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2926A -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2926A CN104002926A CN201410164184.5A CN201410164184A CN104002926A CN 104002926 A CN104002926 A CN 104002926A CN 201410164184 A CN201410164184 A CN 201410164184A CN 104002926 A CN104002926 A CN 1040029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p
- buoyancy aid
- towboat
- circular hole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只拖曳系统,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艘拖船和与所述拖船连接的长条状的浮体,所述浮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所述缆桩上套设有可沿所述缆桩轴向滑动的滑环,所述滑环上焊接有锁缆环。本发明通过设置拖船和与拖船连接的浮体,浮体的轴向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每个缆桩上设有锁缆环,通过锁缆环,船闸中的船只可以通过缆绳和锁缆环与浮体连接,通过拖船将连接在浮体上的船只拖出船闸,相比于船闸中的船只自航出闸,通航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背景技术
船闸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通航建筑物,多建筑在河流和运河上,用以保证船只能够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随着沿江经济的发展,船舶过闸的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外船只过闸均是采用单独自航过闸的方式。当闸门打开时,过闸船只分批进入,当前一批船只走出一段距离后,后一批船只跟上,直到最后一批船只进入再关上闸门。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随着沿江经济的发展,船只过闸的需求不断增加,船只单独分批次自航过闸通航效率低,不能满足船只过闸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只拖曳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只拖曳系统,适用于拖曳船只通过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艘拖船和与所述拖船连接的长条状的浮体,所述浮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所述缆桩上套设有可沿所述缆桩轴向滑动的滑环,所述滑环上焊接有锁缆环。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销轴,所述拖船上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浮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圆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水平面,所述销轴包括螺纹段和可插入所述第一圆孔内的光杆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所述销轴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圆孔,以连接所述拖船和所述浮体。
具体地,所述销轴的靠近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设有呈方向盘状的圆环。
优选地,所述拖船上还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销轴的光杆段插入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圆孔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系统包括两艘拖船,所述浮体位于所述两艘拖船之间。
具体地,每艘所述拖船上设有两套360°全回转电力推进装置。
优选地,所述浮体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圆孔。
优选地,所述浮体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子浮体。
优选地,所述子浮体的首尾两端分别为相互匹配的凸起和凹槽,相邻的所述子浮体相连接的部位还设有插销,所述插销穿过相连接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
具体地,所述浮体包括5个子浮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拖船和与拖船连接的浮体,浮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缆桩上套设有可沿缆桩的轴向滑动的滑环,滑环上焊接有锁缆环,通过锁缆环,船闸中的船只可以通过缆绳和锁缆环与浮体连接,然后使用拖船将连接在浮体上的船只拖出船闸,相比于船闸中的船只自航出闸,通航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只拖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缆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拖船与浮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拖船拖曳船只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拖船拖曳船只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拖船拖曳船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拖船拖曳船只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