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141271B -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1271B
CN104141271B CN201410352978.4A CN201410352978A CN104141271B CN 104141271 B CN104141271 B CN 104141271B CN 201410352978 A CN201410352978 A CN 201410352978A CN 104141271 B CN104141271 B CN 104141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ng
reinforced structural
asphalt
asphalt pavement
r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2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1271A (zh
Inventor
董允
霍东辉
韩志宏
石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410352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1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1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1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1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12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所述强化结构件由六个转接头和六个加强板组成,采用插接方式将转接头和加强板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采用该强化结构件的路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强化结构件高度h2;S2,根据铣刨面积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S3,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S4,摊铺、碾压上面层。本发明可以提高面层承载能力和约束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流变,大幅度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以达到防治车辙产生的目的。

Description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属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它直接危害路面质量,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会进一步加速沥青老化,进而产生大量病害。车辙病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已经成为公路建设者及养护者的心头之痛。
目前,主要从提高沥青道路面层材料的强度出发,基于改性沥青、面层连续密级配及提高面层之间嵌挤连锁和内摩阻力等理论与实践,并采用微表处填补、铣刨拉毛、铣刨加铺等工艺技术来治理车辙病害,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恢复沥青路面性能。
但是,车辙病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预防复发仍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课题。
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组成相——沥青和集料不改变的前提下,仅仅针对组成相而采取的任何强化技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终都是有限度的;基层与面层的结合强度,即内摩擦力影响道路抗车辙性能的技术,本身没有把握车辙形成和提高抗车辙能力的本质;现行各种车辙治理技术实质是路面性能及几何形貌修复技术,并不是治理技术;现有治理车辙技术的不足还在于,没有考虑产生车辙的力的作用尺度,导致在远小于力的作用尺度和形变发生尺度上进行治理技术的研究。由此可见,发展新的基于面层结构强化的技术有望大幅度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可以提高面层承载能力和约束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流变,大幅度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以达到防治车辙产生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是由六个转接头和六个加强板组成,采用插接方式将转接头和加强板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
前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中,转接头设有三个凹槽,相邻凹槽之间的夹角为120°,凹槽截面是梯形,梯形上底l1、下底l2和高l3依次为12mm、16mm、14mm,下底到转接头的中心距离l4为15mm。
前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中,加强板的长度l5、宽度l6、厚度l12依次为80mm、20mm、80mm,加强板的两端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块,加强板的中心设有直径d为40mm的通孔,使得沥青混合料在碾压过程中,加强板两侧的沥青混合料可通过该通孔产生结合,以提高强化结构件在路面内的稳定性和沥青的板体强度。
前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中,转接头和加强板均采用含25%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制成。
采用维卡软化点测试方法来测定加入25%玻璃纤维后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具体如下:
(1)采用英国RAY-RAN公司生产的RRHDV4型维卡软化点仪测定,按照GB/T1634-2标准,测试条件为120℃/h,A,纯尼龙软化点为73℃,玻璃纤维强化尼龙软化点为113℃;
(2)测定含有25%玻璃纤维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制造的强化板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的耐温性能,评定该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抗变形能力:室温下硬度为36.46HBW/500/10,160℃温度下的硬度36.14HBW/500/10。
试验结果表明,160℃时的材料硬度与室温时的硬度基本相同,因而得出含25%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的耐温性高于160℃,而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时的温度约140℃,因此,强化结构件可满足沥青路面施工要求。
前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中,转接头和加强板均采用注塑技术制造。
一种采用前述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强化结构件高度h2
S2,根据铣刨面积(铣刨长度和宽度)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
S3,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
S4,摊铺、碾压上面层。
前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步骤S1中,在传统大修情况下,单车道铣刨4m宽,双车道铣刨8m宽;或者只铣刨车辙宽度范围路面,铣刨宽度为1.2m。
前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步骤S1中,对于面层厚度H=120mm的沥青路面,铣刨至基层;对于面层厚度H>120mm的沥青路面,铣刨深度h=120mm,铣刨至下面层,重度车辙情况时,铣刨深度h>120mm,铣刨至基层。
前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步骤S2中,铣刨深度h=120mm时,直接在铣刨后的路面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铣刨深度h>120mm至基层时,先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摊铺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碾压后,逐一将强化结构件组元铺设在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上,其中,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h3=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强化结构件高度h2
前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的步骤S3中,根据沥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沥青摊铺厚度,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时不同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的高度方向的压实比为97%左右,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应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以防止后续碾压施工时构件单独承载、沥青碾压不实。
