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079B -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25079B CN104125079B CN201310142917.0A CN201310142917A CN104125079B CN 104125079 B CN104125079 B CN 104125079B CN 201310142917 A CN201310142917 A CN 201310142917A CN 104125079 B CN104125079 B CN 1041250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backup
- peer itself
- itself body
- backup pe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所述管理主设备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使得确定所述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配置部署及维护过程简单等优点,以在不增加建网成本的情况下,极大削减网络运营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网络业务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网络中断将直接影响大型网游玩家的体验,或者,影响企业用户voip(基于IP的语音,voice over IP)、视频等应用(如会议等)的体验。
基于上述需求,为提高宽带网络接入的可靠性,运营商都会采用双归接入方式,即用户设备(如交换机)通过两条接入链路分别接到两台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Remote Access Server)上。由于BRAS设备一般通过PPPoE(Point-to-Point Potocol OverEthernet,以太网上传送点对点会话的方式)来方式来实现接入认证,如果不对用户的认证状态等数据进行设备间的备份,那么在出现链路或节点故障而发生保护切换后,用户需要重新拨号才能完成在另一台设备上的接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网络应用连接会断掉,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主备设备之间会实时备份用户的接入认证等相关用户数据。为了实现在主、备设备之间备份用户数据,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VRRP(Virtual Router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扩展的方式。在该VRRP扩展的方式中,主要是基于VRRP的双机冗余保护实现。即为了实现BRAS双机之间的热备,对VRRP协议进行扩展,增加用户信息同步备份等功能,以充分利用原有组网和VRRP协议,实现相应的双机热备。
但是,由于VRRP是面向接口的保护协议,因而,为实现BRAS双机之间的热备,需要在主、备BRAS上连接下层网络设备的接口中的每一对互为备份的接口上配置至少一个VRRP保护组,每一个VRRP保护组都需要配置3个IP地址及配置10-20条命令,这样,针对一台实现双机热备的BRAS设备需要配置数千条命令和数百个IP地址。而且,由于实现双机热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基于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粒度进行保护,因而需要对VLAN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对下层交换机的配置也需要进行调整,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配置和维护过程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以降低配置及维护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复杂程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包括:
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
所述管理主设备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自身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基于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所述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
基于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步骤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或备用接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中,且所述装置包括:
连通性检测单元,用于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
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
备份对等体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包括静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管理主设备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包括动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基于所述第二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通性监测单元,用于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所述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
基于所述第二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所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包括:
备份对等体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
主备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或备用接口。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确定所述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配置部署及维护过程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的应用实施例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其中,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宽带接入服务器等;
相应的发起连通性检测的触发方式具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方式一:管理主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方式二:当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该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所述非单播接入报文可以为广播报文或组播报文,所述广播报文或组播报文为二层广播域的网络设备(如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均可以收到的报文;
其中,在上述描述中,相应的管理主设备为根据预定的方式在所述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中选择确定的一个网络设备,且另一个网络设备可以称为管理从设备;
举例来说,相应的链路层连通性检测过程可以包括:通过LLDP(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报文进行连通性检测,或者,通过在同一个二层(即链路层)广播区域内发送广播报文进行连通性检测;以通过所述广播报文进行连通性检测为例,相应的连通性检测过程可以包括:管理主设备发送广播报文(如私有格式的广播报文),管理从设备接收到该广播报文后则通知所述管理主设备(通知中包含接收到该广播报文的接口的标识,如接口号等),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收到的通知判断管理主设备与管理从设备之间的接口是否连通,从而确定管理主设备与管理从设备之间接口的链路层连通情况;
步骤12,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可以互相备份的接口,即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
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的处理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管理从设备发送来的通知,若发现管理主设备上的A接口与管理从设备上的A’接口之间能够传递上述广播报文,即A接口与A’接口之间连通,则建立包含A接口与A’接口的备份对等体。
进一步地,在该步骤中,当管理主设备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后,管理主设备还可以根据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例如,若希望某接口为主用接口,则可以通过为配置该接口的本地属性的方式表示该接口需要作为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即通过接口的本地属性的配置可以人工干预备份对等体的主用接口的选择;或者,也可以通过所述接口的本地属性人工干预备份对等体中的备用接口的选择,处理方式与人工干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的选择方式类似,即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备用接口;
步骤13,所述管理主设备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具体地,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接口号和接口的主备状态等信息。
