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0885A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40885A CN104340885A CN201410605351.5A CN201410605351A CN104340885A CN 104340885 A CN104340885 A CN 104340885A CN 201410605351 A CN201410605351 A CN 201410605351A CN 104340885 A CN104340885 A CN 104340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jib
- boom system
- tie portion
- lower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64—Jibs
- B66C23/68—Jibs foldable or otherwise adjustable in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82—Luffing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该臂架系统包括臂架和变幅臂;所述臂架包括铰接于转台的下臂部和连接于所述下臂部的上臂部;所述下臂部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板;还包括拉紧件,转场状态,所述拉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幅臂的顶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耳板。应用该臂架系统的履带式起重机,转场时的安全性和转场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一种典型的履带式起重机包括履带式底盘及转台,变幅臂1′的底端铰接于所述转台上,臂架2′的底节臂同样铰接于所述转台上。
臂架2′为多节臂,包括底节臂、臂头以及设于底节臂和臂头之间的若干中间臂,各节臂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变幅臂1′的顶端和臂架2′的臂头之间设有拉紧件3′,该拉紧件3′包括串接的变幅绳31′和拉板32′,其中,变幅绳31′连接变幅臂1′的顶端,拉板32′连接臂架2′的臂头。
变幅臂1′可在相关部件的驱动下升起,变幅绳31′可在相关部件的作用下改变长度,从而使拉紧件3′张紧,进而使臂架2′绕其底端转动以实现臂架2′的变幅。
工程实际中,履带式起重机在完成吊装进入下一吊装点工作时,需要进行转场。
目前,常采取的转场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臂架处于起升状态,实行全臂架行走,如图1中所示;另一种为使臂架处于落臂状态,将臂架的各节臂拆卸,使用运输车辆进行转场运输,到达下一吊装点后,再组装臂架进行作业。
然而,随着用户对起吊重量、作业范围要求的不断提高,履带式起重机的臂架的长度、截面不断加大。若实施第一种转场方式,由于臂架过长,使得起重机的重心较高,转场时容易发生倾覆,影响安全性;若实施第二种转场方式,需要对臂架拆卸后转场,再组装,耗时较长,不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履带式起重机在转场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转场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应用该臂架系统的履带式起重机转场时的安全性和转场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臂架系统,包括臂架和变幅臂;所述臂架包括铰接于转台的下臂部和连接于所述下臂部的上臂部;所述下臂部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板;还包括拉紧件,转场状态,所述拉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幅臂的顶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耳板。
如此设计,履带式起重机在吊装点完成吊装需要转场时,可先落臂至水平,拆除吊钩,解除臂架的上臂部和下臂部的连接,即可以将上臂部拆卸,并使拉紧件的一端连接变幅臂的顶端,另一端连接设于下臂部顶端的连接耳板,再调节拉紧件,实现下臂部的起臂;这样,履带式起重机在转场行走时,处于起升状态的臂架只有下臂部这一部分,拆除的上臂部可使用运输车辆进行转场运输;与背景技术中全臂架起升行走状态相比,本方案中,起重机只带下臂部行走的转场方式明显降低了起重机的重心,提高了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转场的安全性较高;与背景技术中臂架的各节臂完全拆卸,再使用运输车辆进行转场运输相比,本方案中,只需拆卸上臂部,不需要将臂架的各节臂完全拆卸,从而在到达下一吊装点,重新组装臂架时,也仅需组装上臂部这一部分,显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转场效率。
可选地,转场状态,所述上臂部可相对所述下臂部转动,还包括限位部件,其用于限定所述上臂部和所述下臂部的相对位置。
如此设计,转场时,可使上臂部相对下臂部转动至两者折叠,再利用限位部件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转场行走时不仅降低了起重机的重心,也实现了全臂架行走,即,避免了运输车辆转场运输拆卸的臂架的节臂,在保证起重机转场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转场成本。
