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405B -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49405B CN104349405B CN201310311872.5A CN201310311872A CN104349405B CN 104349405 B CN104349405 B CN 104349405B CN 201310311872 A CN201310311872 A CN 201310311872A CN 104349405 B CN104349405 B CN 1043494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base station
- node
- information
- ab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第一节点分别向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和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第二节点通过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背景技术
蜂窝网络通常被划分为多个小区,并由小区内配属的基站对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进行管理。当UE跨越一个小区的边界进入另一个小区时,需要从所在小区的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小区的目标基站,以保证通信不中断。
具体地,在切换过程中,UE首先需要释放与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然后搜索目标基站的信号,并执行同步和接入等操作。在UE与源基站的RRC连接切断而与目标基站的RRC连接尚未建立期间,UE与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均是停止的。
这种数据传输的中断会严重影响小区切换时的用户体验,与未来移动通信追求的无缝、鲁棒的传输要求相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和所述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条第二链路分别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所述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k个第一基站为所述p个第二UE服务,所述k个第一基站和所述p个第二UE由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所述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所述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二UE的能力信息;
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负荷,剩余资源;所述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包括:是否具有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能力,能够支持的与所述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直连通信的参数配置和UE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的数据传输的基本信息和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信息,所述直连通信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需要从所述源基站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所述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所述n个第一基站和所述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二节点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第二节点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所述第二节点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一基站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以及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其中所述第二UE由所述第一基站控制;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一子链路、所述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发送单元,用于分别向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和所述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根据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所述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k个第一基站为所述p个第二UE服务,所述k个第一基站和所述p个第二UE由所述第一节点管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所述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分别向所述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所述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二UE的能力信息;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需要从所述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所述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所述n个第一基站和所述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节点,包括:建立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交互单元,用于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所述交互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所述交互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释放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释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以及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其中所述第二UE由所述基站控制;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一子链路、所述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等。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的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的场景中,eNB110a和eNB110b均可以是宏基站。在UE130位于eNB110a的小区120a内的情况下,UE130可以与eNB110a进行数据传输。在UE130穿过小区120a的边界进入eNB110b的小区120b的情况下,UE130可以与eNB110b进行数据传输。
在UE130穿过小区120a的边界进入小区120b后,UE130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即从eNB110a切换到eNB110b。在切换过程中,UE130可以首先切断与eNB110a的RRC连接,然后与eNB110b进行RRC连接。
图2是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场景的示意图。
图2所示的场景可以是宏微异构组网的场景。如图2所示,低功率节点(Low PowerNode,LPN)210a和LPN210b均部署在eNB220的覆盖范围内。eNB220可以是宏基站。在UE230位于LPN210a的微小区240a内的情况下,UE230可以与LPN210a进行数据传输。在UE230穿过微小区240a的边界进入LPN210b的微小区240b的情况下,UE230可以与LPN210b进行数据传输。
在UE230穿过微小区240a的边界进入小区240b后,UE230需要进行小区切换,即从LPN210a切换到LPN210b。在切换过程中,UE230可以首先切断与LPN210a的RRC连接,然后与LPN210b进行RRC连接。
在图1的场景中,如果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执行小区切换,那么UE130在切换过程中与eNB110a和eNB110b的数据传输均将中断。类似地,在图2的场景中,UE230在切换过程中与LPN210a和LPN210b的数据传输也均将中断。也就是,在UE切换过程中,会出现数据传输的“中断”现象。而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这种“中断”问题,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的方法由网络中的通信节点执行。
310,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第一链路为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称为控制节点,用于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例如,第一节点可以是源基站或目标基站,也可以是其它第三方节点。比如,第一节点可以是图2中的eNB220,或者第一节点可以是独立的集中控制器(Controller)。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节点也可以称为数据分流转发节点,用于传输数据或者分流数据等。例如,第二节点可以是分组数据网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或者也可以是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或者也可以是部署有微基站场景中的宏基站。