假设所述备份对等体是在管理主设备上连接下层网络设备的接口以及管理从设备上连接下层网络设备的接口之间建立,则通过上述方式建立了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后,当备份对等体中正处于工作状态的主用接口发生故障时,则可以由备用接口所在的网络设备通知下层网络设备将业务流导向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所述备用接口,相应的下层网络设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下层交换设备,如交换机等;
具体地,由备用接口所在的网络设备通知下层网络设备将业务流导向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所述备用接口的过程中,具体可以由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向下层网络设备发送Gratuitous ARP(Gratuitous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免费地址解析协议)报文,以通知下层网络设备将业务流导向所述接口备份对等体中的备用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两个网络设备(即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之间建立控制连接,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等,并通过建立的所述控制连接在所述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之间备份所述下层网络设备下连接的用户接入网络所需要的全局信息,如用户信息等;也可以通过该控制连接在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之间传递所述接口的本地属性等信息。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相应的全局信息的可靠备份,还可以在一个所述备份对等体包含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建立备份控制连接,用于作为所述两个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所述控制连接的备份连接,即当建立的控制连接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该备份控制连接进行全局信息的备份,以提高全局信息备份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中的一个网络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则可以将所述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中的另一个网络设备上的所有备用接口升级为主用接口,并通知下层网络设备进行业务流向的切换。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网络自动化技术来实现保护链路的自动发现和保护倒换(即通过连通性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以进行相应的双机热备份处理),且相应的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的过程可以基于VLAN 属性自动实现,使得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适应已经规划布置完成的 VLAN,而不需要人工统一规划VLAN来适应所需要建立的备份对等体,进而也不需要因人工 统一规划VLAN所导致的调整下层交换机配置的操作。因此,相应的实现双机热备份的过程中需要的配置命令数量较少且配置操作过程简单,极大降低了配置和维护的复杂性,提高了维护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双机热备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2所示,假设备份组包含网络设备A和网络设备B,网络设备A和B可以分别为两个BRAS,网络设备A上有两个BAS(宽带接入服务,Broadband Access Service)接口,分别是BAS接口1和BAS接口2,BAS接口1连接下层网络设备C,BAS接口2连接下层网络设备D;网络设备B有两个BAS接口,分别是BAS接口3和BAS接口4,BAS接口3连接下层网络设备C,BAS接口4连接下层网络设备D。结合图2所示的备份系统框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双机热备的处理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以自动完成配置网络设备A上的BAS接口与网络设备B上的BAS接口间的主备关系以及相应的保护倒换,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建立控制连接,选取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
具体地,可以在备份组的两个peer(即网络设备)之间建立TCP连接,并根据优先级等策略选择其中一个peer为管理主设备,另一个为管理从设备,这里的主从概念只是管理意义上的主从,而不是接口的主从;
相应的备份组包含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即两个peer。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指定网络设备A为管理主设备,网络设备B为管理从设备。
步骤32,配置BAS接口的VLAN属性及local(本地)属性;
具体地,BAS接口的VLAN属性及local属性用于作为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的依据,其中,BAS接口的VLAN属性用于作为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的依据,BAS接口的local属性用于作为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依据。
例如,若要将BAS接口1和BAS接口3加入到备份对等体1中,将BAS接口2和BAS接口4加入到备份对等体2中,并且将BAS1设置为备份对等体1中的主用端口,将BAS4设置为备份对等体2中的主用端口,则可以将BAS接口1和BAS接口3的VLAN属性的值设置为1,将BAS接口2和BAS接口4的VLAN属性的值设置为2,配置BAS接口1和BAS接口4的local属性的值为1(这里假设local属性的值为1表示设置为local,为0表示没有设置为local),配置BAS接口2和BAS接口3的local属性的值为0。
通过该步骤可以根据拓扑结构需要为本地优先接入的VLAN指定local属性,以指定某接口作为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基于该local属性可以控制下层交换机尽量同侧接入,即对于一对连通的备份对等体(即备份组包含的两个网络设备的BAS的接口)之间优先选择指定了所述local属性的接口为主用接口,以减少U型组网等情况下交换机之间的穿越流量。
步骤33,管理主设备发起连通性检测,以建立备份对等体;
在该步骤中,具体可以通过静态连通性检测的方式建立备份对等体,也可以通过动态连通性检测的方式建立备份对等体,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1)静态连通性检测的方式建立备份对等体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步骤32中配置的BAS接口的VLAN属性的值主动向管理从设备发起连通性检测(即根据VLAN配置仅在同一VLAN内发起接口之间的连通性检测),以检测相应的所述管理主设备的BAS接口与所述管理从设备的BAS接口之间的连通性,并根据检测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并通告管理从设备,所述备份对等体包含可以互相备份的接口及VLAN信息,例如可以为“port(接口)+vlan”对。例如,网络设备A向网络设备B发起连通性检测,具体可以但不限于在连通性检测报文中携带BAS接口1和VLAN1的信息,获得网络设备B的响应,得知网络设备B的BAS接口3也在VLAN1中,从而建立备份对等体1,所述备份对等体1中包括BAS接口1和BAS接口3。之后,网络设备A再次向网络设备B发起连通性检测,在连通性检测报文中携带BAS接口2和VLAN2的信息,获得网络设备B的响应,得知网络设备B的BAS接口4也在VLAN2中,从而建立备份对等体2,所述备份对等体2中包括BAS接口2和BAS接口4。
管理主设备还根据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local属性、接口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和VLAN数量均衡度等一项或多项策略生成备份对等体的主备关系(即确定相应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并通告管理从设备。例如,当确定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策略被设置为需要考虑接口的local属性时,可以根据上述步骤32中配置了的各BAS接口的local属性来确定备份对等体的主备关系。
可选地,在管理主从设备之间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备份对等体创建备用控制连接,以作为步骤31建立的TCP连接的备份链路;
(2)动态连通性检测的方式建立备份对等体
如果BAS接口VLAN配置(即VLAN属性)为anyother(即若不清楚下层交换机的配置则使用该命令,表示任何VLAN或QinQ都可接入),则需要通过非单播接入报文动态触发建立备份对等体,该非单播接入报文可以为用户的接入协议相关报文,如ARP报文或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报文等等;相应的建立备份对等体的过程可以包括:
当管理主设备首次收到某VLAN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则判断该VLAN是否建立备份对等体,若该VLAN还没有建立备份对等体,则发起连通性检测并建立备份对等体,相应的连通性检测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与管理从设备检测报文配合实现,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发起的检测报文实现;管理主设备还根据备份对等体物理接口上的VLAN的local属性、接口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和VLAN数量均衡度等一项或多项策略生成备份对等体的主备关系并通告管理从设备;
