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93583B - 空气吹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吹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3583B
CN104093583B CN201380007791.4A CN201380007791A CN104093583B CN 104093583 B CN104093583 B CN 104093583B CN 201380007791 A CN201380007791 A CN 201380007791A CN 104093583 B CN104093583 B CN 1040935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air
area
blowing device
colli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7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3583A (zh
Inventor
大江广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3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3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3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8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of jets leaving an orif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空气吹出装置划分用于使气流通过的空气导出通路、用于吹出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的空气吹出口。该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可从多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且通过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能够控制经过所述可冲突区域而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程度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可冲突区域是可使多个气流相冲突的区域,且该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

Description

空气吹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等的空气吹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调整汽车等的室内环境为目的,提出了用于控制向该室内供给的冷暖空气等的流量和流动方向的空气吹出装置。作为现有空气吹出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以下,称为“现有装置”。),该装置具备:用于划分气流的导出通路(流道)的中空圆柱状体,以及在该圆柱状体的内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被保持的多个风向调整板。在该现有装置中,通过调整风向调整板的转动状态(绕垂直于圆柱状体轴线的轴的转动角度)来控制从现有装置中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和流动方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9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空气吹出装置适用于汽车时,空气吹出装置一般设置在汽车的仪表板的周边等中。但是,近年来,从提高仪表板(dash board)及其周边的美观等的观点出发,存在减小用于设置空气吹出装置的区域的宽度的倾向。并且,与此相伴,期望在不损害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空气吹出装置小型化。
然而,如上所述,现有装置是通过风向调整板调整从空气吹出装置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及流动方向的方式构成的。因此,一般而言,维持风向调整板的功能(流量及流动方向的调整)的同时使空气吹出装置的整体小型化是很困难的。例如,如果不考虑空气吹出装置的整体而使其小型化的话,风向调整板也将变小,所以风向调整板可变更流动方向的空气的量将变少。并且,起因于此,会存在无法充分调整从空气吹出装置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情形。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尽量维持风向调整板的大小的同时使空气吹出装置小型化,则使风向调整板相对于气流的导出通路过大,所以能通过空气吹出装置的空气的量将减少。并且,起因于此,将会存在无法充分确保从空气吹出装置吹出的空气的流量的情形。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作为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空气吹出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包括:空气导出通路,用于使气流通过;空气吹出口,用于吹出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
对于空气吹出装置的用于划分空气导出通路及空气吹出口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空气吹出装置可以具备划分空气导出通路(即,可通过气流的空间及区域)的框体而构成,即,使通过了上述空气导出通路的气流从形成于上述框体的开口部的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框体。此外,该框体中,空气吹出口相当于空气导出通路的端部(也参照后文中的形态F。)。
对于空气吹出装置所划分的空气导出通路的数量及形态,无特别限定。例如,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可以划分一个或多个空气导出通路。另外,例如,将多个独立的空气导出通路结合而形成一个空气导出通路时,可以将这些空气导出通路的整体看作一个空气导出通路。
该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可从多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且通过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能够控制经过所述可冲突区域而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的至少其中一个,其中“所述可冲突区域是可使多个气流相冲突的区域,且该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适当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气流的强度,来控制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以下,为了方便称为“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中的至少一者。因此,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不需要现有装置中采用的风向调整板,就能够控制吹出气流。并且,由此能够提供无损作为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且实现小型化的空气吹出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由于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空气导出通路内,因而能够抑制在可冲突区域中相冲突的气流向可冲突区域的周边(换言之,朝向与向着空气吹出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扩散的现象。由此,在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与可冲突区域的整体存在于空气导出通路之外的情形相比,能够更有效地从空气吹出口吹出气流。
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不需要现有装置中采用的风向调整板,因此,与现有装置相比(例如,由于不需要考虑风向调整板的安装位置、风向调整板的大小及旋转范围等,因此与此相应地),能够更自如地设计空气吹出口的形状。例如,作为空气吹出口的形状,可采用考虑使空气吹出装置具有美感的形状(例如,长方形,椭圆,三角形,菱型,及将这些形状组合起来的形状)。
以下,为了方便,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中的至少一个称为“吹出气流的状态”。此外,从上述说明可理解到,通过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还能够控制吹出气流的“流量”。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不需要风向调整板,因此能够提供设计性优异的空气吹出装置。而且,能够减少构成空气吹出装置的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制造空气吹出装置的成本。
