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746B -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24746B CN104024746B CN201280062773.1A CN201280062773A CN104024746B CN 104024746 B CN104024746 B CN 104024746B CN 201280062773 A CN201280062773 A CN 201280062773A CN 104024746 B CN104024746 B CN 1040247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ss
- dividing plate
- fan
- propeller fan
- premises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0—Vibration or noise prevention at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包括:送风机室(6),其具有设置于室外机主体(1)内的至少背面侧的热交换器(20)、具有多个翼(10)并设置于热交换器(20)的前表面侧的螺桨风扇(8)、以及在螺桨风扇(8)的前表面侧面对吹出口(3)而设置的喇叭口(13);机械室(7),其设置有压缩机(15);以及隔板(5),其分隔送风机室(6)与机械室(7);隔板(5)形成有自送风机室(6)侧向机械室(7)侧突出的突出形状,隔板(5)的送风机室(6)侧具有与该突出形状对应的凹部(5c),凹部(5c)的凹陷量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最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调机、热水器等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具备:风路室,其具有设置于单元内的至少背面侧的热交换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并具有多个翼的螺桨风扇、以及设置于该螺桨风扇的前表面侧的喇叭口;机械室,其设置有压缩机;以及隔板,其分隔风路室与机械室;在隔板的与风路室侧的翼的外周部的螺桨风扇的旋转方向的长度对应的区域设有向机械室侧突出的凹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7590号公报(第4-5页,图1-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在隔板设置向机械室侧突出的凹部,能够使来自隔板侧的风扇的吸入风量增加,从而能够谋求吸入风量的周向分布的均匀化,但是由于设于隔板的凹部在铅垂方向或者旋转方向产生台阶或者急剧的曲面,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因空气流动的急剧变化产生的噪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来自隔板侧的螺桨风扇的吸入风量增加、并且谋求低噪声、高效率 的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室外机包括:送风机室、机械室以及隔板,其中,所述送风机室具有热交换器、螺桨风扇以及喇叭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机主体内的至少背面侧,所述螺桨风扇具有多个翼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所述喇叭口在该螺桨风扇的前表面侧面对吹出口而设置,所述机械室设置有压缩机;所述隔板分隔所述送风机室与机械室;所述隔板形成有自所述送风机室侧向机械室侧突出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量自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变大。
另外,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所述室外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自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增大隔板的凹陷量,因此能够在螺桨风扇与隔板接近的部分增大自隔板侧流入螺桨风扇的侧面的风量。由此,使吸入风量的周向分布均匀,故能够使自螺桨风扇的侧面的流入稳定,因此,能够获得低噪声且高效率的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拆卸图1的顶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拆卸图1的风扇格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拆卸图3的前板以及顶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拆卸图2的热交换器后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的图1~图4中,室外机主体1形成由两侧面1a、1b、前表面1c、背面1d、上表面1e以及底面1f构成的箱状,在一方的侧面1a以及背面1d设有用于自外部吸入空气的开口部(吸入口)。另外,在覆盖后述的送风机室6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板2设有吹出空气的吹出口3,在该吹出口3安装有风扇格栅4,以便防止内置的后述的螺桨风扇8与外部的物体接触,从而确保安全性。
室外机主体1的内部被隔板5划分成送风机室6与机械室7,在送风机室6中设置有螺桨风扇8,该螺桨风扇8面对吹出口3,并在螺旋桨毂9的外周安装有多个(在图中示出了三片的情况)翼10,利用设于背面侧的风扇马达11借助旋转轴12被旋转驱动。另外,在机械室7中设置有压缩机15、配管16、基板箱17等。这里,示出了图4的隔板5未设有后述的凹部5c而是形成为铅垂面状的情况。
另外,在前表面板2的吹出口3的内周缘,与前表面板2一体或者独立于前表面板2地设有半径比螺桨风扇8的翼10的旋转半径大一些的的喇叭口13,该喇叭口13划分空气的吸入侧与吹出侧以构成吹出口3的附近的风路。
附图标记20是自室外机主体1的背面1d侧设置至一方的侧面1a侧而成的L字状的热交换器,由以预定的间隔平行层叠的多张板的板状翅片和与该板状翅片正交地贯穿插入板状翅片的多个导热管构成。 而且,各导热管在侧面1a侧的端部分别弯折而折回成U字状,另一端借助头部以及配管而连接于压缩机15,构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另外,利用设于机器机械室7的基板箱17内的控制基板18的控制部控制搭载于室外机的各种设备。
图5是拆卸图2的热交换器后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图5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接下来,通过图5、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隔板5的形状进行说明。隔板5是用于分隔送风机室6与机械室7之间的板。本实施方式的隔板5具有与自前表面板2侧穿过螺桨风扇8的旋转轴12的铅垂线平行地延伸(在将前表面侧与背面侧连结起来的方向上分隔)的平面5a、以及自热交换器20的端部朝向平面5a延伸(在两侧面方向上分隔)的铅垂面5b。这里,平面5a与铅垂面5b连续地形成,送风机室6与机械室7之间未连通。
而且,隔板5在比包含喇叭口13的内侧边缘部13a的平面靠上游侧的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凹部5c,该凹部5c向机械室7侧突出,且使对应的送风机室6侧为凹陷形状。因此,若自例如上表面侧观察,则平面5a与铅垂面5b交叉的部分为倒角的形状,倒角的部分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凹陷的凹部5c。凹部5c自上下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加深并且宽度变宽(突出长度变大)。特别优选的是,凹部5c的凹陷的深度在与对应于螺桨风扇8的旋转轴12的高度大致相同的位置(有时记作穿过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最大。