通常,数据分流转发节点可以通过UE的服务基站与UE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UE进行小区切换之前,第二节点可以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进行数据传输,第一链路可以包括第二节点与源基站之间的子链路以及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的子链路。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交互数据”可以指交互上行数据,也可以指交互下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20,第一节点分别向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和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第二节点通过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第一节点作为控制节点,可以控制第二节点通过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m条第二链路可以对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可见,第二UE和第一基站辅助传输第一UE的数据,因此第二UE也可以称为辅助UE,第二UE所属的第一基站也可以称为辅助节点。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也可以成为UE辅助分流过程。
上述n个第一基站可以包括源基站、目标基站或其它第三方小区的基站,比如,可以包括图2的场景中的宏基站230。m个第二UE可以包括n个第一基站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UE。
这样,当第一UE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时,在切断第一链路之后,且尚未通过目标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三链路之前,可以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二节点交互数据,而无需中断数据的传输,因此能够避免第一UE在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的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n个第一基站,其中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节点也可以称为UE辅助分流发起节点。第三节点可以为源基站、目标基站或第一UE。例如,当第三节点为源基站时,源基站可以在第一UE上报的空口质量测量报告满足切换发起条件时,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流请求消息。当第三节点为目标基站时,目标基站可以在从源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时,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流请求消息。当第三节点为第一UE时,第一UE可以在确定本地空口质量测量结果满足切换发起条件时,向第一节点发送分流请求消息。
从上述也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可以通过相同的物理实体或不同的物理实体来实现。例如,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均可以作为功能模块集成在同一基站内。再例如,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分别作为功能模块集成在同一基站内,比如上述第一基站内。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可以分别作为功能模块集成在同一基站内,比如上述第一基站内。或者,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物理实体。此外,上述第一基站和上述目标基站也可以通过同一基站实体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每条第二链路可以是由3条子链路组成,即第二节点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子链路,第一基站与第二UE之间的第二子链路,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因此,通过建立第一子链路、第二子链路和第三子链路,来建立第二链路。每条子链路的建立过程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分别向第二节点和n个第一基站通知建立第一子链路的相关参数,第二节点和每个第一基站可以根据建立第一子链路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并相互协商,从而完成m条第一子链路的建立过程。第一节点也可以分别向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发送建立第二子链路的相关参数,每个第一基站与所服务的第二UE可以根据建立第二子链路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并相互协商,从而完成m条第二子链路的建立过程。每个第二UE可以与第一UE进行直连通信协商,从而完成m条第三子链路的建立过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向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UE的数据承载能力是受所属服务基站控制的。具体来说,服务基站为UE建立多大承载能力的链路,UE就会占满该承载链路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由于在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了m条第二链路,因此原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就需要修改,使得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和m条第二链路的总的数据承载比例不会超出网络的数据传输需求,以保证第二节点能够接收到第一UE的全部上行数据。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指对网络的数据传输需求所分担的比例,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带宽或数据传输速率等,那么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对数据传输带宽的分担,也可以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分担。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也反映了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
例如,如果网络的数据传输需求为10M byte/s,在m条第二链路建立之前,第一链路的原数据承载比例为100%,即第一链路的原数据承载能力为10M byte/s,在m条第二链路建立之后,假设当前m条第二链路的总数据承载比例为60%,那么m条第二链路的总数据承载能力为6M byte/s,那么就需要第二节点与源基站将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修改为40%,也就是将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修改为4M byte/s。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步骤320中,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UE的基本信息、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其中,k个第一基站为p个第二UE服务,k个第一基站和p个第二UE由第一节点管辖,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第二UE能否辅助传输第一数据,需要看其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因此,上述第二UE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为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包括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第二UE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包括数据传输速率、传输带宽或数据传输时延等。
比如,第一节点所选择的m个第二UE可以满足以下条件:它们所支持的直连通信的模式与第一UE的直连通信模式相同,它们的数据传输速率与第一UE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匹配等。然后,第一节点可以从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上述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负荷,剩余资源。
上述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是否具有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能力,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直连通信的参数配置和UE标识。
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可以包括D2D模式、蓝牙模式或红外模式等。
第二UE的能力信息还可以包括剩余能耗、当前业务类型和业务优先级等。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UE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第一UE的数据传输的基本信息和第一UE的直连通信信息,直连通信信息可以包括第一UE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
具体地,第一UE的数据传输的基本信息可以包括第一UE的数据传输速率、业务类型和业务优先级等参数。
直连通信可以是指UE之间能够直接进行通信。第一UE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可以包括设备至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模式、红外模式或蓝牙模式等。直连通信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UE的标识和第一UE的网络位置等。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所承载的数据比例。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和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如上所述,第二UE的能力信息可以指示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此外,第一节点还可以获取空口质量测量信息和当前系统的状态信息,根据每个第二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这些信息,确定m个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例如,假设m为2,即存在2个第二UE,那么能够建立2条第二链路。第一节点可以根据2个第二UE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比如UE1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UE2,那么UE1所在的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70%,UE2所在的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30%。