然而,上述的所谓“空气导出通路“内””,是指称为空气导出通路的空间、区域的范围内。换言之,所谓空气导出通路内,是指比通过空气吹出口所形成的开口面更靠上流侧的空间、区域的范围内。此外,所谓“上流侧”,是指相当于气流在空气导出通路移动时的与上述气流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上述的所谓“气流的强度”,只要是能够影响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中的至少一者的参数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作为气流的强度,能够采用气流的流量(质量流量或体积流量)及气流的流速中的一者或两者、表示基于它们的一者或两者而决定的气流的强度程度的参数、及气流具有的能量的大小等。
上述“调整气流的强度”,包括使气流的强度变大、使气流的强度变小、维持气流的强度至规定大小等事项。上述“规定大小”当然也包括零。即,能够向可冲突区域导入的多个气流(来自多个方向的气流)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流的强度可以为零。例如,除了多个气流中一个气流之外,其他气流的强度为零时(即,在可冲突区域只有一个气流导入时),该气流的流动方向等,不会因与其他气流的冲突而发生变换,就可通过可冲突区域,而从空气吹出口吹出。
上述的所谓“气流的…收敛程度”,是指吹出气流的扩散的程度(扩散程度)。而且,作为将气流的收敛程度数值化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利用在从空气吹出装置只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中将吹出气流通过与其流动方向垂直相交的面切断时的吹出气流的截面积的方法,或者,利用将吹出气流的形状看作圆锥形状时以可冲突区域中的一点为中心(顶点)而形成吹出气流的空间角的方法等。
吹出气流的收敛的程度越小,从空气吹出口离开时的气流的扩散的程度越大,因此将会提供更稳定的(温和的)气流。另一方面,吹出气流的收敛的程度越大,从空气吹出口离开时的气流的扩散的程度越小,因此将会提供比较激烈的(猛烈的)气流。
此外,上述说明中可理解到,增大气流的收敛的程度的意义等同于提高气流的指向性。因此,提高向着规定方向的气流的收敛的程度相当于向该方向使气流集中并放出(即,使气流的流动方向与该方向一致)。即,控制气流的收敛的程度和控制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说是相互关联的。
其次,对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几个形态(形态A-形态F)进行说明。
形态A
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对于为了将气流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具体方法、构成,无特别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用于限制所述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构件的“限制构件”而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例如,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到达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调整至在控制吹出气流的状态的观点上适当的状态(例如,为防止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过度扩散)。因此,与不设置上述限制构件的情形相比,能够精度更优异地控制吹出气流的状态。
形态B
对于上述的限制构件的具体结构及形状等,无特别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限制构件是具有向所述可冲突区域突出的凸形状的构件,或者,具有能够使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
作为上述“具有凸形状的构件”,例如,可以采用半圆柱状的构件、半球状(圆顶状)的构件以及锥体状(圆锥、棱锥状等)的构件等。通过本构成,能够诱导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以沿着具有凸形状的构件的表面并向可冲突区域流动。因此,通过适当调整上述构件的形状(例如,凸形状的具体形状,凸形状的大小及曲率半径),能够把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调整至在控制吹出气流的状态的观点上适当的状态(例如,抑制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的扩散的同时,使该气流的流动方向变成所期望的方向)。此外,该构件可以如下方式配置:例如,在比空气吹出口的开口面更靠上流侧,从气流的上流侧向下流侧(即,向着可冲突区域)突出。
作为“具有能够使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筒状构件等:能够使气流向规定的方向放出,且以使其轴线通过可冲突区域的方式配置。通过本构成,可以使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向任意方向收敛(换言之,可以将任意方向收敛的气流导入于可冲突区域)。因此,例如,通过适当调整上述构件的形状(例如,使气流收敛的方向),可以将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调整至在控制吹出气流的状态的观点上适当的状态。
并且,若以如上所述地那样使导入于可冲突区域之“前”的气流的状态得到调整,与没有进行这种调整的情形相比,在可冲突区域相冲突之“后”的气流(即,吹出气流)的状态也可以得到适当的控制。例如,在可冲突区域冲突后的气流在可冲突区域的周边(例如,朝向与向着空气吹出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扩散将会被抑制,气流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从调整在向可冲突区域流入前及在可冲突区域冲突后的气流的状态的观点上出发,优选上述的具有凸形状的构件顶端部尽量接近可冲突区域(或者,与可冲突区域接触或者存在于可冲突区域内)。另外,对于具有能够使上述的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优选其收敛的程度尽量大。
形态C
对于能够向可冲突区域导入的气流的数量,可以是在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的可调整的范围内、及在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的控制精度等的观点上适当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可从至少三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不同的平面上。
在可冲突区域仅能够导入来自两个方向的气流时,一般而言,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仅在该两个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内(二维)进行变更。对此,如果在可冲突区域能够导入来自至少三个方向(但是,这些方向的全部并不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的气流的话,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能够在这些方向所决定的空间内(三围)进行变更。因此,根据上述构成,与从两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的情形相比,可以以更高的自由度调整吹出气流的状态。
但是,上述的所谓“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是指排除了至少三个方向的全部方向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的情形(即,这些方向全部存在于不同的平面上,或者,这些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存在于与其他方向不同的平面上)。
形态D
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空气吹出装置设置在汽车的仪表板的周边等时,优选地,吹出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般基于四个自由度(例如,相对于空气吹出装置的中心轴线的上方向、下方向、右方向及左方向)来调整。因此,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从对应于该自由度的数量的(四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所以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整吹出气流的状态。
此外,上述所谓“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如上所述,是指排除了四个方向全部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的情形。
形态E
对于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的具体方法和构成等,无特别限定。