可选地,所述下臂部的顶端和所述上臂部的底端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接耳板,其耳板孔内插装有销轴。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臂部的导向滑轮,以及设于所述履带式起重机转台或所述下臂部上的卷扬;所述卷扬上的拉绳伸出并绕过所述导向滑轮后,与所述上臂部的顶端固接。
可选地,所述上臂部的顶端还设有支撑轮,所述拉绳绕过所述支撑轮并固定于所述支撑轮。
可选地,所述导向滑轮与所述下臂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紧件包括变幅绳、第一拉板部和第二拉板部;
工作状态,所述变幅绳、所述第一拉板部和所述第二拉板部依次串接;所述变幅绳连接所述变幅臂的顶端,所述第二拉板部连接所述上臂部的顶端;
转场状态,所述变幅绳和所述第一拉板部串接;所述变幅绳连接所述变幅臂的顶端,所述第一拉板部连接所述连接耳板。
可选地,还包括平衡梁;转场状态,所述第一拉板部通过所述平衡梁连接所述连接耳板。
可选地,所述平衡梁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的同侧端均通过侧梁连接,且两者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与所述连接耳板之间的间距适配,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拉板部的宽度适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和设于所述转台的臂架系统,所述臂架系统为前述所述的臂架系统。
由于前述臂架系统具有前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臂架系统的履带式起重机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履带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履带式起重机第一实施例的转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平衡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平衡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2中I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8-1至图8-3示出了履带式起重机第一实施例转场时臂架的处理过程;
图8-4为图8-1中IV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1至图9-2示出了履带式起重机第二实施例转场时臂架的处理过程。
图1中:
变幅臂1′,臂架2′,拉紧件3′,变幅绳31′,拉板32′;
图2至图9-2中:
变幅臂10,臂架20,下臂部20a,上臂部20b,
连接耳板21,插接耳板22,支撑轮23,导向滑轮24;
拉紧件30,变幅绳31,第一拉板部32,平衡梁33,接头331,第一横梁332,第二横梁333,侧梁334;
拉绳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应用该臂架系统的履带式起重机转场时的安全性和转场效率较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进行说明,有益效果不再重复论述。
请参考图2-3,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履带式起重机第一实施例的转场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该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履带式起重机包括履带式底盘、转台及臂架系统;所述臂架系统包括变幅臂10和臂架20;变幅臂10的底端铰接于所述转台上,臂架20的底端同样铰接于所述转台上。
该实施例中,所述臂架20包括下臂部20a和连接于下臂部20a的上臂部20b。
这里,“上”和“下”是基于起重机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关系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述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不应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显然,下臂部20a的底端铰接于所述转台。下臂部20a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板21,连接耳板21的结构可参考图3理解。
臂架20同背景技术中一样,为多节臂,包括与所述转台铰接的底节臂、臂头以及设于所述底节臂和所述臂头之间的若干中间臂,各节臂之间可以通过销轴连接;连接耳板21设于若干中间臂中的一者,也就是说,下臂部20a包括所述底节臂至设置连接耳板21的中间臂的各节臂,除此之外的其余节臂则为上臂部20b,可参考图2理解。
为方便描述,将下臂部20a和上臂部20b相连接的两中间臂分别称为下中间臂和上中间臂,也就是说,连接耳板21设于下中间臂。
如此,可以理解,下中间臂即为下臂部20a的顶端,上中间臂即为上臂部20b的底端。
具体的方案中,沿下中间臂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连接耳板21,该两个连接耳板21均设于下中间臂的主弦杆,也就是说,两个连接耳板21之间的距离与下中间臂的宽度适配。
所述臂架系统还包括拉紧件30。
履带式起重机处于工作状态,拉紧件30的一端连接变幅臂10的顶端,另一端连接臂架20的顶端,即上臂部20b的顶端。
