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816B - 墨水盒以及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水盒以及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0816B CN104070816B CN201410073403.9A CN201410073403A CN104070816B CN 104070816 B CN104070816 B CN 104070816B CN 201410073403 A CN201410073403 A CN 201410073403A CN 104070816 B CN104070816 B CN 1040708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ink cartridge
- bag
- storage container
- liquid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盒具有液体收装容器和墨水盒外壳。在液体收装容器中填充墨水,其一端设置有排出所述墨水的喷口。墨水盒外壳内装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固定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一端。另外,所述液体收装容器从内部填充了墨水的状态,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同时向前后方向伸展。另外,所述墨水盒外壳具有第1收装部和第2收装部。第1收装部用于收装填充状态下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第2收装部具有比该第1收装部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在所述第1收装部的另一端侧收装对应于所述墨水的减少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伸展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盒以及具有该墨水盒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由记录头向纸张吐出墨水,从而在纸张表面上形成图像。另外,由记录头向纸张吐出的墨水是由墨水盒提供给记录头的。
墨水盒对应每种图像形成装置而构成,例如,有保持大容量墨水的类型的墨水盒。另外,在保持大容量墨水的墨水盒中收装有墨水袋,该墨水袋收装有墨水,由该墨水袋排出墨水。作为一个例子,如图16和图17所示,墨水盒101由装有墨水的墨水袋102和内装墨水袋102的墨水盒外壳103构成。上述墨水袋102通过将具有挠性的薄膜材料形成为带骑墙结构的袋状,从而在填充了墨水时膨胀,在墨水被使用而减少时收缩。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收装有液体收装容器(墨水袋)的墨水匣(墨水盒),在液体收装容器中,于两个侧表面上形成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折线,随着内部的墨水的流出,该液体收装容器沿着该折线发生变形。
如上所述,在两个侧表面上设置折线的墨水袋如下发生变形:在填充了墨水时膨胀而使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缩短,另外,在墨水减少时收缩而使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伸展。但是,在上述墨水匣等墨水盒101中,从运输时的耐冲击性和容积效率的观点来看,使墨水盒外壳103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对应膨胀状态下的墨水袋102的长度形成(参照图16)。因此,即使墨水袋102随着墨水的减少而发生变形,但因墨水袋102的端部碰到墨水盒外壳103的内壁,而使墨水袋102的伸展受到妨碍(参照图17)。这样,在墨水袋102没有充分伸展的情况下,该墨水袋102上留有膨胀部分,从而导致墨水不能排出而残留在墨水袋102中。
由于像这样残留在墨水袋中的墨水不能由具有上述结构的墨水盒排出,因而在墨水使用完之前而判断墨水袋已使用完毕,需要必须更换墨水盒或墨水袋。但是,如果不能使用完墨水袋内的墨水的话,会导致更换频率变高以及使用者的工作负担的增加,更换残留有墨水的墨水袋会引起使用者的不满。
另外,由于墨水袋在填充了墨水的状态下其膨胀起来的部分被撑开,因而使墨水袋的骑墙部分在墨水减少时不能发生弯曲,导致墨水不能排出而残留在墨水袋102中。尤其是,在墨水袋的运输和保存时等的放置状态下,墨水袋易受到撑开影响,另外,在远离墨水盒上的墨水袋的固定部分的一侧,墨水易于残留。另外,即使在墨水盒的内部设置墨水袋能够伸展变形的空间的情况下,也不能避免骑墙部分出现像这样的弯曲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靠地使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墨水袋等液体收装容器发生变形,能够使用液体收装容器直到其内的墨水使用完毕。
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运输和保存墨水盒的情况下,保持墨水盒内的液体收装容器不发生变形,另外,防止墨水盒的尺寸过大,使其形成易于进行更换操作的形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水盒具有液体收装容器和墨水盒外壳。在液体收装容器中填充墨水,其一端设置有排出所述墨水的喷口。墨水盒外壳内装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固定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一端。另外,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形成为,从内部填充了墨水的状态,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同时向前后方向伸展。另外,所述墨水盒外壳具有第1收装部和第2收装部。第1收装部用于收装填充状态下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第2收装部具有比该第1收装部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在所述第1收装部的另一端侧收装对应于所述墨水的减少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伸展部分。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墨水盒。墨水盒具有液体收装容器和墨水盒外壳。在液体收装容器中填充墨水,其一端设置有排出所述墨水的喷口。墨水盒外壳内装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固定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一端。