例如,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具备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并且,通过变更所述阀芯能够调整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比较简单的构成就能够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此外,空气吹出装置划分有多个空气导出通路时,优选地,在这些多个空气导出通路上分别设置上述阀芯。由此,能够对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多个气流的强度分别独立进行调整。
形态F
如上述说明中可理解到,若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具有上述的各特征(例如,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来自多个方向的气流,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等)而构成,就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具有上述各特征即可,对于其他具体构成无特别限定。
例如,作为具体构成的一例,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空气导出通路,具有多个气流路及集合所述多个气流路的集合部;空气吹出口,用于吹出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空气导入口,用于使导入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通过,
所述多个气流路分别具有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空气导入口侧的第二开口部,
以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的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该可冲突区域为可使从该第一开口部吹出的多个气流相冲突的区域,
能够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的调整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气流路。
根据上述构成,例如,通过操作调整构件来调整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由此能够控制经过可冲突区域而从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的至少其中一个(即,吹出气流的状态)。
而且,具备上述构成的空气吹出装置与上述形态A相同地,具备用于限制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限制构件而构成。
而且,具备上述构成的空气吹出装置与上述形态B相同地,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向所述可冲突区域突出的凸形状的构件,或者,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能够使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
而且,具备上述构成的空气吹出装置与上述形态C相同地,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以使可从至少三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而且,具备上述构成的空气吹出装置与上述形态D相同地,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以使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而且,具备上述构成的空气吹出装置与上述形态E相同地,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调整构件是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变更阀芯的开度,能够调整通过气流路而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
发明效果
如上说明,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能带来的效果是,在无损作为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能够使空气吹出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时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空气吹出装置沿X-X线切断时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和吹出气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0A是示出限制构件的几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0B是示出限制构件的几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1A是示出吹出口的几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1B是示出吹出口的几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可冲突区域的几个形态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数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导入于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数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其他形态的示意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又另一形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装置的概要)
图1-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一例(以下,称为“实施装置”。)的示意图。实施装置10包括划分空气导出通路的框体20,和分别设置在该多个空气导出通路的控制阀31、32、33、34而构成。以下,对这些构件的构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实施装置10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方向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实施装置10的简要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构成实施装置10的框体20在整体上具有如下形状:横向长度(宽度)比纵向长度(高度)更大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薄板状)。
框体20将从后端侧的开口部(以下,称为“空气导入口”。)21、22、23、24流入的空气从前端侧的开口部(以下,称为“空气吹出口”。)25吹出。即,框体20中,在其内部划分有可使流入于空气导入口21、22、23、24的气流a1、a2、a3、a4通过的空气导出通路(在后文中将参照图3对空气导出通路详细进行说明。),并将通过了空气导出通路的气流a1、a2、a3、a4所合成的气流、即吹出气流A从空气吹出口25向规定方向吹出。
控制阀31、32、33、34分别设置在后端侧的各开口部21、22、23、24的附近的框体20的内部(即,空气导出通路内)。控制阀31、32、33、34具有绕规定的轴可转动的板状的构件,是根据其开度(转动角度)能够使通过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量变化的阀芯。因此,通过变化控制阀31、32、33、34的开度,使得通过空气导出通路而向着空气吹出口25的气流的强度(例如,流量)得以调整。此外,控制阀31、32、33、34的开度可根据所期望的方法(例如,通过操作者经由未图示的连结构件等直接操作各控制阀,或者,通过驱动根据操作者的指示而设置在各控制阀的未图示的发动机)来控制。
通过以下内容,对框体20所划分的空气导出通路进行具体说明。图3是,为了说明通过框体20所划分的空气导出通路而示出的框体2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框体20的内部,设置有图中用虚线表示的构件,通过这些构件来划分可通过气流a1、a2、a3、a4的四个气流路(多个气流路)及用于集合这些气流路的集合部(图3中,相当于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附近的空气导出通路内的区域。)。换种说法,框体20具有空气导出通路,而该空气导出通路具有四个(多个)气流路及它们的集合部。
以下,为了方便,图中用点划线AX表示的线还称为“框体20的中心轴线AX”。而且,为了方便,沿着中心轴线AX朝向框体20的前方的方向称为“正面方向(F)”,与正面方向(F)垂直相交并朝向框体20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称为“上方向(U)”、“下方向(D)”、“左方向(L)”及“右方向(R)”。此外,这些上下左右的方向是将实施装置10安装在汽车的仪表板的周边等时以从汽车操作者角度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上下左右的方向作为基准而被定义的。
