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1577B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11577B CN104011577B CN201280064706.3A CN201280064706A CN104011577B CN 104011577 B CN104011577 B CN 104011577B CN 201280064706 A CN201280064706 A CN 201280064706A CN 104011577 B CN104011577 B CN 1040115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lens group
- positive
- imaging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101100293885 Mus musculus Ndrg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小型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从物体侧顺次由第1透镜群(G1)、光阑(St)和第2透镜群(G2)构成,第1透镜群(G1),由含有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及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第2透镜群(G2),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和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关于第1透镜群(G1)的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和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满足相关的条件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特别是涉及适合于电子照相机等的摄像装置的小型的透镜。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这样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搭载有依据APS格式和4/3(フオ一サ一ズ)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被大量供给于市场。最近,不限于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还被提供的有既使用上述的大型的摄像元件、又不拥有反射式取景器的可换镜头式数码相机和小型照相机。这些照相机的优点在于,既有高画质,且系统整体又小型,便携性优异。于是,伴随着照相机的小型化,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且薄型化的要求非常高。
作为也对应这样的大型的摄像元件、同时透镜片数还很少且小型的摄像透镜,例如,提出有专利文献1~4所述的摄像透镜。在专利文献1~4所述的摄像透镜中,其构成共同的是,在最靠物体侧配置有负透镜即具有所谓的逆焦式、或依照于此的这种光焦度配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37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2581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0-186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11-59288号公报
在照相机,特别是作为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可换透镜使用的摄像透镜中,为了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插入各种光学元件、或为了确保反射式取景器用的光路长度,有需要很长的后焦距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逆焦式的光焦度配置是适当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使用了APS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中,不具备反射式取景器的可换镜头式相机、或镜头一体型的小型照相机等,会根据其构成,而存在不需要如单镜头反光相机用的可换透镜那样程度长的后焦距的情况。
在此,专利文献1~4所述的摄像透镜,共同都是在最物体侧(也称最靠物体侧)配置负透镜、从光阑到像面侧而配置负透镜、正透镜和正透镜的构成。在这种类型的摄像透镜中,为了确保长后焦距和光学性能这两方,光学总长必然长。
将专利文献1~4所述的摄像透镜,对于使用了上述APS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应用时,能够确保高光学性能。但是,对应使系统整体小型而携带性优异的摄像装置,则期望摄像透镜也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确保能够对应大型的摄像元件的光学性能、又可以抑制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还可以形成得小型的且薄型并低成本的摄像透镜,和应用了它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顺次由第1透镜群、光阑和第2透镜群构成,
所述第1透镜群,由含有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所述第2透镜群,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和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满足下述条件式(1)~(4)。
NdfL>1.65…(1)
20<vdfL<40…(2)
4<vd2p-vd2n<25…(3)
NdrL>1.7…(4)
其中,
NdfL:所述第1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vdfL:所述第1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NdrL:构成所述第2透镜群的所述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还有,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中的正透镜和负透镜,哪一个处于物体侧都可以。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由第1透镜群和第2透镜群构成,但除了2个透镜群以外,也可以含有实质上不具备光焦度的透镜、光阑和保护玻璃等的透镜以外的光学零件、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补正机构等的机构部分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弯月、双凸、平凸和平凹等这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和负这样的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在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均认为是近轴区域。另外,在本发明中,就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面形状向物体侧凸时为正,向像侧凸时为负。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1个。
NdfL>1.66…(1-1)
23<vdfL<38…(2-1)
6<vd2p-vd2n<24…(3-1)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1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1透镜群,从物体侧顺次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正透镜。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5<Nd2p-Nd2n<0.20…(5)
其中,
N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N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03<Nd2p-Nd2n<0.18…(5-1)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0.05<f/f2c<0.90…(6)
其中,
f2c:所述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08<f/f2c<0.85…(6-1)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0<f/f2<0.6…(7)
其中,
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02<f/f2<0.58…(7-1)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
2.2<TL/Y<3.2…(8)
其中,
