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94205A - 信息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205A
CN104094205A CN201280069115.5A CN201280069115A CN104094205A CN 104094205 A CN104094205 A CN 104094205A CN 201280069115 A CN201280069115 A CN 201280069115A CN 104094205 A CN104094205 A CN 104094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ordinate detection
detection mark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91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205B (zh
Inventor
高原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9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06F3/0321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by optically sens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a regularly patterned surface forming a passive digitiser, e.g. pen optically detecting position indicative tags printed on a paper shee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信息显示装置具有EL显示面板,该EL显示面板具备:基于EL元件的像素被配置为矩阵状的显示区域;向像素提供图像信号的源极信号线;和提供控制像素的发光的选择/不选择的信号的栅极信号线。具有使EL显示面板入射光产生偏振的偏振板(32),并且EL显示面板具备坐标检测标记(42),该坐标检测标记(42)具有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的特性。

Description

信息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信息显示装置,即:在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以下称为“EL”)元件被配置为矩阵状的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中,在显示区域形成坐标检测标识,用输入笔等读取该坐标检测标识。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技术,即:通过在纸等印刷介质上配置包含经过编码的坐标信息的二维码,来指定形成在该印刷介质上的图像信息的位置。
作为用于输入坐标的技术,有通过电阻压力式或者静电电容式或者电磁感应式等的方式,用作为输入笔的手写笔等输入平板终端上的坐标的技术。在具备基于电阻压力式、静电电容式、电磁感应式等的平板终端的装置的情况下,很多是组合使用平板终端与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单元,构成为使平板终端上的坐标指示范围与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建立对应关系,如果在平板终端上移动手写笔,则与此相对应地光标在显示画面上移动。
另外,作为与该申请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比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85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7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具有显示面板的信息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具有像素被配置为矩阵状的显示区域。显示面板具备使入射发生偏振的偏振单元,并且具备改变由偏振单元实现的偏振状态的坐标检测标记。
根据该结构,使用电子笔也可以通过图像取得单元检测通过了坐标检测标记的光或者进行反射后的光,由此能够容易地指定坐标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示意结构和驱动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A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初始动作的说明图。
图2B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复位动作的说明图。
图2C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编程动作的说明图。
图2D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发光动作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EL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EL显示面板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子笔和平板终端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说明信息读取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用电子笔进行输入的说明图。
图10是LED以及CCD的控制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向LED基板等的安装状态和LED的点亮控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向LED的基板等的安装状态和LED的点亮控制的状态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2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3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5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27是表示使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信息显示装置予以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示意结构和驱动电路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另外,在图1中仅表示EL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
如图1所示,EL显示装置由EL显示面板1和搭载了驱动电路的布线基板构成。EL显示面板1是在显示区域2将具有EL元件的多个像素配置为矩阵状的结构。
首先,对像素的结构予以说明。1个像素10具有如下结构,即:开关用的晶体管11d的源极端子连接于P沟道的驱动用晶体管11a的漏极端子,EL元件12的阳极端子连接于晶体管11d的漏极端子。晶体管11b、11c、11e、11f是设置在像素10的其他开关用的晶体管,另外,电容器13a、13b、13c、13d、13e是用于控制晶体管11a~11f的导通/截止的电容器。
另外,在EL元件12的阴极端子施加阴极电压Vss,由EL显示装置的阳极电极对晶体管11a的源极端子施加阳极电压Vdd,这些阳极电压Vdd与阴极电压Vss被设定为阳极电压Vdd>阴极电压Vss的关系。
另外,驱动电路具有作为源极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IC14和作为栅极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IC15、16。源极驱动器IC14以及栅极驱动器IC15、16经由栅极信号线17(17a、17b、17c、17d、17e)以及源极信号线18而与像素10电连接。另外,栅极驱动器IC15被搭载在作为布线基板的可挠性基板(COF)19,通过该COF19,栅极驱动器IC16与EL显示面板1连接。
