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229305A -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9305A
CN104229305A CN201410249615.8A CN201410249615A CN104229305A CN 104229305 A CN104229305 A CN 104229305A CN 201410249615 A CN201410249615 A CN 201410249615A CN 104229305 A CN104229305 A CN 104229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enclosed member
packaging part
member part
pack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9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9305B (zh
Inventor
鸟羽真二郎
福井悠一
渡边泰史
酒井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29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9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9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07Transport of supply parts, e.g. process cart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一种用于封装用于成像设备的盒的封装构件包括: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用于容纳盒的凹陷部;闭合构件部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用于可打开地闭合凹陷部;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用于将闭合构件部分相对于框架部分可运动地连接,以便打开和闭合凹陷部;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框架部分和闭合构件部分,以便闭合凹陷部;并且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能够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同时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

Description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的封装件、以及可封装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的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设备、文字处理机等。本发明涉及的盒的示例有:具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盒、在其中一体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用于处理电子照相构件的显影装置的盒、以及类似的盒。这些盒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盒封装件指的是用于在盒运输过程中保护盒免受可能遭受的外部振动和撞击的封装件。
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诸如打印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将其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表面均匀充电,并且选择性地使得感光鼓的外周表面的均匀充电区域的不同点曝光,以便在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潜像。然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用显影剂使得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即,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显影剂图像)。此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将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
然后,成像设备将热和/或压力施加到显影剂图像,以便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从而将图像永久记录在记录介质的片材上。通常,需要定期维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例如,必须补充显影剂,并且/或者需要定期检修设备的不同处理装置。
用于使得更易于向成像设备供应显影剂和/或检修设备的处理装置的方式中的一种是应用处理盒系统,所述处理盒系统将用于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中的一个或多个一体放置在盒中,所述盒可移除地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中。
处理盒系统使得用户自己能够简单地通过用另一个处理盒更换设备主组件中的处理盒(在下文中可简称为盒)来维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因此,能够显著提高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操作效率。即,可移除地安装的盒能够由用户自己来更换。因此,近年来,对于盒而言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移除并且用的新的盒更换已经成为一种常用做法。
当从盒生产工厂运出全新盒时,其处于封装件中,用于在运输盒期间保护盒免受发生可能发生的振动、撞击等。当将全新的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打开封装件。然后,用户(操作者)抓持盒的手柄。然后,从封装件移除盒并且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存在多种能够在其中放置盒以便在盒运输期间保护盒免受发生的振动和撞击的封装件。在日本专利No.3,639,834和日本特开专利申请H04-114173中提出了盒封装件的一些示例。
在日本专利No.3,639,834中公开的盒封装件的情况中,通过挤出封装件的材料使得生成的盒封装件的形状与盒的外部形状匹配来形成盒封装件。更加具体地,封装件具有多个突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多个突出部和所述多个凹陷部在支撑盒的同时容纳盒。此外,用盖密封封装件的纵向端部的多个开口,所述盖也成形为使得其匹配封装件的外部形状。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构造的盒封装件产生以下问题。
即,为了将盒固定到盒封装件,盒在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纵向端部装配有一对盖,以管制沿着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盒运动。然而,这些盖结构不同。换言之,盒封装件的结构复杂,因此成本较高。此外,当操作者(用户)从盒封装件移除盒时,用户必须沿着平行于上述轴线的方向滑动位于封装件的端部处的每个盖,以便使得盖与封装件的主要部分分离。然后,用户必须沿着平行于轴线的方向滑动盒,以便使得盒从盒封装件中移出。换言之,用户必须经过复杂的过程从盒封装件中取出盒。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盒封装件,所述盒封装件的盖易于打开,并且所述盒封装件能够在盒运输期间保护盒免受可能发生的振动和撞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封装构件,用于封装用于成像设备的盒,所述封装构件包括: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盒的凹陷部;闭合构件部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用于可打开地闭合所述凹陷部;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用于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分可运动地连接,以便打开和闭合所述凹陷部;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部分和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以便闭合所述凹陷部;并且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能够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同时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盒,所述盒封装在封装构件中;所述封装构件包括: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盒的凹陷部;闭合构件部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用于可打开地闭合所述凹陷部;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用于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分可运动地连接,以便打开并且闭合所述凹陷部,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部分和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以便闭合所述凹陷部,并且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能够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同时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
