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9355B -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19355B CN104319355B CN201410669436.XA CN201410669436A CN104319355B CN 104319355 B CN104319355 B CN 104319355B CN 201410669436 A CN201410669436 A CN 201410669436A CN 104319355 B CN104319355 B CN 1043193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emitting
- emitting
- anode
- cath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其中发光器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绝缘层;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均与同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均与同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该发光器件能够发出多种颜色的光,并能够进行发光颜色的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体)通常包括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其中发光层采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在电场驱动下,阳极向发光层注入空穴,阴极向发光层注入电子,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激发发光层材料发光。由于OLED具有平面发光、超薄、可透明化、可柔性化、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因此在显示和照明两大应用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OLED可以通过改变发光层材料的分子结构实现发光颜色在可见光区域内任意调节(包括红、绿、蓝、白等颜色的光)。但是,目前的OLED发光器件都只能进行单一颜色或白色的照明形式,即一个OLED发光器件只能提供一种颜色,无法进行颜色的交替变换。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以实现一种发光器件能够提供多种颜色的光,并能够进行颜色切换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用于保持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绝缘层;与所述发光单元的阳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均与同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均与同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优选的,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阳极处于最底层,且阳极超出发光层和阴极的覆盖范围,阳极超出发光层和阴极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上的发光单元的阳极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阳极的超出部分电接触;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阳极与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优选的,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阴极处于最底层,且阴极超出发光层和阳极的覆盖范围,阴极超出发光层和阳极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上的发光单元的阴极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阴极的超出部分相接触;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阴极与一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各膜层的覆盖范围相同,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或者,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为不透明的膜层,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上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或者,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为不透明的膜层,所述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下方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
优选的,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三个发光单元,所述三个发光单元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或者,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四个发光单元,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
优选的,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一透明基板,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层叠于所述透明基板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的驱动控制方法,用于驱动以上所述的发光器件,所述驱动控制方法为: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所述发光器件中单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中的一种时,利用与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所述发光器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的混色时,利用与不能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不能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能够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
优选的,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发光单元打开时,利用与打开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调节所述打开的发光单元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以改变所述打开的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光器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中,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层叠的发光单元,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保持绝缘,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每个发光单元的阳极连接阳极电压控制电路,阴极连接阴极电压控制电路,通过使发光器件所包括的全部发光单元的阳极和/或阴极一一对应的连接多个电压控制电路,即各发光单元之间为并联关系,实现对多个发光单元的独立驱动控制,从而利用电压控制电路控制相应的发光单元开启或关闭,能够得到需要的发光颜色,并能够进行发光颜色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第二种具体结构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同一发光单元内阳极先于阴极形成的第三种具体结构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同一发光单元内阴极先于阳极形成的第三种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设置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用于保持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绝缘层;与发光单元的阳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与发光单元的阴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
其中,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均与同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均与同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上述发光器件通过将多个发光单元层叠在一起,多个发光单元所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通过绝缘层保持绝缘,每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与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阴极与一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从而个发光单元并联,使得能够对多个发光单元进行独立的驱动。通过控制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开启,能够实现单一颜色或至少两种颜色混色的光显示,且能够进行不同发光颜色的切换。