另外,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形成为,从内部填充了墨水的状态,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同时向前后方向伸展。另外,所述墨水盒外壳具有第1收装部和第2收装部。第1收装部用于收装填充状态下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第2收装部具有比该第1收装部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在所述第1收装部的另一端侧收装对应于所述墨水的减少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伸展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致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是大致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关闭墨水盒安装部的安装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打开墨水盒安装部的安装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墨水盒的前方看时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墨水盒的后方看时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取下墨水盒外壳后状态时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8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取下喷口盖后状态时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9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内装填充了墨水的墨水袋的墨水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0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内装墨水逐渐减少的墨水袋的墨水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墨水袋使用完后的墨水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2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未装有墨水的状态下的墨水袋的立体图。
图13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墨水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填充了墨水的状态下的墨水袋的立体图。
图15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墨水盒的喷口盖的立体图。
图16是作为适用于打印机的墨水盒的一个例子,内装填充了墨水的墨水袋的墨水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7是作为适用于打印机的墨水盒的一个例子,墨水袋使用完后的墨水盒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作为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式彩色打印机1(下面简称为“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下面,将图1和图2中的纸面近身侧设定为打印机1的正面侧(前侧),箭头Fr表示打印机1的正面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打印机1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收装有能够抽拉且用于盛装纸张P的供纸盒3。在图1中表示有多个供纸盒3,但是,在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仅表示了1个供纸盒3,省略了其他供纸盒3。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于中央附近形成有突起部4,在突起部4的右侧面开口形成有用于排出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排出口5。另外,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于突起部4的右方设置有用于接收图像形成后的纸张的出纸盘6,在突起部4的前方安装有触摸屏式的操作屏7。另外,在图3和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表示的是拆下操作屏7后的状态。还有,在打印机主体2的右上部设置有墨水盒安装部8,在墨水盒安装部8的前面具有能够开闭的安装盖9(参照图3和图4)。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主体2的右侧部形成有纸张P的传送通路10。在传送通路10的上游端部,于供纸盒3的附近设置有供纸辊11,在供纸辊11的右方设置有传送辊12。在传送通路10的下游端部设置有调整辊13。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部设置有能够升降的传送单元14,传送单元14具有传送框架15、驱动辊16、从动辊17、张紧辊18、环状的传送带19、吸气管20。驱动辊16支承在传送框架15的左上角部且能够转动,从动辊17支承在传送框架15的右上角部且能够转动,张紧辊18支承在传送框架15的中央下部且能够转动。传送带19卷挂在驱动辊16、从动辊17和张紧辊18上。吸气管20被传送带19包围配置。
在传送带19的上表面形成有大致与该传送带19平行的传送面。在传送带19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未图示),在吸气管20的上表面上也设置有多个吸气孔(未图示)。吸气管20与空吸泵等吸引机构(未图示)相连接,通过使吸引机构工作,从而使空气通过传送带19的吸气孔和吸气管20的吸气孔,从传送带19的传送面21的表面侧被吸入到吸气管20中。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下部,于传送单元14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升降机构22。各升降机构22具有转轴23和支承在该转轴23上的凸轮24。各凸轮24与驱动电机等驱动机构(未图示)相连接,通过使该驱动机构工作,从而使各凸轮24以转轴23为中心转动,以使其姿势在竖立姿势(参照图2中的实线)和倒伏姿势(参照图2中的双点划线)之间切换。各凸轮24采用竖立姿势时,抬升传送框架15,使传送单元14上升,另外,各凸轮24采用倒伏姿势时,解除对传送框架15的抬升动作,使传送单元14下降。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中央部,于传送单元14的上方并列设置有4组记录头25(25K、25C、25M、25Y)。各记录头25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依次对应于黑色(K)、青色(C)、品红(M)、黄色(Y)。下面,除特定颜色进行说明的情况以外,省略记录头25的记号[K]、[C]、[M]、[Y]。在各记录头25上,对着传送带19的传送面21设置有喷嘴(未图示)。记录头25K、25C、25M、25Y分别通过墨水供给通路与颜色对应的墨水盒26K、26C、26M、26Y相连接。