进一步地,当管理从设备首次收到某VLAN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如果该VLAN还没有建立备份对等体,则在该接收到非单播接入报文的接口上发起连接通性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连通,则表明管理主设备可以完成相应的连通性检测工作,此时可以丢弃该非单播接入报文;如果连通性检测失败,则该管理从设备对该VLAN做接入处理并通告管理主设备。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和VLAN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故所述管理主设备还可以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所述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即所述管理主设备还可以周期性进行连通性检测以适应下层交换网络的拓扑变化,当发现备份对等体无效(如三个检测周期无效)后,对原备份对等体包含的接口开始新的连通性检测过程,当检测到新的连通性后(即检测到新的接口与所述原备份对等体包含的接口连通),则更新所述原有备份对等体包含的接口信息(即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信息);其中,检测周期的长短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VLAN配置的变化间隔时间确定,例如,可以设置为60秒等)。
步骤34,基于建立的备份对等体进行相应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选择及切换;
在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含的主用接口及备用接口后,所述主用接口及备用接口还可以根据事件的触发而发生改变,即原主用接口可能变成备用接口,备用接口也可能变成主用接口。具体地,首先,管理从设备根据事件触发上报等途径收集本机的接口状态以及通过主动周期获取等方式获取外层VLAN粒度的流量统计,并向管理主设备通告;之后,管理主设备可以根据各设备状态、接口状态、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进行主备选择,若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包含的主用接口及备用接口发生变化,则由新的主用接口发送免费ARP报文通知下层交换机将业务流导向所述新的主用接口(即原备用接口)接口,以进行主用接口及备用接口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上线的备份对等体是否因为流量不均衡而发起主动主备切换具体可以设计成可选配置(如流量不均衡度超过预定值触发切换,且预定值大小可配置),默认为不切换,从而可以防止流量变化引起主备反复频繁切换;
进一步地,当设备检测到对端设备DOWN(失效)时,则将发生设备级主备切换,即未失效的设备的所有备用接口升级为主用接口,并发送免费ARP报文通知下层交换机接口将业务流导向未失效的设备中的所述备用接口;之后,当故障设备恢复正常后,两端重新建立连接,重新选择管理主设备和管理从设备并建立相应的备份对等体,同步用户备份数据及用户信息等,以及根据主备选择策略选举主备用接口,选择确定的主用接口发送免费ARP报文通知下层交换机将业务流导向所述选择确定的主用接口。
在上述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只重点描述了根据拓扑结构的配置自动发现保护链路以及实现主备切换的处理过程,对于切换过程中涉及的用户数据备份以及BRAS地址池分配及路由发布等的备份处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式即可,故未做特别说明。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部署简单、备份策略和粒度选择灵活、对已有网络有较强的适应性等优点。而且,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相应的双机热备,还可以在不增加建网成本的情况下,极大削减网络运营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于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中,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连通性检测单元41,用于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
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42,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41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
备份对等体信息发送单元43,用于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42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41可以包括静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411,用于根据所述管理主设备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可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41也可以包括动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412,用于当所述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还可以包括连通性监测单元44,用于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
在所述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中,如图5所示,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42具体可以包括备份对等体确定子单元421和主备选择子单元422,其中:
备份对等体确定子单元421,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
主备选择子单元422,用于根据所述管理主设备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接口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或者,所述本地属性也可以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备用接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使得确定所述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处理过程具有配置部署简单、备份策略和粒度选择灵活、对已有网络有较强的适应性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在不增加建网成本的情况下,极大削减网络运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中包含的各个处理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前面的各个实施例中已经有详细描述,故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具体可以设置于网络设备中,如BAS设备中,以便于所述网络设备作为管理主设备应用时可以完成上述处理功能。具体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构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存储器61、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以及分别与存储器61、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连接的处理器64,且存储器61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器64用于调用存储器61存储的程序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发送器62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根据接收器63接收到的信息确定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还用于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过所述发送器62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根据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
所述管理主设备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其中,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步骤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或备用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自身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主设备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所述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
5.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于作为管理主设备的网络设备中,且所述装置包括:
连通性检测单元,用于向作为管理从设备的网络设备发起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其中,所述管理主设备和所述管理从设备为能够互相备份的两个网络设备;
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以及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