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三种上述发光器件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发光器件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图,该发光器件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中,阳极11处于最底层,且阳极11超出发光层12和阴极13的覆盖范围,阳极11超出发光层12和阴极13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上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的超出部分电接触;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相连,且多个发光单元1的阴极13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是指在一个发光器件所包括的全部发光单元1中最先形成的一个发光单元,相对的,“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1”是指在一个发光器件所包括的全部发光单元1中最后形成的一个发光单元;“…处于最底层”是指“…”为一个发光器件所包括的全部发光单元1的全部膜层中最先形成的一个膜层,相反的,“…处于最顶层”是指“…”为一个发光器件所包括的全部发光单元1的全部膜层中最后形成的一个膜层。
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通过使底层发光单元1的阳极11超出其发光层12和阴极13,在后续形成在底层发光单元1上层叠其它发光单元1的过程中,其它发光单元1的阳极11能够通过与底层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的超出部分接触,实现与底层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的电连接。此时仅将底层发光单元1的阳极11连接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就能够实现对全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电压的控制,全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电压相同,同时通过将各个发光单元1的阴极13分别与不同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相连,实现对各个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的分别控制,进而实现对各个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阴极13之间的电压差的独立控制。这种结构的发光器件,全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共用同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有利于简化器件结构,降低器件功耗。
更为具体的是,层叠于底部发光单元1上的发光单元11中需要与底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电接触的阳极11的截面形状可为一倒下的“L”形,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水平部分覆盖在底部发光单元1上,竖直部分沿底部发光单元1的侧壁延伸,通过使竖直部分与底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的超出部分接触,实现层叠于底部发光单元1上的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底部发光单元的阳极11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个发光单元1之间电性绝缘,绝缘层2优选的随与其自身相接触的阳极11的延展而延展;具体的,若层叠于底部发光单元1上的发光单元11中需要与底部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电接触的阳极11的截面形状可为一倒下的“L”形,则与它们相接触的绝缘层2也为一倒下的“L”形。
此外,绝缘层2还具有使形成于其自身之前的膜层平坦化,为后续形成的膜层提供平坦的生长界面,以提高膜层质量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第二种具体结构图,该发光器件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中,阴极13处于最底层,且阴极13超出发光层12和阳极11的覆盖范围,阴极13超出发光层12和阳极11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上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与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的超出部分相接触;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与一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相连,且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11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相连。
上述结构的发光器件中,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共用同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因此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的电压相同,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分别与不同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相连,因此通过分别控制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施加给各阳极11的电压,能够实现对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阴极13之间的电压差。该发光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功耗低的优点,适用于阴极13先于阳极11形成的发光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第三种具体结构,该发光器件的多个发光单元1的各膜层的覆盖范围相同,多个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相连,多个发光单元1的阴极13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相连。该结构的发光器件能够实现对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电压的单独控制,且能够实现对各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电压的单独控制,从而各发光单元1的驱动电压的可调整范围和调整的自由度更大,能够满足对发光质量(如:亮度、饱和度、色度等)更高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3a所示出的结构适用于发光单元1中阳极11先于阴极13形成的发光结构,图3b所示出的结构适用于发光单元1中阴极13先于阳极11形成的发光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仅以以上三种具体结构的发光器件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与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的连接方式和阴极13与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以上三种,例如:可使一部分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或阴极13)共用同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或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另一部分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或阴极13)共用另外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或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或者可使一部分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或阴极13)共用同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或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另一部分发光单元1的阳极11分别一一对应的与另外的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或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相连,以在不同程度简化器件结构的基础上,满足对不同发光颜色的需求。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可以制作为双面出光的发光器件,此时需要将多个发光单元1的各膜层均设置为透明膜层;或者可以制作为底出光的发光器件,此时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需设置为不透明的膜层,层叠于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1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上的膜层均需设置为透明膜层;或者可以制作为顶出光的发光器件,此时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1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需设置为不透明的膜层,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1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下方的膜层均需设置为透明膜层。