履带式起重机处于转场状态,拉紧件30的一端连接变幅臂10的顶端,另一端连接设于下中间臂的连接耳板21。
具体的方案中,拉紧件30包括变幅绳31、第一拉板部32和第二拉板部(图中未示出)。其中,通过对变幅绳31的调节,可实现臂架20的变幅。
工作状态,变幅绳31、第一拉板部32和第二拉板部依次串接,变幅绳31连接变幅臂10的顶端,第二拉板部连接上臂部20b的顶端;
转场状态,变幅绳31和第一拉板部32串接,变幅绳31连接变幅臂10的顶端,第一拉板部32连接设于下中间臂的连接耳板21。
如此,转场时,只需解除第一拉板部32和第二拉板部的连接,并使第一拉板部32与连接耳板21连接即可,既便捷又省时。
可以理解,该方案中,工作状态和转场状态使用同一组拉紧件30,可以节省结构和便于操作,当然,实际中,若单独设置拉紧件,专门用于转场也是可行的。
通常情况,臂架20的臂头即上臂部20b顶端的宽度较中间臂部分的宽度小,所以,第二拉板部与上臂部20b顶端的宽度适配,工作时,第二拉板部又与第一拉板部32串接,所以,第一拉板部32的宽度与第二拉板部适配;转场时,为了便于第一拉板部32与设于下中间臂的连接耳板21连接,在第一拉板部32和连接耳板21之间设置有平衡梁33过渡。
请一并参考图4-5,图4为图2中平衡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平衡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方案中,平衡梁3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332和第二横梁333,两者的同侧端均通过侧梁334连接,且两者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331;其中,第一横梁332的长度与连接耳板21之间的间距适配,第二横梁333的长度与第一拉板部32的宽度适配。
显然,连接时,第一横梁332两端的接头331与连接耳板21连接,第二横梁333两端的接头331与第一拉板部32连接。
进一步地,平衡梁33设置为对称结构,以使拉紧件30受力均匀。
具体地,履带式起重机处于转场状态,上臂部20b可相对下臂部20a转动;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限定上臂部20b和下臂部20a的相对位置。
请同时参考图6-7;图6为图2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中I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的方案中,下中间臂和上中间臂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接耳板22,插接耳板22的耳板孔内插装有销轴。
转场状态时,解除下中间臂和上中间臂的连接销轴,保留插接耳板22内的销轴,则上臂部20b可绕耳板孔内的销轴转动,从而使上臂部20b和下臂部20a折叠,如图2中所示状态。
具体的方案中,限位部件包括设置于下臂部20a的导向滑轮24,以及设于所述转台或所述下臂部20a上的卷扬,所述卷扬上的拉绳40伸出并绕过导向滑轮24后,与上臂部20b的顶端固接。通过控制拉绳40的伸出量,即可限定上臂部20b和下臂部20a的相对位置。
其中,导向滑轮24与下臂部20a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根据需要将导向滑轮24安装于下臂部20a的适当位置。
导向滑轮24的个数及拉绳40的绕接方式均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通常,臂架20的顶端,即上臂部20b的顶端设置有支撑轮23,多用于挂接吊钩。这里,可进一步将拉绳40绕接支撑轮23后固定于支撑轮23;使用中,可设置拉绳40绕接导向滑轮24和支撑轮23的倍率,使拉绳40受力较小,延长拉绳40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卷扬可以利用所述转台或所述下臂部20a上已有的卷扬,避免增加结构;当然,单独设置卷扬也是可以的。
应用上述臂架系统的履带式起重机在转场时,对臂架20的处理过程可参考图8-1至图8-4理解。
吊装完成后,履带式起重机需要转场时,使臂架20落至水平状态,如图8-1所示;拆除第一拉板部32与第二拉板部的连接,通过平衡梁33将第一拉板部32与连接耳板21连接,可以利用臂架20上已有的固定装置将第二拉板部固定在臂架20上,防止后续折臂及转场过程中掉落;在下臂部20a的合适位置安装导向滑轮24,使所述卷扬上的拉绳绕过导向滑轮24后与上臂部20b的顶端固定;拆除下臂部20a与上臂部20b的连接,即拆除下中间臂与上中间臂的连接,参考图8-4,拆除下中间臂与上中间臂在位置A和位置B处的连接销轴,保留相互配合的插接耳板22处的销轴。
接着,调节变幅绳31实现臂架20的起臂,由于此时下臂部20a与上臂部20b之间仅靠插接耳板22处的销轴连接,所以实际为下臂部20a的起臂,在此过程中,上臂部20b相对下臂部20a转动,上臂部20b顶端的支撑轮23在地面拖动,当支撑轮23离地时,将拉绳40绕接导向滑轮24、支撑轮23后固定于支撑轮23,此后在调节变幅绳31的同时调节拉绳40,此过程可参考图8-2理解。
继续调节变幅绳31至上臂部20b垂直于地面,如图8-3中上臂部20b处于位置S1的状态,此时下臂部20a已处于起升状态,收缩拉绳40,使其拉动上臂部20b转动,由位置S1至位置S2,实现其与下臂部20a的折叠,至此,履带式起重机处于可转场状态,如图2中所示状态。
当履带式起重机到达下一吊装地点时,先放出拉绳40,使上臂部20b至垂直于地面的位置S1,此时可拆除固定于上臂部20b顶端的拉绳40;然后向外拉动上臂部20b,这里的“外”指远离所述转台,可用辅助车拉动上臂部20b,当然也可选用其他方式拉动上臂部20b,同时,调节变幅绳31,使下臂部20a落臂,至上臂部20b的顶端落地;继续调节变幅绳31和拉动上臂部20b,使下臂部20a和上臂部20b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可恢复下臂部20a和上臂部20b之间的连接,并使第二拉板部与第一拉板部31串接,将第二拉板部与臂架20的顶端连接,最后调节变幅绳31实现臂架20的起臂,即可进入工作状态。