在位于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的墨水盒安装部8上,于前后方向并列设置有能够拆下来的4个墨水盒26(26K、26C、26M、26Y)。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的前侧为墨水盒6的安装到墨水盒安装部8上的安装方向上的近身侧(墨水盒26的另一端侧),打印机1的后侧为墨水盒6的安装到墨水盒安装部8上的安装方向上的远身侧(墨水盒26的一端侧)。4个墨水盒26按照墨水颜色设置,从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依次收装黑色(K)、青色(C)、品红(M)、黄色(Y)各色的墨水。在图4中,仅将对应黑色(K)的墨水盒26K安装在墨水盒安装部8上。下面,除特定颜色进行说明的情况以外,省略墨水盒26的记号[K]、[C]、[M]、[Y]。
在墨水盒安装部8的远身侧设置有与通向记录头25的墨水供给通路相连接的中空的记录针(未图示),该记录针能够与墨水盒外壳32内的墨水袋(液体收装容器)31的喷口47相连接。
在打印机主体2的左上部设置有排出机构27,该排出机构27例如具有干燥装置28、排出通路29、排出辊3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干燥装置28设置在传送单元14的左上方,但是,打印机1可以不具有干燥装置28。排出通路29设置在传送单元14的左方,朝上方向着打印机主体2的突起部4延伸。排出辊30在突起部4内,设置在排出通路24的下游端部且设置在排出口5的附近。
接下来说明具有像这样的机构的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打印机1从位于外部的电脑等接收到图像数据后,收装在供纸盒3内的纸张P被供纸辊11传送到传送通路10。被传送到传送通路10的纸张P被传送辊12传送到传送通路10的下游一侧,接着,被调整辊13从传送通路10传送到传送带19的传送面21。被传送到传送带19的传送面21的纸张P在与吸气管20相连接的吸引机构(未图示)的吸力作用下,被吸附在传送带19的传送面21上。
另外,由各墨水盒26向各记录头25提供墨水。各记录头25根据从位于外部的电脑等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信息向被吸附在传送面21上的纸张P吐出墨水。从而在纸张P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墨水图像。形成有彩色墨水图像的纸张P在被干燥装置28对其表面上的墨水进行干燥后,进入排出通路29,接着,被排出辊30从排出口5排出到出纸盘6上。
接下来,参照图5~图11详细地说明各墨水盒26。
各墨水盒26内装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墨水袋31(参照图9~图11),如图5、图6、图9~图11所示,具有墨水盒外壳32,其大致呈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箱体状;喷口盖33,其安装在墨水盒外壳32的后部。另外,在墨水盒26中,将墨水袋31的一端(顶端)朝向后方,即向后收装在墨水盒外壳32内。
首先说明墨水盒外壳32。如图11所示,墨水盒外壳32在前后方向上比处于使用完墨水时的状态,即处于收缩状态的墨水袋31长,另外,其与较长方向垂直的截面呈与上下方向相比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如图8所示,墨水盒外壳32为后端开口的中空的容器,能从其后端的开口部收装墨水袋31,具有包括该开口部的外壳主体34。在外壳主体34的前方,于墨水盒外壳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向内侧凹的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参照图9~图11)。
外壳主体34在前后方向上呈较长的方管状,具有能够收装除位于另一端侧的基端部37以外的填充了墨水的状态下的墨水袋31的容积。外壳主体34的后端形成为喷口盖33的插入部38能够与之嵌合的形状,另外,在外壳主体34的后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设置在喷口盖33的插入部38上的卡合爪39相卡合的卡合槽(未图示)。
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例如四周被壁面包围,分别在从上表面和下表面看时呈矩形状,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墨水袋3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下凹部36的深度尺寸大于上凹部35的深度尺寸,下凹部36的底面大致位于墨水盒外壳3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上凹部35的前壁延伸到与外壳主体34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下凹部36的前壁具有与上凹部35的前壁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即,位于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的前方的墨水盒外壳32的前端形成比外壳主体34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
另外,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与墨水盒外壳32的前端一起构成在左右方向上呈较长形状的把持部40。另外,在把持部40的前表面上可以形成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由于把持部40具有比外壳主体34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因而在其下方形成有间隙,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手插入该间隙来握住把持部40。
如图9~图11所示,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分别向后上方和后下方倾斜形成,下凹部36的后壁具有大于上凹部35的后壁的高度尺寸。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的后壁的背面在墨水盒外壳32的内部分别形成从外壳主体34向前方且向上下方向中央倾斜的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