进一步的,若阳极11为不透明的膜层,则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Graphene(石墨烯)、PEDOT:PSS(量子点材料)等)与反光材料(如:Al)层叠的结构,或者可直接采用反光系数高的导电材料形成;若阳极11为透明的膜层,则可直接采用ITO、Graphene、PEDOT:PSS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若阴极13为不透明的膜层,则可采用反光系数高的导电材料(如:Al)形成,或者采用透明导电材料与反光材料层叠的结构;若阴极13为透明的膜层,则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ITO、镁银合金等材料)。
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优选的可包括三个发光单元1,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从而发光器件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为红、绿、蓝、红绿混色、红蓝混色、绿蓝混色、红绿蓝混色所形成的白色;或者发光器件优选的可包括四个发光单元1,分别发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从而发光器件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为红、绿、蓝、黄、红绿混色、红蓝混色、红黄混色、绿蓝混色、绿黄混色、蓝黄混色、红绿蓝混色所形成的白色、红绿黄混色、红蓝黄混色、绿蓝黄混色、红绿蓝黄混色所形成的白色,黄光发光单元1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发光器件的所能够发出的光线的色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发光器件包括红、绿、蓝三个发光单元或包括红、绿、蓝和黄四个发光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能够发出其它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1。
如图1、图2、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中,还可包括一透明基板5,多个发光单元1层叠于该透明基板5上,透明基板5可以选用透明玻璃基板,满足硬性发光器件的生产需求,也可以选用聚合物透明基板(如:PI(Polyimide Film,聚酰亚胺薄膜)、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满足柔性发光器件的生产需求。
进一步的,透明基板5可以与阳极11或阴极13共同集成生产的基板,即透明基板5可为自带导电薄膜的基板,如:自带ITO的玻璃基板、自带ITO的PET基板、自带Graphene的PET基板等,以省略一层发光器件的膜层的制作,缩短工艺制程的周期。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驱动上述发光器件的驱动控制方法,该驱动控制方法为: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发光器件中单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中的一种时,利用与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
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发光器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的混色时,利用与不能发出形成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不能发出形成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形成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能够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
利用上述驱动控制方法仅通过无源驱动的方式,就能够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器件发出多种单色或混色的光,且能够实现不同发光颜色的切换,相对于采用串并联结构的发光器件需要有源与无源驱动方式结合才能实现多种颜色的照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方式更简单。
下面以图1所示出的发光器件为例对其驱动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若需要发光器件发出红光,则可利用阳极电压控制电压3向发光器件所包括的红、绿和蓝三个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施加一电压;关闭与绿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和与蓝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从而绿色发光单元1和蓝色发光单元1不发光;利用与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从而红色发光单元1发出红光。
同理,可控制发光器件发出绿光或蓝光。
若需要发光器件发出黄光,由于黄色可由红色和绿色混合形成,因此可利用阳极电压控制电压3向发光器件所包括的红、绿和蓝三个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施加一电压;关闭与蓝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从而蓝色发光单元1不发光;利用与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与绿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绿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从而红色发光单元1发出红光,绿色发光单元1发出绿光,红光与绿光混合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呈黄色。
同理,可控制发光器件发出红蓝混色的光或绿蓝混色的光。
若需要发光器件发出白光,由于白色可由红色、绿色和蓝色混合形成,因此可利用阳极电压控制电压3向发光器件所包括的红、绿和蓝三个发光单元1的阳极11施加一电压;利用与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红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与绿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绿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与蓝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相连的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向蓝色发光单元1的阴极13施加一电压,从而红色发光单元1发出红光,绿色发光单元1发出绿光,蓝色发光单元1发出蓝光,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呈白色。
进一步的,在发光单元1打开时,可利用与打开的发光单元1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3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4调节打开的发光单元1的阳极11和阴极13之间的电压差,以改变打开的发光单元1的发光亮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发光器件的灯具,该灯具能够进行多种颜色的光的照明,且其发光颜色能够在不同颜色间进行切换,满足了人们对灯具颜色多元化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在一起的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及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
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用于保持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相互绝缘的绝缘层;
与所述发光单元的阳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
与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相连的至少一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
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阳极处于最底层,且阳极超出发光层和阴极的覆盖范围,阳极超出发光层和阴极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上的发光单元的阳极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阳极的超出部分电接触;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阳极与一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阴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或者,
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阴极处于最底层,且阴极超出发光层和阳极的覆盖范围,阴极超出发光层和阳极的覆盖范围的部分为超出部分;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上的发光单元的阴极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阴极的超出部分相接触;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的阴极与一阴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且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阳极一一对应的与多个阳极电压控制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或者,
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为不透明的膜层,层叠于所述位于底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底层的膜层上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或者,
