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7530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67530A CN104267530A CN201410534265.XA CN201410534265A CN104267530A CN 104267530 A CN104267530 A CN 104267530A CN 201410534265 A CN201410534265 A CN 201410534265A CN 104267530 A CN104267530 A CN 1042675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electrode
- light shielding
- pixel
- shielding part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结构、多个第二像素结构及一遮光图案层。第一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其中每一第一像素结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第一最大间距。第二像素结构包括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其中每一第二像素结构中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的第二最大间距。遮光图案层具有第一遮光部以及第二遮光部,第二遮光部的尺寸大于第一遮光部的尺寸,其中第二像素电极邻近于第二遮光部,第一像素电极远离第二遮光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显示画面产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显示品质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显示面板于今日社会已是随处可见,并广泛的运用在各种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平面电视之中。显示面板通常设置能提供遮光效果的遮光图案,以阻止漏光的发生。然而,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却因而下降。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对应显示面板不同的位置,遮光图案通常会有不同的尺寸,此使得显示面板具有不同的开口率而导致亮度分布不一致。如此一来,显示画面容易产生点状不均匀(dotmura)的现象,使得显示面板无法提供使用者较理想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显示画面产生点状不均匀(dotmura)的现象。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多个第一像素结构、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以及遮光图案层。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上。多个第一像素结构位于第一基板上,每一第一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每一第一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其中每一第一像素结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第一最大间距。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位于第一基板上,每一第二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每一第二像素结构包括第二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其中每一第二像素结构中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的第二最大间距。遮光图案层位于第一基板上或第二基板上,遮光图案层具有第一遮光部以及第二遮光部,第二遮光部的尺寸大于第一遮光部的尺寸,其中第二像素电极邻近于第二遮光部,第一像素电极远离第二遮光部。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多个第一像素结构、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以及遮光图案层。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对向。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基板上。多个第一像素结构位于第一基板上,每一第一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每一第一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位于第一基板上,每一第二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每一第二像素结构包括第二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其中第二像素电极条的数量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的数量。遮光图案层位于第一基板上或第二基板上,遮光图案层具有第一遮光部以及第二遮光部,第二遮光部的尺寸大于第一遮光部的尺寸,其中第二像素电极邻近于第二遮光部,第一像素电极远离第二遮光部。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显示面板中,邻近于尺寸较大的第二遮光部的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大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最大间距的第二最大间距,或是具有数量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的数量的第二像素电极条,借此可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分布均匀而避免显示画面产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并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第一像素区域及第二像素区域的液晶效率与电压的关系图。
图11是图9的第一像素区域及第二像素区域的穿透率与位置的关系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
1、2:点
10、20、30、40、50、60、70、80、90、92:显示面板
100:第一基板
110:像素阵列层
120:显示介质
130:遮光图案层
130a:第一遮光部
130b、230b:第二遮光部
130c:第三遮光部
130d:第四遮光部
140:第二基板
A:区域
d1、d2、d3、d4、d5、d6最小距离
DL:数据线
MAX1:第一最大间距
MAX2、MAX3、MAX4、MAX5、MAX6、MAX7:第二最大间距
MIN2、MIN3、MIN4:第二最小间距
P1:第一像素电极条
P2、P3、P4、P5、P6、P7、P8、P9、P10:第二像素电极条
PE1:第一像素电极
PE2、PE3、PE4、PE5、PE6、PE7、PE8、PE9、PE10:第二像素电极
S1、S1’:第一像素结构
S2、S2’、S3、S4、S5、S6、S7、S8、S9、S10:第二像素结构
SL:扫描线
T1:第一有源元件
T2:第二有源元件
U1:第一像素区域
U2:第二像素区域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00、像素阵列层110、显示介质120、遮光图案层130、以及第二基板140。
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140彼此对向设置。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140的材质可各自为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适用的材料。显示介质120配置于第一基板100以及第二基板140之间。显示介质120例如是液晶材料。换言之,显示面板1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0例如是共平面切换式(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面板或边际场切换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液晶显示器面板,但不以此为限。
像素阵列层110配置在第一基板100上。像素阵列层110包括多条扫描线SL、多条数据线DL、多个第一像素结构S1以及多个第二像素结构S2。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线SL沿X方向延伸,而数据线DL沿Y方向延伸。扫描线SL与数据线DL是位于不相同的膜层,且两者之间夹有绝缘层(未示出)。此外,扫描线SL与数据线DL在第一基板100上定义出多个第一像素区域U1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区域U2。扫描线SL与数据线DL的材质例如是金属。
第一像素结构S1分别对应配置于第一像素区域U1内。第一像素结构S1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1以及与第一有源元件T1电性连接的第一像素电极PE1,且每一第一像素结构S1经由第一有源元件T1与对应的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电性连接。第一有源元件T1可以是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所周知的任一有源元件,因此不再赘述。
第一像素电极PE1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P1。在每一第一像素结构S1中,任两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之间具有第一最大间距MAX1。在此,“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定义为任意的两个第一像素电极条P1之间不具有其他第一像素电极条P1。另外,每一第一像素电极条P1具有相同的宽度W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结构S1中的宽度W1例如是2微米,第一最大间距MAX1例如是3微米。另外,第一像素电极PE1的材质例如是透明导电层,其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铝锡氧化物(aluminum tin oxide,ATO)、铝锌氧化物(aluminum zinc oxide,AZO)、铟锗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