前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中,摊铺40mm上面层,是为了防止上面层过薄而产生所谓的搓皮现象,并符合高等级公路上面层厚度的经验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结构强化沥青路面技术,设计了一种强化沥青道路面层的结构,强化结构件各部分的尺寸是由约束沥青流变以及沥青路面厚度、车辙宽度共同决定的,将该结构放置于沥青道路面层内,以提高面层承载能力和约束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流变,达到防治车辙产生的目的。该强化结构件受力均匀、结构稳定;车辙宽度一般不超过1.3m,可根据车辙长度、宽度按防治需求任意组装或使用多个组元;由于制造转接头和加强板的纤维强化尼龙材料的强度低于集料(即石子),养护铣刨时可使材料断裂,并且强化结构件采用插接组合方式,其在单边受力时易于解体,因而不影响沥青路面的铣刨,铣刨出的破碎沥青混合料便可通过再生加以利用,解决资源再生和环保问题。
本发明适用于面层厚度≥120mm的沥青道路车辙治理;采用本发明所述强化结构件后,沥青道路车的辙病害程度减轻约60%,治理后病害复发率降低50%左右,道路寿命延长近一倍,节省因车辙导致的养护费5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是转接头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3、图4分别是加强板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5、图6分别是转接头与加强板组合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7是强化结构件单元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强化结构件组元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路面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路面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路面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沥青道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转接头,2-加强板,3-凹槽,4-凸块,5-通孔,6-上面层,7-下面层,8-基层,9-粘结层,10-粘结层A,11-粘结层B。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由六个转接头1和六个加强板2组成。
如图1、图2所示,转接头1呈六边形,包括三个长边和三个短边,短边长度l7均为20mm,长边l8均为40.23mm;每个短边上设有一个凹槽3,相邻凹槽3之间的夹角θ是120°,凹槽3截面是梯形,梯形的上底l1、下底l2和高l3依次为12mm、16mm、14mm,下底到转接头1的中心距离l4是15mm;转接头1的总高度l9为80mm,总长度l10为60mm。
如图3、图4所示,加强板2的总长度l5、总宽度l6、总高度l12依次为80mm、20mm、80mm,加强板2的两端设有与凹槽3相配合的凸块4,凸块4的厚度l11为70mm;加强板2的中心设有直径d为40mm的通孔5。
如图5、图6、图7所示,采用插接方式将转接头1和加强板2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
将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如图8所示,可以将23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其总长度l13=1012.94mm,总宽度l14=938.07mm。
转接头1和加强板2均采用含25%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并通过注塑技术制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2: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述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面层厚度H=120mm)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沥青道路的结构如图12所示,由上而下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40mm)+强化结构件高度h2(h2=l9=80mm)=120mm,铣刨至基层8。
(2)组装并铺设强化结构件:根据铣刨面积按照图8所示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9,再按图9所示在粘结层9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
(3)根据沥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沥青摊铺厚度,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时不同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的高度方向的压实比为97%左右,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应略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
(4)摊铺、碾压40mm上面层6。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述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面层厚度H>120mm,车辙病害为中等及其以下)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沥青道路的结构如图12所示,由上而下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40mm)+强化结构件高度h2(h2=l9=80mm)=120mm,铣刨至下面层7。
(2)组装并铺设强化结构件:根据铣刨面积按照图8所示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9,再按图10所示在粘结层9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
(3)根据沥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沥青摊铺厚度,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时不同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的高度方向的压实比为97%左右,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应略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
(4)摊铺、碾压40mm上面层6。
本发明的实施例4:一种采用实施例1所述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面层厚度H>120mm,重度车辙病害)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沥青道路的结构如图12所示,由上而下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铣刨深度h>120mm,铣刨至基层8。
(2)组装并铺设强化结构件:根据铣刨面积按照图8所示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如图11所示,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涂撒粘结层A10,由于铣刨深度h(>120mm)-上面层厚度h1(40mm)-强化结构件高度h2(h2=l9=80mm)>0=h3,因此在粘结层A10上先摊铺一定厚度h3的沥青混合料,碾压后,在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上涂撒粘结层B11,逐一将强化结构件组元铺设在粘结层B11上。
(3)根据沥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沥青摊铺厚度,沥青混合料压实施工时不同粒径的沥青混合料的高度方向的压实比为97%左右,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应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
(4)摊铺、碾压40mm上面层6。
对于实施例2-4,在传统大修情况下,单车道铣刨4m宽,双车道铣刨8m宽;或者只铣刨车辙宽度范围路面,铣刨宽度为1.2m。
此外,申请人还对本发明车辙病害治理技术与传统治理病害技术(铣刨加铺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首先对出现严重车辙的单车道路面铣刨4m宽、120mm深;然后,沿一条车辙线路铺设本发明的强化结构件,而沿另一条车辙线路按传统工艺铺设沥青路面。经历一年多的行车观察测量,试验路段内传统工艺铺设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复发率达40%左右,且有些车辙深度甚至达到40mm以上;而铺设本发明的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复发率不到20%,且车辙最深处仅为15mm。

Claims (10)