此外,将凹陷的深度最大的部分设为最大凹部5d。另外,有时也将凹陷的深度称为凹陷量。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隔板5形成将平面5a与铅垂面5b交叉的部分倒角而成的形状,因此能够在送风机室6中增大螺桨风扇8作用下的吸气侧的空间。另外,通过做成凹部5c,铅垂面5b在其上端面以及下端面未设有凹部5c,而是逐渐地向机械室7侧突出(逐渐凹陷)而在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成为最大凹部5d,由此能够在设置有压缩机15等的机械室7中确保上表面侧以及底面侧的空间。
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螺桨风扇8被旋转驱动,则如图2所示,外部的空气A自设于室外机主体1的侧面1a以及背面1d的吸入口被吸入送风机室6。由此,空气流入热交换器20,与在导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螺桨风扇8、喇叭口13如箭头B所示那样自吹出口3向外部吹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中,如图7所示,自室外机主体1的背面1d侧流入送风机室6内的气流A的一部分在如箭头所示那样沿隔板5流动时被吸入螺桨风扇8。此时,隔板5的凹部5c(参照图5)自上下的端部朝向机械室7侧逐渐突出,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成为最大凹部5d,且与螺桨风扇8之间的距离变得最长,因此与未设有凹部5c的隔板相比,流入风量增加。
另外,由于隔板5的凹部5c的范围位于比连结喇叭口13的内周缘13a的平面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如图7中箭头所示,沿隔板5流入的空气容易流入喇叭口13的内表面侧。
而且,由于隔板5的凹部5c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成为最大凹部5d,因此如图8所示,自通过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的上下产生集中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的气流。结果,能够增加螺桨风扇8与隔板5之间的接近部的风量,从而能够在螺桨风扇8的周向上成为均匀的空气的吸入分布。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在沿室外机主体1的宽度方向与深度方向分别具有固定的尺寸的隔板5中,在比通过喇叭口13的内侧缘部13a的平面靠上游侧的位置设有在室外机主体1的高度方向上向机械室7侧突出的凹部5c。由于该凹部5c的凹陷量向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逐渐变大,并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成为最大限度凹陷的最大凹部5d,因此能够使从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风量分布在周向上均匀。
因此,由于减少了吸入螺桨风扇8的空气流动的变动,能够使翼10周围的流动恒定从而减小在翼10的面产生的力的变动,由此,获得低噪声且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2]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向送风机室6侧突出的曲面形成设于自前表面板2侧至热交换器20的端部之间的隔板5,因此用虚线表示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的曲面的形状。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向送风机室6侧凸出的曲面形成隔板5,自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向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减小其曲率,并使该曲率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为最小。换言之,使隔板5自实线所示的位置向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的、虚线所示的位置逐渐突出(即向机械室7侧突出),从而使隔板5的送风机室6侧凹陷,将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位置设为最大凹部5d。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用曲面形成了隔板5,因此能够使空气在壁面上顺畅的流动。另外,通过使曲面的曲率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为最小(设为最大凹部5d),从而送风机室6侧的区域扩大,因此能够使自隔板5侧向螺桨风扇8的侧面吸入的吸入风量增加,由此能够使周向上的空气的吸入分布均匀。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使隔板5为在水平剖面上向送风机室6侧凸出的曲面形状,自上下的端部向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侧逐渐减小其曲率,并使该其曲率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为最小(最大凹部5d),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能够使来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空气的吸入风量的周向 分布均匀,由此能够获得低噪声、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3]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向送风机室6侧突出的曲面形成设于自前表面板2侧至热交换器20侧的端部之间的隔板5的上部以及下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的水平剖面为虚线所示的S字形状。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自上下端部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去而逐渐减小向隔板5的送风机侧凸出的曲面的最大曲率,从而在送风机6侧形成凹陷,并且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轴12对应的高度位置使该曲面为在热交换器20侧(上游侧)向送风机室6侧凸出、在前表面1c侧(下游侧)向机械室7侧凸出的大致S字状的水平剖面。
而且,自隔板5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去而逐渐使送风机室6侧的凹陷量增大,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使水平剖面的曲率变化成最小(最大凹部5d)。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或者2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为使隔板5的前表面侧向机械室7侧凸出的形状,因此能够使沿着隔板5的空气的气流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垂直地被吸入,由此,能够使螺桨风扇8的周向上的空气的吸入分布均匀。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使隔板5的凹部5c的形状为曲面,在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轴12对应的位置使曲率变化,以在热交换器20侧(上游侧)向送风机室6侧凸出、在前表面1c侧(下游侧)向机械室7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为水平剖面呈大致S字状,因此与实施方式1以及2的情况相同,能够使来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空气流动的周向分布均匀,因此能够获得低噪声且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4]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此 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本实施方式,将设于隔板5的凹部5c形成为不具有角部,在图11的(a)中,将凹部5c形成为沿铅垂方向连续地变化的圆弧状。