在图1中,在被供给控制像素10的发光的选择/不选择的信号的栅极信号线中,如果在栅极信号线17d(Gd)施加导通电压,则晶体管11d导通,来自晶体管11a的发光电流被提供到EL元件12,EL元件12基于发光电流的大小而发光。发光电流的大小是根据将施加给源极信号线18的影像信号通过开关用的晶体管11b而施加给像素10来決定的。
即,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晶体管11b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被连接,通过对栅极信号线17b(Gb)施加导通电压,从而使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短路(连接)。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上连接电容器13b的一个端子,电容器13b的另一个端子与晶体管11b的漏极端子连接。晶体管11c的源极端子经由晶体管11b而与源极信号线18连接,如果对晶体管11c的栅极端子施加栅极信号线17c(Ge)的导通电压,则晶体管11c导通,根据提供给源极信号线18的影像信号,对像素10施加电压Vs。
另外,像素10的电容器13a的一个端子与晶体管11b的漏极端子连接,另一个端子与EL显示装置的阳极电极连接,并且被施加阳极电压Vdd。
晶体管11e的漏极端子与晶体管11b的漏极端子连接,晶体管11e的源极端子与被施加复位电压Va的信号线连接。通过对栅极信号线17a(Ga)施加导通电压,从而晶体管11e导通,复位电压Va被施加到电容器13a。
在此,晶体管11c、11e为P沟道,采用LDD结构。也就是说,通过采用串联连接了多个晶体管的栅极的结构,可以良好地实现晶体管11c、11e的截止特性。除晶体管11c、11e以外的晶体管也优选采用P沟道、采用LDD结构,并且根据需要,通过采用多栅结构,从而能够抑制截止漏电流,实现良好的对比度、偏置消除动作。
另外,关于电容器13a,采用的是施加阳极电压Vdd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与其他的任意的直流电压连接。关于晶体管11a也同样可以采用施加除阳极电压Vdd以外的任意直流电压的结构。也就是说,对电容器13a与晶体管11a的源极端子也可以不施加相同的电压而是施加不同的电压。比如,也可以是对晶体管11a的源极端子施加阳极电压Vdd、对电容器13a施加直流电压Vb(5(V))的电压的连接结构。
另外,在如PWM驱动方式般的使像素10闪烁或者数字式地点亮以实现显示的数字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将预定的电压值通过晶体管11b而施加给像素10,根据与影像信号的灰度对应的位数,使晶体管11d导通或截止,通过灰度显示来进行发光驱动控制。另外,控制晶体管11d导通/截止,在显示区域2产生带状的黑色显示(非显示),控制流过显示区域2的电流量。
接着,对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的电容器13c、13d的作用予以说明。电容器13c形成在栅极信号线17b与晶体管11a之间,电容器13d形成在栅极信号线17d与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之间。将该电容器13c、电容器13d等称为击穿电容器,而将发生变化的电压或者变化了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在图1中,当对栅极信号线17b施加导通电压(VGL)时,晶体管11b处于导通状态,将施加在源极信号线18的影像信号施加给像素10。接着,施加给栅极信号线17b的电压如果从导通电压VGL变化为截止电压VGH,则晶体管11b截止。此时,电容器13c的一端电压也从VGL变化为VGH,从而基于变化的电压被传达到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被传达的电压是使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上升的方向,而由于晶体管11a是P沟道晶体管,因此电压变化是晶体管11a使流过EL元件12的电流减少的方向,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黑色显示。
如此,经由电容器13c的电容使驱动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电容器13e的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进行良好的黑色显示。
另外,当晶体管11d导通的时候,在栅极信号线17d施加VGL2电压,当晶体管11d截止的时候,在栅极信号线17d施加VGH2电压。在进行偏置消除动作的时候,晶体管11d处于截止状态,在使EL元件12发光的时候,晶体管11d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在显示开始时,栅极信号线17d产生VGH2电压→VGL2电压的变化。因此,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的电压因击穿电容器13d的作用而降低。如果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的电压降低,则晶体管11a可以使较大的电流流过EL元件12,从而可以进行高亮度显示。
如此,经由电容器13d的电容使驱动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增大流过EL元件12的电流的振幅,使高亮度显示成为可能。
电容器13c的电容优选为电容器13a或者电容器13b的电容的1/12以上且1/3以下。如果电容器13c的容量比过小,则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的变化比会过大,距偏置消除的状态的理想值的差异会变大。另外,如果容量比过大,则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的变化会变小,从而不容易得到效果。
另外,作为使驱动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变化的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通过电容器13c直接使其变化。比如,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电容器来间接地使驱动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电压变化。
图2A~图2D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动作的动作说明图。结合图2A~图2D对像素10的点亮动作予以详细的说明。向像素写入影像信号的动作、EL元件12的发光动作以图2A→图2B→图2C→图2D的顺序进行。
图2A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初始动作的说明图。水平同步信号(HD)之后,实施初始化动作。在图1中,对栅极信号线17a、17d、17e施加导通电压,从而晶体管11d、11e、11f导通。对栅极信号线17b、17c施加截止电压,从而晶体管11b、11c截止。从施加了复位电压Va的信号线向电容器13a的一个端子提供复位电压Va。
偏置消除电流If从源极端子的电位Vdd经过晶体管11a、11c、11f的沟道朝向施加到晶体管11f的漏极端子的电极的直流电压Vb而流过晶体管11a。另外,电压的大小为如下关系,即:阳极电压Vdd>直流电压Vb、复位电压Va>直流电压Vb。
由于流过偏置消除电流If,晶体管11a的漏极端子电位降低。另外,通过复位电压Va而流过复位电流Ir,Va电压被施加在电容器13b的端子。
晶体管11a导通,仅在非常短的期间内有偏置消除电流If流过。通过偏置消除电流If,至少晶体管11a的漏极端子电压比阳极电压Vdd降低,成为可动作的状态。
图2B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复位动作的说明图。在图1中,对栅极信号线17c施加导通电压,对栅极信号线17d施加截止电压。晶体管11d截止并且晶体管11c导通。
通过晶体管11d截止并且晶体管11c导通,从而偏置消除电流If流向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关于偏置消除电流If,最初是流通比较大的电流。伴随着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的电位上升而接近截止状态,流通的电流减少。最终成为0(μA)或者接近0(μA)的电流值。
通过以上的动作,晶体管11a成为偏置消除的状态。偏置消除电压被保持在电容器13b中。电容器13b的一个端子被保持为复位电压Va。另一个端子(连接在晶体管11a的栅极端子的端子)保持偏置消除电压。
图2C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编程动作的说明图。在编程动作中,在图1中给栅极信号线17a、17c、17d施加截止电压,从而晶体管11e、11c、11d截止。对栅极信号线17b施加导通电压,从而晶体管11b导通。