1.一种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六个转接头(1)和六个加强板(2)组成,采用插接方式将转接头(1)和加强板(2)组装成正六边形强化结构件单元,多个强化结构件单元组成一个蜂窝状的强化结构件组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头(1)设有三个凹槽(3),相邻凹槽(3)之间的夹角为120°,凹槽(3)截面是梯形,梯形上底l1、下底l2和高l3依次为12mm、16mm、14mm,下底到转接头(1)的中心距离l4为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加强板(2)的长度l5、宽度l6、厚度l12依次为80mm、20mm、80mm,加强板(2)的两端设有与凹槽(3)相配合的凸块(4),加强板(2)的中心设有直径d为40mm的通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头(1)和加强板(2)均采用含25%玻璃纤维的强化尼龙复合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头(1)和加强板(2)均采用注塑技术制造。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车辙路面进行铣刨;
S2,根据铣刨面积组装强化结构件组元,并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
S3,将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强化结构件组元内,然后进行碾压;
S4,摊铺、碾压上面层(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传统大修情况下,单车道铣刨4m宽,双车道铣刨8m宽;或者只铣刨车辙宽度范围路面,铣刨宽度为1.2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于面层厚度H=120mm的沥青路面,铣刨深度h=120mm,铣刨至基层(8);对于面层厚度H>120mm的沥青路面,铣刨深度h=120mm,铣刨至下面层,重度车辙情况时,铣刨深度h>120mm,则铣刨至基层(8)。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铣刨深度h=120mm时,直接在铣刨后的路面上铺设强化结构件组元;铣刨深度h>120mm至基层(8)时,先在铣刨后的路面上摊铺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碾压后,逐一将强化结构件组元铺设在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上,其中,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h3=铣刨深度h-上面层厚度h1-强化结构件高度h2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根据沥青粒径、压实比确定沥青摊铺厚度,摊铺厚度及碾压后高度均大于强化结构件的高度。
CN201410352978.4A 2014-07-22 2014-07-22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1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2978.4A CN104141271B (zh) 2014-07-22 2014-07-22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2978.4A CN104141271B (zh) 2014-07-22 2014-07-22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1271A CN104141271A (zh) 2014-11-12
CN104141271B true CN104141271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85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297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1271B (zh) 2014-07-22 2014-07-22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12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60277A1 (de) * 1973-12-04 1975-06-12 Ludwig Ufer Koerper zum einbau in die stossenden aneinanderstossender, insbesondere materialunterschiedlicher fahrbahnbelaege
EP0808947A1 (fr) * 1996-05-20 1997-11-26 Screg Couche de chaussée armée, structure alvéolaire et élément à base de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une telle couche de chaussée
CN101761011A (zh) * 2009-10-24 2010-06-30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蜂窝筋拉伸式抗裂路面
CN201753423U (zh) * 2010-04-29 2011-0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一种路面板
CN204039865U (zh) * 2014-07-22 2014-12-24 东北大学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080A4 (en) * 1999-12-17 2004-11-10 Mitsui Chemicals Inc REINFORCEMENT LAYER FOR ROADS, STRUCTURE OF A REINFORCED ASPHALT PAVE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60277A1 (de) * 1973-12-04 1975-06-12 Ludwig Ufer Koerper zum einbau in die stossenden aneinanderstossender, insbesondere materialunterschiedlicher fahrbahnbelaege
EP0808947A1 (fr) * 1996-05-20 1997-11-26 Screg Couche de chaussée armée, structure alvéolaire et élément à base de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une telle couche de chaussée
CN101761011A (zh) * 2009-10-24 2010-06-30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蜂窝筋拉伸式抗裂路面
CN201753423U (zh) * 2010-04-29 2011-0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一种路面板
CN204039865U (zh) * 2014-07-22 2014-12-24 东北大学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1271A (zh)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8004A (zh) 沥青路面的基层表面处理方法
CN104074115B (zh) 一种基于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06592358A (zh) 一种盐渍土地重载交通的路面设计方法、结构及铺设方法
CN102928334A (zh) 沥青混合料抗滑耐久性能的评价方法
CN103628380A (zh) 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基层路面
CN205387650U (zh) 一种抑裂抗剪沥青路面结构
Zhao et al. A summary of cold patch material for asphalt pavements
CN104141270B (zh)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CN104314003A (zh) 一种长寿命钢筋网柔性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
CN103334365B (zh) 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04141271B (zh)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及路面施工工艺
CN104878675A (zh)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层中柔性基层的碾压成型方法
CN108360327A (zh) 一种耐久型新型复合材料路基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59669A (zh) 一种道路交叉口高度抗变形路面结构和方法
CN204940045U (zh) 抗反射裂缝沥青路面结构
CN112878135A (zh)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路口抗车辙路面变形判断和施工方法
CN101244901B (zh) 一种防水找平联结层
CN103526663B (zh) 采用结合式混凝土加铺面修补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方法
CN206736647U (zh) 一种新型公路结构
CN204039865U (zh) 治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强化结构件
CN205242199U (zh) 一种耐久性路面结构
CN106120510B (zh) 一种减缓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裂缝的施工方法
CN112878136B (zh) 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路口橡胶沥青抗车辙路面检测和设计方法
CN203668790U (zh) 一种改性级配碎石基层路面结构
CN209010880U (zh) 一种高速路蜂窝路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