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9750B - 红外线屏蔽膜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屏蔽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69750B CN104169750B CN201380013305.XA CN201380013305A CN104169750B CN 104169750 B CN104169750 B CN 104169750B CN 201380013305 A CN201380013305 A CN 201380013305A CN 104169750 B CN104169750 B CN 104169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lic particles
- layer
- flat
- shield film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 C03C17/00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aterials of composite character containing a dispersed phase, e.g. particles, fibres or flakes, in a continuous phas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6—Filters comprising particles embedded in a solid matrix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4—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45—Organic continuous ph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40—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 C03C2217/43—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 C03C2217/46—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 C03C2217/47—Coating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homogeneous layer consisting of a dispersed phase in a continuous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persed phase consisting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C03C2217/475—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2217/479—Meta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10—Deposition methods
- C03C2218/11—Deposition methods from solutions or suspens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线屏蔽膜,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该红外线屏蔽膜可反射(热射线反射)范围宽(800nm~2000nm)的红外线、且吸收(热射线吸收)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屏蔽性能良好的红外线屏蔽膜。更详细来说,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一种可见光透过性和平均日光辐射反射率高、能够在宽频带反射红外光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用于削减二氧化碳的节能措施之一,开发出了可对汽车窗或建筑物窗赋予热射线屏蔽性的材料。
作为红外线屏蔽滤光器,提出了一种使用Ag扁平颗粒的滤光器(参见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是为了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中的,并且由于所述Ag扁平颗粒无法进行排列控制,因此该滤光器主要作为波长为红外区域的光的红外线吸收体发挥作用,而不能作为积极反射热射线的材料而发挥作用。因此,在将所述Ag扁平状颗粒构成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用于直射日光的热屏蔽时,该红外线吸收滤光器本身变热,其热会使室温上升,因此作为红外线屏蔽材料的功能不充分。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使用粒状银的波长选择膜。在专利文献2中,分布有粒状银颗粒的Ag层是通过Ag的溅射和热处理形成的,根据该文献的图3,粒状银颗粒的形状多为不规则形状。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热射线屏蔽材料,其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专利文献4中并未记载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的优选范围,在实施例中公开了金属颗粒含有层为0.1μm~0.5μm、即100nm~500nm的方式。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热射线屏蔽材料,其含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具有两个吸收峰,该热射线屏蔽材料可屏蔽较宽范围的波长区域。
另一方面,从热射线屏蔽性的方面出发,与存在所吸收的光向室内再辐射(吸收的日光辐射能量的约1/3量)的热射线吸收型相比,优选不存在再辐射的热射线反射型,正在提出各种方案。太阳的红外光位于宽频带,因而从日光辐射反射率的方面出发,需要一种在800nm~2,500nm的宽频带可反射红外光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热射线屏蔽材料,其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银颗粒的中心间距离的分布的变动系数低。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热射线屏蔽材料,其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银扁平颗粒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并记载了可视部透过性和红外线屏蔽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8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454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183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253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253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日光辐射反射膜为红外线吸收型,因此若用于太阳光的热屏蔽则红外线吸收体变热,存在引起室内温度上升的问题。另外,在贴合于窗户玻璃时具有下述问题:由于在太阳光照射到的部位和太阳光未照射到的部位温度上升不同的影响,会发生玻璃破裂(热破裂)等问题。
专利文献2存在下述问题:若利用粒状银屏蔽红外线,则光谱的半幅宽度大,无法针对性地屏蔽红外线,因此不能充分屏蔽太阳光的能量多的短波侧的红外线。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能够反射红外线,作为红外线屏蔽膜有利。但是,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大多使用了形状接近的单一颗粒,因此无法屏蔽波长宽的红外线。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34中记载了使用平均粒径的变动系数不同的2种银扁平颗粒的方式,可知该实施方式中金属颗粒含有层厚,无法充分表现出金属颗粒的性能,热射线反射的性能上还有不足。
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能够反射红外线,作为红外线屏蔽膜有利。但是,由于涂布有多层银颗粒,且需要严密地控制层间距离,因此制造复杂,成本和制造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上述各种问题。即,本发明的第1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反射(热射线反射)范围宽(800nm~2000nm)的红外线、且吸收(热射线吸收)少的红外线屏蔽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中未记载银扁平颗粒的偏析,银扁平颗粒相对于涂布面的倾斜或者在涂布面的厚度方向的分布是随机的,仅仅进行吸收。另外,面内的排列也不充分。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若随机地排列银扁平颗粒则仅仅进行吸收,与此相对,如专利文献5和3中记载的那样,若规则地排列银扁平颗粒则会进行反射,作为热射线屏蔽材料有利,但专利文献1并未意图通过使金属扁平颗粒规则排列而反射热射线,其为红外线吸收型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这样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红外线吸收型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在用于太阳光的热屏蔽时,红外线吸收体变热,存在引起室内温度上升的问题。另外,在贴合于窗户玻璃时具有下述问题:在太阳光照射到的部位和太阳光未照射到的部位温度上升不同的影响,会发生玻璃破裂(热破裂)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对专利文献5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记载了大量的将所用的银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减小至10%以下的示例,该情况下无法在宽频带屏蔽红外线。另外,专利文献5中也记载了增大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且减小银扁平颗粒的中心间距离的变动系数的示例,该情况下银扁平颗粒的疏密不均增加(后述的RMS粒度升高),从可见光透过性和在宽频带充分反射红外光的方面考虑仍有不足。
另外,关于专利文献3的红外屏蔽材料,记载了大量的将银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减小至12%以下的示例,可知无法在宽频带屏蔽红外线。另外,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7、8、13和34也记载了增大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且使分子间距离随机的示例,但从可见光透过性和在宽频带充分反射红外光的方面考虑仍有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上述各种问题。即,本发明的第2方式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见光透过性和平均日光辐射反射率高、能够在宽频带反射红外光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可知,若金属扁平颗粒的形状过于随机,则热射线屏蔽性能差。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发现,通过形成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从而得到可反射(热射线反射)范围宽(800nm~2000nm)的红外线、且吸收(热射线吸收)少的红外线屏蔽膜。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可知,专利文献3和1的实施例中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中银扁平颗粒的疏密不均高。此处,在银盐照片中多使用RMS粒度这一概念,例如在“修订照片工学的基础-银盐照片编-(改訂写真工学の基礎-銀塩写真編-)(CORONAPUBLISHING CO.,LTD.、1998年)”的504页中有RMS粒度的记载。对于该银盐照片领域中的RMS粒度,本发明人发现:若使用从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二值化而提取金属扁平颗粒、并将开孔径变更为0.6μm□的RMS粒度,则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表示使用了金属扁平颗粒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金属扁平颗粒的疏密不均(宏观观察时的金属扁平颗粒的疏密不均)。实际上,利用该RMS粒度对专利文献3和1的实施例中记载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RMS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RMS粒度高。
另外,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大,则能够屏蔽宽频带的红外线。
基于这些技术思想,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增大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同时降低RMS粒度,可得到可见光透过性和平均日光辐射反射率高、能够在宽频带反射红外光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人的上述技术思想;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如下所述。
[1]一种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屏蔽膜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2][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
[3][1]或[2]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的区域具有至少2个透射峰。
[4][1]~[3]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包含至少两种圆当量平均直径的变动系数为35%以下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5][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该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平均直径的变动系数为35%以下。
[6][1]~[5]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至少一个界面与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所成的角的平均值为30°以下。
[7][1]~[6]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13%以上,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30以下。
[8][7]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25以下。
[9][7]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20以下。
[10][1]~[9]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20%以上。
[11][1]~[10]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nm~500nm,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长厚比(平均粒径/平均颗粒厚度)为8~40。
[12][1]~[11]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
[13][1]~[12]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至少1层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为10nm~80nm。
[14][1]~[13]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至少包含银。
[15][1]~[14]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其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16][1]~[15]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红外线屏蔽膜具有粘着剂层,在上述粘着剂层或上述粘着剂层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之间的层中包含上述紫外线吸收剂。