备份对等体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所述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的信息通知所述管理从设备;
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建立单元包括:
备份对等体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的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的结果建立备份对等体;
主备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本地属性、所述备份对等体中的接口的速率匹配、上下行链路流量均衡度、地址池均衡度或虚拟局域网数量均衡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可以互相备份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其中,所述本地属性用于预先配置指定某接口为其所在的备份对等体中的主用接口或备用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包括静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管理主设备与下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口的外层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主动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性检测单元包括动态连通性检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管理主设备收到虚拟局域网的非单播接入报文时,若所述虚拟局域网尚未建立所述备份对等体,则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通性监测单元,用于根据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针对已经建立的所述备份对等体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当确定所述已经建立的备份对等体失效,则针对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重新发起所述链路层连通性检测,并为所述失效的备份对等体的接口建立新的备份对等体,其中,所述备份对等体失效是指所述连通性检测的结果为所述备份对等体包括的主用接口和备用接口之间不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2917.0A CN104125079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2917.0A CN104125079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5079A CN104125079A (zh) | 2014-10-29 |
CN104125079B true CN104125079B (zh) | 2017-11-17 |
Family
ID=5177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2917.0A Active CN104125079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250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90825B (zh) * | 2014-12-25 | 2020-08-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保护中控制器热备份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873761A (zh) * | 2017-12-04 | 2019-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备环境中切换主备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319679B (zh) * | 2018-01-30 | 2021-03-23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主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4070781B (zh) * | 2020-08-05 | 2023-08-08 | 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
CN114531722B (zh) * | 2022-03-01 | 2024-05-03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本地网络中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9795A (zh) * | 2007-07-27 | 2007-11-2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
CN101197733A (zh) * | 2007-12-18 | 2008-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连通性的自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1695043A (zh) * | 2009-10-15 | 2010-04-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备份端口复用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05690A (ja) * | 2007-10-24 | 2009-05-14 | Alaxala Networks Corp | レイヤ2冗長プロトコル相互接続装置 |
-
2013
- 2013-04-23 CN CN201310142917.0A patent/CN1041250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79795A (zh) * | 2007-07-27 | 2007-11-2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
CN101197733A (zh) * | 2007-12-18 | 2008-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连通性的自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1695043A (zh) * | 2009-10-15 | 2010-04-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备份端口复用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5079A (zh) | 2014-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5676B (zh) | 基于arp协议交互的链路故障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025513B (zh) | 用于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控制层级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523805B (zh) | 用于重新配置通信网络的方法 | |
CN105162704B (zh) | Overlay网络中组播复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652963B (zh) | 重配通信网络的方法 | |
CN104125079B (zh) | 一种确定双机热备份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259215B (zh) |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1860492A (zh) | 快速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5764820B2 (ja) |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CN103119400B (zh) | 用于跨ip网络连接的串行数据链路会话的状态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483571B (zh) | 一种rrpp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6453124A (zh) |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1965691A (zh) | 电缆冗余以及联网系统 | |
CN101562576B (zh) | 一种路由发布方法和设备 | |
CN105634848B (zh) | 一种虚拟路由器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A3031594A1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network node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1136838B (zh) | 一种桥模式弹性分组环跨环桥设备冗余保护的方法 | |
CN101404594B (zh) | 热备份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装置、通信设备 | |
JP5974911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 |
CN103414642A (zh) | 一种转发信息维护方法及设备 | |
CN103685029B (zh) | 一种快速环网保护协议组网中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 |
CN106533775A (zh) | 虚拟化成员设备及邻居发现方法 | |
CN103107942A (zh) | 一种静态路由的跟踪方法和设备 | |
CN110191051A (zh) | 二层组播网络收敛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039889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