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2689A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2689A CN104002689A CN201410250133.4A CN201410250133A CN104002689A CN 104002689 A CN104002689 A CN 104002689A CN 201410250133 A CN201410250133 A CN 201410250133A CN 104002689 A CN104002689 A CN 1040026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ler
- battery pack
- wind
- solar panel
- aero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31 greenhous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可在双电源之间自动切换,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风力发电机依次通过第一稳压模块、第一整流器与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一蓄电池组与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出接口连接,第二风力发电机依次通过第二稳压模块、第二整流器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二蓄电池组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电动机相连接;本发明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机动车在工作的时候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机车提供能量。然而传统的燃料能源是有限的,其随着人们的使用而在不断地减少,而且在使用传统燃料的时候,还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温室效给全球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从而可再生能源受到全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迫切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解决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电动自行车、电动轿车、电动客车等电动机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电动机车工作时所需的能量是由设置于电动机车内的蓄电池所提供的,众所周知蓄电池内所储存的电能是有限的,因此当蓄电池内的电能消耗完后,电动机车则不能够正常运转、续航能力差,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可在双电源之间自动切换,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车体的驱动机构机械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前部的第一风力发电机、第二风力发电机、设置在车体后部的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和设置在车体内部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依次通过第一稳压模块、第一整流器与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一蓄电池组与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风力发电机依次通过第二稳压模块、第二整流器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二蓄电池组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电动机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充放电模块、电压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控制模块内的切换单元。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第二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器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均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机盖及车体后盖上。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设定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切换电压;
b、默认第一蓄电池组放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
c、控制器上的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二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二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二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二蓄电池组充电,并且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不间断;
d、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双电源间自动切换为电动机供电,驱动汽车行走,同时配备两套自动充电系统,分别持续为两个电源进行充电,在日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一组蓄电池组为汽车行驶提供动力,同时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同时为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另一组蓄电池组则通过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储能充电,并通过控制器实现两个电源的相互切换,这样充分地利用了风能和太阳能,为汽车行驶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满足人们的远距离出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1为电动机,2为第一风力发电机,3为第二风力发电机,4为第一蓄电池组,5为第二蓄电池组,6为控制器,7为第一稳压模块,8为第一整流器,9为第二稳压模块,10为第二整流器,11为充放电模块,12为电压检测模块,13为控制模块,14为切换单元,15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6为第二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1,所述电动机1与车体的驱动机构机械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前部的第一风力发电机2、第二风力发电机3、设置在车体后部的第一蓄电池组4和第二蓄电池组5和设置在车体内部的控制器6, 第一风力发电机2、第二风力发电机3和第一蓄电池组4、第二蓄电池组5前后设置在增加车体重量的同时,还可以平衡前后重量,保持重心。
第一风力发电机2依次通过第一稳压模块7、第一整流器8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一蓄电池组4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风力发电机3依次通过第二稳压模块9、第二整流器10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二蓄电池组5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控制端与电动机1相连接;
控制器6包括充放电模块11、电压检测模块12、控制模块13以及设置在控制模块13内的切换单元14。充放电模块11可以对第一蓄电池组4、第二蓄电池组5进行充放电控制,电压检测模块12可以检测第一蓄电池组4、第二蓄电池组5内的电压,控制模块13以及设置在控制模块13内的切换单元14能够识别检测电压情况,选择适当的供电电源。
还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均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机盖及车体后盖上。
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2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3均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机盖及车体后盖上。
具体使用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设定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切换电压;
b、默认第一蓄电池组放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
c、控制器上的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二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二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二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二蓄电池组充电,并且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不间断;
d、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1,所述电动机1与车体的驱动机构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前部的第一风力发电机2、第二风力发电机3、设置在车体后部的第一蓄电池组4和第二蓄电池组5和设置在车体内部的控制器6;
所述第一风力发电机2依次通过第一稳压模块7、第一整流器8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一蓄电池组4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出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风力发电机3依次通过第二稳压模块9、第二整流器10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连接,第二蓄电池组5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控制端与电动机1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6包括充放电模块11、电压检测模块12、控制模块13以及设置在控制模块13内的切换单元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与控制器6的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与控制器6的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15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16均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机盖及车体后盖上。