[17][1]~[16]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是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分散于粘结剂内而成的层。
[18][1]~[17]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其分别包含至少1层的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和包含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含有层。
[19][1]~[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在800nm~2,500nm的波段中,反射率为20%以上的波段的范围为800nm以上。
[20][1]~[19]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配置于作为基材的聚合物膜的至少一个面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可以有效地提供一种可反射(热射线反射)范围宽(800nm~2000nm)的红外线、且吸收(热射线吸收)少的热射线屏蔽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可见光透过性和平均日光辐射反射率高、能够在宽频带反射红外光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包含的扁平颗粒的形状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其示出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包含的扁平颗粒的形状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其示出六边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图2A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对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也与基材的平面平行)与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决定圆当量直径D的面)所成的角度(θ)进行说明的图。
图2B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是示出金属颗粒含有层的红外线屏蔽膜的深度方向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存在区域的图。
图2C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D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E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红外线屏蔽膜的反射光谱。
图4是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SEM图像。
图5是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反射光谱。
图6A是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RMS图像块(パツチ)处理前的图像。
图6B是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RMS图像块处理后的图像。
图6C是示出由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RMS图像块处理后的图像计算出的柱状图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的说明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将在“~”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包含在内的范围。
[红外线屏蔽膜]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通过为这样的构成,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能够反射(热射线反射)范围宽(800nm~2000nm)的红外线、减少吸收(热射线吸收)。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13%以上,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30以下。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热射线屏蔽膜还优选下述方式: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并根据需要具有粘着层、紫外线吸收层、基材、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等其它层。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层构成,如图2A~图2E所示,可以举出下述方式:其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2,在其表面偏向存在有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3。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还优选具有作为基材的聚合物层1。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1.金属颗粒含有层>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中,只要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中,只要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为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层,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13%以上,上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30以下,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
(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
其中,本说明书中,反射光谱的峰数是指下述次数:对于在任意的测定波长宽度得到的反射光谱,在800nm~2000nm的测定波长下以每5nm进行测定,将包括前后2点的5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与前后的点的差值的符号从正变为负的次数即为上述反射光谱的峰数。
同样地,吸收光谱的峰数是指下述次数:对于在任意的测定波长宽度得到的吸收光谱,在800nm~2000nm的测定波长下以每5nm进行测定,将包括前后2点的5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与前后的点的差值的符号从正变为负的次数即为上述吸收光谱的峰数。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的区域具有至少2个透射峰。
同样地,透射光谱的峰数是指下述次数:对于在任意的测定波长宽度得到的透射光谱,在800nm~2000nm的测定波长下以每5nm进行测定,将包括前后2点的5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与前后的点的差值的符号从正变为负的次数即为上述透射光谱的峰数。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在800nm~2,500nm的波段中,反射率为20%以上的波段的范围为600nm以上、更优选为900nm以上、特别优选为1200nm以上。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热射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在800nm~2,500nm的波段中,反射率为25%以上的波段的范围为800nm以上、更优选为1000nm以上、特别优选为1200nm以上。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更优选上述反射光谱的峰数、上述吸收光谱的峰数、上述透射光谱的峰数各自独立地为2个。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通过具有这样的光谱,能够在宽频带反射(和/或吸收)红外光。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日光辐射反射率,从能够提高热射线反射率的效率的方面出发,优选在800nm~2,500nm的范围(优选800nm~1,800nm)具有最大值。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可见光线透射率,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若上述可见光线透射率小于60%,则在作为例如汽车用玻璃或建筑物用玻璃使用时,有时难以看到外部。
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膜的日光辐射反射率优选为13%以上、更优选为17%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紫外线透射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若上述紫外线透射率超过5%,则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层的颜色有时会因太阳光的紫外线而变化。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雾度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若上述雾度超过20%,则在作为例如汽车用玻璃或建筑物用玻璃使用时,有时难以看到外部、等等,在安全方面有时不优选。
(RMS粒度)
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膜的特征之一在于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30以下。本发明中的RMS粒度是指,对于“修订照片工学的基础-银盐照片编-(改訂写真工学の基礎-銀塩写真編-)(CORONA PUBLISHING CO.,LTD.、1998年)”的504页中记载的银盐照片中的RMS粒度,从扁平状金属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二值化、提取扁平状金属颗粒,并使开孔径为0.6μm□的RMS粒度。需要说明的是,RMS是均方根的简称。
本发明中的RMS粒度的求法为:
(1)拍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2)对照片进行二值化而提取扁平状金属颗粒,
(3)用0.6μm□的筛网将浓度平均化,
(4)求出该筛网的浓度的变动系数,将其作为本发明中的RMS粒度。
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膜优选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2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另一方面,从热射线屏蔽的方面出发,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膜优选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1以上、更优选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4以上。
-1-1.金属颗粒-
上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在将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设为d时,优选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更优选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3的范围。虽然不拘泥于任何理论,而且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不限定于以下的制造方法,但在制造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时通过添加特定的聚合物(优选乳液)等等,能够使金属扁平颗粒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偏析。
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作为六边形或者圆形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存在形态,相对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膜具有基材的情况下为基材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优选为平坦的平面。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作为预支撑体的基材时,优选与基材的表面一同大致为水平面。此处,上述红外线屏蔽膜可以具有上述预支撑体,也可以不具有上述预支撑体。
作为上述金属颗粒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为具有500n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尺寸。
作为上述金属颗粒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从热射线(近红外线)的反射率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银、金、铝、铜、铑、镍、铂等,更优选为银。
-1-2.金属扁平颗粒-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只要是由2个主平面构成的颗粒(参照图1A和图1B)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举出六边形、圆形、三角形等。这些之中,从可见光透射率高的方面出发,更优选为六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状~圆形,特别优选为六边形或圆形。
本说明书中,圆形是指下述形状:对于每1个金属扁平颗粒,具有金属扁平颗粒(与扁平状金属颗粒含义相同)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50%以上的长度的边的个数为0个。作为上述圆形的金属扁平颗粒,只要在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从主平面的上方观察金属扁平颗粒时没有角而为圆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
本说明书中,六边形是指下述形状:对于每1个金属扁平颗粒,具有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20%以上的长度的边的个数为6个。需要说明的是,该含义对于其它多边形也相同。作为上述六边形的金属扁平颗粒,只要在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或SEM从主平面的上方观察金属扁平颗粒时为六边形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六边形的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但从能够减轻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的方面出发,优选角变钝。作为角变钝的程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与上述金属颗粒同样的材料。上述金属扁平颗粒优选至少包含银。
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存在的金属颗粒中,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相对于金属颗粒的总个数优选为60个数%以上、更优选为65个数%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个数%以上。若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比例小于60个数%,可见光线透射率有时会降低。
[1-2-1.平面取向]
对于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其主平面相对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红外线屏蔽膜具有基材的情况下为基材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优选平均在0°~±2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特别优选平均在0°~±1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更特别优选平均在0°~±5°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