第二像素结构S2分别对应配置在第二像素区域U2内。第二像素结构S2为对应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的像素结构,亦即以上视方向而言,第二遮光部130b被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2所环绕,而第一像素结构S1相对远离第二遮光部130b且不与第二遮光部130b相邻。第二像素结构S2包括第二有源元件T2以及与第二有源元件T2电性连接的第二像素电极PE2,且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经由第二有源元件T2与对应的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电性连接。第二有源元件T2可以是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所周知的任一有源元件,因此不再赘述。
第二像素电极PE2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P2。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其中第二最大间距MAX2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且第二最大间距MAX2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比值为r,1<r≦2。在此,“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定义为两个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不具有其他第二像素电极条P2。另外,如图3所示,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还具有小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最小间距MIN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并非以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的间距都相同的方式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最小间距MIN2与第一最大间距MAX1相同,其中第二最小间距MIN2例如是3微米。
另外,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每一第二像素电极条P2具有相同的宽度W2,且所述宽度W2与第一像素电极条P1的宽度W1相同。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结构S2中的宽度W2例如是2微米,第二最大间距MAX2例如是3.5微米、4微米或5微米。另外,如图3所示,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邻近于数据线DL。也就是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中的一者必为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
第二像素电极PE2的材质例如是透明导电层,其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是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或其它合适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叠层。
遮光图案层130配置在第二基板140上。如图2所示,遮光图案层130具有第一遮光部130a以及第二遮光部130b,其中第二遮光部130b的尺寸大于第一遮光部130a的尺寸。也就是说,与第一遮光部130a相比,第二遮光部130b具有较大的宽度且具有较大的遮蔽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0b用以遮蔽使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40之间的液晶间距均匀的主间隙物(未绘示),以防止因间隙物移动而造成配向膜(未绘示)刮伤所导致的漏光现象发生,而第一遮光部130a则用以遮蔽辅助间隙物(未绘示)。另外,遮光图案层130还具有第三遮光部130c以及第四遮光部130d,其中在空间上,第三遮光部130c以及第四遮光部130d分别与扫瞄线SL以及数据线DL重迭,且与第一遮光部130a以及第二遮光部130b相连接,第一遮光部130a及第二遮光部130b均与扫瞄线SL以及数据线DL相交处重叠,第一遮光部130a及第二遮光部130b的宽度均大于第三遮光部130c以及第四遮光部130d的宽度。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像素电极PE2邻近于第二遮光部130b,而第一像素电极PE1远离第二遮光部130b。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间上会与第二遮光部130b重叠的像素结构定义为第二像素结构S2,而不会与第二遮光部130b重叠的像素结构定义为第一像素结构S1。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二遮光部130b的尺寸大于第一遮光部130a的尺寸,故第二像素区域U2的开口率小于第一像素区域U1的开口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像素区域U2的开口率相对于第一像素区域U1的开口率的百分比率小于92%。一般而言,在前述情况下,显示面板容易因亮度分布不均匀而发生显示画面存在点状不均匀的现象。
另外,如图3所示,最外侧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与第四遮光部130d不相重叠,且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与第四遮光部130d不相重叠。详细而言,于垂直投影面上,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2小于最外侧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1,其中最小距离d2为0.5微米至2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2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2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2中的第二像素电极PE2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2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皆最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也就是说,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2中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中的一者皆最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即该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2中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均邻近于第二遮光部130b。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将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2中的至少一者中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中的一者设计为最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过设置遮光图案层130能够遮蔽显示面板10中不欲被使用者观看到的元件及走线,并且能够防止漏光现象发生,而透过设置第二像素电极PE2能够避免显示画面产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第二像素区域U2的开口率相对于第一像素区域U1的开口率的百分比率小于92%,显示面板10仍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其原因如下。由于液晶分子是受电极所产生的电场驱动,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第二像素电极PE2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2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借此增加了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利用率,使得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而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也就是说,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2中透过设置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像素电极PE2,每一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效率及穿透率皆能够被提升,而使得显示面板10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根据上文,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也包括已知的共平面切换式液晶显示面板或边际场切换式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其他构件,例如共用电极、偏光片、彩色滤光片或配向膜等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像素电极PE1及第二像素电极PE2的构形并不以图3中所绘者为限。也就是说,只要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范畴内,第一像素电极PE1及第二像素电极PE2可以是已知的共平面切换式液晶显示面板或边际场切换式液晶显示器面板中任一种构形的像素电极。举例而言,虽然图3中示出第一像素电极条P1及第二像素电极条P2的形状皆为直线型,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电极条P1及第二像素电极条P2的形状也可以是“ㄍ”字型。