另一方面,对源极信号线18施加影像信号电压Vs。通过晶体管11b导通,影像信号电压Vs被施加于电容器13b。电容器13b的端子从复位电压Va变化为影像信号电压Vs。因此,在电容器13b中保持基于影像信号电压Vs+偏置消除电压的电压。
另外,影像信号电压Vs是以阳极电压Vdd为基准的电压。阳极电压Vdd的电压随着面板内的布线电压的下降而在面板内有所不同。因此,影像信号电压Vs也根据施加到像素的阳极电压Vdd而可变或者发生变化。
图2D是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像素的发光动作的说明图。图2C的编程动作之后,在图1中,对栅极信号线17b施加截止电压,从而晶体管11b成为截止状态。从源极信号线18切断分离像素10。对栅极信号线17d施加导通电压,从而晶体管11d导通,来自晶体管11a的发光电流Ie被提供给EL元件12。EL元件12基于被供给的发光电流Ie而发光。
另外,在图1、图2A~图2D中,也可以省略晶体管11f。在没有晶体管11f的像素结构中,在图2A中当晶体管11d导通的时候,偏置消除电流If流过EL元件12。尽管偏置消除电流If流过EL元件12就会使EL元件12发光,但流过偏置消除电流If的时间在1μsec以下,因此EL元件12发光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EL显示面板)基本不会发生对比度降低的情况。
作为源极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IC14可以不是仅具备单纯的驱动器功能,还可以使其内置电源电路、缓冲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等电路)、数据变换电路、锁存电路、指令译码器、位移电路、地址变换电路、图像存储器等。
栅极驱动器IC16也可以是使用P沟道晶体管和电容器来构成移位寄存器、输出缓冲电路。通过仅用P沟道晶体管构成,可以减少在工序中使用的掩模数,从而能够实现面板的低成本化。
另外,晶体管11a~11f可以是由高温多晶硅、低温多晶硅、连续晶界硅、透明非晶态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红外线RTA形成的晶体管中的任意一个。这些晶体管由于是顶栅结构,能够降低寄生电容,使顶栅的栅极电极图案成为遮光层,从而通过遮光层阻断从EL元件12射出的光,能够减少晶体管的误动作、截止漏电流。
作为栅极信号线17或源极信号线18、或者栅极信号线17和源极信号线18两者的布线材料,出于可以降低布线电阻并实现更大型的EL显示面板考虑,优选实施能够采用铜布线或者铜合金布线的工序。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EL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EL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配置密封板30,并且在显示面侧配置阵列基板31,而且在阵列基板31的显示面配置由圆偏振膜、圆偏振滤光片、圆偏振片等构成的偏振板32。作为该阵列基板31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基板、硅晶片、金属基板、陶瓷基板、塑料片等、或用于改善散热性良好的蓝宝石玻璃等。作为密封板30的构成材料,使用与阵列基板31相同的材料。另外,在密封板30与阵列基板31之间的空间内,为了防止对湿度比较脆弱的EL材料的劣化而配置了干燥剂(未图示)。用密封树脂(未图示)对密封板30与阵列基板31的周边部进行密封。
另外,在密封板30与阵列基板31之间的空间、或者密封板30的表面等配置有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结果,实施EL显示面板的占空比控制或点亮率控制等。进一步地,在检查面板时,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调整栅极驱动电路的动作速度。
偏振板32通过在线性偏振膜贴附1/4相位差膜(1/4波长板)来构成,如果以相对线性偏振膜的吸收轴成45度来贴附1/4相位差膜,则成为右旋转圆偏振板,如果相对线性偏振膜的吸收轴成135度(-45度)来贴附,则成为左旋转的圆偏振板。使相位差膜侧成为内侧并且将左右圆偏振板重叠,则可以阻断在面板内部发生的外光反射。另外,偏振板32除圆偏振膜、圆偏振滤光片、圆偏振片以外,还可以是进行椭圆偏振或线性偏振的偏振元件。还有,1/4波长板并不局限于相位差膜,还可以是使用水晶或云母等结晶改变相位的元件。作为相位差膜,可以使用单轴延伸的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构成的膜,优选波长550nm的光程差(retardation)为120~150nm。进一步地,偏振板32还可以使用在玻璃晶片上形成铝薄膜并且在此置入微细槽来产生偏振性能的偏振板。
首先,对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侧予以说明。在图3中,在阵列基板31内表面形成由红(R)、绿(G)、蓝(B)构成的彩色滤光片(未图示)。另外,彩色滤光片并不局限于RGB,还可以形成青绿色(C)、深红色(M)、黄色(Y)的像素。另外,也可以形成白色(W)的像素。制作成用于进行彩色显示的1个像素通过RGB的3像素而形成正方形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使R、G、B的像素开口率不同。通过使开口率不同,可以使流过各像素的RGB的EL元件12的电流密度不同,由此能够使RGB的EL元件12的劣化速度一致。
在EL显示面板中,作为进行彩色显示的方法,除了如上所述使用彩色滤光片以外,还可以形成发出蓝色光的EL层,通过R、G、B的颜色变换层,将发出的蓝色光变换为R、G、B光。
另外,如图1所示,形成在阵列基板31上的各像素具有多个晶体管11,并且在像素之间配置有栅极信号线(未图示)。另外,在晶体管11上形成遮光膜33。还有,根据需要,在晶体管11的下层、栅极驱动电路的下层/上层形成遮光膜33。作为像素电极的阳极电极34与晶体管11通过连接部35而电连接。作为阳极电极34,使用由ITO、IGZO、IZO、Mg-Ag等构成的透明电极。
所述遮光膜33由铬等金属薄膜形成,其膜厚为50nm以上且150nm以下。遮光膜33的膜厚薄,则遮光效果不充分,而遮光膜33的膜厚厚,则会发生凹凸,从而使得上层的晶体管11的图案化变得困难。并且,在彩色滤光片上,以覆盖晶体管11或栅极信号线以及源极信号线(未图示)的方式形成作为层间绝缘膜的绝缘膜36,还在彩色滤光片间形成黑色矩阵(未图示)。
另外,在绝缘膜36内配置有用于连接阵列基板31侧的晶体管11与发光部侧的阳极电极34的连接部35。绝缘膜36以2.0μm以下的膜厚形成。如果绝缘膜36的膜厚为0.4μm以下,则会使层间绝缘变得不良,而如果绝缘膜36的膜厚为2.0μm以上,则连接部35的形成变得困难,从而会成为接触不良的原因。
接着,对发光部侧予以说明。在图3中,在阳极电极34的周边部,以将各像素间分隔开的方式形成肋条37,在该肋条37内形成红(R)、绿(G)、蓝(B)的EL层38。并且,在该EL层38上形成阴极电极39,以使EL层38介于阴极电极39与阳极电极34之间。作为该阴极电极39,可以是使用银(Ag)、铝(Al)、镁(Mg)、钙(Ca)或它们的合金、或者ITO、IGZO、IZO等的透明电极。
另外,在阴极电极39中,在与肋条37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反射膜40。从偏振板32侧入射到EL显示面板1的外光通过偏振板32时,外光的大约43%左右被吸收而剩余的部分透过偏振板32,但是透过了偏振板32的光在通过相位膜时成为转向右旋的光,并且被反射膜40等反射而旋转方向反转后变成左旋的光后再次返回偏振板32。此时,由于偏振板32仅使右旋的光透过而吸收左旋的光,因此最终外光的反射光基本变为零。
在此,对偏振板32部分予以详细地说明。在图3中,偏振板32通过粘结层41而被贴附在阵列基板31上。粘结层41可以是热固化性、热塑性中的任一种,但只要是透光性好的材料就可以,比如作为热塑性的粘结材料,可以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尼龙、氟树脂、聚碳酸酯、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构成的粘结材料。作为热固化性的粘结材料,可以使用由苯酚树脂、尿素树脂、密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构成的粘结材料。另外,粘结层41并不局限于粘结材料,还可以是甘醇、水杨酸甲酯等光耦合剂。
