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108324B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8324B
CN104108324B CN201410150088.5A CN201410150088A CN104108324B CN 104108324 B CN104108324 B CN 104108324B CN 201410150088 A CN201410150088 A CN 201410150088A CN 104108324 B CN104108324 B CN 104108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back
cushion
strike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0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8324A (zh
Inventor
河本康伸
横山太
横山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08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8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8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60N2/36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86Side-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设在座椅靠背(7)上的钩转动机构(16);和配置在座椅靠背(7)的后方且固定在车身上的闩眼(17),还具有:将座椅靠背(7)在立起位置上固定的左锁定机构(14)以及右锁定机构(15);和设在车身上且以使座椅靠背(7)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7)的支承托架(9),将闩眼(17)以及支承托架(9)配置在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的后表面侧,在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和闩眼(17)以及支承托架(9)上,设有进行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与闩眼(17)以及支承托架(9)之间的定位的、穿插孔、固定线材(37)、和突起部(39)。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座椅中存在如下的座椅,其具有兼作与后部行李箱的分隔件的座椅靠背。
该座椅靠背以能够相对于与车身的底板大致平行配置的座椅坐垫倾动的方式设置。另外,这种车辆用座椅将用于极力消除在立起位置上的座椅靠背的左右端和车身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的侧靠垫固定在车身上。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提高车室内的外观性(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28508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具有如下的课题:因座椅靠背和侧靠垫等的制造误差而在立起位置上的座椅靠背与侧靠垫之间会产生设计之外的间隙和层差,会有损于外观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将在立起位置上的座椅靠背与侧靠垫之间的间隙和层差抑制为最小限度的车辆用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下的手段。
(1)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具有:座椅靠背,以能够相对于车身的底板或沿着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座椅坐垫倾动的方式设置;侧靠垫,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与所述车身的侧壁之间;锁定机构,具有设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锁、和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且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闩眼,该锁定机构将所述座椅靠背在立起位置上固定;和支承托架,设在所述车身或所述座椅坐垫上,且以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与所述侧靠垫的前表面以连续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靠垫的后表面侧配置有由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构成的车身侧部件,在所述侧靠垫、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设有进行所述侧靠垫与所述车身侧部件之间的定位的定位机构。
(2)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为,所述定位机构由卡合孔和突出片构成,其中,所述卡合孔设在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至少任意一方上,所述突出片从所述侧靠垫的后表面突出设置,且能够插入至所述卡合孔中。
(3)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为,所述定位机构设在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双方上,将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所述卡合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侧靠垫的所述突出片的突出方向设定为大致相同方向。
(4)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为,在与所述定位机构不同的部位上,设有用于将所述侧靠垫固定到所述车身上的固定部。
根据上述(1)的技术方案,能够相对于决定座椅靠背的立起时的位置的车身侧部件来决定侧靠垫的位置。这样,使座椅靠背与侧靠垫由相同部件定位,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座椅靠背与侧靠垫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立起位置上的座椅靠背与侧靠垫之间产生设计之外的间隙和层差,从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根据上述(2)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简洁的构造构成定位机构,从而能够降低车辆用座椅的制造成本。
根据上述(3)的技术方案,能够使侧靠垫相对于闩眼以及托架的安装变得容易。
根据上述(4)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通过定位机构进行侧靠垫的定位之后,将侧靠垫相对于车身可靠地固定。由此,能够提高侧靠垫的安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左托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左锁定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前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搭载有车辆用座椅1的车身2的侧视图。