TL:从全系统的最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Y:最大像高
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1)。
2.3<TL/Y<3.1…(8-1)
还有,最大像高Y,能够由透镜的设计规格和所搭载的装置的规格等决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一片使至少1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第2透镜群的最像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在比该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更靠物体侧,配置有所述非球面透镜。
另外,这种情况下,优选全系统的所述非球面透镜以外的透镜是球面透镜。
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2透镜群,由在最靠像侧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该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1片的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摄像透镜。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通过第1透镜群由至少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构成,能够使在第1透镜群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得以平衡地校正。另外,通过在第2透镜群设置胶合透镜,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通过在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
另外,通过满足条件式(1)~(4),能够达成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即,其能够良好地校正诸像差,直至成像区域周边部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像。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因为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所以能够小型而廉价地构成,能够得到诸像差得到校正的分辨率高的良好的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图8(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9(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0(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4(A)~(D)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6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6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加以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例的剖面图,对应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另外图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的剖面图,分别对应后述的实施例2~7的摄像透镜。图1~图7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的构成彼此大致相同,图示方法也一样,在此这里主要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
图1中左侧为物体侧,右侧为像侧,表示无限远合焦状态下的光学系配置。这在后述的图2~图7中也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以透镜群从物体侧顺次由第1透镜群G1和第2透镜群G2构成。还有,在第1透镜群G1和第2透镜群G2的间,配置有孔径光阑St。
第1透镜群G1,由含有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11、和与第1-1透镜L11接合的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这2片透镜构成。
还有,在后述的实施例2~4、6、7中,第1透镜群G1也为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实施例5中,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11、与第1-1透镜L11接合的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和作为负透镜的第1-3透镜L13这3片透镜构成。
第2透镜群G2,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加以接合的胶合透镜(也称接合透镜)、比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1透镜L21、与第2-1透镜L21接合的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2透镜L22、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2-3透镜L23、和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4透镜L24这4片透镜构成。
还有,在后述的实施例2中,第2透镜群G2也为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第2-3透镜L23的物体侧的面为非球面。另外,在实施例4、7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3透镜L23、具有负光焦度且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并具有弯月形状的第2-4透镜L24、和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5透镜L25这5片透镜构成。
另外,在实施例5、6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且物体侧和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3透镜L23、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4透镜L24这4片透镜构成。
另外,图1所示的孔径光阑St未必表示其大小和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另外这里所示的Sim是成像面,如后述在此位置,配置有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Device)和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构成的摄像元件。
另外,在图1中示出的是,在第2透镜群G2和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在将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摄像装置侧的构成,大多会在光学系统和成像面Sim之间配置保护玻璃、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和低通滤光片等的各种滤光片等。上述光学构件PP是这些的假设。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调焦是通过使光学系统整体沿光轴Z移动而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因为第1透镜群G1由至少1片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11、和1片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构成,所以在第1透镜群G1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能够得以平衡地校正。另外,因为将第1-1透镜L11和第1-2透镜L12接合而成为胶合透镜,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消色差。
特别是因为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正透镜构成,所以在第1透镜群G1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能够得以平衡地校正。
另外,因为在第2透镜群G2设有胶合透镜,所以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通过在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具有上述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4)。