在偏振板32的下层,在阵列基板31的表面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该坐标检测标记42具有光散射或衍射光栅的特性,以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当该坐标检测标记42是通过涂敷光散射材料而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光散射材料的涂敷量,能够调整透过率和散射程度。另外,作为光散射材料,比如可以使用在以钙为主成分的光散射材料树脂材料中扩散了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等材料,或者可以使用在乳白玻璃等光散射物质或溶剂中分散了白色颜料或者分散了玻璃、陶瓷的珠子(beads)的材料,或者使用通过在聚合物矩阵内形成微小的不均匀结构来同时具有光的导波和散射射出功能的光散射聚合物导光体等。
另外,作为坐标检测标记42,可以由照射特定波长的光比如红外(IR)时对一定波长的光进行散射、反射、吸收等的材料形成。还有,也可以使用添加了用于给膜着色的颜料、或者用于在膜上形成凹凸或使光散射的颜料填充剂等的材料来形成。另外,颜料填充剂可以使用从示踪膜(tracingfilm)的消光材料(matting material)到用于提高喷墨的墨水吸收性或散射膜的光散射的材料。另外,还可以使用用于提高导电性的锑掺杂氧化锡那样的金属氧化物,或者如粘合剂的银糊剂那样使用铝粉。还有,作为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来打乱入射的圆偏振光的偏振状态的构成,或者是在通过图案化而形成之后通过将表面氧化或者腐蚀来实施表面粗糙化、白浊化的构成。另外,还可以是由改变相位的材料形成的构成。比如,可以是通过如下来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即:在阵列基板31涂敷光学性树脂并使其固化,对坐标检测标记42部进行按压、压延、加热来使其发生光学相位差。另外,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构成,即:制作具有均一相位的膜并将其贴附在阵列基板31之后,对坐标检测标记42部进行按压、压延、加热来使其发生光学相位差。
如上所述,坐标检测标记42具有光散射性、衍射性,入射到坐标检测标记42的光被坐标检测标记42反射后圆偏振状态被打乱,从而该光的一部分透过偏振板32,由此通过外光(IR)可以检测坐标检测标记42。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EL显示装置中,通过具有坐标检测标记42,能够使从外部入射到面板内部的光被坐标检测标记42反射(包括散射、扩散、衍射、相位变化、折射),再次被输出到面板外部,由此可以检测坐标检测标记42。
在此,尽管如图3所示的例子是从阵列基板31侧取出光的结构的例子,但是如图4所示,还可以是使用从发光部侧取出光的结构的EL显示面板。
在图4所示的例子的面板中,在阴极电极39的上层或者下层,形成由从铬(Cr)、铝(Al)、钛(Ti)、铜(Cu)之中选出的金属的层叠结构或者多个金属材料的合金金属薄膜构成的低电阻布线43。并且,构成为,包括该低电阻化布线43,在利用密封膜44覆盖阴极电极39之后,粘结由玻璃基板或透光性的膜构成的密封板30。偏振板32被配置成贴附在密封板30的显示面侧,坐标检测标记42形成在密封膜44侧。
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为了在坐标检测标记42处使被打乱的光更好地反射,也可以如图3所是那样,形成反射膜40。
图5和图6是表示使用了一实施方式中的EL显示装置的信息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使用了图4所示的EL显示装置的例子。另外,在图5、图6中,仅表示了主要的构成部分。
在图5中,电子笔51中内置有辐射红外线(IR)56的作为光产生单元的LED(IR-LED)52和取入包括坐标检测标记42的预定范围的图像的作为图像取得单元的CCD53。另外,LED52并不局限于红外线(IR),还可以发出可见光。另外,也可以放出紫外线。如果是IR,由于能够与EL显示面板发出的可见光分离开,因此是优选。另一方面,如果是可见光,由于坐标输入(坐标取得)位置可以通过视觉识别,因此是优选的。另外,如果是可见光的情况下,可以根据R、G、B等嗜好使颜色可变,并可以调节光强度。
LED52连续地、或者与图像显示的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以脉冲状向EL显示面板1照射红外线56。红外线56透过聚光透镜54和大致球状的前端透镜55后照射到EL显示面板1(光的轨迹A)。作为聚光透镜54、前端透镜55,可以使用萤石。萤石的重量轻,且透过率或折射率的波长分散极小,透过波长区域宽。通过利用该不同寻常部分的分散性,将其与普通的光学玻璃组合,可以制作色差非常小的光学系统。
通过使用前端透镜55,可以使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大致一致。另外,前端透镜55并不局限于球面透镜。还可以视情况而使用组合了凸透镜、凹透镜等的部件。
另一方面,被EL显示面板1反射的光(光的轨迹B)透过前端透镜55、聚光透镜54之后入射到CCD53。优选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的夹角在15度(DEG.)以内。更优选的是,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的夹角在10度(DEG.)以内。
CCD53、聚光透镜54等的组合实现照相机的功能。另外,代替CCD53,可以使用光晶体管或发光二极管等其他受光元件。这种情况下,在聚光透镜54与受光元件之间,设置具有(6点×3倍)×(6点×3倍)个栅格的液晶快门(液晶快门)。
通过液晶快门控制各个栅格的光的透过与阻断来将包含在坐标检测标记42的点的读取信息按各个点儿依次入射到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上,从而实现与受光面相同的分辨率。
电子笔51构成为能够读取显示画面上的预定区域的信息。如果电子笔51其笔尖与显示画面接触,则读取该位置处的光学性信息。从电子笔51辐射出的红外线56透过偏振板32,从而成为圆偏振的光A。在图5中,圆偏振的光A被反射膜40反射,圆偏振的旋转方向变为反方向的反射光B。反射光B入射到偏振板32的相位差膜(未图示),成为线性偏振。但是,该线性偏振光由于与偏振板32的偏振轴正交,所以被偏振板32的偏振膜(未图示)吸收。因此,不会从偏振板32射出。
在图6中,从电子笔51辐射出的红外线56透过偏振板32,从而成为圆偏振的光A。在图6中,圆偏振的光A照射到标检测标记42。坐标检测标记42由光散射材料形成。因此,反射光B的至少一部分被散射,从而圆偏振状态被打乱。尽管反射光B入射到偏振板32的相位差膜(未图示),但被坐标检测标记42打乱的光不会成为线性偏振。也就是说,变成具有2个方向的偏振轴的光混合存在的光。因此,与偏振板32的偏振膜的偏振轴一致的光从EL显示面板1被射出。
关于在EL显示面板1的像素10产生的光,只有与偏振板32的偏振轴一致的光从EL显示面板1被射出。
如上所述,从电子笔51辐射出的红外线56中,被坐标检测标记42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从EL显示面板1被射出。被像素10的阳极电极34等反射的光不会从EL显示面板1被射出。因此,入射到坐标检测标记42的光会入射到CCD53,能够识别坐标检测标记42。
图7是表示电子笔和平板终端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在图5、图6中是在电子笔51中设置前端透镜55的结构,而在图7中是设置了笔尖61的结构。另外,71是使用了显示面板的平板终端等信息设备。还有,也可以在笔尖61中附加前端透镜55。
在图7中,电子笔51除LED52、CCD53、聚光透镜54以外,还具备笔尖61、红外线滤光器(IR滤光器)62、压力传感器63、MPU(处理电路)64、加速度传感器65、角度传感器66、开关67、发送部68、显示LED69等。平板终端71具备EL显示面板1的显示画面72、面板驱动电路73、接收部74、MPU(处理电路)75、扬声器76。
从电子笔51的LED52辐射出的红外线56在聚光透镜54中被聚光后照射在显示画面72。被显示画面72反射的红外线56在聚光透镜54中被聚光并且切断可见光后通过使红外线光透过的红外线滤光器(IR滤光器)62。通过了的红外线56照射在CCD53。
在显示画面72中,预定范围的读取区域的光通过聚光透镜54而被聚光在CCD53的受光面上,CCD53读取包含在读取区域内的坐标检测标记42的图像。由CCD53读取的图像信息被送到MPU(处理电路)64。
图8是说明信息读取例子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在从EL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相隔了距离B的位置处,能够使像素10、坐标检测标记42的像成像在CCD53。如图8所示的CCD53取入图像的取入范围X为:50×50点(50像素×50像素)以上、200×200点以下。如果在1个像素内形成1个坐标检测标记42,则在取入范围X内可以取入50×50个以上、200×200个以下的坐标检测标记42。取入坐标检测标记42,将检测到的坐标位置Y在EL显示面板1的显示画面72上用“+”等来进行显示。