第一节点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通知第二节点和n个第一基站,使得第二节点和第一UE均可以按照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传输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分别向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第一节点可以接收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第一节点可以向管辖的各个基站和各个UE发送能力轮询消息。其中,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其管辖的各个基站向管辖的各个UE透传能力轮询消息。而p个第二UE也可以通过k个第一基站向第一节点透传其能力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从源基站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
例如,第一节点可以直接从源基站接收第一UE的基本信息。或者,第三节点可以从源基站接收第一UE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上述的分流请求消息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UE的基本信息。
此外,也可以在第一UE接入网络时,由网络管理设备存储第一UE的基本信息。这样,第一节点可以从网络管理设备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如前所述,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是指该链路分担的数据传输需求。数据传输需求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带宽或数据传输速率。那么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也可以是通过数据传输带宽或数据传输速率来表示,例如可以为5M byte/s。
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后,第一UE可以执行小区切换过程。具体地,第一UE可以从源基站去附着,并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也就是,第一UE可以断开第一链路,通过目标基站与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第三链路,从而完成切换过程。
第一节点在第一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后,可以向第二节点通知能够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以分别向第二节点、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
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后,即由第三链路独自承担数据传输需求后,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通知释放m条第二链路所占用的资源。由于每条第二链路可以包括第二节点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子链路、第一基站与第二UE之间的第二子链路和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那么,第二节点和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释放它们之间的第一子链路。第一基站和第二UE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释放它们之间的第二子链路。第二UE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释放其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
图4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a的方法由通信节点执行。
410a,第二节点在通过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
420a,第二节点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可以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在步骤410之前,第二节点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建立m条第一子链路。
具体地,在步骤420a中,第二节点可以与n个第一基站建立它们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而与此同时,n个第一基站可以与m个第二UE建立它们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m个第二UE可以与第一UE建立它们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从而建立m条第二链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节点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第二节点可以根据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节点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具体地,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后,第一UE可以执行小区切换过程。第一UE可以从源基站去附着,并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也就是,第一UE可以断开第一链路,通过目标基站与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第三链路,从而完成切换过程。这样,在切换的过程中,第二节点与第一UE可以通过m条第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这个过程,这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可以一次性地将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或者,也可以逐次完成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的这个过程。
例如,可以将转移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的过程分为q个子过程,q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个子过程中,可以将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的20%转移到m条第二链路上。
而下一个子过程中,可以将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的40%转移到m条第二链路上。以此类推,直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到m条第二链路。每个子过程中,每条第二链路用于传输多少数据,可以依据上述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来决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第四指示信息是第一节点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第二节点根据第四指示信息,与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m条第一子链路。
类似于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到m条第二链路上,在第一UE通过目标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三链路之后,m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转移至第三链路。该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多个子过程完成。
例如,可以将m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一次性转移到第三链路上。
或者,m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也可以逐次地转移到第三链路上。例如,m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到第三链路的过程可以分为q个子过程,q为大于1的正整数。第一个子过程中,可以将m条第二链路的总数据承载能力的20%转移到第三链路上。下一个子过程中,可以将m条第二链路的总数据承载能力的40%转移到第三链路上。以此类推,直到m条第二链路的总数据承载能力的全部转移到第三链路上。
在m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转移至第三链路后,第二节点可以与n个第一基站进行协商,释放m条第一子链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占用。
图4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b的方法由第一基站执行,也就是辅助基站执行。
410b,第一基站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
例如,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负荷,剩余资源。
420b,第一基站根据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
430b,第一基站接收第一节点根据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以及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其中第二UE由第一基站控制。
第一节点为了确定第一基站是否能够作为上述的辅助基站,需要从第一基站获取其能力信息。如果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满足作为辅助基站的需求,则第一节点可以通知第一基站辅助建立第二链路,也就是指示第一基站与第二节点和第一基站所服务的第二UE建立相应的子链路。