对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存在状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优选如后述的图2D、图2E那样进行排列。
此处,图2A~图2E是针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示出包含金属扁平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存在状态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A是说明基材1的平面与金属扁平颗粒3的主平面(决定圆当量直径D的面)所成的角度(±θ)的图。图2B示出金属颗粒含有层2在红外线屏蔽膜的深度方向的存在区域。图2C、图2D和图2E示出金属颗粒含有层2中的金属扁平颗粒3的存在状态。
图2A中,基材1的表面与金属扁平颗粒3的主平面或主平面的延长线所成的角度(±θ)与上述平面取向中的特定范围对应。即,平面取向是指在观察红外线屏蔽膜的截面时图2A所示的倾角(±θ)小的状态,特别是图2D示出基材1的表面与金属扁平颗粒3的主平面接触的状态、即θ为0°的状态。金属扁平颗粒3的主平面相对于基材1的表面的平面取向的角度、即图2A中的θ若超过±30°,则红外线屏蔽膜的特定波长(例如从可见光区域长波长侧至近红外光区域)的反射率降低。
作为金属扁平颗粒的主平面是否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热射线屏蔽材料具有基材的情况下为基材表面)进行平面取向的评价,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为下述方法:制作适当的截面切片,观察该切片中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热射线屏蔽材料具有基材的情况下为基材)和金属扁平颗粒并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可以举出下述方法等:对于热射线屏蔽材料,利用切片机、聚焦离子束(FIB)制作热射线屏蔽材料的截面样品或截面切片样品,利用各种显微镜(例如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对其进行观察,由所得到的图像进行评价。
上述热射线屏蔽材料中,被覆金属扁平颗粒的粘结剂在水中溶胀的情况下,可以用安装于切片机的金刚石切割器将用液氮冷冻的状态的试样切断,从而制作上述截面样品或截面切片样品。另外,在热射线屏蔽材料中被覆金属扁平颗粒的粘结剂在水中不溶胀的情况下,也可以制作上述截面样品或截面切片样品。
作为如上所述制作的截面样品或截面切片样品的观察,只要能够确认样品中金属扁平颗粒的主平面是否相对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热射线屏蔽材料具有基材的情况下为基材表面)进行平面取向,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了FE-SEM、TEM、光学显微镜等的观察。在上述截面样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FE-SEM进行观察;在上述截面切片样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TEM进行观察。在利用FE-SEM评价的情况下,优选具有能够清晰地判断金属扁平颗粒的形状和倾角(图2A的±θ)的空间分辨率。
[1-2-2.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和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粒度分布的变动系数]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优选为70nm~500nm、更优选为100nm~400nm。上述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若小于70nm,则金属扁平颗粒的吸收的贡献大于反射,因此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热射线反射能力,若超过500nm,则雾度(散射)增大,基材的透明性有时会受损。
此处,上述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是指由利用TEM观察颗粒而得到的图像任意选择的200个扁平颗粒的主平面直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
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可以含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金属颗粒,该情况下,可以具有2个以上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峰。
此外,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60个数%以上的金属扁平颗粒、且包含至少两种圆当量平均直径的变动系数为35%以下的金属扁平颗粒。
另外,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该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平均直径的变动系数为35%以下。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中,金属扁平颗粒的粒度分布中的变动系数的上限值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3%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热射线屏蔽膜中,金属扁平颗粒的粒度分布中的变动系数为13%以上、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超过30%、特别优选为40%以上。若上述变动系数为13%以上,则能够使热射线屏蔽材料中的热射线的反射波段变宽,能够在宽频带反射红外光,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热射线屏蔽膜中,金属扁平颗粒的粒度分布中的变动系数的上限值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下、特别优选为100%以下。
此处,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粒度分布中的变动系数是指以下值:例如对如上所述得到的平均值的计算中使用的200个金属扁平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进行作图,求出粒度分布的标准偏差,并除以如上所述得到的主平面直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所得到的值(%)即为上述变动系数。
[1-2-3.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长厚比]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长厚比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从在波长800nm~2,000nm的红外光区域的反射率提高的方面考虑,优选为8~40、更优选为10~35。若上述长厚比小于8,则反射波长小于800nm;若超过40,则反射波长比1,800nm更长,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热射线反射能力。
上述长厚比是指将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除以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颗粒厚度而得到的值。平均颗粒厚度相当于金属扁平颗粒的主平面间距离,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可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测定。
作为利用上述AFM的平均颗粒厚度的测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方法等:将含有金属扁平颗粒的颗粒分散液滴加至玻璃基板并使其干燥,测定1个颗粒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优选为5nm~20nm、更优选为5nm~12nm。
[1-2-4.金属扁平颗粒的存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在将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设为d时,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80个数%以上优选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更优选存在于d/3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60个数%以上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露出。金属扁平颗粒存在于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是指,金属扁平颗粒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即,金属扁平颗粒的一部分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突出的图2E中所记载的金属扁平颗粒也视为存在于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的金属扁平颗粒。需要说明的是,图2E意味着各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方向的极小部分埋没于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并不是各金属扁平颗粒堆积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上。
另外,金属扁平颗粒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露出是指,金属扁平颗粒的一个表面的一部分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突出。虽然不拘泥于任何理论,而且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不限定于以下的制造方法,但在制造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时通过添加特定的聚合物(优选乳液)等等,能够使金属扁平颗粒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偏析。
此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金属扁平颗粒存在分布例如可以通过对红外线屏蔽膜的截面试样进行了SEM观察的图像进行测定。
对构成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金属扁平颗粒的金属的等离子共振波长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从赋予热射线反射性能的方面出发,优选为400nm~2,500nm;从赋予可见光透射率的方面出发,更优选为700nm~2,500nm、特别优选为700nm~2,000nm。
[1-2-5.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介质]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包含聚合物作为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介质。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容易地控制成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与上述聚合物膜的密合在由JISK5600-5-6所规定的横切Cellotape(注册商标)剥离试验中为2点以下。
作为上述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作为上述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明胶或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等高分子等。其中,优选上述聚合物的主聚合物为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从容易使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的方面出发,更优选为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从进一步改善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横切密合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为聚酯树脂。
另外,本说明书中,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包含的上述聚合物的主聚合物是指占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包含的聚合物的50质量%以上的聚合物成分。
上述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聚酯树脂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包含的上述金属颗粒的含量为1质量%~1000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1000质量%、特别优选为20质量%~500质量%。
上述介质的折射率n优选为1.4~1.7。
上述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在将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厚度设为a时,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在厚度方向的a/10以上被上述聚合物覆盖,更优选在厚度方向的a/10~10a被上述聚合物覆盖,特别优选a/8~4a被上述聚合物覆盖。这样通过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以一定比例以上埋没,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性。即,与图2E的方式相比,上述红外线屏蔽膜优选图2D的方式。
[1-2-6.金属扁平颗粒的面积率]
作为金属扁平颗粒的面积的合计值B相对于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时的基材的面积A(对于金属颗粒含有层从垂直方向观察时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总投影面积A)的比例即面积率〔(B/A)×100〕,优选为10%以上且小于60%、更优选为20%以上且小于60%、特别优选为30%以上且小于50%。若上述面积率小于10%,则热射线的最大反射率降低,有时无法充分得到热屏蔽效果。
作为金属扁平颗粒的面积的合计值B相对于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时的基材的面积A(对于金属颗粒含有层从垂直方向观察时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总投影面积A)的比例即面积率〔(B/A)×100〕,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若上述面积率小于15%,则热射线的最大反射率降低,有时无法充分得到热屏蔽效果。
此处,上述面积率例如可以通过对从上方对红外线屏蔽膜进行SEM观察所得到的图像、利用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测定。
[1-2-7.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颗粒间距离]
作为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水平方向相邻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颗粒间距离,从可见光线透射率和热射线的最大反射率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的1/10以上。
若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在水平方向的平均颗粒间距离小于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的1/10,则热射线的最大反射率降低。另外,从可见光线透射率的方面出发,水平方向的平均颗粒间距离优选不均匀(随机)。在并非随机的情况下、即均匀时,发生可见光线的吸收,透射率有时会降低。
此处,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在水平方向的平均颗粒间距离是指相邻的2个颗粒的颗粒间距离的平均值。另外,上述平均颗粒间距离随机是指下述含义:“将包括100个以上金属扁平颗粒的SEM图像二值化,将此时的亮度值进行二维自相关时,其不具有除原点以外的显著极大点”。