NdfL>1.65…(1)
20<vdfL<40…(2)
4<vd2p-vd2n<25…(3)
NdrL>1.7…(4)
其中,
NdfL:第1透镜群G1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vdfL:第1透镜群G1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p: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n: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NdrL: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还有,在图1中,第1透镜群G1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对应第1-1透镜L11;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对应第2-2透镜L22;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对应第2-1透镜L21;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对应第2-4透镜L24。
另外,在这些条件式(1)~(4)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一个。
NdfL>1.66…(1-1)
23<vdfL<38…(2-1)
6<vd2p-vd2n<24…(3-1)
在此,关于条件式(1)~(4)规定的条件,即文字式的部分的具体的值,在表11中就每个实施例进行了总述。这在后述的条件式(5)~(8)中也同样。
如以上通过全部满足条件式(1)~(4),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可起到以下的效果。即,条件式(1),规定第1透镜群G1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图1中的第1-1透镜L11)的折射率,若低于下限值,则校正像散和彗差困难,不为优选。
条件式(2),规定第1透镜群G1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阿贝数,若脱离条件式(2)的范围,则色像差、特别是轴上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条件式(3),规定构成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和负透镜(图1中的第2-2透镜L22和第2-1透镜L21)的阿贝数差,若脱离条件式的范围,则平衡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都有困难,不为优选。
条件式(4),规定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且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所配置的至少1片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图1中的第2-4透镜L24)的折射率,若低于下限值,则珀兹伐和的控制困难,像面弯曲的校正困难。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1)~(4)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是还完全满足条件式(1-1)~(3-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还有,不需要全部满足条件式(1-1)~(3-1),如果满足其中一个,上述效果便更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第1透镜群G1具有正光焦度,由此,能够使透镜系统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此外,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05<Nd2p-Nd2n<0.20…(5)
-0.03<Nd2p-Nd2n<0.18…(5-1)
其中,
Nd2p: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Nd2n: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条件式(5),规定构成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和负透镜的折射率差,若脱离条件式的范围,则球面像差和倍率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还特别满足条件式(5-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此外,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05<f/f2c<0.90…(6)
0.08<f/f2c<0.85…(6-1)
其中,
f2c:第2透镜群G2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6),规定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焦距与全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倍率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则像散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特别还满足条件式(6-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此外,在条件式(7)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f/f2<0.6…(7)
0.02<f/f2<0.58…(7-1)
其中,
f2:第2透镜群G2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7),规定第2透镜群G2的焦距与全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像差校正、特别是像面弯曲和畸变的校正困难,因此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则在像差校正这一点上有利,但透镜总长变大,因此不为优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7)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条件式(7-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8),此外,在条件式(8)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8-1)。
2.2<TL/Y<3.2…(8)
2.3<TL/Y<3.1…(8-1)
其中,
TL:从全系统的最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Y:最大像高
还有,最大像高Y,能够由透镜的设计规格和所搭载的装置的规格等决定。
条件式(8)表示光学总长与最大像高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在像差校正上有利,但透镜系统整体变大,在携带性方面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透镜系统整体的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8)规定的范围内还特别满足条件式(8-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通过使第2透镜群G2,至少具有1片使至少1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能够良好地保持轴上和轴外的像差的平衡,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2透镜群G2的最像侧(也称最靠像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作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另外,在可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的范围内,通过使该正透镜更靠近像面,更有利于小型化。
还有,在更靠像面侧所配置的透镜中设置非球面的方法,因为使通过透镜面的且朝向各个像高的光线之间分离,所以容易利用非球面的效果。但是,在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同类型的摄像透镜中,随着朝向像面侧而透镜直径急剧变大,因此有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是设想有大型的摄像元件下的透镜,最终透镜的外径非常大。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以薄型化优先,如果不是在宽视场角和大口径等像差校正特别难的状态下,即使在靠近光阑St的位置,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像差校正能力,并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因此,优选在比最终透镜更靠前的透镜中设置非球面的方法。