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为不透明的膜层,所述位于顶部的发光单元中处于最顶层的膜层下方的膜层均为透明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三个发光单元,所述三个发光单元分别发红光、绿光和蓝光;或者,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四个发光单元,所述四个发光单元分别发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一透明基板,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层叠于所述透明基板上。
5.一种发光器件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所述驱动控制方法为:
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所述发光器件中单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中的一种时,利用与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不能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能够发出需要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
在需要的发光颜色为所述发光器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的混色时,利用与不能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不能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关闭,同时利用与能够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能够发出形成所述混色需要的颜色的光的发光单元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的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发光单元打开时,利用与打开的发光单元相连的阳极电压控制电路和阴极电压控制电路调节所述打开的发光单元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以改变所述打开的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7.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69436.XA CN104319355B (zh) | 2014-11-20 | 2014-11-20 |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69436.XA CN104319355B (zh) | 2014-11-20 | 2014-11-20 |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19355A CN104319355A (zh) | 2015-01-28 |
CN104319355B true CN104319355B (zh) | 2016-10-05 |
Family
ID=52374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69436.XA Active CN104319355B (zh) | 2014-11-20 | 2014-11-20 |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193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09574A (zh) * | 2017-12-18 | 2018-06-01 | 武汉水草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合伙) | 时间调配的颜色显示方法、装置及显示屏、交通信号灯 |
CN108962930A (zh) * | 2018-06-12 | 2018-12-07 | 南京阿吉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led全彩显示阵列结构及制备方法 |
CN110246832B (zh) * | 2019-07-04 | 2024-04-30 |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器件、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4300505B (zh) * | 2021-12-31 | 2024-08-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5394216B (zh) * | 2022-10-20 | 2023-07-14 | 季华实验室 |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53132B (en) * | 1997-02-03 | 2001-09-01 | Univ Princeton |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EP1339112A2 (en) * | 2002-02-15 | 2003-08-2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
CN103872253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74980B1 (en) * | 1998-11-16 | 2001-08-14 |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 Single-color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
WO2007043299A1 (ja) * | 2005-09-22 | 2007-04-19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3596354U (zh) * | 2013-10-30 | 2014-05-14 | 上海大学 |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并联结构型的复合发光器件 |
-
2014
- 2014-11-20 CN CN201410669436.XA patent/CN1043193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53132B (en) * | 1997-02-03 | 2001-09-01 | Univ Princeton |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
EP1339112A2 (en) * | 2002-02-15 | 2003-08-27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
CN103872253A (zh) * | 2012-12-18 | 2014-06-18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19355A (zh) | 2015-0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19355B (zh) | 一种发光器件及其驱动控制方法、灯具 | |
KR101512265B1 (ko) | 유기발광장치 | |
KR20110045569A (ko) | 적층형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 |
CN104538553A (zh) | 一种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US9219101B2 (en) | Organic 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 |
KR20110139248A (ko) |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세그먼트 | |
CN203596354U (zh) |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并联结构型的复合发光器件 | |
US9338855B2 (en) |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ght emission control method | |
CN103456762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平面照明装置 | |
CN104218068A (zh) | 一种发光结构、显示装置和光源装置 | |
JP2016006744A (ja) | 照明装置 | |
CN103681750A (zh) | 光源模组 | |
CN108022963B (zh) | 用于显示器的混合led发光体 | |
CN110391280A (zh) | 一种电致发光的显示和照明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844327B1 (ko) | 가시광 파장 가변형 적층 고분자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150179716A1 (en) | Surface light-emitting device | |
CN102956677B (zh) |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3386814U (zh) |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
CN108039125B (zh) | 一种用于电子显示器的混合led发光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4600095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4080219A (zh) | Oled灯具 | |
KR101861257B1 (ko) |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장치 | |
CN201323672Y (zh) | 一种el显示器件 | |
KR101512218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 |
JP6286838B2 (ja) | 面発光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