[1-2-8.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层结构]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如图2A~图2E所示,金属扁平颗粒以包含金属扁平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形态进行配置。
作为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如图2A~图2E所示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2个以上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构成。在由2个以上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构成的情况下,能够赋予与希望赋予热屏蔽性能的波段对应的屏蔽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由2个以上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至少在最表面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将该最表面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设为d’时,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该最表面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
[1-2-9.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
关于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中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至少1层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优选为10nm~80nm、更优选为20nm~80nm、特别优选为20nm~75nm。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红外线屏蔽膜中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优选为10nm~160nm、更优选为20nm~80nm。在将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厚度设为a时,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d优选为a~10a、更优选为2a~8a。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特别优选所有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的合计在上述范围内。
此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各层的厚度例如可以通过对红外线屏蔽膜的截面试样进行SEM观察得到的图像来测定。
另外,在红外线屏蔽膜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上具有例如后述的覆盖层等其它层的情况下,其它层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边界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来决定,并且可以决定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d。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包含的聚合物相同种类的聚合物涂布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上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利用进行SEM观察得到的图像来判断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边境,并且可以决定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d。
[1-2-10.金属扁平颗粒的合成方法]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合成方法,只要能够合成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等液相法等。这些之中,从形状和尺寸控制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等液相法。也可以在合成六边形~三角形的金属扁平颗粒后,例如利用硝酸、亚硫酸钠等溶解银的溶解种进行蚀刻处理、利用加热进行老化处理等,从而使六边形或者三角形的金属扁平颗粒的角变钝,得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作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合成方法,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预先将晶种固定于膜、玻璃等透明基材的表面,之后使金属颗粒(例如Ag)以扁平状进行晶体生长。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为了赋予所期望的特性,金属扁平颗粒可以实施进一步的处理。作为上述进一步的处理,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高折射率壳层的形成;添加分散剂、抗氧化剂等各种添加剂;等等。
-1-2-10-1.高折射率壳层的形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见光区域透明性,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可以被可见光区域透明性高的高折射率材料被覆。
作为上述高折射率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TiOx、BaTiO3、ZnO、SnO2、Zr02、NbOx等。
作为上述被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为以下方法:如Langmuir、2000年、16卷、p.2731-2735中报道的那样,通过将四丁氧基钛水解,从而在银的金属扁平颗粒的表面形成TiOx层。
另外,难以在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直接形成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层壳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合成金属扁平颗粒后,适宜形成SiO2或聚合物的壳层,进而可以在该壳层上形成上述金属氧化物层。在将TiOx用作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时,由于TiOx具有光催化活性,因而有可能使分散金属扁平颗粒的基体劣化,因此可以根据目的在金属扁平颗粒形成TiOx层后,适宜形成SiO2层。
-1-2-10-2.各种添加物的添加-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为了防止构成该金属扁平颗粒的银等金属的氧化,金属扁平颗粒可以吸附巯基四氮唑、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另外,以抗氧化为目的,可以在金属扁平颗粒的表面形成Ni等氧化牺牲层。另外,以屏蔽氧为目的,可以用SiO2等金属氧化物膜进行被覆。
以赋予分散性为目的,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可以添加例如季铵盐、胺类等包含N元素、S元素和P元素中的至少任一种的低分子量分散剂、高分子量分散剂等分散剂。
<<2.基材>>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具有作为基材的聚合物膜,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与上述聚合物膜的密合在由JIS K5600-5-6所规定的横切Cellotape(注册商标)剥离试验中为2点以下。
上述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与偏向存在有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具有基材。
作为上述基材,只要是光学透明的基材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可见光线透射率为70%以上的基材、优选为80%以上的基材;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射率高的基材等。
作为上述基材,除了为聚合物膜以外,对其形状、结构、尺寸、材料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作为上述形状,可以举出例如扁平状等;作为上述结构,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积结构;作为上述尺寸,可以根据上述红外线屏蔽膜的尺寸等适宜选择。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使用的上述基材的材料,除了为聚合物膜以外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情况从各种透明塑料膜中适宜选择。作为该透明塑料膜,可以举出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聚1-丁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乙烯硫化物系树脂;聚苯醚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等构成的膜;或它们的层积膜。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作为该基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日光辐射屏蔽膜的使用目的而适宜选择,通常为10μm~500μm左右、优选为12μm~300μm、更优选为16μm~125μm。
<3.其它层>
<<3-1.粘着层>>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具有粘着层。上述粘着层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能够用于上述粘着层的形成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VB)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粘着层可以通过涂布形成。
此外,可以在上述粘着层中添加抗静电剂、润滑剂、防粘连剂等。
作为上述粘着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μm~30μm。
<<3-2.硬涂层>>
为了附加耐擦伤性,功能性膜还优选包含具有硬涂性的硬涂层。硬涂层中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
作为上述硬涂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其种类和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醇酸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固化型或光固化型树脂等。作为上述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优选为1μm~50μm。若在上述硬涂层上进一步形成抗反射层和/或防眩层,则可得到除了耐擦伤性外还具有防反射性和/或防眩性的功能性膜,因而优选。另外,可以在上述硬涂层中含有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
<<3-3.覆盖层>>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为了防止物质移动导致的金属扁平颗粒的氧化·硫化、并赋予耐擦伤性,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可以具有与上述露出有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密接的覆盖层。另外,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与后述的紫外线吸收层之间可以具有覆盖层。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特别是在金属扁平颗粒偏向存在于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属扁平颗粒的剥落导致的制造工序的污染、防止在涂布其它层时金属扁平颗粒排列紊乱等等,也可以具有覆盖层。
在上述覆盖层中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上述覆盖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含有粘结剂、消光剂和表面活性剂,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而成。
作为上述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硅酮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醇酸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固化型或光固化型树脂等。
作为上述覆盖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1,000μm、更优选为0.02μm~500μm、特别优选为0.1μm~10μm、更特别优选为0.2μm~5μm。
<<3-4.紫外线吸收剂>>
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层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为粘着层,另外也可以为上述粘着层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之间的层(例如覆盖层等)。在任一情况下,上述紫外线吸收剂均优选相对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添加在配置于太阳光照射的一侧的层中。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2,4-二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上述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叔丁基苯酚(Tinuvin 326)、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等。
作为上述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单(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双(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三(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单(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2-[4-[(2-羟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2-羟基-3-十三烷氧基丙基)氧基]-2-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4-二羟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异辛氧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等。作为上述双(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2,4-双(2-羟基-4-丙氧基苯基)-6-(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双(2-羟基-3-甲基-4-丙氧基苯基)-6-(4-甲基苯基)-1,3,5-三嗪、2,4-双(2-羟基-3-甲基-4-己氧基苯基)-6-(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苯基-4,6-双[2-羟基-4-[3-(甲氧基七乙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1,3,5-三嗪等。作为上述三(羟基苯基)三嗪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2,4-双(2-羟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2-羟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4,6-三[2-羟基-4-(3-丁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2-羟基-4-[1-(异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6-(2,4-二羟基苯基)-1,3,5-三嗪、2,4,6-三[2-羟基-4-[1-(异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2-羟基-4-[1-(异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6-[2,4-双[1-(异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1,3,5-三嗪等。