子浮体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只拖曳系统,适用于拖曳船只7通过船闸,参见图1和图2,该系统包括至少一艘拖船1和与拖船1连接的长条状的浮体2,浮体2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4,缆桩4上套设有可沿缆桩4轴向滑动的滑环6,滑环6上焊接有锁缆环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浮体2是指浮箱之类的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具体地,为了减少由于水流和波浪造成的浮体2与过闸船只7之间的距离过大的情况,船只7与锁缆环5之间的缆绳应该尽量保持水平,但由于过闸船只7的锁缆桩的高度和吃水量是变动的,因此,将锁缆环5焊接在滑环6上,滑环6可沿缆桩4的轴向滑动,从而可以调节锁缆环5的位置,使得船只7与锁缆环5之间的缆绳可以保持水平。船闸中的船只7通过缆绳固定在锁缆环5上,为了保证船只7与浮体2不发生相对运动,一般每一艘船只7至少与两个锁缆环5固定连接。船闸中的船只7自航过闸时,停靠在船闸中的船只7之间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证在停止航行时船只7不会由于惯性而发生碰撞;通过缆绳将船只7固定在浮体2上,相连接的船只7与浮体2不发生相对移动,则相邻的船只7不会发生碰撞,采用缆绳将船只7连接在浮体2上,操作简单,同时可以减少船只7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闸室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销轴3,拖船1上设有柱状体13,柱状体13上开设有螺纹孔,浮体2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圆孔211,螺纹孔的轴线与第一圆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水平面,销轴3包括螺纹段和可插入第一圆孔内的光杆段,螺纹段与螺纹孔相互匹配,销轴3穿过螺纹孔和第一圆孔,以连接拖船1和浮体2。即拖船1与浮体2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若浮体2与拖船1采用刚性连接,浮体2可能会承受交大的弯矩,不利于浮体2受力,若采用柔性连接,当拖船1停止时,浮体2会由于惯性撞上拖船1,采用销轴连接,可以根据浮体2的实际吃水,调整销轴螺纹旋合的长度,以适应浮体2的吃水。
具体地,销轴3的靠近螺纹段的端部设有呈方向盘状的圆环31。端部设计类似方向盘的圆环31,便于操作,操作人员只需站在拖船1上即可将拖船1与浮体2连接起来,方便快捷。
优选地,拖船1上还设有两个支撑柱12,支撑柱12上开设有可供销轴3的光杆段插入的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的轴线与第一圆孔的轴线重合。销轴3穿过支撑柱12与浮体2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柱12,用于增加销轴3上的支撑点,减小销轴3所受弯矩,改善其受力。销轴3底部、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处均设置导向角,方便销轴3装入。
优选地,该系统包括两艘拖船1,浮体2位于两艘拖船1之间。具体地,两艘拖船1分别位于进闸口和出闸口。在进闸口和出闸口的方向各设置一艘拖船1,则便于向任意一个方向拖曳船只7。
具体地,每艘拖船1上设有两套360°全回转电力推进装置。通过设置360°全回转电力推进装置,拖船1不用调整掉头,便可驶向任一方向。
优选地,浮体2的两侧设有第一圆孔。在浮体2的两侧设有第一圆孔,则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拖船的位置,从而在闸室的尺寸的限制下,为了增加浮体2两侧连接的船只7的数量。例如,当浮体两侧的船只7的总长均不大于浮体总长时,两艘拖船可以横着连接在浮体的两端,如图4所示;当浮体一侧的船只7的总长大于浮体总长、浮体另一侧的船只7的总长小于浮体总长时,一艘拖船横着位于浮体的一端,另一艘拖船水平着位于浮体的另一端且位于船只7的总长小于浮体总长的一侧,如图5所示;当浮体一侧的船只7总长大于浮体总长,浮体另一侧的船只7总长小于浮体长度减2倍拖船长度时,两艘拖船分别位于船只7总长小于浮体长度的一侧,且位于船只7的两端,如图6所示;当船只7总长加上拖船长度小于闸室有效长度时,两艘拖船可以水平位于浮体的两侧,如图7所示。
优选地,浮体2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子浮体21。通过将浮体2包括若干子浮体21,可以改善浮体2的受力,减小浮体2所受弯矩。
优选地,参见图8,在本实施例中,子浮体21的首尾两端分别为相互匹配的凸起212和凹槽213,相邻的子浮体21之间相连接的部位还设有插销214,插销214穿过凸起212和凹槽213。即子浮体21与子浮体21之间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子浮体21的凸起212和凹槽213上均设置有导向角,方便子浮体21之间的连接。显然地,上文中的开设在端部的第一圆孔211可以开设在凸起212和凹槽213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干子浮体21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若采用刚性连接,则不利于子浮体21的受力,若采用柔性连接,在拖曳过程中,相邻的子浮体21可能会发生碰撞。
具体地,浮体2包括5个子浮体21。子浮体21数量过多,子浮体的可移动性增强,不利于拖曳,子浮体21数量过少,浮体2刚性增大,不利于受力。
具体地,每艘拖船1的船头和船尾分别设有驾控台。
下面,以三峡闸室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三峡船闸的尺寸为:长×宽×最大吃水=280m×34m×5m,拖曳系统的两艘拖船的尺寸为:长×宽=30m×7m,拖曳系统浮体的总长度为260m,浮体包括5个子浮体,每个子浮体的长度约为52m,宽度约为0.8~1m。
在不考虑船只过闸前的调度和准备时间,不考虑采用拖曳系统时对闸室利用率提高、仅仅考虑在高效可行的过闸方式下(五级船闸,三批船同时同一线过闸),采用背景技术中的船只自航过闸方式(即现有方式)与采用本拖曳系统辅助船只过闸方式相比,其效率分析计算如下:
①计算单个闸次采用过闸时间
我国目前规定船舶进出闸室的速度一般为0.5m/s(1节)。
如果按照现有方式,假设一个闸次的船只分3批通过,相当于同一批船走过340米距离,则通过五级船闸所需时间为:340×5÷0.5=3400s≈57min;