参照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盒和盒封装件的组合当盒处于盒封装件中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用于示出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用于示出盒的总体结构;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用于示出盒的总体结构;
图5是当设备处于盒可移入或移出设备的主组件的状态中时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用于示出将盒放置到设备的主组件的盒盘中或者从盒盘移除盒的操作;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盒封装件处于可从封装件移除盒的状态中;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和所述盒封装件中的盒的组合处于可从封装件移除盒的状态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透视图,所述盒封装件中有盒并且所述盒封装件没有打开;
图1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截面图,所述盒封装件中有盒并且所述盒封装件没有打开;
图1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和盒的组合处于封装件的盖完全打开的状态中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3是比较盒封装件的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所述成像设备处于能够将设备的显影装置放置到设备的盒盘或者从所述盒盘移除的状态中;
图15是盒封装件和盒封装件中的盒的组合处于盒保持包封在封装件中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6是盒封装件和盒封装件中的盒的组合处于正在移除(分离)封装件的开封条(可分离部分)的状态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7是在移除封装件的开封条(可分离部分)之后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和盒封装件中的盒的组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8是当正从盒封装件移除盒时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和盒封装件中的盒以及用户(操作者)的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穿孔部分的放大图;
图2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4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盒封装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接下来,参照图2-19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全色成像设备,所述全色成像设备利用可移除地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中的四个盒。
然而,以下实施例并不旨在就可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下文简称为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数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使用了与以下实施例不同数量的盒的成像设备。例如,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仅仅利用一个盒的单色成像设备。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成像设备均是打印机。然而,这些实施例并不旨在就成像设备的类型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除了以下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其它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等。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能够用作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多功能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全色激光打印机。成像设备1基于四种原色。成像设备1能够在记录介质的片材S上形成全色图像和单色图像。成像设备1应用处理盒系统。即,成像设备1构造成使得盒能够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的主组件2中(在下文中可简称为设备主组件)。
就成像设备1的方向而言,设备主组件2的具有门3的部分称作设备的前侧,与前侧相反的侧称作后侧。而且,从前侧观察时的右侧和左侧分别称作驱动侧和非驱动侧。设备主组件2能够保持四个盒(PY、PM、PC和PK),即,第一盒PY、第二盒PM、第三盒PC和第四盒PK,使得它们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对齐(串联)。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就它们拥有的电子照相处理系统而言是类似的,但是它们使用的显影剂(在下文中可称作调色剂)的颜色不同。旋转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2的驱动力输出部分(未示出)传递到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此外,从设备主组件2(未示出)的偏压电源(未示出)向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供应偏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4(下文中将简称为感光鼓4)、作为用于处理感光鼓4的装置的充电装置、和作为用于处理感光鼓4的装置的清洁装置。顺便提及,第一单元在下文中可以称作清洁单元8。此外,第一至第四盒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二单元9,所述第二单元9是显影装置,具有用于使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清洁单元8和显影装置9互连。更加具体地,充电装置是充电辊5,清洁装置是清洁刮刀7。显影装置是显影剂承载构件6(在下文中将称作显影辊)。将稍后描述盒的具体结构。第一盒PY在其显影装置框架29中存储黄色(Y)调色剂。其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第二盒PM在其显影装置框架29中存储洋红色(M)调色剂。其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洋红色的调色剂图像。第三盒PC在其显影装置框架29中存储青色(C)调色剂。其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在显影装置框架29中存储黑色(K)调色剂。其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
参照图2,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仪单元LB布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组合的顶侧上。该激光扫描仪单元LB在根据待形成的图像的信息调制激光束Z的同时输出激光束Z。激光束Z穿过盒P的曝光窗口10,并且扫描(曝光)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作为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1设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组合的底侧上。该中间转印带单元11具有驱动辊13、转向辊14和张力辊15。其还具有挠性转印带12,所述挠性转印带12由这些辊13、14和15悬置并且保持伸展。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的每一个中的感光鼓4的面朝下的部分均与转印带12的顶部表面相接触。感光鼓4和转印带12之间的接触区域是初次转印部分。在转印带12形成的环形部(带环形部)的内侧上设置有初次转印辊16。初次转印辊16定位成使得其与感光鼓4的曝光部分4b相对。此外,成像设备1设置有二次转印辊17,所述二次转印辊17保持压抵在转向辊14上,转印带12位于二次转印辊17和转向辊14之间。转印带12和二次转印辊17之间的接触区域是二次转印部分。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8位于中间转印单元11的底侧上,所述记录介质传送单元18具有:片材供给盘19,在所述片材供给盘19中分层存储有大量记录介质片材S;和片材供给辊20。此外,在设备主组件2的左上部分中设置有定影单元21和排放单元22。设备主组件2的顶部表面的一部分用作输送托盘23。通过上述定影单元21中的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片材S。然后,将片材P排放到上述输送托盘23中。