作为上述水杨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水杨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上述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等。
作为上述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优选可见光透明性和日光辐射透明性高的粘结剂,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等。需要说明的是,若粘结剂吸收热射线,则金属扁平颗粒所产生的反射效果减弱,因而作为在热射线源与金属扁平颗粒之间形成的紫外线吸收层,优选选择在450nm~1,500nm的区域不具有吸收的材料,或者减小该紫外线吸收层的厚度。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1,000μm、更优选为0.02μm~500μm。若上述厚度小于0.01μm,则紫外线的吸收有时会不足;若超过1,000μm,则可见光的透射率有时会下降。
作为上述紫外线吸收层的含量,因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层而异,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优选适宜选择在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提供所期望的紫外线透射率的含量。
作为上述紫外线透射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若上述紫外线透射率超过5%,则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层的颜色有时会因太阳光的紫外线而变化。
<<3-5.金属氧化物颗粒>>
从热射线屏蔽与制造成本的平衡的方面出发,为了吸收长波红外线,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颗粒。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优选的是,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是由上述金属扁平颗粒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分散于粘结剂内而成的层。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还优选分别包含至少1层的上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和包含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含有层。此外,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中,优选在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露出有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侧具有上述含有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这种情况下,例如优选在覆盖层中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覆盖层可以隔着基材与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进行层积。若为这样的构成,则在按照金属扁平颗粒含有层为太阳光等热射线的入射方向侧的方式配置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时,在金属扁平颗粒含有层反射热射线的一部分(或者也可以为全部)后,在覆盖层吸收热射线的一部分,能够降低起因于在金属氧化物含有层中未被吸收而透过红外线屏蔽膜的热射线从而在红外线屏蔽膜的内侧直接受到的热量、与在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氧化物含有层被吸收而间接地传递到红外线屏蔽膜的内侧的热量的合计的热量。即,通过设置金属氧化物含有层,可以提供宽范围(800nm~2000nm)的红外线吸收(热射线吸收)少的热射线屏蔽膜。
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锡掺杂氧化铟(下文中简称为“ITO”。)、锡掺杂氧化锑(下文中简称为“ATO”。)、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锑、玻璃陶瓷等。这些之中,从热射线吸收能力优异、可通过与金属扁平颗粒组合来制造具有宽频带热射线吸收能的红外线屏蔽膜的方面考虑,更优选ITO、ATO、氧化锌;从可将1,200nm以上的红外线屏蔽90%以上、可见光透射率为90%以上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ITO。
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一次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由于不会降低可见光透射率,优选为0.1μm以下。
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球状、针状、板状等。
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在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中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优选为0.1g/m2~20g/m2、更优选为0.5g/m2~10g/m2、进一步优选为1.0g/m2~4.0g/m2。
上述含量若小于0.1g/m2,则肌肤感知的日光辐射量会上升;若高于20g/m2,则可见光透射率会变差。另一方面,上述含量若为1.0g/m2~4.0g/m2,则可回避上述2点,从这方面考虑为有利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在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中的含量例如可如下计算:由上述热射线屏蔽层的超薄切片TEM像和表面SEM像的观察来测定一定面积内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个数和平均粒径,基于该个数和平均粒径、以及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相对密度来计算出质量(g),该计算出的质量(g)除以上述一定面积(m2),从而可计算出该含量。此外,还可如下计算:使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的一定面积内的金属氧化物微粒溶出到甲醇中,通过荧光X射线测定来测定出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g),将该金属氧化物微粒的质量(g)除以上述一定面积(m2),从而计算出该含量。
<4.红外线屏蔽膜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通过涂布方法在上述基材的表面形成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紫外线吸收层、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层。
-4-1.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形成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例如:利用浸渍涂布机、模涂机、狭缝涂布机、刮条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将具有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分散液涂布在上述基材等的下层的表面上的方法;利用LB膜法、自身组织化法、喷涂法等进行平面取向的方法。在制造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时,优选的是,通过为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组成并添加乳液等等,从而使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2的范围。更优选使上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80个数%以上存在于从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表面起d/3的范围。对上述乳液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金属扁平颗粒优选添加1质量%~10000质量%、更优选添加10质量%~1000质量%、特别优选添加20质量%~50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促进平面取向,在涂布金属扁平颗粒后,可使其通过压延辊、层压辊等压接辊来促进平面取向。
本发明中,作为控制成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的方法、控制所得到的红外屏蔽材料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按照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变大的方式控制具有金属扁平颗粒的分散液中包含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形状,也可以将具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小的金属扁平颗粒的2种以上分散液混合而进行控制。
本发明中,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含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不同的2种以上的金属颗粒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小的(平均圆当量直径以某种程度统一)2种以上的金属颗粒分散液,按照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峰为2个以上的方式进行制备,形成金属颗粒含有层。通过为这样的构成,容易将光谱控制为具有2个吸收峰或至少2个反射峰,容易在宽频带屏蔽红外光,因而优选。
具体来说,从控制成反射光谱和/或吸收光谱的峰为2个以上的方面出发,优选含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之差相差50nm~300nm、同时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在上述优选范围内的2种以上的金属颗粒,更优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之差相差100nm~300nm。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热射线屏蔽膜中,在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含有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为1种的金属颗粒时,优选按照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增大(平均圆当量直径不太统一)的方式进行制备,形成金属颗粒含有层。通过为这样的构成,容易在宽频带屏蔽红外光,因而优选。
-4-2.覆盖层的形成方法-
覆盖层优选通过涂布形成。作为此时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浸渍涂布机、模涂机、狭缝涂布机、刮条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涂布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分散液的方法等。
-4-3.硬涂层的形成方法-
硬涂层优选通过涂布形成。作为此时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利用浸渍涂布机、模涂机、狭缝涂布机、刮条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涂布含有上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分散液的方法等。
-4-4.粘着层的形成方法-
上述粘着层优选通过涂布形成。例如,可以层积在上述基材、上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上述紫外线吸收层等的下层的表面上。作为此时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4-5.利用干燥层压的粘着剂层层积-
在使用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对已有窗户玻璃的种类赋予功能性的情况下,层积粘着剂并贴附于玻璃的室内侧。此时,在使反射层尽可能朝向太阳光侧的情况下可防止放热,因此在金属颗粒含有层上层积粘着剂层并从该面贴合至窗玻璃是合适的。
在将粘着剂层层积到金属颗粒含有层表面时,也可以直接将含有粘着剂的涂布液涂布到该表面,但是,粘着剂中包含的各种添加剂、增塑剂、使用溶剂等有可能扰乱金属颗粒含有层的排列,或者有时会使金属颗粒本身变质。为了将这种弊病限制在最小限度,下述方法是有效的:预先将粘着剂涂布于防粘膜上并使其干燥而制作膜,将该膜的粘着剂面与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颗粒含有层表面进行层叠,从而进行干燥状态下的层积。
[贴合结构体]
将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与玻璃和塑料中的任一种进行贴合,可以制造由此而成的贴合结构体。
作为上述贴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可以举出将如上所述制造的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贴合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用玻璃或塑料上、及建材用玻璃或塑料上的方法等。
[红外线屏蔽膜和贴合结构体的使用方式]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只要是为了选择性地反射或吸收热射线(近红外线)而使用的方式则没有特别限制,根据目的适宜选择即可,可以举出例如交通工具用膜及贴合结构体、建材用膜及贴合结构体、农业用膜等。这些之中,从节能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交通工具用膜及贴合结构体、建材用膜及贴合结构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热射线(近红外线)是指在太阳光中包含约50%的近红外线(780nm~1,800nm)。
实施例
下面,举出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以下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材料、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过程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可以适宜进行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以下所示的具体例限定性地解释。
[比较例1]
-金属扁平颗粒的合成-
向2.5mM的柠檬酸钠水溶液500mL中添加8g/L的聚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25mL,加热至35℃。向该溶液中添加3mM的硼氢化钠水溶液30mL,一边以20mL/分钟搅拌一边添加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Ag-1)300mL。将该溶液搅拌30分钟后,添加2.5mM的柠檬酸钠水溶液500mL和5.0mM的抗坏血酸水溶液25mL。进而一边以10mL/分钟的速度搅拌一边添加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Ag-2)300mL。在搅拌30分钟后,将0.35M的对苯二酚磺酸钾水溶液284mL和14质量%的明胶水溶液400g添加至反应釜。接着,添加将0.305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343mL和0.588M的硝酸银水溶液343mL混合而成的亚硫酸银的白色沉淀物混合液。将该溶液搅拌300分钟,得到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
对于所得到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中的金属颗粒,利用以下的方法评价了特性,结果确认到:在该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中生成了平均圆当量直径为105nm的银的六边扁平颗粒(下文中称为六边银扁平颗粒)。
-金属颗粒的评价-
(扁平颗粒的比例、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变动系数)