若气流a1流入框体20,则气流a1从框体20的中心轴线AX离开而朝向左方向(L),之后再度向框体20的中心轴线AX流动。并且,气流a1沿着限制构件26的正面方向(F)的侧面移动,并向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部分(换言之,集合部)流动,该限制构件26具有向正面方向(F)突出的凸状。以这种方式,限制构件26对气流a1的流动方向进行限制(限制、限定)。此时,气流a1朝向比与中心轴线AX垂直相交的方向稍微偏向正面方向(F)的方向。换言之,通过框体20划分可使气流a1如图3所示那样流动的空气导出通路。
作为大概形状,限制构件26具有抽出了圆柱的一部分的形状。换言之,作为大概形状,限制构件26具有上面及底面为“从扇形除掉“扇形的曲线部分(圆弧部分)的两端、两个直线部分(半径部分)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时所形成的形状”即圆柱状的形状。此外,后文中将对限制构件26详细叙述。
除了左方向(L)和右方向(R)不同以外,气流a2与气流a1以相同方式移动,向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部分(集合部)流动。此时,气流a2朝向比与中心轴线AX垂直相交方向稍微偏向正面方向(F)的方向。换言之,通过框体20划分可使气流a2如图3所示那样流动的空气导出通路。
若气流a3流入框体20,则气流a3从框体20的中心轴线AX离开而朝向上方向(U),之后再度向中心轴线AX流动。并且,气流a3从设置于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上方的吹出口27向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部分(集合部)流动。此时,气流a3朝向比与中心轴线AX垂直相交的方向稍微偏向正面方向(F)的方向。换言之,通过框体20划分可使气流a3如图3所示那样流动的空气导出通路。
除了上方向(U)和下方向(D)不同以外,气流a4与气流a3以相同方式移动,并且气流a4从设置于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下方的吹出口28向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部分(集合部)流动。此时,气流a4朝向比与中心轴线AX垂直相交的方向稍微偏向正面方向(F)的方向。换言之,通过框体20划分可使气流a42如图3所示那样流动的空气导出通路。
如上所述,在空气导出通路内流动的气流a1、a2、a3、a4向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部分(集合部)流动后,冲突。当气流a1、a2、a3、a4冲突时,气流a1、a2、a3、a4就会合流。并且,气流a1、a2、a3、a4合成的气流(即,吹出气流A)向根据气流a1、a2、a3、a4的强度所决定的方向吹出。
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气流冲突的位置(区域)也可称为“可冲突区域”。在以下对该可冲突区域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示出将框体20按图3的X-X平面(包括正面方向(F),右方向(R)及左方向(L)的平面)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气流a1及气流a2(以及,未图示的气流a3、a4)在可冲突区域CA中进行冲突。对于可冲突区域CA,至少其一部分存在于比空气吹出口25的开口面更靠向上流侧的空间(即,空气导出通路内)。从上述说明中可知,可冲突区域CA的位置会根据由框体20所划分的空气导出通路的结构、气流a1、a2、a3、a4的各自的强度等而変化。
在本实施例中,框体20以从四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CA可导入气流的方式而构成。
换言之,以可使从各开口部吹出的气流相冲突的可冲突区域CA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空气导出通路内的方式,使气流a1、a2、a3、a4通过的各气流路的空气吹出口25侧的开口部(对a1来说图中的开口部OA1、对a2来说图中的开口部OA2、对a3来说未图示的吹出口27、对a4来说吹出口28)向集合部开口。
但是,如上所述,限制构件26具有向正面方向(F)突出的凸形状。换言之,如图4所示,限制构件26具有向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凸形状。而且,本实施例中,限制构件26的顶端部26a与可冲突区域CA接触。此外,限制构件26的顶端部26a没有必要必须与可冲突区域CA接触,从可冲突区域CA离开也可以。
实施装置10的框体20中,气流a1的流动方向和气流a2的流动方向在实质上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上。另一方面,气流a3的流动方向和气流a4的流动方向在实质上存在于同一个平面(但是,不同于气流a1、a2的流动方向所在的平面)上。即,对于导入于可冲突区域CA的四个气流a1、a2、a3、a4的流动方向,它们并非全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以上是对实施装置10的大体说明。
(实际操作)
以下,对实施装置10的实际操作进行说明。
通过变更控制阀31、32、33、34的开度,实施装置10对通过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a1、a2、a3、a4的强度进行调整。并且,由此控制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以下,参照图5-图9对实施装置10的吹出气流A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来自四个方向的气流(即,气流a1、a2、a3、a4全部)导入于可冲突区域CA的情形时的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程度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5(a)是示出从图3的正面方向(F)观察可冲突区域CA时的流入于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从图3的左方向(L)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c)示出从图3的上方向(U)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假定气流a1、a2、a3、a4的强度均相同(图6-图19中也做相同假定。)。但是,如后文中所述,气流a1、a2、a3、a4的强度不是必须要相同,考虑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等,可适宜调整气流a1、a2、a3、a4的各强度。
图5(a)-图5(c)所示,此时,吹出气流A是在正面方向(F)上比较收敛的状态下吹出的。这是因为,通过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能够使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和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冲突时所产生的朝向上方向(U)或向下方向(D)的吹出气流A的扩散被抑制。
以下,对于图6-图19中的赋予了(a)的图,与图5相同地,是示出从图3的正面方向(F)观察可冲突区域CA时的流入于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状态的示意图。另外,对于图6-图19中的赋予了(b)的图,与图5相同地,是示出从图3的左方向(L)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示意图。并且,对于图6-图19中的赋予了(c)的图,与图5相同地,是示出从图3的上方向(U)观察实施装置10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意图。因此,图6-图19的说明中,适当省略关于赋予(a)-(c)的图所表示的对象的说明。
图6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及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时(即,不存在气流a3、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2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上方向(U)及下方向(D)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上下方向(U、D)的扩散不被气流a3、a4所抑制。
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而对不存在气流a3、a4(强度为零)的情形进行说明的。但是,从上述说明可理解到,不限于不存在气流a3、a4的情形,即使在气流a3、a4的强度比图5所示的实施例更小时,吹出气流A的状态也具有与本实施例相同的倾向。换言之,通过适宜调整气流a3、a4的强度,可以将吹出气流A的状态成为图5所示的实施例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中间状态。
另外,从上述说明中可理解到,对于后文中叙述的图7-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也相同地,通过适宜调整各气流的强度,能够成为各气流存在的情形的状态(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和各气流不存在的情形的状态的中间状态。