另外,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全系统的非球面以外的透镜为球面透镜,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通过第2透镜群G2由在最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1片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能够以最低限度的透镜片数构成摄像透镜,能够实现薄型化、低成本化、轻量化。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实施例,特别以数值实施例为主详细地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示出在图1中。还有,图1的构成的透镜群和各透镜的详细的说明如上述,因此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重复的说明。
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此,也包含光学构件PP在内示出。在表1中,Si一栏中表示以处于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物体侧的面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地对构成要素附加面编号时的第i号(i=1、2、3、…)的面编号。Ri一栏中示出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Di一栏中表示第i号面和第i+1号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在Ndj一栏中表示以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号(j=1、2、3、…)的构成要素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一栏中表示第j号构成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在此基本透镜数据中,也包含孔径光阑St在内示出,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曲率半径一栏中记述为∞(光阑)。
表1的曲率半径R和面间隔D的值的单位是mm。另外在表1中,记述规定的位数的数值。而且,就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面形状向物体侧凸时为正,向像侧凸时为负。而且在表1之下,也一并示出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f和FNo.。
以上阐述的表1的记述的方法,在后述的表2、3、5、6、8、10中也同样。
在以下所述的表中,全部如上述这样,作为长度的单位使用mm,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度(°),但光学系统按比例放大或按比例缩小也可以使用,因此也能够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17.8764 | 0.81 | 1.688931 | 31.07 |
2 | 10.9986 | 2.50 | 1.882997 | 40.76 |
3 | 52.4303 | 1.69 | ||
4 | ∞(光阑) | 4.00 | ||
5 | -12.8644 | 1.20 | 1.922860 | 20.88 |
6 | 18.6800 | 4.56 | 1.903658 | 31.32 |
7 | -11.4424 | 3.60 | ||
8 | -8.2051 | 1.00 | 1.622992 | 58.16 |
9 | -22.7057 | 1.07 | ||
10 | 39.1563 | 3.80 | 1.903658 | 31.32 |
11 | -180.3179 | 1.69 | ||
12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3 | ∞ |
f=28.919FNo.=2.88
在此,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无限远合焦状态下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倍率色像差分别示出在图8的(A)~(D)中。各像差以d线(波长587.6nm)为基准,但在球面像差图中也示出关于波长460.0nm和615.0nm的像差,特别是在倍率色像差图中,示出关于波长460.0nm和615.0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关于弧矢方向以实线表示,关于子午方向以点线表示。球面像差图的FNo.意思是F数,其他的像差图的ω意思是半视场角。以上阐述的像差的表示方法,在后述的图9~图14中也同样。
<实施例2>
图2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表2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图9的(A)~(D)中,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2】
实施例2.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16.8064 | 0.81 | 1.688931 | 31.07 |
2 | 7.1745 | 4.00 | 1,882997 | 40,76 |
3 | 28.8045 | 1.69 | ||
4 | ∞(光阑) | 4.00 | ||
5 | -9.7455 | 0.81 | 1.846660 | 23.78 |
6 | 28.7151 | 4.20 | 1.903658 | 31.32 |
7 | -12.0227 | 2.70 | ||
8 | -7.6415 | 1.00 | 1,622992 | 58.16 |
9 | -12.6468 | 1.06 | ||
10 | 40.1368 | 4,60 | 1.712995 | 53.87 |
11 | -61.2506 | 1.69 | ||
12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3 | ∞ |
f=28.803FNo.=2.88
<实施例3>
图3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表3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另外在表3的透镜数据中,对非球面的面编号附加*号,作为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而表示近轴的曲率半径的数值。
另外在表4中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此,表示非球面的面编号和关于该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这里非球面系数的数值的“E-n”(n:整数)意思是“×10-n”。还有非球面系数,是下述非球面式中的各系数KA、Am(m=3、4、5、…10)的值。
Zd=C·h2/{1+(1-KA·C2·h2)1/2}+∑Am·hm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到非球面顶点相切的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
h:高度(从光轴至透镜面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Am:非球面系数(m=3、4、5、…10)
以上阐述的表4的记述的方法,在后述的表7、9中也同样。
另外,在图10的(A)~(D)中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3.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21.7880 | 0.81 | 1.688931 | 31.07 |
2 | 8.9993 | 2.50 | 1.882997 | 40.76 |
3 | 39.1376 | 1.61 | ||
4 | ∞(光阑) | 5.00 | ||
5 | -12.4785 | 0.81 | 1.846660 | 23.78 |
6 | 11.4953 | 5.00 | 1.903658 | 31.32 |
7 | -13.0718 | 1.89 | ||
*8 | -10.9003 | 1.30 | 1.568645 | 58.62 |
9 | -38.0912 | 0.20 | ||
10 | 62.4390 | 3.50 | 1.834807 | 42.71 |
11 | -40.5262 | 1.61 | ||
12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3 | ∞ |
*:非球面
f=28.639FNo.=2.88
【表4】
实施例3.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4>
图4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为大体同样的构成,但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3透镜L23、具有负光焦度且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并具有弯月形状的第2-4透镜L24、和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5透镜L25这5片透镜构成,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还有,该相对于实施例1的差异点,在实施例7中也同样,因此在实施例7的说明中不再重复阐述这一点。表5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图11的(A)~(D)中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5】