如图8所示,墨水盒外壳32的中空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墨水袋3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如图9~图11所示,该墨水盒外壳32的中空部分包括:第1收装部43,其对应于外壳主体34;第2收装部44对应于上凹部35、下凹部36及把持部40。
第1收装部43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大于填充状态下的墨水袋3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另外,在前后方向上,第1收装部43的长度与填充状态下的墨水袋31的除基端部37以外的长度大致相同。
在第2收装部44,由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的后壁的背面分别形成从第1收装部4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向前方且向上下方向中央倾斜的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因而使第2收装部44的尺寸如下缩短:其后部的高度尺寸因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的配置向前方朝上下方向中央缩短。
第2收装部44的中间部位于墨水盒外壳3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其高度尺寸为第1收装部43的高度尺寸减去上凹部35的深度和下凹部36的深度后所得到的尺寸,该第2收装部44的中间部位能够收装从后部向前方延伸且随墨水的减少而变薄的墨水袋31。对应于把持部40的第2收装部44的前部也具有比第1收装部43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
即,第2收装部44能够收装第1收装部43内收装的填充状态下的墨水袋31的基端部37,还有,墨水袋31随着墨水的减少而变薄伸展,此时,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分别对该墨水袋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引导,使其穿过第2收装部44的中间部,从而使该第2收装部44能够收装墨水袋31的伸展部分。
如图5和图6所示,喷口盖33在从正面看时形成为高度与墨水盒外壳32的外壳主体34的高度相同的长方体形状,且其前端开口。在喷口盖33的后端面的中央具有呈圆形开口的记录针导入口45。另外,在喷口盖33的前部形成有用于与外壳主体34嵌合的插入部38,插入部38的外周小于外壳主体34的外周,其直径与外壳主体34的内周直径大致相同。在插入部38的前端形成用于与外壳主体34的内周面的卡合槽(未图示)相卡合的卡合爪39。在喷口盖3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未图示),包括喷口47在内的墨水袋31的顶端在上下方向上被固定在喷口盖33的中央位置上(参照图7)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4详细地说明墨水袋31。
如图12~图14所示,墨水袋31包括:袋主体46,其在前后方向呈较长的形状,且形成为带骑墙结构型(Gusset Type)的袋状;喷口47,其部分设置在袋主体46的顶端内。墨水袋31以能将墨水在真空状态下装入袋主体46内的方式构成,通过使喷口47导通,能够使袋主体46内的墨水通过该喷口47排出。
袋主体46由具有柔软性(挠性)的薄膜材料形成。该薄膜材料通过使树脂和铝层积而形成。作为一个例子,从表面侧依次层积聚酯(PET)、铝(AL)、尼龙(PA)、低密度聚乙烯(LLDPE)。由聚酯形成袋主体46的表面层,能够提高墨水袋31的外观和强度。在袋主体46上形成铝层,能够提高墨水袋31的气体阻隔性,以及提高墨水的保存性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铝作为阻隔材料。在袋主体46上形成尼龙层,能够提高墨水袋31的机械强度和耐冲击性。由低密度聚乙烯形成背面层,能够提高在通过焊接使薄膜材料形成为袋状时的焊接强度,从而能够提高密封性。
袋主体46如下构成:例如在平板状的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之间,将具有骑墙结构的一对侧表面薄膜50设置在该袋主体46的两侧。在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的顶端缘部之间,于中央部安装有喷口47。各侧表面薄膜50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折叠,在顶端缘部和基端缘部,其相面对的内表面被焊接在一起。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各自的侧方缘部与一对侧表面薄膜50焊接在一起,接着,将各顶端缘部与喷口47焊接在一起,另外,将各基端缘部焊接在一起,从而确保袋主体46的液密性。
在墨水袋31内填充墨水的情况下,当袋主体46的内部膨胀时,一对侧表面薄膜50的折叠处伸展开来,使该各侧表面薄膜50竖立,从而使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相离。此时,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的前部和后部倾斜,袋主体46的长度,即墨水袋31的长度缩短。另外,在由墨水袋31排出墨水的情况下,当袋主体46的内部收缩时,一对侧表面薄膜50沿折叠处发生折叠,使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相紧贴,此时,袋主体46的长度,即墨水袋31的长度伸展。另外,上表面薄膜48、下表面薄膜49及一对侧表面薄膜50由于具有挠性,因而可以不拘泥于图13所示折叠线而发生折叠,通过设置预折叠线,可以使上表面薄膜48、下表面薄膜49及一对侧表面薄膜50以随着墨水的减少积极向前后方向伸展的方式折叠。
喷口47具有:供给口51,其从墨水袋31露出;连接口52,其被密封在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之间。
供给口51具有用于堵住其内部的圆筒状的密封部(未图示),防止装入墨水袋31内的墨水泄露。另外,供给口51具有沿其外周形成的槽部53,通过将该槽部53与喷口盖33相卡合,能够可靠地将喷口47固定在喷口盖33上。在内装墨水袋31的墨水盒外壳32被安装在墨水盒安装部8上时,供给口51的密封部能被设置在墨水盒安装部8的远身侧的中空的记录针(未图示)穿过。另外,上述密封部在被记录针穿过时,因其与该记录针的外周面相紧贴,从而能够防止墨水的泄露。
连接口52形成为与供给口51相连通的平板状,在后端具有切口54,即使在连接口52被上表面薄膜48和下表面薄膜49夹住时,该切口54也能连通供给口51和袋主体46的内部。