图7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1、a2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3、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右方向(R)及左方向(L)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左右方向(L、R)的扩散不被气流a1、a2所抑制。
图8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3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2,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上方向(U)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上方向(U)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上方向(U)的扩散不被气流a3所抑制。
图9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及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时(即,不存在气流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2、a3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下方向(D)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下方向(D)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下方向(D)的扩散不被气流a4所抑制。
图10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1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2、a3、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左方向(L)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左方向(L)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左方向(L)的扩散不被气流a1所抑制。
图11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2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3、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向右方向(R)更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右方向(R)吹出。认为:这是由于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右方向(R)的扩散不被气流a2所抑制。
图12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时(即,不存在气流a2,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3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程度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右下方向(R、D)吹出。认为:这是由于虽然像图5所示的实施例那样吹出气流A的扩散不被抑制,但是与气流互相从正面冲突的情形(参照图6及图7。)相比冲突之后气流向周边扩散的程度小。
图13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2、a3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1,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程度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右上方向(R、U)吹出。这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图14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及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1、a3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2,a4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程度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左上方向(L、U)吹出。这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图15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及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时(即,不存在气流a1、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流a2、a3的强度相同。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程度扩散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左下方向(L、D)吹出。这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图16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左方向(L)的气流a1时(即,不存在气流a2、a3、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更收敛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右方向(R)吹出。认为:这是由于像图5所示的实施例那样不会发生多个气流冲突及合成的现象,因而吹出气流A的扩散程度小。
图17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右方向(R)的气流a2时(即,不存在气流a1、a3、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更收敛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左方向(L)吹出。这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图18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上方向(U)的气流a3的时(即,不存在气流a1、a2,a4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更收敛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下方向(D)吹出。这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图19是,示出在可冲突区域CA仅导入了来自下方向(D)的气流a4时(即,不存在气流a1、a2、a3时)的吹出气流A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此,吹出气流A在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更收敛的状态下向正面方向(F)的上方向(U)吹出。这与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原因相同。
上述的图5-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假定气流a1、a2、a3、a4的强度均相同。但是,气流a1、a2、a3、a4的强度不是必须要相同,各不相同也可以。气流a1、a2、a3、a4的强度不同时,如上述说明中可理解到,依据对应于各强度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吹出气流A从空气吹出口25吹出。
换言之,对气流a1、a2、a3、a4的各强度进行如下适宜调整:使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等与所期望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等相一致。调整气流a1、a2、a3、a4的强度时,这些强度,可以分别独立(即,一个气流的强度与其他气流的强度毫不相关)调整,也可以使这些气流中的至少两个相关联(即,一个气流的强度与其他气流中的至少一个气流的强度相关联)来进行调整。
更具体而言,可以适宜调整控制阀31、32、33、34的开度(如上所述,这些控制阀的各开度与气流a1、a2、a3、a4的各强度相对应。),由此使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等与所期望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等相一致。