电子笔51读取到的数据(坐标检测标记42的位置数据等)被送到MPU(处理电路)64。MPU(处理电路)64识别包含在坐标检测标记42中的点图像,对识别到的点图像的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电子笔51所指示的位置的坐标。
MPU(处理电路)64将读取图像的信息变换为数据信号后发送给发送部68。发送部68通过无线通信将坐标数据发送给平板终端71的接收部74。
平板终端71的接收部74接收到的接收信号数据在MPU(处理电路)75被处理,基于电子笔51的面板面的接触状态来使扬声器76发声。另外,控制面板驱动电路73。面板驱动电路73将电子笔51识别出的坐标位置显示在显示画面72上。
以上的一系列读取动作是在电子笔51的前端与显示画面72接触时进行的。即,设置在聚光透镜54的粘结部的压力传感器63将表示聚光透镜54接触到显示画面72的信号发送至MPU(处理电路)64。对该信号的到来进行响应,MPU(处理电路)64以处理CCD53的读取输出的方式进行动作。
另外,并不局限于电子笔51的前端与显示画面72接触时进行读取动作的结构,比如,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即:设置用于使用者输入读取指令的开关,对该开关被按压的情况进行响应,即使是电子笔51离开了显示画面72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读取动作。
另一方面,作为将电子笔51的输出信号发送给MPU(处理电路)64的手段,并不局限于信号线46,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红外线通信等使发送信号成为可能,将电子笔51作为无绳的指示手段来使用。
笔尖61与压力传感器63接触。如果笔尖61与EL显示面板1接触,则向压力传感器63施加压力,从而笔尖61接触到显示面板的信息被传达到MPU(处理电路)64。
角度传感器66检测电子笔51的角度。这是因为,根据电子笔51的倾斜度,笔尖的坐标位置将会不同。在电子笔51垂直的情况下,坐标存在于电子笔51的正下方。如果电子笔51倾斜得大,则笔尖的坐标会成为远离电子笔51的正下方较多的位置。
角度传感器66计量电子笔51的倾斜度,并且将电子笔51的倾斜度数据传送给MPU(处理电路)64。MPU(处理电路)64根据角度传感器66的倾斜度数据来修正由CCD53取得的坐标检测标记42的位置,从而求得使用者记录的位置。特别是在CCD53的光轴偏离了电子笔51的中心轴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基于该倾斜度数据的修正。
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的夹角优选在15度(DEG.)以内。更为优选的是,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的夹角在10度(DEG.)以内。使用角度传感器66的倾斜度数据进行的基于倾斜度数据的修正是基于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之间的角度进行的修正。还可以在CCD53的光路中配置弯曲镜(未图示)、非球面镜(未图示)、透镜(未图示)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以使CCD53的光轴与笔的中心轴大致一致。
加速度传感器65检测电子笔51的移动速度(包括加速度),并且还检测移动方向。通过加速度传感器65且通过电子笔51,能够求出文字、记号、图画的形状、线的向量方向、长度。加速度传感器65将电子笔51的移动方向、加速度数据传送至MPU(处理电路),MPU(处理电路)64根据移动方向数据、加速度数据来求取电子笔51的移动量、移动方向等。
图9是基于电子笔的输入的说明图。图9(a)是基于电子笔的空中输入(悬空输入)的说明图,图9(b)是基于电子笔的接触输入的说明图。
如图9(b)所示,通过笔尖61与EL显示面板1接触,向压力传感器63施加压力,从而进行文字、线等的输入。
另外,如图9(a)所示,在空中输入时,笔尖61不与EL显示面板1等接触。在实施空中输入的情况下,按压开关67。
此外,开关67被按压时笔尖与EL显示面板1接触,从而显示LED69被点亮。另外,在电源施加到电子笔51时,显示LED69在一定时间内点亮。通过开关67被按压,可以得到与笔尖61接触EL显示面板1相同的效果。
配置在CCD53的光入射面上的聚光透镜54的焦深B较长。优选F码设定在8以上且20以下。焦深B设定在20mm以内。因此,在图8所示的焦深B的范围,能够使坐标检测标记42成像。
如果按压开关67,则读出取入范围X内的坐标检测标记42的图像,根据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位置,使用MPU(处理电路)64等求取电子笔51欲进行的位置,并将所求得的检测出的坐标位置Y显示在显示画面72上。
与电子笔51距显示画面72的远近无关地,在B的范围内实时地读出取入范围X内的坐标检测标记42的图像。根据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位置,使用MPU(处理电路)64来求取电子笔51欲进行的位置。在显示画面72商用“+”等记号显示所求得的检测出的坐标位置Y。因此,即使是空中输入,也能够识别进行坐标输入等的位置。若输入的位置与“+”等记号一致或者落入预定范围,则按压开关67,结束输入。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坐标检测标记42等的二维码,有如下建议,即:与二维码一起读取其他图像信息,并将所读取的信息输入至计算机等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的技术。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将能够以光学方式读取的二维码符号在显示画面72上排列成矩阵状,在使用电子笔51书写到显示画面72的同时,使用照相机读取二维码符号来取得坐标信息。优选将这些事项也采用到本发明。
作为图7所示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平板终端71具有存储器、MPU(处理电路)75,通过将上述那样通过信息输入手段受理的手写输入的各种信息与通过电子笔51识别出的识别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后通过MPU(处理电路)75将它们储存到存储器中。在此,作为存储器比如可使用大容量的闪存或硬盘等。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装置主要假设了以手持方式用到任意场所的情况,因此作为主体电源优选使用内置在主体内部的可再次充电的2次电池。考虑到这样的主体电源的电力消耗,电子笔51被设定为在主体电源起动时工作。像这样的功能是在MPU(处理电路)75的控制下通过电源起动手段来执行的。
图像摄像器由聚光透镜54、CCD53或CMOS(未图示)等图像摄像元件以及控制图像摄像元件的控制器组成。拍摄取入范围X的图像来输出黑白8点图像。CCD53的像素数需要QVGA或CIF程度的数量。
MPU(处理电路)64进行CCD53的摄像定时、快门速度、增益等的调整,由此能够拍摄到没有白斑(白とび)或者黑点(黒潰れし)的曝光图像。由CCD53拍摄的图像被输入到点检测器,检测图像内的点,并且输出将点设为黑像素且将点以外的部分设为白像素的点图像。点图像被输入至编码框检测器,检测二维码的框。编码框检测器输出检测到的框的坐标(编码位置信息)和点图像。编码位置信息和点图像被输入至数据取得器。数据取得器根据编码框内的点的有无,取得“1”、“0”的编码数据,并且将数据排列。错误订正器订正所取得的数据的错误。在进行错误订正的结果是没有错误或者是可以进行错误订正的情况下,将错误订正判定信息输出为“可”,并且输出订正后的数据。在不能订正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订正判定信息输出为“不可”,并且输出不能订正的数据。数据译码器根据订正后的数据来对坐标信息进行译码。
图10是LED以及CCD的控制方法的说明图。MPU(处理电路)64输出使CCD53进行开关动作的控制信号和与信号同步的LED52的控制信号。基于控制信号,控制CCD53的驱动电路53a,并且控制LED52的IR-LED驱动电路。
CCD驱动电路53a、LED驱动电路52a基于控制信号来控制CCD53、LED52。在CCD53进行图像取入(曝光)的期间,使LED52点亮。在CCD53没有进行图像取入(曝光)的时候,使LED52熄灭。至少在CCD53取入图像的时候使LED52点亮。
另外,图7所示的电子笔51的实施例是在电子笔51的框体内具备LED52的结构。但是,如果将LED52和CCD53都配置在电子笔51的框体中,则很难使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一致。另外,由于将LED52和CCD53都收纳在电子笔51中,因此会使电子笔51的尺寸变大。