采用拖曳系统拖曳船只的方式,平均速度按1.5m/s(3节)计算,船只在闸室内的运行时间为:280×5÷1.5=933s≈16min。
则单个闸次采用拖曳系统拖曳船只的方式可以比现有方式节省41分钟。
②计算每天通过的闸次和船只数量
采用连续过闸方式,按照五级船闸,三批船同时同一线过闸,当第一批船完全经过第6道闸门时(即完成一个闸次),第二批船正好经过第4道闸门,第三批船正好经过第2道闸门,相当于一个闸次的时间内,经过了1.8批船。
按照三峡船闸目前的通航能力,大约每天能通过18个闸次船只,每个闸次约有4.5条船,一天内大约能通行81条船。根据以上分析,18个闸次相当于经过了10个闸次的时间,每天按24小时通航,则现有方式下,每个闸次所需时间约为24÷10=2.4小时。
采用拖曳系统拖曳船只的方式,单个闸次可节省41分钟(0.68小时),即单个闸次耗时1.72小时。则平均每天能通行闸次:24÷1.72×1.8=25次,每天能通行船只数量:25×4.5=112.5条,比现有方式下每天能多通过31.5条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拖船和与拖船连接的浮体,浮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缆桩上套设有可沿缆桩的轴向滑动的滑环,滑环上焊接有锁缆环,通过锁缆环,船闸中的船只可以通过缆绳和锁缆环与浮体连接,然后使用拖船将连接在浮体上的船只拖出船闸,相比于船闸中的船只自航出闸,通航效率高,并且采用缆绳将船只连接在浮体上,操作简单,同时可以减少船只之间的安全距离,提高了闸室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只拖曳系统,适用于拖曳船只通过船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艘拖船和与所述拖船连接的长条状的浮体,所述浮体的两侧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缆桩,所述缆桩上套设有可沿所述缆桩轴向滑动的滑环,所述滑环上焊接有锁缆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销轴,所述拖船上设有柱状体,所述柱状体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浮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圆孔的轴线均垂直于水平面,所述销轴包括螺纹段和可插入所述第一圆孔内的光杆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所述销轴穿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第一圆孔,以连接所述拖船和所述浮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的靠近所述螺纹段的端部设有呈方向盘状的圆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船上还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销轴的光杆段插入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圆孔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两艘拖船,所述浮体位于所述两艘拖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艘所述拖船上设有两套360°全回转电力推进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若干个首尾相连的子浮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浮体的首尾两端分别为相互匹配的凸起和凹槽,相邻的所述子浮体相连接的部位还设有插销,所述插销穿过相连接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5个子浮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64184.5A CN104002926B (zh) | 2014-04-23 | 2014-04-23 |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64184.5A CN104002926B (zh) | 2014-04-23 | 2014-04-23 |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2926A true CN104002926A (zh) | 2014-08-27 |
CN104002926B CN104002926B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136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64184.5A Active CN104002926B (zh) | 2014-04-23 | 2014-04-23 |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02926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16512A (zh) * | 2015-12-16 | 2016-03-23 | 泰兴市依科攀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应急拖曳系统 |
CN105620679A (zh) * | 2016-02-03 | 2016-06-01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 |
CN105711746A (zh) * | 2014-12-05 | 2016-06-29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
CN106894402A (zh) * | 2017-04-12 | 2017-06-27 | 黄为民 | 提高船闸通过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3838A (en) * | 1968-02-23 | 1969-12-16 | Eric Rath | Non-broaching beach cargo ship |
CN1081982A (zh) * | 1992-07-10 | 1994-02-16 | 戴维得·柯尔 | 用于系钢丝缆绳的可旋转的系缆桩 |