实施例4.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16.5072 | 0.81 | 1.672700 | 32.10 |
2 | 10.0000 | 2.50 | 1.772499 | 49.60 |
3 | 49.8907 | 1.68 | ||
4 | ∞(光阑) | 4.00 | ||
5 | -27.7336 | 1.50 | 1.903658 | 31.32 |
6 | -17.7740 | 0.25 | ||
7 | -12.8682 | 0.81 | 1.688931 | 31.07 |
8 | 21.5454 | 5.00 | 1.712995 | 53.87 |
9 | -15.0497 | 4.16 | ||
10 | -8.8794 | 0.85 | 1.516330 | 64.14 |
11 | 203.0472 | 1.48 | ||
12 | 55.4382 | 4.80 | 1.882997 | 40.76 |
13 | -38.7212 | 1.68 | ||
14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5 | ∞ |
f=32.740FNo.=2.92
<实施例5>
图5中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为大体同样的构成,但第1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11、与第1-1透镜L11接合的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和作为负透镜的第1-3透镜L13的这3片的透镜构成,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另外,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且物体侧和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3透镜L23、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4透镜L24构成,在这一点上有所不同。还有,关于在这些相对于实施例1的差异点之中的、第2透镜群G2的差异点,除了第2-1透镜L21为非球面透镜这一点以外,在实施例7中也同样,因此在实施例7的说明中不再重复详述这一点。
表6中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7中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图12的(A)~(D)中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6】
实施例5.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18.9269 | 0.81 | 1.688931 | 31.07 |
2 | 10.4998 | 2.50 | 1.882997 | 40.76 |
3 | -133.8478 | 0.25 | ||
4 | -147.7426 | 1.00 | 1.763580 | 26.82 |
5 | 27.4741 | 2.00 | ||
6 | ∞(光阑) | 3.89 | ||
*7 | -7.0426 | 1.00 | 1.568645 | 58.62 |
*8 | -14.4873 | 0.25 | ||
9 | 22.1682 | 5.00 | 1.834807 | 42.71 |
10 | -8.8938 | 0.91 | 1.672700 | 32.10 |
11 | 21.5613 | 4.76 | ||
12 | 28.8515 | 4.00 | 1.882997 | 40.76 |
13 | 120.6043 | 1.93 | ||
14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5 | ∞ |
*:非球面
f=28.693FNo.=2.88
【表7】
实施例5.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6>
图6中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表8中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9中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图13的(A)~(D)中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8】
实施例6.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 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25.5040 | 0.81 | 1.805181 | 25.42 |
2 | 13.2058 | 2.00 | 1.882997 | 40.76 |
3 | 82.1501 | 4.47 | ||
4 | ∞(光阑) | 5.00 | ||
*5 | -7.2462 | 1.00 | 1.568645 | 58.62 |
*6 | -13.9584 | 0.30 | ||
7 | 18.8656 | 5.00 | 1.834807 | 42.71 |
8 | -8.8250 | 0.91 | 1.672700 | 32.10 |
9 | 15.1848 | 4.47 | ||
10 | 27.7050 | 4.50 | 1.785896 | 44.20 |
11 | 1162.9750 | 4.47 | ||
12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3 | ∞ |
*:非球面
f=30.509FNo.=3.03
【表9】
实施例6.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7>
图7中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表10中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图14的(A)~(D)中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表10】
实施例7.基本透镜数据
Si | Ri | Di | Ndj | vdj |
(面编号) | (曲率半径) | (面间隔) | (折射率) | (阿贝数) |
1 | 12.9491 | 0.81 | 1.749505 | 35.33 |
2 | 10.0000 | 2.20 | 1.772499 | 49.60 |
3 | 25.4801 | 1.95 | ||
4 | ∞(光阑) | 3.00 | ||
5 | -59.3926 | 1.50 | 1.903658 | 31.32 |
6 | -24.0753 | 0.25 | ||
7 | -16.4492 | 0.81 | 1.688931 | 31.07 |
8 | 11.2504 | 5.00 | 1.772499 | 49.60 |
9 | -21.8817 | 3.49 | ||
10 | -8.2501 | 0.85 | 1.516330 | 64.14 |
11 | -178.7592 | 3.56 | ||
12 | 165.1353 | 4.71 | 1.882997 | 40.76 |
13 | -29.0021 | 1.95 | ||
14 | ∞ | 2.80 | 1.550000 | 55.00 |
15 | ∞ | 0.81 |
f=32.756FNo.=2.90
另外在表11,分别关于各实施例1~7,示出上述的条件式(1)~(8)的规定条件、即文字式的部分的值。该表11的值是关于d线的。如表11所示,实施例1~7的摄像透镜均满足全部(1)~(8),此外也全部满足表示这些条件式规定的范围内的更优选的范围的条件式(1-1)~(3-1)、(5-1)~(8-1)。由此取得的效果如先前详细说明的。
还有,图1中示出的是在透镜系统和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此各种滤光片、或者对于任意一个透镜的透镜面实施与各种滤光片具有同样的作用的涂层,以之取代配置低通滤光片和截止特定的波长范围这样的各种滤光片等。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图15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斜视形状。这里所示的照相机10,是小型数码相机,在相机机身11的正面和内部设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小型的摄像透镜12,在相机机身11的正面设有用于向被摄物体发出闪光的闪光发光装置13,在相机机身11的上表面设有快门按钮15和电源按钮16,在相机机身11的内部设有摄像元件17。摄像元件17,拍摄由小型的摄像透镜12形成的光学像并转换成电信号,例如,由CCD和CMOS等构成。
如上述,因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2可实现充分的小型化,所以照相机10即使不采用伸缩式,在携带时和拍摄时这两种情况下也能够成为小型的照相机。或在采用伸缩式时,与现有的伸缩式的照相机相比,能够成为更小型而携带性高的照相机。另外,应用了本发明的摄像透镜12的该照相机10,可以高画质地进行拍摄。