如上说明,实施装置10以可在可冲突区域CA导入多个气流(可导入一个-四个气流)的方式而构成。并且,实施装置10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调整导入在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强度,从而能够控制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的程度。由此,就实施装置10而言,其无需使用风向调整板等构件,根据所期望的收敛的程度,能够将吹出气流A向所期望的方向吹出。因此,实施装置10能够在作为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不受损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
(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参照图1-图19而进行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吹出装置(实施装置10)包括:使气流通过的空气导出通路(框体20的内部)和将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吹出的空气吹出口25。
实施装置10以如下方式构成:多个气流a1、a2、a3、a4能够从多个方向(L、R、U、D)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并通过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强度(控制阀31、32、33、34的开度),能够控制经过所述可冲突区域CA而从所述空气吹出口25吹出的气流(吹出气流A)的流动方向和收敛的程度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其中,所述可冲突区域CA是可冲突的区域,并且该可冲突区域CA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比空气吹出口25的开口面更靠上流侧的区域)。
实施装置10具备限制构件26,该限制构件26用于限制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在实施装置10中,所述限制构件26是具有向所述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凸状的构件。如后文中所述,限制构件26也可以是具有能够使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收敛的形状(图20A(c)的筒状的构件26b)的构件。
实施装置10以如下方式构成:能够从四个方向(L、R、U、D)向所述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参照图3。L、R存在于相同的平面上,U、D存在于与L、R存在的平面不同的平面上),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还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从至少三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该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实施装置1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具备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控制阀31、32、33、34),通过变更所述阀芯31、32、33、34的开度,调整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a1、a2、a3、a4的强度。
换言之,实施装置10具备框体20,
该框体20具有:
空气导出通路(框体20的内部),其具有用于集合多个气流路(通过气流a1-a4的气流路)及所述多个气流路的集合部(空气吹出口25的中央附近的空气导出通路内的区域);
空气吹出口25,用于吹出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
空气导入口21-24,用于通过导入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
所述多个气流路分别具有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第一开口部OA1、OA2、27、28和所述空气导入口侧的第二开口部21-24,
以可冲突区域CA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比空气吹出口25的开口面更靠上流侧的区域)的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该可冲突区域CA为可使从该第一开口部吹出的多个气流a1-a4相冲突的区域,
能够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CA的气流的强度的调整构件(控制阀31-34)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气流路。
(其他形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的范围内可采用多种变形例。
例如,实施装置10中,限制构件26具有圆柱体中抽出了一部分的凸形状(参照图4。)。但是,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限制构件26的形状和构成可采用各种形态。例如,限制构件26可采用图20A及图20B(这些图中的编号(a)-(h))所示的形状及构成。此外,图20A及图20B是表示限制构件26的各种形态的一系列的图,在这些图中赋予一系列编号(a)-(h)。
具体而言,图20A(a)-(d)及图20B(e)示出将框体20沿图3的X-X平面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即,图20A(a)-(d)及图20B(e)中,示出了从上下方向观察框体20时的限制构件26的剖面。图20A(a)中,限制构件26具有三角柱的形状。图20A(b)中,限制构件26具有三角柱的两个侧面为凹曲面的形状。图20A(c)中,限制构件26由将气流能够向规定的方向放出的筒状的构件26b构成。并且,图20A(d)中,限制构件26具有组合了图20A(a)的三角柱的形状和图20A(c)的筒状的构件的形状。此外,图20B(e)所示,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不是必须具有向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限制构件26。
另外,图20B(f)-(h)是示出将框体20沿图3的Y-Y平面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即,图20B(f)-(h)中,示出了从左右方向观察框体20时的限制构件26的剖面。图20B(f)中,限制构件26具有组合两个平面而向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形状。图20B(g)中,限制构件26具有通过曲面向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形状。并且,图20B(h)中,限制构件26具有不向可冲突区域CA突出的形状。此外,图20B(h)相当于上述的实施装置10的限制构件26的形状。
而且,实施装置10中,上下方向的气流a3、a4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时所通过的吹出口27、28具有如下形状:左右方向的长度比沿着中心轴线AX方向的长度更长的大致的长方形。但是,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吹出口27、28的形状及构成可采用各种形态。例如,作为吹出口27、28,可采用图21A及图21B(这些附图中的编号(a)-(e))所示的形状和构成。
具体而言,图21A(a)-(d)及图21B(e)示出将框体20沿图3的X-X平面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图21(a)中,吹出口28以使多个吹出口在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构成。图21(b)中,吹出口28是正圆吹出口。图21(c)中,吹出口28以使多个吹出口沿中心轴线AX的方向排列的方式构成。图21(d)中,吹出口28具有沿着限制构件26的形状而弯曲的形状。而且,图21B(e)中,吹出口28以如下方式构成:左右方向的端部28a、28b存在于框体20的空气吹出口25的左右方向的端部25a、25b的附近(换言之,左右方向的长度与空气吹出口2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此外,不仅是吹出口28,吹出口27也可以具有上述种种的形状及构成。
而且,实施装置10中,可冲突区域CA的构成为:其一部分存在于空气导出通路内(参照图4。)。但是,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中,对于可冲突区域CA的位置、形状及数量等可采用各种形式。例如,作为可冲突区域CA,可采用图22(a)-(c)所示的位置、形状及数等。
具体而言,图21(a)-(c)是示出将框体20沿图3的X-X平面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图22(a)中,可冲突区域CA的整体存在于空气导出通路内。图22(b)中,可冲突区域CA具有向空气吹出装置的正面方向(F)延伸的椭圆体的形状。而且,图22(c)中,存在多个可冲突区域CA(本实施例中是两个)。此外,实施装置10中可考虑的是,当来自上下方向(U、D)的气流a3、a4为向左右方向(L、R)扩大的板状的气流时,如图22(c)所示,形成多个可冲突区域CA。