<成像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
以预设速度旋转驱动(沿着图3中的箭头标记D表示的方向;图2中逆时针方向)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和PK)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4。在初次转印部分中,以对应于感光鼓4的速度的速度,沿着使得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和转印带12沿着相同的方向(图2中的箭头标记C表示)运动的方向,旋转(循环)地驱动转印带12。而且驱动激光扫描仪单元LB。在盒P中的每一个中,与驱动激光扫描仪单元LB同步地,充电辊5将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充电至预设的极性和电位水平。然后,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的充电部分被由激光扫描仪单元LB发射并同时用成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束Z扫描(曝光于该激光束Z)。结果,反映对应于由待形成的图像分成的四种单色原色图像中的一种的图像形成信号的静电潜像产生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然后,显影辊6使得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6以预设速度(沿着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E表示的方向;图2中顺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
通过诸如上述的电子照相处理,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黄色分量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盒PY的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然后,黄色调色剂图像在初次转印辊16压抵在感光鼓4的曝光部分4a上的区域中与初次转印辊16相接触,转印带12位于初次转印辊16自身和感光鼓4之间。结果,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洋红色分量的洋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盒PM中的感光鼓4上。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使其层叠在刚刚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青色分量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盒PC中的感光鼓4上。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使其层叠在刚刚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和洋红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黑色分量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盒PK中的感光鼓4上。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使其层叠在刚刚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洋红色以及青色调色剂图像上。结果,在转印带12上分层形成未定影的黄色、洋红色、青色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
与此同时,在将片材供给盘18中的记录介质片材S逐一分离开的同时以预设的控制定时将记录介质片材S供应到设备主组件2中。然后,以预设的控制定时将每张记录介质片材S引入到二次转印部分中,所述二次转印部分是二次转印辊17和转印带12之间的接触区域。由此,当片材S被传送通过二次转印部分时,转印带12上的颜色不同的四种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表面上,就好像从转印带12的表面上剥离这四种调色剂图像一样。
<盒结构>
图4(a)和图4(b)是本实施例中的盒P(PY、PM、PC和PK)的透视图,图4(a)和图4(b)的视角不同。盒P(PY、PM、PC和PK)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盒PY、PM、PC和PK的以下描述中,这些盒将被简称为多个盒P或者盒P。
盒P大体为长且窄的长方体形式,并且其长边平行于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b的方向。盒P具有清洁单元8、显影装置9、驱动侧盖24和非驱动侧盖25。图4(a)是当从非驱动侧观察时盒P的透视图。盒P包括清洁单元8和显影单元9(显影装置),并且构造成使得固定到清洁单元8的驱动侧盖24和非驱动侧盖25能够围绕显影装置9的枢转线(图4(a)中的单点划线)旋转。显影装置9处于由弹簧等产生的沿着预设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W1表示)的压力作用下。将在稍后描述这种设置的细节。参照图3,清洁单元8具有清洁装置容器和手柄45,所述清洁装置容器保持感光鼓4、充电辊5、和清洁刮刀7。接下来,参照图4(a)和4(b),感光鼓4由驱动侧盖24和非驱动侧盖25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被由鼓驱动联接件4a传递到感光鼓4的驱动力旋转驱动(沿着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D表示的方向)。再次参照图3,清洁装置容器26的一对充电辊轴承27可旋转地支撑充电辊5的纵向端部。所述充电辊5与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且因感光鼓4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充电辊5通过被供应充电偏压而将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充电。为了使得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均匀充电,充电鼓5的纵向端部保持被一对充电辊按压压缩弹簧28按压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清洁刮刀7固定到清洁装置容器26,并且以使其由弹性橡胶形成的清洁边缘位于其基部部分的在感光鼓4的旋转方向(在图3中由箭头标记D表示)的上游侧的姿势与感光鼓4相接触。在成像操作期间,清洁刮刀7刮掉转印残留调色剂,即,在初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清洁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为了确保完全刮掉转印残留调色剂,清洁刮刀7保持按压在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使得在清洁刮刀7的清洁边缘和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之间保持预设大小的压力。在清洁刮刀7从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刮掉转印残留调色剂之后,刮掉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存储在清洁装置容器26的废调色剂存储部26a中。因此,为了防止废调色剂通过感光鼓4和废调色剂存储部26a之间的间隙以及清洁刮刀7和废调色剂存储部26a之间的间隙从废调色剂存储部26a中泄露出来,废调色剂回收板70以使其沿着感光鼓4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姿势固定到废调色剂存储部26a。此外,在清洁刮刀7的纵向端部处一对一设置有一对清洁刮刀端部密封件(未示出)。手柄45是应当由用户握住盒P的部分。手柄45形成为清洁装置容器26的一体部分,或者独立于清洁装置容器26形成然后附接到清洁装置容器26。然而,在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或者从设备主组件2中移除(这将在稍后描述)的姿势因成像设备1的结构不同而与本实施例中的姿势不同的情况中,盒P可以构造成使得手柄45成为显影装置容器29的一部分。
在这个实施例中,盒P大体为长方体的形式。盒P的表面58或者六个表面中的一个具有曝光开口4b,用于如上所述将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单元11上。作为与表面58相对的表面的表面59具有上述手柄45。接下来,参照图4(a)和4(b),盒P具有这样的部分,在将盒P封装在盒封装件46中之后通过所述部分管制盒P在盒封装件46中的位置。更加具体地,管制盒P的位置所利用的盒P的部分是第一管制部分24f和25f、第二管制部分24b、25b和26c、和第三管制部分24g和25g。第一管制部分24f和25f用于在盒封装件的纵向方向(附图中的箭头标记X表示)上管制盒P的位置,所述纵向方向平行于盒P中的感光鼓4的轴线。第二管制部分24b、25b和26c用于在平行于盒P的表面59的法线的方向(下文中为方向Z)上管制盒P的位置,该方向垂直于方向X。第三管制部分24g和25g用于在垂直于方向X(平行于盒P的纵向方向)和Z二者的方向(下文中为方向Y)上管制盒P的位置。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利用上述管制部分中的每一个对盒P在盒封装件46中的位置进行管制。
<用于安装和移除盒的结构构造>
接下来,描述用于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操作和从设备主组件2移除盒P的操作。