CN2711040Y (zh) * | 2004-06-07 | 2005-07-20 | 李振国 | 多体连接拖船 |
CN201143983Y (zh) * | 2007-12-25 | 2008-11-0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海上多用途浮箱 |
CN102602505A (zh) * | 2012-04-05 | 2012-07-25 | 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 |
CN103010400A (zh) * | 2013-01-01 | 2013-04-03 | 王崇高 | 便携组合式游艇 |
WO2014042293A1 (en) * | 2012-09-12 | 2014-03-20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Offshore platform using guide pil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
-
2014
- 2014-04-23 CN CN201410164184.5A patent/CN1040029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3838A (en) * | 1968-02-23 | 1969-12-16 | Eric Rath | Non-broaching beach cargo ship |
CN1081982A (zh) * | 1992-07-10 | 1994-02-16 | 戴维得·柯尔 | 用于系钢丝缆绳的可旋转的系缆桩 |
CN2711040Y (zh) * | 2004-06-07 | 2005-07-20 | 李振国 | 多体连接拖船 |
CN201143983Y (zh) * | 2007-12-25 | 2008-11-05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 海上多用途浮箱 |
CN102602505A (zh) * | 2012-04-05 | 2012-07-25 | 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 |
WO2014042293A1 (en) * | 2012-09-12 | 2014-03-20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Offshore platform using guide pil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
CN103010400A (zh) * | 2013-01-01 | 2013-04-03 | 王崇高 | 便携组合式游艇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11746A (zh) * | 2014-12-05 | 2016-06-29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
CN105711746B (zh) * | 2014-12-05 | 2017-12-05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船舶拖带方法及拖带工装 |
CN105416512A (zh) * | 2015-12-16 | 2016-03-23 | 泰兴市依科攀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船用应急拖曳系统 |
CN105620679A (zh) * | 2016-02-03 | 2016-06-01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 |
CN105620679B (zh) * | 2016-02-03 | 2017-07-07 | 上海海洋大学 | 一种浮式消波筏间连接的辅助构件 |
CN106894402A (zh) * | 2017-04-12 | 2017-06-27 | 黄为民 | 提高船闸通过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2926B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2926A (zh) | 一种船只拖曳系统 | |
CN103482037A (zh) | 一种小型拖船 | |
CN103194959B (zh) | 一种能适应河道水位变化且满足河道通航需求的浮桥 | |
CN102381440A (zh) | 一种导链装置 | |
CN110901831A (zh) | 用于非自航船舶长距离通过隧洞的装置 | |
CN106697178B (zh) | 水下建筑用构件的运输沉放船及运输沉放方法 | |
CN103979083B (zh) | 一种用于导管架组块浮托的自航驳船及其作业方法 | |
CN214451663U (zh) | 一种水上篙式设备系统 | |
US6079346A (en) | Tugboat having azimuthal propelling units | |
CN205022817U (zh) | 适用于圆筒型或多边形fpso/fdpso的外输系统 | |
CN110562426B (zh) | 一种多段节拖船牵引系统 | |
CN206307237U (zh) | 一种应用于汽艇的顶推旁带装置 | |
CN203228917U (zh) | 一种高效的定位顶推式开体驳船 | |
CN204056234U (zh) | 一种用于导管架组块浮托的自航驳船 | |
CN103192955A (zh) | 一种组合式铰链装置 | |
CN203567913U (zh) |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 |
CN103603319B (zh) | 一种恒阻力防撞锚链 | |
CN102235156A (zh) | 立管限位装置 | |
CN103806413B (zh) | 一种挖入式港池 | |
CN203612177U (zh) | 自卸船用自动伸缩输送架及自卸船 | |
CN102234078A (zh) | 限位装置 | |
CN201916597U (zh) | 一种典型水下管汇摆动安装装置 | |
CN208325568U (zh) | 一种自升自航的石油工程作业平台 | |
CN208102302U (zh) | 一种船用伸缩舵 | |
CN206093191U (zh) | 一种水下浮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