4.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设定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切换电压;
b、默认第一蓄电池组放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
c、控制器上的电压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一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二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同时第二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二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模块为第二蓄电池组充电,并且第一风力风力发电机、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为第一蓄电池组充电不间断;
d、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第二蓄电池组内的电压低于设定的切换电压时,控制切换单元默认第一蓄电池组进行导通供电,驱动电动机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50133.4A CN104002689A (zh) | 2014-06-09 | 2014-06-09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50133.4A CN104002689A (zh) | 2014-06-09 | 2014-06-09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2689A true CN104002689A (zh) | 2014-08-27 |
Family
ID=5136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50133.4A Pending CN104002689A (zh) | 2014-06-09 | 2014-06-09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02689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4376A (zh) * | 2015-09-25 | 2016-05-18 | 刘森磊 | 电动车辆车载在途交替自动充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106740146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芜湖市吉安汽车电子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自转化系统 |
CN108790922A (zh) * | 2018-07-18 | 2018-11-13 | 刘万祥 | 一种电动汽车发电储电驱动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10271427A (zh) * | 2019-07-30 | 2019-09-24 | 林迪 | 一种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
CN112277654A (zh) * | 2020-10-22 | 2021-01-29 | 赵广军 | 一种电动车辆风光互补发电无限续程系统 |
CN112319234A (zh) * | 2020-11-05 | 2021-02-05 | 重庆阡树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自动充电和续航的电动汽车 |
CN112886698A (zh) * | 2021-01-14 | 2021-06-01 | 南京协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太阳能交直流智能型双通道电源管理器 |
CN113602099A (zh) * | 2021-08-05 | 2021-11-05 | 赖富刚 | 一种汽车及自给供电节能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40999A1 (en) * | 1996-04-29 | 1997-11-06 | Solomon Technologie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pelling a marine vessel |
EP1914108A1 (en) * | 2005-08-08 | 2008-04-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
CN201457104U (zh) * | 2009-08-05 | 2010-05-12 | 李惠军 | 混合型供电的电动汽车 |
CN201646423U (zh) * | 2010-04-20 | 2010-11-24 | 李恭浩 | 一种环保电动车辆 |
KR20120001633A (ko) * | 2010-06-28 | 2012-01-04 | 김상봉 | 발전장치에 의해 생산된 전기를 동력으로 사용하는 자동차 |
CN202463598U (zh) * | 2012-03-16 | 2012-10-03 | 方火炳 | 多能源补偿式电动车 |
CN203888646U (zh) * | 2014-06-09 | 2014-10-22 | 赵尚庭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
2014
- 2014-06-09 CN CN201410250133.4A patent/CN1040026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7040999A1 (en) * | 1996-04-29 | 1997-11-06 | Solomon Technologie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pelling a marine vessel |
EP1914108A1 (en) * | 2005-08-08 | 2008-04-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
CN201457104U (zh) * | 2009-08-05 | 2010-05-12 | 李惠军 | 混合型供电的电动汽车 |
CN201646423U (zh) * | 2010-04-20 | 2010-11-24 | 李恭浩 | 一种环保电动车辆 |
KR20120001633A (ko) * | 2010-06-28 | 2012-01-04 | 김상봉 | 발전장치에 의해 생산된 전기를 동력으로 사용하는 자동차 |
CN202463598U (zh) * | 2012-03-16 | 2012-10-03 | 方火炳 | 多能源补偿式电动车 |
CN203888646U (zh) * | 2014-06-09 | 2014-10-22 | 赵尚庭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4376A (zh) * | 2015-09-25 | 2016-05-18 | 刘森磊 | 电动车辆车载在途交替自动充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105584376B (zh) * | 2015-09-25 | 2017-11-28 | 刘森磊 | 电动车辆车载在途交替自动充供电系统及方法 |
CN106740146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芜湖市吉安汽车电子销售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自转化系统 |
CN108790922A (zh) * | 2018-07-18 | 2018-11-13 | 刘万祥 | 一种电动汽车发电储电驱动系统及检测方法 |
CN110271427A (zh) * | 2019-07-30 | 2019-09-24 | 林迪 | 一种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及方法 |
CN112277654A (zh) * | 2020-10-22 | 2021-01-29 | 赵广军 | 一种电动车辆风光互补发电无限续程系统 |
CN112319234A (zh) * | 2020-11-05 | 2021-02-05 | 重庆阡树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自动充电和续航的电动汽车 |
CN112886698A (zh) * | 2021-01-14 | 2021-06-01 | 南京协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太阳能交直流智能型双通道电源管理器 |
CN113602099A (zh) * | 2021-08-05 | 2021-11-05 | 赖富刚 | 一种汽车及自给供电节能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2689A (zh)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8166106A1 (zh) |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5395796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池自动切换系统 | |
CN103448568A (zh) | 一种电池增程的电动车电池系统 | |
CN204956133U (zh) | 一种智能环保电动车 | |
CN201313514Y (zh) | 一种纯电动公交车的车身电源系统 | |
CN105480100A (zh) | 一种交通工具的自发电充电装置 | |
CN20206302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装置 | |
CN203888646U (zh) | 风光互补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
CN110171302A (zh) | 一种车用蓄电池供电装置 | |
CN203902312U (zh) | 风光互补自充式电动车 | |
CN20369798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增程器系统 | |
CN209176669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启停控制系统 | |
CN203119804U (zh) | 电动车用车载太阳能电源 | |
CN203911569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源装置 | |
CN204055293U (zh) | 具有增程器的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 |
CN201841969U (zh) | 太阳能电动轿车 | |
CN201245066Y (zh) | 混合动力客车 | |
CN202965991U (zh) | 一种带燃油辅助发电的电动车 | |
CN203543701U (zh) | 太阳能电动车 | |
CN208530309U (zh) |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的供电系统 | |
CN202190090U (zh) | 电动车自动充电系统 | |
CN102275516A (zh) | 具有双风能补充电循环用电系统的电动汽车 | |
CN209191698U (zh) | 电动车增程发电系统 | |
CN104527441A (zh) | 一种可自行充电的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