图5是当盒盘43离开设备主组件2并且因此能够将盒P安装到盒盘43或者从盒盘43移除时设备主组件2和盒P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也是当盒盘43离开设备主组件2时设备主组件2和盒P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了如何将盒P安装到盒盘43或者从盒盘43移除。参照图5,设备主组件2设置有盒盘43,盒P能够安装到所述盒盘43中并且能够从所述盒盘43移除所述盒P。设备主组件2构造成使得盒盘43能够沿着实际上为水平方向的方向G1或者G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直线运动(从设备主组件2拉出或者推入到所述设备主组件2中)。此外,设备主组件2构造成使得能够将盒盘43锁定到位于设备主组件2中的成像位置和位于设备主组件2外部的盒安装-移除位置。
首先,描述用于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操作。
当打开设备主组件2的门3并且盒盘43沿着由图5中的箭头标记G1表示的方向运动时,盒盘43运动到盒安装-移除位置。在盒盘43处于图5示出的状态的同时,能够从图6中的箭头标记H1表示的方向将盒P安装到盒盘43中,并且能够将盒P保持在盒盘43中。然后,保持盒P的盒盘43沿着由图5中的箭头标记G2表示的方向运动,而处于设备主组件2中的成像位置。然后,关闭门3以完成用于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操作。接下来,描述用于从设备主组件2移除盒P的操作。首先,当通过用于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上述操作而使得盒盘43运动时,盒盘43运动到盒安装-移除位置。在盒盘43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中时,能够沿着由图6中的箭头标记H2表示的方向从盒盘43移除盒P(多个盒P),以便结束用于从设备主组件2移除盒P(多个盒P)的操作。即,成像设备1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上述操作将盒P(多个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或者从设备主组件2移除。稍后将详细描述用于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和将盒P安装在设备主组件2中的处理。
<显影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3和图7,显影装置9的形状使得显影装置9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其显影辊6的轴线。除了显影辊6之外,显影装置9还包括显影装置框架29、显影刮刀31、显影剂供应辊33、一对端部密封件34R和34L、挠性板35和用于显影剂供应辊的一对端部密封件37R和37L(图7)。此外,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框架29设置有用于存储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室29c和用于从调色剂存储室29c排放调色剂的开口29b。
显影辊6和显影剂供应辊33定位在显影装置框架29的开口29b附近。此外,参照图7,显影辊6的芯部6a的纵向端部一对一地由一对轴承,更加具体地附接到显影装置框架29的纵向端部表面的驱动侧轴承38和非驱动侧轴承39所支撑。此外,显影辊6的芯部6a的驱动侧端部和显影剂供应辊33的驱动侧端部分别装配有显影辊齿轮40和显影剂供应辊齿轮41,所述显影辊齿轮40和所述显影剂供应辊齿轮41与用于驱动显影装置9的驱动力输入齿轮42相互啮合。驱动力输入齿轮42设置有联接件42a,所述联接件42a与设备主组件2的驱动力输出联接件(未示出)相啮合,以便使得设备主组件2的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显影装置9。以预设速度旋转驱动显影辊6和显影剂供应辊33。显影刮刀31是一块薄的弹性金属板。显影刮刀31放置成以使其自由边缘(显影剂管制边缘)位于显影刮刀31的基部部分的在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由图3中的箭头标记E表示)上的上游侧的姿势与显影辊6的外周表面相接触,。
参照图7,端部密封件34R和34L一对一地处于显影装置框架29的开口的纵向端部处。端部密封件34R和34L防止调色剂经由显影刮刀31和显影装置框架29之间的间隙以及显影辊6和显影装置框架29之间的间隙泄露出。挠性板35布置成使其沿着显影刮刀31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显影刮刀31相反的侧部上接触显影辊6。挠性片35防止调色剂经由显影装置框架29和显影辊6之间的间隙泄露出。此外,显影剂供应辊轴密封件37R和37L附接到显影剂供应辊33的芯部33a的从显影装置框架29向外暴露的部分。它们防止调色剂经由显影装置框架29的被显影剂供应辊33的芯部33a穿过的孔的壁和芯部33a之间的间隙泄露出。
显影装置9通常保持处于由一对压缩弹簧(未示出)产生的沿着使得显影装置9围绕图4中示出的枢转线(轴线a)枢转运动的方向(用图3中的箭头标记W1表示)的压力作用下。因此,显影辊6保持与感光鼓4相接触。在成像操作期间,驱动显影装置9致使显影剂供应辊33和显影辊6在相互摩擦的同时旋转,由此显影装置框架29中的调色剂承载在显影辊6上。当在显影辊6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层时,显影刮刀31管制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此外,显影刮刀31通过在显影刮刀31和显影辊6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而使得显影刮刀31自身和显影辊6之间的调色剂摩擦带电。因此,显影鼓6上的带电调色剂颗粒附着到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由此使得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
<盒封装件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8、9和10,描述盒封装件46的结构。
图1是当盒P保持包封在封装件46中时盒P和盒封装件46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a)和图8(b)是当封装件46处于能够简单地从封装件46移除盒P的状态中时根据本发明的盒封装件46的示意性透视图。图8(a)和8(b)仅仅是视角不同。图9(a)和9(b)是当盒P和盒封装件46处于能够简单地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的状态中时根据本发明的盒P和盒封装件46的示意性透视图。图9(a)和9(b)仅仅视角不同。在此,当盒P处于盒封装件46中时,盒封装件46的纵向方向与盒P的纵向方向(附图中用箭头标记X表示)相同。图10是在将盒P适当地放置在封装件46中并且密封(闭合)封装件46之后盒封装件46的示意性透视图。
参照图8(a)和8(b),盒封装件46由将在下文称作框架47、盖48和铰接件49的顶部部分、底部部分以及铰接部分构成。框架47和盖48可围绕铰接件49的枢转线49a(图1)相对于彼此旋转运动。盒封装件46的框架47、盖48和铰接件49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等制成。对于用于形成盒封装件46的这些部件的方法而言,能够使用真空成型、压力成型、真空-压力成型、模制、压力模制、拉拔模制、注射模制等。真空成型是用于通过将加热的树脂板材和模具之间的空气抽出而使得板材模制成预设形状的方法。压力成型是用于通过使用压缩空气将加热的树脂板材压抵在模具上而将板材模制成预设形状的方法。真空-压力成型是用于利用真空成型和压力成型二者而将加热的树脂片模制成预设形状的方法。此外,拉拔模制是这样的方法:将加热的树脂板材放置在凹模中,并且将凸模压入到凹模中,以便压缩板材而将板材模制成预设形状。注射模制是用于通过将熔融的树脂注入到由凹模和凸模形成的空间中而将熔融树脂模制成预设形状的方法。对于形成盒封装件46和盒P的部件而言,真空成型和压力成型的成本较低。然而,它们在最终产品尺寸的准确性方面可能次于拉拔模制和注射模制。但是,真空-压力成型在部件尺寸的准确性方面优于真空成型或者压力成型。因此,使用真空-压力成型能够在保持盒封装件和/或盒的制造成本较低的同时削减制造成本。参照图8,框架47具有第一凹陷部分47c,所述第一凹陷部分47c的截面大体呈U状,而盖48具有第二凹陷部分,所述第二凹陷部分的截面也呈大体U状。盖48能够完全覆盖或者暴露出第一凹陷部分47c。框架47和盖48具有平坦凸缘47a和48a,所述平坦凸缘47a和48a分别包围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47c和48b的顶部边缘。盖48通过铰接件49连接到框架47,使得盖48能够围绕铰接件49的枢转线49a可枢转地运动,以便覆盖或者暴露出第一凹陷部分47c。在本实施例中,盖48、框架47和铰接件49一体形成。然而,本实施例并不旨在就形成盒封装件46的方法的方面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框架47和盖48可以单独形成,然后连接在一起。
接下来,描述将盒P固定到盒封装件46。
参照图9(a)和图9(b),在图9(a)和9(b)示出的第一状态中,盒封装件46的框架47支撑盒P。将稍后描述支撑的细节。在此,第一状态是能够简单地从框架47移除盒P的状态,如图9(a)和9(b)所示。此外,在所述状态中,盒P保持在框架47中,并且盒P的感光鼓曝光部分4b(图4(b))保持被框架47覆盖。在这种状态中,在附图中的方向Z上,处理盒P的手柄45处于凸缘47a和48a的盖48侧,框架47和盖48通过凸缘47a和48a彼此完全接触。而且在附图中的方向Z上,感光鼓曝光部分4b处于凸缘47a和48a的框架47侧,框架47和盖48通过凸缘47a和48a彼此完全接触,以便包封盒P。而且在这种状态或者第一状态中,盒P的姿势使得盒P的鼓曝光部分4b没有与框架47相接触,并且用户能够抓持盒P的手柄45。
接下来,在盒封装件46和盒P处于图9(a)和9(b)示出的状态中时,盖48将围绕铰接件49的枢转线49a(图1)旋转运动,以使得框架47的凸缘47a和盖48的凸缘48a直接面对彼此。然后,直接面对彼此的框架47的凸缘47a和盖48的凸缘48a在连结部48k上连结。稍后将详细描述连结部48k。结果,如图1所示,框架47的第一凹陷部分47c和盖48的第二凹陷部分48b在凸缘47a和48a上连结到彼此,从而在框架47和盖48的内侧上产生了盒存储空间46b。换言之,盒封装件46的状态改变成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中,盒P能够容纳在盒存储空间46b中(图10)。在这种状态中,盖48的第二凹陷部分48b完全或者部分覆盖盒P,使得盖48的凹陷部分48b面向大体为长方体形式的盒P的手柄部分47。凸缘48a具有开封部分48J(图10),所述开封部分48J在方向Y上位于盖48的与铰接件49相反的侧部上。用户通过移除开封部分48J而开封盒封装件46。稍后将详细描述这种操作。通过用于封装盒P的上述处理,框架47和盖48完全覆盖盒P;盒P被封装以用于运输(图1和图10)。