其次,参照图16A、图16B,对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示出斜视形状的照相机30,是将可换镜头20拆卸自如地装配的、所谓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式的数字静态照相机,图16A表示从前侧观看该照相机30的外观,图16B表示从背面侧观看该照相机30的外观。
该照相机30具备相机机身31,在其上表面设有快门按钮32和电源按钮33。另外在相机机身31的背面,设有操作部34、35和显示部36。显示部36用于显示所拍摄的图像、和拍摄之前的处于视场角内的图像。
在相机机身31的前面中央部,设有来自拍摄对象的光入射的摄影孔径,在对应该摄影孔径的位置设有卡口37,经由该卡口37使可换镜头20装配在相机机身31上。可换镜头20正是将本发明的摄像透镜收纳在镜筒内的镜头。
然后在相机机身31内设置有:接收由可换镜头20形成的被摄物体像,输出其所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的摄像元件(未图示)、对于由该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记录此生成图像的记录媒体等。该照相机30,可以通过按动快门按钮32进行一帧量的静止图像的拍摄,由此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中。
在这样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式照相机30所用的可换镜头20中,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该照相机30在镜头装配状态下十分小型,另外可以高画质地进行拍摄。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非球面系数等的值,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值,也能够取其他的值。
Claims (16)
1.一种摄像透镜,从物体侧顺次由第1透镜群、光阑和第2透镜群构成,所述第1透镜群由含有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及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所述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所述正透镜,所述负透镜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
所述第2透镜群,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及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4),
NdfL>1.65…(1)
20<vdfL<40…(2)
4<vd2p-vd2n<25…(3)
NdrL>1.7…(4)
其中,
NdfL:所述第1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vdfL:所述第1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NdrL:构成所述第2透镜群的所述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一个,
NdfL>1.66…(1-1)
23<vdfL<38…(2-1)
6<vd2p-vd2n<24…(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5<Nd2p-Nd2n<0.20…(5)
其中,
N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N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03<Nd2p-Nd2n<0.18…(5-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
0.05<f/f2c<0.90…(6)
其中,
f2c:所述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08<f/f2c<0.85…(6-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
0<f/f2<0.6…(7)
其中,
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02<f/f2<0.58…(7-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
2.2<TL/Y<3.2…(8)
其中,
TL:从全系统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且该距离中的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Y:最大像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1),
2.3<TL/Y<3.1…(8-1)。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1片使至少1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透镜群的最靠像侧,配置有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比该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更靠物体侧,配置有所述非球面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全系统的所述非球面透镜以外的透镜是球面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由在最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该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1片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
1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84632 | 2011-12-27 | ||
JP2011284632 | 2011-12-27 | ||
PCT/JP2012/008260 WO2013099214A1 (ja) | 2011-12-27 | 2012-12-25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11577A CN104011577A (zh) | 2014-08-27 |
CN104011577B true CN104011577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869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4706.3A Active CN104011577B (zh) | 2011-12-27 | 2012-12-25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13806B2 (zh) |
EP (1) | EP2799923B1 (zh) |
JP (1) | JP5642891B2 (zh) |
CN (1) | CN104011577B (zh) |
WO (1) | WO20130992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99923B1 (en) * | 2011-12-27 | 2016-10-1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JP5872123B2 (ja) * | 2013-10-03 | 2016-03-01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
TWI526712B (zh) * | 2014-05-09 | 2016-03-21 |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 |
CN105759407B (zh) * | 2014-12-16 | 2018-06-19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JP6468978B2 (ja) | 2015-09-11 | 2019-02-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6576289B2 (ja) * | 2016-04-04 | 2019-09-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対物光学系および内視鏡 |
CN106772906A (zh) * | 2017-02-22 | 2017-05-31 | 佛山赛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座 |
CN106707452A (zh) * | 2017-02-22 | 2017-05-24 | 佛山赛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组合架 |
CN106597643A (zh) * | 2017-02-22 | 2017-04-26 | 佛山赛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电组合镜头 |