440b,第一基站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以便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其中第二链路由第一子链路、第二子链路以及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
为了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的第二链路可以由三段子链路组成,即由第二节点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第一子链路、第一基站与第二UE之间的第二子链路和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那么为了建立第二链路,第一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站根据第一节点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使得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基站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应理解,这些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在图5的网络架构中,第二节点502可以是数据分流转发节点,例如可以是P-GW或S-GW等。
当第一UE503位于源基站504的覆盖范围内,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源基站504与第一UE503之间建立第一链路509,并通过第一链路509与第一UE503交互数据。
当第一UE503向着目标基站505移动时,由于源基站504的信号会逐渐减弱,而目标基站505的信号会逐渐增强,因此第一UE503的空口质量测量结果满足切换条件,第一UE503将从源基站504切换到目标基站505。
为了保证第一UE503从源基站504切换到目标基站505的过程中数据传输不中断,在第一UE503执行切换之前,第三节点508可以向第一节点501请求对第一链路509进行分流。
第一节点501可以根据第三节点508的请求,控制第二节点502通过第一基站506a和第二UE506b与第一UE503之间建立第二链路510a,并控制第二节点502通过第一基站507a和第二UE507b与第一UE503之间建立第二链路510b。这样,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2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503交互数据。其中,第一基站506a服务于第二UE506b,第一基站507a服务于第二UE507b。
那么当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2条第二链路上后,第一UE503可以切断第一链路,通过目标基站505与第二节点502之间建立第三链路511。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第三链路511与第一UE503交互数据。当2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第三链路上后,2条第二链路上的各个节点可以释放第二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第二UE以及第二UE所属的第一基站通知建立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图6详细描述基于图5的网络架构的数据传输过程。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图6中,当第一UE位于源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源基站与第一UE建立的链路。
601,第三节点508向第一节点501发送分流请求消息,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UE503需要从源基站504切换到目标基站505且需要对第一链路509进行分流。
分流请求消息可以携带第一UE503的基本信息,例如第一UE503的数据传输信息和第一UE503的直连通信信息。
602,第一节点501基于分流请求消息,向其管辖的2个第一基站506a和507a、第一基站506a服务的第二UE506b以及第一基站507a服务端第二UE507b进行能力轮询。
具体地,第一节点可以分别向2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指示上报能力信息。
第一节点可以分别向2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指示上报能力信息。其中,第二能力轮询消息可以是通过第一基站透传给第二UE的。
2个第一基站可以分别向第一节点发送其能力信息,2个第二UE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第一基站向第一节点透传其能力信息。
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负荷,剩余资源。
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是否具有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能力,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直连通信的参数配置,UE标识,剩余能耗,当前业务类型和业务优先级等。
603,第一节点501根据步骤601得到的第一UE的基本信息和步骤602的得到的2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2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2个第二UE均可以作为第一UE的辅助UE,相应地,也确定2个第一基站作为辅助基站。
具体地,如果2个第二UE的数据承载能力均能满足传输第一UE的数据的条件,那么可以将2个第二UE都作为辅助UE。
604,第一节点501根据2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2条第二链路各自的数据承载比例。
由于有2个第二UE可以作为辅助UE,那么可以建立2条第二链路。第一节点可以分别确定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605,第一节点501向第二节点502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第一通知消息可以携带建立第二链路的相关参数,并可以携带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606,第一节点501向2个第一基站和2个第二UE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第二通知消息可以携带建立的第二链路的相关参数,并可以携带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607,第二节点502通过2个第一基站、2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2条第二链路510a和510b。
具体地,第二节点与2个第一基站可以分别建立2条第一子链路,2个第一基站分别与其服务的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2个UE分别与第一UE建立2条第三子链路。
608,第一节点501向源基站504发送第三通知消息。
第三通知消息可以用于指示源基站修改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609,第二节点502通过建立的2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503传输数据。
610,第一节点501向第三节点508发送分流响应消息,分流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成功建立。
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能力可以全部转移到第二链路510a和510b上。这样,第一UE503可以执行小区切换,即从源基站504切换到目标基站505。在该切换过程中,第一UE503首先可以切断第一链路509,然后通过目标基站505与第二节点502之间建立第三链路511。
611,第一UE503通过目标基站505与第二节点502之间建立第三链路511。
612,第一节点501向第二节点502发送第四通知消息。
第四通知消息可以用于指示通过第二节点502通过第三链路511与第一UE503传输数据。
613,第二节点502根据第四通知消息,通过第三链路511与第一UE503传输数据。
614,在2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到第三链路之后,第一节点501向第二节点502、2个第一基站和2个第二UE发送第五通知消息。
第五通知消息可以指示释放2条第二链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详细描述在第一UE执行小区切换过程中各条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的变化情况。表1是结合具体例子详细描述各条链路在第一UE执行小区切换过程中的数据承载比例。在表1中,假设数据传输需求为1。
表1
在表1中,“—”表示该链路不存在;char=char_1+char_2,其中char可以指代表1中的alpha、beta或eta。
在切换过程执行前,第二链路和第三链路均不存在,第二节点502通过第一链路509与第一UE501交互数据。这时,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比例为1。
在切换过程开始执行的时刻1,第二链路510a和510成功建立,但此时还未承载数据,第二节点502仍通过第一链路509与第一UE501交互数据,这时,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比例为1,两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均为0。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刻2,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第一链路509以及第二链路510a和510b与第一UE501交互数据。此时,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1-alpha),第二链路510a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alpha_1,第二链路510b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alpha_2,其中alpha=alpha_1+alpha_2,可见,此时,数据传输需求是通过第一链路、第二链路510a和第二链路510b来分担的。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刻3,第二节点502仍可以通过第一链路509以及第二链路510a和510b与第一UE501交互数据。此时,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1-beta),第二链路510a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beta_1,第二链路510b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beta_2,其中beta=beta_1+beta_2。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刻4,第二节点502可以将第一链路509的数据承载比例转移至第二链路510a和510b上。即,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第二链路510a和510b交互数据。此时,第二链路510a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1-gamma,第二链路510b的数据承载比例可以是gamma。以此类推,在切换过程中的时刻7,第二链路510a和510b的数据承载比例均全部转移至第三链路511。第二节点502可以通过第三链路511与第一UE501交互数据。这样,第二节点502、第一基站506a、第二UE506b和第一UE503可以释放第二链路510a,第二节点502、第一基站507a、第二UE507b和第一UE503可以释放第二链路510b。