当盒P和盒封装件46处于盒P保持被包封(密封)在盒封装件46中的状态(第二状态)中时,盒封装件46通过其第一管制部分47f、第二管制部分47b和48c以及第三管制部分47g支撑盒P的第一管制部分25f、第二管制部分24b、第二管制部分26c和第三管制部分25g。即,盒封装件46和盒P除了上述部分之外完全没有相互接触。因此,当在盒运输期间发生振动和/或撞击时,盒封装件46的除了上述部分之外的部分发生弹性或者永久变形,以吸收振动和/或撞击。换言之,盒封装件46作为盒防护装置,防止在盒运输期间发生的振动和/或撞击直接传递到感光鼓4和处理装置。
<手柄和盒封装件46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参照图11,将描述盒P的手柄45和盒封装件46之间的关系。盒P设置有手柄45,所述手柄45是清洁单元8的一部分。盒封装件46包封盒P的姿势使得在方向Y上按所列顺序定位清洁单元8、显影装置9和铰接件49。然而,如上所述,在附图中的方向Z上,处理盒P的手柄45处于凸缘47a和48a的盖48侧,框架47和盖48在所述凸缘47a和48a上连结。因此,当打开盒封装件46时,手柄45将位于凸缘47a和48a的顶侧。因此,存在这样的优点,即当打开盒封装件46时,用户能够轻易地发现手柄45。
<从盒封装件移除盒>
接下来,参照图10和图12,描述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的操作。图12是当盒P和盒封装件46处于盒P能够简单地从盒封装件46中移出的状态时盒P和盒封装件46的示意性截面图。从盒封装件46取出盒P的操作按以下顺序实施:打开盖48、抓持手柄45、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和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
参照图10,用户通过稍后描述的盒封装件打开操作将盖48和框架47实质上分离。然后,用户使得盖48沿着图12中的箭头标记R表示的方向围绕铰接件49的枢转线49a旋转运动。当盖48旋转运动大体180度时,盒P能够从盒封装件中移出(图12)。顺便提及,只要盒P能够从盒封装件46中移出,盖48便不必旋转运动达到180度。当开封(打开)盒封装件46时,与将盒封装件46定位成使得铰接件49位于用户侧相比,将盒封装件46定位成使得开封部分48J(图10)将位于用户侧使得用户更易于实施打开盒封装件46的操作。因此,在打开(开封)盒封装件46的操作的以下描述中,假设用户打开盒封装件46,并且盒封装件46定位成使得盒封装件46的开封部分48J位于用户侧。
接下来,在盒封装件46处于图12示出的状态的同时用户抓持手柄45。在用户旋转移动盖48之后,用户抓持手柄45。在这个步骤期间,如上所述手柄45位于盒封装件46的开封部分48J侧。因此,当用户打开盖48时,用户易于识别出手柄45。因此,用户能够顺畅地抓持手柄45而不受到盖48的干扰。
接下来,描述在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之后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操作。在这个操作中,盒P沿着图12中的箭头标记J表示的方向从盒封装件46中移出,并且被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当用户正在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时,用户自己位于设备主组件2的在图5中的箭头标记G1表示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盒盘43将沿着所述方向从设备主组件2拉出。当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时盒P的姿势使得在盒盘43将从设备主组件2中拉出的方向G1上,清洁单元8位于显影装置9的下游侧。盒P的姿势还使得在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方向H1上,感光鼓4位于清洁单元8的下游侧而手柄45位于清洁单元8的上游侧。所述姿势与当盒P处于盒封装件46中时用户抓持盒P的手柄45时呈现的姿势相同。即,用户能够在保持盒P处于与盒P从盒封装件46中移出的姿势相同的姿势的同时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因此,在使得盒P从盒封装件46中移出并且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同时,用户不需要实施烦人的操作,例如与当从盒封装件46移除盒P时握持盒P的方式不同地抓持盒P、转动扳手和/或等其它操作。即,本实施例提高了盒封装件46的可用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封装盒P的盒封装件46,所述盒P可移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中并且具有感光鼓4和/或用于处理感光鼓4的处理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处理装置。盒封装件46是封装容器,由具有第一凹陷部分47c的框架47和具有第二凹陷部分48b的盖48构成。此外,封装容器46具有枢转线49a,框架47、或者容器部分和盖48能够围绕所述枢转线49a相对于彼此旋转运动。其构造成使得当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47c和48c结合在一起时,形成用于存储盒P的存储空间46b。
<开封条的细节>
接下来,参照图15,描述开封部分48J的结构。开封部分48J具有两条穿孔线,以允许从开封部分48J上撕下开封部分48J的开封条48g和49g1。即,这两条穿孔线是由穿孔线48f和48f1构成的穿孔线和由穿孔48fd和48fr构成的穿孔线。
此外,开封部分48J是凸缘48a的一部分,盖48与凸缘47或者盒封装件46的底部部分通过凸缘48a连结在一起。利用将在稍后描述的方法,穿孔线48fu和48fr之间的区域和穿孔线48fl和48fr之间的区域能够分别作为开封条48g和49g1被从盒封装件46(盖48)撕掉。
此外,开封条48g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驱动侧纵向端部)设置有拉片48e,所述拉片48e是当用户利用稍后描述的方法将开封条48g和48g1与盒封装件46分离时抓持的部分。将在稍后详细描述拉片48e。
在穿孔线48fu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非驱动侧纵向端部)处,穿孔线48fl沿着垂直于穿孔线48fu的方向延伸到凸缘48a的端部表面48ae。此外,在穿孔线48fd的端部处,穿孔线48fr沿着垂直于穿孔线48fd的方向延伸至凸缘48a的端部表面48ae。此外,被穿孔线48fl和48fr包围的开封条48gl在开封条48g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沿着垂直于开封条48g的方向延伸直到凸缘48a的端部表面48ae。
如上所述,开封条48g和48gl定位成包围连结部(结合部)48k。即,在垂直于铰接件49的纵向方向的方向(Y)上,开封条48g位于第一凹陷部分47c和连结部48k之间,并且开封条48g和48gl靠近连结部48k。因此,当撕掉开封条48g和48gl时凸缘48a不可能无意地与凸缘47a分离。因此,更易于撕掉开封条48a和48gl。仅仅盖48设置有穿孔线48fu、48fd、48fl和48fr以及开封条48g和48gl。在这个实施例中,穿孔线48fu、48fd、48fl和48fr位于连结部48k和盖48的第二凹陷部分48b之间(图11)。然而,开封部分48J并不必须是凸缘48a的一部分。
参照图19描述穿孔线48fd的细节,图19是在图15中示出的穿孔线48fu和48fd的放大视图。穿孔线48fu、48fl和48fr与穿孔线48fd类似。因此,对它们不再进行描述。穿孔线48fd由多个穿孔48fd1和48fd2等构成,所述多个穿孔以大体相等的间隔对准,如图19所示,其中,Ln和Wn表示穿孔线4fdr的每个穿孔48fd1的长度和宽度,Lm和Wm分别表示毗邻的两个穿孔48fd1和48fd2之间的距离和连接穿孔48fd1的中心和穿孔48fd2的中心的线与连接穿孔48fu1的中心和穿孔48fu2的中心的线之间的距离。考虑到用户从盖48撕掉开封条48g和48g1所需的力的大小,而且为了防止因在运输封装的盒P期间发生的撞击等导致开封部分48J在穿孔线48fu、48fd、48fr和/或48fl处撕开,Ln、Wn、Lm、Wm的值只需分别处于0.1-20mm、0-2mm、0.3-2mm和3-10mm的范围内。在这个实施例中,Ln、Wn、Lm、Wm分别为10mm、0.1-1mm、0.7mm和3-5mm。使得开封条48g和48g1从盖48分离(撕掉)所需的力的大小大约为5(N)。参照图17,在这个实施例中,相互平行的两条穿孔线48fu和48fd定位成使得穿孔48fd1和48fu1在开封条48J的纵向方向上相互偏移Pt(0.1-10mm)。这种布置方案是用于分散破坏穿孔48fd1和48fd2之间的部分48f1所需的力的大小。这有效地减小了用户将开封条48g和48g1与盖48分离所需的力的大小。
<拉片形状的细节>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用户握持的突片的拉片48e的细节。
参照图10,开封条48g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设置有拉片48e,所述拉片48e是开封条48g的一体部分。参照图15,在这个实施例中,开封条48g的纵向端部中的仅仅一个设置有拉片48e。然而,开封条48g的两个纵向端部可以设置有拉片48e。防滑条48h大体垂直于开封条48g待与凸缘48a分离的方向(纵向方向)。拉片48e相对于凸缘48a略微弯曲(成角度)(沿着与感光鼓4的曝光部分4d相反的方向;附图中的方向Z)(图15和23)。
弯曲拉片48e使得用户更易于握持拉片48e。此外,用户更易于发现拉片48e,而且用户更易于识别要拉动拉片48e的方向。另外,拉片48e的颜色可以与毗邻拉片48e的部分的颜色不同,从而更易于看见拉片。拉片48e相对于凸缘48a的角度理想地介于5°至90°的范围内。