CN106772905A (zh) * | 2017-02-22 | 2017-05-31 | 佛山赛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电镜头组件 |
TWI622822B (zh) | 2017-09-13 | 2018-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0247921B1 (en) * | 2017-12-18 | 2019-04-02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US10247920B1 (en) * | 2017-12-18 | 2019-04-02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JP7035839B2 (ja) * | 2018-06-19 | 2022-03-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像レンズ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
KR20230068887A (ko) * | 2021-11-11 | 2023-05-1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3819A (zh) * | 2007-10-01 | 2009-04-08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广角变焦光学系统 |
CN102023374A (zh) * | 2009-09-11 | 2011-04-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紧凑的变焦光学系统 |
CN102213820A (zh) * | 2010-04-12 | 2011-10-12 | 夏普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及摄像模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0011B2 (ja) * | 1978-01-23 | 1983-04-21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全長の短い準広角写真レンズ |
TW200732823A (en) * | 2006-02-24 | 2007-09-01 | Benq Corp | Zoom lens and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US7593166B2 (en) | 2007-05-29 | 2009-09-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Zoom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
JP5097449B2 (ja) * | 2007-05-29 | 2012-12-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5402015B2 (ja) | 2008-03-04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リアフォーカス光学系、撮像装置、リアフォーカス光学系の合焦方法 |
JP5505758B2 (ja) | 2008-04-11 | 2014-05-2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影レンズ、この撮影レンズ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
JP2009300919A (ja) * | 2008-06-17 | 2009-12-24 | Panasonic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2010186011A (ja) | 2009-02-12 | 2010-08-26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広角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JP5510634B2 (ja) | 2009-09-09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広角レンズ、及び、この広角レンズ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2011059598A (ja) * | 2009-09-14 | 2011-03-24 | Olympus Imaging Corp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WO2011030894A1 (ja) | 2009-09-14 | 2011-03-17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EP2799923B1 (en) * | 2011-12-27 | 2016-10-1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
2012
- 2012-12-25 EP EP12861522.6A patent/EP27999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2-12-25 WO PCT/JP2012/008260 patent/WO20130992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25 JP JP2013551238A patent/JP56428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2-12-25 CN CN201280064706.3A patent/CN104011577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27 US US14/317,850 patent/US901380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3819A (zh) * | 2007-10-01 | 2009-04-08 |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 广角变焦光学系统 |
CN102023374A (zh) * | 2009-09-11 | 2011-04-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紧凑的变焦光学系统 |
CN102213820A (zh) * | 2010-04-12 | 2011-10-12 | 夏普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及摄像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99923B1 (en) | 2016-10-19 |
JP5642891B2 (ja) | 2014-12-17 |
CN104011577A (zh) | 2014-08-27 |
JPWO2013099214A1 (ja) | 2015-04-30 |
WO2013099214A1 (ja) | 2013-07-04 |
US9013806B2 (en) | 2015-04-21 |
EP2799923A4 (en) | 2015-07-08 |
EP2799923A1 (en) | 2014-11-05 |
US20140307333A1 (en) | 201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11577B (zh)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
CN103917908B (zh)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238086B (zh)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
CN103917907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JP5655164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142564B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6526794B (zh)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CN104603663B (zh) |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4024909B (zh)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US9377607B2 (en) |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3998968B (zh) | 摄像透镜和具备它的摄像装置 | |
US9606330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3930814B (zh) | 中距远摄镜头和摄像装置 | |
CN105190393A (zh) |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104011576B (zh) |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