对于Ag扁平颗粒的形状均匀性,从所观察的SEM图像中任意提取200个颗粒,将颗粒形状为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作为A、将颗粒形状为泪滴形等无定形形状和小于六边形的多边形状的颗粒作为B,进行图像解析,求出相当于A的颗粒个数的比例(个数%)。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此外,同样地,利用数码卡尺对相当于A的100个颗粒的粒径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扁平颗粒A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将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求出扁平颗粒A的平均圆当量直径(粒度分布)的变动系数(%)。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平均颗粒厚度)
将所得到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滴加在玻璃基板上并进行干燥,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Nanocute II、Seiko Instruments社制造)测定1个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使用AFM的测定条件如下:自检测型传感器、DFM模式、测定范围为5μm、扫描速度为180秒/1帧、数据点数为256×256。将所得到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扁平颗粒A的平均颗粒厚度。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同时,基于所得到的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和平均颗粒厚度,将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除以平均颗粒厚度,计算出扁平颗粒A的长厚比。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制作-
将500mL的上述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用离心分离器(Kokusan社制造H-200N、AmbleRotor BN)以7,000rpm进行30分钟离心分离,使六边银扁平颗粒沉淀。去除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450mL,添加纯水200mL,使沉淀出的六边银扁平颗粒再分散,制备得到银扁平颗粒分散液。
进而添加以下的化合物而制备涂布液1。
涂布液1的组成:
使用绕线棒No.6(R.D.S Webster N.Y.社制造)将该涂布液1涂布在PET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厚度:75μm)上并使其干燥,得到表面固定有六边银扁平颗粒的膜。
由此制作了比较例1的红外线屏蔽膜。
(被覆率)
对于所得到的比较例1的红外线屏蔽膜,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了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被覆率。
在涂布包含银扁平颗粒的层并干燥后,利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S4300扫描型电子显微镜对其表面进行表面SEM图像观察,求出其单位面积中的银扁平颗粒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作为被覆率。
将所得到的被覆率记载于下述表1。
(扁平颗粒的存在区域的厚度)
对于所得到的比较例1的红外线屏蔽膜,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了六边银扁平颗粒的存在区域的厚度。
利用环氧树脂包埋涂布试样后,使用切片机制成超薄切片,之后使用HitachiHigh-Technologies社制造的S-5500型FE-SEM进行了SEM观察。其结果,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为70nm。另外,六边银扁平颗粒在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上部与PET膜大致平行地进行排列。用于使金属扁平颗粒进行表面偏向存在的原理尚未被充分解明,但认为重要的是干燥时可能发生变化的表面张力取得了平衡。
(金属颗粒含有层的特性)
对于所得到的比较例1的红外线屏蔽膜,利用以下的方法数出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反射峰数和吸收峰数,进行测定。
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U3500分光光度计以每5nm测定红外线屏蔽膜的反射和吸收光谱,将包括前后2点的5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将与前后的点的差分的符号从正变为负的的情况作为峰。
将所得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反射峰数和吸收峰数记载于下述表1。
[比较例2]
比较例1中将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Ag-1)的添加量变更为75mL,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使用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涂布液2。使用涂布液2,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构成的比较例2的红外线屏蔽膜。
[比较例3]
比较例1中将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Ag-1)的添加量变更为120mL,添加将0.882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343mL和0.588M的硝酸银水溶液343mL混合而成的亚硫酸银的白色沉淀物混合液,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涂布液3。使用涂布液3,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构成的比较例3的红外线屏蔽膜。
[实施例1]
将比较例1中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与比较例2中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以1∶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银颗粒分散液4,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涂布液4。使用涂布液4,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实施例1的红外线屏蔽膜。
[比较例4、5、6和实施例2]
比较例1、2、3和实施例1中,将涂布液1~4的制备中使用的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的量变更为240mL(银4.2g),使纯水的添加量为220cc,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2、3和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构成的比较例4、5、6和实施例2的红外线屏蔽膜。
[比较例7、8、9和实施例3]
比较例4、5、6和实施例2中,使用绕线棒No.10(R.D.S Webster N.Y.社制造)在与PET膜银扁平颗粒分散液的涂布面相反侧的面上涂布ITO硬膜涂布液(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制造EI-1),使干燥后的层厚为1.5μm,从而设置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制备表1所示的比较例7、8、9和实施例3的红外线屏蔽膜。需要说明的是,可知如下测定的上述ITO颗粒在上述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中的含量为3.0g/m2。
-ITO颗粒的含量的测定-
上述ITO颗粒相对于红外线屏蔽膜整体的质量的含量可如下计算出:使热射线屏蔽红外线屏蔽膜整体中的一定面积的ITO颗粒溶出到甲醇中,通过荧光X射线测定对ITO颗粒的质量进行测定,将其质量除以上述一定面积,从而计算出该含量。
[实施例4]
-紫外线吸收层用的涂布液U1的制备-
制备下述所示的组成的紫外线吸收层用的涂布液U1。
紫外线吸收层用的涂布液U1的组成:
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326 10质量份
(Ciba Japan社制造)
粘结剂:10质量%聚乙烯醇溶液 10质量份
水 30质量份
将它们混合,使用球磨机将体积平均粒径调整为0.6μm。
-紫外线吸收层的形成-
实施例3中,使用绕线棒在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颗粒含有层上涂布紫外线吸收层用的涂布液U1,使干燥后的平均厚度为0.5μm。其后,在100℃加热2分钟,进行干燥、固化,形成兼作覆盖层的紫外线吸收层。
将依次层积有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PET膜/包含扁平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兼作覆盖层的紫外线吸收层的层积体作为热射线屏蔽膜。
-粘着层的形成-
对所得到的热射线屏蔽膜的表面进行清洗后,贴合粘着层。作为粘着层(粘着剂),使用SANRITZ株式会社制造的PET-W,将PET-W的一侧的剥离片剥离,所得到的面与上述热射线屏蔽膜的紫外线吸收层表面贴合。由此,制作依次层积有金属氧化物颗粒含有层/PET膜/包含扁平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兼作覆盖层的紫外线吸收层/粘着层的实施例4的红外线屏蔽膜。
对于所得到的实施例4的红外线屏蔽膜,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定了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和扁平颗粒的存在区域。其结果,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为75nm。另外,扁平颗粒与金属颗粒含有层和兼作覆盖层的紫外线吸收层的界面大致平行地进行排列。
[评价]
-光学性能评价-
(热射线反射率)
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红外线屏蔽膜,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U3500型分光器测定800nm~2000nm的反射率,将该反射率的值的平均值作为热射线反射率(%)。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反射率超过20%的反射带宽)
对于所制作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红外线屏蔽膜,由在800nm~2,000nm测定的各波长的反射率求出反射率超过20%的反射带宽,进行热屏蔽性能的评价。反射率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U3500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对于不具有本发明的遮光膜的情况,决定了20%以上的反射率的频带。优选反射频带的宽度宽。
<评价基准>
◎:超过20%的反射带宽为900nm以上
○:超过20%的反射带宽为600nm以上且小于900nm
△:超过20%的反射带宽为400nm以上且小于600nm
×:超过20%的反射带宽小于400nm
将评价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热射线吸收率)
另外,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热射线吸收率利用以下的方法求出。即,将利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U3500型分光器测得的800nm~2000nm的透射率的值的平均值作为热射线透射率(%),从100%减去上述热射线反射率和热射线透射率,所得到的值作为热射线吸收率(%)。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
【表1】
如表1所示可知,如本发明这样,在一个层中具有在红外区域(800nm-2000nm)具有2个反射峰(吸收峰也是具有2个峰)的金属颗粒的各实施例的红外线屏蔽膜与由具有单一反射(吸收)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构成的各比较例的红外线屏蔽膜相比,显示出良好的热射线反射特性,20%反射带宽也宽。
此外,由比较例9与实施例3的比较等可知,在合用吸收热射线的金属氧化物ITO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热射线吸收量,热破裂等危险性减少。
另外,对于实施例4的红外线屏蔽膜,与实施例3同样地研究了各种特性,结果为与实施例3同样的倾向。
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5和6的红外线屏蔽膜与相同银涂布量的实施例2的本发明的试样相比,热射线反射率和超过20%的反射频带均差。
比较例1、2、3、4、5、6、7、8和9的RMS粒度超过25%。
-颗粒倾角-
用环氧树脂对各实施例的红外线屏蔽膜进行包埋处理后,在用液氮冷冻的状态下用剃刀割断,制作出红外线屏蔽膜的垂直方向截面试样。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该垂直方向截面试样,对于100个金属扁平颗粒,将相对于基板的水平面的倾角(图2A中相当于±θ)以平均值的形式算出。其结果,各实施例的红外线屏蔽膜的倾角均在±5°~±15°的范围。
另外,在数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反射峰数和吸收峰数时使用的光谱中,作为代表例,将实施例2的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反射光谱示于图3。由图3可知,实施例2的红外线屏蔽膜的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反射峰数为2个。
[制造例1]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的制备)
-银扁平颗粒的合成(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的制备)-
--扁平核颗粒的合成工序--
将0.5g/L的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2.5mL添加到2.5mM的柠檬酸钠水溶液50mL中,加热至35℃。向该溶液中添加10mM的硼氢化钠水溶液3mL,一边以20mL/分钟进行搅拌一边添加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50mL。将该溶液搅拌30分钟,制作种子溶液。
--扁平颗粒的第1成长工序--
接下来,向上述种子溶液250mL中添加10mM的抗坏血酸水溶液2mL,加热至35℃。一边以10mL/分钟进行搅拌一边向该溶液中添加0.5mM的硝酸银水溶液79.6mL。
--扁平颗粒的第2成长工序--
进一步,在将上述溶液搅拌30分钟后,添加0.35M的对苯二酚磺酸钾水溶液71.1mL,添加7质量%明胶水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添加将0.26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107mL和0.47M的硝酸银水溶液107mL混合而成的亚硫酸银的白色沉淀物混合液。搅拌至银被充分还原为止,添加0.17M的NaOH水溶液72mL。如此得到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
确认到在所得到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中生成了平均圆当量直径为130nm的银的六边扁平颗粒(下文中称为Ag六边扁平颗粒)。另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Nanocute II、Seiko Instruments社制造)测定了六边扁平颗粒的厚度,结果平均为10nm,可知生成了长厚比为13的扁平颗粒。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的制备-
向上述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 60mL中添加1N的NaOH 0.5mL,添加离子交换水90mL,利用离心分离器(Kokusan社制造H-200N、Amble Rotor BN)进行离心分离,使Ag六边扁平颗粒沉淀。去除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添加水10mL,将沉淀出的Ag六边扁平颗粒用均化器SX-10(三井电气精器社制造)以13000rpm再分散20分钟,得到制造例1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
<<金属颗粒的评价>>
接着,对于所得到的金属颗粒,如下评价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下述表2。
-扁平颗粒的比例、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变动系数-