接下来,描述使得拉片48e与凸缘48a分离和使得拉片48e相对于凸缘48a弯曲的方法。
参照图15,框架47的、位置对应于盖48所设有的拉片48e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向盖48突出的突出部47h。因此,当凸缘47a和凸缘48a相互连结时,拉片48e被突出部47h推压,从而从凸缘48a上撕下,使得拉片48e相对于凸缘48a成角度。因此,不必为封装盒P的处理提供额外的步骤,即,提升拉片48e的步骤。换言之,这种布置方案能够削减封装盒P的处理的成本。明显地,可以通过额外的步骤从凸缘48a略微提升拉片48e,使得拉片48e保持相对于凸缘48a成角度。
<连结部的细节>
接下来,参照图15,描述连结部48k。
在连结部48k处,盖48和框架47连结,以防止诸如灰尘的微小异物进入到盒封装件46中,然后进入到处理盒P中。对于在连结部48k上连结(结合)盖48和框架47的方法而言,可以使用热焊接、超声焊接等。此外,可以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U形钉等来连结盖48和框架47。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超声焊接。盖48和框架47可以在由图15中的矩形包围的整个区域(连结部48k)上连结,或者可以在上述区域内的多个点(未示出)处点焊到彼此。
<打开盒封装件的操作的详细描述>
接下来,参照图15-18,详细描述打开盒封装件46的操作。
开始,用户(操作者)握持处于图15所示的状态中的拉片48e。然后,用户拉动拉片48e,以便朝向第二凹陷部分48b(图11)(朝向盖;附图中的方向Z)拉动拉片48e离开凸缘表面48a,以便使得开封条48g与盒封装件46分离,上述第一和第二凹陷部分47c和48c在凸缘表面48a处彼此面对。在这个操作期间,能够拉动拉片48e的唯一方向是附图中的方向Z。因此,用户将盒封装件46定位成这样的姿势,使得处理盒P的手柄45面朝上(图11中示出的姿势)。然后,如图17所示,用户将开封条48g和48g1与盒封装件46分离。然后,如上所述,如图18所示,用户打开盖48。在盖48打开的情况下,用户能够轻易地发现手柄45。因此,用户抓持手柄45并且从盒封装件46中取出盒P。
参照图15,穿孔线48fu垂直于穿孔线48fd并且延伸直到凸缘48的端部表面48ae(穿孔线48fd和穿孔线48fr也是如此)。然而,本实施例并不旨在就这些穿孔线的定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这样的盒封装件46,所述盒封装件46构造成使得穿孔线48fr笔直延伸至凸缘表面48a的端部表面48ae2(穿孔线48fd也可如此)。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例中,盒封装件46构造成使得设置在盖48上的开封条48g和48g1能够被拉向盖48(第二凹陷部分48b)以便与凸缘表面48a分离。
此外,当盒P放置在盒封装件46中并且闭合盖48时,感光鼓4的曝光部分4b相对于框架47的凹陷部分47a和盖48的凹陷部分48b之间的连结部定位在第一凹陷部分47c侧。此外,手柄45相对于凸缘表面48a处于第二凹陷部分48b侧。因为拉片48e相对于凸缘表面48a成角度,所以能够轻易地发现拉片48e。参照图13,盖48的长度B(图10)和高度A之间的关系如下:A<B。参照图13(a),在试图将盒封装件46定位成使得盖48处于框架47下方并且将开封条48g向下(即,沿着箭头标记T表示的方向)分离的情况中,放置有盒封装件46的表面C干扰拉片48e的运动(图13(b)),从而使得拉片48e不能与凸缘表面48a完全分离。因此,盒封装件46要定位成使得盖48将位于盒封装件46的与表面C相反的侧部上,以允许开封条48g与盒封装件46完全分离。即,在开封条48g能够与凸缘表面48a分离的方向的方面限制盒封装件46。因此,用户必须适当地定位盒封装件46。此外,当盖48打开时,易于发现处理盒的手柄45,从而确保用户仅仅通过手柄45握持盒P。即,用户仅仅抓持手柄45从盒封装件46中取出盒P。因此,用户不会无意碰触感光鼓4的曝光部分4c。所以,能够顺畅地将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
(实施例2)
接下来,参照图20,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不再描述这个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物相同的部件、部分、处理装置等。
参照图20(a),盒封装件446设置有一对拉片448e1和448e2,所述拉片448e1和448e2沿着盒封装件446的纵向方向(由附图中的箭头标记X表示的方向)从盒封装件446的凸缘448a的纵向端部延伸到盒封装件446的外部。因为这个实施例中的拉片448e1和448e2延伸超过凸缘448a的纵向端部,所以这个实施例在拉片的可见性方面优于第一实施例。此外,如第一实施例中的盖48设置有开封部分48J一样,盖448设置有开封部分448J。在方向Y上,连结部448k位于盖448的与铰接件449相反的侧部上。在方向Y上,开封部分448J位于盖448的与铰接件449相同的侧部上。即,在方向Y上,铰接件449、开封部分448J、第二凹陷部分448b和铰接部448k按照列出的顺序定位。在用户将开封条448g与盖448分离之后,用户使得盖448沿着由箭头标记R表示的方向围绕枢转线449a旋转运动,以便打开盖448(图20(b))。结果,能够从盒封装件346中取出盒P。即使开封部分448J位于铰接件侧,即,其在垂直于铰接部449的纵向方向的方向(Y)上处于第一凹陷部分447c和连结部448k之间,第二实施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图21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修改方案中的一个。在这个修改方案中,盒封装件346具有一对拉片348e1和348e2,拉片348e1和348e2沿着盒封装件346的纵向方向(附图中由X表示)突出。盖348位于上述开封条348g和铰接件349之间,所述铰接件349具有枢转线,在打开盖348时,盖348能够围绕所述枢转线旋转。此外,开封条348g位于连结部348k和盖348之间。用户使得开封条348g与盖348分离并且使得盖348沿着由箭头标记R表示的方向围绕铰接件349的枢转线349a旋转。当盖348旋转时,盒P能够从盒封装件346移出。
在图22中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修改方案。在这个修改方案中,盒封装件546的纵向端部中的一个具有相对于凸缘表面548a向上成角度的拉片548e。盖548位于开封条548g与框架547和盖548之间的连接线(即,当打开盖548时,盖548围绕其旋转的枢转线)之间。此外,开封条548g位于铰接件549和盖548之间。当用户分离开封条548g与盖548并且使得盖548围绕框架547和盖458之间的连接部的枢转线548k沿着由箭头标记R表示的方向旋转时,盒P能够从盒封装件546中移出。
(实施例3)
接下来,参照图23和24,描述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23,这个实施例中的处理盒Q仅仅具有显影装置209。不再描述盒Q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对应物相同的部件、部分等。
在将诸如图24中示出的盒209的处理盒包封在盒封装件246中之后,显影辊6的曝光部分6a相对于凸缘表面248a位于凹陷部分247a侧,在所述凸缘表面248a处,框架247的第一凹陷部分247a和盖248的第二凹陷部分248b连结。而且在这种情况中,设计盒P和盒封装件246,使得当盒P适当地处于盒封装件246中时,盒P的手柄245处于凸缘表面248a的盖248侧,从而更易于发现手柄245。换言之,处理盒Q在这个实施例中的结构布置方案能够提供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和用于该处理盒的盒封装件的组合在结构上比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和用于该处理盒的盒封装件的组合简单,而且还能够防护盒免于在运输盒期间发生的振动和/或撞击,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和用于该处理盒的盒封装件的组合相同,甚至优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和用于该处理盒的盒封装件的组合。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宽泛的理解,以便涵盖所有修改方案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封装用于成像设备的盒的封装构件,所述封装构件包括:
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盒的凹陷部;
闭合构件部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用于能够打开地闭合所述凹陷部;
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用于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分能够运动地连接,以便打开和闭合所述凹陷部;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部分和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以便闭合所述凹陷部;并且