而且,实施装置10中,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来自四个方向的气流a1、a2、a3、a4。但是,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可以是从三个方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的方向)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参照图23。),也可以是从五个以上的方向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参照图24。)。
例如,对于从五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用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图25(a)是从背面方向观察该实施例的空气吹出装置时的空气吹出装置的简要立体图,图25(b)是示出将该实施例的空气吹出装置沿图25(a)的X-X平面(与图3的X-X平面相同)切断时的空气吹出口25的周边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25(a)所示,该实施例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除了具有实施装置10的可使四个气流a1、a2、a3、a4通过的气流路,还进一步具有可使气流a5通过的气流路。即,该实施例的空气吹出装置除了具有空气导入口21、22、23、24,还进一步具有空气导入口29。此外,为了方便,在图25(a)中,省略了设在各气流路的控制阀的图示。
图25(b)所示,该进一步具有的气流a5以与空气吹出装置的中心轴线AX平行的方式(以从背面方向向正面方向贯通空气吹出装置的方式)流动。并且,气流a5在可冲突区域CA中与气流a1、a2及未图示的气流a3、a4相冲突。即,该实施例的空气吹出装置中,从五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CA导入气流a1、a2、a3、a4、a5。
图25(a)及图25(b)所示的空气吹出装置中,除了调整气流a1、a2、a3、a4的强度之外(参照图5-图19。),还能够通过调整气流a5的强度,对调整向吹出气流A的正面方向(F)的收敛程度等进行调整。
而且,实施装置10中,框体20具有图1-图3所示的形状。但是,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的框体可具有更简单的形状(例如,如图26(a)及图26(b)所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而构成。此外,为了方便,图26(b)中,省略了设在各气流路的控制阀的图示。而且,本发明的空气吹出装置具有圆筒形状及立方体形状等筒状的形状而构成。空气吹出装置具有筒状的形状时,作为限制构件26,可采用锥体形状的构件(例如,圆锥及棱锥等)及半球状的构件等。此外,空气吹出装置即使不具有筒状的形状,作为限制构件26,也可采用锥体形状的构件及半球状的构件。
工业上的应用
如上说明,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无损作为空气吹出装置的功能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空气吹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 空气吹出装置
20 框体
25 空气吹出口
26 限制构件
31、32、33、34 控制阀
CA 可冲突区域
A 吹出气流

Claims (18)

1.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划分用于使气流通过的空气导出通路、用于将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吹出的空气吹出口,其中,
可从多个方向向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且通过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能够控制经过所述可冲突区域而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及收敛程度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可冲突区域是可使多个气流相冲突的区域,且该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其特征在于,
不具备通过调整转动状态来对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及流动方向直接地进行操作的风向调整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用于限制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限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向所述可冲突区域突出的凸形状的构件,或者,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能够使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可从至少三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可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可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在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具备能够调整气流通过量的阀芯,并且,通过变更所述阀芯的开度来调整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在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具备能够调整气流通过量的阀芯,并且,通过变更所述阀芯的开度来调整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在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具备能够调整气流通过量的阀芯,并且,通过变更所述阀芯的开度来调整通过所述空气导出通路而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
10.一种空气吹出装置,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空气导出通路,具有多个气流路及用于集合所述多个气流路的集合部;空气吹出口,用于吹出通过了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空气导入口,用于使导入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的空气通过;其中,
所述多个气流路分别具有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空气导入口侧的第二开口部,
以可冲突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空气导出通路内的方式,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该可冲突区域为可使从该第一开口部吹出的多个气流相冲突的区域,
能够调整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强度的调整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气流路,其特征在于,
不具备通过调整转动状态来对从所述空气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流量及流动方向直接地进行操作的风向调整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具备用于限制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限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向所述可冲突区域突出的凸形状的构件,或者,所述限制构件为具有能够使导入于所述可冲突区域的气流收敛的形状的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以使可从至少三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至少三个方向的一部分或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以使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别向所述集合部开口,以使可从四个方向向所述可冲突区域导入气流,该四个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存在于互相不同的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12、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构件是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构件是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吹出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构件是能够调整气流的通过量的阀芯。
CN201380007791.4A 2012-02-01 2013-01-25 空气吹出装置 Active CN1040935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9870 2012-02-01