应注意,在上述步骤603中,如果第一节点501未确定出合适的第二UE和第一基站,那么在步骤610中的分流响应消息将指示分流请求失败。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步骤606和607可以同时执行,步骤607也可以在步骤606之前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第二UE以及第二UE所属的第一基站通知建立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图7中,以第一UE在宏基站之间切换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图1所示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宏小区目标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节点、第三节点以及第一基站的功能。S-GW可以实现上述第二节点的功能。宏小区目标基站可以通过移动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 Entity,MME)控制S-GW。当第一UE位于宏小区源基站的覆盖范围内,MME/S-GW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第一链路是MME/S-GW通过宏小区源基站与第一UE建立的链路。
701,第一UE向宏小区源基站发送空口质量测量报告。
702,宏小区源基站根据空口质量测量报告,向宏小区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宏小区源基站确定空口质量测量报告满足切换条件,则确定第一UE需要切换到宏小区目标基站,因此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703,宏小区目标基站根据切换请求消息,对其服务的第二UE进行能力轮询。
具体地,宏小区目标基站可以向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第二UE上报能力信息。
第二UE可以向宏小区目标基站发送其能力信息,第二UE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是否具有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能力,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直连通信的参数配置,UE标识,剩余能耗,当前业务类型和业务优先级等。
704,宏小区目标基站根据第一UE的基本信息、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以及目标基站自身的能力信息,确定目标基站自身作为辅助基站以及第二UE作为辅助UE。
705,宏小区目标基站向MME/S-GW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并向第二UE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第一通知消息和第二通知消息均可以用于指示建立第二链路,并可以携带建立第二链路的相关配置参数。
706,MME/S-GW通过宏小区目标基站以及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
707,MME/S-GW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宏小区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空口测量信息控制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一次性或逐次地转移至第二链路。空口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信道测量情况以及空口质量测量报告等。
708,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第二链路的情况下,宏小区目标基站向宏小区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709,宏小区源基站、宏小区目标基站以及第一UE之间进行切换重配置。
第一UE可以通过宏小区目标基站与MME/S-GW之间建立第三链路。
710,MME/S-GW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宏小区目标基站可以根据空口测量信息控制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一次性或逐次地转移至第三链路。
711,在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宏小区目标基站向MME/S-GW以及第二UE发送第三通知消息,第三通知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第二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第二UE以及第二UE所属的第一基站通知建立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数据的方法的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图8中,将以第一UE在微基站之间的切换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图2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宏小区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一基站的功能,微小区目标基站可以实现上述第三节点的功能。当第一UE位于微小区源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宏小区基站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第一链路是宏小区基站通过微小区源基站与第一UE建立的链路。
801,第一UE向微小区源基站发送空口质量测量报告。
802,微小区源基站根据空口质量测量报告,向微小区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803,微小区目标基站根据切换请求消息,向宏小区基站发送分流请求消息,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UE需要从微小区源基站切换至微小区目标基站并请求对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分流请求消息可以携带第一UE的基本信息。
804,宏小区基站根据分流请求消息,对其服务的第二UE进行能力轮询。
宏小区基站可以向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第二UE上报能力信息,第二UE可以向宏小区基站发送其能力信息。
805,宏小区基站根据第一UE的基本信息、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以及自身的能力信息,确定自身作为辅助基站以及第二UE作为辅助UE。
806,宏小区基站向第二UE发送第一通知消息。
第一通知消息可以用于指示建立第二链路,并可以携带建立第二链路的相关配置参数。
807,宏小区基站通过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
808,宏小区基站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宏小区基站可以根据空口测量信息控制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一次性或逐次地转移至第二链路。空口测量信息可以包括信道测量情况以及空口质量测量报告等。
809,宏小区基站向微小区目标基站发送分流响应消息,分流响应消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成功建立。
810,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第二链路的情况下,微小区目标基站向微小区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811,微小区源基站、微小区目标基站以及第一UE之间进行切换重配置。
第一UE可以通过微小区目标基站与宏小区基站之间建立第三链路。
812,宏小区基站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813,在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全部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宏小区基站向第二UE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第二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第二UE以及第二UE所属的第一基站通知建立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图9的节点900为上述第一节点,可以执行上述第一节点的操作。节点900包括确定单元910和发送单元920。
确定单元910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发送单元920分别向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和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第二节点通过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确定单元910可以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并可以根据第一UE的基本信息、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其中,k个第一基站为p个第二UE服务,k个第一基站和p个第二UE由第一节点管辖,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确定单元910还可以根据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发送单元920还可以分别向第二节点和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节点9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30。发送单元920还可以在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分别向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二UE的能力信息。