对于Ag扁平颗粒的形状均匀性,从对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进行观察的SEM图像中任意提取200个扁平颗粒,将扁平颗粒的形状为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作为A、将扁平颗粒的形状为泪滴形等无定形形状和小于六边形的多边形状的扁平颗粒作为B,进行图像解析,求出相当于A的扁平颗粒个数的比例(个数%)。
此外,利用数码卡尺对从上述SEM图像中任意提取的相当于A的200个扁平颗粒的粒径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将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求出粒度分布的变动系数(%)。
-平均颗粒厚度-
将所得到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滴加在玻璃基板上并进行干燥,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Nanocute II、Seiko Instruments社制造)测定1个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使用AFM的测定条件如下:自检测型传感器、DFM模式、测定范围为5μm、扫描速度为180秒/1帧、数据点数为256×256。将所得到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扁平颗粒的平均颗粒厚度。
-长厚比-
基于所得到的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和平均颗粒厚度,将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除以平均颗粒厚度,计算出相当于A的金属扁平颗粒的长厚比。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的透射光谱-
对于所得到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的透射光谱,用水稀释,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机(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V-670)进行测定,求出峰值波长。
[制造例2]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2的制备)
代替用均化器SX-10以13000rpm再分散20分钟,而用均化器SX-10以13000rpm再分散10分钟,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2。
[制造例3]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3的制备)
代替用均化器SX-10以13000rpm再分散20分钟,而用均化器SX-10以13000rpm再分散5分钟,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3。
[制造例4]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的制备)
代替用均化器SX-10以13000rpm再分散20分钟,而进行10分钟手动搅拌使其再分散,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
[制造例5]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的制备)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的制备-
首先,在扁平颗粒的第1成长工序中,代替加入上述种子溶液250mL而加入上述种子溶液50mL和离子交换水200ml,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中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的制备-
接下来,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上述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
[制造例6]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6的制备)
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2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6。
[制造例7]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7的制备)
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3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7。
[制造例8]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8的制备)
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2,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8。
[制造例9]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9的制备)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3的制备-
首先,在扁平颗粒的第2成长工序中,代替添加0.25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107mL而添加0.4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107mL,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中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3。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9的制备-
接下来,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上述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3,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9。
[制造例10]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0的制备)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4的制备-
首先,在扁平颗粒的第2成长工序中,代替添加0.25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107mL而添加0.3M的亚硫酸钠水溶液107mL,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中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4。
-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0的制备-
接下来,代替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1而使用上述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A14,除此以外与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同样地制成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0。
与制造例1中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的评价同样地对制造例2~10中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2~B20进行了评价。
将制造例1~10中制备的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B20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2。
【表2】
[实施例11]
-涂布液11的制备-
制备下述所示的组成的涂布液11。
涂布液11的组成:
-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形成-
使用绕线棒在PET膜(Cosmoshine A4300、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厚度:75μm)的表面上涂布涂布液11,使干燥后的平均厚度为0.08μm(80nm)。其后,在150℃加热10分钟,进行干燥、固化,形成金属颗粒含有层,得到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图4中示出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SEM图像。另外,图5中示出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反射光谱。
<<热射线屏蔽材料的评价>>
接下来,对于所得到的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如下评价各种特性。将结果示于下述表3。
-颗粒倾角-
用环氧树脂对热射线屏蔽材料进行包埋处理后,在用液氮冷冻的状态下用剃刀割断,制作出热射线屏蔽材料的垂直方向截面试样。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该垂直方向截面试样,对于100个金属扁平颗粒,将相对于基板的水平面的倾角(图2A中相当于±θ)以平均值的形式算出。
<评价基准>
○:倾角为±30°以下
×:倾角超过±30°
-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
对于所制作的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热射线屏蔽材料的表面,对所得到的SEM图像进行二值化,将金属扁平颗粒和基板区分开。将其结果以RMS图像块处理前图像的形式示于图6A。并且,区分成0.6μm□的网状,将网内的浓度平均化而制成图像,将其以RMS图像块处理后图像的形式示于图6B。由该图6B求出将网内的浓度平均化而得到的值,制成图6C所示的柱状图。将由该图6C所示的柱状图计算出的平均化后的浓度的变动系数作为实施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它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也与实施例11同样地求出RMS粒度。
-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
此外,从与求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时相同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SEM图像任意提取200个颗粒,用数码卡尺测定该颗粒的粒径,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
将粒径分布的标准偏差除以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求出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
-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比例-
对于Ag扁平颗粒的形状均匀性,从与求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时相同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SEM图像任意提取200个扁平颗粒,将扁平颗粒的形状为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颗粒作为A、将扁平颗粒的形状为泪滴形等无定形形状和小于六边形的多边形状的颗粒作为B,进行图像解析,求出热射线屏蔽材料中的相当于A的扁平颗粒个数的比例(个数%)。
-金属扁平颗粒的长厚比-
利用数码卡尺,从与求出上述金属扁平颗粒的颗粒倾角时相同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SEM图像测定100个金属扁平颗粒的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厚度。
基于所得到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和平均颗粒厚度,将金属扁平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圆当量直径)除以平均颗粒厚度,计算出热射线屏蔽材料中的金属扁平颗粒的长厚比。
-可见光透射率-
对于所制作的热射线屏蔽材料,通过各波长的分光可见度对在380nm~780nm所测定的各波长的透射率进行校正,将所得到的值作为可见光透射率。
-热屏蔽性能评价-
(平均反射率)
对于所制作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由在800nm~2,500nm所测定的各波长的反射率求出反射率的平均值,进行热屏蔽性能的评价。优选平均反射率高。
<评价基准>
◎:反射率为20%以上
○:反射率为17%以上且小于20%
△:反射率为13%以上且小于17%
×:反射率小于13%
(反射率为25%以上的反射带宽)
对于所制作的各热射线屏蔽材料,由在800nm~2,500nm所测定的各波长的反射率求出反射率超过25%的反射带宽,进行热屏蔽性能的评价。优选反射频带的宽度宽。
<评价基准>
◎:超过25%的反射带宽为1200nm以上
○:超过25%的反射带宽为1000nm以上且小于1200nm
△:超过25%的反射带宽为800nm以上且小于1000nm
×:超过25%的反射带宽小于800nm
[实施例12]
实施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2,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12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实施例13]
实施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3,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7,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13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实施例14]
实施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9,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14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实施例15]
实施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0,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2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了实施例15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比较例11]
实施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5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比较例12]
比较例11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8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12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比较例13]
比较例12中,将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4替换为银扁平颗粒分散液B11,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2同样地制作了比较例13的热射线屏蔽材料。
对于实施例12~15、比较例11~13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与实施例11同样地评价了各种特性。将所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3】
由上述表3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热射线屏蔽材料的可见光透过性、热屏蔽性能(平均日光辐射反射率)的评价结果全部良好。另外,可知25%反射带宽也宽。
比较例11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中,金属颗粒含有层的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不满足本发明的范围,可知热屏蔽性能差。
比较例12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中,金属颗粒含有层的金属扁平颗粒的RMS粒度和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不满足本发明的范围,可知热屏蔽性能差。
比较例13的热射线屏蔽材料中,金属颗粒含有层的金属扁平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不满足本发明的范围,可知能够进行25%以上日光辐射反射的波长的宽度窄,屏蔽性能差。