JP2012019870 2012-02-01
PCT/JP2013/051583 WO2013115095A1 (ja) 2012-02-01 2013-01-25 空気吹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3583A CN104093583A (zh) 2014-10-08
CN104093583B true CN104093583B (zh) 2017-06-13

Family

ID=4890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791.4A Active CN104093583B (zh) 2012-02-01 2013-01-25 空气吹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26104A1 (zh)
JP (1) JP5827349B2 (zh)
CN (1) CN104093583B (zh)
WO (1) WO2013115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84684B2 (en) * 2010-08-26 2019-01-22 Richard S Kurelowech Heat recovery and demand ventilation system
JP2013241048A (ja) * 2012-05-18 2013-12-05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DE102015220739A1 (de) * 2015-10-23 2017-04-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Einleiten von Luft in einen Fahrgastraum eines Fahrzeugs
DE102016107227A1 (de) * 2016-04-19 2017-10-19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Luftausströmer mit einer Ein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s Luftstroms
DE102019203839B4 (de) 2019-03-20 2021-01-14 Psa Automobiles Sa Belüf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Belüf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GB201904837D0 (en) 2019-04-05 2019-05-22 Dyson Technology Ltd Vehicle vent assembly
GB2582819B (en) 2019-04-05 2024-01-03 Dyson Technology Ltd Vehicle vent assembly
GB2582818B (en) 2019-04-05 2022-02-16 Dyson Technology Ltd Vehicle vent assembly
DE102019118243A1 (de) * 2019-07-05 2021-01-07 Fisch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Co. Kg Luftausströmer
FR3101285B1 (fr) * 2019-09-30 2022-07-08 Faurecia Interieur Ind Dispositif d’aération pour véhicule
CN114211939B (zh) * 2021-11-15 2023-02-24 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出风口的导风结构、汽车出风口及汽车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379A1 (en) * 1989-06-29 1991-01-02 FOGGINI PROGETTI S.r.l. Improved orientatable diffuser particularly for mot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CN102213480A (zh) * 2010-04-12 2011-10-12 Trw车辆电气与零件有限公司 空气排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3117U (zh) * 1981-05-30 1982-12-07
US4497345A (en) * 1981-11-04 1985-02-05 Lees Jeremy J Flow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
JPS60182641U (ja) * 1984-05-15 1985-12-04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タ
JPS61195236A (ja) * 1985-02-26 1986-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れ方向制御装置
JPS62757A (ja) * 1985-06-25 1987-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風向制御型送風装置
JPH038839Y2 (zh) * 1985-09-06 1991-03-05
JPH01148552U (zh) * 1988-03-31 1989-10-16
JPH0328510A (ja) * 1989-06-24 1991-02-06 Onoda Cement Co Ltd 流体の噴出方向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373852U (zh) * 1989-11-24 1991-07-25
JPH1016546A (ja) * 1996-07-04 1998-01-20 Nippon Plast Co Ltd 車輌用ベンチレータ
JP2008195117A (ja) * 2007-02-08 2008-08-28 Kanto Auto Works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WO2009020173A1 (ja) * 2007-08-09 2010-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9270801A (ja) * 2008-05-12 2009-11-19 Daikin Ind Ltd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5379A1 (en) * 1989-06-29 1991-01-02 FOGGINI PROGETTI S.r.l. Improved orientatable diffuser particularly for mot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CN102213480A (zh) * 2010-04-12 2011-10-12 Trw车辆电气与零件有限公司 空气排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5095A1 (ja) 2013-08-08
JPWO2013115095A1 (ja) 2015-05-11
US20150126104A1 (en) 2015-05-07
JP5827349B2 (ja) 2015-12-02
CN104093583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583B (zh) 空气吹出装置
CN108928216A (zh) 出口装置
JP2016033441A (ja) 空気吹出装置
US11241941B2 (en) Blowing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JP2015189258A5 (zh)
CN102901198A (zh) 空调调风器
US8608532B2 (en) Climate control duct architecture for a vehicle
JP2013086659A (ja) レジスタ
JP5340874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EP3225441A1 (en) Vehicular register apparatus
JP7124430B2 (ja) 流体吹出装置
JP2017124830A (ja) レジスタ
JP6402003B2 (ja) 車両のデフロスタ構造
JP7223484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気流の吹き出し口構造
JP2016053426A (ja) 空気吹出装置
JP6544165B2 (ja) 送風装置
CN208306312U (zh) 风道总成和仪表板总成
JP6536802B2 (ja) 車両用空調吹出し口部構造
JP201116814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エア吹出構造体
EP3981621A1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7267074B2 (ja) レジスタ
JP2015006851A (ja) 風向調整装置
JP4601326B2 (ja) 空調用チャンバ
JP2021020659A (ja) 吹出装置
EP3730859B1 (en) Blowout panel an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