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能够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同时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分离部分包括抓持部分,所述抓持部分用于当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所述分离部分时被抓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抓持部分沿着与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抓持部分通过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上的突出部而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框架部分在所述凹陷部周围设置有平坦的凸缘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闭合构件部分和所述凸缘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铰接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分离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铰接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分离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和所述铰接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盒包括抓持部分,通过打开所述闭合构件部分暴露出所述抓持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分离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中的两个切口部分之间,以利于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以便提供用于容纳所述盒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盒包括感光构件和能够作用于所述感光构件的处理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所述盒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使得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构件,其中,通过将薄的树脂板材进行真空压力模制而提供所述封装构件。
14.一种盒,所述盒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所述盒封装在封装构件中;
所述封装构件包括:
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盒的凹陷部;
闭合构件部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用于能够打开地闭合所述凹陷部;
铰接部分,所述铰接部分用于将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分能够运动地连接,以便打开和闭合所述凹陷部;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部分和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以便闭合所述凹陷部;并且
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分离部分,所述分离部分能够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同时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
通过在将所述连接部分留在所述框架部分上的同时从所述封装构件移除所述分离部分并且相对于框架部分打开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能够从所述封装构件中取出所述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分离部分包括抓持部分,所述抓持部分用于当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所述分离部分时被抓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抓持部分沿着与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伸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抓持部分通过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上的突出部而伸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框架部分在所述凹陷部周围设置有平坦的凸缘部分,并且所述连接部分连接所述闭合构件部分和所述凸缘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铰接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分离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在垂直于所述铰接部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分离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和所述铰接部分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包括抓持部分,通过打开所述闭合构件部分暴露出所述抓持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分离部分位于设置在所述闭合构件部分中的两个切口部分之间,以利于从所述闭合构件部分移除。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闭合构件部分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以便提供用于容纳所述盒的空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包括感光构件和能够作用于所述感光构件的处理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使得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通过将薄的树脂板材进行真空压力模制而提供所述封装构件。
CN201410249615.8A 2013-06-07 2014-06-06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Active CN104229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0998A JP2014237472A (ja) 2013-06-07 2013-06-07 梱包部材、梱包部材に梱包された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20998 2013-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9305A true CN104229305A (zh) 2014-12-24
CN104229305B CN104229305B (zh) 2019-04-09

Family

ID=5200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9615.8A Active CN104229305B (zh) 2013-06-07 2014-06-06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304488B2 (zh)
JP (1) JP2014237472A (zh)
CN (1) CN104229305B (zh)
TW (1) TWI5250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4892B (zh) 2012-06-08 2017-03-2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構件及包裝在該包裝構件之匣
JP6112783B2 (ja) * 2012-06-08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体
JP2014237472A (ja) * 2013-06-07 2014-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部材、梱包部材に梱包されたカートリッジ
JP6338460B2 (ja) 2013-08-20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98468B2 (ja) 2015-02-16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52212B2 (ja) 2015-02-1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779733B2 (ja) * 2016-09-29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緩衝材
JP6855284B2 (ja) 2017-03-03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19026700A2 (pt) 2017-06-15 202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e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eletrofotográfico
CN118859654A (zh) 2019-03-18 2024-10-2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盒
JP7567165B2 (ja) * 2019-11-18 2024-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604148B2 (ja) 2020-09-17 2024-1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CH718383A1 (de) * 2021-02-26 2022-08-31 Rieter Ag Maschf Modul für eine Faservorbereitungsmaschine und Faservorbereitungsmaschine.