另外,虽然图3中示出第一像素电极条P1及第二像素电极条P2的数量皆为3条,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电极条P1及第二像素电极条P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上显示面板的需求而调整。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图案层130是配置在第二基板140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光图案层130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基板100上。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4的显示面板2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4位于显示面板2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4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3,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0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3中,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之间还具有不同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最小间距MIN3。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之间会具有不相同的间距。详细而言,由于第二最小间距MIN3小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故于垂直投影面上,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3小于最外侧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1,其中最小距离d3为0.5微米至2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3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3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的一部分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结构S3中的第二最小间距MIN3与第二最小间距MIN2相同,例如是3微米。
进一步而言,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3中的第二像素电极PE3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3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的一部分皆最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3中的至少一者中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3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的一部分设计为最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
值得说明的是,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3中透过设置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像素电极PE3,可使得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利用率增加。如此一来,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进而避免显示面板20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5的显示面板3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5位于显示面板3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5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3,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0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4中,第二像素电极PE4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4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2。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电极条P1之间的距离皆相同、第二像素电极条P4之间的距离也皆相同,且第二像素电极条P4之间的距离皆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P1之间的距离。
如此一来,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4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4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4小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的最外侧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1,其中最小距离d4为0.5微米至2微米。此使得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4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4皆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
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4中透过设置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4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像素电极PE4,可使得第二像素区域U2的边缘位置的液晶分子能够被有效利用,而提升第二像素区域U2的液晶效率。如此一来,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借此能够避免显示面板30的显示画面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6的显示面板4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6位于显示面板4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6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5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5,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40与图5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0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5中,第二像素电极PE5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之间还具有不同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最小间距MIN4。详细而言,由于第二最小间距MIN4小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故于垂直投影面上,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5小于最外侧的第一像素电极条P1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的最小距离d1,其中最小距离d5为0.5微米至2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5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的一部分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结构S5中的第二最小间距MIN4例如是3微米。
进一步而言,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5中,与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的对应于第二最小间距MIN4的部分相比,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的对应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部分皆较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遮光部130b周围四个相邻的第二像素结构S5中的至少一者中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的对应于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部分设计为较靠近第二遮光部130b。