另外,在图11的(b)中,在隔板5设置沿铅垂方向连续并平滑地变化的圆弧状的凹部5c,将与其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设为最大凹部5d,并且使最大凹部5d为上下对称形状,以便成为上下均匀的吸入风量。此外,也能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使最大凹部5d为上下对称形状。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3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在隔板5设置沿铅垂方向连续地变化的圆弧状的凹部5c以便不具有角部,或者在与该凹部5c的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形成最大凹部5d,并且使该最大凹部5d为上下对称形状,因此能够使来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吸入风量的周向上的分布均匀,由此,能够获得低噪声、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5]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板5的铅垂方向设置圆弧状的凹部5c,将与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高度位置设为最大凹部5d,将该最大凹部5d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任意一方的凹陷形成为大于另一方的凹陷(在图中示出了使最大凹部5d的下侧的凹陷大于上侧的凹陷的情况)。此外,也能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对最大凹部5d的上下的凹陷设置差异。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4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使通过螺桨风扇8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任意一方的隔板5的凹陷大于另一方的凹陷,因此增大了凹陷的一方的风量增加,能够在螺桨风扇8的周向上成为均匀的吸入分布。在于室外机的设置部位的上表面侧或者底面侧中的任意一方具有壁面 的情况下,具有壁面的一侧的吸入风量降低。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增大具有壁面的一侧的隔板5的凹陷,能够增大来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吸入风量。
与实施方式1~4的情况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使来自螺桨风扇8的侧面的吸入风量的周向分布均匀化,因此能够获得低噪声、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6]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室外机的隔板的示意的说明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的部分标注与其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涉及在送风机室6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螺桨风扇8a、8b的室外机的隔板5。
即,在隔板5上,与各螺桨风扇8a、8b(图中是螺桨风扇为两台的情况)对应地沿铅垂方向设有圆弧状的凹部5c1、5c2,在通过多个螺桨风扇8a、8b中的至少一台螺桨风扇(例如8a)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使隔板5的凹部5c1的凹陷量为最大(最大凹部5d)。
在上述说明中,示出了在隔板5的铅垂方向上设有多个圆弧状的凹部5c1、5c2的情况,但凹部5c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地使用实施方式1~5的室外机的隔板5的凹部5c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通过多个螺桨风扇8a、8b的至少一台螺桨风扇(例如8a)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成为隔板5的凹部5c1的最大凹部5d,因此与实施方式1~5的情况相同,能够使来自螺桨风扇8a、8b的侧面的吸入风量的周向分布均匀,由此能够获得低噪声、高效率的室外机。
[实施方式7]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的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上述室外机100的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进行说明,该室外机100具备送风机等。图14的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100与室内机 200,用制冷剂配管连结这些室外机100与室内机200,构成制冷剂回路而使制冷剂循环。将制冷剂配管中的、供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设为气体配管300,将供液体的制冷剂(液制冷剂。有时是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动的配管设为液配管400。
室外机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侧热交换器103、室外侧送风机104、节流装置(膨胀阀)105构成。
压缩机101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这里,压缩机101包括逆变器装置等,通过使运转频率任意地变化,能够使压缩机101的容量(在单位时间内送出制冷剂的量)细微地变化。四通阀10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未图示)的指示根据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的不同切换制冷剂的流动。
另外,室外侧热交换器103用于进行制冷剂与空气(室外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对自液配管400流入的低压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蒸发并气化。另外,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对在自四通阀102侧流入的在压缩机10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凝结而液化。在室外侧热交换器103中为了高效地进行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而设有室外侧送风机104,该室外侧送风机104具有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说明的送风机室6以及机械室7等。对于室外侧送风机104,也可以利用逆变器装置使风扇马达的运转频率任意地变化从而使风扇的旋转速度细微地变化。节流装置105通过开度变化来调整制冷剂的压力等地设置。