JP2023084617A (ja) 2021-12-07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2222674B2 (en) 2022-06-24 2025-0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65480A (ja) * 2022-10-31 2024-05-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梱包部材、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梱包方法
JP2024077597A (ja) * 2022-11-28 2024-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28407C2 (de) * 1974-06-25 1982-05-27 Minolta Camera K.K., Osaka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Kopiergerät mit Bildträger in beweglich angeordneter Halterung
US4500195A (en) * 1980-11-22 1985-02-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unit detachably used in the same
JPS6096272U (ja) * 1983-12-03 1985-07-01 茨木精機株式会社 包装品の開封装置
CN1116734A (zh) * 1994-03-08 1996-02-14 佳能株式会社 墨粉卡盒、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172757A (zh) * 1996-07-15 1998-02-11 赛的克株式会社 物品运输盒
CN201043032Y (zh) * 2007-06-12 2008-04-02 徐步威 一次性包装盒
US20120005994A1 (en) * 2010-07-09 2012-01-12 Display Pack, Inc. Thermoformed package with tamper evident se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10343U (zh) * 1972-03-23 1973-12-19
JPS6119554U (ja) * 1984-07-10 1986-02-04 勝美 吉田 包装用容器
US4912510A (en) * 1988-08-17 1990-03-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artridge
JPH04114173A (ja) 1990-09-04 1992-04-1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梱包材
JPH04114183A (ja) 1990-09-05 1992-04-15 Mita Ind Co Ltd 現像剤における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JPH04269769A (ja) * 1991-02-25 1992-09-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593374Y2 (ja) * 1992-11-16 1999-04-05 天龍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包装用容器
US5802431A (en) * 1995-04-03 1998-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lapsible toner container
EP0771736A1 (en) 1995-10-30 1997-05-07 Plastofilm Industries, Inc. Tamper evident thermoformed package
US6223014B1 (en) 1998-02-03 2001-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regulating member,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eveloper-regulating member
JP3293818B2 (ja) 1999-05-20 200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8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49736B2 (en) 2000-01-19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JP2001225828A (ja) * 2000-02-15 2001-08-21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成形容器及び容器形成体
EP1162515B1 (en) 2000-06-09 2011-04-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flexible seal
JP3658315B2 (ja) 2000-12-19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77093B2 (ja) 2000-12-25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84900B2 (ja) 2002-09-30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離間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47195B2 (ja) 2002-11-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39834B2 (ja) 2003-05-19 2005-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部材、及び、梱包部材を用いた梱包方法、及び、梱包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314150B2 (ja) 2004-05-14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64875B2 (en) 2004-03-30 2007-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portions for detachably mounting a plurality process cartridges
JP3970274B2 (ja) 2004-03-31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122B2 (ja) 2004-09-08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86182B2 (ja)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03986B2 (ja) * 2005-02-28 2010-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梱包方法および梱包体
JP5084257B2 (ja) 2006-12-28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7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78603A1 (en) * 2007-09-25 2009-03-26 Fujifilm Corporation Cartridge storage container
CN102138108B (zh) 2008-09-01 2014-01-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盒、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5704911B2 (ja) 2009-12-16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787612B2 (ja) * 2010-06-22 2015-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6062B1 (ja) 2010-08-2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377B2 (ja) * 2011-01-18 2013-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梱包形態
PH12014501015A1 (en) 2011-11-09 2014-06-23 Canon Kk Cartridge
JP5460824B2 (ja) 2011-12-09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8909096B2 (en) 2011-12-26 2014-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unit
JP6004690B2 (ja) 2012-03-21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5888B2 (ja) 2012-05-17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780B2 (ja) 2012-09-05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37472A (ja) * 2013-06-07 2014-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梱包部材、梱包部材に梱包された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28407C2 (de) * 1974-06-25 1982-05-27 Minolta Camera K.K., Osaka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Kopiergerät mit Bildträger in beweglich angeordneter Halterung
US4500195A (en) * 1980-11-22 1985-02-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unit detachably used in the same
JPS6096272U (ja) * 1983-12-03 1985-07-01 茨木精機株式会社 包装品の開封装置
CN1116734A (zh) * 1994-03-08 1996-02-14 佳能株式会社 墨粉卡盒、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172757A (zh) * 1996-07-15 1998-02-11 赛的克株式会社 物品运输盒
CN201043032Y (zh) * 2007-06-12 2008-04-02 徐步威 一次性包装盒
US20120005994A1 (en) * 2010-07-09 2012-01-12 Display Pack, Inc. Thermoformed package with tamper evident se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7472A (ja) 2014-12-18
US20160170369A1 (en) 2016-06-16
TW201502043A (zh) 2015-01-16
US20140361030A1 (en) 2014-12-11
US9304488B2 (en) 2016-04-05
TWI525024B (zh) 2016-03-11
US9733612B2 (en) 2017-08-15
CN104229305B (zh)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9305A (zh) 盒封装件和可封装的处理盒
KR101657037B1 (ko) 패키징된 카트리지
CN106742724B (zh) 包装构件和包装在包装构件中的盒
CN101667003B (zh)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80741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77094B (zh) 包装部件
JP2014013386A (ja) 梱包部材、梱包部材に梱包されたカートリッジ
JPH0310261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