确定单元910可以通过接收单元930接收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确定单元910可以从源基站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920还可以向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确定单元910可以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n个第一基站,其中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920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单元920还可以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分别向第二节点、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
节点9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3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节点的过程,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图10的节点1000为上述第二节点,可以执行上述第二节点的操作。节点1000包括建立单元1010和交互单元1020。
建立单元1010可以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交互单元1020可以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还包括接收单元1030。
接收单元1030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交互单元1020可以根据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接收单元1030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交互单元1020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节点1000还可以包括释放单元1040。
接收单元1030还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第四指示信息是第一节点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
释放单元1040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与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m条第一子链路。
节点10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4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节点的过程,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图11的基站1100为上述第一基站,可以执行上述第一基站的操作。基站1100包括接收单元1110、发送单元1120和建立单元1130。
接收单元1110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基站的能力信息,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发送单元1120根据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接收单元1110接收第一节点根据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以及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其中第二UE由基站控制。建立单元1130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以便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其中第二链路由第一子链路、第二子链路以及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站根据第一节点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使得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1110还可以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基站11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3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基站的过程,为了避免重传,此处不再赘述。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图12的节点1200为上述第一节点,可以执行第一节点的操作。节点1200包括处理器1210和发送器1220。
处理器1210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发送器1220分别向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和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第二节点通过n个第一基站、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向第二节点、m个第二UE以及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使得第二节点能够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210可以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并可以根据第一UE的基本信息、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其中,k个第一基站为p个第二UE服务,k个第一基站和p个第二UE由第一节点管辖,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210还可以根据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发送器1120还可以分别向第二节点和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节点1200还可以包括接收器1230。发送器1220还可以在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分别向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二UE的能力信息。
处理器1210可以通过接收器1230接收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210可以从源基站获取第一UE的基本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器1220还可以向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处理器1210可以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n个第一基站,其中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器1220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发送器1220还可以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分别向第二节点、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
节点12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3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节点的过程,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节点的示意框图。图13的节点1300为上述第二节点,可以执行第二节点的操作。节点1300包括处理器1310和收发器1320。
处理器1310可以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收发器1320可以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而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源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m条第二链路由第二节点与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n个第一基站与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m个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m条第一子链路、m条第二子链路和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收发器1320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收发器1320可以根据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m条第二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收发器1320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第三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第三链路在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m条第二链路且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收发器1320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通过第三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收发器1320还可以从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m条第二链路,第四指示信息是第一节点在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
处理器1310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与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m条第一子链路。