另一方面,室内机200由负载侧热交换器201以及负载侧送风机202构成。负载侧热交换器201进行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例如,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进行自气体配管300流入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凝结而液化(或者气液二相化)并向液配管400侧流出。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例如进行利用节流装置105成为低压状态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 热交换,制冷剂夺走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并气化,进而向气体配管300侧流出。另外,在室内机200中设有负载侧送风机202,该负载侧送风机202用于调整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该负载侧送风机202的运转速度例如通过使用者的设定而确定。虽然不被特别限定,但是在负载侧送风机202中也能够使用在实施方式1~4中所说明的送风机。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方式7的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6中所说明的室外机(送风机)作为室外机100,能够实现低噪声等并防止损伤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对于本实施方式,不仅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1~6的室外机用作空调装置、例如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1~6的室外机用作构成供热水器等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外机。由此,能够获得低噪声、高效率的冷冻循环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室外机也能够广泛使用于设置有送风机的各种装置、设备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室外机主体,2 前表面板,3 吹出口,4 风扇格栅,5 隔板,5a 平面,5b 铅垂面,5c 凹部,5d 最大凹部,6 送风机室,7 机械室,8 螺桨风扇,9 螺旋桨毂,10 翼,11 风扇马达,12 旋转轴,13 喇叭口,13a 内侧边缘部,15 压缩机,16 配管,17 基板箱,18 控制基板,20 热交换器,100 室外机,101压缩机,102 四通阀,103 室外侧热交换器,104 室外侧送风机,105 节流装置,200 室内机,201 负载侧热交换器,202 负载侧送风机,300 气体配管,400 液配管。
Claims (13)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外机包括送风机室、机械室以及隔板,其中,所述送风机室具有热交换器、螺桨风扇以及喇叭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机主体内的至少背面侧,所述螺桨风扇具有多个翼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所述喇叭口在该螺桨风扇的前表面侧面对吹出口而设置,所述机械室设置有压缩机;所述隔板分隔所述送风机室与机械室;
所述隔板形成有自所述送风机室侧向机械室侧突出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量自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变大,
所述隔板的所述凹部的水平剖面的形状为自所述机械室侧向所述送风机室侧凸出的曲面,并且所述曲面的曲率自所述隔板的上下的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减小,在与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自该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增加向所述机械室侧的突出量,使所述凹部的凹陷量在与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是沿该隔板的铅垂方向连续地变化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呈相对于通过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下对称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的、通过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的上下任意一方的凹陷大于另一方的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机主体的上下方向具有多个螺桨风扇,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多个螺桨风扇对应而分别形成所述凹部,在通过所述多个螺桨风扇中的至少一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使与该螺桨风扇对应的所述凹部的凹陷量最大。
7.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外机包括送风机室、机械室以及隔板,其中,所述送风机室具有热交换器、螺桨风扇以及喇叭口,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室外机主体内的至少背面侧,所述螺桨风扇具有多个翼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侧,所述喇叭口在该螺桨风扇的前表面侧面对吹出口而设置,所述机械室设置有压缩机;所述隔板分隔所述送风机室与机械室;
所述隔板形成有自所述送风机室侧向机械室侧突出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凹陷量自所述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变大,
所述隔板的所述凹部的、与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水平剖面的形状为在送风流的上游侧向所述送风机室侧凸出、在送风流的下游侧向所述机械室侧凸出的S字状,所述S字状的部位的下游侧的端部配置为比包括所述喇叭口的内侧边缘部的平面靠上游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自该隔板的上下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中央部逐渐增加向所述机械室侧的突出量,使所述凹部的凹陷量在与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位置最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是沿该隔板的铅垂方向连续地变化的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呈相对于通过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下对称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凹部的、通过所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的上下任意一方的凹陷大于另一方的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外机主体的上下方向具有多个螺桨风扇,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多个螺桨风扇对应而分别形成所述凹部,在通过所述多个螺桨风扇中的至少一台螺桨风扇的旋转中心的水平面上,使与该螺桨风扇对应的所述凹部的凹陷量最大。
13.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循环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77430 | 2011-12-19 | ||