此外,图中的附图标记FR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以下,简称为前方)。
另外,附图标记RR表示车辆的行进方向后方(以下,简称为后方)。而且,附图标记UP表示铅直方向上方(以下,简称为上方)。而且,附图标记DOWM表示铅直方向下方(以下,简称为下方)。另外,附图标记RB表示车宽方向右方(以下,简称为右方)。另外,附图标记LB表示车宽方向左方(以下,简称为左方)。
(车身)
如图1所示,在车身2的底板3上,设有驾驶员用的驾驶席座椅(未图示)以及乘员用的副驾驶席座椅4,后排侧设有车辆用座椅(后排座椅)1。
驾驶席座椅以及副驾驶席座椅4分别为相同构造,具有:为落座面的座椅坐垫4a、座椅靠背4b、和头枕4c。另外,在底板3的与驾驶席座椅和副驾驶席座椅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沿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的一对滑轨5,驾驶席座椅以及副驾驶席座椅4滑动移动自如地安装在各自的一对滑轨5上。
(车辆用座椅)
图2是从前方侧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车辆用座椅1是3人落座的长条座椅类型,具有:为落座面的椅垫6、座椅靠背7、和头枕8(8a、8b、8c)。座椅靠背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固定于车身2的底板3(参照图1)上的支承托架9上。由此,座椅靠背7能够向着前方倾动。
另外,车辆用座椅1为6:4分割式座椅,由2个分割部分割座椅靠背7,能够仅使一方(中央座位部71、左座位部72)、或仅使另一方(右座位部73)、或使双方向前方倾动而折叠(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在座椅靠背7的背面(后侧面)上,与分割位置对应地设有底面板74a、74b。这些底面板74a、74b在使座椅靠背7向前方倾动而折叠的情况下成为行李箱的底板。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座椅靠背7向前方倾动而折叠的位置称为座椅靠背折叠位置,并将座椅靠背7立起的通常的使用位置称为座椅靠背立起位置而进行说明。
在此,支承托架9与座椅靠背7的倾动模式对应地,由设在中央座位部71与右座位部73之间的中央托架91、设在左座位部72的左端72b的左托架92、和设在右座位部73的右端73b的右托架93构成。
(托架)
图4是左托架92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3、图4所示,左托架92从车身2的底板3向着斜前方竖立设置,以随着趋向前端而变得细窄的方式形成。在左托架92的基端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将该左托架92固定到底板3上的固定凸缘92a。另外,左托架92的前端成为供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94固定的轴固定部92b。座椅靠背7以轴94为中心倾动地安装。
另外,在轴固定部92b的上缘,一体形成有向着左方折曲延伸的舌片部92c。该舌片部92c是将后述的左侧靠垫31固定的板状部件,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在舌片部92c上形成有供左侧靠垫31的突起部39(突出片)穿插的穿插孔95(卡合孔)。
此外,右托架93相对于左托架92,以沿着前后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任意的面为中心地,面对称地形成。由此,省略右托架93的说明。
另外,在座椅立起位置中,在左座位部72的上部的左端72b与车身2的左侧的侧壁2a(参照图2)之间,设有左锁定机构14,并且,在右座位部73的上部的右端73b与车身2的右侧的侧壁2b(参照图2)之间,设有右锁定机构15。
(锁定机构)
图5是左锁定机构14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5所示,左锁定机构14具有:设在左座位部72的上部的左端72b侧的钩转动机构16;和设在车身2的左侧的侧壁2a(参照图2)上且以能够相对于钩转动机构16卡合脱离的方式设置的闩眼17。
钩转动机构16具有供闩眼17插入的插入槽18、和在闩眼17插入至该插入槽18中时与闩眼17卡合的未图示的钩子。钩子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弹簧始终被向着卡定位置弹压。
闩眼17具有固定在车身2的左侧的侧壁2a上的托架部21。在托架部21的大致中央部上,向着座椅靠背7侧竖立设置有闩眼主体22。闩眼主体22是将金属制的圆棒折曲为大致U字状而成的,闩眼主体22的两个前端22a、22a固定在托架部21上。而且,闩眼主体22的折曲部22b侧从座椅靠背7的后方插入至钩转动机构16的插入槽18中。
另外,在闩眼主体22的两个前端22a、22a侧,跨着两个前端22a、22a而设有加强板23。由此,充分确保闩眼主体22的强度。
根据这种构成,当将座椅靠背7从座椅靠背折叠位置抬起至座椅靠背立起位置时,闩眼17的闩眼主体22插入至钩转动机构16的插入槽18中。于是,该闩眼主体22与未图示的钩子卡合,而进行座椅靠背7的座椅靠背立起位置的定位,并且,维持该座椅靠背立起位置。
另外,在托架部21的上端,向着座椅靠背7侧折曲延伸有舌片部24。该舌片部24是将后述的左侧靠垫31固定的板状部件,沿着水平方向形成。在舌片部24上,形成有供左侧靠垫31的固定线材37穿插的大致椭圆形状的穿插孔25(卡合孔)。
在此,舌片部24以及舌片部92c均沿着水平方向形成,该舌片部92c形成在以使座椅靠背7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7的左托架92上。由此,形成在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的开口方向、和形成在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的开口方向,均设定为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向。
此外,右锁定机构15相对于左锁定机构14,以沿着前后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任意的面为中心地,面对称地形成。由此,省略右锁定机构15的说明。
(扶手和饮料保持架)
图6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1的立体图,表示将扶手10和饮料保持架12拉出的状态。
如图2、图6所示,在座椅靠背7的中央座位部71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较长的俯视下为大致长方形的凹部11,在其中收纳有扶手10。
扶手10的基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中央座位部71上。由此,扶手10能够以基端为中心地向着前方倾动,在使用扶手10时,在使扶手10向前方倾倒的状态下使用。此外,在将扶手10收纳在中央座位部71的凹部11中的状态下,中央座位部71的靠背面71a与扶手10的靠背面10a成为一个面。
另外,在座椅坐垫6的中央座位部61的前部上,形成有切缺部13,在其中收纳有饮料保持架12。饮料保持架1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座椅坐垫6的中央座位部61的前端。由此,饮料保持架12能够向着前方转动,在向前方转动后的状态下,饮料保持架12成为从座椅坐垫6向前方突出的状态。
在此,饮料保持架12在从座椅坐垫6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使用。而且,饮料保持架12的底面由垫层12a覆盖,且构成为,在切缺部13中收纳有饮料保持架12的状态下,饮料保持架12的背面成为落座面。