图11的实施例是在电子笔51中仅收纳CCD53而将LED52配置在EL显示面板1侧的结构。81是配置有LED52的保护壳,被配置在EL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侧。由于仅将CCD53配置在电子笔51的框体中,所以容易使CCD53的光轴与电子笔51的中心轴一致。另外,由于只要将CCD53配置在电子笔51中即可,因此电子笔51的尺寸变小,而且可以将电子笔51的笔杆设计得较细。
在图11中,从LED52辐射出的红外线56通过保护壳81等而被传播到EL显示面板1的显示画面72的整个区域。传播的红外线56透过偏振板32后入射到反射膜40、坐标检测标记42等。
入射到标检测标记42的红外线56发生散射,再次透过偏振板32,入射到电子笔51的CCD53。LED52与CCD53通过图10的电路方式来取得同步。
图12是表示对LED的基板等的安装状态和LED的点亮控制的状态的说明图。基板相当于保护壳81、密封板30、阵列基板31等。然而,并不局限于这些。只要是传播从LED52辐射出的红外线56的基板等,任何基板都可以。
在图12中,LED52被安装在至少基板的两边。或者是被配置在至少基板的两边。另外,LED52还可以被安装在基板的四边。在图12等中,黑色圆表示未点亮的LED52,白色圆表示已被点亮的LED52。
交替地反复图12的(a)与图12的(b)。也可以根据电子笔51的位置来控制LED52的点亮。
图13的(a1)~(a4)是在显示画面的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对LED52的点亮位置进行扫描的实施例。通过扫描,能够降低LED52所使用的电力。优选基于电子笔51的位置来改变扫描方向、扫描速度。
图13的(b1)~(b4)是根据由电子笔51检测到的检测位置Y来改变LED52的点亮位置的方式。检测或者预测电子笔51的位置,并且使与检测或者预测到的位置以及其附近对应的LED52点亮。根据电子笔51的笔尖位置,改变要点亮的LED52。通过如上所述的控制,能够降低LED52的电力消耗,并且还能够提高坐标检测精度。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LED52被安装于密封板30。从LED52辐射出的红外线56,通过密封板30而被传播到EL显示面板1的显示画面72的整个区域。由于密封板30被配置在比偏振板32更靠近显示层的一侧,因此与如图11那样的LED52被配置在偏振板32外部的情况相比,不会因偏振板32而出现光束衰减。因此,LED52的红外线56的使用效率良好。
传播的红外线56在密封板30等内传播,而且还入射到反射膜40、坐标检测标记42等,一部分发生反射。
入射到坐标检测标记42的红外线56发生散射或者反射,再次透过偏振板32,入射到电子笔51的CCD53。LED52与CCD53通过图10的电路方式等而取得同步。另外,驱动方式与图12、图13相同即可。
图15所示的例子是在将LED52安装在保护壳81中的结构的实施例中,对保护壳81的表面实施了粗糙面加工81a的结构。粗糙面加工81a是通过对保护壳81的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化学加工来形成凹凸的构成。通过进行粗糙面加工81a,笔尖61或者前端透镜55接触显示面板的粗糙面加工81a,从而产生适度的摩擦感。如果不加工为粗糙面加工81a,笔尖61会打滑,会降低“书写感”。另外,粗糙面加工81a并不局限于对保护壳81、密封板30、阵列基板31直接加工或处理。比如,可以是将形成有粗糙面或者凹凸的基板、膜等贴附到所述基板等的结构。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LED52被安装到阵列基板31。从LED52辐射出的红外线56被阵列基板31、反射膜31a等反射或者散射,在EL显示面板1的显示画面72的整个区域内传播。由于阵列基板31等被配置在比偏振板32更靠下层的一侧,因此与图11那样的LED52被配置在偏振板32的外部的情况相比,不会因偏振板32而发生光束衰减。因此,LED52的红外线56的使用效率良好。反射膜31a还可以是使光散射的光扩散材料。
在图16中,传播的红外线56通过形成在阳极电极34上的通孔34a(非反射区域),传播到密封板30侧等。另外,红外线56被标检测标记42等散射或者反射,再次透过偏振板32,入射到电子笔51的CCD53。驱动方式与上述的例子相同即可。
如图14、图15、图16所示,在偏振板32的更下层侧配置传播LED52的基板或者传播或照射LED52的情况下,当然坐标检测标记42不需要是光散射材料等打乱圆偏振、偏振状态的结构。比如,坐标检测标记42可以是光反射结构。这是因为,由于自然光从LED52照射到坐标检测标记42,因此入射到标检测标记42的LED52能够透过偏振板32。
图17~图26是表示坐标检测标记的配置例子的图。
在图17(a)中,坐标检测标记42被形成为点状。另外,与肋条37重叠地、或者一部分重叠地配置。并且被配置为:通过CCD53等对坐标检测标记42进行图像取入,基于数学方式或者编码理论等,能够确定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位置位于显示画面72的哪里。
在图17(b)中,坐标检测标记42被形成为矩形或者椭圆状。另外,与肋条37、作为像素电极的阳极电极重叠地、或者一部分重叠地配置。被配置为:通过CCD53等对坐标检测标记42进行图像取入,从而能够确定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位置位于显示画面72的哪里。通过在肋条37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像素电极不会被坐标检测标记42遮光,从而可以实现高亮度显示。
在图18中,坐标检测标记42形成在像素的交点或者交点附近。基本上以1个像素10或者以RGB的像素为1组来形成1个坐标检测标记42。
图19是相对1个像素形成多个坐标检测标记42的实施例。根据坐标检测标记42的个数、间隔、位置来表示坐标位置。
在图20中,配置有形状不同的多个坐标检测标记42。作为形状,例示了圆、矩形、椭圆状。另外,与肋条37、像素电极重叠地、或者一部分重叠地进行配置。被配置为:通过CCD53等对坐标检测标记42进行图像取入,能够确定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成位置位于显示画面72的哪里。
图21是在1个像素电极中形成有多个坐标检测标记42的实施例。根据坐标检测标记42的个数、间隔、位置来表示坐标位置。
图22是在一部分像素电极中形成有坐标检测标记42的实施例。在红色的像素10R、蓝色的像素10B的像素中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在绿色的像素10G中不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
图23是在蓝色的像素10B中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的实施例。在蓝色的像素10B的像素中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而在红色的像素10R、绿色的像素10G中不形成坐标检测标记42。
图24、图25是在图22的实施例中再加上形成了对位标记42a的实施例。另外,对位标记42a当然也可以作为坐标检测标记42来使用。通过电子笔51读取对位标记42a,检测EL显示面板1的大致坐标位置。优选使坐标检测标记42的形状与对位标记42a的形状、位置不同。
图26是对位标记42a的变形例。图26(a)是在1个像素中形成了2个对位标记42a的实施例。图26(b)是通过组合多个坐标检测标记42b来作为对位标记42a的实施例。图26(c)是在对位标记42a内形成了坐标检测标记42c的集合体的实施例。作为一个例子,用点字文字构成对位标记42a。
图2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装置中的EL显示面板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在通过电子笔51对EL显示面板1进行输入的情况下,存在视差的问题。视差是由于在EL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域上配置了偏振板32等而产生的。尽管电子笔51的笔尖位于偏振板32上,但由于图像显示在EL显示面板1的发光部,因此会产生笔尖与显示图像的视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即:在EL显示面板1,用粘结层41将纤维板82粘结到阴极电极39,并将纤维板82配置在偏振板32与坐标检测标记42之间以减轻视差。纤维板82是通过排列具有比像素10小的口径的多个纤维82a而构成的。并且被构成为:在纤维82a的周围形成反射膜82b,并且通过使反射膜82b的折射率不同于纤维82a,从而使入射到纤维82a的显示光83被反射后传播,由此从EL显示面板1射出。
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信息显示装置中,在具备由EL元件12构成的像素10被配置成矩阵状的显示区域2的EL显示面板1中,配置使入射光产生偏振的偏振板32,并且具备使EL显示面板1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的特性的、比如通过光散射部件或衍射光栅改变所述偏振板产生的偏振状态的坐标检测标记42。由此,如果使用具备光产生单元和图像取得单元的电子笔51,则可由CCD53等图像取得单元检测通过了坐标检测标记42的光或者反射的光,能够容易地确定坐标位置,其中,光产生单元是辐射用于检测坐标检测标记的红外线等光的LED52等,图像取得单元是取入包括坐标检测标记42的预定范围的图像的CCD53等。