值得说明的是,与图5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5中透过设置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之间具有大于第一最大间距MAX1的第二最大间距MAX2的第二像素电极PE5,可使得第二像素区域U2的边缘位置的液晶分子能够被有效利用,而提升第二像素区域U2的液晶效率。如此一来,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借此能够避免显示面板40的显示画面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7的显示面板5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7位于显示面板5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7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5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5,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0与图5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0不相同之处在于: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6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6与第四遮光部130d的侧边切齐,且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6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3,第二最大间距MAX3约为1微米至5微米。也就是说,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6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6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不存在间距,即距离为0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6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6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借此第二像素区域U2的液晶效率能够提升,使得可避免显示面板50的显示画面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另外,根据上文,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图3、图4及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最小距离d2、最小距离d3及最小距离d5也可以是0微米。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8的显示面板6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8位于显示面板6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8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7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7,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60与图7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0不相同之处在于: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7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7与第四遮光部130d重叠,且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7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4,第二最大间距MAX4约为1微米至5微米。如此一来,与第一像素区域U1相比,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利用率较高,借此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而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使得能够避免显示面板60的显示画面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另外,根据上文,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图3的实施方式中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2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2、图4的实施方式中的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最小距离d3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3及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5也可以与第四遮光部130d相重叠。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9的显示面板7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9位于显示面板7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9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9及图3,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70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每一第二像素结构S8中,第二像素电极PE8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的数量为4条,且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5。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像素电极条P8的数量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P1的数量。
另外,如图9所示,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与第四遮光部130d不相重叠。详细而言,于垂直投影面上,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具有一最小距离d6,其中最小距离d6小于最小距离d1,且最小距离d6为0.5微米至2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8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过设置数量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P1的数量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可使得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能够更靠近第四遮光部130d。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最大间距MAX1及第二最大间距MAX5例如是4微米。
与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像素电极PE8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8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故使得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效率增加。如此一来,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进而避免显示面板70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以下,将参照图10及图11来说明图9的实施方式的功效。
图10是图9的第一像素区域U1及第二像素区域U2的液晶效率与电压的关系图,其中曲线1表示第一像素区域U1,曲线2表示第二像素区域U2。由图10可知,与第一像素区域U1相比,包括具有4条第二像素电极条P8的第二像素电极PE8的第二像素区域U2呈现出较高的液晶效率。
图11是图9的第一像素区域U1及第二像素区域U2的穿透率与位置的关系图,其中位置是由点1或点2开始沿X方向移动,曲线3表示第一像素区域U1,曲线4表示第二像素区域U2。由图11可知,与第一像素区域U1相比,包括具有4条第二像素电极条P8的第二像素电极PE8的第二像素区域U2在邻近第四遮光部130d的区域处仍具有良好的穿透率。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12的显示面板8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12位于显示面板8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12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9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2及图9,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80与图9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70不相同之处在于: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9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9与第四遮光部130d的边缘切齐,且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9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6。也就是说,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9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9与第四遮光部130d之间不存在间距,即距离为0微米。如此一来,相较于第一像素电极PE1,第二像素电极PE9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9较邻近于第四遮光部130d,借此第二像素区域U2的液晶效率能够提升,而使得显示面板80能够避免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且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上视示意图。图13的显示面板90的完整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其中图13位于显示面板90中的位置可参考图2中的区域A的位置。另外,图13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图12的实施方式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13及图12,此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90与图12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80不相同之处在于:于垂直投影面上,第二像素电极PE10的最外侧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10与第四遮光部130d重叠,且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P10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MAX7,第二最大间距MAX7约为1微米至5微米。如此一来,与第一像素区域U1相比,第二像素区域U2中的液晶利用率较高,借此第二像素区域U2因开口率降低而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使得显示面板90能够避免发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以上各实施方式所提及的最小距离d1、d2、d3、d4、d5、d6是指水平距离。