JP2011-277430 | 2011-12-19 | ||
PCT/JP2012/003049 WO2013094082A1 (ja) | 2011-12-19 | 2012-05-10 |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24746A CN104024746A (zh) | 2014-09-03 |
CN104024746B true CN104024746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866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2773.1A Active CN104024746B (zh) | 2011-12-19 | 2012-05-10 |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45601B2 (zh) |
EP (1) | EP2801763B1 (zh) |
JP (1) | JP5805214B2 (zh) |
CN (1) | CN104024746B (zh) |
WO (1) | WO20130940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43627B2 (ja) * | 2015-07-30 | 2020-02-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熱生成ユニット |
WO2017077576A1 (ja) * | 2015-11-02 | 2017-05-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KR101734722B1 (ko) * | 2015-12-14 | 2017-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의 오리피스 |
CN207179851U (zh) * | 2015-12-18 | 2018-04-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循环装置的室外机 |
CN108474570B (zh) * | 2016-01-25 | 2020-10-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
USD865139S1 (en) * | 2016-01-29 | 2019-10-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for water heater |
CN113431805B (zh) * | 2017-08-09 | 2023-11-2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螺旋桨式风扇、送风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US11879648B2 (en) * | 2018-02-05 | 2024-01-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machine and air conditioner |
JP2019152372A (ja) * | 2018-03-02 | 2019-09-12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室外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US11397011B2 (en) * | 2018-06-04 | 2022-07-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send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EP3862638B1 (en) * | 2018-10-03 | 2023-10-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JP6974754B2 (ja) * | 2019-09-18 | 2021-12-0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
US20220349411A1 (en) * | 2021-04-30 | 2022-11-03 | World & Main (Cranbury) LLC | Window Fa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5905A (zh) * | 2001-10-31 | 2003-05-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
CN101196315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01331362A (zh) * | 2006-06-19 | 2008-12-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201463118U (zh) * | 2009-08-04 | 2010-05-12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77321A (en) * | 1976-12-20 | 1978-07-08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Axial-flow fan with supplementary blade |
US4156706A (en) * | 1978-01-16 | 1979-05-29 |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 Fan cylinder having invisible eased inlet |
US5248224A (en) * | 1990-12-14 | 1993-09-28 | Carrier Corporation | Orificed shroud for axial flow fan |
JPH0495232U (zh) | 1990-12-28 | 1992-08-18 | ||
JP2707861B2 (ja) * | 1991-03-06 | 1998-0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H04297732A (ja) | 1991-03-14 | 1992-10-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H05126364A (ja) | 1991-11-05 | 1993-05-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防雪ダクト |
JPH07158902A (ja) * | 1993-12-10 | 1995-06-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JPH11193716A (ja) * | 1997-12-26 | 1999-07-21 | Suzuki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
KR19990070389A (ko) * | 1998-02-19 | 1999-09-15 | 윤종용 | 창문형 에어콘의 팬케이싱 |
KR19990070390A (ko) * | 1998-02-19 | 1999-09-15 | 윤종용 | 창문형 에어콘의 팬케이싱 |
JP2000205601A (ja) * | 1999-01-08 | 2000-07-28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
JP3682524B2 (ja) | 1999-11-10 | 2005-08-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4211931A (ja) * | 2002-12-27 | 2004-07-29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