另外,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EL显示装置中能够容易实现。由此,可以广泛应用为摄像机、数码相机、眼镜型显示器(goggle display)、导航系统、声音再生装置、计算机、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具备记录介质的图像再生装置等对记录介质进行再生来显示其图像的设备等显示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将EL显示装置作为信息显示装置来应用方面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EL显示面板
2 显示区域
10 像素
10R 红色的像素
10B 蓝色的像素
10G 绿色的像素
11,11a,11b,11c,11d,11e,11f 晶体管
12 EL元件
13a,13b,13c,13d,13e 电容器
15,16 栅极驱动器IC
17,17a,17b,17c,17d,17e 栅极信号线
18 源极信号线
30 密封板
31 阵列基板
32 偏振板
34 阳极电极
38 EL层
39 阴极电极
42 坐标检测标记
42b 坐标检测标记
42c 坐标检测标记
51 电子笔
52 LED
53 CCD
81 保护壳
82 纤维板

Claims (5)

1.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备像素被配置为矩阵状的显示区域,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具备使入射光产生偏振的偏振单元,并且所述显示面板具备改变所述偏振单元产生的偏振状态的坐标检测标记。
2.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备:基于EL元件的像素被配置为矩阵状的显示区域;向所述像素提供影像信号的源极信号线;和提供控制所述像素的发光的选择/不选择的信号的栅极信号线,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使入射光产生偏振的偏振板,并且所述显示面板具备坐标检测标记,该坐标检测标记具有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显示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坐标检测标记的电子笔,所述电子笔具备:辐射用于检测所述坐标检测标记的光的光产生单元;和取入包括所述坐标检测标记的预定范围的图像的图像取得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坐标检测标记形成在相邻的像素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板中,在偏振板与坐标检测标记之间配置有纤维板。
CN201280069115.5A 2012-02-08 2012-11-22 信息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094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4702 2012-02-08
JP2012024702 2012-02-08
PCT/JP2012/007520 WO2013118214A1 (ja) 2012-02-08 2012-11-22 情報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205A true CN104094205A (zh) 2014-10-08
CN104094205B CN104094205B (zh) 2017-03-08

Family

ID=4894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9115.5A Active CN104094205B (zh) 2012-02-08 2012-11-22 信息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88601B2 (zh)
JP (1) JP5796091B2 (zh)
CN (1) CN104094205B (zh)
WO (1) WO20131182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110A (zh) * 2016-09-16 2019-03-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基板
CN109961694A (zh) * 2019-02-28 2019-07-02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35239A1 (ja) * 2014-09-01 2016-03-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
JP2016128884A (ja) * 2015-01-09 2016-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シート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透明シート
CN104701327B (zh) * 2015-03-20 2018-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754442B2 (en) * 2015-07-09 2020-08-25 YewSavin, Inc. Films or surfaces including positional tracking marks
TWI614657B (zh) * 2016-12-16 2018-02-1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以及使用者輸入系統
US11054935B2 (en) * 2018-11-19 2021-07-06 Beechrock Limited Stylus with contact sensor
WO2020148604A1 (ja) * 2019-01-18 2020-07-2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708639B1 (ko) * 2019-07-22 2024-09-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펜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30126289A (ko) * 2022-02-22 2023-08-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위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50019945A (ko) * 2023-08-02 2025-02-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170C (zh) * 1999-11-09 2005-05-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反射部件及其光反射方法
US20050162401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osition encoded sensing device with amplified light reflection intensit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292215A (zh) * 2005-10-17 2008-10-22 日本先锋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位置检测系统及位置检测方法
CN101887691A (zh) * 2009-07-30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2005162A (zh) * 2009-08-27 2011-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3353A (en) 1974-04-20 1978-09-12 Akira Matsushit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ptical device