即,墨水盒安装部8的记录针穿过供给口51的密封部,使喷口47导通,通过该喷口47和记录针使袋主体46和记录头25连通,从而能够向记录头提供袋主体46内的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墨水盒26上设置第2收装部44,该第2收装部44从对应于外壳主体34的第1收装部43向前方延伸,具有比第1收装部43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因而,即使在墨水袋31根据墨水剩余量发生形状变化,其长度伸展的情况下,第2收装部44也能够收装墨水袋31的伸展部分。因此,由墨水盒26的第2收装部44促进墨水袋31在前后方向上伸展,使侧表面薄膜50的骑墙在整个前后方向上的范围内较大地折叠,从而使墨水袋31在上下方向上收缩。这样,墨水袋31随着墨水的减少在整个水平方向上的范围内变薄,大概能排出所有的墨水,即,能够使用到墨水使用完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墨水盒26的第2收装部44的尺寸如下缩短:其后部的高度尺寸因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的配置向前方朝上下方向中央缩短。因此,当墨水袋31随着墨水的减少而变薄伸展时,该墨水袋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分别向上下方向中央引导,即,促进墨水袋31在上下方向上收缩。这样,第2收装部44不仅促进墨水袋31向前方伸展,还促进其在上下方向上伸缩,能顺利地收装墨水袋31的伸展部分。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墨水盒26的前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因此,由于利用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的背面可形成第2收装部44,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促进墨水袋31向前方伸展以及在上下方向上收缩,顺利地收装墨水袋31的伸展部分。另外,由于利用上凹部35的和下凹部36的前壁和墨水盒26的前端可形成把持部40,因而能够使使用者通过简单的结构容易对墨水盒26进行安装和拆卸等。
另外,在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上设置两个侧壁,能使墨水盒外壳32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两个侧部,并使该墨水盒外壳32承受上下方向上的负荷的强度得到提高。另外,由于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呈夹持墨水盒外壳32内部的墨水袋31的形状,因而能够在墨水盒26的运输和保存时,使墨水袋31的形状保持稳定。另外,在墨水盒外壳32因材料或其他结构而使强度得到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左右没有侧壁的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可靠地使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墨水袋等液体收装容器发生变形,使用该液体收装容器直到墨水使用完毕为止。还有,根据本发明,在运输和保存墨水盒时,能够保持墨水盒内的液体收装容器不发生变形,另外,能够防止墨水盒的尺寸过大,使其形成易于进行更换操作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设置在墨水盒26的前部的上凹部35和下凹部36的后壁的背面形成第2收装部44的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的结构,但是,用于引导墨水袋31在上下方向上收缩的上表面引导部41和下表面引导部42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如图15所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墨水盒60具有:方管状的外壳主体61,其前端开口;外壳盖部62,其以能拆下来的方式与外壳主体61的前端相连接。另外,外壳主体61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壳主体34相同,后端也开口,喷口盖33(参照图5、图6、图9~图11)与该后端相连接。
外壳盖部62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和中央部分别具有一对上方支承板63和一对下方支承板64,上方支承板63和下方支承板64可以形成为与墨水盒62的侧表面平行的板状。在上方支承板63的下缘部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下方倾斜的上表面引导部65,在下方支承板64的上缘部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上方倾斜的上表面引导部66。另外,上方支承板63和下方支承板64相离设置,能够收装墨水袋31的基端部37,因两者的相离而形成的间隙向前方延伸,能够收装墨水袋31的伸展部分。
另外,外壳盖部62具有分别与外壳主体6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行的板状的上方插入部67和下方插入部68,该上方插入部67和下方插入部68与上方支承板63和下方支承板64一起嵌入到外壳主体61的前端内侧。在上方插入部67、下方插入部68及两侧的上方支承板63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爪69,在外壳盖部62被插入到外壳主体61内时,各卡合爪69与设置在外壳主体61的前端内周面上的卡合槽(未图示)相卡合。
还有,在外壳盖部62的前端设置有把持部70,在该把持部70上,不仅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有凹部,在其两侧表面上也形成有凹部,使用者不仅可以从上下方向,还可以从左右方向容易地握住把持部70。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作为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的情况,但是,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其他不同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2)
1.一种墨水盒,具有液体收装容器和墨水盒外壳,
在所述液体收装容器中填充墨水,其一端设置有排出所述墨水的喷口,
所述墨水盒外壳内装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固定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一端,
所述液体收装容器形成为,从内部填充了墨水的状态,随着墨水的减少而收缩的同时向前后方向伸展,
所述墨水盒外壳具有第1收装部和第2收装部,
所述第1收装部设置在所述墨水盒外壳的一端侧,用于收装填充状态下的所述液体收装容器,
所述第2收装部具有比该第1收装部的高度尺寸小的高度尺寸,其设置在所述墨水盒外壳的另一端侧,用于收装所述液体收装容器的随着所述墨水的减少而伸展开来的伸展部分,
所述墨水盒在所述墨水盒外壳的另一端侧还具有与侧表面平行的板状的一对上方支承板和一对下方支承板,
所述上方支承板和所述下方支承板相离设置,
所述上方支承板和所述下方支承板因相离而形成的间隙构成所述第2收装部,