KR100533050B1 (ko) * | 2003-10-23 | 2005-12-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축류팬의 쉬라우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창문형 에어컨의 공기안내 장치 |
US6988538B2 (en) * | 2004-01-22 | 2006-01-24 | Hussmann Corporation | Microchannel condenser assembly |
EP2821719A1 (en) * | 2005-02-03 | 2015-01-07 |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JP3985831B2 (ja) * | 2005-10-31 | 2007-10-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室外ユニット用熱交換器 |
JP4063296B2 (ja) * | 2005-10-31 | 2008-03-1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閉鎖弁サポート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101578488B (zh) * | 2007-09-28 | 2012-06-27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US8221074B2 (en) * | 2007-12-21 | 2012-07-17 | Paccar Inc | Fan ring shroud assembly |
EP2085709A1 (en) * | 2008-01-30 | 2009-08-05 | LG Electronics Inc. | Air conditioner |
US9062888B2 (en) * | 2008-03-11 | 2015-06-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JP5213953B2 (ja) * | 2008-04-22 | 2013-06-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機およ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2010127590A (ja) * | 2008-12-01 | 2010-06-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WO2011112555A1 (en) * | 2010-03-08 | 2011-09-15 | Robert Bosch Gmbh | Axial cooling fan shroud |
-
2012
- 2012-05-10 JP JP2013550051A patent/JP58052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5-10 CN CN201280062773.1A patent/CN10402474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5-10 EP EP12859217.7A patent/EP2801763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5-10 WO PCT/JP2012/003049 patent/WO20130940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10 US US14/361,034 patent/US1014560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5905A (zh) * | 2001-10-31 | 2003-05-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
CN101331362A (zh) * | 2006-06-19 | 2008-12-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101196315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N201463118U (zh) * | 2009-08-04 | 2010-05-12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外机风道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3094082A1 (ja) | 2015-04-27 |
EP2801763A1 (en) | 2014-11-12 |
EP2801763A4 (en) | 2016-03-02 |
US20140299298A1 (en) | 2014-10-09 |
WO2013094082A1 (ja) | 2013-06-27 |
EP2801763B1 (en) | 2017-06-21 |
JP5805214B2 (ja) | 2015-11-04 |
CN104024746A (zh) | 2014-09-03 |
US10145601B2 (en) | 2018-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24746B (zh) | 室外机以及具备该室外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 |
AU2017351537B2 (en) |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3154629B (zh) | 空调机 | |
CN108027151A (zh) | 便携式空调器 | |
CN104246377B (zh) | 空调装置的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 |
TWI719196B (zh) | 冰箱 | |
CN107327929B (zh) |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US11319961B2 (en) | Centrifugal blower,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
CN107278255A (zh) | 空调的室内机 | |
CN102102889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104040263A (zh) |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 |
CN2149493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4388253U (zh) | 室外机 | |
JP2019027614A (ja) |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7327930B (zh) | 立式空调器以及立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576542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54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07525172B (zh) | 一种空调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22270340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2017053511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6160309U (zh) | 厨房空调器 | |
CN205536180U (zh) | 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 |
CN105020814B (zh) | 一种空气调节器 | |
CN21339557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7685347U (zh) |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