口长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均分别包括一固定孔板和一可绕自身轴心转动的转动孔板,所述各转动孔板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一旋转拨杆,各旋转拨杆均对应一拨叉,各拨叉均与所述连杆连接以随着连杆的直线往复运动而做直线往复运动,拨动旋转拨杆转动使主喷口燃气阀和副喷口燃气阀在其各自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其转动孔板部分地遮挡其固定孔板上的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喷口燃气阀处于第一状态时,其转动孔板遮挡其固定孔板上一半或几乎一半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设于空气箱体和燃气箱体外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喷口与主喷口呈直线排列设置,副喷口对称地设置在主喷口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喷口燃气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喷口设置为一个,副喷口设置为四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82271.3A CN104421942B (zh) | 2013-08-28 | 2013-08-28 |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82271.3A CN104421942B (zh) | 2013-08-28 | 2013-08-28 |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1942A CN104421942A (zh) | 2015-03-18 |
CN104421942B true CN104421942B (zh) | 2016-09-28 |
Family
ID=5297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82271.3A Active CN104421942B (zh) | 2013-08-28 | 2013-08-28 |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219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87707B (zh) * | 2016-09-22 | 2018-08-21 | 任增余 | 一种气体等比例流量调节装置及燃气灶 |
CN108548176A (zh) * | 2018-04-27 | 2018-09-18 | 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多重选择性的组合式烧嘴 |
CN115784154B (zh) * | 2022-10-26 | 2024-03-29 | 宁波中科远东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天然气转化炉烧嘴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7996Y (zh) * | 2000-07-24 | 2001-07-04 | 张地亨 | 鼓风炉的同步混合调整装置 |
CN201416888Y (zh) * | 2009-05-18 | 2010-03-03 | 北京恒拓迅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脉冲蓄热式烧嘴 |
CN202521609U (zh) * | 2012-03-15 | 2012-11-07 | 哈尔滨金鑫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功能蓄热式脉冲烧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64370B2 (ja) * | 1993-09-03 | 1998-06-11 | 株式会社成田製陶所 | 無酸化炉用ガスバーナ装置 |
KR101160290B1 (ko) * | 2008-12-23 | 2012-06-28 | 주식회사 경원테크 | 연료에 주기적인 유량변동을 주는 맥동 연소버너 |
-
2013
- 2013-08-28 CN CN201310382271.3A patent/CN1044219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7996Y (zh) * | 2000-07-24 | 2001-07-04 | 张地亨 | 鼓风炉的同步混合调整装置 |
CN201416888Y (zh) * | 2009-05-18 | 2010-03-03 | 北京恒拓迅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脉冲蓄热式烧嘴 |
CN202521609U (zh) * | 2012-03-15 | 2012-11-07 | 哈尔滨金鑫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功能蓄热式脉冲烧嘴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脉冲燃烧控制用于板坯加热炉的探讨;吕东方;《工业加热》;20120630;第41卷(第3期);27-2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21942A (zh) | 2015-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5210482B2 (en) | Separate flow path type of gas-air mixing device | |
US10060621B2 (en) | Gas-air mixing device for combustor | |
AU2013228243B2 (en) | Gas-air mixing device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 |
CA2903186C (en) | Dual venturi for combustion device | |
RU2012100305A (ru) | Двухтопливный источник тепла | |
CA2892463C (en) | Dual venturi for combustor | |
CN104421942B (zh) | 多喷口式燃气烧嘴 | |
HRP20170208T4 (hr) | Gorionik | |
CN104094057B (zh) | 用于燃烧器的燃气空气混合装置 | |
KR101286726B1 (ko) | 가스 및 공기제어 연동형 고화력 가스버너 | |
US12264818B2 (en) | Premixing device and combus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premixing device | |
CN212537929U (zh) | 具备限流模块的燃气自动调节阀 | |
KR101733061B1 (ko) | Tdr 댐퍼 | |
US1213463A (en) | Incandescent-lighting plant. | |
CN203586258U (zh) | 一种燃料喷射装置 | |
KR101649761B1 (ko) | 가스버너용 가스공급조절모듈 | |
CN110537013A (zh) | 用于将可燃气体喷入到内燃机中的气体喷入阀、具有这样的气体喷入阀的内燃机和用于运行这样的内燃机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9 Address after: 066004 No. 71, Longhai Road, Qinhua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after: MCC Qinhuangdao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Hebei Street West Harbor area, 066004 Hebei city of Qinhuangdao province No. 47 Patentee before: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oration QHD Bran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