在所述上方支承板的下缘部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下方倾斜的上表面引导部,
在所述下方支承板的上缘部形成有向前方且向上方倾斜的下表面引导部。
2.一种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8506A JP5887295B2 (ja) | 2013-03-28 | 2013-03-28 |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68506 | 2013-03-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0816A CN104070816A (zh) | 2014-10-01 |
CN104070816B true CN104070816B (zh) | 2016-09-07 |
Family
ID=5019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73403.9A Active CN104070816B (zh) | 2013-03-28 | 2014-02-28 | 墨水盒以及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4990B2 (zh) |
EP (1) | EP2783861B1 (zh) |
JP (1) | JP5887295B2 (zh) |
CN (1) | CN1040708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87746B2 (ja) * | 2014-10-09 | 2018-03-0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341120B2 (ja) * | 2015-03-09 | 2018-06-1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
BR112018073874A2 (pt) * | 2016-05-27 | 2019-02-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ipiente para líquido e sistema de ejeção de líquido |
JP7095411B2 (ja) * | 2018-06-01 | 2022-07-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 |
EP3687804B1 (en) | 2018-07-13 | 2022-06-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lamp plates with wedge-shaped fork ends for a print liquid supply |
WO2020013858A1 (en) | 2018-07-13 | 2020-01-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llar for fluid barrier |
WO2020013857A1 (en) * | 2018-07-13 | 2020-01-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liquid supply interconnect with keyed slots |
WO2020013839A1 (en) | 2018-07-13 | 2020-01-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upling systems |
WO2020013840A1 (en) | 2018-07-13 | 2020-01-1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pouts with angled clamp flanges for a print liquid supply |
US11390089B2 (en) | 2018-07-13 | 2022-07-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liable print liquid supply reservoirs with offset spout |
JP7167622B2 (ja) * | 2018-10-22 | 2022-11-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連結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9720099B (zh) * | 2019-02-28 | 2020-06-02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墨袋 |
JP7247695B2 (ja) * | 2019-03-26 | 2023-03-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
JP2021084379A (ja) * | 2019-11-29 | 2021-06-0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パッ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コンテナ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1752A (ja) * | 1987-11-30 | 1989-06-02 | Canon Inc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3019842B1 (ja) * | 1998-09-30 | 2000-03-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DE69935117T2 (de) * | 1998-12-24 | 2007-10-2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sack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Packung zum Verpacken eines solchen Sackes |
JP2002248787A (ja) * | 2001-02-27 | 2002-09-03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装置 |
US20050151813A1 (en) * | 2004-01-14 | 2005-07-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pack, ink cartridge and ink supplying device |
JP2005254565A (ja) * | 2004-03-10 | 2005-09-22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容器 |