(侧靠垫)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座椅靠背7的左座位部72的左端72b设有左侧靠垫31,并且,在座椅靠背7的右座位部73的右端73b设有右侧靠垫32。这些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用于在座椅靠背7处于座椅靠背立起位置时,覆盖隐藏座椅靠背7与车身2的侧壁2a、2b之间的间隙。
此外,左侧靠垫31与右侧靠垫32以沿着前后方向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任意的面为中心相互面对称地形成。由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左侧靠垫31,而省略右侧靠垫32的说明。
左侧靠垫31是一体形成有前表面部33和内侧壁部34的部件,其中,前表面部33从座椅靠背7的左座位部72的靠背面72a连续至车身2的左侧的侧壁2a,内侧壁部34从前表面部33的座椅靠背7侧的周缘33a向着后方折曲延伸,并与左座位部72的左端72b相对。在这些前表面部33以及内侧壁部34的背面(内面)33b、34a上,以格子状形成有用于提高左侧靠垫31的强度的肋35。
另外,在内侧壁部34上,形成有用于避免该内侧壁部34与左锁定机构14以及支承托架9之间的干涉的切缺部36。
另外,如图5具体所示地,在前表面部33的上部,向着上方突出地设有安全带引导件29。安全带引导件29以沿前后方向开口的方式以大致环状形成。而且,在安全带引导件29的开口部29a中,穿插未图示的安全带。通过在左侧靠垫31上设置安全带引导件29,而能够防止安全带绕到乘员的脖子周围,而使乘员感到不适。
另外,在前表面部33的上部的背面上,向着下方延伸地设有固定线材37。固定线材37是将金属制的圆棒折曲而成的,由以大致U字状形成的插入部37a(突出片)、和从插入部37a的两个端部以末端扩开状延伸的支承部37b构成。而且,以使插入部37a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使支承部37b的端部固定到前表面部33的上部的背面。
插入部37a经由线材保护部38穿插至形成在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中。线材保护部38是由树脂形成的,由穿插至穿插孔25中的筒部38a、和与筒部38a的上端一体成形的外凸缘部38b构成。筒部38a以与穿插孔25的形状对应的方式以大致椭圆形截面形成。而且,通过使外凸缘部38b与舌片部24抵接,而进行线材保护部38的定位。这样,在安装于舌片部24上的线材保护部38的筒部38a中,插入有固定线材37的插入部37a。由此,进行左侧靠垫31的上部的定位。
另外,如图4具体所示地,在左侧靠垫31的前表面部33的、与位于下方的左托架92对应的位置上,一体成形有突起部39。突起部39由从前表面部33向着后方突出的支承部39a、和从该支承部39a的前端向着下方突出的突起主体39b构成。而且,突起主体39b穿插至形成在左托架92的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中。由此,进行左侧靠垫31的下部的定位。
在此,穿插至舌片部92c的穿插孔95中的突起主体39b的突出方向、和穿插至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的穿插孔25中的固定线材37的延伸方向,均设定为朝向下方的方向。
另外,在左侧靠垫31的前表面部33的、下端侧的背面上,一体成形有侧靠垫固定部(固定部)41。侧靠垫固定部41是用于将左侧靠垫31直接固定到车身2上的部件。侧靠垫固定部41是一体成形有从前表面部33的背面突出的固定部主体41a、和从固定部主体41a的下端向着前方折曲延伸的安装部41b的部件。
固定部主体41a以在从前表面部33的背面向着后方延伸之后,向着下方折曲延伸至底板3的方式,以大致L字状截面形成。在安装部41b上形成有贯穿孔42。而且,在贯穿孔42中穿插有未图示的螺栓,该螺栓螺入至形成在底板3上的未图示的内螺纹部中。由此,使左侧靠垫31固定到底板3上。
(侧靠垫的组装方法)
接着,说明各侧靠垫31、32的组装方法。此外,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的组装方法均为相同方法,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左侧靠垫31,省略关于右侧靠垫32的组装方法的说明。
在此,形成在决定座椅靠背7的座椅靠背立起位置的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的开口方向、与形成在将座椅靠背7转动自如地支承的左托架92的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的开口方向,均设定为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向。另外,穿插至舌片部92c的穿插孔95中的突起主体39b的突出方向、和穿插至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的穿插孔25中的固定线材37的延伸方向,均设定为向着下方的方向。
由此,在组装左侧靠垫31的情况下,使该左侧靠垫31从上向下移动,而使突起主体39b穿插至舌片部92c的穿插孔95中,并且,使固定线材37穿插至舌片部24的穿插孔25中。由此,进行左侧靠垫31的定位。
接着,将未图示的螺栓穿插至形成在侧靠垫固定部41的安装部41b上的贯穿孔42中。而且,通过将该螺栓螺入至形成在底板3上的未图示的内螺纹部中,而将左侧靠垫31固定到底板3上。由此,完成左侧靠垫31的安装。
(效果)
因此,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相对于决定座椅靠背7的座椅靠背立起位置的左锁定机构14以及右锁定机构15,分别进行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的上部的定位。另外,能够相对于将座椅靠背7转动自如地支承的左托架92以及右托架93,分别进行左侧靠垫31以及右侧靠垫32的下部的定位。
这样,决定座椅靠背7的位置的部件、和决定各侧靠垫31、32的位置的部件成为彼此相同的部件。即,能够相对于各锁定机构14、15以及各托架92、93,分别进行座椅靠背7和各侧靠垫31、32之间的定位。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决定座椅靠背7与各侧靠垫31、32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座椅靠背立起位置上的座椅靠背7与各侧靠垫31、32之间产生设计之外的间隙和层差,而能够提高外观性。
另外,仅通过将各侧靠垫31、32的固定线材37穿插至形成在左锁定机构14以及右锁定机构15的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中,就能够进行各侧靠垫31、32的上部的定位。另外,仅通过将突起部39穿插至形成在左托架92以及右托架93的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中,就能够进行各侧靠垫31、32的下部的定位。这样,能够通过简洁的构造进行各侧靠垫31、32的定位,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形成在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的开口方向、和形成在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的开口方向,均设定为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向。另外,穿插至舌片部92c的穿插孔95中的突起主体39b的突出方向、和穿插至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的穿插孔25中的固定线材37的延伸方向,均设定为向着下方的方向。
由此,在组装各侧靠垫31、32的情况下,仅通过使这些侧靠垫31、32从上向下移动,而使固定线材37以及突起主体39b穿插至各穿插孔25、95中,就能够进行各侧靠垫31、32的定位。由此,能够使各侧靠垫31、32的组装作业简单化。