节点13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3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节点的过程,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图14的基站1400为上述第一基站,可以执行上述第一基站的操作。基站1400包括接收器1410、发送器1420和处理器1430。
接收器1410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基站的能力信息,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发送器1420根据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接收器1410接收第一节点根据基站的能力信息发送的通知消息,通知消息用于指示基站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以及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其中第二UE由基站控制。处理器1430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以便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其中第二链路由第一子链路、第二子链路以及第二UE与第一UE之间的第三子链路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基站根据第一节点的通知消息,与第二节点建立第一子链路,并与第二UE建立第二子链路,使得第二节点与第一UE之间建立第二链路,并通过第二链路交互数据,因此能够保证在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的过程中的数据传输不中断,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器1410还可以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基站1400的其它功能和操作可以参照上面图3至图8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基站的过程,为了避免重传,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二UE所支持的直连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模式相同;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和所述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第二链路分别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所述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其中,所述k个第一基站为所述p个第二UE服务,所述k个第一基站和所述p个第二UE由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所述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所述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二UE的能力信息;
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当前负荷,剩余资源;
所述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包括:是否具有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能力,能够支持的与所述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直连通信的参数配置和UE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的数据传输的基本信息和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信息,所述直连通信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能够支持的与其它UE进行直连通信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需要从所述源基站切换到所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所述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点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所述n个第一基站和所述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
13.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二UE所支持的直连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模式相同;
所述第二节点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所述第二节点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
18.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所述第一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二UE所支持的直连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模式相同;
发送单元,用于分别向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和所述第二节点通知建立m条第二链路,以便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n个第一基站、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m条第二链路,并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并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k为大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p为大于或等于m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从所述p个第二UE中选择m个第二UE,并从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选择所述m个第二UE所属的n个第一基站,
其中,所述k个第一基站为所述p个第二UE服务,所述k个第一基站和所述p个第二UE由第一节点管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的数据承载能力和所述第一UE所支持的与其它UE之间的直连通信能力,所述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一基站的数据承载能力,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个第二UE对除自身业务之外的业务的承载能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m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所述n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获取k个第一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以及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之前,分别向所述k个第一基站发送第一能力轮询消息,并分别向所述p个第二UE发送第二能力轮询消息,所述第一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轮询消息用于指示上报所述第二UE的能力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k个基站中每个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并接收所述p个第二UE中每个第二UE的能力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源基站获取所述第一UE的基本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从第三节点接收的分流请求消息,确定m个第二UE以及所述n个第一基站,其中所述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UE需要从所述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且需要对所述第一链路进行分流。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二节点、所述n个第一基站和所述m个第二UE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
28.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单元,用于在通过第一链路与第一UE交互数据且所述第一UE需要从源基站切换至目标基站的情况下,通过n个第一基站和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建立m条第二链路,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是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源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m和n均为正整数,所述m个第二UE所支持的直连通信模式与所述第一UE的直连通信模式相同;
交互单元,用于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m条第二链路由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之间的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n个第一基站与所述m个第二UE之间的m条第二子链路以及所述m个第二UE与所述第一UE之间的m条第三子链路组成,其中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所述m条第二子链路和所述m条第三子链路是一一对应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
所述交互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比例,分别通过所述m条第二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通过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其中,所述第三链路是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一UE的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UE之间建立的链路,所述第三链路在所述第一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m条第二链路且所述第一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建立的;