JP2006240131A (ja) * | 2005-03-04 | 2006-09-1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収容パック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4739079B2 (ja) * | 2006-03-30 | 2011-08-03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CN2910579Y (zh) * | 2006-05-16 | 2007-06-13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JP2008012762A (ja) * | 2006-07-05 | 2008-01-24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4337894B2 (ja) | 2007-03-14 | 2009-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収容容器 |
JP5099510B2 (ja) * | 2008-05-23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袋アダプタ、アダプタ付きインク袋、及び印刷装置 |
JP2010083008A (ja) * | 2008-09-30 | 2010-04-15 | Riso Kagaku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400340B2 (ja) | 2008-09-30 | 2014-01-29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176967B2 (ja) * | 2009-01-06 | 2013-04-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08095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Ricoh Co Ltd | 記録剤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55755B2 (ja) * | 2009-06-08 | 2014-03-26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201456565U (zh) * | 2009-07-10 | 2010-05-12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JP5316326B2 (ja) * | 2009-09-04 | 2013-10-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て方法、液体収容容器の分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93183B2 (ja) * | 2010-05-17 | 2015-10-14 | メムジェット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 | プリンタ内の流体および気体を配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2013
- 2013-03-28 JP JP2013068506A patent/JP58872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7 EP EP14156921.0A patent/EP27838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8 CN CN201410073403.9A patent/CN10407081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US US14/228,095 patent/US914499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83861A2 (en) | 2014-10-01 |
US9144990B2 (en) | 2015-09-29 |
EP2783861A3 (en) | 2016-08-31 |
JP2014188943A (ja) | 2014-10-06 |
US20140292961A1 (en) | 2014-10-02 |
JP5887295B2 (ja) | 2016-03-16 |
CN104070816A (zh) | 2014-10-01 |
EP2783861B1 (en) | 2020-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0816B (zh) | 墨水盒以及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687419B (zh) |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5141348B2 (ja) | 記録液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228340B (zh) | 记录装置 | |
CN103568578B (zh) | 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墨盒 | |
CN105517805B (zh) | 记录装置 | |
US9440447B1 (en) | Ink container an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346278B2 (en) | Packaging tray and packaging body | |
CN110605916A (zh) | 盖、墨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8919913B2 (en) |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k container | |
JP6269351B2 (ja) | イ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04842647B (zh) | 记录装置 | |
CN103507420B (zh) | 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及墨盒 | |
JP2023079430A (ja) | 液体補充機構 | |
JP2021084379A (ja) | インクパッ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コンテナ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4213567A (ja) |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 |
JP6299085B2 (ja) | 記録装置 | |
US20230311525A1 (en) | Pouch, cartridge, and printer | |
JP6229373B2 (ja) | 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