另外,在各侧靠垫31、32的、与形成有左锁定机构14以及右锁定机构15、和左托架92以及右托架93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形成有侧靠垫固定部41。由此,能够在进行各侧靠垫31、32的定位之后,将各侧靠垫31、32相对于车身2可靠地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各侧靠垫31、32的安装作业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包含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各种变更的方案。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在闩眼17上设有舌片部24,并在该舌片部24上形成穿插孔25,另一方面,在各侧靠垫31、32上设有穿插在穿插孔25中的固定线材37。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穿插孔25形成在各侧靠垫31、32上,并在闩眼17上设置能够穿插至穿插孔25中的突起部。而且,只要使闩眼17和各侧靠垫31、32能够卡合脱离地构成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在左托架92以及右托架93上分别设有舌片部92c,在该舌片部92c上形成穿插孔95,另一方面,在各侧靠垫31、32上形成了穿插至穿插孔95中的突起部39。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穿插孔95形成在各侧靠垫31、32上,并在各托架92、93上分别设置能够穿插至穿插孔95中的突起部。而且,只要使各托架92、93与所对应的各侧靠垫31、32能够卡合脱离地构成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形成在舌片部24上的穿插孔25的开口方向、与形成在舌片部92c上的穿插孔95的开口方向均设定为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向。但是,并不限于此,各穿插孔25、95的开口方向能够任意设定。随之,穿插至舌片部92c的穿插孔95中的突起主体39b的突出方向、和穿插至左锁定机构14的舌片部24的穿插孔25中的固定线材37的延伸方向的朝向,也能够任意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车身2的底板3(参照图1)上固定有支承托架9(中央托架91、左托架92、右托架93)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支承托架9设在座椅坐垫6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构成为,在闩眼17上设有舌片部24,并且在左托架92以及右托架93上设有舌片部92c,这些舌片部24、92c与各侧靠垫31、32卡合。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构成为,在闩眼17以及各托架92、93的至少一方上设有舌片部,且该舌片部与各侧靠垫31、32能够卡合即可。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
座椅靠背,以能够相对于车身的底板或沿着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座椅坐垫倾动的方式设置;
侧靠垫,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与所述车身的侧壁之间;
锁定机构,具有设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锁、和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且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闩眼,该锁定机构将所述座椅靠背在立起位置上固定;和
支承托架,设在所述车身或所述座椅坐垫上,以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倾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座椅靠背,
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与所述侧靠垫的前表面以连续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侧靠垫的后表面侧配置有由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构成的车身侧部件,
在所述侧靠垫、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设有进行所述侧靠垫与所述车身侧部件之间的定位的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由卡合孔和突出片构成,其中,
所述卡合孔设在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至少任意一方上,
所述突出片从所述侧靠垫的后表面突出设置,且能够插入至所述卡合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设在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双方上,
将所述闩眼以及所述支承托架的所述卡合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侧靠垫的所述突出片的突出方向设定为大致相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定位机构不同的部位上,设有用于将所述侧靠垫固定到所述车身上的固定部。
CN201410150088.5A 2013-04-19 2014-04-15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4108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8504A JP5984734B2 (ja) 2013-04-19 2013-04-19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088504 2013-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8324A CN104108324A (zh) 2014-10-22
CN104108324B true CN104108324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705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0088.5A Active CN104108324B (zh) 2013-04-19 2014-04-15 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60040B2 (zh)
JP (1) JP5984734B2 (zh)
CN (1) CN104108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2753B1 (fr) * 2013-03-01 2015-03-13 Renault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siege avec un element d'assise amovible pour liberer l'acces a un renfoncement de sa structure interne
CN107020980A (zh) * 2016-01-30 2017-08-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后排座椅靠背单元及靠背、车辆