另外,在上述图1至图13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部130b是位在对应于扫描线SL与数据线DL交错的位置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将参照图14进行说明。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4及图2,图14的显示面板92与图2的显示面板10相似,因此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且不再重复说明。
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92与图2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不相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遮光部203b是位在对应于Y方向上的两相邻的像素结构之间的位置上。另外,与图2的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间上会与第二遮光部230b重叠的像素结构定义为第二像素结构S2’,而不会与第二遮光部230b重叠的像素结构定义为第一像素结构S1’。
另外,根据上文,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显示面板92中的第一像素结构S1’可以图1至图13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像素结构S1来实现,而第二像素结构S2’可以图1至图13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像素结构S2、第二像素结构S3、第二像素结构S4、第二像素结构S5、第二像素结构S6、第二像素结构S7、第二像素结构S8、第二像素结构S9或第二像素结构S10来实现。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提出的显示面板中,透过在开口率较低的第二像素区域内配置具有大于第一像素电极的第一最大间距的第二最大间距的第二像素电极,或是具有数量大于第一像素电极条的数量的第二像素电极条的第二像素电极,借此第二像素区域内的液晶利用率增加,使得因开口率降低而造成亮度损失的问题得以受到补偿。如此一来,能够避免显示画面产生点状不均匀的现象,而使得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能够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对向;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个第一像素结构,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第一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其中各该第一像素结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一第一最大间距;
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具有大于该第一最大间距的一第二最大间距;以及
一遮光图案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或该第二基板上,该遮光图案层具有一第一遮光部以及一第二遮光部,该第二遮光部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遮光部的面积,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邻近于该第二遮光部,该第一像素电极远离该第二遮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最大间距与该第一最大间距的比值为r,1<r≦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像素电极条及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具有相同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该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二最大间距的一第二最小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该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是邻近于所述数据线中的一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图案层还具有一第三遮光部与一第四遮光部,分别与所述扫瞄线以及所述数据线重叠,且与该第一遮光部与该第二遮光部相连接,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不相重叠且与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微米至2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图案层还具有一第三遮光部与一第四遮光部,分别与所述扫瞄线以及所述数据线重叠,且与该第一遮光部与该第二遮光部相连接,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的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任两相邻的第二像素电极条之间还具有不同于该第二最大间距的一第二最小间距。
10.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对向;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个第一像素结构,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第一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一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像素电极条;
多个第二像素结构,位于该第一基板上,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且各该第二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像素电极条,其中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条的数量;以及
一遮光图案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或该第二基板上,该遮光图案层具有一第一遮光部以及一第二遮光部,该第二遮光部的面积大于该第一遮光部的面积,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邻近于该第二遮光部,该第一像素电极远离该第二遮光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遮光图案层还具有一第三遮光部与一第四遮光部,分别与所述扫瞄线以及所述数据线重叠,且与该第一遮光部与该第二遮光部相连接,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各该第一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一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不相重叠且与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微米至2微米。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二像素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与该第四遮光部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各该第一像素电极条及各该第二像素电极条具有相同的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7072A TWI572961B (zh) | 2014-08-07 | 2014-08-07 | 顯示面板 |
TW103127072 | 2014-08-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67530A true CN104267530A (zh) | 2015-01-07 |
CN104267530B CN104267530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2159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34265.XA Active CN104267530B (zh) | 2014-08-07 | 2014-10-11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81867B2 (zh) |
CN (1) | CN104267530B (zh) |
TW (1) | TWI572961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8993A (zh) * | 2015-08-21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5527764A (zh) * | 2015-12-22 | 2016-04-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TWI576618B (zh) * | 2015-07-29 | 2017-04-01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彩色濾光片 |
TWI585470B (zh) * | 2015-07-29 | 2017-06-01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彩色濾光片 |
CN107346081A (zh) * | 2016-05-03 | 2017-11-1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161643A (zh) * | 2020-01-03 | 2020-05-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0098022A1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698532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06239B (zh) * | 2015-10-16 | 2018-03-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Mura现象补偿方法 |