JPS50137630A (zh) * 1974-04-20 1975-10-31
JPS5644979A (en) * 1979-09-19 1981-04-24 Fujitsu Ltd Hand-written input display
JPH0792723B2 (ja) * 1986-07-21 1995-10-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座標入力装置
JPH05307438A (ja) * 1992-04-28 1993-11-19 Hitachi Ltd 情報処理装置
JP3262297B2 (ja) * 1993-04-27 2002-03-04 株式会社ワコム 光学式座標入力装置
JP3395258B2 (ja) 1993-07-07 2003-04-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3277052B2 (ja) 1993-11-19 2002-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座標入力方法
SE517445C2 (sv) 1999-10-01 2002-06-04 Anoto Ab Positionsbestämning på en yta försedd med ett positionskodningsmönster
JP4068292B2 (ja) * 2000-09-08 2008-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3523618B2 (ja) 2001-08-02 2004-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座標入力システムに用いる座標パターン形成用紙
JP3810725B2 (ja) 2001-09-21 2006-08-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256137A (ja) * 2002-02-28 2003-09-10 Kokuyo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透明シート
JP2006085679A (ja) 2004-08-16 2006-03-30 Ricoh Co Ltd 2次元コードパターン、2次元コード作成方法、2次元コード作成装置及び印刷媒体
JP3121410U (ja) * 2006-02-22 2006-05-18 小林記録紙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ペン用読み取り用紙
JP2008269545A (ja) * 2006-06-29 2008-11-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パターン印刷透明シート
JP2008026958A (ja) * 2006-07-18 2008-02-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赤外線反射パターン印刷透明シート
JP2009037311A (ja) 2007-07-31 2009-0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偏光板用表面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EP2410406A1 (en) * 2010-07-23 2012-01-25 Anoto AB Display with coding pattern
JP5925475B2 (ja) * 2010-12-09 2016-05-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光検出回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170C (zh) * 1999-11-09 2005-05-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反射部件及其光反射方法
US20050162401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osition encoded sensing device with amplified light reflection intensit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292215A (zh) * 2005-10-17 2008-10-22 日本先锋公司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位置检测系统及位置检测方法
CN101887691A (zh) * 2009-07-30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2005162A (zh) * 2009-08-27 2011-04-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110A (zh) * 2016-09-16 2019-03-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基板
CN109961694A (zh) * 2019-02-28 2019-07-02 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8214A1 (ja) 2013-08-15
US9588601B2 (en) 2017-03-07
JP5796091B2 (ja) 2015-10-21
CN104094205B (zh) 2017-03-08
JPWO2013118214A1 (ja) 2015-05-11
US20140267191A1 (en)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6091B2 (ja) 情報表示装置
JP6117836B2 (ja) 表示装置
JP4748257B2 (ja) 生体認証装置
US20060139338A1 (en) Transparent optical digitizer
JP5569520B2 (ja) 手書き入力装置
CN108122942A (zh) 集成有指纹传感器的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US11022804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1128491A (en) Method for driving touch panel
JP5071308B2 (ja) 入出力装置
JP2009146100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光センサ素子
EP3190494B1 (en) Touch screen panel, electronic notebook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07241405A (ja) 手書きシステム
US20140362054A1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reading device
US20100053119A1 (en) Input/output device
US824299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frared detection layer and remote control display system with same
JP2010026693A (ja) 情報入力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JP2012243201A (ja) 入力機能付表示装置
US20140028744A1 (en) Information reading device
CN116249407A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显示装置的移动终端
CN103608756A (zh) 光学薄膜、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12209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控制系统
CN109300439A (zh) 构造为测量光和调节显示亮度的显示装置及驱动其的方法
US20150193643A1 (en) Information reader
CN107918505A (zh) 手写交互式显示装置与手写交互式读取装置
JP2010231267A (ja) 記録装置、入力装置および記録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