CN107640073B (zh) * 2016-07-14 2019-10-01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车辆用座椅结构
CN108297751B (zh) * 2016-09-20 2021-11-1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总成
JP7019902B2 (ja) * 2018-04-27 2022-02-1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JP7263927B2 (ja) * 2019-06-06 2023-04-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トライカー
US11975644B2 (en) * 2021-11-29 2024-05-0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4484A (ja) * 1998-06-30 2000-01-1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6802563B1 (en) * 2000-03-06 2004-10-12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bolsters
CN101163608A (zh) * 2005-04-22 2008-04-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具有可移动式软垫的长排座椅
JP2010285080A (ja) * 2009-06-11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のロック装置
KR101014493B1 (ko) * 2008-08-20 2011-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볼스터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3359B1 (ko) * 2001-08-15 2009-10-23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개선된 시트 시스템
JP4892586B2 (ja) * 2009-06-11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の遠隔操作装置
CN101920669B (zh) * 2009-06-11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总成
JP5414107B2 (ja) * 2009-09-02 2014-02-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取り付け構造
DE102012221018B4 (de) * 2012-11-19 2017-09-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ntfernt lösbarer sitz mit gedämpfter vorwärtsklappbeweg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4484A (ja) * 1998-06-30 2000-01-1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
US6802563B1 (en) * 2000-03-06 2004-10-12 Lea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eat bolsters
CN101163608A (zh) * 2005-04-22 2008-04-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具有可移动式软垫的长排座椅
KR101014493B1 (ko) * 2008-08-20 2011-02-14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볼스터 장치
JP2010285080A (ja) * 2009-06-11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の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10532A (ja) 2014-11-13
US20140312671A1 (en) 2014-10-23
JP5984734B2 (ja) 2016-09-06
US9260040B2 (en) 2016-02-16
CN104108324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8324B (zh) 车辆用座椅
US7651160B2 (en) Vehicle seat
US9656579B2 (en) Headrest and vehicle seat
US20100314920A1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JP605906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
JP201817676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9082881A1 (ja) 車載部品の取付構造
JP600495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218876989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座椅靠背、座椅和座椅组件
JP2011255860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バックの支持構造
JP2002225601A (ja) 車両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支持構造
JP693045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086302B2 (ja) 不等分割式の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04478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414107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21079826A (ja) 車両内装構造
JP6007227B2 (ja) 車両
JP201814475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259490B2 (ja) ハーネスブラケット
JP2018202998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ロック装置
JP2004114917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取付用ヘッドレスト付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280528A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586731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409022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23100941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ACHI-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CHI-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