JP2018205588A (ja) * | 2017-06-07 | 2018-12-2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KR20200094872A (ko) * | 2019-01-30 | 2020-08-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25278A1 (en) * | 2002-12-31 | 2004-07-01 | Lg.Philips Lc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lor filter |
TW201217876A (en) * | 2010-10-29 | 2012-05-01 | Au Optronics Corp |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
CN102749755A (zh) * | 2012-04-25 | 2012-10-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显示装置 |
CN102778795A (zh) * | 2012-03-28 | 2012-11-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与像素结构 |
CN102998861A (zh) * | 2012-10-22 | 2013-03-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68597B2 (en) | 2006-12-14 | 2010-08-03 | Hannstar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US20120182511A1 (en) | 2009-09-30 | 2012-07-19 | Yuhko Hisad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KR101793176B1 (ko) * | 2010-08-05 | 2017-11-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TWI464508B (zh) * | 2010-11-22 | 2014-12-11 | Au Optronics Corp | 畫素陣列基板以及顯示面板 |
TWI457675B (zh) * | 2011-08-29 | 2014-10-21 | Au Optronics Corp | 畫素結構、液晶顯示面板與透明液晶顯示器 |
TWI484272B (zh) * | 2012-10-12 | 2015-05-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
-
2014
- 2014-08-07 TW TW103127072A patent/TWI572961B/zh active
- 2014-10-11 CN CN201410534265.XA patent/CN10426753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3 US US14/521,470 patent/US958186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25278A1 (en) * | 2002-12-31 | 2004-07-01 | Lg.Philips Lcd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lor filter |
TW201217876A (en) * | 2010-10-29 | 2012-05-01 | Au Optronics Corp |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
CN102778795A (zh) * | 2012-03-28 | 2012-11-1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与像素结构 |
CN102749755A (zh) * | 2012-04-25 | 2012-10-24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显示装置 |
CN102998861A (zh) * | 2012-10-22 | 2013-03-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76618B (zh) * | 2015-07-29 | 2017-04-01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彩色濾光片 |
TWI585470B (zh) * | 2015-07-29 | 2017-06-01 |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彩色濾光片 |
CN105158993B (zh) * | 2015-08-21 | 2018-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17032130A1 (en) * | 2015-08-21 | 2017-03-02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05158993A (zh) * | 2015-08-21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0209583B2 (en) | 2015-08-21 | 2019-02-19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05527764A (zh) * | 2015-12-22 | 2016-04-2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5527764B (zh) * | 2015-12-22 | 2019-06-2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07346081A (zh) * | 2016-05-03 | 2017-11-1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346081B (zh) * | 2016-05-03 | 2022-04-29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0098022A1 (zh) * | 2018-11-14 | 2020-05-2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1112661B2 (en) | 2018-11-14 | 2021-09-07 |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2698532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161643A (zh) * | 2020-01-03 | 2020-05-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43104A1 (en) | 2016-02-11 |
CN104267530B (zh) | 2017-04-12 |
TWI572961B (zh) | 2017-03-01 |
TW201606405A (zh) | 2016-02-16 |
US9581867B2 (en) | 2017-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7530B (zh) | 显示面板 | |
US10969617B2 (en) | Display panel with light-shielding patterns,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 |
CN108287637B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US10209812B2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evice | |
TWI526761B (zh) | 液晶顯示面板 | |
CN104536216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3488001B (zh) |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 |
TWI567451B (zh) | 陣列基板以及平面轉換液晶顯示面板 | |
US10012878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938360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4007589A (zh) |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422506A (zh) | 阵列基板与显示面板 | |
KR102000648B1 (ko) | 어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어레이 기판 제조 방법 | |
CN104730777A (zh) | 一种可避免光阻间隔物移动的像素结构 | |
US20140063419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7479756A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CN110716356B (zh) | 具有共用电极层间隙图案设计的显示装置 | |
CN106200175A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05842944A (zh) |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 |
TWI476492B (zh) | 畫素電極結構及使用其之顯示面板 | |
US10663817B2 (en) |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a blocking element stacked on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first and second shielding electrodes on a side of a data line facing away from a first substrate | |
CN108803120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5427992B2 (ja)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
CN101232029B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半导体阵列基板 | |
JP201208395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