所述交互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通过所述第三链路与所述第一UE交互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释放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释放所述m条第二链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m条第二链路中每条第二链路的数据承载能力转移至所述第三链路的情况下发送的;
所述释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与所述n个第一基站分别协商,以释放所述m条第一子链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11872.5A CN104349405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11872.5A CN104349405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9405A CN104349405A (zh) | 2015-02-11 |
CN104349405B true CN104349405B (zh) | 2019-01-08 |
Family
ID=5250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11872.5A Active CN104349405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4940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245304B2 (en) | 2019-07-10 | 2025-03-04 | Zte Corporation |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00043A4 (en) | 2016-08-26 | 2019-09-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ETWORK MANAGEMENT PROCESS AND CONTROL DEVICE |
CN108024302B (zh) * | 2016-11-01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3562182B1 (en) | 2017-01-10 | 2020-09-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
EP3997940A4 (en) | 2019-07-10 | 2022-10-26 | ZTE Corporation |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r high priority/low latency services |
US12108444B2 (en) | 2019-07-10 | 2024-10-01 | Zte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multi-link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03008A1 (en) * | 2003-05-19 | 2004-11-2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switching |
CN101299696A (zh) * | 2007-04-30 | 2008-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局域网及其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
CN101848513A (zh) * | 2009-03-24 | 201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网切换到WiMAX接入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2318237A (zh) * | 2010-03-12 | 2012-01-1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
CN102948178A (zh) * | 2010-06-01 | 2013-02-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归属的对等网络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2013
- 2013-07-23 CN CN201310311872.5A patent/CN1043494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103008A1 (en) * | 2003-05-19 | 2004-11-25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switching |
CN101299696A (zh) * | 2007-04-30 | 2008-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局域网及其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 |
CN101848513A (zh) * | 2009-03-24 | 201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iFi接入网切换到WiMAX接入网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2318237A (zh) * | 2010-03-12 | 2012-01-11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异质无线通信网络中多接入网际互连方法 |
CN102948178A (zh) * | 2010-06-01 | 2013-02-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多归属的对等网络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车联网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顾振飞;《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0807;正文第3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245304B2 (en) | 2019-07-10 | 2025-03-04 | Zte Corporation |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9405A (zh) | 2015-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9405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节点和基站 | |
CN104936164B (zh) | 指示d2d相关信息和确定d2d发送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100816B (zh) |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CN108668381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3634852B (zh) | D2d通信的资源协商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8924884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04244426B (zh) | 一种数据无线承载drb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5210410B (zh) |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在切换期间处理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 |
ES2657871T3 (es) | Procedimientos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ón a través de una red celular y una red inalámbrica de asistencia | |
JP6286587B2 (ja) | 基地局、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02812753B (zh) | 传输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 |
CN106332233B (zh) | 一种终端、基站、小区接入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0381530A (zh) | 双连接的测量配置方法、测量方法、调度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 |
US20120314623A1 (en) | Bluetooth network configuration | |
CN10606865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小区测量和特殊功能小小区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8605258A (zh)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基站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6559916A (zh) | 一种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 |
CN107925932A (zh) | Lte‑wlan聚合切换期间的控制和用户计划的划分 | |
CN104038967A (zh) |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6304403A (zh) | 一种多连接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442399A (zh) |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系统和终端 | |
CN103428736A (zh) |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系统和终端 | |
CN11555304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隔离 | |
JP2022043218A (ja) | 通信方法、セカンダリ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端末 | |
CN11038155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