如上,在履带式起重机转场时,上臂部20b相对下臂部20a折叠固定,相当于只有下臂部20a处于起升状态,与背景技术中全臂架起升行走状态相比,该方案显然降低了起重机的重心,提高了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起重机的转场安全性较高;与背景技术中完全拆卸臂架转场运输相比,该方案转场前准备及转场后的组装均简便可靠,耗时少,转场效率高;此外,该方案也为全臂架行走状态,无需使用额外的运输车辆,避免了转场成本的增加。
请参考图9-1和图9-2,其示出了履带式起重机第二实施例转场时臂架的处理过程。
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仅在下臂部20a的顶端设置连接耳板21,也就是说,仅在下中间臂上设置连接耳板21,下中间臂和上中间臂未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接耳板,上臂部20b不可相对下臂部20a转动,当然也无需设置相应的限位部件。其余结构,如拉紧件30,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吊装完成后,履带式起重机需要转场时,使臂架20落至水平状态,拆除下臂部20a与上臂部20b的连接,即将上臂部20b完全拆卸;拆除第一拉板部32与第二拉板部的连接,通过平衡梁33将第一拉板部32与连接耳板21连接,可参考图9-1。
接着,调节变幅绳31实现臂架20的起臂,由于此时上臂部20b已拆除,所以实际为下臂部20a的起臂,将下臂部20a起升至图9-2所示状态即可,至此,履带式起重机处于可转场状态。
显然,该种方案中,履带式起重机的转场为带部分臂架(即下臂部20a)行走状态,拆除的上臂部20b可通过运输车辆进行转场运输,之前拆除的第二拉板部也可随同上臂部20b一起运输,当然,第二拉板部也可利用已有的固定装置固定于下臂部20a随起重机一起转场。
当履带式起重机到达下一吊装点时,调节变幅绳31,使下臂部20a落臂至水平状态,重新组装下臂部20a和上臂部20b形成臂架20,再将第二拉板部与第一拉板部31串接,并将第二拉板部与臂架20的顶端连接,然后调节变幅绳31实现臂架20的起臂,即可进入工作状态。
如上,在履带式起重机转场时,可拆卸上臂部20b,转场行走时,只有下臂部20a处于起升状态,与背景技术中全臂架起升行走状态相比,该方案显然降低了起重机的重心,提高了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从而转场的安全性较高;与背景技术中完全拆卸臂架,再使用运输车辆进行转场运输相比,该方案只需拆除上臂部20b,无需将臂架完全拆卸,从而在转场准备及转场后重新装配时,组装部分较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转场效率。
上述以设置变幅臂实现臂架变幅的起重机为例,说明了其臂架系统的结构,实际中,所述臂架系统对于以桅杆等其他形式实现臂架变幅的起重机也适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履带式起重机的臂架系统,包括臂架(20)和变幅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20)包括铰接于转台的下臂部(20a)和连接于所述下臂部(20a)的上臂部(20b);所述下臂部(20a)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板(21);还包括拉紧件(30),转场状态,所述拉紧件(30)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幅臂(10)的顶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耳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场状态,所述上臂部(20b)可相对所述下臂部(20a)转动,还包括限位部件,其用于限定所述上臂部(20b)和所述下臂部(20a)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部(20a)的顶端和所述上臂部(20b)的底端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接耳板(22),其耳板孔内插装有销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臂部(20a)的导向滑轮(24),以及设于所述履带式起重机转台或所述下臂部(20a)上的卷扬;所述卷扬上的拉绳(40)伸出并绕过所述导向滑轮(24)后,与所述上臂部(20b)的顶端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部(20b)的顶端还设有支撑轮(23),所述拉绳(40)绕过所述支撑轮(23)并固定于所述支撑轮(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轮(24)与所述下臂部(20a)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件(30)包括变幅绳(31)、第一拉板部(32)和第二拉板部;
工作状态,所述变幅绳(31)、所述第一拉板部(32)和所述第二拉板部依次串接;所述变幅绳(31)连接所述变幅臂(10)的顶端,所述第二拉板部连接所述上臂部(20b)的顶端;