需要说明的是,确认到:日本特开2011-118347号公报的实施例13和34中,RMS粒度比本发明的范围更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红外线屏蔽膜的热射线反射率高、热屏蔽性能优异,因而作为例如汽车、巴士等交通工具用膜及贴合结构体、建材用膜及贴合结构体等可以适当地用作要求防止热射线透过的各种部件。
符号说明
1 作为基材的聚合物膜
2 金属颗粒含有层
3 金属扁平颗粒
D 直径
L 厚度
F(λ) 颗粒存在区域厚度
Claims (18)
1.一种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
该红外线屏蔽膜具有含有至少一种金属颗粒的金属颗粒含有层,
所述金属颗粒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和至少2个反射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在800nm~2000nm的区域具有至少2个透射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和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具有60个数%以上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且包含至少两种圆当量平均直径的变动系数为35%以下的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至少一个界面与所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所成的角的平均值为3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主平面相对于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一个表面平均在0°~±30°的范围进行平面取向,
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13%以上,
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30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25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RMS粒度为2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圆当量直径的变动系数为20%以上。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nm~500nm,
所述扁平状金属颗粒的长厚比、即平均粒径/平均颗粒厚度为8~40。
10.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至少1层的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的厚度为10nm~80nm。
12.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至少包含银。
13.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屏蔽膜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14.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屏蔽膜具有粘着剂层,
在所述粘着剂层或所述粘着剂层与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之间的层中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15.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和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是所述六边形或者圆形的扁平状金属颗粒和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分散于粘结剂内而成的层。
16.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屏蔽膜分别包含至少1层的所述在800nm~2000nm具有至少2个吸收峰和至少2个反射峰的金属颗粒含有层和包含金属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含有层。
17.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在800nm~2,000nm的波段中,反射率为20%以上的波段的范围为600nm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颗粒含有层配置于作为基材的聚合物膜的至少一个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60998 | 2012-03-16 | ||
JP2012060998A JP5878050B2 (ja) | 2012-03-16 | 2012-03-16 | 熱線遮蔽材 |
JP2012-078047 | 2012-03-29 | ||
JP2012078047A JP5878059B2 (ja) | 2012-03-29 | 2012-03-29 |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
PCT/JP2013/057126 WO2013137373A1 (ja) | 2012-03-16 | 2013-03-14 |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69750A CN104169750A (zh) | 2014-11-26 |
CN104169750B true CN104169750B (zh) | 2017-07-25 |
Family
ID=4916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3305.XA Active CN104169750B (zh) | 2012-03-16 | 2013-03-14 | 红外线屏蔽膜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20153B2 (zh) |
CN (1) | CN104169750B (zh) |
WO (1) | WO20131373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49607B2 (en) | 2009-07-16 | 2017-08-29 | Digimarc Corporation | Coordinated illumination and image signal capture for enhanced signal detection |
US10424038B2 (en) | 2015-03-20 | 2019-09-24 | Digimarc Corporation | Signal encoding outside of guard band region surrounding text characters, including varying encoding strength |
WO2016031547A1 (ja) * | 2014-08-29 | 2016-03-03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 電磁波吸収及び輻射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赤外線源 |
KR101588630B1 (ko) * | 2014-10-17 | 2016-01-27 | (주)대한솔루션 | 열 차단 기능을 가진 자동차용 헤드라이닝 및 그 제조방법 |
US9600754B2 (en) | 2014-12-23 | 2017-03-21 | Digimarc Corporation | Machine-readable glass |
WO2016153936A1 (en) | 2015-03-20 | 2016-09-29 | Digimarc Corporation |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data hiding with narrow-band absorption materials |
WO2017150165A1 (ja) * | 2016-02-29 | 2017-09-08 | 帝人フィルム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農業ハウス、この農業ハウスを用いた植物の栽培方法および熱線反射フィルム構造体 |
WO2018180221A1 (ja) * | 2017-03-28 | 2018-10-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高屈折率膜、及び、光学干渉膜 |
JP6752392B2 (ja) | 2018-03-29 | 2020-09-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波長選択吸収材料、赤外センサー、波長選択光源及び放射冷却システム |
JP6811895B2 (ja) | 2018-04-12 | 2021-01-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遠赤外線反射膜、遮熱フィルム及び遮熱ガラス |
KR20210004749A (ko) * | 2019-07-05 | 2021-0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 필터, 이미지 센서,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
CN110927847A (zh) * | 2019-12-23 | 2020-03-27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
KR20210133755A (ko) | 2020-04-29 | 2021-1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 필터, 이미지 센서,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
CN112125997B (zh) * | 2020-09-10 | 2022-11-01 | 广州大学 | 一种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和红外隐身防眩光薄膜材料 |
CN114437638A (zh) * | 2022-02-15 | 2022-05-06 | 广东汇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屏蔽型eva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584A (zh) * | 2009-11-06 | 2011-05-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热射线屏蔽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23638A (en) * | 1985-09-30 | 1990-05-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composition |
JP3150745B2 (ja) * | 1992-01-06 | 2001-03-26 |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近赤外線吸収剤用組成物並びに近赤外線吸収材料及びそれらを含有した成形体 |
US6395398B1 (en) | 1999-03-31 | 2002-05-28 |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 Frequency selective pl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JP3454422B2 (ja) | 1999-07-16 | 2003-10-06 |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性波長選択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EP1602683A4 (en) * | 2003-03-11 | 2006-04-19 |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 BIAXIALLY ORIENTATED POLYESTER FILM AND DEMOLITION FILM |
JP4813789B2 (ja) * | 2004-11-22 | 2011-11-09 | 山本化成株式会社 | ジイモニウム塩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有する近赤外線吸収剤およ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 |
JP2007173131A (ja) * | 2005-12-26 | 2007-07-05 | Hitachi Ltd | 微粒子分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電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
JP4855070B2 (ja) | 2005-12-28 | 2012-01-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金属微粒子分散物及び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ー |
JP2011154215A (ja) * | 2010-01-27 | 2011-08-11 | Fujifilm Corp | 赤外光反射板、合わせガラス用積層中間膜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合わせガラス |
JP5570306B2 (ja) | 2010-06-03 | 2014-08-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熱線遮蔽材 |
JP5518580B2 (ja) | 2010-06-03 | 2014-06-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熱線遮蔽材 |
JP5518600B2 (ja) * | 2010-07-06 | 2014-06-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熱線反射材 |
JP2012032454A (ja) * | 2010-07-28 | 2012-02-16 | Fujifilm Corp | 赤外線反射膜 |
JP2012037634A (ja) * | 2010-08-05 | 2012-02-23 | Asahi Glass Co Ltd | 日射調整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付きガラス |
-
2013
- 2013-03-14 CN CN201380013305.XA patent/CN10416975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14 WO PCT/JP2013/057126 patent/WO20131373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9-15 US US14/486,324 patent/US972015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0584A (zh) * | 2009-11-06 | 2011-05-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热射线屏蔽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720153B2 (en) | 2017-08-01 |
WO2013137373A1 (ja) | 2013-09-19 |
CN104169750A (zh) | 2014-11-26 |
US20150002928A1 (en) | 2015-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69750B (zh) | 红外线屏蔽膜 | |
CN103782205B (zh) | 热射线屏蔽材料 | |
JP5518580B2 (ja) | 熱線遮蔽材 | |
CN103827704B (zh) | 热射线遮蔽材料 | |
JP5636208B2 (ja) | 熱線遮蔽用金属平板状粒子含有組成物 | |
JP5709707B2 (ja) | 熱線遮蔽材 | |
CN103814310B (zh) | 热射线屏蔽材料 | |
JP5878059B2 (ja) |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 |
JP5956291B2 (ja) | 多層構造および貼合せ構造体 | |
CN104246549B (zh) | 热射线屏蔽材料和贴合结构体 | |
WO2014156528A1 (ja) | 熱線遮蔽材ならびに熱線遮蔽材を用いた窓ガラス、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 |
JP6076699B2 (ja) |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 | |
JP5833516B2 (ja) | 遠赤外線遮蔽材 | |
JP5922919B2 (ja) | 熱線遮蔽材および貼合せ構造体 | |
WO2013039215A1 (ja) | 熱線遮蔽材 | |
JP5878050B2 (ja) | 熱線遮蔽材 | |
JP2013210573A (ja) | 熱線遮蔽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