转场状态,所述变幅绳(31)和所述第一拉板部(32)串接;所述变幅绳(31)连接所述变幅臂(10)的顶端,所述第一拉板部(32)连接所述连接耳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梁(33);转场状态,所述第一拉板部(32)通过所述平衡梁(33)连接所述连接耳板(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梁(3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332)和第二横梁(333),两者的同侧端均通过侧梁(334)连接,且两者的两端均设置有接头(331);
所述第一横梁(332)的长度与所述连接耳板(21)之间的间距适配,所述第二横梁(333)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拉板部(32)的宽度适配。
10.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和设于所述转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臂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5351.5A CN104340885A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5351.5A CN104340885A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40885A true CN104340885A (zh) | 2015-02-11 |
Family
ID=5249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05351.5A Pending CN104340885A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4088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812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CN110155891A (zh) * | 2019-06-28 | 2019-08-23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起重设备 |
WO2019243412A1 (de) * | 2018-06-20 | 2019-12-26 |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 GROßKRAN MIT AUSLEGER |
CN111573532A (zh) * | 2019-02-19 | 2020-08-25 | 利勃海尔爱茵根有限公司 | 用于起重机的折叠式悬挂配重导引装置 |
CN113501447A (zh) * | 2021-07-08 | 2021-10-15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起重机和起重机的主臂的起臂方法 |
CN119330240A (zh) * | 2024-12-24 | 2025-01-21 | 江苏澳构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折臂起重机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6856A (zh) * | 2004-01-09 | 2005-07-13 | 神钢起重机株式会社 | 移动式起重机及其组装·分解方法 |
CN101898729A (zh) * | 2010-08-17 | 2010-12-01 |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起重机臂架重心的方法 |
CN202226578U (zh) * | 2011-09-27 | 2012-05-23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起重机折叠式副臂 |
CN102674169A (zh) * | 2012-06-08 | 2012-09-19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桁架臂臂架及其折叠方法、起重机 |
CN102756978A (zh) * | 2012-07-20 | 2012-10-31 |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起重机折叠臂 |
CN103086270A (zh) * | 2013-01-31 | 2013-05-08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活动连接固定结构以及平衡梁 |
CN204281128U (zh) * | 2014-10-30 | 2015-04-22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
2014
- 2014-10-30 CN CN201410605351.5A patent/CN10434088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6856A (zh) * | 2004-01-09 | 2005-07-13 | 神钢起重机株式会社 | 移动式起重机及其组装·分解方法 |
CN101898729A (zh) * | 2010-08-17 | 2010-12-01 |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起重机臂架重心的方法 |
CN202226578U (zh) * | 2011-09-27 | 2012-05-23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起重机折叠式副臂 |
CN102674169A (zh) * | 2012-06-08 | 2012-09-19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桁架臂臂架及其折叠方法、起重机 |
CN102756978A (zh) * | 2012-07-20 | 2012-10-31 |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履带起重机折叠臂 |
CN103086270A (zh) * | 2013-01-31 | 2013-05-08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活动连接固定结构以及平衡梁 |
CN204281128U (zh) * | 2014-10-30 | 2015-04-22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812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CN105460812B (zh) * | 2015-12-28 | 2017-05-17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WO2019243412A1 (de) * | 2018-06-20 | 2019-12-26 |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 GROßKRAN MIT AUSLEGER |
CN112368230A (zh) * | 2018-06-20 | 2021-02-12 | 利勃海尔工厂埃英根有限公司 | 具有吊臂的大型起重机 |
US11873197B2 (en) | 2018-06-20 | 2024-01-16 |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 Large crane with boom |
CN111573532A (zh) * | 2019-02-19 | 2020-08-25 | 利勃海尔爱茵根有限公司 | 用于起重机的折叠式悬挂配重导引装置 |
CN110155891A (zh) * | 2019-06-28 | 2019-08-23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起重设备 |
CN113501447A (zh) * | 2021-07-08 | 2021-10-15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起重机和起重机的主臂的起臂方法 |
CN113501447B (zh) * | 2021-07-08 | 2024-08-13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起重机和起重机的主臂的起臂方法 |
CN119330240A (zh) * | 2024-12-24 | 2025-01-21 | 江苏澳构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折臂起重机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0885A (zh) | 履带式起重机及其臂架系统 | |
JP5693031B2 (ja) | 移動式リフトクレーンの組立て方法 | |
CN102359303B (zh) | 特高压普通线路铁塔组立方法 | |
CN102381639B (zh) | 起重机 | |
CN102897677B (zh) | 起重机副臂自拆装装置及方法、起重机 | |
CN202967930U (zh) | 变幅油缸装拆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起重机 | |
DK3132137T3 (en) | MOBILE CRANE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TEMPORARY ASSEMBLY OF SUCH A CRANE DEVICE | |
CN103848362B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变幅滑轮组结构及带有该机构的起重机 | |
CN104444850A (zh) | 轮式起重机及其支撑腿自拆卸、自安装方法 | |
CN102756978A (zh) | 一种履带起重机折叠臂 | |
KR20110087164A (ko) | 피에스엠 공법용 설치장치 | |
CN109236012A (zh) | 一种输电线路干字型拉线塔吊装方法 | |
CN105256728A (zh) | 一种斜拉桥中华伦式钢桁梁的悬臂架设方法 | |
CN106976797A (zh) | 三吊点回转吊具 | |
CN202704895U (zh) | 一种履带起重机折叠臂 | |
CN103318774B (zh) | 卷扬自拆装装置及起重机、卷扬自拆装方法 | |
CN102826447B (zh) | 一种桁架臂起重机及其下车结构、转点方法 | |
CN108408667A (zh) | 折线型桁架梁杆件快速翻转装置及其翻转方法 | |
NL2010554C2 (en) | Crane with connector for erecting a structure. | |
CN202322105U (zh) | 起重机及起重机副臂安装设备 | |
CN103738861A (zh) | 一种特高压变电站钢管a型柱整体吊装方法 | |
CN205772754U (zh) | 一种大型履带起重机臂架吊装专用吊具 | |
CN207844943U (zh) | 一种装配式塔机大臂分节自卸趴杆 | |
CN102659041A (zh) | 一种工程机械 | |
CN204508638U (zh) | 一种挂装式起重变幅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